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3篇文章
< 1 2 1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1
作者 黄杰雄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11,共3页
本文介绍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细胞分裂周期中的作用,并对其分子结构、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及病理学应用前景等加以概述。
关键词 核内蛋白质 细胞分裂 pcna
下载PDF
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其与凋亡和增殖的关系 被引量:72
2
作者 樊利芳 刁路明 +7 位作者 陈德基 刘铭球 朱丽琴 李红钢 唐志佼 夏东 刘绚 陈洪雷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4-258,共5页
背景与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是调节肿瘤细胞适应缺氧的核转录因子。大量研究证实HIF-1在维持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新血管形成及转移起重要作用。但关于HIF-1与肿瘤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鲜见报道,且结论... 背景与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是调节肿瘤细胞适应缺氧的核转录因子。大量研究证实HIF-1在维持肿瘤细胞的能量代谢、新血管形成及转移起重要作用。但关于HIF-1与肿瘤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鲜见报道,且结论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旨在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Bax及PCNA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肺癌组织中HIF-1、bcl-2、Bax蛋白及PCNA的表达。结果:60例肺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28.3%。其中小细胞肺癌(SCLC)阳性率为66.7%显著高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21.5%(P<0.01)。HIF-1α表达水平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加(P<0.01)。bcl-2Bax,PCNA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1.7%(19/60),40.0%(24/60),76.7%(46/60)。bcl-2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1)。HIF-1α蛋白表达与bcl-2呈负相关(P<0.01),与Bax蛋白之间显著正相关(P<0.01),但与PCNA无相关性(P>0.05)。结论:HIF-1α与肿瘤细胞凋亡密切相关,但与肿瘤细胞增殖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 细胞凋亡 BCL-2 BAX pcna 肺肿瘤 细胞增殖
下载PDF
银杏叶防治大鼠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0
3
作者 唐锦辉 徐钦儒 +3 位作者 刘桐林 王韵琴 匡裕玖 吴衡生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对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通过检测肾小球硬化指数、单位干重肾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以及肾小管-间质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数三项指标以观察药物的作用。结果银杏叶预防治疗组... 目的探讨银杏叶对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通过检测肾小球硬化指数、单位干重肾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以及肾小管-间质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数三项指标以观察药物的作用。结果银杏叶预防治疗组的肾小球硬化指数和肾小管-间质PCNA+细胞数均明显低于未治疗的硬化组,治疗组单位干重肾组织内羟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硬化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银杏叶预防性治疗可以明显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 肾小球硬化 肾小管间质损害 pcna 防治
原文传递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4
作者 宋楠萌 桑建利 徐恒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01-1209,共9页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真核生物复制复合体的核心成分,具有特殊的环状三级结构.作为真核细胞DNA聚合酶δ的推动因子,与不同复制相关蛋白结合,协调DNA复制过程.同时PCNA还作为功能转换因子,通过不同调控方式与多种细胞因子作用,参与了...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真核生物复制复合体的核心成分,具有特殊的环状三级结构.作为真核细胞DNA聚合酶δ的推动因子,与不同复制相关蛋白结合,协调DNA复制过程.同时PCNA还作为功能转换因子,通过不同调控方式与多种细胞因子作用,参与了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控及凋亡等许多重要的细胞事件.另外作为细胞增殖的指标,PCNA与肿瘤等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相关性,因此在临床上对PCNA的深入研究有重要意义.文中就PCNA的“功能性”结构及其在不同细胞事件中的功能转换(Function Switch)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na 功能转换 pcna结合区域 细胞周期 DNA复制 DNA修复
下载PDF
青蒿琥酯抗肿瘤作用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2
5
作者 王勤 吴理茂 +2 位作者 赵一 张锡流 王乃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7-478,共2页
