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sion expression of pedA gene to obtain biologically active pediocin PA-1 in Escherichia coli 被引量:6
1
作者 Shan-na LIU Ye HAN Zhi-jiang ZHOU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5-71,共7页
Two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systems using thioredoxin (trxA) as a gene fusion part in Escherichia coli were developed to produce recombinant pediocin PA-1.Pediocin PA-1 structural gene pedA was isolated from Pediococc... Two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systems using thioredoxin (trxA) as a gene fusion part in Escherichia coli were developed to produce recombinant pediocin PA-1.Pediocin PA-1 structural gene pedA was isolated from 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PA003 by the method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then cloned into vector pET32a(+),and expressed as thioredoxin-PedA fusion protein in the host strain E.coli BL21 (DE3).The fusion protein was in the form of inclusion body and was refolded before purification by nickel-iminodiacetic acid (Ni-IDA) agarose resin column.Biological activity of recombinant pediocin PA-1 was analyzed after cleavage of the fusion protein by enterokinase.Agar diffusion test revealed that 512-arbitrary unit (AU) recombinant pediocin PA-1 was obtained from 1 ml culture medium of E.coli (pPA003PED1) using Listeria monocytogenes as the indicator strain.Thioredoxin-PedA fusion gene was further cloned into pET20b(+).Thioredoxin-PedA fusion protein was detected in both the periplasmic and cytoplasmic spaces.The recombinant pediocin PA-1 from the soluble fraction attained 384 AU from 1 ml culture medium of E.coli (pPA003PED2).Therefore,biologically active pediocin PA-1 could be obtained by these two hybrid gene expression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OCIN Fusion expression Inclusion body Pediocin pa-1 THIOREDOXIN
原文传递
Pediocin PA-1的结构、生物合成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俊霞 田鹏飞 张慧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40-443,446,共5页
乳酸菌素是乳酸菌通过核糖体合成机制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多肽或前体多肽。最近将乳酸菌素分为三大类,其中Ⅱa类类片球菌素是研究的热点,它的典型代表是Pediocin PA-1。Pediocin PA-1具有较强的抗单增李斯特菌特性和热稳定... 乳酸菌素是乳酸菌通过核糖体合成机制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多肽或前体多肽。最近将乳酸菌素分为三大类,其中Ⅱa类类片球菌素是研究的热点,它的典型代表是Pediocin PA-1。Pediocin PA-1具有较强的抗单增李斯特菌特性和热稳定性,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食品添加剂。本文综述了Pediocin PA-1的结构、生物合成和作用机制,概述了国内外对Pediocin PA-1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以期对细菌素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IOCIN pa-1 结构 作用机制 生物合成
下载PDF
银杏黄酮对人卵巢恶性畸胎瘤细胞株PA-1及人卵巢颗粒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杜辉 张琰 +2 位作者 王惠兰 郝红娟 徐春琳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33-637,共5页
目的 探讨银杏黄酮对人卵巢恶性畸胎瘤细胞株PA-1及人卵巢颗粒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噻唑蓝[3-(4,5)-dimethylthiahiazo(-z-y1)-3,5-di-phenytetrazoliumromide,MTT]法观察质量浓度分别为0、175、200、225 mg/L的银杏黄酮作用... 目的 探讨银杏黄酮对人卵巢恶性畸胎瘤细胞株PA-1及人卵巢颗粒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噻唑蓝[3-(4,5)-dimethylthiahiazo(-z-y1)-3,5-di-phenytetrazoliumromide,MTT]法观察质量浓度分别为0、175、200、225 mg/L的银杏黄酮作用于PA-1细胞24、48、72 h后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作用48 h后对PA-1细胞凋亡率及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患者的人卵巢颗粒细胞,将同等剂量的银杏黄酮作用于人卵巢颗粒细胞,经MTT法观察其对颗粒细胞的影响、经化学发光法检测颗粒细胞所分泌的雌二醇(E_2)值的变化。结果 随着银杏黄酮浓度增高,对PA-1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明显时间、剂量依赖性;凋亡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而同等剂量的银杏黄酮作用于人卵巢颗粒细胞后对其生长没有抑制作用,且各组的E_2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黄酮明显抑制人卵巢恶性畸胎瘤PA-1细胞生长,而对卵巢的功能细胞—颗粒细胞没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黄酮 pa-1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颗粒细胞 雌二醇
