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后出血的治疗 被引量:402
1
作者 黄洁敏 骆一凡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8-380,共3页
关键词 产后出因 ph 治疗 纱条填塞 止血
原文传递
pH对镉在土水系统中的迁移和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35
2
作者 廖敏 黄昌勇 谢正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86,共6页
研究了4种红壤和水体系中pH对镉的迁移影响.结果表明:镉在土水体系中的迁移是一快反应过程,4种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随土水系统中pH的变化,可分为3个区域,即低吸附量区、中等吸附区,以及强吸附和沉淀区,在中等吸附区镉吸附量... 研究了4种红壤和水体系中pH对镉的迁移影响.结果表明:镉在土水体系中的迁移是一快反应过程,4种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随土水系统中pH的变化,可分为3个区域,即低吸附量区、中等吸附区,以及强吸附和沉淀区,在中等吸附区镉吸附量与pH呈正相关;pH6以下被吸附的镉中生物有效态镉量随pH的升高而增加,pH6以上被吸附的镉中生物有效态镉量随pH升高而降低.石灰导致镉毒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pH>75时镉主要以粘土矿物和氧化物结合态及残留态形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土壤 水体 迁移 污染物质 污染源
下载PDF
pH和有机质对土壤中镉和锌生物有效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50
3
作者 杜彩艳 祖艳群 李元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39-543,共5页
综述了土壤环境中重金属镉、锌生物有效性国内外研究态势,尤其是土壤pH、有机质和石灰对土壤中镉、锌生物有效性及镉、锌形态的影响机制。就目前研究状况,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治理土壤镉、锌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ph 有机质 石灰 生物有效性 形态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对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63
4
作者 张永春 汪吉东 +3 位作者 沈明星 沈其荣 许仙菊 宁运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5-472,共8页
以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黄泥土上26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研究区耕作层土壤(0~15 cm)酸化特征及酸化速率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施有机肥处理(C)和施有机肥处理(M),副区为不同无机肥及秸秆施用处理。研... 以太湖地区典型土壤黄泥土上26年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例,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研究区耕作层土壤(0~15 cm)酸化特征及酸化速率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施有机肥处理(C)和施有机肥处理(M),副区为不同无机肥及秸秆施用处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pH和土壤酸碱缓冲容量有显著影响,增施有机肥的主区处理pH显著低于不施有机肥处理,但对应的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略有上升;副区单施尿素处理和尿素增施水稻秸秆处理pH较不施尿素对照分别下降了0.45、0.66个单位,酸碱缓冲容量分别下降1.52、0.95 mmol kg-1;各试验处理的酸化速率为H+0.61~1.74 kmol hm-2a-1,单施尿素处理高于不施尿素处理,而尿素增施有机肥或水稻秸秆的大于单施尿素处理,以尿素配施有机肥和水稻秸秆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各处理土壤pH与外源氮输入量、土壤全氮及速效氮存在显著的依变关系。尿素对土壤的酸化影响与有机肥及水稻秸秆存在差异,前者在降低土壤pH的同时还导致土壤酸碱缓冲容量的降低,而增施有机肥及水稻秸秆处理土壤缓冲容量保持稳定甚至提升,但其各自对土壤酸化的具体贡献率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速率 黄泥土 长期施肥 ph 太湖地区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红壤pH、作物产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65
5
作者 蔡泽江 孙楠 +3 位作者 王伯仁 徐明岗 黄晶 张会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8,共8页