AIM To study the anticancer effect of artesunate and its mechanism. METHODS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rtesunate on the growth of solid tumor and the expression of PCNA, Bcl 2 and Bax genes in mice bearing H 22 solid h... AIM To study the anticancer effect of artesunate and its mechanism. METHODS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rtesunate on the growth of solid tumor and the expression of PCNA, Bcl 2 and Bax genes in mice bearing H 22 solid hepatic carcinoma. RESULT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artesunate (ig, 300 mg·kg -1 ·d -1 ×7 d), growth of solid tumor was obviously inhibited, the tumor inhibitory rates were 49 1%, 48 7% and 46 6% in 3 experiments. The apoptosis of liver cancer cells were increase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Bcl 2 protein positive cells were decreased, but the number of Bax protein positive cells were increased. The PCNA positive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Artesunate showed obvious anticancer activity on H 22 hepatic carcinoma bearing mice and undergo apoptosis of liver cancer cells. The mechanism of anticancer effect of artesunate may be related to down regu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PCNA and Bcl 2 genes and up regu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Bax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pcna BAX基因 抗肿瘤机制 BCL-2基因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莪术油对小鼠肝癌细胞抑制作用的分子机理 被引量:42
6
作者 石灵春 汪波 +2 位作者 吴万垠 肖楚梅 何青莲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 :研究莪术油抑制小鼠HepA肝癌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HepA肝癌模型 ,进行莪术油抑癌试验 ,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的表达 ,探讨莪术油抑制小鼠肝癌的分子机理。结果 :莪术油治... 目的 :研究莪术油抑制小鼠HepA肝癌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HepA肝癌模型 ,进行莪术油抑癌试验 ,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的表达 ,探讨莪术油抑制小鼠肝癌的分子机理。结果 :莪术油治疗组的瘤重、PCNA标记指数、cyclinD1标记指数均低于生理盐水组 (P <0 .0 1)。结论 :莪术油可能是通过下调cyclinD1的表达 ,抑制PCNA的阳性表达率 ,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莪术油 CYCLIND1 pcna 肿瘤抑制 分子机制 小鼠
下载PDF
艾灸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与热休克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9
7
作者 易受乡 彭艳 +3 位作者 常小荣 彭娜 严洁 林亚平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5期259-263,271,F0002,共7页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等穴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分析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HSP70 mRNA)与上述效应的关系,探讨艾灸促进胃粘膜损伤修复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束缚对照组...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等穴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粘膜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分析热休克蛋白70基因表达(HSP70 mRNA)与上述效应的关系,探讨艾灸促进胃粘膜损伤修复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6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束缚对照组、模型组、艾灸“足三里”-“梁门”穴组和艾灸非穴对照点组。束缚水浸应激法制备胃溃疡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胃粘膜转化生长因子(TGFα-)的含量,RT-PCR法测定HSP70 mRN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凋亡指数。结果:束缚水浸应激法造模后可致胃粘膜损伤指数升高,胃粘膜TGFα-含量下降,PCNA下降,细胞凋亡指数、HSP70 mRNA增加(P<0.05或P<0.01)。艾灸“足三里”“梁门”可降低胃粘膜损伤指数,增加胃粘膜TGFα-含量,促进HSP70 mRNA和PCNA的表达,降低胃粘膜细胞凋亡指数,与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艾灸“足三里”“梁门”对应激性胃溃疡的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促进了TGFα-合成,刺激胃粘膜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而这一过程可能与艾灸诱导HSP70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胃溃疡 艾灸 HSP70 mRNA 细胞凋亡 pcna
下载PDF
乳腺癌和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及其与bcl-2、PCN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41
8