原文传递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PA-1合成硒化银量子点及其抗菌活性
4
作者 任倩文 鲍巧雨 +3 位作者 鲍中康 张友德 武超 邓国志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93-298,共6页
硒化银量子点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具有特殊的光学和电子特性,因此在许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化学合成相比,生物合成硒化银量子点具有许多优点,尺寸均匀,绿色安全。以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PA-1为原料,在好氧条件下生物合... 硒化银量子点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具有特殊的光学和电子特性,因此在许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化学合成相比,生物合成硒化银量子点具有许多优点,尺寸均匀,绿色安全。以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PA-1为原料,在好氧条件下生物合成硒化银量子点,并通过光致发光光谱(PL)和荧光显微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硒化银量子点的尺寸和形貌。XPS和XRD分析硒化银量子点的元素价态和晶型。目前,微生物感染已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而卫生机构及其周围环境滥用抗生素导致的多重耐药现象更是加剧了这一威胁。金属纳米颗粒可以诱导细胞死亡,但毒性效应通常是非特异性的。结果以Escherichia coli ATCC 25922为模型致病菌时,发现硒化银量子点可以杀死大量的细菌细胞,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 硒化银 量子点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pa-1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基于水稳性能的复合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5
作者 马志刚 朱春潇 +2 位作者 徐鹏 王向恒 矫芳芳 《华东公路》 2011年第4期33-35,共3页
对比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与SBS/PA-1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老化后的抗水损害性能、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复合使用抗剥落剂可在保证SBS改性沥青高温、低温以及疲劳性能的基础上有效增强混合料的耐水损害... 对比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与SBS/PA-1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老化后的抗水损害性能、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复合使用抗剥落剂可在保证SBS改性沥青高温、低温以及疲劳性能的基础上有效增强混合料的耐水损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料 pa-1 SBS 路用性能 水稳性
下载PDF
精致秀丽俏佳人——Ensemble PA-1 Silver试听记
6
作者 邹健威 《视听技术》 1998年第7期22-23,共2页
落笔这对奇妙之 极的瑞士贵价 音箱,需要一定的勇 气。为何?就其价位来 看确属可望而不可 及;而就其声底而言 又确实曲高和寡了些许。不过, 作为本地市场上难得一见的瑞 士贵族音响Ensemble,有机会 能接近并且聆赏其音容美貌,
关键词 ENSEMBLE pa-1 无源辐射器 低频响应 低音反射 吸音绒布 中频 本地市场 中高频 银白色
下载PDF
短暂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患者血浆vWF、tPA和PAI-1变化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高天理 张茁 +1 位作者 温绍君 张男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 分析短暂脑缺血发作 (TIA)和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 1 )的变化 ,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 71例发病 <72h的脑梗... 目的 分析短暂脑缺血发作 (TIA)和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 1 )的变化 ,探讨其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 71例发病 <72h的脑梗死患者、4 4例最近一次脑缺血发作症状 <72h的TIA者和 4 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每例均行头部MR扫描 ,TIA患者检查颈部血管超声。ELISA法测定vWF、tPA、PAI 1。结果 TIA组和脑梗死组vWF和PAI 1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t PA明显降低 ,TIA患者t PA和PAI 1水平低于脑梗死组 ,vWF高于脑梗死组。颈动脉超声显示狭窄和斑块的TIA患者vWF高于超声正常的患者 ,t PA低于超声正常的患者。结论 TIA和脑梗死的发病与内皮细胞损伤和凝血纤溶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血浆 临床对照研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paI-1
下载PDF
不同类型抗剥落剂对花岗岩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武银君 王福满 张宜洛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9-292,共4页
为研究不同抗剥落剂对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该文采用配合比设计阶段向沥青中掺加0、3%的PA-1型抗剥落剂,在级配设计阶段采用0、2%的水泥替代部分矿粉的方式,设计了4种方案进行混合料指标试验,研究了不同抗剥落剂对花岗岩与沥青... 为研究不同抗剥落剂对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该文采用配合比设计阶段向沥青中掺加0、3%的PA-1型抗剥落剂,在级配设计阶段采用0、2%的水泥替代部分矿粉的方式,设计了4种方案进行混合料指标试验,研究了不同抗剥落剂对花岗岩与沥青粘附性以及花岗岩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水泥、PA-1都能显著提高花岗岩与沥青的粘附性;水泥、PA-1可显著改善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低温性以及水稳定性;水泥和PA-1混合使用后对花岗岩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改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沥青混合料 pa-1型抗剥落剂 水泥 性能影响
