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卸载岩爆试验及PFC^(3D)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8
1
作者 吴顺川 周喻 高斌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4082-4088,共7页
以张家口—石家庄高速公路隧道岩爆灾害为工程背景,进行室内卸载岩爆试验;并基于颗粒流法和PFC3D程序,采用内置Fish语言编制加卸载命令流,进行卸载岩爆试验数值模拟,得出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岩样细观破裂现象与过程,可有效地判别与验证岩... 以张家口—石家庄高速公路隧道岩爆灾害为工程背景,进行室内卸载岩爆试验;并基于颗粒流法和PFC3D程序,采用内置Fish语言编制加卸载命令流,进行卸载岩爆试验数值模拟,得出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岩样细观破裂现象与过程,可有效地判别与验证岩爆的产生。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灰质白云岩的岩爆类型为瞬时岩爆,岩爆烈度等级为IV级;岩爆发生时试件端部全面崩垮,试件卸载面中部片状剥离并伴随颗粒混合弹射。(2)根据应力环境的变化,卸载岩爆试验的进程可分为平静期、局部颗粒弹射期、发展期及最终爆发期等4种状态。(3)瞬时岩爆发生时的颗粒黏结破裂机制以张拉型破裂为主、剪切型破裂为辅。(4)模拟卸载岩爆发生时的荷载等级、试件应力–计算时步曲线、破坏形式等均与室内试验结果较为吻合,表明PFC3D数值模拟方法可部分代替室内卸载岩爆试验,大幅降低试验费用,是岩爆试验研究中的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爆 卸载试验 颗粒流法 pfc3D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PFC3D的露天矿边坡爆破过程模拟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王来贵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59-767,共9页
为研究爆破在露天矿边坡内发展的过程,基于能量守恒理论,假设爆破释放的化学能全部由爆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岩体承受,并部分转化为动能,进而能量在碎裂的岩块中传递、吸收,最终达到平衡,爆炸过程结束.论文使用基于颗粒流理论的PFC3D模拟... 为研究爆破在露天矿边坡内发展的过程,基于能量守恒理论,假设爆破释放的化学能全部由爆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岩体承受,并部分转化为动能,进而能量在碎裂的岩块中传递、吸收,最终达到平衡,爆炸过程结束.论文使用基于颗粒流理论的PFC3D模拟了在露天矿边坡内,不同高度、埋深和装药量的单孔爆破过程,并对爆破后边坡稳定性做了探讨.研究表明:爆炸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爆炸冲击起主导作用,有速度矢量回荡出现;第2阶段是重力占优势的上覆岩层塌落过程;第3阶段最后颗粒下滑、局部调整至平衡.在经历时间上,前一个阶段与后一个阶段相差一个数量级.总体上说,各种爆破后上层砂岩是稳定的,即坡顶是稳定的.下层砂岩和砂质泥岩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在可控范围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边坡 爆破 颗粒流理论 pfc3D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颗粒流理论的煤与瓦斯突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锐 修毓 +2 位作者 王刚 武猛猛 杜文州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52-61,共10页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复杂性,基于颗粒流离散元理论,利用PFC3D(particle flow code)软件对煤体进行340组单轴压缩及巴西劈裂试验,建立了煤体宏观参数与颗粒流数值模拟所需细观参数之间的关系。基于寺河矿煤样单轴压缩和抗拉物理实验...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复杂性,基于颗粒流离散元理论,利用PFC3D(particle flow code)软件对煤体进行340组单轴压缩及巴西劈裂试验,建立了煤体宏观参数与颗粒流数值模拟所需细观参数之间的关系。基于寺河矿煤样单轴压缩和抗拉物理实验的实测宏观参数,推算出模拟煤与瓦斯突出所需的细观参数。在PFC3D流固耦合理论的基础上,利用PFC模拟软件进行了煤与瓦斯突出的数值模拟,再现了煤体的堆积过程。研究表明:在突出准备阶段,煤壁深部瓦斯压力较高,突出孔洞附近瓦斯压力梯度较高;发动及发展阶段,平衡状态被破坏,形成口小腔大的突出孔洞,破坏范围由巷道高度的中间位置向顶底板处扩展;在突出过程中,工作面前方煤体靠近煤壁的暴露面处的最大主应力向量逐渐偏离垂直方向,且应力向量连线形成一个凸向煤壁深部的圆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 煤与瓦斯突出 pfc3D 宏-细观参数
