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抗骨质疏松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邵华一 李卓荣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64-367,374,共5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能够增加成骨细胞分化的标志酶——碱性磷酸酶和骨钙蛋白等基因的表达,促进新骨形成及骨的层次化,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有可能成为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的重要作用靶点。随着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研究的深入... 骨形态发生蛋白能够增加成骨细胞分化的标志酶——碱性磷酸酶和骨钙蛋白等基因的表达,促进新骨形成及骨的层次化,在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有可能成为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的重要作用靶点。随着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化合物被发现有上调BMP-2的作用,其中包括他汀类药物、白藜芦醇、秦皮素、红曲及雌激素等。现就近年来在骨形成的分子机制和以骨形态形成蛋白为靶点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白藜芦醇
下载PDF
白皮杉醇的合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晓霞 晏日安 段翰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81,共4页
研究了一种白皮杉醇的简便合成方法,以3,4-二甲氧基苄醇为原料,经溴代、Arbuzov重排、Wittig-Horn-er反应和脱甲基4步反应得到白皮杉醇,并对目标产物的结构采用IR,1H NMR及13 C NMR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白皮杉醇的抗氧化活性,包括还原力... 研究了一种白皮杉醇的简便合成方法,以3,4-二甲氧基苄醇为原料,经溴代、Arbuzov重排、Wittig-Horn-er反应和脱甲基4步反应得到白皮杉醇,并对目标产物的结构采用IR,1H NMR及13 C NMR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白皮杉醇的抗氧化活性,包括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并与白藜芦醇、TBHQ、BHT和儿茶素作对比。结果表明:白皮杉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还原能力和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均高于白藜芦醇、TBHQ、BHT和儿茶素;其半抑制率IC50分别为DPPH自由基16.57μg/mL、羟基自由基270.0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白皮杉醇 抗氧化
下载PDF
铁刀木中一个新的色酮苷 被引量:13
3
作者 吕泰省 易杨华 +2 位作者 袁红英 张志国 刘卫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 研究铁刀木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铁刀木的化学成分 ,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铁刀木树干中分离并鉴定了 5个化合物 ,其结构分别鉴定为 :β 谷甾醇 (I) ,蔗糖 (II) ,正... 目的 研究铁刀木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铁刀木的化学成分 ,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铁刀木树干中分离并鉴定了 5个化合物 ,其结构分别鉴定为 :β 谷甾醇 (I) ,蔗糖 (II) ,正二十八醇 (III) ,2 甲基 5 ( 2′ 羟丙基 ) 7 羟基色酮 2′ O β D 吡喃葡糖苷 (IV) ,3 ,3′ ,4,5′ 四羟基二苯乙烯 (V)。结论 化合物II,III,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刀木 色酮苷 化学成分 3 3′ 4 5′-四羟基二苯乙烯 2-甲基-5-(2′-羟丙基)-7-羟基色酮-2′-O-β-D-吡喃葡糖苷
下载PDF
桃金娘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于欢 胡雪纯 +3 位作者 张冬丽 李敏 许嵘 唐生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52-1257,共6页
目的研究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桃金娘果实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 目的研究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桃金娘果实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桃金娘酚A(1)、piceatannol4′-O-(6″-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2)、白皮杉醇(3)、piceatannol glucoside(4)、scirpusin B(5)、杨梅素(6)、杨梅苷(7)、杨梅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8)、没食子酸(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金娘 桃金娘酚A 白皮杉醇 scirpusin B 杨梅素 没食子酸
原文传递
白皮杉醇对DN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云霞 邱书娟 +2 位作者 孙秀菊 郭振涛 郭民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4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白皮杉醇(PIC)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PIC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PIC低、中、高剂量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给予链脲佐菌素... 目的探讨白皮杉醇(PIC)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PIC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PIC低、中、高剂量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给予链脲佐菌素(STZ) 3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DN模型。腹腔注射次日,PIC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PIC 50、100、200 mg/(kg·d)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12周。