在湖南祁阳典型红壤上进行不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18年,观测了土壤pH、作物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学氮肥(单施氮肥、氮磷配施和氮磷钾配施)红壤pH明显下降,其中以单施氮肥降幅最大,18年降低了1.5个单位... 在湖南祁阳典型红壤上进行不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18年,观测了土壤pH、作物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学氮肥(单施氮肥、氮磷配施和氮磷钾配施)红壤pH明显下降,其中以单施氮肥降幅最大,18年降低了1.5个单位;pH降低主要发生在施肥的前8-10年,当pH下降到4.5时,其下降速度趋于缓慢并相对稳定。施用有机肥(化学肥料配施有机肥和单施有机肥),土壤pH保持稳定或较试验开始有所升高,以单施有机肥处理pH升幅最大,升高1.0个单位。不施肥和施用化学氮肥的作物产量随着施肥年限均显著降低,其中小麦产量平均每年下降11-104kg/hm2,玉米产量平均每年下降24-210kg/hm2;而施用有机肥的作物产量保持稳定或稳定增加,其中化学肥料配施有机肥的玉米产量平均每年增加101kg/hm2。施用化学氮肥处理(除氮磷钾配施处理的玉米外)作物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与土壤pH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可见,pH降低是作物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施用有机肥能改善红壤酸度,尤其是化学肥料配施有机肥能获得持续高产,是红壤区的最佳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红壤 ph 作物产量 养分吸收量
下载PDF
草鱼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31
6
作者 黄耀桐 刘永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1988年第4期328-334,共7页
对不同种类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与草鱼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对草鱼前、中和后肠蛋白酶活性的差异,以及这些酶的最适酪蛋白浓度和最适pH值进行了测定研究。草鱼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在饲料含蛋白质32—40%的范围内随着... 对不同种类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与草鱼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活性之间的关系,对草鱼前、中和后肠蛋白酶活性的差异,以及这些酶的最适酪蛋白浓度和最适pH值进行了测定研究。草鱼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在饲料含蛋白质32—40%的范围内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肝胰脏蛋白酶活性要比肠道稍高些。饲草草鱼肝胰脏蛋白酶比活为每毫克酶蛋白每分钟产生332.5微克酪氨酸,肠道蛋白酶比活为260.0微克酪氨酸。草鱼肠道蛋白酶活性以后肠较高,前、中肠次之。在pH4—9范围内,以酪蛋白作为底物,草鱼肠道、肝胰脏蛋白酶最大活性分别在pH6.5和pH7.0。在酪蛋白实际浓度为83.33—333.33微克/毫升范围内,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最适酪蛋白浓度分别为166.67微克/毫升和208.33微克/毫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胰脏 草鱼 肠道 蛋白酶活性 饲料 浓度 饲草 酪氨酸 升高 初步研究
下载PDF
稻壳制备的生物质炭对红壤和黄棕壤酸度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157
7
作者 袁金华 徐仁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2-476,共5页
采用低温热解方法制备稻壳炭,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稻壳炭在20 g.kg-1加入量水平下对酸性红壤和黄棕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加入稻壳炭后,红壤和黄棕壤的pH值均较不加稻壳炭的对照处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加入稻壳炭降低了红壤和黄棕壤... 采用低温热解方法制备稻壳炭,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稻壳炭在20 g.kg-1加入量水平下对酸性红壤和黄棕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加入稻壳炭后,红壤和黄棕壤的pH值均较不加稻壳炭的对照处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加入稻壳炭降低了红壤和黄棕壤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增加了土壤的交换性盐基数量,提高了土壤的盐基饱和度。加入稻壳炭能显著降低红壤和黄棕壤中有毒形态铝含量。稻壳炭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果优于黄棕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炭 红壤 黄棕壤 酸度 改良 ph
下载PDF
南京城市土壤的特性及其分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8
8
作者 卢瑛 龚子同 张甘霖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51,共5页
