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枣仁汤对睡眠剥夺大鼠视交叉上核生物钟基因Period 1及Period 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付民 李艳兵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2132-2136,共5页
目的观察酸枣仁汤对睡眠剥夺大鼠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nucleus,SCN)生物钟基因Period1(Per1)和Period2(Per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酸枣仁汤改善睡眠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褪黑素组和酸枣... 目的观察酸枣仁汤对睡眠剥夺大鼠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nucleus,SCN)生物钟基因Period1(Per1)和Period2(Per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酸枣仁汤改善睡眠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褪黑素组和酸枣仁汤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以制定睡眠剥夺模型,褪黑素组给予褪黑素溶液(36mg·kg^-1·d^-1,10mL·kg^-1·d^-1),酸枣仁汤组给予酸枣仁汤水煎液(4.86g·kg^-1·d^-1,10mL·kg^-1·d^-1),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10mL·kg^-1·d^-1),连续灌胃2周,1次/天。末次给药后24h,用自主活动测试仪记录大鼠自主活动时间,Realtime-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SCN中Per1和Per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自主活动时间检测结果:空白组活动时间为(377.79±39.55)s,模型组为(478.43±38.89)s,褪黑素组为(394.09±31.27)s,酸枣仁汤组为(412.40±36.24)s,空白组大鼠活动时间较少,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活动时间明显增加(P<0.01);给药后,褪黑素组和酸枣仁汤组大鼠活动时间与模型组比较,都有不同程度减少(P<0.01,P<0.05)。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空白组大鼠SCN中Per1和Per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较高,造模后,模型组大鼠SCN中Per1和Per2的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给药后,褪黑素组和酸枣仁汤组大鼠SCN中Per1和Per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上升(P<0.01,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空白组大鼠SCN中Per1和Per2表达水平较高,造模后,模型组大鼠SCN中Per1和Per2表达水平下降(P<0.01),给药后,褪黑素组大鼠SCN中Per1和Per2表达上升(P<0.01,P<0.05),酸枣仁汤组大鼠SCN中Per1表达也上升(P<0.05),Per2表达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枣仁汤可以通过调节大鼠SCN中Per1和Per2的表达进而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睡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汤 睡眠剥夺 视交叉上核 生物钟基因 per1 per2 机制
下载PDF
生物钟基因Per1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和体内成瘤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10
2
作者 付小娟 杨凯 +2 位作者 李晗雪 赵钦 陈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5-261,共7页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Per1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以及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SCC15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和体内成瘤的影响。方法构建3组针对Per1 RNA的短发夹RNA(sh RNA)慢病毒重组质粒,转染SCC15细胞,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Per1对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调控作用,以及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SCC15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和体内成瘤的影响。方法构建3组针对Per1 RNA的短发夹RNA(sh RNA)慢病毒重组质粒,转染SCC15细胞,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筛选RNA干扰作用最强组为实验组,对照组(Control-sh RNA)为对任何基因均无干扰效应的sh RNA序列的质粒,空白组为未做任何处理的SCC15细胞。用q 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细胞周期相关基因Per1、p53、Cyclin D1、Cyclin E、Cyclin A2、Cyclin B1、CDK1、CDK2、CDK4、CDK6、p16、p21、Wee1、cdc25、E2F、Rb1 mRNA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将实验组和空白组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观察成瘤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3组Per1-sh RNA慢病毒质粒,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ot证明Per1-sh RNA-Ⅰ组沉默效果最佳,作为实验组。