下载PDF
循环载荷作用下高应力岩石疲劳损伤破坏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赵博 徐涛 +1 位作者 杨圣奇 付腾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25-2735,共11页
开展不同上下限应力比条件下砂岩的损伤破裂过程试验,然后基于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引入应力腐蚀模型反映应力作用下岩石的疲劳损伤过程。根据室内试验标定得到模型的瞬时和时效细观参数,通过对比验证时效变形损伤破裂模型的合理性。在... 开展不同上下限应力比条件下砂岩的损伤破裂过程试验,然后基于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引入应力腐蚀模型反映应力作用下岩石的疲劳损伤过程。根据室内试验标定得到模型的瞬时和时效细观参数,通过对比验证时效变形损伤破裂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上下限应力比条件下岩石疲劳破坏的数值模拟及室内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疲劳载荷作用下,岩石的损伤破坏曲线中的滞回环呈现出"疏-密-疏"的演化特点,且裂隙发育曲线在加载初期呈上凸型减速上升,随后稳定发展,最后呈下凸型加速上升直至破坏,整体呈阶梯状增长。疲劳荷载的下限应力水平一定时,上限应力水平越大,滞回环面积和间距越大,循环次数越少,模型疲劳寿命越短;当上限应力水平一定时,下限应力水平越大,应力幅值越小,滞回环面积和间距越小,循环次数越多,但是损伤破坏时间相近,应力上限是影响岩石疲劳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荷载 应力腐蚀模型 上下限应力比 颗粒流pfc3D 裂纹扩展
下载PDF
利用迭代思想标定砂土三轴试验宏-细观参数 被引量:6
5
作者 徐国元 孙元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5-69,共5页
为提高离散元中三轴试验宏-细观参数标定工作效率,提出一种新的方法——迭代标定法.利用fish语言编写程序在PFC^(3D)中实现了三轴试验的数值模拟.基于接触黏结模型对砂土三轴试验进行模拟,验证了迭代标定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颗粒刚度... 为提高离散元中三轴试验宏-细观参数标定工作效率,提出一种新的方法——迭代标定法.利用fish语言编写程序在PFC^(3D)中实现了三轴试验的数值模拟.基于接触黏结模型对砂土三轴试验进行模拟,验证了迭代标定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颗粒刚度大小和颗粒刚度比都会影响偏应力的大小;颗粒法向刚度会影响初始杨氏模量;细观摩擦系数对偏应力的影响程度取决于模型围压的大小;黏结强度对接触黏结模型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影响较小,但对平行黏结模型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有较大影响.迭代标定法可以有效标定宏-细观参数,减少"试参数"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法 迭代算法 pfc3D 三轴试验 宏-观参数标定
下载PDF
基于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的膨胀土裂隙对强度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谭波 郑健龙 张锐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3-467,497,共5页
针对室内试验测试多裂隙发育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困难,提出以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不同产状单裂隙面膨胀土三轴试样在200kPa围压下的CD试验结果为样本,基于颗粒流原理,采用PFC3D软件进行仿真试验,获得了与三轴试验结... 针对室内试验测试多裂隙发育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困难,提出以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不同产状单裂隙面膨胀土三轴试样在200kPa围压下的CD试验结果为样本,基于颗粒流原理,采用PFC3D软件进行仿真试验,获得了与三轴试验结果相一致的PFC3D球颗粒参数和裂隙参数;以此参数为基础,进行不同裂隙产状膨胀土的仿真试验,初步探寻了裂隙发育对广西宁明膨胀土的强度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裂隙发育是膨胀土强度衰减的主要原因;裂隙的空间角度、不同裂隙的组合、裂隙发育程度均对膨胀土抗剪强度指标产生影响,且对黏聚力的影响较大;与无裂隙情况相比,裂隙率达14.06%时,C值降低7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裂隙 颗粒流 pfc3D 三轴试验
下载PDF
基于Burger’s蠕变模型的采矿车行驶海底稀软底质下陷研究
7
作者 赵化淋 孙永福 +3 位作者 贾超 卫如春 邓浩 吴滔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9-190,共12页
