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中PCl_5催化的两相贝克曼重排反应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伟 吴巍 +1 位作者 张树忠 闵恩泽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50,共4页
在 1 丁基 3 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 ([bmim][PF6])离子液体与甲苯组成的两相体系中 ,以PCl5为催化剂 ,实现了由环己酮肟制备己内酰胺的高效、高选择性液相贝克曼重排反应。该两相体系有利于实现反应控制和体系取热。分别考察了环己酮肟... 在 1 丁基 3 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 ([bmim][PF6])离子液体与甲苯组成的两相体系中 ,以PCl5为催化剂 ,实现了由环己酮肟制备己内酰胺的高效、高选择性液相贝克曼重排反应。该两相体系有利于实现反应控制和体系取热。分别考察了环己酮肟用量、PCl5用量、离子液体体积、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环己酮肟转化率、己内酰胺选择性和PCl5的催化转化数的影响。优化的重排反应条件是 :2 .0mL [bmim][PF6]/ 5 .0 0mL甲苯 ,0 .4 0 5gPCl5,10 .0mmol环己酮肟 ,80℃ ,反应时间 10~ 30mim。在此条件下 ,环己酮肟转化率达 99.72 % ,己内酰胺选择性达 98.90 % ,PCl5的催化转化数达 5 .14。 99.5 %以上的己内酰胺在离子液体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 pcl5 贝克曼重排反应 环己酮肟 转化率 己内酰胺 催化剂
下载PDF
PCL5数据压缩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彦 洪志全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6-127,130,共3页
介绍了PCL5命令集、PCL5的四种数据压缩算法的原理,然后以Word文档镜象打印处理为例介绍了PCL5数据压缩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 数据压缩 镜象打印 pcl5 数据处理 打印机 打印处理
下载PDF
2,6-二氯-5-氟-3-甲酸吡啶的合成 被引量:2
3
作者 谭珍友 刘安昌 +1 位作者 肖庆 刘芳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6,42,共3页
以氟乙酸乙酯、甲酸乙酯和氰基乙酰胺为原料,在甲醇钠的催化下经环化得到2,6-二羟基-5-氟-3-氰基吡啶,然后经PCl5/POCl3氯化和水解得到了标题化合物,总收率43.7%。
关键词 2 6-二氯-5-氟-3-甲酸吡啶 pcl5/POCl3氯化 水解
下载PDF
迷人的HP激光打印机世界
4
作者 肖文贵 《今日印刷》 1993年第3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HP激光打印机 pcl5语言
下载PDF
锂盐文摘
5
《无机盐技术》 2014年第4期51-51,共1页
摘要:以PCl5和LiF为原料制备的LiPF6中Cl一含量较高,本文采用乙醚和苯对其进行了纯化研究。在乙醚、乙二醇二甲醚、乙腈、丙酮几种溶剂中,确定了用乙醚来纯化LiPF6后,首先考察了LiPF6、LiCl、PCI5在乙醚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乙醚... 摘要:以PCl5和LiF为原料制备的LiPF6中Cl一含量较高,本文采用乙醚和苯对其进行了纯化研究。在乙醚、乙二醇二甲醚、乙腈、丙酮几种溶剂中,确定了用乙醚来纯化LiPF6后,首先考察了LiPF6、LiCl、PCI5在乙醚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乙醚能有效地分离LiCl和LiF,但是不能很好地分离PCl5,使得纯化后的Cl一较高。继续研究PCl5在苯、甲苯、二甲苯、氯苯、环己烷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氯离子在苯和甲苯中有较好的溶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F6 pcl5 文摘 锂盐 乙二醇二甲醚 LICL 二甲苯 原料制备
原文传递
对氨基苯甲磺酰吡咯烷
6
作者 杜西莹 王鹏 《医药中间体及其化工原料》 2004年第3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对氨基苯甲磺酰吡咯烷 阿莫曲坦 中间体 合成工艺 氯苄 硝化 pcl5 氯化 氨解 还原
下载PDF
新品上市
7
《今日印刷》 2018年第9期10-10,共1页
近日,爱普生宣布推出新一代WorkForcePro WF-M5000单色打印机系列。该系列机型专为繁忙的工作组设计,每分钟打印速度为24页,且符合ISO标准,首页输出快速。另外,具备PCL5和PostScript 3支持,并兼容第三方软件平台,如Nuance Equitrac Offi... 近日,爱普生宣布推出新一代WorkForcePro WF-M5000单色打印机系列。该系列机型专为繁忙的工作组设计,每分钟打印速度为24页,且符合ISO标准,首页输出快速。另外,具备PCL5和PostScript 3支持,并兼容第三方软件平台,如Nuance Equitrac Office/Express、Nuance eCopy ShareScan、PaperCut和nddPrint等。同时,该系列还具备无线连接功能,支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云端打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SCRIPT 单色打印机 上市 无线连接功能 ISO标准 打印速度 pcl5 软件平台
下载PDF
恒温加PCl_5,对PCl_5PCl_3+Cl_2平衡有何影响
8
作者 严宣申 《化学教育》 CAS 2007年第6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pcl5 平衡 恒温 分解率
下载PDF
急性多发伤后早期血糖波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京京 蒋文佳 +5 位作者 李彦泽 薛婷 叶英 燕宪亮 许铁 花嵘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3-629,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多发伤后早期血糖波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因急性多发伤入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的患者。依据是否合并创伤性脑损伤... 目的探讨急性多发伤后早期血糖波动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因急性多发伤入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的患者。依据是否合并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将患者分为TBI组与非TBI组。观察创伤后早期血糖波动,包括应激性高血糖(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SIH)、入院初次血糖值、血糖极值以及短期血糖变异性(glycemic variability,GV)等相关指标,并应用72 h血糖变异系数(glucos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Glu-CV)反映短期GV。1个月后使用PTSD检查量表(the PTSD checklist for DSM-5,PCL-5)评估患者PTSD症状,以PCL-5得分38分为界将患者分为PTSD组与非PTSD组。