作者 闵大六 王保太 +1 位作者 孟刚 杨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乳腺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细胞增殖以及bcl2、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乳腺癌及27例非癌病变中细胞凋亡指数(AI)以及bcl2、PCNA的表达;...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乳腺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细胞增殖以及bcl2、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TUNEL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乳腺癌及27例非癌病变中细胞凋亡指数(AI)以及bcl2、PCNA的表达;同时计算核分裂指数(MI)。结果:“正常”乳腺上皮、增生性导管、原位癌及浸润性癌的AI和MI分别为:010%±012%、031%±043%、041%±021%、074%±056%和002%±005%、001%±016%、022%±017%、057%±035%(P<005);AI与MI呈正相关(r=087,P<001),且随着病变的发展,AI/MI呈下降的趋势。“正常”乳腺上皮、增生性导管、原位癌、浸润性癌中bcl2、PCNA表达率分别为:6842%、6250%、5556%、4889%和2632%、3750%、6667%、8889%;PCNA表达与MI呈正相关(rs=1,P<001)。癌组织中,bcl2高表达者AI显著低于bcl2低表达者。结论: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均参与乳腺癌变的过程,bcl2在乳腺癌中具有抑凋亡作用,且bcl2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癌前病变 BCL-2基因 pcna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血管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谢庆祥 裴发光 +3 位作者 孟家榕 汪鸿 缪友仁 李金雨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形成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病中作用及其与bFGF、PCNA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bFGF和PCNA在18例正常前列腺(NP)和62例BPH中的表... 目的探讨血管形成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病中作用及其与bFGF、PCNA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bFGF和PCNA在18例正常前列腺(NP)和62例BPH中的表达及其相关关系。结果BPH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bFGF和PCNA指数均显著高于NP;BPH的MVD与间质的面积百分比、bFGF表达和PCNA指数均呈正相关,而与上皮面积百分比负相关;NP的MVD仅与间质的PCNA指数正相关。结论血管形成增多与BPH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尤其对间质细胞增殖、增生的作用更为显著,而bFGF异常表达可能是血管形成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血管形成 BFGF pcna
原文传递
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关系 被引量:38
10
作者 李昭 张士伟 +4 位作者 刘静 孙保存 赵秀兰 李正言 刘淑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53例妇科感染患者用PCR方法检测HPV分型,同时对78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行HPV16、18型原位杂交,并在邻近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53例妇科感染患者用PCR方法检测HPV分型,同时对78例不同宫颈病变组织行HPV16、18型原位杂交,并在邻近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结果:1)女性生殖道HPV感染率,由慢性宫颈炎→假性湿疣→疣样病变→尖锐湿疣→CIN→宫颈癌,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ISH阳性杂交信号的分布与HE染色中挖空细胞的分布相一致。2)HPV16、18型感染率及PCNA表达率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呈升高趋势。挖空细胞核呈PCNA阳性反应,与ISH阳性杂交信号出现的部位相一致。结论:HPV感染可使宫颈上皮细胞获得较高的增殖活性,也可能通过促进细胞的过度增殖活性而致癌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子宫颈肿瘤 癌前病变 pcna
下载PDF
中药莪术油对小鼠Lewis肺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4
11
作者 汪伟民 汪波 +2 位作者 刘荣玉 庞玉瑛 张林杰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3年第6期353-354,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药莪术油对肺癌的抑瘤作用及机理。方法 :采用Lewis肺癌瘤小鼠腹水于小鼠右腋皮下接种造模 ,以 5 -Fu做阳性对照 ,观察小鼠瘤重 ,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 (RB)的表达。结果 :莪术油组... 目的 :探讨中药莪术油对肺癌的抑瘤作用及机理。方法 :采用Lewis肺癌瘤小鼠腹水于小鼠右腋皮下接种造模 ,以 5 -Fu做阳性对照 ,观察小鼠瘤重 ,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 (RB)的表达。结果 :莪术油组小鼠瘤重明显较模型组轻 ,与 5 -Fu组无明显差异 ,PCNA指数明显降低 ,RB蛋白标记指数显著升高 ,与 5 -Fu组接近。结论 :莪术油能有效抑制Lewis肺癌细胞 ,抑制细胞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油 小鼠 肺癌 肿瘤抑制 细胞增殖 pcna RB
下载PDF
E-cadherin、CD44v6和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1
12
