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 被引量:582
1
作者 张小曳 孙俊英 +8 位作者 王亚强 李卫军 张蔷 王炜罡 权建农 曹国良 王继志 杨元琴 张养梅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178-1187,共10页
通过分析雾和霾与气溶胶的联系、维持机制、污染物构成及如何治理等问题,指出我国现今雾-霾问题的主因是严重的气溶胶污染,但气象条件对其形成、分布、维持与变化的作用显著.二次气溶胶(通常占我国小于10μm气溶胶质量浓度的一半以上)... 通过分析雾和霾与气溶胶的联系、维持机制、污染物构成及如何治理等问题,指出我国现今雾-霾问题的主因是严重的气溶胶污染,但气象条件对其形成、分布、维持与变化的作用显著.二次气溶胶(通常占我国小于10μm气溶胶质量浓度的一半以上)形成与变化受气象条件影响大,导致我国霾呈区域性分布的特点.在我国霾最为严重的华北区域,新粒子形成和老化阶段均有有机气溶胶的贡献,与有机物混合后的气溶胶潮解点提前,吸湿增长因子变小.干气溶胶粒子吸湿增长会使在高相对湿度下观测的PM2.5质量浓度"虚高";有约70%的气溶胶粒子与其他类型气溶胶内混合,高浓度矿物气溶胶与污染气体发生非均相化学反应使更多二次气溶胶形成,也使我国雾-霾问题更为复杂.还发现受气溶胶影响的低云较高云中云滴数多但有效半径小,高浓度气溶胶影响的云雾形成机制明显不同于低污染状况,在低过饱和条件下大量大于150nm粒子活化为云雾凝结核,且化学组成对活化有明显影响.由于我国气溶胶浓度水平在世界范围内较高,仅次于南亚城市,远高于欧洲和美洲的城市与城郊区域,且具有上述变化特点并与云雾的相互作用复杂,导致我国当今的雾和霾都已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人为气溶胶粒子不仅对霾有贡献,还作用于云雾的形成.雾-霾形成后会使到达地面的辐射减少,大气层节稳定度增加,有利于气溶胶不断积聚、凝结和增长,在达到过饱和状况下还产生更多云雾滴,形成"恶性循环"的持续性雾-霾.异常的静稳天气和居高的气溶胶浓度共同造成了2013年1月6~16日我国中东部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对治理雾-霾污染的长期与艰巨性要有充分的科学判断,建议政府对能源结构调整作出抉择,且要不遗余力地对近期可以削减的污染源加大控制力度.污染控制需要区域共同参与,应有国家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气溶胶化学组成 污染来源 控制对策
原文传递
北京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7
2
作者 杨孝文 周颖 +2 位作者 程水源 王刚 王晓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9-686,共8页
为了研究北京冬季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及形成原因,选取2013年1月9~15日一次典型重污染过程,对污染期间气象要素、大气颗粒物组分特征和天气背景场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中PM_(10)和PM_(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47.7... 为了研究北京冬季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及形成原因,选取2013年1月9~15日一次典型重污染过程,对污染期间气象要素、大气颗粒物组分特征和天气背景场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中PM_(10)和PM_(2.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47.7μg/m^3和222.4μg/m^3,均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的日均二级浓度限值.重污染时段PM_(2.5)中NH_4^+、NO_3^-和SO_4^(2-)质量浓度之和占PM_(2.5)质量浓度的44.0%,OC/EC的平均比值为5.44,说明二次无机离子和有机物对此次污染过程中PM_(2.5)贡献较大.稳定的大气环流背景场、高湿度低风速的地面气象条件和低而厚的逆温层导致北京地区大气层结稳定,加上北京三面环山的特殊地形结构,是造成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 pm2.5 化学组分 污染特征 北京市
下载PDF
北京PM_(2.5)化学物种的质量平衡特征 被引量:63
3
作者 杨复沫 贺克斌 +4 位作者 马永亮 张强 Cadle S H Chan T Mulawa P A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6-333,共8页
以北京 2个采样点连续采集的样品对PM2 5中的元素、水溶性离子和含碳组分进行分析 .车公庄和清华园PM2 5中有机物的含量分别为 2 7 8%和 30 9% ,是含量最丰富的物种 ,其次是二次无机粒子、土壤尘、元素碳和微量元素 .PM2 5中约有 2 ... 以北京 2个采样点连续采集的样品对PM2 5中的元素、水溶性离子和含碳组分进行分析 .车公庄和清华园PM2 5中有机物的含量分别为 2 7 8%和 30 9% ,是含量最丰富的物种 ,其次是二次无机粒子、土壤尘、元素碳和微量元素 .PM2 5中约有 2 4 %的质量未能鉴别成分 ,相关性分析表明 ,含碳物种的估算所引起的偏差可能是主要的原因 .采暖期重污染周和春季沙尘周PM2 5的化学物种构成悬殊 ,反映了季节性变化的源排放和特殊气象条件的综合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化学物种 污染源 质量平衡法 分析方法 有机物 微量元素 大气污染
下载PDF
北京市典型排放源PM_(2.5)成分谱研究 被引量:54
4
作者 马召辉 梁云平 +7 位作者 张健 张大伟 石爱军 胡京南 林安国 冯亚君 胡月琪 刘保献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043-4052,共10页