在陆地矿产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深海矿产资源已成为全球各个国家争相开采与利用的焦点,深海采矿车是实现深海矿产资源开采的重要装备。海底稀软底质是一种承载力与抗剪强度极低的特殊底质,在采矿作业中,深海稀软底质的物理力学特性直接... 在陆地矿产资源日渐枯竭的今天,深海矿产资源已成为全球各个国家争相开采与利用的焦点,深海采矿车是实现深海矿产资源开采的重要装备。海底稀软底质是一种承载力与抗剪强度极低的特殊底质,在采矿作业中,深海稀软底质的物理力学特性直接影响采矿车行走的稳定性。文章选取Burger’s接触模型作为深海稀软底质的本构模型,对某海域海底稀软原状土开展室内三轴试验,通过PFC3D颗粒流数值模拟实验对比实际三轴试验,对稀软底质的Burger’s蠕变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同时依据标定结果改变相应参数,针对5种不同底质条件的工况,建立海底采矿车的数字仿真模型,模拟各工况下采矿车在不同行驶速度时的下陷深度。结果显示,下陷深度会随行驶速度呈非线性变化,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大而减少并逐渐趋于稳定。同时结果还表明,该区域海底稀软底质具有更高的黏粒含量(38.1%~48.4%)、含水率(88.13%~137.79%)和压缩性(压缩系数:1.86~3.73 MPa^(-1),压缩模量:1.26~2.13 MPa),具有更低的密度(1.3~1.5 g/cm^(3))和强度特性(贯入阻力:0.19~1.32 N,黏聚力:3.7~6.9 kPa,内摩擦角:2.4°~3.9°),即承载力较低,蠕变性能较强。本研究在宏观上做了一般的探讨,为类似参数的稀软底质下海底采矿车的运行安全控制提供了较好借鉴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采矿车 海底稀软底质 Burger’s蠕变模型 pfc3D颗粒流
下载PDF
基于PFC3D的滑坡与建筑物相互作用过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泽华 李昺 +1 位作者 邢磊 龚文平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8,191,共13页
滑坡是我国最普遍的地质灾害,建筑物在滑坡冲击作用下的破坏过程与破坏形式是滑坡易损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探究建筑物强度与滑坡冲击强度对建筑物破坏形式的影响规律,采用PFC3D数值软件模拟了滑坡与建筑物的相互作用过程,观察并记录了... 滑坡是我国最普遍的地质灾害,建筑物在滑坡冲击作用下的破坏过程与破坏形式是滑坡易损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探究建筑物强度与滑坡冲击强度对建筑物破坏形式的影响规律,采用PFC3D数值软件模拟了滑坡与建筑物的相互作用过程,观察并记录了建筑物的破坏形式,并从滑坡冲击力等角度对滑坡与建筑物相互作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立柱是建筑物主要承重构件,立柱损毁情况的不同直接导致建筑物受滑坡冲击作用发生不同的破坏形式;在滑坡冲击建筑物的过程中,随着建筑物中立柱破坏数量的增加,建筑物依次呈现出局部构件破坏、向前倾倒破坏、向后倾倒破坏、整体坍塌破坏的破坏形式;建筑物中发生破坏的立柱所受滑坡冲击力在达到峰值后急剧下降,建筑物中未发生破坏的立柱所受滑坡冲击力在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通过建筑物中立柱破坏后产生的平均位移可以反映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在上述4种建筑物破坏形式中立柱破坏的平均位移逐渐增大,说明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依次增大。该研究结果可为滑坡灾害作用下建筑物破坏形式与破坏程度的评价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建筑物 pfc3D 颗粒流 破坏形式 相互作用
下载PDF
三轴试验离散元伺服机制及尺寸效应修正 被引量:1
9
作者 邵雨乐 《山西建筑》 2016年第16期66-67,共2页
针对离散元颗粒流模拟中,其所提供的伺服机制存在的缺陷问题,采用PFC3D软件进行了三轴试验模拟,提出了伺服机制及尺寸效应的修正方法,减小了由于围压不稳定所带来的误差。
关键词 pfc3D 颗粒流 数值模拟 三轴试验
下载PDF
楔形滑体运动特征数值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鹏程 杨扬 +1 位作者 方祥 徐巍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44-1250,共7页
