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2020年北京市大气PM_(2.5)污染特征及改善原因 被引量:8
1
作者 刘保献 李倩 +3 位作者 孙瑞雯 董瑞 王书肖 郝吉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09-2420,共12页
利用2018~2020年北京市33个环境评价站和5个区域评价站的空气质量数据,以及气象数据和北京市城区PM_(2.5)组分数据,研究了3年间北京PM_(2.5)的浓度演变、时空变化和重污染发生情况,并对PM_(2.5)组分和气象条件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 利用2018~2020年北京市33个环境评价站和5个区域评价站的空气质量数据,以及气象数据和北京市城区PM_(2.5)组分数据,研究了3年间北京PM_(2.5)的浓度演变、时空变化和重污染发生情况,并对PM_(2.5)组分和气象条件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3年间北京市ρ(PM_(2.5))分别为51、42和38μg·m^(-3),2020年的PM_(2.5)相比2017年下降30.9%,但仍超过国际标准8.6%;北京市PM_(2.5)空间分布依旧维持南高北低的特征,但南北差异逐年减小,区域浓度趋于均一化;1~3月PM_(2.5)浓度相对较高,8~9月PM_(2.5)浓度相对较低,采暖季各污染物浓度均显著高于非采暖季,NOx和CO分别偏高58.4%和52.9%,PM_(2.5)偏高27.5%;采暖季和非采暖季PM_(2.5)日变化出现反向特征,采暖季夜间PM_(2.5)明显高于白天,而非采暖季PM_(2.5)峰值出现在中午前后;2018~2020年北京市发生重污染过程16次,重污染天共25 d,主要集中在秋冬季,区域性重污染特征显著;经分析,近年来大气扩散条件有好有差,持续的污染减排仍是PM_(2.5)逐年降低最重要的原因;2020年北京市PM_(2.5)组分中有机物、元素碳和地壳物质浓度较2017年分别下降43.3%、53.2%和51.5%,硝酸盐、硫酸盐和铵盐浓度降幅分别为34.5%、52.2%和43.7%,结果显示北京市PM_(2.5)各主要来源均取得明显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污染特征 采暖季 pm_(2.5)组分 空气质量改善
原文传递
基于WRF-CMAQ模型的四川盆地春季持续臭氧污染过程中PM_(2.5)组分解析
2
作者 王聪聪 张小玲 +4 位作者 雷雨 黄小娟 王婧怡 尹黎昊 王传扬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14-1226,共13页
为探究四川盆地典型城市PM_(2.5)组分的污染特征及其与大气氧化性的关系,利用WRF-CMAQ模型对2020年春季一次持续O_(3)污染过程中PM_(2.5)组分进行模拟分析,并将O_(3,max)作为光化学活性指标,划分出轻、低、中3种光化学水平,对不同光化... 为探究四川盆地典型城市PM_(2.5)组分的污染特征及其与大气氧化性的关系,利用WRF-CMAQ模型对2020年春季一次持续O_(3)污染过程中PM_(2.5)组分进行模拟分析,并将O_(3,max)作为光化学活性指标,划分出轻、低、中3种光化学水平,对不同光化学水平下PM_(2.5)主要组分及贡献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发生O_(3)污染期间,高空为稳定的天气形势或下沉气流,海平面气压场为高压,对应晴好天气,有利于光化学反应及O_(3)和二次气溶胶的生成。污染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和重庆西部,PM_(2.5)和NO_(2)的高浓度区与O_(3)污染发生的区域相吻合。污染前期,OC和NO_(3)^(-)对PM_(2.5)的贡献较大;污染后期,OC和SO_(4)^(2-)对PM_(2.5)的贡献较大。达州的NO_(3)^(-)和NH_(4)^(+)等离子在低光化学水平下浓度最高,光化学水平再升高反而出现下降的趋势。OC和SO_(4)^(2-)与光化学水平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对于平均日变化情况,O_(3)和PM_(2.5)与光化学水平呈正相关,EC、NO_(2)和NO_(3)^(-)的日变化情况均与PM_(2.5)类似,自贡夜间N O_(3)^(-)浓度相对于其他3个城市较高,OC在中午和午后出现较高值,SO_(4)^(2-)在轻和低光化学水平下变化不明显,浓度与光化学水平成正比。成都和达州,二次有机碳(SOC)随着光化学水平由轻到中的变化,占比不断增加。而对德阳和自贡,SOC随着光化学水平由轻到中占比先增加后减少。4个城市不同光化学水平下的氮氧化率(NOR)和硫氧化率(SOR)基本超过了0.1,说明二次转化较为明显,且SOR的值明显大于NOR,SO_(2)二次转化率更高。该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不仅对四川盆地的空气环境综合整治有重要价值,而且可为其它地区空气污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臭氧污染 pm_(2.5)组分 大气氧化性 数值模拟 气象条件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新冠疫情期间苏州市空气质量特征分析
3
