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孝红 《中国临床护理》 2016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0年10月-2014年12月224例恶性肿瘤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10年10月-2014年12月224例恶性肿瘤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34例患者中,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时间(17.20±2.21)d。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使用红系造血刺激剂、治疗剂量抗凝、PICC相关感染、住院、穿刺静脉及血小板计数是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因素较多,应采取综合措施降低肿瘤患者PICC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picc相关静脉血栓
下载PDF
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循证护理实践 被引量:14
2
作者 邓瑛瑛 裴华清 +3 位作者 任英 殷春梅 文梅 张小玲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6-40,共5页
目的基于最佳证据制定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循证实践方案,在临床应用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JBI循证护理中心的证据应用模式开展证据应用,通过查看护理记录单和现场观察的方式收集资料。在证据应用前后... 目的基于最佳证据制定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循证实践方案,在临床应用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JBI循证护理中心的证据应用模式开展证据应用,通过查看护理记录单和现场观察的方式收集资料。在证据应用前后分别对75例患者以及36名护士进行审查,讨论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并采取措施针对性改进。结果本研究共形成4条质量审查指标。证据应用后,4条审查指标执行率均上升至100%,其中3条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较证据应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由44.0%下降到25.3%(P<0.05)。结论基于证据制定的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最佳循证实践方案可规范护士临床实践,提高护士对证据的依从性,有效降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重症患者 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 预防 循证实践
下载PDF
血液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预防中循证护理的作用
3
作者 李琳琳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S01期302-302,304,共2页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在血液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中的预防作用。方法:搜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血液肿瘤行PICC的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PICC相关性... 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在血液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中的预防作用。方法:搜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血液肿瘤行PICC的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PICC相关性并发症、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肿瘤行PICC化疗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不仅可以降低血栓的发生率,还可以提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 循证护理
下载PDF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肿瘤病人PICC相关静脉血栓诊断界值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钱玲 唐玮 +1 位作者 李源 甘秀妮 《全科护理》 2019年第27期3345-3348,共4页
[目的]讨论2009版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不同分界值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肿瘤病人发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2017年125例行PICC置管肿瘤病人的一般资料、置管资... [目的]讨论2009版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不同分界值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肿瘤病人发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2017年125例行PICC置管肿瘤病人的一般资料、置管资料。将确诊已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肿瘤病人作为观察组,按照肿瘤类型相同采用1∶4配对方法,选取同期留置但未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病人作为对照组,根据2009版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两组病人分别评分并记录。[结果]由ROC分析结果可知,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763,与0.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分界值为7分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具有最好的平衡性。[结论]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在预测肿瘤病人PICC相关静脉血栓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将分界值提高至7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肿瘤病人 picc相关静脉血栓
下载PDF
艾灸配合极泉弹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6
5
作者 邱玲 梁晓一 +3 位作者 郑玉玲 刘春香 赖小青 朱丽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41-746,共6页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极泉弹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行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PICC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艾...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极泉弹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行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PICC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艾灸配合极泉弹拨,首先于PICC静脉走行处(避开穿刺点)行温和灸10~15 min,然后于曲池、血海和天府穴行回旋灸(每穴3~5 min),最后弹拨极泉5~10 min,于PICC后第2天开始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3周。比较两组置管后第42天置管侧上肢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置管后第2、7、14、21、28、35、42天,观察两组置管侧锁骨下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流速(EDV)。结果:观察组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5%(1/40)vs 17.5%(7/40),P<0.05]。置管后第7、14、21、28、35天,观察组置管侧锁骨下静脉PSV高于置管后第2天(P<0.05);置管后第28、42天,对照组置管侧锁骨下静脉PSV低于置管后第2天(P<0.05);置管后第7、14、21、28天,观察组置管侧锁骨下静脉EDV高于置管后第2天(P<0.05);置管后第28、35、42天,对照组置管侧锁骨下静脉EDV低于置管后第2天(P<0.05);置管后第7、14、21、28、35、42天,观察组置管侧锁骨下静脉PSV和EDV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艾灸配合极泉弹拨可有效预防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患者的静脉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 艾灸 极泉 弹拨
原文传递
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在肿瘤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冯月 李俊英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58-1262,共5页