下载PDF
掺抗剥落剂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韩瑞民 杨韵华 +1 位作者 弥海晨 马志刚 《石油沥青》 2002年第3期10-13,共4页
通过一系列试验分析证明 PA-1型抗剥落剂加入沥青中 ,提高沥青与硬质酸性集料的粘附性 ,并且使其混合料获得较大的内摩擦角 ,形成良好的强度 ,从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疲劳性能和抗老化性能等 ,并在许多工程上... 通过一系列试验分析证明 PA-1型抗剥落剂加入沥青中 ,提高沥青与硬质酸性集料的粘附性 ,并且使其混合料获得较大的内摩擦角 ,形成良好的强度 ,从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疲劳性能和抗老化性能等 ,并在许多工程上应用。通过与近几年工程使用的主要改性剂 SBS、SBR和 PE进行比较 ,说明 PA-1型沥青抗剥落剂具有最佳的经济效益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 研究 沥青 pa-1 抗剥落剂 混合料 性能
下载PDF
利肾血冲剂对慢性肾炎血瘀型患者血清中t-PA、PAI-1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春生 陈和平 +1 位作者 韩淑莲 孟志云 《中医研究》 2008年第4期28-30,共3页
目的:通过利肾血冲剂治疗血瘀型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测定血清中t-PA、PAI-1的水平变化,来探讨利肾血冲剂治疗慢性肾炎的可能机制,从而为临床慢性肾炎的辨证治疗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潘生丁... 目的:通过利肾血冲剂治疗血瘀型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测定血清中t-PA、PAI-1的水平变化,来探讨利肾血冲剂治疗慢性肾炎的可能机制,从而为临床慢性肾炎的辨证治疗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潘生丁、洛丁新、雷公藤多甙,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肾血冲剂,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各取标本1次,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t-PA、PAI-1。结果:治疗组在提高患者血清t-PA、降低PAI-1水平、改善临床指标、改善血瘀症状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利肾血冲剂能明显改善血瘀型慢性肾炎的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其治疗作用可通过t-PA、PAI-1这两项肾小球纤维化指标反映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炎/中医药疗法利肾血冲剂/治疗应用 活血化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1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
下载PDF
苦参碱抑制人卵巢恶性畸胎瘤细胞株PA-1体外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聪德 李响 +2 位作者 张浩川 陈肖鸣 李仲荣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23-725,共3页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rine,MAT)对人卵巢恶性畸胎瘤细胞株PA-1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恶性畸胎瘤细胞株PA-1,分组予不同浓度苦参碱作用。MTT法检测0.25、0.50、1.0 mg/mL不同浓度苦参碱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药物作用的量...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rine,MAT)对人卵巢恶性畸胎瘤细胞株PA-1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恶性畸胎瘤细胞株PA-1,分组予不同浓度苦参碱作用。MTT法检测0.25、0.50、1.0 mg/mL不同浓度苦参碱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药物作用的量效和时效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半定量RT-PCR检测bcl-2/bax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MTT法显示药物作用后,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苦参碱作用后PA-1细胞的凋亡率依次上升,并与作用时间正相关;细胞周期结果显示苦参碱对PA-1细胞具有明显的G_1期阻滞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苦参碱能使PA-1细胞bcl-2 mRNA和bax mRNA的比值下调,产生G_1期阻滞,从而调节细胞周期,最终导致PA-1细胞在体外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pa-1细胞 细胞周期 增殖
下载PDF
片球菌素pedA基因的原核表达、纯化及 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宇良 汪立平 +2 位作者 陆克文 邵会娟 王正全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4-150,共7页
旨在构建片球菌素PA-1结构基因pedA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体系中实现PA-1的外源表达,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重组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分子结构。以戊糖片球菌C-2-1的DNA为模板,扩增pedA基因,扩增产物克隆入pET28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p... 旨在构建片球菌素PA-1结构基因pedA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体系中实现PA-1的外源表达,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重组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分子结构。以戊糖片球菌C-2-1的DNA为模板,扩增pedA基因,扩增产物克隆入pET28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pET28a-ped A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30℃,以1 mmol/L IPTG诱导表达5 h;采用Ni-NTA树脂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检测纯化后重组蛋白的抑菌活性;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探究重组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分子结构信息。