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方对慢性乙型肝炎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高月求 孙学华 +1 位作者 章晓鹰 王灵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8-411,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HBeAg阳性ALT异常者30例,给予补肾方治疗,用药6个月,于用药前、用药3个月、6个月时分别检测下列指标。采用罗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 目的观察补肾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HBeAg阳性ALT异常者30例,给予补肾方治疗,用药6个月,于用药前、用药3个月、6个月时分别检测下列指标。采用罗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加入HBeAg、HBcAg与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培养48h ,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 10、IFN -γ,血液中CD4+、CD8+、CD8+CD2 8+、CD8+CD2 8-和CD2 8+T细胞的比例及加入HBeAg、HBcAg与PHA培养48h后培养细胞中CD8+CD2 8+的比例。结果补肾方治疗有效组在治疗3个月后,PBMC培养中IFN- 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IL- 10明显下降(P <0 . 0 5,P <0. 0 1) ;CD8+CD2 8+T、CD2 8+T、培养后CD8+CD2 8+T细胞较治疗前明显上升,CD8+CD2 8-T细胞明显下降(P <0 .0 5或P <0 .0 1)。结论补肾方能明显增强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CD8+(CytotoxicTlymphocyte ,CTL)的表达,这可能是使HBVDNA复制得到抑制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方 CD8^+CD28^+ T细胞亚群 CD8^+CD28^-T细胞 lymphocyte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TH1型细胞因子 Th2型细胞因子 HBVDNA复制 HBeAg阳性 HBcAg IL-10 IFN-γ 免疫功能状态 PCR法检测 pbmc培养 0.05 blood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的免疫学及病毒学特点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政 赵敏 +6 位作者 聂为民 金磊 姜天俊 汤紫荣 王建 张林琦 王福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过程中免疫学及病毒学的动态变化特点,并评价培养的细胞体系抗病毒活性。方法采集14例HIV感染者和6名健康人的PBMC,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每3天观察细胞增殖情... 目的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过程中免疫学及病毒学的动态变化特点,并评价培养的细胞体系抗病毒活性。方法采集14例HIV感染者和6名健康人的PBMC,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每3天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同时检测细胞表型、上清中细胞因子浓度和病毒载量。结果培养的健康人PBMC在(35±5)d最大增殖(61±8)倍;7例培养成功的HIV感染者PBMC在(21±6)d最大增殖(17±13)倍,另7例HIV感染者PBMC培养失败;同时发现HIV感染者PBMC体外培养最大增殖时间与其培养前外周血基础CD4/CD8比值呈明显正相关(P<0.05)。表型分析发现,培养的PBMC为优先CD8细胞增殖的异质T细胞群,主要由CD4、CD8及CD3CD56细胞组成;部分HIV感染者PBMC培养期间分泌白细胞介素(IL)1α、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0等细胞因子能力较高;而11/12例HIV感染者PBMC体外培养初期可扩增出大量病毒,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病毒载量逐渐降低甚至低于检测限。结论体外大量扩增基础CD4/CD8比值较高的HIV感染者外周血PBMC是可行的,扩增的细胞具备较强的Th1细胞免疫反应能力,为进一步开展艾滋病的免疫细胞治疗提供必要的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细胞体外培养 免疫学 病毒学特点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HIV感染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 (TNF)-Α 细胞因子 细胞增殖情况 肿瘤坏死因子 体外大量扩增 免疫反应能力 病毒载量 抗病毒活性 白细胞介素
原文传递
LPS对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PBMC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冯霞 张伟帅 +4 位作者 陈煜 闫惠平 段钟平 李珊珊 丁美 《肝脏》 2012年第5期307-31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PBMC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变化,探索内毒素血症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例健康人,分别抽取外周血10mL,分离血浆和PBMC。采用鲎实验检测血浆中LPS的浓度... 目的通过观察PBMC分泌细胞因子功能的变化,探索内毒素血症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例健康人,分别抽取外周血10mL,分离血浆和PBMC。采用鲎实验检测血浆中LPS的浓度。同时常规体外培养PBMC,分为LPS刺激组和LPS未刺激组两组,培养24h后收集上清液,Luminex检测上清液中TNF-α、IFN-γ和IL-6的浓度。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及LSD法。结果 1.