目的:将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在临床应用,确立高危临界值,评价工具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对143名肿瘤患者进行评估。于患者置管后24小时用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进行... 目的:将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在临床应用,确立高危临界值,评价工具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对143名肿瘤患者进行评估。于患者置管后24小时用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估,于置管后第7天、14天及21天,或患者有自觉症状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否有静脉血栓形成。结果: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ROC曲线下面积为0.925(95%CI:0.861~0.988,P<0.001),最佳临界值为6.5分,对应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85.0%,阳性预测值为67.4%,阴性预测值为96.9%。患者使用该评估工具评估得分在2~12分,高于6.5分的有49例,评分为高危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是低危患者的21.102倍(RR=21.102,95%CI:6.814~65.346)。结论: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工具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阿司匹林预防晚期肺癌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疗效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谷小燕 胡芬 胡顺梅 《中国病案》 2019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监测阿司匹林抗血栓疗效以预防晚期肺癌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7年3月-2018年11月某院肿瘤治疗中心住院行PICC置管的晚期肺癌患者2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4例和对照组123例,2组患...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监测阿司匹林抗血栓疗效以预防晚期肺癌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7年3月-2018年11月某院肿瘤治疗中心住院行PICC置管的晚期肺癌患者2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4例和对照组123例,2组患者均于置管当天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mg/次,每天一次,并于置管后4周内每周行多普勒超声检测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同时观察组于置管后2天检测TEG,血小板抑制无效者予加大服药剂量或更换新药抗凝治疗,起效和有效者维持原抗凝治疗。记录观察组血小板抑制率及处理情况、2组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阿司匹林治疗无效11例,起效104例,有效9例,无效者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起效和有效者维持原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无1例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静脉血栓形成8例,2组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1,P<0.05),对照组静脉血栓形成者平均年龄(74.52±6.71)岁,男女比例为1:7。结论使用TEG评估晚期肺癌PICC患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疗效,为患者建立个体化的抗血栓治疗,能有效避免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其应用前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抑制率 阿司匹林抵抗 晚期肺癌 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考察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增光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10日~2016年5月10日我院收治的200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上肢静脉血栓,将其分为观察组(有上肢静脉血栓)与对照组(无上肢静脉血栓),每组... 目的分析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2月10日~2016年5月10日我院收治的200例肿瘤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上肢静脉血栓,将其分为观察组(有上肢静脉血栓)与对照组(无上肢静脉血栓),每组各10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静脉血栓形成史、慢性肾功能不全、抗凝药物、化疗补液时间、置管前D-二聚体(D-D)水平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具有静脉血栓形成史、具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置管前D-D水平增高是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具有静脉血栓形成史、具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置管前D-D水平增高,对这些因素实施防治措施,能显著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化疗 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分析
9
作者 焦蕊蕊 《全科护理》 2023年第32期4585-4590,共6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及临界值。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0月通过PICC实施化疗的50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P...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分析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及临界值。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2年10月通过PICC实施化疗的50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与否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分析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7.8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栓史、既往PICC置管史、导管/静脉内径比例(C/V)和置管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V和置管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界值分别为0.375和0.475 mg/L。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血栓史、既往PICC置管史、C/V和置管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预测因子。有利于临床筛查高危病人,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干预措施,降低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恶性肿瘤 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阴唯唯 段晓侠 +2 位作者 张静 李茹 邵敏 《新疆医学》 2019年第12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探究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PICC置管恶性肿瘤形成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患者50例(血栓组),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形成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PICC置管恶性肿瘤50... 目的探究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PICC置管恶性肿瘤形成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患者50例(血栓组),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形成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PICC置管恶性肿瘤50例为参照对象(非血栓组),分析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制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有:贵要静脉穿刺、合并糖尿病、既往血栓史、置管史、使用抗凝药物、D-二聚体指标> 0.5mg/L、置管侧肢体肿胀、卧床时间大于72h。无血栓组的血栓形成风险得分、95%CI均小于血栓组,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分级情况可以分为1级、2级、3级。结论针对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区分血栓形成的危险患者,能够根据风险评估,开展针对性处理,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 肿瘤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血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