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deling of Perpendicularly Driven Dual-Frequency Capacitively Coupled Plasma
1
作者 王虹宇 姜巍 +2 位作者 孙鹏 赵双云 李阳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43-146,共4页
We analyzed perpendicularly configured dual-frequency(DF) capacitively coupled plasmas(CCP).In this configuration,two pairs of electrodes are arranged oppositely,and the discharging is perpendicularly driven by tw... We analyzed perpendicularly configured dual-frequency(DF) capacitively coupled plasmas(CCP).In this configuration,two pairs of electrodes are arranged oppositely,and the discharging is perpendicularly driven by two radio frequency(RF) sources.Particle-in-cell/Monte Carlo(PIC/MC) simulation showed that the configuration had some advantages as this configuration eliminated some dual frequency coupling effects.Some variation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the discharging configuration is discussed brief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P dual frequency coupling pic/mc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Simulation Methods of Ion-Atomic Collisions in PIC-MC
2
作者 Valeriy Sysun Alexander Sysun +2 位作者 Vladimir Ignakhin Viktor Titov Alexander Tikhomirov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Physics》 2014年第13期1233-1241,共9页
The main ion-atomic collision treatment methods based on Monte-Carlo simulation are considered and discussed. We have proposed an efficient scheme for simulation of time between collisions taking into account cross-se... The main ion-atomic collision treatment methods based on Monte-Carlo simulation are considered and discussed. We have proposed an efficient scheme for simulation of time between collisions taking into account cross-section dependence on ion velocity and random generation of ion velocities and scattering angles after collisions. The developed algorithm of simulation of interval between collisions takes into account the change of relative velocity of ion-atom pair as well as the change of cross-section of collision and atomic concentration. At the same time, unlike the widely used “null-collision” method, both the probability of collision and change of particles’ state which determines this probability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or each particle independently in tim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techniques proposed are found to be close to the theoretical values of ion drift velocities.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null-collision” method results in exceeding of drift velocity in strong and intermediate fields.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posed method of accumulation of probability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gives values close to theoretical ones. In weak fields calculated values of drift velocity in both methods exceed theoretical values to some small ex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mc Simulation Ion-Atomic COLLISIONS DISCHARGE Plasma
下载PDF
N_2微空心阴极放电特性及其阴极溅射的PIC/MC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连珠 孟秀兰 +2 位作者 张素 高书侠 赵国明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52-261,共10页
采用两维PIC/MCC模型模拟了氮气微空心阴极放电以及轰击离子(N+2,N+)的钛阴极溅射.主要计算了氮气微空心阴极放电离子(N+2,N+)及溅射原子Ti的行为分布,并研究了溅射Ti原子的热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模拟条件下,空心阴极效应是负辉区叠加的... 采用两维PIC/MCC模型模拟了氮气微空心阴极放电以及轰击离子(N+2,N+)的钛阴极溅射.主要计算了氮气微空心阴极放电离子(N+2,N+)及溅射原子Ti的行为分布,并研究了溅射Ti原子的热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模拟条件下,空心阴极效应是负辉区叠加的电子震荡;在对应条件下,微空心较传统空心放电两种离子(N+2,N+)密度均大两个量级,两种离子的平均能量的分布及大小几乎相同;在放电空间N+的密度约为N+2的1/6,最大能量约大2倍;在不同参数(P,T,V)下,轰击阴极内表面的氮离子(N+2,N+)的密度近似均匀,其平均能量几乎相等;从阴极溅射出的Ti原子的初始平均能量约6.8eV,离开阴极约0.15mm处几乎完全被热化.模拟结果为N2微空心阴极放电等离子体特性的认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空心阴极放电 pic mc模拟 N2等离子体
原文传递