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不予注射STZ,同期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组灌胃12周,检测空腹血糖(FPG)、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及24 h尿白蛋白(U-Alb);取部分肾组织,制成10%组织匀浆,离心留取上清液,检测上清液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N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取部分肾皮质,PAS染色,观察肾小球、肾小管、系膜基质病理形态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分别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TNF-α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FPG、Scr、Cys-C、U-Al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肾组织NO水平、SOD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T-1、VEGF水平及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模型组肾组织出现明显损伤,而对照组肾组织未见明显异常。除Scr外,PIC各组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随着PIC浓度升高,其效果越来越明显(P均<0. 05)。模型组肾组织p38 MAPK、TNF-α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 05)。PIC各组肾组织p38 MAPK、TNF-α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且随着PIC浓度升高,其效果越来越明显(P均<0. 05)。结论 PIC能剂量依赖性地减轻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保护肾功能,延缓DN进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38 MAPK通路活化,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白皮杉醇 内皮细胞功能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白皮杉醇对青光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杜倩 侯旭 +2 位作者 李剑波 周蜂人 杜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7-530,547,共5页
目的观察白皮杉醇对青光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皮杉醇低剂量组和白皮杉醇高剂量组。采用光凝法建立青光眼大鼠模型,白皮杉醇低... 目的观察白皮杉醇对青光眼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白皮杉醇低剂量组和白皮杉醇高剂量组。采用光凝法建立青光眼大鼠模型,白皮杉醇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00 mg·kg^(-1)和200 mg·kg^(-1)白皮杉醇灌胃。测量各组大鼠眼压;荧光金逆行标记各组大鼠RGCs并计数;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形态;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磷酸化原癌基因蛋白Jun(proto oncogene protein Jun,c-Jun)氨基末端激酶(phosphorylation c-Jun N-terminal kinase,p-JNK)、磷酸化c-Jun(phosphorylation c-jun,p-c-Jun)、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ion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hosphorylation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p38,p-p38 MAPK)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眼压、p-JNK、p-c-Jun、p-ERK、p-p38 MAPK和TNF-α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RGCs低于对照组(P<0.05),视网膜组织结构可见空泡和水肿样改变。与模型组相比,白皮杉醇低剂量组和白皮杉醇高剂量组大鼠RGCs显著增多(P=0.003、P=0.002),视网膜组织水肿和空泡样状况改善,p-JNK、p-c-Jun、p-ERK、p-p38 MAPK和TNF-α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均为P<0.05),且高剂量组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白皮杉醇具有保护青光眼大鼠RGCs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AR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杉醇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MARK信号通路
下载PDF
白皮杉醇的合成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晓霞 晏日安 段翰英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5-478,共4页
以3,4-二甲氧基苄醇为原料,通过溴代、Arbuzov重排反应、Wittig-Horner反应和脱甲基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E)-3,3′,4,5′-四羟基二苯乙烯,即白皮杉醇。该文考察了溴代试剂、Arbuzov重排反应温度、Wittig-Horner反应中溶剂及脱甲基反应... 以3,4-二甲氧基苄醇为原料,通过溴代、Arbuzov重排反应、Wittig-Horner反应和脱甲基化反应得到目标产物(E)-3,3′,4,5′-四羟基二苯乙烯,即白皮杉醇。该文考察了溴代试剂、Arbuzov重排反应温度、Wittig-Horner反应中溶剂及脱甲基反应试剂等各因素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以三溴化磷为溴代试剂,Arbuzov重排反应条件为100℃反应1 h,再于120~130℃反应3~4 h,以DMF为Wittig-Horner反应溶剂,无水AlCl3作为脱甲基化试剂。通过IR、1HNMR及13CNMR确定了目标产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杉醇 溴代 Arbuzov重排 WITTIG-HORNER反应 脱甲基化反应 医药与日化原料
下载PDF
白皮杉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何勇 刘德慧 +5 位作者 吴荣艳 谭菲 王丽芳 刘宏明 任称发 许仁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28-1531,共4页