为了建立和完善北京市PM_(2.5)本地化源谱,对北京市11类排放源PM_(2.5)进行采集,并测定其26种组分,分析了不同排放源源谱的组分特征.结果表明,在有组织排放源中,燃煤电厂PM_(2.5)中OC和Si含量很高,占PM_(2.5)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56%和6.1... 为了建立和完善北京市PM_(2.5)本地化源谱,对北京市11类排放源PM_(2.5)进行采集,并测定其26种组分,分析了不同排放源源谱的组分特征.结果表明,在有组织排放源中,燃煤电厂PM_(2.5)中OC和Si含量很高,占PM_(2.5)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56%和6.19%(平均值),而供热/工业锅炉排放PM_(2.5)中则是SO_4^(2-)(占48.38%)和OC(11.0%)比例最高,水泥窑炉PM_(2.5)中OC(7.12%)、Ca(4.81)和Si(4.41%)占有较大比例;垃圾焚烧排放的PM_(2.5)中Si、Ca、K和SO_4^(2-)均较高,分别占8.15%、9.36%、7.17%和6.79%,且Cl^-含量(2.5%)高于其他所有源,生物质燃烧源PM_(2.5)中OC(21.7%)、Si(6.75%)、Ca(6.15%)较为丰富,餐饮源PM_(2.5)中OC(19.44%)、SO_4^(2-)(5.76%)和K(3.11%)含量均较高;无组织开放源中,道路扬尘和土壤风沙PM_(2.5)化学组分含量变化较为一致,均是Si(分别为16.8%和9.3%)和OC(分别为8.89%和6.61%)最高,建筑水泥尘PM_(2.5)中Ca(17.46%)含量高于其他源;流动排放源PM_(2.5)中OC、EC比例最高,其中,重型柴油车的OC(29.79%)与EC(26.5%)排放比例相当,而轻型汽油车OC排放占有绝对优势(占75%).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部分排放源PM_(2.5)成分谱的差异,指出不同区域相同源类排放的PM_(2.5)化学组分差异较大,在应用受体模型中的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判断受体颗粒物来源时,应基于本地的排放源成分谱,以避免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排放源 成分谱 组分特征
原文传递
深圳市PM_(2.5)化学组成与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48
5
作者 云慧 何凌燕 +3 位作者 黄晓锋 兰紫娟 李响 曾立武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45-1251,共7页
于2008-12-30~2009-12-25,在深圳市宝安区、罗湖区和盐田区各设置一个采样点采集大气细粒子PM2.5,分析了PM2.5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组分、有机碳和元素碳,同时结合气象条件,对深圳市PM2.5的化学组成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于2008-12-30~2009-12-25,在深圳市宝安区、罗湖区和盐田区各设置一个采样点采集大气细粒子PM2.5,分析了PM2.5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组分、有机碳和元素碳,同时结合气象条件,对深圳市PM2.5的化学组成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PM2.5污染总体上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点,但是SO24-和NH4+的空间差异不大,说明深圳PM2.5污染具有明显的区域传输特征.OC/EC值自西向东逐渐升高,说明深圳西部地区受一次源排放影响更为显著.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深圳市PM2.5总体污染程度表现为秋冬高、夏春低的特点,各主要组分的质量浓度变化也均有类似的特征.与2004年深圳的类似观测结果比较发现,该地区脱硫措施显著降低了PM2.5中硫酸盐浓度,而机动车尾气对PM2.5的贡献变得更加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化学组成 空间分布 季节变化 深圳市
原文传递
上海城区典型空气污染过程中细颗粒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47
6
作者 张懿华 段玉森 +4 位作者 高松 魏海萍 沙斐 蔡艳 沈丽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15-1121,共7页
采集了上海城区2009年10月10~21日期间2次空气污染过程的样品,在对污染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PM2.5及其化学组分的变化,探讨了污染源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4日的灰霾过程主要由本地排放的污染物二次转化形成,PM2.5占PM10比重超过... 采集了上海城区2009年10月10~21日期间2次空气污染过程的样品,在对污染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PM2.5及其化学组分的变化,探讨了污染源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4日的灰霾过程主要由本地排放的污染物二次转化形成,PM2.5占PM10比重超过60%且PM2.5中离子组分含量高.17~19日的浮尘过程中,受北方沙尘影响本市粗颗粒浓度上升,PM2.5所占比重下降,二次离子组分从细颗粒物向粗颗粒物转移且Ca2+浓度上升,同时受到长江三角洲区域秸秆焚烧的影响,细颗粒物中K+,EC和OC含量高.因此,应在控制本地源排放的同时,加强对细颗粒尤其是二次细颗粒污染及其前体物的协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 pm2.5 水溶性离子 碳组分 灰霾 浮尘 秸秆焚烧
下载PDF