研究了南京城市土壤的 pH和磷素特性 ,并对城市土壤的分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南京城市土壤趋向碱性并具有明显的富磷特征 ;建议增加城镇表层 ,在人为新成土下增加城镇人为新成土土类 ,下设浅层城镇人为新成土、粗骨城镇人为新... 研究了南京城市土壤的 pH和磷素特性 ,并对城市土壤的分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南京城市土壤趋向碱性并具有明显的富磷特征 ;建议增加城镇表层 ,在人为新成土下增加城镇人为新成土土类 ,下设浅层城镇人为新成土、粗骨城镇人为新成土、还原城镇人为新成土、紧实城镇人为新成土和普通城镇人为新成土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分类 城市土壤 土壤磷 南京市
下载PDF
pH对厨余废物两相厌氧消化中水解和酸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08
9
作者 张波 史红钻 +1 位作者 张丽丽 蔡伟民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65-669,共5页
通过间歇实验探讨了pH对厨余废物两相厌氧消化中水解和产酸过程的影响,详细考查了厨余废物在4个pH(pH =5 ,7,9,11)条件下的水解率、挥发酸(VFA)产量和速率、有机酸的组分和水解酸化产物的分配.实验结果表明,控制pH为7时,厨余废物具有更... 通过间歇实验探讨了pH对厨余废物两相厌氧消化中水解和产酸过程的影响,详细考查了厨余废物在4个pH(pH =5 ,7,9,11)条件下的水解率、挥发酸(VFA)产量和速率、有机酸的组分和水解酸化产物的分配.实验结果表明,控制pH为7时,厨余废物具有更高的水解和酸化率,以水解酸化液体中TOC、COD与固液混合液中总COD、TOC比值表示的厨余废物水解率在实验第9d分别达到86%和82 % ,VFA浓度在实验第4d达到3 6g·L- 1 ,VFA产量是未调节pH时的2倍.在pH为7时,水解酸化产物中乳酸浓度相对较低,VFA中主要以丁酸和乙酸为主,丙酸很少.控制pH为7不但可以提高水解酸化效率,而且为后续产甲烷过程提供了更有利的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 水解 酸化 ph 厨余废物
下载PDF
pH对酸性土壤中铝的溶出和铝离子形态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98
10
作者 徐仁扣 季国亮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pH对酸性土壤中铝的溶出和土壤溶液中铝离子形态分布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铝的溶出量随pH降低而增加,pH对不同土壤中铝的溶出的影响不同,三种土壤中铝的溶出量受pH影响的大小顺序是:红壤>赤红壤>砖红壤,说明不同类型土壤... pH对酸性土壤中铝的溶出和土壤溶液中铝离子形态分布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铝的溶出量随pH降低而增加,pH对不同土壤中铝的溶出的影响不同,三种土壤中铝的溶出量受pH影响的大小顺序是:红壤>赤红壤>砖红壤,说明不同类型土壤中铝的溶出对外来酸的敏感程度不同。对三种单核无机形态铝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溶液中铝离子的形态分布随pH的改变而变化。随pH降低,Al3+占总单核无机铝的比例增加,而Al-F络合物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在所研究的pH范围内,Al-OH均占很小的比例,一般不超过总单核无机铝的5%。温度影响铝的溶出量和溶出的铝离子形态的分布,随着温度的降低,铝的溶出量增加,Al3+占无机铝的百分数增加,而Al-F络合物所占比例相应减小。土壤溶液中的聚合态铝占总酸溶性铝的比例随pH的降低而减小。在酸性至强酸性条件下(pH<45),聚合态铝所占比例很小。对红壤和砖红壤的研究结果表明,酸性土壤中铝的溶解度主要受固相铝的氧化物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铝溶出量 铝离子形态 ph
下载PDF
pH值对淡水藻类生长和种类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07
11
作者 刘春光 金相灿 +3 位作者 孙凌 钟远 戴树桂 庄源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4-298,共5页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淡水藻类在不同pH下的生长和种类变化。结果表明,在pH8.0~pH9.5的范围内,pH8.5下藻类生长状况最好,pH9.5下生长最差;试验范围内蓝藻占绝对优势,但不同处理间种类差别不明显;蓝藻中湖泊鞘丝藻对pH适应范围最广,...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淡水藻类在不同pH下的生长和种类变化。结果表明,在pH8.0~pH9.5的范围内,pH8.5下藻类生长状况最好,pH9.5下生长最差;试验范围内蓝藻占绝对优势,但不同处理间种类差别不明显;蓝藻中湖泊鞘丝藻对pH适应范围最广,皮状席藻偏好pH8.5以上的环境;pH8.5的水体固碳能力最强,酸碱度稳定性最高,人为改变pH会使藻类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水族箱微宇宙 固碳 优势种
下载PDF
制药废水的氨氮吹脱试验 被引量:69
12
作者 胡允良 张振成 +1 位作者 翟巍 高峡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9-21,共3页