目的:观察白皮杉醇(PI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影响,并探讨白皮杉醇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白皮杉醇低剂量(PIC-LD)组、中剂量(PIC-MD)组和高剂量(PIC-HD)组。建立糖尿病肾病... 目的:观察白皮杉醇(PI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影响,并探讨白皮杉醇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白皮杉醇低剂量(PIC-LD)组、中剂量(PIC-MD)组和高剂量(PIC-HD)组。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PIC-LD、PIC-MD和PIC-HD组大鼠造模成功后分别用白皮杉醇20 mg/kg、40 mg/kg与60 mg/kg灌胃(每天1次),共给药4周。血糖仪检测大鼠血液中的血糖含量,脲酶-谷氨酸脱氢酶法与肌苷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中尿素氮与肌酐含量,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大鼠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HE染色对肾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p-Smad2、p-Smad3与Smad7的蛋白水平。结果:与model组相比,PIC-LD、PIC-MD和PIC-HD组大鼠血糖浓度明显下降,血清中尿素氮含量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肌酐含量无显著变化,肾组织系膜细胞与基质增生减缓,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的程度减轻,肾组织中TGF-β1、p-Smad2、p-Smad3与Smad7的蛋白水平明显下调。结论:白皮杉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Smad信号通路的活性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白皮杉醇 TGF-Β/SMAD信号通路
下载PDF
白皮杉醇抑制前列腺癌细胞株增殖、迁移与侵袭 被引量:7
9
作者 李章春 李珀 +1 位作者 邓超男 罗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0-1133,共4页
目的:观察白皮杉醇对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的细胞活力、迁移与侵袭能力的作用并初步讨论其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白皮杉醇(0、5、10、20、40和80μmol/L)作用不同时间(12、24、36和48 h)对DU145细胞活力的影响;划痕实验与Transw... 目的:观察白皮杉醇对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的细胞活力、迁移与侵袭能力的作用并初步讨论其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白皮杉醇(0、5、10、20、40和80μmol/L)作用不同时间(12、24、36和48 h)对DU145细胞活力的影响;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白皮杉醇对DU145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p-JAK2与p-STAT3的蛋白水平。结果:CCK-8法结果显示白皮杉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DU145细胞的活力;给予白皮杉醇干预后,细胞迁移数和侵袭数显著减少,p-JAK2与p-STAT3蛋白水平显著下降。结论:白皮杉醇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并具有抑制细胞迁移与侵袭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杉醇 细胞活力 细胞迁移 JAK2/STAT3信号通路
下载PDF
桃金娘4种酚类成分体外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伟 银慧慧 +6 位作者 赵武 孟菲 冯林川 施文 姜源明 覃振华 何颖 《现代畜牧兽医》 2020年第6期11-13,共3页
试验旨在研究桃金娘4种酚类成分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药理活性。以PEDV感染PK细胞为模型,采用细胞病变(CPE)效应法、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测定4种酚类成分半数中毒浓度(TC50)、半数有效浓度(EC50),计算药物的治疗指数(TI),分... 试验旨在研究桃金娘4种酚类成分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药理活性。以PEDV感染PK细胞为模型,采用细胞病变(CPE)效应法、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测定4种酚类成分半数中毒浓度(TC50)、半数有效浓度(EC50),计算药物的治疗指数(TI),分析4种酚类成分对PEDV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桃金娘4种酚类成分均有不同程度抗PEDV的药理活性,鞣花酸、白藜芦醇、没食子酸、白皮杉醇的TI分别为65.48、32.59、14.58、3.74;抗病毒效应鞣花酸最好,白藜芦醇优于没食子酸,白皮杉醇最弱。结果表明,桃金娘4种酚类成分具有体外抗PEDV药理活性,鞣花酸、白藜芦醇、没食子酸具有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药物研究和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金娘 没食子酸 鞣花酸 白藜芦醇 白皮杉醇 PEDV
下载PDF
Studies on the Synthesis of a Natural Product-Piceatannol and its Analogs 被引量:4
11
作者 Zhi Song PIAO Lin WANG +1 位作者 Ya Bin FENG Zhi Zhong ZHAO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21-524,共4页
Piceatannol, (E)-3, 3, 4, 5-tetrahydroxy stilbene, a natural polyhydroxy stilbene, possesses many biological activities, its synthesis has been reported. We designed another route of its synthesis, which can be contr... Piceatannol, (E)-3, 3, 4, 5-tetrahydroxy stilbene, a natural polyhydroxy stilbene, possesses many biological activities, its synthesis has been reported. We designed another route of its synthesis, which can be controlled more easily. The synthetic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MS and 1H-NMR. Its analog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similar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 synthesis piceatannol analogs.