Per1-sh RNA-Ⅰ组中Cyclin D1、Cyclin E、Cyclin B1、CDK1和Wee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Control-sh RNA组和SCC15组(P<0.05),p53、Cyclin A2、p16、p21和cdc25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Control-sh RNA组和SCC15组中各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CDK2、CDK4、CDK6、E2F和Rb1 mRNA的表达水平在3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r1-sh RNA-Ⅰ组中细胞增殖指数高于Control-sh RNA组和SCC15组(P<0.05),凋亡指数降低(P<0.05),S期的细胞数降低(P<0.05),G2/M期的细胞数增加(P<0.05)。Control-sh RNA组和SCC15组细胞的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Per1-sh RNA-Ⅰ组细胞体内成瘤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生物钟基因Perl是重要的抑癌基因,Perl能调控下游众多的细胞周期基因,其表达变化影响细胞周期进程、增殖和凋亡的平衡失调及体内成瘤能力,对Per1深入研究有可能进一步明确癌症的发生发展机制,为癌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有效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 per1 细胞周期 基因 口腔癌
下载PDF
缺氧条件下CK1δ和PER1可调控BV2细胞的线粒体形态 被引量:5
3
作者 金晶 刘雨朦 +4 位作者 张栋 葛建 陈思源 施海媛 何明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1-1116,共6页
目的本研究拟验证CK1δ、PER1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调控是否通过调控线粒体的功能实现。方法本实验以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为研究对象,用氯化钴(Co Cl2)处理细胞模拟脑卒中时细胞的缺氧状态,通过抑制、敲低和过表达CK1δ来检测PER1及线... 目的本研究拟验证CK1δ、PER1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调控是否通过调控线粒体的功能实现。方法本实验以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为研究对象,用氯化钴(Co Cl2)处理细胞模拟脑卒中时细胞的缺氧状态,通过抑制、敲低和过表达CK1δ来检测PER1及线粒体的功能。结果 200μmol/L Co Cl2处理BV2细胞24 h后CK1δ和Per1的总体表达水平降低。缺氧条件下,抑制和沉默CK1δ会引起细胞核中PER1蛋白的积累,增加Mfn1的表达量,并抑制Drp1的表达。过表达CK1δ造成Mfn1的表达量降低及Drp1的表达量增加。此外,CK1δ抑制剂组和敲低组线粒体的线状占比增加,而CK1δ过表达组的点状占比明显增加。结论缺氧条件下,CK1δ和PER1可以调控BV2细胞的线粒体形态,进而实现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CK1δ per1 线粒体
下载PDF
钟控基因PER1、P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寅斌 焦菊凤 +3 位作者 梁亮 刘梅 管海涛 马宇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20期2956-2959,共4页
目的:研究钟控基因PER1、P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确时钟基因表达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取6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分别用免疫组化办法检测PER1、PER2基因蛋白表达,与病理和临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ER1、PER2基因在乳... 目的:研究钟控基因PER1、P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确时钟基因表达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取6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分别用免疫组化办法检测PER1、PER2基因蛋白表达,与病理和临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ER1、PER2基因在乳腺癌细胞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1)。乳腺癌PER1蛋白表达和ER、PR、c-erb B2表达、组织分级有显著相关性,和年龄、肿瘤大小和分期无相关性。PER2表达和c-erb B2、组织分级有显著相关性,和年龄、ER、PR、肿瘤大小和分期无相关性。结论:钟控基因PER1、PER2表达缺失和乳腺癌发生有关,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控基因 per1 per2 乳腺癌
下载PDF
电针、埋线调整吗啡成瘾小鼠SCN内Per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颖 王俊娟 +5 位作者 刘文 陈莎莎 熊鹏 贾亚妹 柏灿 薛红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埋线对吗啡成瘾小鼠大脑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内生物钟基因Per1、Per2表达的影响。方法:筛选雄性C57BL/6J近交系小鼠4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n=14)、模型组(n=14)、电针组(n=7)、埋线组(n=7)。动物模型... 目的:探讨电针、埋线对吗啡成瘾小鼠大脑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内生物钟基因Per1、Per2表达的影响。方法:筛选雄性C57BL/6J近交系小鼠4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n=14)、模型组(n=14)、电针组(n=7)、埋线组(n=7)。