太原市冬季PM_(2.5)化学组分特征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43
7
作者 刘素 马彤 +5 位作者 杨艳 高健 彭林 曹力媛 逄妮妮 张浩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37-1544,共8页
为研究太原市城区冬季PM_(2.5)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7年1月对PM_(2.5)及其化学组分(水溶性离子、碳组分和微量元素)、气态污染物(SO_2、NO_2)进行在线观测,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了清洁天和污染天PM_(2.5)及其化学组分特征,并利用正定矩阵... 为研究太原市城区冬季PM_(2.5)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7年1月对PM_(2.5)及其化学组分(水溶性离子、碳组分和微量元素)、气态污染物(SO_2、NO_2)进行在线观测,结合气象数据,分析了清洁天和污染天PM_(2.5)及其化学组分特征,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对PM_(2.5)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2017年1月太原市城区污染天PM_(2.5)质量浓度(239. 92μg·m^(-3))为清洁天的5. 70倍,污染天PM_(2.5)主要化学组分SO_4^(2-)、NO_3^-、NH_4^+、Cl^-、OC和EC分别为清洁天的7. 04、5. 76、6. 51、5. 62、4. 06和4. 70倍;污染天硫的氧化速率(SOR)和氮的氧化速率(NOR)分别为0. 12和0. 19,明显高于清洁天,说明污染天二次转化程度更高; PMF解析结果显示,污染天二次源(35. 06%)、燃煤源(30. 19%)和机动车源(24. 25%)较清洁天分别增长18. 03%、7. 39%和2. 10%,说明太原市城区污染天在管控机动车和燃煤等一次排放源的基础上,更应该注意对二次源前体物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 pm2.5 污染天 组分特征 源解析
原文传递
北京市PM_(2.5)主要化学组分浓度水平研究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37
8
作者 刘保献 张大伟 +4 位作者 陈添 杨懂艳 杨柳 常淼 林安国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053-4060,共8页
为研究北京市大气环境PM_(2.5)中主要化学组分特征,于2012年8月—2013年7月期间,在北京市定陵、车公庄、东四、石景山、通州、房山、亦庄和榆垡等8个点位开展为期1年的样品采集,共计采集472组样品,分析每组样品中OC、EC、水溶性离子和1... 为研究北京市大气环境PM_(2.5)中主要化学组分特征,于2012年8月—2013年7月期间,在北京市定陵、车公庄、东四、石景山、通州、房山、亦庄和榆垡等8个点位开展为期1年的样品采集,共计采集472组样品,分析每组样品中OC、EC、水溶性离子和18种无机元素等组分.研究结果表明,本次研究的组分重建后和实际PM_(2.5)浓度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为0.94,所测组分平均占PM_(2.5)总量的90%;各点位不同季节PM_(2.5)中主要的组分均为OC、NO_3^-、SO_4^(2-)、NH_4^+,呈南高北低的趋势,冬季OC是夏季的1.7倍,NO_3^-和SO2--4在四季呈交替状态,除榆垡点位的SO_4^(2-)>NO_3^-外,其他点位均是NO_3^->SO_4^(2-),4种主要的组分质量浓度分别为(23.1±21.4)、(20.3±23.4)、(19.4±22.2)、(13.6±15.2)μg·m-3,占PM_(2.5)总含量的18.5%、16.3%、15.6%、10.9%;研究水溶性离子发现,8个点位全年SNA/PM_(2.5)比例为42.8%,其中,夏季最高(49.9%),秋季较低(31.1%),NO_3^-/SO_4^(2-)比值平均为1.05,相对往年研究结果 NO_3^-/SO_4^(2-)比值有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化学组分特征 OC/EC 水溶性离子
原文传递
北京城区大气PM_(2.5)主要化学组分构成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刘保献 杨懂艳 +4 位作者 张大伟 陈添 赵红帅 陈圆圆 陆皓昀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346-2352,共7页
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期间,对北京市城区石景山、车公庄、东四和通州这4个点位开展为期一年的PM2.5化学组分研究,共获得样本220组,使用化学质量重构方法进行组分重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化学质量重构方法获得的PM2.5质量和实际测定PM2.5... 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期间,对北京市城区石景山、车公庄、东四和通州这4个点位开展为期一年的PM2.5化学组分研究,共获得样本220组,使用化学质量重构方法进行组分重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化学质量重构方法获得的PM2.5质量和实际测定PM2.5质量浓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5,其中春季、秋季和冬季相关系数均大于0.95以上,夏季稍差(0.77);采样期间4个点位的PM2.5主要组分OM、EC、SO2-4、NO-3、NH+4、Cl-、地壳元素、微量元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1.4、3.8、19.9、21.6、14.4、4.0、15.4、2.9μg·m-3,分别占总组分的25.1%、3.0%、15.9%、17.2%、11.5%、3.2%、12.3%、2.3%,除地壳物质外各组分呈东高西低的趋势;2013年1月11日至14日重污染期间,OM、SO2-4、NO-3、NH+4的浓度是全年平均的1.9、5.0、3.2、4.2倍,SO2-4成为本次污染过程中最主要的组分.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城区PM2.5最大的组分均为OM,采暖期相对非采暖期OM、NH+4、NO-3、SO2-4均有较大增幅,但地壳物质和EC相差不大,两个时期差异最大的组分为具有较强燃煤指示性的Cl-(4.4倍).对于化学质量重构结果的未知组分,其中城区PM2.5中水份约占6.0%,夏季颗粒物的水份最大(6.5%),春季和冬季相当,秋季较少(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城区 质量重构 化学组分 未知组分