作者 周民锋 熊宇 +3 位作者 魏恒 丁黄达 杨倩 霍启楠 《干旱环境监测》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选取2022年新冠疫情管控期间和2021年同期苏州市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表明:疫情期间,O_(3)与SO_(2)日均浓度较上年有所增加,NO_(2)、CO、PM_(10)日均浓度降低,PM_(2.5)日变化浓度变化基本一致。PM_(2.5)中最主要的组分是水溶性离子;NO_... 选取2022年新冠疫情管控期间和2021年同期苏州市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表明:疫情期间,O_(3)与SO_(2)日均浓度较上年有所增加,NO_(2)、CO、PM_(10)日均浓度降低,PM_(2.5)日变化浓度变化基本一致。PM_(2.5)中最主要的组分是水溶性离子;NO_(3)^(-)、NH_(4)^(+)、Mg^(2+)、K^(+)、Na^(+)的浓度与上年相比均有所增加;SO_(4)^(2-)、Ca^(2+)、Cl^(-)浓度有所下降。VOCs浓度总体有所上升,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除芳香烃外,其余组分OFP占比均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空气质量 pm_(2.5)组分 VOCs特征分析
下载PDF
北京城区不同组分 PM_(2.5)散射特性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曹阳 王陈婧 +3 位作者 景宽 王琴 刘保献 安欣欣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8-669,共12页
近年来北京城区PM_(2.5)浓度下降伴随其中二次离子占比升高,为探索不同组分PM_(2.5)散射特性及其来源,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开展了小时分辨率的PM_(2.5)及其组分浓度和散射系数的连续在线监测,分析了PM_(2.5)组分及散射的特征和来源... 近年来北京城区PM_(2.5)浓度下降伴随其中二次离子占比升高,为探索不同组分PM_(2.5)散射特性及其来源,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开展了小时分辨率的PM_(2.5)及其组分浓度和散射系数的连续在线监测,分析了PM_(2.5)组分及散射的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北京城区PM_(2.5)最主要组分为NO^(-)_(3),PM_(2.5)中ω(NO^(-)_(3))和ω(SNA)分别为24%和46%.根据浓度和组分占比将PM_(2.5)划分为6种类型:优型出现频率最高,为56%,四季分布均匀,PM_(2.5)中ω(SNA)、ω(OM)和ω(FS)相当,分别为32%、 32%和28%;沙尘(D)型和OM(O)型全年出现频率较低,分别以FS和OM为主要组分,PM_(2.5)中ω(FS)和ω(OM)分别为66%和46%,主要分布于春季和夏季;OM+SO_(4)^(2-)(OS)型多分布于夏季午后,OM+NO^(-)_(3)(ON)型多分布于冬季凌晨和上午,NO^(-)_(3)(N)型多分布于春季及每日07:00前后.低湿(相对湿度<40%)条件,N型PM_(2.5)的MSE最高,为4.3m^(2)·g^(-1),D型最低,为2.1m^(2)·g^(-1),体现了二次盐类的高散射能力,MSE随相对湿度增加而增大,高湿(相对湿度>80%)条件,多类型PM_(2.5)的MSE升高为低湿的1.5~1.8倍,SAE结果显示颗粒物粒径随相对湿度增加有增大趋势.非高湿条件下,小时分辨率IMPROVE重构散射系数与实测值拟合较好,R介于0.81~0.97之间,除D型外,斜率介于1.00~1.21之间,N型拟合结果最好;高湿条件下R和斜率分别介于0.82~0.84和0.48~0.53之间.全年B_(sca)为203.8 Mm^(-1),N型PM_(2.5)贡献率最大,为53%,大颗粒NH_(4)NO_(3)为主要贡献物质,优型PM_(2.5)的B_(sca)为67.2 Mm^(-1),小颗粒OM为主要贡献物质,与全年B_(sca)(dry)相比,B_(sca)放大了1.5倍,其中SNA贡献放大了1.8~2.1倍.NO^(-)_(3)和相对湿度同时在07:00前后出现最高峰值,导致NH_(4)NO_(3)在该时刻B_(sca)达到最大,SO_(4)^(2-)峰值主要出现在16:00,(NH_(4))_(2)SO_(4)的B_(sca)峰值出现在04:00,OM浓度和其B_(sca)日变化曲线趋势较一致,双峰分别出现在13:00和20:00.春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区 pm_(2.5)组分 散射系数 IMPROVE重构 日变化 潜在源区
原文传递
基于激光雷达和超级站监测的一次沙尘过程分析
5
作者 李源慧 刘洲坤 +4 位作者 孙思思 陆喜红 蔡沅辰 董晶晶 朱志锋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63-71,共9页
利用南京市气溶胶激光雷达网和草场门超级站监测数据,对2022年3月2—3日南京地区一次沙尘污染过程的垂直特征和地面PM_(2.5)组分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场门、八卦洲和土桥3处点位的气溶胶激光雷达均观测到消光系数和退偏振比在凌... 利用南京市气溶胶激光雷达网和草场门超级站监测数据,对2022年3月2—3日南京地区一次沙尘污染过程的垂直特征和地面PM_(2.5)组分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场门、八卦洲和土桥3处点位的气溶胶激光雷达均观测到消光系数和退偏振比在凌晨至清晨时段有垂直分层现象,说明高空输入的沙尘气团位于城市污染气团上空,而此时地面PM_(2.5)组分以二次无机盐(硝酸盐、硫酸盐和铵盐)为主。中午前后,各高度的退偏振比及消光系数发生突变,主要是由高空输入沙尘和城市污染气团的垂直混合引起的。随着日间大气垂直交换的加大,PM_(2.5)中地壳物质的浓度均值和占比显著上升,其中浓度从3μg/m^(3)升高至5μg/m^(3),占比从3%上升至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沙尘 消光系数 退偏振比 pm_(2.5)组分
下载PDF
关于萍乡市大气细颗粒物组分分析及来源解析
6
作者 徐洁 闫喜凤 《江西化工》 2021年第6期65-68,共4页