动物模型根据"7 d递增成瘾法"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第7天取小鼠SCN,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er1、Per2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SCN内Per1、Per2基因表达均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小鼠比较,电针组Per2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埋线组Per1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0.05);电针组与埋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埋线和电针可以分别调节Per1、Per2基因的表达,从而改善吗啡成瘾小鼠紊乱的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埋线 视交叉上核 per1 per2
下载PDF
电针对原位肝癌小鼠转轮活动节律及视交叉上核Per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侯帅 郑申 +5 位作者 陈雄 王佳宁 钟泽兰 陈莎莎 魏大能 薛红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32-639,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原位肝癌移植模型小鼠转轮活动节律的调节作用及其对视交叉上核(SCN)中核心钟基因Period(Per)1、Per 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昼夜节律调整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 57BL/6J小鼠按6个授时因子时间(ZT)随机分... 目的:观察电针对原位肝癌移植模型小鼠转轮活动节律的调节作用及其对视交叉上核(SCN)中核心钟基因Period(Per)1、Per 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昼夜节律调整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 57BL/6J小鼠按6个授时因子时间(ZT)随机分为ZT 0组、ZT 4组、ZT 8组、ZT 12组、ZT 16组和ZT 20组,每组各设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肝脏局部注射H 22癌细胞株建立原位肝癌移植模型。电针组在各时间点给予电针小鼠双侧"肝俞"和"至阳",每次15min,每日1次,治疗10d。全程采用ClockLab(ACT-500)软件记录小鼠活动节律,采用MATLAB(R 2007b)导出小鼠转轮活动节律图谱,分析小鼠活动起始时间、振幅、峰相位、周期。HE染色观察肝癌组织癌变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CN内钟基因Per 1mRNA、Per 2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肝癌小鼠活动振幅较空白组下降(P<0.05),不同时间点电针均能影响肝癌小鼠转轮活动的振幅及峰相位,尤以ZT 8电针能显著升高肝癌小鼠降低的振幅,前移滞后的峰相位(P<0.05);不同时间点电针能够不同程度下调肝癌小鼠SCN内Per 1mRNA、Per 2mRNA的相对表达量,尤以ZT 8最为显著(P<0.05)。结论:电针能够对肝癌小鼠转轮活动节律产生良性调节,且以ZT 8最佳。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SCN内Per 1mRNA、Per 2mRNA的相对表达量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转轮活动节律 肝癌小鼠 per 1 per 2 视交叉上核
原文传递
生物钟基因Per1对人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调控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晗雪 杨凯 +1 位作者 付小娟 赵钦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5-163,共9页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Per1对人口腔鳞癌细胞SCC15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SCC15细胞内Per1基因,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沉默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水平,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实...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Per1对人口腔鳞癌细胞SCC15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SCC15细胞内Per1基因,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沉默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水平,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Ki-67、鼠双微基因2(MDM2)、c-Myc、p53、Bax、Bcl-2、金属蛋白酶(MMP)2、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沉默SCC15癌细胞内Per1基因后促进了细胞的增殖,抑制了细胞凋亡,增强了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均<0.05)。Per1基因的低表达显著提高了Ki-67、MDM2、Bcl-2、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P均<0.05),降低了c-Myc、p53和Bax mRNA的表达(P均<0.05),而VEGF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钟基因Perl能调控下游重要的肿瘤相关基因Ki-67、MDM2、c-Myc、p53、Bax、Bcl-2、MMP2和MMP9,其表达变化影响癌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对Per1深入研究有可能进一步明确癌症的发生发展机制,为癌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有效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基因 per1 口腔 鳞状细胞