原文传递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采暖季PM2.5化学组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34
10
作者 刀谞 吉东生 +5 位作者 张显 唐桂刚 刘宇 王莉莉 程麟钧 王跃思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利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立体监测网,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26”城市)开展了PM2.5及其化学组分长期连续观测,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2017年、2018年和2019年采暖季“2+26”城市PM2.5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4... 利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立体监测网,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26”城市)开展了PM2.5及其化学组分长期连续观测,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①2017年、2018年和2019年采暖季“2+26”城市PM2.5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4±62)(95±63)和(80±61)μg m 3,达到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的目标;与PM2.5浓度变化相似,其主要化学组分——有机物(OM)浓度最大值出现在2018年采暖季,但二次无机盐(硝酸盐、硫酸盐和铵盐)浓度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元素碳、氯盐、地壳物质和微量元素浓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②OM、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地壳物质、元素碳、氯盐和微量元素浓度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受污染物排放、气象条件以及地形因素的共同影响,PM2.5及其化学组分浓度高值区主要出现在太行山传输通道城市(保定市、石家庄市、邢台市、邯郸市、安阳市和新乡市).③不同空气质量状况下,“2+26”城市PM2.5化学组分浓度年际变化相似,即随空气污染的加重,硝酸盐、硫酸盐和铵盐占PM2.5的比例均上升,而OM占比下降.研究显示,采暖季“2+26”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得到改善,但需进一步加强对PM2.5中二次组分的科学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及周边 传输通道 pm2.5 化学组分 有机物 硝酸盐
下载PDF
夏季珠江三角洲地区PM2.5化学组分特征及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杨毅红 瞿群 +3 位作者 刘随心 李雄 钟佩仪 陶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758-2767,共10页
于2010年夏季在珠三角主要城市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珠海以及广州郊区从化同步采集PM2.5样品,利用热光反射碳分析仪和离子色谱分别分析样品中有机碳/元素碳和水溶性离子浓度,并同步收集能见度和气象数据.在此基础上对珠三角主要城... 于2010年夏季在珠三角主要城市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珠海以及广州郊区从化同步采集PM2.5样品,利用热光反射碳分析仪和离子色谱分别分析样品中有机碳/元素碳和水溶性离子浓度,并同步收集能见度和气象数据.在此基础上对珠三角主要城市大气PM2.5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浓度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IMPROVE方程重建大气消光系数,探讨PM2.5的主要化学组分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观测期间珠三角地区PM2.5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广州、佛山和东莞浓度较高,珠海和深圳浓度较低.(NH4)2SO4、有机物(OM)、EC和NH4NO3对夏季珠三角大气消光系数贡献率分别为39%、31%、12%和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布 pm2.5 化学组分 大气能见度
原文传递
16届亚运会期间广州城区PM_(2.5)化学组分特征及其对霾天气的影响 被引量:33
12