某制药厂在生产乙胺碘呋酮时产生了一部分高浓度氨氮废水(NH3—N7200~7500mg/L)。通过实验室的静态吹脱试验,当pH为10~13,温度为30~50℃时,氨氮吹脱效率为703%~993%。通过比较,得出该... 某制药厂在生产乙胺碘呋酮时产生了一部分高浓度氨氮废水(NH3—N7200~7500mg/L)。通过实验室的静态吹脱试验,当pH为10~13,温度为30~50℃时,氨氮吹脱效率为703%~993%。通过比较,得出该废水最经济合理的吹脱pH为11,温度为40℃。在此最佳吹脱条件下,最合理的吹脱时间为2h,吹脱效率为96%。吹脱后的废水氨氮浓度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废水 吹脱试验 吹脱法 制药废水 废水处理
下载PDF
苏、浙、皖茶区茶园土壤pH状况及近十年来的变化 被引量:97
13
作者 马立锋 石元值 阮建云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05-207,共3页
:对 1 998年与 1 990~ 1 991年江苏、浙江、安徽三省茶园土壤 pH作了比较 ,发现三省茶园土壤pH <4的机率由 1 990~ 1 991年的 1 3.7%上升到 1 998年的 43.9% (通常认为茶树能正常生长的 pH范围为 4.0~ 6 .5 ) ,即近十年来三省茶... :对 1 998年与 1 990~ 1 991年江苏、浙江、安徽三省茶园土壤 pH作了比较 ,发现三省茶园土壤pH <4的机率由 1 990~ 1 991年的 1 3.7%上升到 1 998年的 43.9% (通常认为茶树能正常生长的 pH范围为 4.0~ 6 .5 ) ,即近十年来三省茶园土壤酸化程度较严重 .对引起茶园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ph 土壤酸化
原文传递
土壤重金属钝化修复剂生物炭对镉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09
14
作者 郭文娟 梁学峰 +4 位作者 林大松 徐应明 王林 孙约兵 秦旭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716-3721,共6页
目前以生物炭为代表的生物质对重金属的吸附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确定生物炭对溶液中镉的吸附性能,选用由棉花秸秆制备的生物炭,研究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以及温度、pH和离子强度等对生物炭吸附Cd2+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炭对Cd2+... 目前以生物炭为代表的生物质对重金属的吸附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为确定生物炭对溶液中镉的吸附性能,选用由棉花秸秆制备的生物炭,研究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以及温度、pH和离子强度等对生物炭吸附Cd2+的影响.研究表明,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可以用Freundlich等温线较好地拟合,在不同温度下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9.738 mg.g-1(288.15 K)、10.14 mg.g-1(298.15 K)、10.40 mg.g-1(308.15 K)和10.71 mg.g-1(318.15 K),热力学参数表明生物炭吸附Cd2+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过程;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在40 min即可达到平衡;pH对生物炭吸附Cd2+的影响较大,在pH2~8范围时,生物炭对Cd2+的吸附量随pH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生物炭对Cd2+的吸附量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大呈降低趋势.该项研究可为生物炭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吸附 反应动力学 ph 离子强度
原文传递
pH对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94
15
作者 陈燕飞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21-124,131,共5页
溶液的酸碱度通常以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H)来表示,培养基或环境中的pH对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外,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因为环境的pH会影响到细胞膜所带的电荷,从而引起细胞对营养物质吸收状况的改变.此外,还可以通过改... 溶液的酸碱度通常以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H)来表示,培养基或环境中的pH对于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外,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因为环境的pH会影响到细胞膜所带的电荷,从而引起细胞对营养物质吸收状况的改变.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培养基中的有机化合物的离子化程度,而对细胞施加间接的影响,改变某些化合物分子,进入细胞的状态,从而促进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通常可以在一个较宽的pH范围内生长,但都有一个最适pH,在最适pH范围内酶活性最高,如果其他条件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率也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ph 生长