结果显示,pET28a-ped A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带有His标签的PA-1重组片球菌素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利用Ni-NTA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Tricine-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7.8 k D,与理论值相符。琼脂扩散法抑菌活性实验抑菌圈效果明显,表明纯化的重组片球菌素具有抑菌活性。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比分析其蛋白结构发现,获得的重组蛋白含有信号肽,α螺旋占23.53%,疏水性提高,可能促进了重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该实验成功构建了片球菌素PA-1的原核表达载体,实现了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该表达可能与其含有信号肽及信号肽疏水性有关,纯化后的重组蛋白抑菌活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A基因 片球菌素pa-1 原核表达 抑菌活性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广谱抗菌肽——片球菌素pediocin PA-1 被引量:5
13
作者 吕燕妮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1-44,49,共5页
片球菌素PA-1是一种广谱的乳酸菌细菌素,它对食品工业中的腐败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是Ⅱa类细菌素中研究最深入的一种抗菌肽,具有很好的作为食品生物防腐剂开发的应用前景。对近年来关于片球菌素PA-1的结构、作用... 片球菌素PA-1是一种广谱的乳酸菌细菌素,它对食品工业中的腐败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是Ⅱa类细菌素中研究最深入的一种抗菌肽,具有很好的作为食品生物防腐剂开发的应用前景。对近年来关于片球菌素PA-1的结构、作用方式及在食品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在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和化学合成方面进行性质改进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球菌素 细菌素 乳酸菌 食品安全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原文传递
苦参碱对人卵巢恶性畸胎瘤细胞株PA-1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响 胡才学 +2 位作者 金畅 陈聪德 陈肖鸣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MAT)对人卵巢恶性畸胎瘤细胞株PA-1体外增殖及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苦参碱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的量效和时效关系;二脒基苯基吲哚(DAPI)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 目的:研究苦参碱(matrine,MAT)对人卵巢恶性畸胎瘤细胞株PA-1体外增殖及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苦参碱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的量效和时效关系;二脒基苯基吲哚(DAPI)染色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MTT法显示苦参碱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且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DAPI染色可见给药组出现明显核固缩且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1.0mg/ml、0.5mg/ml、0.25mg/ml浓度的苦参碱作用24h后PA-1细胞的凋亡率依次下降;有明显的G1期阻滞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苦参碱能通过诱导凋亡、产生G1期阻滞显著抑制PA-1细胞的增殖,且凋亡率具有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pa1细胞 凋亡 增殖
下载PDF
M/PH/1排队系统的性能灵敏度估计与仿真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旭东 殷保群 +1 位作者 周亚平 奚宏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5-501,共7页
论文对于M/PH/1排队系统给出一种计算势能及性能导数的仿真算法 .由于其基于分析系统的一条单一样本轨道 ,故该算法可直接用于系统的控制与优化 .
关键词 相型分布 性能势 估计 仿真 M/pa/1排队系统 性能灵敏度 排队网络
下载PDF
高原地区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6及hs-CRP、PA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永新 王晓红 +3 位作者 马建林 谢德霞 胡琼 马海霞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前白蛋白(PA)在高原地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法。对高原地区3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6及hs-CRP、PA进行检测,并分别与平原...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前白蛋白(PA)在高原地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法。对高原地区3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6及hs-CRP、PA进行检测,并分别与平原地区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高原地区COPD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及Hs-CRP水平高于平原对照组(P<0.05),PA低于平原对照组(P<0.05);AECOPD患者血清IL-6与肺功能FEV1呈负相关(r=-0.75,P<0.05)。结论高原地区血清IL-6、Hs-CRP在老年AECOPD发病中的表达水平要高于平原地区,PA的表达水平低于平原地区。提示高原地区以血清IL-6、Hs-CRP、PA水平判断老年AECOPD发病进程时,要考虑高原低氧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 前白蛋白 肺功能
下载PDF