作者 陶俊 柴发合 +3 位作者 高健 曹军骥 刘随心 张仁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9-415,共7页
于2010年11月4~30日在广州城区每天昼夜各采集一个PM2.5样品.对样品进行有机碳、元素碳和水溶性离子分析,同步收集了在线PM2.5浓度、大气消光系数(bext)以及气象因子,探讨了PM2.5特征及其与大气消光系数的关系,并利用修正后的IMPROVE... 于2010年11月4~30日在广州城区每天昼夜各采集一个PM2.5样品.对样品进行有机碳、元素碳和水溶性离子分析,同步收集了在线PM2.5浓度、大气消光系数(bext)以及气象因子,探讨了PM2.5特征及其与大气消光系数的关系,并利用修正后的IMPROVE消光系数方程重建大气消光系数.结果发现:亚运期间PM2.5日均值质量浓度为(77.0±24.4)μg·m-3,比亚运前低27.8%.PM2.5和相对湿度是导致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亚运期间大气消光系数为418 Mm-1,比亚运前低28.3%,(NH4)2SO4、POM(particulate organic material)和LAC(light-absorbing carbon)是主要贡献因子,贡献率达到87.0%.广州及其周边城市采取的减排措施对于缓解亚运期间广州城区的霾天气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运会 pm2 5 化学组分 大气消光系数
原文传递
北京冬季重污染过程大气细颗粒物化学组成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李杏茹 白羽 +8 位作者 陈曦 徐静 刘水桥 杨阳 王英锋 王国安 刘雨思 张瑞瑛 王跃思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97-2409,共13页
为研究北京冬季重污染过程细颗粒物(PM_(2.5))的化学组成特征和来源贡献,利用大流量颗粒物采样器于2014年1月8日—19日对PM_(2.5)样品进行了为期12 d的采集,每4 h更换1次滤膜.采集的样品分别利用GC-MS、IC、ICP-MS、EC/OC仪测定了其中... 为研究北京冬季重污染过程细颗粒物(PM_(2.5))的化学组成特征和来源贡献,利用大流量颗粒物采样器于2014年1月8日—19日对PM_(2.5)样品进行了为期12 d的采集,每4 h更换1次滤膜.采集的样品分别利用GC-MS、IC、ICP-MS、EC/OC仪测定了其中的有机组分、水溶性离子、金属元素和EC、OC等成分.结果表明,北京冬季PM_(2.5)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清洁天和霾天PM_(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86.0μg·m^(-3)和200.4μg·m^(-3),其中水溶性离子和有机物是主要组成,随着污染的发生,水溶性离子的占比由清洁天的35.6%快速上升至霾天的52%,而有机物的占比由清洁天的34.0%下降至霾天的17.4%.在所测定的有机组成中,糖类和一元脂肪酸是浓度最高的组成,其次为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二元脂肪酸浓度最低,除二元脂肪酸外,其他检测的有机物均为霾天高于清洁天,表明霾天有更多的一次有机物的排放,根据PMF受体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霾天中二次来源是北京冬季PM_(2.5)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子 化学组成 pm2.5 北京
下载PDF
Trends in particulate matter and its chemical compositions in China from 2013–2017 被引量:30
14
作者 Yuesi WANG Wenjie LI +13 位作者 Wenkang GAO Zirui LIU Shili TIAN Rongrong SHEN Dongsheng JI Shuai WANG Lili WANG Guiqian TANG Tao SONG Mengtian CHENG Gehui WANG Zhengyu GONG Jiming HAO Yuanhang ZH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1857-1871,共15页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mass concentra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is helpful in exploring the causes and sources of atmospheric enthalpy pollution and in evaluating the rationali...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mass concentra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is helpful in exploring the causes and sources of atmospheric enthalpy pollution and in evaluating the rationality of 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control strategies.Based on the sampling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data of PM2.5 in different key regions of China in the CARE-China observation network,this research analyzes the 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data released by the China N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re during the studied period to determine the changes in the particulate matter mass concentration in key region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chemical compositions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on Pla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ir Pollution from 2013-2017.