作者 翁密霞 吴翠环 杨秀萍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1-195,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上皮钙依赖粘附蛋白(E-cadherin,E-cad)、CD44v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恶性肿瘤侵袭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E-cad、CD44v6和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 背景与目的:上皮钙依赖粘附蛋白(E-cadherin,E-cad)、CD44v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恶性肿瘤侵袭与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E-cad、CD44v6和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NSCLC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86例NSCLC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中E-cad、CD44v6和PCNA的表达,并分析与NSCLC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E-cad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3.5%(46/86),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0.0%)(P<0.05),且与NSCLC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4.2%(38/86),在癌旁组织中无表达,且在鳞癌中的表达率(54.0%)显著高于腺癌(30.6%)(P<0.05),并且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PC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48.8%(42/86),在癌旁组织中无表达,且在淋巴结转移组与未转移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与PCNA的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r=-0.554,P<0.05),而CD44v6与PCNA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r=0.688,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cad、CD44v6及PCNA的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有关。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cad与临床分期是有意义的预后指标(P<0.05)。结论:E-cad、CD44v6及PCNA的表达与NSCLC的侵袭和转移相关。在NSCLC中联合检测三者的表达对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 E-CADHERIN CD44 pcna 预后
下载PDF
消痰散结方对裸鼠MKN-45胃腺癌组织中PC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3
13
作者 郭晓冬 魏品康 许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 :立足于痰浊凝结为癌瘤形成与转移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 ,设计观察了消痰散结方 (半夏、胆南星、茯苓、枳实、陈皮、炙甘草等组成 )对裸鼠胃腺癌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裸鼠... 目的 :立足于痰浊凝结为癌瘤形成与转移的重要病理因素之一 ,设计观察了消痰散结方 (半夏、胆南星、茯苓、枳实、陈皮、炙甘草等组成 )对裸鼠胃腺癌体内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裸鼠MKN - 4 5胃腺癌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 ,同时观察了不同用药组瘤组织重量和病理学变化。结果 :在裸鼠体内实验观察中 ,消痰散结方组抑瘤率大于 30 % ,其瘤重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 (P <0 .0 5) ;与化疗组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P >0 .0 5)。中药组裸鼠胃癌组织PC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 (P <0 .0 5) ,表明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结论 :消痰散结方可抑制裸鼠胃癌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痰散结方 胃肿瘤 腺癌 中医药疗法 pcna
下载PDF
Alterations of p53 and PCNA in cancer and adjacent tissues from concurrent carcinomas of the esophagus and gastric cardia in the same patient in Linzhou,a high incidence area for esophageal cancer in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44
14
作者 HongChen Li-DongWang +4 位作者 MeiGuc She-GanGao Hua-QinGuo Zong-MinFan Ji-LinL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6-21,共6页
AIM: To characterize the alter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p53and PCNA in cancer and adjacent tissues of concurrent cancersfrom the esophagus and gastric cardia in the same patient.METHODS: P53 and PCNA protein accumulat... AIM: To characterize the alter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p53and PCNA in cancer and adjacent tissues of concurrent cancersfrom the esophagus and gastric cardia in the same patient.METHODS: P53 and PCNA protein accumulation in 25patients with concurrent cancers from the esophagus andgastric cardia (CC, concurrent carcinomas of esophageal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ABC).RESULTS: In CC patients, both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carcinoma (SCC) and 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 (GCA)tissues showed different positive immunostaining extent ofp53 and PCNA protein (P>0.05). The positive immunostainingrates for p53 and PCNA were 60 % (15/25) and 92 % (23/25), respectively in SCC; and 40 % (10/25) and 88 % (22/25), respectively in GCA. 