下载PDF
核酶阻断per1表达对吗啡成瘾小鼠海马c-fos转录及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英辉 彭涛 +3 位作者 陈立国 肖静 王正荣 刘延友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研究用特异性核酶阻断生物节律基因per1的表达对吗啡成瘾小鼠海马c-fos基因转录及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吗啡成瘾小鼠模型,向小鼠脑室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重组质粒pcDNA3.1—per1RZDNA,在脑内产生特异性核酶-per1RZ,阻断小鼠脑内生物... 目的研究用特异性核酶阻断生物节律基因per1的表达对吗啡成瘾小鼠海马c-fos基因转录及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吗啡成瘾小鼠模型,向小鼠脑室内注射脂质体包裹的重组质粒pcDNA3.1—per1RZDNA,在脑内产生特异性核酶-per1RZ,阻断小鼠脑内生物节律基因per1的表达。作脑组织冰冻切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海马c-fos基因转录及表达的变化。结果per1RZ能使吗啡成瘾小鼠海马的c-fos基因转录及表达明显减弱。结论重组质粒表达的per1RZ可以干扰生物节律基因per1的表达,抑制海马c-fos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从而控制吗啡成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控制 基因表达 核酶 节律基因 c—fos per1 吗啡 成瘾
下载PDF
乌龙丹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松果体钟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富祯祯 夏旸 彭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0-564,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脑缺血对大鼠睡眠钟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乌龙丹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乌龙丹给药组。采用改良式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造模3周后,灌胃给药3周,并持续...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脑缺血对大鼠睡眠钟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乌龙丹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乌龙丹给药组。采用改良式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造模3周后,灌胃给药3周,并持续监测各组大鼠体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松果体钟基因Clock、Bmal1、Per1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较假手术组Clock mRNA、Per1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Bmal1基因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乌龙丹给药组的Clock基因水平高于模型组(P<0.01),Bmal1基因表达较假手术组降低(P<0.05),Per1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慢性脑缺血可能成为睡眠障碍的潜在病因,乌龙丹对慢性脑缺血引起的睡眠障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脑缺血 钟基因 Clock BMAL1 per1 乌龙丹 睡眠障碍
下载PDF
脑胶质瘤组织中Per1和Per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牛占锋 郝少才 +2 位作者 夏鹤春 黄耀武 曹栓柱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81-482,共2页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Per1和Per2在人脑胶质瘤细胞和周围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在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和周围正常组织中,生物钟基因Per1和Per2蛋白的表达。结果Per1和Per2在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为100%...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Per1和Per2在人脑胶质瘤细胞和周围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在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和周围正常组织中,生物钟基因Per1和Per2蛋白的表达。结果Per1和Per2在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为100%;Per1在胶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4.85%(28/33),Per2在胶质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9.70%(23/33);Per1在胶质瘤Ⅰ-Ⅱ级表达强度高于Ⅲ-Ⅳ级,Per2在胶质瘤Ⅰ-Ⅱ级与Ⅲ-Ⅳ级的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结论生物钟基因Per1和Per2在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存在着阳性表达,Per1表达强度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昼夜生物节律 per1 per2
下载PDF
门诊患者倍他乐克不规范用药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魏钟海 王昆 +2 位作者 李佩雯 张静梅 李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2期288-291,共4页