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1)The particulate matter mass concentration in China showed a significant downward trend;however,the PM2.5 annual mass concentration in 64%of cities exceeds the New Chinese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CAAQS)GradeⅡ(GB3095-2012).The region to the east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the Fenhe and Weihe River Plain and the Urumqi-Changji regions in Xinjiang,all have PM2.5 concentration loading that is still high,and heavy haze pollution occurred frequently in the autumn and winter.(2)During the heavy pollution in the autumn and winter,the concentrations of sulfate and organic componen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mean SO42-concentration in PM2.5 decreased by 76%,12%,81%and 38%in Beijing-Tianjin-Hebei(BTH),the Pearl River Delta(PRD),the Sichuan-Chongqing region(SC)and the Fenhe and Weihe River Plain,respectively.The mean organic matter(OM)concentration decreased by 70%,44%,48%and 31%,respectively,and 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NH4+decreased by 68%,1.6%,38%and 25%,respectively.The mean elemental carbon(EC)concentration decreased by 84%and 20%in BTH and SC,respectively,and it increased by 61%and 11%in the PRD and Fenhe and Weihe River Plain,respectively.The mean concentration of mineral and unresolved chem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Action PLA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ir Pollution Key REGIONS Chemical composition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原文传递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the ambient PM_(2.5)in Hangzhou,China 被引量:26
15
作者 Gang Liu Jiuhai Li +1 位作者 Dan Wu Hui Xu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35-143,共9页
To identify and apportion the sources of the ambient PM2.5 in the urban area of Hangzhou, China, PM2.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three sites in the city from April 2004 to March 2005. Water-soluble ions, metal element... To identify and apportion the sources of the ambient PM2.5 in the urban area of Hangzhou, China, PM2.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three sites in the city from April 2004 to March 2005. Water-soluble ions, metal elements, and total carbon (TC) in PM2.s sampl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24-h mean concentrations of PM2.5 ranged from 17.1 to 267.0 μg/m^3, with an annual average value of 108.2 μg/m^3. Moreover, the seasonal mean values for PM2.5 in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were 