萍乡市受地形气候及污染排放的影响,大气细颗粒物浓度较高,本研究使用组分监测车对萍乡市固定点位短时间PM_(2. 5)监测组分分析及来源解析,发现其短时间段内污染规律,结果表明本地二次气溶胶生成贡献为49. 3%,一次排放源贡献占比为50. 7... 萍乡市受地形气候及污染排放的影响,大气细颗粒物浓度较高,本研究使用组分监测车对萍乡市固定点位短时间PM_(2. 5)监测组分分析及来源解析,发现其短时间段内污染规律,结果表明本地二次气溶胶生成贡献为49. 3%,一次排放源贡献占比为50. 7%。一次排放源中,工业相关源和移动源为主要贡献源,占比分别为23. 8%和15.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市 pm_(2.5)组分 来源解析
下载PDF
长江江苏段大气污染特征研究
7
作者 赵秋月 陈凤 +2 位作者 李慧鹏 陈东 张妍 《环境科技》 2021年第3期50-54,共5页
利用船舶走航移动观测平台同步手动采集PM_(2.5)无机滤膜样品,对长江江苏段大气污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走航观测期间,长江江苏段航道空气质量达到优良(AQI在0~100)的仅有镇江段、扬州段和泰州段;长江江苏段航道主要大气污染物走航... 利用船舶走航移动观测平台同步手动采集PM_(2.5)无机滤膜样品,对长江江苏段大气污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走航观测期间,长江江苏段航道空气质量达到优良(AQI在0~100)的仅有镇江段、扬州段和泰州段;长江江苏段航道主要大气污染物走航监测平均值普遍高于周边国控点监测平均值,尤其是NO_(2)在全航段污染都较为严重;江域水溶性离子和碳组分浓度远高于陆域,说明江域受船舶污染排放和沿江工业排放等影响较大,同样也受扬尘源影响,但相关元素浓度远低于陆域,说明受沿岸堆场及裸土的影响,应加强日常监管及污染排查整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走航观测 pm_(2.5)组分 长江江苏段
下载PDF
2020-2021年冬季长三角北部典型农业城市大气PM_(2.5)及其组分特征和来源解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康盼茹 陶园园 +5 位作者 童艳君 李少卿 张佳浩 王婉 段菁春 易鹏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69-2281,共13页
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在“十三五”期间得到了大幅改善,但是其北部地区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尤其在冬季霾频发,成为长三角地区深入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短板.本研究以长三角北部典型农业城市-宿州市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2月-2021年2月在宿州... 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在“十三五”期间得到了大幅改善,但是其北部地区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尤其在冬季霾频发,成为长三角地区深入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短板.本研究以长三角北部典型农业城市-宿州市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2月-2021年2月在宿州市环境监测站开展环境大气PM_(2.5)手工样品采集和化学组分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12月-2021年2月,宿州市冬季PM_(2.5)浓度平均值为(80±31)μg/m^(3),49%的采样天数高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日均值二级标准(75μg/m^(3)).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平均值为(38.6±24.8)μg/m^(3),占PM_(2.5)的48%,其中二次离子浓度为(33.8±20.3)μg/m^(3),在PM_(2.5)中占比达到42%;宿州市NH4+浓度相对较高,加强对本地农业源NH_(3)排放强度的控制可能是降低宿州市离子浓度乃至PM_(2.5)浓度的关键.总碳(TC)、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浓度平均值分别为(19.0±7.3)、(16.3±6.2)和(2.7±1.2)μg/m^(3),OC和EC在PM_(2.5)中的占比分别为17%和2.8%.地壳元素和痕量无机元素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5±7.8)和(0.23±0.11)μg/m^(3),在PM_(2.5)中的占比分别为10.5%和0.3%.PMF源解析结果表明,宿州市冬季大气PM_(2.5)主要来自交通源(22%)、燃烧源(21%)和二次无机粒子(21%),同时,还受到扬尘源(18%)、工业源(15%)和烟花爆竹燃放源(3%)的影响.因此,在冬季PM_(2.5)浓度较高的宿州市,应重点加强交通源、燃烧源和二次无机前体物(NO_(x)、SO_(2)和NH_(3))的排放监管,减少PM_(2.5)的二次生成;此外,还应在春节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期间加强“禁燃措施”的宣传力度和管控力度,助力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北部地区 pm_(2.5)及其组分 pmF来源解析 烟花爆竹燃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