目的:针对门诊患者使用倍他乐克不规范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规范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11年7月本院心内科普通门诊服用倍他乐克的患者病例,分析其中用药不当的原因以及各种具体表现。结果:373例使用倍他乐克的患者中,不规范用药者... 目的:针对门诊患者使用倍他乐克不规范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临床规范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11年7月本院心内科普通门诊服用倍他乐克的患者病例,分析其中用药不当的原因以及各种具体表现。结果:373例使用倍他乐克的患者中,不规范用药者占9.39%,包括了用量、用法不正确、擅自减量、停药以及拒绝用药等12种用药不当的具体表现。在不规范用药的患者中,有9人随访间隔时间明显短于其余患者(P<0.05),但未被告知调整药物剂量。有8位患者年龄显著高于其余患者(P<0.05),由于独居或行动不便,随访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其余患者(P<0.05)。结论:倍他乐克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并不少见,应当加强临床医师的教育以及对患者的宣教,增加用药的依从性,提高倍他乐克用药的规范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1 LAMR1 门诊 倍他乐克 不规范
原文传递
电针对荷乳腺癌小鼠视交叉上核Period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俊娟 李胜吾 +5 位作者 刘文 王子静 熊鹏 王颖 贾亚妹 薛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荷乳腺癌小鼠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内Period基因的2个亚型Per1、Per2mRNA的表达及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荷乳腺癌小鼠电针后自发性活动节律变化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 目的观察电针对荷乳腺癌小鼠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内Period基因的2个亚型Per1、Per2mRNA的表达及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荷乳腺癌小鼠电针后自发性活动节律变化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将18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3组,每组6只。LD驯化10d后关闭光源,使小鼠处于自由运行状态(DD状态)。DD驯化10d后将含有MA-782小鼠乳腺癌细胞株的混悬液接种于模型组及电针组小鼠左侧腋下,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成瘤后继续监测节律。7d后电针组小鼠进行电针干预,在CT12时相点针刺百会穴和长强穴,连续电针3d;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均在相同时相点CT12采用相同的方法捆绑固定,不予电针刺激。第3次电针后2h处死动物,切取脑部SCN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各组小鼠SCN内Per1、Per2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SCN内PER1、PER2蛋白含量。结果荷瘤小鼠SCN内Per1、Per2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组相比有明显降低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后,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有明显升高趋势,尤以Per2的差异明显(P<0.05)。荷瘤小鼠蛋白表达量与空白组及电针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12时相点电针百会和长强穴可以升高荷乳腺癌小鼠SCN内Per1、Per2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蛋白含量,提示电针对SCN内Per1、Per2等基因的作用,可能更多的是在转录后的翻译水平上,因为蛋白是最终执行功能的分子,这可能是电针调整荷瘤动物节律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荷瘤 视交叉上核 per1 per2
下载PDF
生物钟基因在绒山羊皮肤中表达模式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丽丽 金凤 +7 位作者 付绍印 郑竹清 杜琛 季小阳 王志新 李金泉 刘少卿 张文广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1-257,共7页
文章旨在研究绒山羊皮肤生物钟基因clock、tim、per1和cry1的表达模式,进而分析其在绒山羊皮肤组织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生物钟基因形成一个转录-翻译反馈环,通过钟基因在绒山羊皮肤生长周期进行高表达,激活per1和cry1基因的转录-转化过... 文章旨在研究绒山羊皮肤生物钟基因clock、tim、per1和cry1的表达模式,进而分析其在绒山羊皮肤组织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生物钟基因形成一个转录-翻译反馈环,通过钟基因在绒山羊皮肤生长周期进行高表达,激活per1和cry1基因的转录-转化过程,从而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调控下进行有节律的表达。结果表明,这些生物钟基因在绒山羊皮肤中的表达量依次为:clock>tim>per1>cry1;皮肤次级毛囊兴盛期,高振幅clock、per1、tim、cry1的节律表达分别出现在一天中的04∶00、08∶00、08∶00、16∶00;皮肤次级毛囊休止期,这些基因的高振幅节律表达分别出现在一天中的08∶00、04∶00、04∶00、16∶00。另外,cry1、per1基因的表达在生物钟基因正反馈循环中被激活,tim基因的表达在生物钟基因的负反馈循环中被激活。因此,clock、tim、per1和cry1调控下运行的钟基因反馈环是绒毛生长呈周期性现象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CLOCK TIM CRY1 per1 皮肤 表达模式
下载PDF