文章将常见滑坡模型进行简化,把滑体的运动状态分为失稳启动后斜面运动阶段和水平运动阶段。通过FISH语言编写PFC3D颗粒流运行程序,模拟并分析了滑体从开始解体到运动停止堆积状态的整个运动过程。考察滑体在不同时刻的运动形态变化,记... 文章将常见滑坡模型进行简化,把滑体的运动状态分为失稳启动后斜面运动阶段和水平运动阶段。通过FISH语言编写PFC3D颗粒流运行程序,模拟并分析了滑体从开始解体到运动停止堆积状态的整个运动过程。考察滑体在不同时刻的运动形态变化,记录了滑体内部颗粒接触数目与滑体能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在相关特征部位设定监测点,获得滑体不同部位的总速度、纵向速度和纵向位置等运动特征参量。结果表明:滑体各部分运动状态受所处的初始位置影响很大;滑体颗粒不光有前后运动还有横向运动;滑体中不同能量变化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楔形滑体 pfc3D颗粒流 运动过程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鸡尾山高速远程滑坡运动过程PFC^(3D)模拟 被引量:83
11
作者 张龙 唐辉明 +2 位作者 熊承仁 黄磊 邹宗兴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2601-2611,共11页
利用三维颗粒流软件PFC3D,对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进行模拟,研究滑坡体在关键块体失稳后,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在视倾向滑动力主导下的运动过程。结果显示:(1)对于大型远距离滑坡,在滑坡体运动路径上坡面形态确定的情况下,坡面摩擦因... 利用三维颗粒流软件PFC3D,对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进行模拟,研究滑坡体在关键块体失稳后,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在视倾向滑动力主导下的运动过程。结果显示:(1)对于大型远距离滑坡,在滑坡体运动路径上坡面形态确定的情况下,坡面摩擦因数和滑体强度主要影响堆积颗粒在滑坡堆积区的分布,滑坡发生区域微地形则更多地影响滑坡体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2)鸡尾山高速远程滑坡的发生过程是分阶段完成的;第一阶段主要是滑源区岩体的破裂化,第二阶段为破裂块体的运动及滑出;(3)通过监测速度、位移等发现滑体外围区域块体速度首先达到最大值,并具备二次加速的特征,综合速度及位移可以认为在滑体中处于上部边缘部分更有可能远距离运动;(4)对于鸡尾山滑坡,当墙面摩擦因数为0.05,黏结强度为中等(250~200 MPa)时,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形最为契合。通过模拟发现,PFC3D软件对于此类高速远程滑坡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尤其是其三维堆积形态及影响范围的初步确定可以对划定安全避让范围等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鸡尾山高速远程滑坡 pfc3D 运动过程
下载PDF
PFC3D颗粒流模拟纳米黏土改良黄土三轴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子萱 曹宝花 +5 位作者 韩泽敏 许江波 程芳卉 陈绍华 侯鑫敏 詹皓辰 《岩土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365-373,共9页
基于PFC3D软件研究不同纳米材料、掺量、围压、干密度对改良黄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改良黄土宏细观之间的参数关系,通过建立改良黄土数值模型、三轴试验,获得了改良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将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室内试验的结果相比较,通... 基于PFC3D软件研究不同纳米材料、掺量、围压、干密度对改良黄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改良黄土宏细观之间的参数关系,通过建立改良黄土数值模型、三轴试验,获得了改良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将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室内试验的结果相比较,通过数值模拟和室内三轴试验,得出的改良黄土抗剪强度指标基本吻合。试验结果表明:(1)围压一定时,改良黄土试样偏应力随纳米黏土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改良黄土的应力与应变正相关,不同围压时,表现为软化型和强硬化型;(2)当凹凸棒土掺量小于2%时,数值模拟得到的抗剪强度总体小于室内试验得到的抗剪强度,材料大于2%时则相反;(3)纳米蒙脱土改良黄土数值试样材料掺量小于等于4%时,数值模拟得到的抗剪强度大于室内试验的抗剪强度,大于4%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纳米蒙脱土 改良黄土 三轴试验 pfc3D颗粒流模拟试验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三轴试验数值仿真分析
13
作者 孙元鹏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10,共5页