116, 73.1, 114.2, and 136.0μg/m^3,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ambient quality standard, at least 70% of the monitoring data exceeded the limit value. The total contribution of water-soluble ions, including F^-, CI^-, NO3^-, SO4^2- , NH4^+, K^+, and Na^+, to PM2.5 mass varied from 32.3% to 36.7%. SO4^2- , NO3^-, and NH4^+ were the main constituents of the ions, with contributions to PM2.5 varying from 14.1% to 14.7%, 6.0% to 7.89;, and 6.4% to 7.7%,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annual mean mass fraction of TC in PM2.5 was 27.8%. The annual average total contribution of the group of elements of Zn, Pb, Cu, Mn, Cr, Ni, Se, Mo, Cd, Sb, and Ag to the aerosol was in the range of 1.7-2.0%. Furthermore, 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PM2.5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central area, and five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The factor contributions to PM2.5 mass were 12.8%, 31.9%, 10.1%, 17.2%, and 27.9%, respectively. Iron/steel manufacturing and secondary aerosol were the main sources for the fine particles. These findings may have significance for controlling the atmospheric contamination in the 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Water-soluble ion Metal element TC Source apportionment Chemical composition
原文传递
广州市大气细粒子的化学组成与来源 被引量:25
16
作者 陈灿云 梁高亮 王歆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4,共4页
对广州市四个不同功能区(石井、荔湾、天河和海珠)的夏季大气PM2.5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监测,并测试分析了其化学组成(有机碳,元素碳、水溶性离子和元素)。结果表明,广州市夏季PM2.5的平均浓度为97.54,μg/m^3,其化学组分有机物... 对广州市四个不同功能区(石井、荔湾、天河和海珠)的夏季大气PM2.5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监测,并测试分析了其化学组成(有机碳,元素碳、水溶性离子和元素)。结果表明,广州市夏季PM2.5的平均浓度为97.54,μg/m^3,其化学组分有机物、SO4^2-和EC对PM2.5质量浓度贡献最大,分别占PM2.5质量浓度的42%~52%、25%~47%和10%~17%。化学质量平衡模型研究表明,机动车排放和煤燃烧是对广州市大气PM2.5影响最大的污染源,其贡献率分别为54%~75%和32%~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化学组成 化学质量平衡模型
下载PDF
北京2009~2010年冬、春季PM_(2.5)污染特征 被引量:25
17
作者 顾芳婷 胡敏 +3 位作者 王渝 李梦仁 郭庆丰 吴志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578-2584,共7页
针对北京地区冬季和春季PM_(2.5)污染特征进行研究.于2009年12月~2010年5月在城市点采集24h大气颗粒物样品,进行颗粒物主要化学组分分析.冬季和春季颗粒物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4.97±68.98)μg/m^3和(65.25±45.76)μg/m^3.... 针对北京地区冬季和春季PM_(2.5)污染特征进行研究.于2009年12月~2010年5月在城市点采集24h大气颗粒物样品,进行颗粒物主要化学组分分析.冬季和春季颗粒物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4.97±68.98)μg/m^3和(65.25±45.76)μg/m^3.冬季和春季颗粒物中二次组分(SNA+SOA)有重要贡献,二次组分分别占颗粒物质量浓度的49%和47%.冬春季重污染时期较强的源排放和低温、低风速、高相对湿度等不利的气象特征使得颗粒物中二次无机离子SNA(NH_4^+、NO_3^-、SO_4^(2-))的比重较干净天明显上升,其中硝酸盐贡献的增强最为显著.同时冬春季有机物中二次有机组分贡献显著.而受一次源的影响,冬春季重污染时期一次有机物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pm2.5 冬季 春季 化学组分
下载PDF
大气细颗粒物在线源解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8
作者 喻义勇 王苏蓉 秦玮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5年第3期12-17,共6页