下载PDF
光照强度、温度、pH、盐度对小球藻(Chlorella)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97
16
作者 欧阳峥嵘 温小斌 +4 位作者 耿亚红 梅洪 胡鸿钧 张桂艳 李夜光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5,共7页
利用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的方法研究了光照强度、温度、pH、盐度对小球藻(Chlorella sp.XQ-200419)和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marina NJ-016)光合作用的影响。小球藻(Chlorella sp.XQ-200419)的适宜光照强度范围为100~>1600μmo·l... 利用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的方法研究了光照强度、温度、pH、盐度对小球藻(Chlorella sp.XQ-200419)和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marina NJ-016)光合作用的影响。小球藻(Chlorella sp.XQ-200419)的适宜光照强度范围为100~>1600μmo·lm-2·s-1,光饱和点在500μmo·lm-2·s-1附近;适宜温度范围为25~42.5℃,最适温度为37.5℃;适宜pH值范围为6.5~9.0,最适pH值为7.0;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0~0.6mol/L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净光合放氧速率有下降趋势。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marina NJ-016)的适宜光照强度范围为400~>1600μmol·m-2·s-1,光饱和点在1400μmo·lm-2.s-1附近;适宜温度范围为25~42.5℃,最适温度为37.5℃;适宜pH值范围为5.0~9.0,最适pH值为8.0;对盐度有很好的适应性,在0~0.6mol/L范围内,随着盐度升高,净光合放氧速率明显上升。小球藻和海洋小球藻的净光合放氧速率随光照强度、温度、pH值和盐度变化的规律,表明了两种小球藻的基本生理生态学特性:能适应较强的光照强度、较高的温度、中性偏碱的环境和较高的盐度。研究结果有助于小球藻培养条件的优化。两种小球藻对光照强度、温度、pH值和盐度变化的反应也有所不同:与小球藻(Chlorella sp.XQ-200419)相比,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marina NJ-016)对光照强度有更好的适应性,对pH值变化有更宽的适应范围,适当提高盐度对其光合作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表明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marina NJ-016)在快速生长繁殖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这一研究结果为筛选适合于大量培养的优良藻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海洋小球藻 光合作用 光照强度 温度 ph 盐度
下载PDF
人工湿地脱氮途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3
17
作者 张政 付融冰 +1 位作者 顾国维 杨海真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85-1390,共6页
简述了人工湿地脱氮模型。各种形态的氮在人工湿地系统中可以通过氨的挥发、植物吸收、介质沉淀吸附以及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等过程被去除。讨论了各脱氮途径对人工湿地脱氮的贡献,在大多数人工湿地的pH条件下,湿地地面氨挥发可以忽略... 简述了人工湿地脱氮模型。各种形态的氮在人工湿地系统中可以通过氨的挥发、植物吸收、介质沉淀吸附以及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等过程被去除。讨论了各脱氮途径对人工湿地脱氮的贡献,在大多数人工湿地的pH条件下,湿地地面氨挥发可以忽略,湿地植物叶片氨挥发量尚不清楚。湿地介质的直接吸附是短期的。植物在湿地脱氮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一般认为植物直接吸收和存储只占湿地脱氮的一小部分,一般低于30%。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是人工湿地脱氮的最主要的形式。讨论了影响人工湿地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溶解氧,pH和温度。大多数人工湿地的pH适合硝化作用,溶解氧和温度对湿地硝化作用的影响最大。温度不仅影响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而且可以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从而影响人工湿地的脱氮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脱氮 植物吸收 硝化/反硝化作用 溶解氧 ph 温度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我国南方典型农田土壤的酸化特征 被引量:91
18