下载PDF
白皮杉醇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纤维化及HO-1、HIF-1α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宋玮 刘国玲 +1 位作者 田华 芦琨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91,共6页
目的探究白皮杉醇(PIC)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血红素氧合酶-1(HO-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a)蛋白表达及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饲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制备DN大鼠模型。10只一组,成模大鼠被随机分为四组,每... 目的探究白皮杉醇(PIC)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血红素氧合酶-1(HO-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a)蛋白表达及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饲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制备DN大鼠模型。10只一组,成模大鼠被随机分为四组,每组被灌胃以不同剂量的PIC:模型组(M组,等量生理盐水)、PIC低(PIC-L组,PIC 50 mg/kg)、中(PIC-M组,PIC 100 mg/kg)、高(PIC-H组,PIC 200 mg/kg)剂量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NC组),并被灌胃以等量生理盐水。1/d,持续4w。治疗结束后,检测血糖(FBG)及血清肾功能相关指标;用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用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胶原纤维沉积;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原(PC Ⅲ)、Ⅳ型胶原(C Ⅳ)水平;用生物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用蛋白印迹法(WB)测定HIF-1α、HO-1蛋白表达。结果 NC组大鼠肾小球、肾小管结构清晰,基底膜厚度正常,无肾纤维化;M组大鼠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管结构紊乱、管腔变大,肾纤维化严重;PIC-L组、PIC-M组、PIC-H组大鼠肾损伤及肾纤维化均减轻。与NC组比较,M组大鼠FBG、血清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PCⅢ、C Ⅳ水平、肾组织MDA含量、HIF-1α、HO-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M组比较,PIC-L组、PIC-M组、PIC-H组大鼠FBG、血清UAlb、Scr、BUN、PC Ⅲ、C Ⅳ水平、肾组织MDA含量、HIF-1α蛋白表达均依次降低(P<0.05),肾组织SOD活性、HO-1蛋白表达量依次增加(P<0.05)。结论 PIC可减轻DN大鼠肾损伤及肾纤维化,可能与促进HO-1蛋白表达,抑制HIF-1α蛋白表达,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有关。[营养学报,2021,43(1):86-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杉醇 糖尿病肾病 大鼠 肾纤维化 血红素氧合酶-1 缺氧诱导因子-1Α
原文传递
白皮杉醇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风仙 陈慧茹 +1 位作者 解伟 王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3-899,共7页
白皮杉醇是一种化学结构类似于白藜芦醇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菌、抗炎、抗白血病、抗细胞增殖、提高免疫调节能力、抗癌、防癌等生物活性。白皮杉醇的抗氧化、抗侵袭等生物活性强于白藜芦醇,而其抗肿瘤作用机... 白皮杉醇是一种化学结构类似于白藜芦醇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菌、抗炎、抗白血病、抗细胞增殖、提高免疫调节能力、抗癌、防癌等生物活性。白皮杉醇的抗氧化、抗侵袭等生物活性强于白藜芦醇,而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近年,白皮杉醇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后对白皮杉醇抗肿瘤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白皮杉醇进一步开发成抗肿瘤药物奠定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杉醇 白藜芦醇 抗肿瘤作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白皮杉醇增强顺铂杀伤喉癌Hep-2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段传新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8年第6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白皮杉醇增强顺铂对喉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喉癌细胞Hep-2,联合使用白皮杉醇及顺铂,CCK8法检测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喉癌Hep-2细胞的凋亡率,Hoechst染色检测喉癌Hep-2细胞中细胞核固... 目的探讨白皮杉醇增强顺铂对喉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喉癌细胞Hep-2,联合使用白皮杉醇及顺铂,CCK8法检测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喉癌Hep-2细胞的凋亡率,Hoechst染色检测喉癌Hep-2细胞中细胞核固缩比例,蛋白印迹法检测BCL-2家族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白皮杉醇在50μmol/L时对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凋亡并无显著影响。与顺铂组相比,白皮杉醇联合顺铂组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48 h细胞吸光度值白皮杉醇联合顺铂组较顺铂组降低60%,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48 h时,白皮杉醇联合顺铂组喉癌Hep-2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顺铂组(P<0.05),Hoechst染色发现白皮杉醇联合顺铂组喉癌Hep-2细胞的细胞核固缩比例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蛋白印迹检测发现,白皮杉醇可以显著下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AX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白皮杉醇可以有效增强顺铂对喉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其分子机制与白皮杉醇可以显著调控BCL-2家族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白皮杉醇 顺铂 凋亡 BCL-2家族
下载PDF
黄绿色碳量子点的热合成荧光探针及其在白皮杉醇促氧化作用中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武玲 韦庆益 蒲洪彬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4-181,共8页