基于对国内外关于PM2.5化学组分特征、二次气溶胶生成机理、源解析模型的研究综述,引入实现PM2.5在线源解析的2种可能方法,即气溶胶质谱+解析算法与3类化学组分组合观测+受体模型。重点阐述了气溶胶质谱及在线水溶性离子、EC/OC和金属... 基于对国内外关于PM2.5化学组分特征、二次气溶胶生成机理、源解析模型的研究综述,引入实现PM2.5在线源解析的2种可能方法,即气溶胶质谱+解析算法与3类化学组分组合观测+受体模型。重点阐述了气溶胶质谱及在线水溶性离子、EC/OC和金属元素仪器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分析了不同仪器测定结果的可靠性、优势及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城市尺度的大气化学二次反应机理及关键技术参数研究、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连续观测应用于在线源解析的研究、基于多种信息来源和技术手段的在线源解析方法集成研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化学组分 二次气溶胶 受体模型 在线源解析 大气污染
下载PDF
我国PM_(2.5)污染特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9
作者 黄怡民 付川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05-109,共5页
PM2.5已成为全球大气环境研究热点,近年来国内学者从PM2.5区域污染特征、时空分布特征、化学组成等方面开展了研究.文章从PM2.5质量浓度水平、化学组成两方面对我国PM2.5的污染状况与污染特征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PM2.5质量浓度水平、化... PM2.5已成为全球大气环境研究热点,近年来国内学者从PM2.5区域污染特征、时空分布特征、化学组成等方面开展了研究.文章从PM2.5质量浓度水平、化学组成两方面对我国PM2.5的污染状况与污染特征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PM2.5质量浓度水平、化学组成及其对能见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化学组成 污染特征 能见度
下载PDF
Inorganic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ource signature of PM2.5 in Beijing during ACE-Asia period 被引量:24
20
作者 ZHANG Renjian, XU Yongfu & HAN Zhiwei LAPC,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10期1002-1005,共4页
Aerosol samples for PM2.5 were collected in Beijing for 38 consecutive days from March to April 2001 using an IMPROVE Sampler. Concentrations of 20 elements in PM2.5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PIXE method. Results show t... Aerosol samples for PM2.5 were collected in Beijing for 38 consecutive days from March to April 2001 using an IMPROVE Sampler. Concentrations of 20 elements in PM2.5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PIXE method.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mineral dust concentration of PM2.5 was 14.6 mg/m3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On the sand-dust event days of March 21 and April 10, dust PM2.5 mass concentrations were 62.4 and 54.1 mg/m3, respectively. These demonstrate that fine particle pollution by dust event in Beijing was very severe. The enrichment factors of S and Cu reached minimums on the dusty days and were high on the non-dusty days. It is considered that enrichment factors of elements in PM2.5,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human activities, can probably provid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distinguish local sources from external sources of dust. Factor analysi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in PM2.5 shows that sources of crustal matters, anthropogenic emission, and oil combustion contributed to PM2.5 levels in air in the springtime of 2001 in Beij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化学 化合物 pm2.5 起源 大气成分 灰尘 污染物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