作者 周晓阳 徐明岗 +1 位作者 周世伟 Colinet Gilles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15-1621,共7页
【目的】阐明长期施肥下我国南方典型农田土壤的酸化特征,为合理施肥缓解农田土壤酸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湖南省典型农田土壤一水稻土和红壤上设置的32个长期监测点10年间的土壤pH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整体上看水... 【目的】阐明长期施肥下我国南方典型农田土壤的酸化特征,为合理施肥缓解农田土壤酸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湖南省典型农田土壤一水稻土和红壤上设置的32个长期监测点10年间的土壤pH及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整体上看水稻土在长期施肥下未呈现明显酸化;在水旱轮作模式下的水稻土出现显著酸化,其pH平均下降速率为每年0.076是持续种稻模式的10倍。化学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是水旱轮作下土壤酸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机肥的施用对水稻土酸化无显著影响。红壤在常规施肥10 a期间pH呈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施肥4-6 a与1-3a相比土壤pH下降了0.19个单位显著酸化;持续施肥至7-10 a红壤pH保持相对稳定。起始pH相对较高(pH〉6)的红壤长期施肥下出现极显著酸化,pH平均下降速率为每年0.075,与化肥氮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pH相对较低(pH 4-5)的红壤长期施肥下未显著酸化。【结论】我国南方地区长期施肥下,与持续种稻模式相比水旱轮作模式加速了水稻土的酸化,化学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是导致其酸化的重要原因;起始pH相对较高(pH〉6)的红壤显著酸化化学氮肥用量增加导致其显著酸化。因此,控制和减少化学氮肥的用量是防止水旱轮作模式下土壤及红壤旱地进一步酸化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土壤酸化 ph 水稻土 红壤
下载PDF
砂岩水物理化学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79
19
作者 乔丽苹 刘建 冯夏庭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17-2124,共8页
通过对不同水环境下砂岩孔隙率、pH值演变和矿物蚀变等开展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从微细观层次分析砂岩的水物理化学损伤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蒸馏水环境下测得的次生孔隙率为基础,从总次生孔隙率中将水化学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率分离出来... 通过对不同水环境下砂岩孔隙率、pH值演变和矿物蚀变等开展一系列的试验研究,从微细观层次分析砂岩的水物理化学损伤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蒸馏水环境下测得的次生孔隙率为基础,从总次生孔隙率中将水化学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率分离出来的方法,进而建立基于次生孔隙率变化的砂岩水物理化学损伤变量表达式;另一方面,通过对浸泡180 d时的砂岩试件进行CT扫描,将损伤计算结果与CT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砂岩水物理损伤主要受水流导致的矿物颗粒间胶结物与碎屑运移和扩散影响,与水化学损伤与离子浓度、pH值等水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二者所诱发的次生空隙是水物理化学作用影响砂岩力学性质的主要原因;水–岩反应后某一时刻砂岩的总次生孔隙率可由水物理作用和水化学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率两部分构成。砂岩水物理化学损伤计算结果与CT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采用所提出的砂岩损伤变量表达式来描述其水物理化学损伤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砂岩 水物理化学作用 损伤机制 次生孔隙率 CT扫描
下载PDF
镉铅在粘土上的吸附及受腐殖酸的影响 被引量:65
20
作者 余贵芬 蒋新 +2 位作者 吴泓涛 曾勇 王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9-112,共4页
试验研究了镉和铅 2种重金属在蒙脱土和高岭土上的吸附 ,以及外加腐殖酸的 3种组分 (富里酸、棕色胡敏酸和灰色胡敏酸 )的影响 .镉铅在粘土上的吸附随着介质 pH的升高而增加 .在 pH4~ 8范围内的任意 pH点 ,镉在高岭土上的吸附量因富里... 试验研究了镉和铅 2种重金属在蒙脱土和高岭土上的吸附 ,以及外加腐殖酸的 3种组分 (富里酸、棕色胡敏酸和灰色胡敏酸 )的影响 .镉铅在粘土上的吸附随着介质 pH的升高而增加 .在 pH4~ 8范围内的任意 pH点 ,镉在高岭土上的吸附量因富里酸而降低 ,因 2种胡敏酸而升高 ;当 pH值高于 6时 ,吸附量急剧增加 .外加富里酸使得铅在粘土上的吸附在pH >6时意外出现随着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高岭土 富里酸 棕色胡敏酸 灰色胡敏酸 ph 土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