为使用经济、省时地探讨白皮杉醇(Pic)的促氧化作用,本研究以邻苯二胺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黄绿色荧光的碳量子点(CDs),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CDs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 为使用经济、省时地探讨白皮杉醇(Pic)的促氧化作用,本研究以邻苯二胺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黄绿色荧光的碳量子点(CDs),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CDs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pH、离子强度和紫外照射时间下的稳定性,最后研究了Pic在Cu2+催化下对CDs荧光的淬灭作用及其促氧化作用的量效关系。结果表明:该CDs在水溶液中最佳发射波长为570 nm,最佳激发波长为385 nm,尺寸约为7.4 nm,表面具有酰胺键等官能团;并且其有良好的抗光漂白性,对温度和离子强度不敏感,在pH 5~10内,有良好的发光性;在100μmol/L Cu2+条件下,Pic在浓度为1.5~12.5μmol/L时,荧光探针的淬灭程度与Pic浓度成线性关系,而当Pic浓度高于12.5μmol/L时,体系的荧光下降趋于平缓,促氧化效果不再明显。本研究可为Pic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荧光探针 白皮杉醇 促氧化作用 检测
下载PDF
白藜芦醇衍生物白皮杉醇和乙酰化白藜芦醇辐射防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春燕 郝述霞 +3 位作者 佟鹏 齐雪松 吕慧敏 苟巧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2年第5期345-348,共4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衍生物白皮杉醇(piceatannol)和乙酰化白藜芦醇(acetylated resveratrol)对受照射淋巴母细胞AHH-1和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运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0、10、20、50、100和500μmol/L)白皮杉醇和...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衍生物白皮杉醇(piceatannol)和乙酰化白藜芦醇(acetylated resveratrol)对受照射淋巴母细胞AHH-1和小鼠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运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0、10、20、50、100和500μmol/L)白皮杉醇和乙酰化白藜芦醇作用72 h对AHH-1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不同终浓度(0、10、20和50μmol/L)白皮杉醇和乙酰化白藜芦醇预处理AHH-1细胞2 h后对经4 Gy ^(60)Coγ射线照射的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白藜芦醇、白皮杉醇和乙酰化白藜芦醇对^(60)Coγ射线辐射损伤模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受照后30 d内小鼠平均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细胞(0μmol/L)相比,10、20和50μmol/L白皮杉醇和乙酰化白藜芦醇作用AHH-1细胞72 h对细胞存活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显著提高受照AHH-1细胞的存活率(P<0.05或P<0.01)。受照后24 h,乙酰化白藜芦醇中(100 mg/kg)、高(200 mg/kg)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与照射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照射对照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受照30 d内小鼠平均存活时间显著降低(P<0.05);与照射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和乙酰化白藜芦醇高(100 mg/kg)剂量组小鼠受照后30 d内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白藜芦醇衍生物白皮杉醇和乙酰化白藜芦醇均对受照射淋巴母细胞AHH-1细胞具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乙酰化白藜芦醇对受照射小鼠亦具有显著的辐射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白皮杉醇 乙酰化白藜芦醇 辐射 AHH-1
下载PDF
白皮杉醇抑制内质网应激保护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文静 高进贤 +3 位作者 钱倩 蒲君峰 石磊 吴树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158-3165,共8页
目的观察白皮杉醇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是否与白皮杉醇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方法小鼠腹腔注射CCl4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保护组分别腹腔注射10、20、40 mg/kg白皮杉醇7 d进行预保护。全自动... 目的观察白皮杉醇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是否与白皮杉醇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方法小鼠腹腔注射CCl4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保护组分别腹腔注射10、20、40 mg/kg白皮杉醇7 d进行预保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HE染色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测,并进行损伤分级评估,TUNEL染色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转录激活因子4(ATF4)、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Tribbles同源蛋白3(TRB3)、半胱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和血红素加氧酶(HO-1)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皮杉醇保护组小鼠血清ALT、AST明显降低(P<0.01),TP、Alb和A/G比明显增高(P<0.05,P<0.01);白皮杉醇保护组病理损伤分级降低(P<0.01),肝细胞凋亡显著降低(P<0.05,P<0.01);PERK,ATF4,CHOP,TRB3和cleaved 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MDA明显降低(P<0.01),SOD、GSH明显升高(P<0.01),且能显著增加HO-1蛋白水平(P<0.01)。结论白皮杉醇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白皮杉醇上调抗氧化酶HO-1,进而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肝细胞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杉醇 四氯化碳 急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内质网应激
下载PDF
