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津冀地区典型城市秋冬季PM_(2.5)输送特征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智答 王晓琦 +3 位作者 张晗宇 关攀博 王传达 唐贵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93-1004,共12页
运用潜在源贡献分析(PSCF)方法,识别了2018年秋冬季京津冀地区典型城市北京,唐山和石家庄PM_(2.5)的潜在污染源区;基于气象-空气质量模式(WRF-CAMx)和传输通量计算方法定量评估了与其周边省市之间PM_(2.5)的传输贡献,识别了三个典型城市... 运用潜在源贡献分析(PSCF)方法,识别了2018年秋冬季京津冀地区典型城市北京,唐山和石家庄PM_(2.5)的潜在污染源区;基于气象-空气质量模式(WRF-CAMx)和传输通量计算方法定量评估了与其周边省市之间PM_(2.5)的传输贡献,识别了三个典型城市PM_(2.5)的传输路径,揭示了PM_(2.5)传输净通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三个城市秋冬季PSCF高值主要集中在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山西中东部地区;秋冬季PM_(2.5)均以本地贡献影响为主(51.78%~68.40%),外来贡献为辅(31.60%~48.22%),不同季节贡献率有所波动.整个观测期间,近地面主要表现为毗邻城市向北京和石家庄输送PM_(2.5),而唐山主要表现为向外输送PM_(2.5),净通量最大值出现在海拔0~50m,其净通量为-99.47t/d.同时鉴别出了一条主要的传输路径,即西南-东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源贡献分析(PSCF)法 气象-空气质量模式(WRF-CAMx) pm_(2.5)传输通量 传输通道
下载PDF
2016年1月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特征与多尺度传输量化评估 被引量:13
2
作者 姚森 张晗宇 +1 位作者 王晓琦 杨书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34-545,共12页
基于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和WRF-CAMx模式,分析了2016年1月京津冀城市的大气污染特征,开展了PM_(2.5)跨界传输量化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1月京津冀地区PM_(2.5)、PM_(10)、SO_(2)、NO_(2)和CO的平均浓度分别为89.5μg·m^(-3)、135.6... 基于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和WRF-CAMx模式,分析了2016年1月京津冀城市的大气污染特征,开展了PM_(2.5)跨界传输量化评估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1月京津冀地区PM_(2.5)、PM_(10)、SO_(2)、NO_(2)和CO的平均浓度分别为89.5μg·m^(-3)、135.61μg·m^(-3)、57.55μg·m^(-3)、60.79μg·m^(-3)和2.12 mg·m^(-3),其中PM_(2.5)污染较为严峻.研究期间,京津冀城市近地面PM_(2.5)以本地排放为主,贡献率为45.4%~69.9%;区域传输贡献为辅,其中来自京津冀区域内和区域外的传输贡献率分别为4.8%~49.7%和4.9%~29.6%.高风速会促进本地PM_(2.5)污染的扩散,同时位于其上风向污染较高的城市,在高风速和强下风向频率和的作用下,会进一步增强对下风向城市的区域传输贡献.北京(石家庄)PM_(2.5)总流入、流出和净通量(t·d^(-1))分别为1582.96(2036.89)、-1171.09(-1879.12)和411.87(157.77),表明两城市接受外来输入影响均高于向外传输的影响.PM_(2.5)净通量呈现显著的垂直分布特征,离地1782 m高度范围内北京和石家庄PM_(2.5)总净通量强度范围分别是17.86~64.18t·d^(-1)和-2.95~134.81 t·d^(-1),均在距地面817 m左右达到峰值,强度分别为64.18 t·d^(-1)和134.81 t·d^(-1),而张家口和山西的净流入通量的显著增加是导致两城市PM_(2.5)总净通量强度达到峰值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特征 气象-空气质量模式(WRF-CAMx) pm_(2.5)传输矩阵 pm_(2.5)传输通量 京津冀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