基于离散元法的思想,利用Fish语言编写程序在PFC软件上实现了三轴试验的数值模拟。实现了土体细观参数和宏观参数的标定,对于内摩擦角2°-30°的土体,可以从文章的数值模拟结果中找到大致对应的细观参数。得出细观摩擦系数、法... 基于离散元法的思想,利用Fish语言编写程序在PFC软件上实现了三轴试验的数值模拟。实现了土体细观参数和宏观参数的标定,对于内摩擦角2°-30°的土体,可以从文章的数值模拟结果中找到大致对应的细观参数。得出细观摩擦系数、法向粘结强度和切向粘结强度等细观参数会影响应变的峰值强度与宏观内摩擦角和粘结力,细观摩擦系数与内摩擦角成正相关,与粘结力成负相关。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提出粘结力与细观摩擦系数关系公式和内摩擦角与细观摩擦系数关系公式,利用室内试验结果验证了拟合公式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法 pfc3D 三轴试验 细观参数 宏观参数
下载PDF
失控车辆在避险车道制动床上减速过程的三维离散元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覃频频 吴锋民 +1 位作者 吴达 莫基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364-370,共7页
由于中国避险车道设计规范或指南不完善,存在设计缺陷的避险车道易诱发失控车辆冲出避险车道末端或在制动床上侧翻等事故,严重威胁驾驶员生命。以往研究还不能体现车轮沉陷变形对失控车辆减速作用的影响。为此,从颗粒层面入手采用离散... 由于中国避险车道设计规范或指南不完善,存在设计缺陷的避险车道易诱发失控车辆冲出避险车道末端或在制动床上侧翻等事故,严重威胁驾驶员生命。以往研究还不能体现车轮沉陷变形对失控车辆减速作用的影响。为此,从颗粒层面入手采用离散元方法,分别构建集料离散元和车轮离散元,在PFC3D(particle flow code in 3 dimensions)软件平台建立集料-车轮三维离散元模型;采用模拟静力三轴压缩试验标定集料离散元颗粒微观参数;采用实车足尺试验数据标定车轮离散元颗粒微观参数。利用标定后模型对失控车辆在避险车道制动床上的减速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设计4组数值模拟试验分析失控车辆载重和驶入初速度对车轮沉陷深度、停车距离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为避险车道制动床长度设计和集料铺筑厚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避险车道设计规范或指南的完善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险车道 离散元法 数值模拟 pfc3D
下载PDF
岩爆特性PFC^3D数值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延可 李天斌 +3 位作者 陈国庆 孟陆波 刘梁 陈子全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103,共6页
文章以西南某铁路隧道岩爆灾害为研究对象,基于颗粒流理论和PFC3D程序,通过一系列岩爆特性的数值模拟试验,得出了多种应力路径下的岩样细观破坏特征。结合室内力学试验结果可知:(1)岩爆倾向性指数测试表明所研究隧道花岗岩围岩段储能条... 文章以西南某铁路隧道岩爆灾害为研究对象,基于颗粒流理论和PFC3D程序,通过一系列岩爆特性的数值模拟试验,得出了多种应力路径下的岩样细观破坏特征。结合室内力学试验结果可知:(1)岩爆倾向性指数测试表明所研究隧道花岗岩围岩段储能条件较好,发生中、高烈度的岩爆的可能性较大;(2)三轴卸载试验揭示了岩爆发生时围岩卸载方向产生强烈的扩容变形,而且围压越大、卸压越快,围岩产生岩爆的烈度越高;(3)PFC3D数值模拟试验对岩爆的模拟效果超过预期,可作为一种新的途径,代替部分室内试验进行岩爆机理和防治对策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岩爆 三轴卸荷试验 颗粒流理论 pfc^3D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镐形截齿与刀型截齿的数值模拟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喻龙 王义亮 杨兆建 《中国煤炭》 2019年第3期66-69,共4页
采煤机的镐形截齿和刀型截齿是采煤机截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截割煤岩体的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为了比较两种刀具的截割性能,使用颗粒流软件PFC^(3D)对镐形截齿和刀型截齿截割煤岩体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实际分析结果... 采煤机的镐形截齿和刀型截齿是采煤机截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截割煤岩体的过程中的重要依据。为了比较两种刀具的截割性能,使用颗粒流软件PFC^(3D)对镐形截齿和刀型截齿截割煤岩体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实际分析结果表明,软件PFC^(3D)能够更为直观地观察煤岩体破碎过程中的微观过程,有利于研究煤岩体破碎的微观过程。本次数值模拟仿真对比了两种刀具的优劣,对后续的采煤机安装截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镐形截齿 刀形截齿 数值模拟 颗粒流 pfc^3D
下载PDF