白皮杉醇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减轻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氧化应激反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影 左中夫 +3 位作者 程雪 张俏 刘畅 闵连秋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21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白皮杉醇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按60mg/kg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模型诱导成功后,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三组:糖尿病组、白皮杉醇组(200 mg/kg)及二甲双胍... 目的探讨白皮杉醇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按60mg/kg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模型诱导成功后,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三组:糖尿病组、白皮杉醇组(200 mg/kg)及二甲双胍组(75 mg/kg,阳性对照)灌胃治疗,另取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体重、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HE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 RGC)数量,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脏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 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 HO-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糖、MDA含量及Nrf2表达明显增加,SOD活性、HO-1表达及RGC数量明显下降。而与糖尿病组相比,白皮杉醇组血糖、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Nrf2和HO-1表达及RGC数量明显增加。结论白皮杉醇减轻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皮杉醇 氧化应激 Nrf2/HO-1信号通路 雄性SD大鼠
原文传递
白皮杉醇和乙酰化白藜芦醇对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春燕 齐雪松 +3 位作者 佟鹏 郝述霞 吕慧敏 苟巧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衍生物白皮杉醇(piceatannol)和乙酰化白藜芦醇(acetylated resveratrol)对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白皮杉醇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组...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衍生物白皮杉醇(piceatannol)和乙酰化白藜芦醇(acetylated resveratrol)对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白皮杉醇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组和乙酰化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50、100、200 mg/kg)组,每组6只。小鼠经5.5 Gy 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前2 h灌胃给药,对照组均灌服含2%DMSO的生理盐水溶液。照射后24 h,观察小鼠脾脏和胸腺系数、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和百分率、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及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照射对照组小鼠脾脏和胸腺系数、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和百分率及血浆SOD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显著升高(P<0.01)。与照射对照组相比,白皮杉醇和乙酰化白藜芦醇各剂量组脾脏系数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但胸腺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酰化白藜芦醇中、高剂量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和淋巴细胞百分率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白皮杉醇中、高剂量组以及乙酰化白藜芦醇各剂量组血浆SOD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白皮杉醇及乙酰化白藜芦醇各剂量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白藜芦醇衍生物白皮杉醇和乙酰化白藜芦醇均对小鼠具有一定的辐射损伤防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清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保护造血组织免于辐射诱发的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杉醇 乙酰化白藜芦醇 辐射损伤 防护 小鼠
原文传递
白皮杉醇抗恶性黑色素瘤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余波 刘伟 +3 位作者 胡敏琪 唐休发 李春洁 阙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目的研究白皮杉醇(PIC)的体内外抗恶性黑色素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来源于小鼠皮肤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以梯度浓度PIC处理细胞后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蛋白印迹法检测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及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 目的研究白皮杉醇(PIC)的体内外抗恶性黑色素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来源于小鼠皮肤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B16F10,以梯度浓度PIC处理细胞后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蛋白印迹法检测金属基质蛋白酶(MMP)-2及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脾酪氨酸激酶(Syk)及p-Syk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侵袭能力;再以Syk对应小干扰RNA(si-Syk)沉默Syk进行机制研究。体内实验则以不同浓度PIC对B16F10荷瘤小鼠进行腹腔内注射后完成。结果PIC浓度增高使B16F10活力降低;Transwell表明其侵袭能力随PIC浓度增高减弱;划痕实验中PIC浓度增高使愈合时间变长;蛋白印迹表明其主要抑制Syk的磷酸化激活,同时抑制MMP-2、MMP-9、VEGF的表达。经过si-Syk处理能达到对B16F10同样的抑制效果。体内实验则表明PIC可以减慢肿瘤生长。结论PIC可以通过抑制Syk的激活抑制恶性黑色素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杉醇 脾酪氨酸激酶 恶性黑色素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