Per1基因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刚 宋其义 於丽乔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220-224,共5页
目的:探讨Per1基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SCC-15,将si-Per1和si-NC转染至SCC-15细胞,作为si-Per1组和si-NC组。RT-qPCR检测细胞Per1基因表达水平,MTT检测... 目的:探讨Per1基因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人口腔鳞癌细胞SCC-15,将si-Per1和si-NC转染至SCC-15细胞,作为si-Per1组和si-NC组。RT-qPCR检测细胞Per1基因表达水平,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Ki-67、CyclinD1、MMP-2、MMP-9、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与HOK组比较,Cal-27、SCC-4、SCC-15中Per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癌旁组织比较,口腔鳞癌组织中Per1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i-NC组比较,si-Per1组OD值显著升高(P<0.05),Ki-67、CyclinD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si-NC组比较,si-Per1组侵袭、迁移细胞数显著升高(P<0.05),MMP-2、MMP-9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si-NC组比较,si-Per1组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Per1基因高表达,并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抑制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1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口腔鳞癌 增殖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LAMR1与PER1蛋白作用位点的筛选 被引量:1
15
作者 常莉 李文辉 +5 位作者 汪宇辉 刘延友 江舟 肖静 郭慧玲 王正荣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筛选出与PER1蛋白相互作用的LAMR1的核心位点。方法:采用盒式定点突变法,对重组目的质粒pGADT7-Rec/Lamr1201-295的插入片段Lamr1201-295羧基末端的205-216氨基酸序列RDPEEIEKEEQA进行定点突变,并以hPER1蛋白的bHLH-PAS结构域为诱... 目的:筛选出与PER1蛋白相互作用的LAMR1的核心位点。方法:采用盒式定点突变法,对重组目的质粒pGADT7-Rec/Lamr1201-295的插入片段Lamr1201-295羧基末端的205-216氨基酸序列RDPEEIEKEEQA进行定点突变,并以hPER1蛋白的bHLH-PAS结构域为诱饵蛋白,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确定这4种不同的突变LAMR1201-295片段与hPER1的相互作用。结果:营养缺陷培养基筛选显示4种转化菌在二缺SD/-Leu/-Trp、三缺SD/-His/-Leu/-Trp和四缺SD/-Ade/-His/-Leu/-Trp固体培养基上都可以生长;β-半乳糖苷酶印膜法检测结果显示4种转化菌均可显色。结论:突变片段LAMR1-RDP,LAMR1-EEI,LAMR1-EKE和LAMR1-EQA都能够与hPER1的bHLH-PAS结构域在酵母中发生相互作用。提示LAMR1的205-216Aa可能不是其与hPER1相互作用的核心氨基酸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1 LAMR1 相互作用 酵母双杂交 定点突变
原文传递
hPer_1bHLH-PAS结构域酵母双杂交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英明 汪宇辉 +3 位作者 胡丽娟 刘延友 王跃 王正荣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1-463,共3页
目的构建hPer1bHLH PAS结构域的酵母双杂交系统 ,以寻找与hPer1相互作用的新蛋白。方法构建pGBKT7 hPer1bHLH PAS重组诱饵质粒及 pGADT7 Rec 脑cDNA文库质粒 ;将两种质粒顺序转染至酵母细胞AH1 0 9中 ,进行营养缺陷筛选阳性克隆株。结... 目的构建hPer1bHLH PAS结构域的酵母双杂交系统 ,以寻找与hPer1相互作用的新蛋白。方法构建pGBKT7 hPer1bHLH PAS重组诱饵质粒及 pGADT7 Rec 脑cDNA文库质粒 ;将两种质粒顺序转染至酵母细胞AH1 0 9中 ,进行营养缺陷筛选阳性克隆株。结果经酶切和基因测序鉴定 ,证实重组诱饵质粒 pGBKT7 hPer1bHLH PAS构建成功。脑cDNA文库转化效率为 1 .2× 1 0 6/3μgpGADT7 Rec。结论 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得到 2 4个阳性克隆。这为寻找脑组织中与hPer1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 per1 重组诱饵质粒 CDNA文库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Suvorexant通过调控PER1蛋白表达改善APP/PS1小鼠昼夜节律紊乱行为
17
作者 周芳 魏佳慧 +5 位作者 白羽 朱洪伟 赵芳 张秀敏 祁金顺 武美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0-406,共7页