'Diffuse' immunostaining patternwas frequently observed in both p53 and PCNA. Highcoincidence rates for p53 and PCNA positive staining wereobserved in SCC and GCA from the same patients, andaccounted for 56 % and 96 %. In SCC patients, with thelesions progressed from normal esophageal epithelium (NOR)to basal cell hyperplasia (BCH) to dysplasia (DYS) tocarcinomain situ (CIS) to SCC, the positive rates for p53were 27 %, 50 %, 50 %, 29 % and 72 %, and 55 %, 70 %,75 %, 71% and 93 % for PCNA, respectively. In GCA, withthe lesions progressed from normal gastric cardia epitheliumto DYS to CIS to GCA, the positive rates of p53 expressionwere 44 %, 27 %, 22 % and 36 %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was not significant; the positive rates of PCNA proteinexpression were 67 %, 64 %, 67 % and 86 %, respectively.The x2 test, Fisher's Exact Test, Mantel-Haenszel x2 Testand Kappa Test were used for the statistics.CONCLUSION: The high coincident alterations for P53 andPCNA in SCC and GCA from the same patient indicate thepossibility of similar molecular basis, which providesimportant molecular basis and etiological clue for similar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risk factors in SCC and G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胃癌 合并症 流行病学 临州市 肿瘤高发地区 p53基因 pcna 癌旁组织
下载PDF
苦参素对实验性肝癌PCNA、cyclinD1、CDK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5
15
作者 朱玉娟 周爱玲 +2 位作者 茅家慧 胡亚娥 朱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 :研究苦参素对 2 乙酰氨基芴 (2 AAF)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的防治作用 ,并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以 2 AAF喂饲SD大鼠制备肝癌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苦参素腹腔注射 ,观察肿瘤生成状况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 目的 :研究苦参素对 2 乙酰氨基芴 (2 AAF)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的防治作用 ,并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以 2 AAF喂饲SD大鼠制备肝癌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苦参素腹腔注射 ,观察肿瘤生成状况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的表达 ;RT PCR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4 (CDK4 )mR NA的表达。结果 :苦参素各防治组大鼠肝表面癌结节数明显低于模型组 ,预防组肝表面结节数最少。苦参素各预防治疗组PCNA和cyclinD1、CDK4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 (P <0 .0 1)。结论 :苦参素有预防或延缓 2 AAF诱发大鼠肝癌发生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cyclinD1、CDK4mRNA和PCNA蛋白的表达 ,从而诱导细胞周期阻滞 ,抑制肝癌细胞过度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2-AAF 肝癌 pcna CYCLIN D1 CDK4
下载PDF
腮腺多形性腺瘤并腺体区域性切除边界的界定 被引量:43
16
作者 邱嘉旋 朱声荣 +4 位作者 黄松 祝永红 邵益森 曹钟义 习伟宏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8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标本,为腮腺多形性腺瘤并腺体区域性切除提供病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依据。方法:通过对80例原发腮腺多形性腺瘤进行连续病理切片的观察,重点观察和测量腺瘤包膜外浸润、出芽生长情况,并比较距瘤体外0.5~1.0m... 目的:观察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标本,为腮腺多形性腺瘤并腺体区域性切除提供病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依据。方法:通过对80例原发腮腺多形性腺瘤进行连续病理切片的观察,重点观察和测量腺瘤包膜外浸润、出芽生长情况,并比较距瘤体外0.5~1.0mm腮腺组织与瘤体及正常腮腺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包膜外浸润及出芽生长的具体扩展范围为:0.113~0.221mm。②距瘤体外0.5~1.0mm腮腺①组织与瘤体PCNA的阳性表达有显著差异,与正常腮腺组织无显著差异。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可以达到腺叶全切术的相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多形性腺瘤 腮腺区域性切除 病理学 pcna
原文传递
硫化氢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及Bcl-2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1
17