大气压微尺度气体放电中热电子和热场发射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孙丽 周雯 +2 位作者 姜巍 李和平 李增耀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50,共7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场致电子发射在微尺度气体放电中作用显著。然而,当阴极被加热到高温,热发射也成为影响微尺度放电形成的重要因素。对大气压微尺度放电,热微等离子体的形成主要通过热电子发射和热场发射,气体电离得到的离子能在放电...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场致电子发射在微尺度气体放电中作用显著。然而,当阴极被加热到高温,热发射也成为影响微尺度放电形成的重要因素。对大气压微尺度放电,热微等离子体的形成主要通过热电子发射和热场发射,气体电离得到的离子能在放电时产生足够的空间电荷,进而影响阴极附近的局部电场。在本文中,针对阴极高温大气压直流微尺度气体放电,采用一维隐式PIC-MC方法,分析了不同场增强因子和极板温度对热电子发射和热场发射产生的等离子体特性的影响。对气体击穿放电达到稳定之后的热微等离子体,分析了极板间电场强度、粒子平均温度、粒子数密度的分布以及电子能量概率分布函数。结果表明,当场增强因子为1时,阴极表面几乎没有场致电子发射,热场发射和热电子发射结果几乎重合;极板温度越高,热发射作用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压微尺度气体放电 热微等离子体 隐式pic-mc 特性分析
原文传递
N_2射频放电带电粒子(e,N_2^+,N^+)的PIC-MC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莹 付东儒 张连珠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6-212,共7页
采用PIC-MC自洽模型,模拟了氮气电容性耦合射频放电的微观等离子体过程及带电粒子(e,N2+,N+)的行为。结果表明,离子(N2+,N+)的运动状态滞后瞬时射频电场的变化;在两极附近,N2+具较高密度,但能量较低,N+具较低的密度但能量较高,两者的密... 采用PIC-MC自洽模型,模拟了氮气电容性耦合射频放电的微观等离子体过程及带电粒子(e,N2+,N+)的行为。结果表明,离子(N2+,N+)的运动状态滞后瞬时射频电场的变化;在两极附近,N2+具较高密度,但能量较低,N+具较低的密度但能量较高,两者的密度差6倍左右。两种离子轰击射频电极的能量分布变化规律类似,随放电参数变化,离子(N2+,N+)能量变化显著,其密度变化不明显。模拟的电子能量几率分布与测量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等离子体 射频放电 picmc模拟
下载PDF
N_2-Ar射频放电表面氮化的等离子体特性模拟
6
作者 孙倩 杨莹 +3 位作者 赵海涛 郝莹莹 张连珠 赵国明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8-132,共5页
N2-Ar射频放电等离子体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工业的刻蚀、氮化物薄膜的制备及金属表面氮化等技术领域。开发了N2-Ar混合气体容性耦合射频放电PIC/MC自洽模型,模型主要描述了e-,N2+,N+,Ar+等主要带电粒子的行为分布。等离子体的碰撞过程分别... N2-Ar射频放电等离子体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工业的刻蚀、氮化物薄膜的制备及金属表面氮化等技术领域。开发了N2-Ar混合气体容性耦合射频放电PIC/MC自洽模型,模型主要描述了e-,N2+,N+,Ar+等主要带电粒子的行为分布。等离子体的碰撞过程分别考虑了带电粒子(e-,N2+,N+,Ar+)与基态中性N2分子和Ar原子的21种碰撞反应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纯N2及N2-Ar混合气体容性耦合射频放电中,各种带电粒子的数密度都在等离子体区达到最大值,且氮分子离子为主要粒子;在N2容性耦合射频放电中,加入10%氩气时,N+平均能量有所增加,在射频电极处两种氮离子(N2+,N+)高能粒子所占比例增加。本研究对认识N2-Ar射频放电等离子体过程微观机理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Ar射频放电 pic/mc模型 氮等离子体
下载PDF
氢气甚高频与高频容性耦合放电等离子体特征的比较
7
作者 姚福宝 郝莹莹 +1 位作者 张连珠 赵海涛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0-326,共7页
开发了氢气甚高频(60MHz)容性耦合放电的PIC/MC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带电粒子(e,H+,H2+,H3+)与H2的21种碰撞反应过程,模拟了氢气甚高频放电射频电场和电势分布以及电子和氢离子(H+,H2+,H3+)粒子密度和平均能量分布,并与频率为13.56MHz... 开发了氢气甚高频(60MHz)容性耦合放电的PIC/MC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带电粒子(e,H+,H2+,H3+)与H2的21种碰撞反应过程,模拟了氢气甚高频放电射频电场和电势分布以及电子和氢离子(H+,H2+,H3+)粒子密度和平均能量分布,并与频率为13.56MHz的放电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频率13.56MHz的放电,氢气甚高频放电等离子体电势增高,导致两电极附近的电场增强;另外,两鞘层厚度变窄并且电子和H3+离子平均能量减小,其总密度却增加。H3+离子为氢气甚高频放电空间的主要离子,H2+离子密度比H3+离子小约2~3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甚高频容性耦合放电 pic/mc模拟 H2等离子体
下载PDF
氮气射频放电与直流放电PIC/MC模拟的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连珠 赵海涛 +2 位作者 孙倩 姚福保 杨巍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7-233,共7页
建立氮气容性射频等离子体过程的PIC/MC模型,将模拟结果与直流放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射频等离子体粒子(e,N 2+,N+)的平均密度较直流放电约大一个量级,在射频电极附近粒子(e,N 2+,N+)的平均能量比直流放电阴极附近的能量低3倍左右;密度... 建立氮气容性射频等离子体过程的PIC/MC模型,将模拟结果与直流放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射频等离子体粒子(e,N 2+,N+)的平均密度较直流放电约大一个量级,在射频电极附近粒子(e,N 2+,N+)的平均能量比直流放电阴极附近的能量低3倍左右;密度偏低的原子离子N+在两电极附近具较高的能量,能量较低的分子离子N 2+在放电空间具较高密度,N 2+的密度大约是N+的6倍;计算的电子能量几率分布与测量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气射频放电 pic/mc模拟 N2等离子体
下载PDF
一种简易制导炸弹舵机控制系统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晓龙 殷希梅 朱平安 《兵工自动化》 2015年第6期75-78,84,共5页
为实时修正制导炸弹弹道轨迹从而精确命中目标,设计一种简易制导炸弹舵机控制系统。该系统硬件部分以ds PIC33EP512MC806为控制核心、以PWM信号驱动用H桥芯片BTS7970B控制直流电机、以外扩A/D采集芯片TLC2374采集经电位器测量的舵面位... 为实时修正制导炸弹弹道轨迹从而精确命中目标,设计一种简易制导炸弹舵机控制系统。该系统硬件部分以ds PIC33EP512MC806为控制核心、以PWM信号驱动用H桥芯片BTS7970B控制直流电机、以外扩A/D采集芯片TLC2374采集经电位器测量的舵面位置反馈信号;软件采用C语言实现5个模块之间的通信。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简化了电路设计的难度,提高了可靠性,满足了制导炸弹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舵机控制系统 DS pic33EP512mc806 BTS7970B PWM信号 制导炸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