渗流作用下多级配土石混合填料的结构演化规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毛雪松 王悦月 +2 位作者 吴谦 代泽宇 李翔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5-75,共11页
渗流是引起土石混合填料中细颗粒流失,致使土体结构变化引起路基变形及失稳的关键因素。采用自行研发的颗粒流失试验装置,对不同级配的土石混合填料进行渗流试验,监测渗流作用下填料的透水质量、细颗粒流失量和沉降量的变化过程,分析土... 渗流是引起土石混合填料中细颗粒流失,致使土体结构变化引起路基变形及失稳的关键因素。采用自行研发的颗粒流失试验装置,对不同级配的土石混合填料进行渗流试验,监测渗流作用下填料的透水质量、细颗粒流失量和沉降量的变化过程,分析土体结构演变过程;采用PFC^(3D)(Particle Flow Code in 3D)对细颗粒流失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填料孔隙和粒径动态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透水质量和细颗粒流失率可以反映土石混合填料结构对水分的敏感程度。填料骨架结构对水分的敏感程度越低,可及时有效地排出水分,渗流对结构的破坏越小。渗流条件下土石混合填料的结构演化过程可分为细颗粒快速流失、骨架重塑和相对稳定3个阶段,其中骨架重塑阶段是引起其结构演化的关键阶段。细颗粒快速流失阶段,每小时透水量增长速率较快,细颗粒大量流失,沉降量很小;骨架重塑阶段,每小时透水量变化速率减缓,细颗粒流失量减少,但骨架结构重组导致颗粒产生明显的相对位移,沉降量增长较快;相对稳定阶段,每小时透水量变化缓慢,沉降量基本保持不变。颗粒流失数值模拟的过程表明细颗粒组分的迁移引起填料孔隙率产生变化,致使土体结构发生改变。上述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几种填料中,n=0.55级配下土石混合填料的骨架结构最稳定,对水分的敏感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结构演化 颗粒流失试验 土石混合填料 级配 渗流作用 pfc^(3D)
下载PDF
火灾引发超高层建筑非连续倒塌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杜东宁 张向东 崔铁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3-59,共7页
为了解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变形特征及失稳后的非连续坍塌过程,掌握引起变形和坍塌的原因,将三维颗粒流软件(PFC3D)作为模拟平台,设置核心筒-框架结构的超高层建筑火灾区域,并模拟坍塌过程。在考虑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结果的基础上,... 为了解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变形特征及失稳后的非连续坍塌过程,掌握引起变形和坍塌的原因,将三维颗粒流软件(PFC3D)作为模拟平台,设置核心筒-框架结构的超高层建筑火灾区域,并模拟坍塌过程。在考虑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火灾区域中构件属性设置方法及模拟步骤。分析得到造成建筑结构摆动的3种原因,一是火区位置不同导致上部结构对火区的压力不同,二是火区位置不同导致结构受到的约束不同,三是受热膨胀性使构件产生不同程度变形。结果表明:燃烧温度为500℃,3 h后建筑发生摆动,表现出对火区位置和燃烧时间敏感的特征。1 000℃下1 h内,建筑物首先发生破坏的是梁构件,然后是承重柱。即建筑一旦进入结构破坏阶段,坍塌将是迅速且不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火灾 非连续性坍塌 三维颗粒流(pfc^3D) 燃烧温度
下载PDF
基于广义位势理论的本构模型的数值试验验证 被引量:2
19
作者 钟志辉 杨光华 +2 位作者 傅旭东 温勇 张玉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2期3515-3522,共8页
广义位势理论从数学原理出发,直接建立岩土材料的本构模型。与传统的塑性理论相比,基于广义位势理论建立的本构模型具有很多优点,例如更少的假设、更明确的数学依据和更高的计算精度,并且该理论适用于一般的材料。广义位势理论中的二重... 广义位势理论从数学原理出发,直接建立岩土材料的本构模型。与传统的塑性理论相比,基于广义位势理论建立的本构模型具有很多优点,例如更少的假设、更明确的数学依据和更高的计算精度,并且该理论适用于一般的材料。广义位势理论中的二重势面模型是一个简单又实用的模型。为了说明二重势面模型的确定方法及其合理性,采用颗粒流软件PFC3D对二重势面模型进行数值试验验证,验证步骤如下:首先,采用球体颗粒生成数值试验用的材料试样,并利用PFC3D模拟该试样的常规三轴试验;然后,根据常规三轴试验结果确定该试样的二重势面模型的系数;最后,采用二重势面模型对该试样的其他应力路径三轴试验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二重势面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此外,本文描述的二重势面模型的确定方法可以推广到实际土体和其他材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本构模型 广义位势理论 二重势面模型 数值试验 pfc^3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