作者 陈晓波 杜军保 +1 位作者 张春雨 唐朝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 探讨硫化氢 (H2 S)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大鼠肺动脉结构重建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体重 180~ 2 0 0g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低氧+硫氢化钠 (NaHS)组。监测其血... 目的 探讨硫化氢 (H2 S)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大鼠肺动脉结构重建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体重 180~ 2 0 0g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常氧组、低氧组、低氧+硫氢化钠 (NaHS)组。监测其血液动力学变化及肺动脉结构重建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Bcl 2凋亡蛋白表达 ,并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进行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低氧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 (mPAP)明显升高 (P <0 .0 1) ,右室 / (左室 +室间隔 )比值显著增加 (P <0 .0 1) ,肺动脉相对中膜厚度 (RMT)和相对中膜面积 (RMA)增加 (P均 <0 .0 1) ;NaHS可明显降低肺动脉压力及抑制肺动脉重建 (P <0 .0 1)。低氧组大鼠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PCNA和Bcl 2凋亡蛋白表达分别较对照组增高 (P <0 .0 1) ;NaHS可明显下调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PCNA和Bcl 2蛋白表达 (P <0 .0 1)。结论 新型气体信号分子H2 S可降低肺动脉压力 ,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核抗原 pcna BCL-2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翼状胬肉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8
18
作者 郑卫东 徐国兴 +2 位作者 胡建章 林雯 王婷婷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49-651,共3页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抑凋亡基因Bcl 2、凋亡基因bax产物在翼状胬肉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18例翼状胬肉、 9例正常结膜组织中PCNA、Bcl 2、bax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 :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抑凋亡基因Bcl 2、凋亡基因bax产物在翼状胬肉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18例翼状胬肉、 9例正常结膜组织中PCNA、Bcl 2、bax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 :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膜 (P <0 0 1) ,Bcl 2主要表达于翼状胬肉的上皮基底层细胞 ,正常结膜无表达 ,bax在翼状胬肉与正常结膜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CNA与Bcl 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与PCNA和Bcl 2、bax的异常表达有关 ,可能是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失衡的共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相关基因蛋白 发病机理 增殖细胞核抗原
原文传递
皂角刺抑制小鼠宫颈癌U14的生长及对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4
19
作者 龙玲 耿果霞 李青旺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研究皂角刺醇提物对小鼠宫颈癌U14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皂角刺醇提物对U14实体瘤和腹水瘤的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和突变型p53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数... 目的:研究皂角刺醇提物对小鼠宫颈癌U14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皂角刺醇提物对U14实体瘤和腹水瘤的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和突变型p53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数。结果:以阴性对照组为基数,皂角刺醇提物3个剂量组及环磷酰胺(CTX)阳性对照组实体瘤各组抑瘤率分别为47.44%,59.49%,63.92%,73.42%(P<0.01);腹水瘤各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52.21%,67.26%,78.76%,95.58%(P<0.01)。同时各组药物对PCNA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P<0.01,P<0.05)。结论:皂角刺对小鼠宫颈癌U14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CNA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角刺 U14 pcna p53
下载PDF
PCNA、P16、MMP9在人参皂甙Rg3抗肝癌淋巴道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0
20
作者 刘基巍 赵翌 +3 位作者 富力 吕申 李莹 燕秋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 :通过检测PCNA、P16及MMP 9在人参皂甙Rg3抗荷瘤小鼠淋巴道转移中的表达 ,探讨人参皂甙Rg3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P16及MMP 9在各实验组 (Rg3预防组、Rg3治疗组、Rg3... 目的 :通过检测PCNA、P16及MMP 9在人参皂甙Rg3抗荷瘤小鼠淋巴道转移中的表达 ,探讨人参皂甙Rg3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P16及MMP 9在各实验组 (Rg3预防组、Rg3治疗组、Rg3+DDP合用组、DDP阳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 )的原发瘤及相应转移瘤 (淋巴结 )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应用人参皂甙Rg3组较未用药组 ,PCNA及MMP 9在原发瘤的表达减少 ,P16的表达增加 ,差异显著 (P <0 0 0 1) ;而在转移瘤中的变化不明显。结论 :人参皂甙Rg3抗淋巴道转移作用的机制与上调P16表达及下调PCNA和MMP9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na P16 MMP9 人参皂甙RG3 肝癌 淋巴道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