比较各组患者的早期血糖波动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SD发病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PTSD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59例急性多发伤患者,其中TBI组94例,非TBI组65例。TBI组PTSD发生率、PCL-5量表得分、SIH发生率以及72 h Glu-CV均高于非TB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SD组中SIH发生率以及Glu-CV均高于非PT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2 h Glu-CV(OR=1.333,95%CI:1.028~1.727,P=0.030)是急性多发伤后发生PTSD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0.789~0.933,P<0.001),敏感度为62.9%,特异度为93.5%。结论合并TBI的急性多发伤患者更易出现早期血糖波动以及发生PTSD,且短期血糖变异性增加是急性多发伤后发生PTS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多发伤 创伤性脑损伤 脑葡萄糖代谢紊乱 应激性高血糖 血糖变异性 pcl-5评分
原文传递
急性创伤后早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梦 姚爱明 +5 位作者 刘林 冯斌 刘筱 燕宪亮 花嵘 许铁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9-484,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后早期炎症水平变化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病的关系。方法选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因急性创伤至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当天及伤后第3天、第7天采集患者外周... 目的探讨急性创伤后早期炎症水平变化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病的关系。方法选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因急性创伤至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当天及伤后第3天、第7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等检验指标,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1个月后使用PCL-5量表评估患者PTSD症状,以38分为界将患者分为PTSD组与非PTSD组。分析PTSD组和非PTSD组的NLR变化规律。结果纳入创伤患者91例,其中PTSD组23例,非PTSD组68例。与健康对照组相比,91例创伤患者入院当天、第3天、第7天的NLR水平均升高(均P<0.01),PTSD组在创伤后第7天的NLR值明显高于非PTSD组(P=0.025);而非PTSD组则呈下降趋势,在创伤后第7天非PTSD组NLR值已明显低于入院当天(P=0.001)。此外,伤后7 d的NLR高水平(β=0.206,P=0.01)是影响PTS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动态监测急性创伤后的NLR值变化,对创伤后PTSD的早期预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急性创伤 炎症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危险因素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pcl-5评分
原文传递
创伤后血压变异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聪 刘筱 +4 位作者 刘林 姚爱明 燕宪亮 许铁 花嵘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52-957,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血压变异性(BPV)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21年12月因急性创伤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入院时(T1)、手术麻醉前10 min内(T2)... 目的探讨创伤后血压变异性(BPV)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21年12月因急性创伤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入院时(T1)、手术麻醉前10 min内(T2)、手术完成后60 min内(T3)和手术完成后24 h(T4)血压,计算患者的血压变异系数〔CV-BP,包括收缩压变异系数(CV-SBP)、舒张压变异系数(CV-DBP)、平均动脉压变异系数(CV-MAP)〕及其四分位数,根据CV-MAP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Q1组(CV-MAP≤7.27)、Q2组(7.27<CV-MAP≤9.50)、Q3组(9.50<CV-MAP≤14.05)、Q4组(CV-MAP>14.05)。创伤后1个月使用PTSD量表(PCL-5)评估患者的PTSD症状,以38分为界将患者分为PTSD组和非PTSD组。比较并分析上述指标的差异。各指标与PCL-5得分之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TSD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将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CV-BP各指标对PTSD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12例患者,其中PTSD组24例,非PTSD组88例。与非PTSD组相比,PTSD组患者的女性比例、T1休克指数、术中术后输血比例更高,PT更长,术中术后输血量更多,术后血红蛋白(Hb)水平更低(均P<0.05)。PTSD组患者T1的SBP、DBP、MAP及T4的MAP均明显低于非PTSD组〔T1 SBP(mmHg,1 mmHg≈0.133 kPa):105.0(86.3,121.3)比122.0(112.0,132.8),T1 DBP(mmHg):62.5(50.0,77.3)比76.0(68.5,82.8),T1 MAP(mmHg):77.8(60.4,91.3)比93.3(82.5,99.0),T4 MAP(mmHg):83.8±9.1比88.7±10.4,均P<0.05〕,CV-SBP、CV-DBP和CV-MAP均高于非PTSD组〔CV-SBP:12.80(10.12,19.16)比9.30(6.07,12.95),CV-DBP:16.62±6.47比12.40±5.61,CV-MAP:14.10(9.25,18.85)比8.90(6.93,13.29),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创伤患者CV-MAP与PCL-5得分呈正相关(r=0.429,P<0.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CV-MAP〔优势比(OR)=1.128,95%可信区间(95%CI)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 血压变异性 创伤后应激障碍 危险因素 pcl-5量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