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PBMC体外培养上清液中TNF-α为(2729±778)pg/mL、IFN-γ为(33.97±14.33)pg/mL及IL-6为(30415±8132)pg/mL,健康人组分别为(350±190)、(5.53±4.86)和(4532±538),慢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为(504±226)、(0.58±0.59)和(15587±2983),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组明显高于健康人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浆LPS平均值为(31.16±20.15)pg/mL,明显高于健康人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LPS刺激组PBMC培养24h后,在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组,PBMC分泌的TNF-α和IL-6刺激组与未刺激组相比有明显降低(P=0.015和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FN-γ刺激组与未刺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7)。而健康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无明显改变。结论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存在明显的内毒血症,PBMC处于活化状态。长期内毒血症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内毒素耐受状态,加重患者免疫状态的紊乱,提示临床诊治过程中要积极关注并评估患者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重型肝炎患者 pbmc培养 分泌细胞因子 肝功能衰竭 LPS 培养上清液 LUMINEX
下载PDF
有限稀释病人PBMCs共培养法分离培养HIV-1 CRF07_BC生物性克隆病毒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玉磊 刘铁军 +5 位作者 徐维四 黄洋 欧阳雅博 李臻鹏 李灵芝 马丽英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2年第6期360-364,共5页
目的通过有限稀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与正常供体PBMCs共培养,分离培养HIV-1生物性克隆毒株。方法选择6位新疆HIV-1CRF07_BC感染者,分离病人PBMCs,以不同浓度的病人PBMCs细胞数梯度(推荐浓度分别为5×103... 目的通过有限稀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与正常供体PBMCs共培养,分离培养HIV-1生物性克隆毒株。方法选择6位新疆HIV-1CRF07_BC感染者,分离病人PBMCs,以不同浓度的病人PBMCs细胞数梯度(推荐浓度分别为5×103、2×104、4×104/孔)与健康供体的1×105PBMCs共培养,每个浓度设置32个复孔,每周检测HIV p24抗原。当某一浓度的复孔中p24阳性率低于33%时,可认为在这些阳性孔中的病毒是起源于同一个感染细胞。同时进行env区V1-V5基因扩增、测序和分析。结果经过有限稀释法共培养后,样本XJZK007在1×104细胞/孔的浓度下,各复孔HIV-1p24阳性率为31.3%;样本CBJB539在4×104细胞/孔的浓度下,得到9.4%分离阳性率;样本CBJB540在2×104细胞/孔的浓度下,得到25%分离阳性率;样本CBJB541在2×104细胞/孔的浓度下,得到12.5%分离阳性率;样本CBJB543在1×104细胞/孔的浓度下,得到21.9%分离阳性率;样本CBJB544在2×104细胞/孔的浓度下,得到25%分离阳性率。同一样本分离的不同生物克隆表现出不同的生物表型。对样本XJZK007分离得到的12株生物克隆的序列分析显示,各序列相互之间存在氨基酸的变异、插入及缺失,从而验证了生物性克隆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结论有限稀释病人PBMCs共培养方法,以常规分离方法十分之一的细胞数即可分离得到个体内多样性的病毒,即生物克隆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有限稀释病人pbmc培养 生物克隆病毒
原文传递
他克莫司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5
作者 王大雷 闫伦 +2 位作者 李辉超 楚菲菲 夏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5期817-819,888,共4页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FK506)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探讨FK506在瘢痕疙瘩治疗中可能的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消化法原代培养人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PBMC。将瘢痕疙... 目的:研究他克莫司(FK506)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探讨FK506在瘢痕疙瘩治疗中可能的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消化法原代培养人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PBMC。将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随机分组,给予PBMC培养上清处理,实验组同时给与不同浓度FK506处理。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Ⅰ型胶原表达。结果:单纯给予PBMC培养上清处理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同时给予PBMC上清和FK506时发现FK506在20 ng/ml和100 ng/ml时能够抑制PBMC上清的促增殖作用(P<0.01),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单纯给予PBMC培养上清处理后,Ⅰ型胶原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给予PBMC上清和FK506后,在FK506浓度为20 ng/ml和100 ng/ml时Ⅰ型胶原表达降低(P<0.01)。结论:FK506能够抑制PBMC培养上清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因此,FK506可能通过抑制PBMC的作用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瘢痕疙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