片球菌素PediocinPA-1抑菌活性检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淑霞 李丽秋 +8 位作者 丁思 任继秋 吴庆田 张昆 杨春佳 崔刚 胡新俊 代月 王春敏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9期800-801,共2页
目的检测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片球菌素Pediocin PA-1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片球菌素Pediocin PA-1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O157的抑菌活性。结果片球菌素Pediocin PA-1... 目的检测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片球菌素Pediocin PA-1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片球菌素Pediocin PA-1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O157的抑菌活性。结果片球菌素Pediocin PA-1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O157等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杆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效果明显,对铜绿假单胞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结论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片球菌素Pediocin PA-1具有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球菌素pa-1 抑菌活性 检测
原文传递
人恶性畸胎瘤PA-1细胞染色体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君武 高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90-693,共4页
目的 :探讨人类恶性畸胎瘤PA - 1细胞株染色体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G带核型分析、DNA碱基序列分析及Westernblot(蛋白印迹分析 )等方法对经 2 0余年 4 0 7- 4 4 5继代培养的PA - 1细胞株染色体核型及p5 3基因状态进行了研究。结... 目的 :探讨人类恶性畸胎瘤PA - 1细胞株染色体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G带核型分析、DNA碱基序列分析及Westernblot(蛋白印迹分析 )等方法对经 2 0余年 4 0 7- 4 4 5继代培养的PA - 1细胞株染色体核型及p5 3基因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 :PA - 1细胞株 80 %以上仍然保持近乎二倍体的核型 ,30代以后的细胞由于第 15号染色体与 2 0号染色体间的相互易位形成了M1及M2标识染色体。RT -PCR产物DNA定向序列分析显示具有野生及突变两个带 (p5 3密码子 2 39突变 ) ,Westernblot未检测出突变的p5 3基因蛋白 ,而p2 1蛋白的表达水平比正常成纤维细胞低。结论 :人卵巢恶性畸胎瘤PA - 1细胞株经 2 0年的继代培养后 ,一个p5 3等位基因发生错义突变 ,另一个仍然是野生型的。仅一个p5 3等位基因发生突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畸胎瘤 染色体 P53基因 p21基础 pa-1细胞株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乳酸片球菌R-4细菌素PA-1原核表达及其理化特性
19
作者 焦明 罗玉霞 +3 位作者 陈亚男 舒伦 吉林台 金山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8-105,共8页
为实现原核表达产出细菌素并检测其理化特性,作者将乳酸片球菌R-4细菌素pedA基因进行扩增回收,与pMD19-T载体连接后转入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克隆。提取克隆后的pedA基因与表达载体pET-32a(+)连接,形成重组质粒pET-32a-pedA并转入... 为实现原核表达产出细菌素并检测其理化特性,作者将乳酸片球菌R-4细菌素pedA基因进行扩增回收,与pMD19-T载体连接后转入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克隆。提取克隆后的pedA基因与表达载体pET-32a(+)连接,形成重组质粒pET-32a-pedA并转入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乳酸片球菌R-4细菌素PA-1在大肠杆菌细胞进行表达。表达蛋白质经Ni-NTA柱纯化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检测其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在E.coli BL21(DE3)细胞中成功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26000的乳酸片球菌R-4细菌素PA-1并完成纯化。纯化后的乳酸片球菌R-4细菌素PA-1在40~121℃作用20 min、在pH 2~12、紫外线照射0~10 h、过氧化氢酶作用2 h后,其抑菌范围分别为14.7~15.6 mm、14.0~16.5 mm、15.1~15.8 mm和14.9 mm,而分别经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作用2 h均失去抑菌作用。这表明乳酸片球菌R-4细菌素PA-1对高温、强酸强碱、紫外线和过氧化氢酶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会使其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片球菌R-4 细菌素pa-1 pedA基因 原核表达 抑菌范围
下载PDF
碳氮源平衡流加策略提高重组大肠杆菌表达融合型乳酸片球菌素的产率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建民 何凯红 +1 位作者 孙爱友 魏东芝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3-166,共4页
设计了基于碳氮源平衡的底物流加策略,研究其对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生长与表达目的蛋白融合型乳酸片球菌素的影响。在菌体生长的不同时期流加不同碳源与氮源的质量比(mC/mN)的营养源,实现碳氮源的实时平衡流加,有效地避免了... 设计了基于碳氮源平衡的底物流加策略,研究其对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生长与表达目的蛋白融合型乳酸片球菌素的影响。在菌体生长的不同时期流加不同碳源与氮源的质量比(mC/mN)的营养源,实现碳氮源的实时平衡流加,有效地避免了乙酸的积累,获得了高密度的菌体(最大菌体密度可达57.6 g/L)和高表达的融合蛋白(产率可达46.3 mg/L)与可溶性蛋白(产率可达15.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 碳氮源平衡流加策略 mC/mN 高密度发酵 融合型乳酸片球菌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