目的:探讨orexin双受体拮抗剂suvorexant对9月龄APPswe/PS1dE9(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昼夜节律紊乱的影响及机制。方法:8月龄APP/PS1小鼠和具有同样遗传背景的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4组,在ZT0口服灌胃suvorexant或等体积溶剂28 d,... 目的:探讨orexin双受体拮抗剂suvorexant对9月龄APPswe/PS1dE9(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昼夜节律紊乱的影响及机制。方法:8月龄APP/PS1小鼠和具有同样遗传背景的野生型(WT)小鼠随机分为4组,在ZT0口服灌胃suvorexant或等体积溶剂28 d,采用跑轮行为学观察小鼠昼夜节律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CN脑区Aβ斑块和PER1蛋白的表达。结果:(1)在光暗交替环境中,给予suvorexant后APP/PS1小鼠相对振幅(P<0.01)和鲁棒值(P<0.01)明显升高,昼夜变异性明显降低(P<0.01)。(2)在持续黑暗环境中给予suvorexant后,APP/PS1小鼠的自由运转周期明显缩短(P<0.05),活动持续时间缩短(P<0.01),相对振幅增大(P<0.01),昼夜变异性减小(P<0.01)。(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组动物的SCN脑区未检测到Aβ阳性斑块。(4)APP/PS1小鼠给予Suvorexant后部分恢复了PER1蛋白表达的昼夜节律性。结论:suvorexant通过恢复SCN脑区PER1的昼夜节律性表达改善APPswe/PS1dE9小鼠的昼夜节律紊乱,增强其昼夜节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vorexant 阿尔茨海默病 昼夜节律 per1 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
下载PDF
视交叉上核脑片与NIH/3T3成纤维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左晓虹 蔡彦宁 +3 位作者 李宁 于顺 张燕莉 陈彪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1-606,共6页
目的建立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脑片与NIH/3T3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分子时钟诱导模型。方法选用7日龄SD大鼠,分离SCN脑片或皮层脑片,分别与NIH/3T3细胞共培养,分为SCN共培养组和对照组皮质共培养组,6d后连续24h每间隔6... 目的建立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脑片与NIH/3T3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的分子时钟诱导模型。方法选用7日龄SD大鼠,分离SCN脑片或皮层脑片,分别与NIH/3T3细胞共培养,分为SCN共培养组和对照组皮质共培养组,6d后连续24h每间隔6h收集NIH/3T3细胞,抽提细胞总RNA,实时定量RT-PCR检测时钟基因Per1mRNA水平。结果SCN共培养组Per1的表达均表现明显的节律性(P=0.001),对照组大脑皮质共培养组Per1基因表达均无明显节律性变化。结论成功建立SCN脑片与NIH3T3细胞共培养模型并诱导细胞内分子时钟的节律性表达,为研究SCN调控外周组织细胞生物节律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表达 视交叉上核 per1
下载PDF
生物钟Per1基因在人颊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春蓉 杨凯 +1 位作者 赵宁波 唐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Per1在口腔颊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8例口腔颊鳞癌及其癌旁正常颊黏膜组织中Per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探讨。结果:Per1在颊鳞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在癌旁...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Per1在口腔颊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8例口腔颊鳞癌及其癌旁正常颊黏膜组织中Per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探讨。结果:Per1在颊鳞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在癌旁正常颊黏膜组织中的表达(P=0.025)。Per1在Ⅰ、Ⅱ期颊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Ⅲ、Ⅳ期的表达(P=0.007),在T1、T2期颊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在T3、T4期中的表达(P=0.030),在无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显著高于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P=0.008),Per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均大于0.05)。结论:Per1的表达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可能占重要作用,为口腔颊鳞癌的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鳞状细胞 per1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质印迹
下载PDF
视交叉上核脑片诱导NIH/3T3成纤维细胞中分子时钟的节律性表达 被引量:1
20
作者 左晓虹 蔡彦宁 +2 位作者 李宁 张燕莉 陈彪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脑片对共培养的NIH/3T3成纤维细胞中分子时钟的诱导作用。方法10d龄SD大鼠,取SCN脑片,与NIH/3T3成纤维细胞共培养。连续24h,间隔6h收获细胞,抽提细胞总RNA,实时定量RT—PCR... 目的研究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脑片对共培养的NIH/3T3成纤维细胞中分子时钟的诱导作用。方法10d龄SD大鼠,取SCN脑片,与NIH/3T3成纤维细胞共培养。连续24h,间隔6h收获细胞,抽提细胞总RNA,实时定量RT—PCR检测时钟基因Perl和Rev—erbα mRNA表达规律。结果10张SCN脑片与NIH/3T3细胞共培养6d可诱导细胞中Rev—erbα和Per1节律性表达(P〈0.01);Rev—erbα和Perl的表达高峰分别为CT5和CT11。减少共培养时间至2d或脑片数量至2片,仍可诱导Rev—erbα的节律性表达(P〈0.05)。而诱导per1的节律性表达至少需要6d共培养时间和6张脑片(P=0.031)。结论成功建立SCN脑片与细胞共培养模型,为研究SCN对外周组织细胞的调控打下基础,Rev—Erbα和Perl的波动表达并非同时发生,前者对SCN信号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视交叉上核 Rev-erbα per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