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
1
1
作者
邴振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8年第2期92-95,99,共5页
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为复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病死率高,需及早干预.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外科手术的发展,该病手术治疗方案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某些方面发生...
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为复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病死率高,需及早干预.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外科手术的发展,该病手术治疗方案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某些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对该病血流动力学认识程度,是手术方案选择及改善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术前全面准确评估右室发育程度,对手术方案选择及预后改善也至关重要.目前,普遍认为在形态学上对右室发育程度进行分类,可获得最好效果的治疗策略.手术治疗方案由早期的外科体肺分流术,发展至现在的介入手术及杂交手术,极大改善预后、减小创伤.其中经皮肺动脉瓣射频打孔、球囊扩张及PDA支架植入可作为伴右室发育不良PA/IVS首选治疗方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右室轻度甚至中度发育不良的PA/IVS患儿,可单纯应用介入手术达到治愈效果.杂交手术较传统外科手术明显减少创伤,对于介入手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也是一种选择.该文回顾并总结了PA/IVS认识历程及手术治疗方法相关进展,旨在为该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
外科手术
介入手术
杂交手术
原文传递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婴儿和新生儿肺动脉瓣狭窄及闭锁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虹
李俊杰
+4 位作者
石继军
李江林
张旭
徐衍梅
李渝芬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48,5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PBPV)术治疗婴儿和新生儿肺动脉瓣狭窄(PS)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A/IV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收治PS及PA/IVS婴儿和新生儿63例。其中危重新生...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PBPV)术治疗婴儿和新生儿肺动脉瓣狭窄(PS)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A/IV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收治PS及PA/IVS婴儿和新生儿63例。其中危重新生儿20例(31.7%)。术前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PS56例,PA/IVS7例。危重新生儿PS需先用直径2.5~4.0mm小球囊预扩张肺动脉瓣,PA/IVS患儿需先行射频瓣膜打孔术。PBPV术所选球囊直径为肺动脉瓣环径(PVAD)1.2~1.3倍(新生儿所选球囊直径为PVAD1.0~1.2倍)。结果全组63例(100%)PBPV术成功。球囊径/瓣环径:1.2±0.1。右室压力明显下降[术前(104.3±32.7)mmHg(1mmHg=0.133kPa),术后(52.0±10.5)mmHg,P<0.001],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明显下降[术前(99.2±23.5)mmHg,术后(27.7±12.4)mmHg,P<0.001]。平均手术时间(88.1±36.2)min,平均X线曝光时间(16.9±11.1)min。术中6例(9.5%)出现并发症,2例心包积液,2例低氧血症,1例三尖瓣腱索部分撕裂,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平均随访(19.0±12.3)个月,3例术后因残余中度或重度PS,3个月后再次行PBPV术。本组所有患儿肺动脉瓣仅轻度反流。结论PBPV术治疗婴儿和新生儿PS及PA/IVS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婴儿
新生儿
原文传递
题名
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
1
1
作者
邴振
机构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
出处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8年第2期92-95,9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0117)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200117)
文摘
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pulm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为复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病死率高,需及早干预.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外科手术的发展,该病手术治疗方案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某些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对该病血流动力学认识程度,是手术方案选择及改善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术前全面准确评估右室发育程度,对手术方案选择及预后改善也至关重要.目前,普遍认为在形态学上对右室发育程度进行分类,可获得最好效果的治疗策略.手术治疗方案由早期的外科体肺分流术,发展至现在的介入手术及杂交手术,极大改善预后、减小创伤.其中经皮肺动脉瓣射频打孔、球囊扩张及PDA支架植入可作为伴右室发育不良PA/IVS首选治疗方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右室轻度甚至中度发育不良的PA/IVS患儿,可单纯应用介入手术达到治愈效果.杂交手术较传统外科手术明显减少创伤,对于介入手术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区,也是一种选择.该文回顾并总结了PA/IVS认识历程及手术治疗方法相关进展,旨在为该病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
外科手术
介入手术
杂交手术
Keywords
pa
/
ivs
Surgical surgery
Interventional surgery
Hybrid surgery
分类号
R6 [医药卫生—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婴儿和新生儿肺动脉瓣狭窄及闭锁
被引量:
7
2
作者
李虹
李俊杰
石继军
李江林
张旭
徐衍梅
李渝芬
机构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
出处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48,51,共3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编号2007BA105B00)
文摘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PBPV)术治疗婴儿和新生儿肺动脉瓣狭窄(PS)及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PA/IV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收治PS及PA/IVS婴儿和新生儿63例。其中危重新生儿20例(31.7%)。术前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PS56例,PA/IVS7例。危重新生儿PS需先用直径2.5~4.0mm小球囊预扩张肺动脉瓣,PA/IVS患儿需先行射频瓣膜打孔术。PBPV术所选球囊直径为肺动脉瓣环径(PVAD)1.2~1.3倍(新生儿所选球囊直径为PVAD1.0~1.2倍)。结果全组63例(100%)PBPV术成功。球囊径/瓣环径:1.2±0.1。右室压力明显下降[术前(104.3±32.7)mmHg(1mmHg=0.133kPa),术后(52.0±10.5)mmHg,P<0.001],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明显下降[术前(99.2±23.5)mmHg,术后(27.7±12.4)mmHg,P<0.001]。平均手术时间(88.1±36.2)min,平均X线曝光时间(16.9±11.1)min。术中6例(9.5%)出现并发症,2例心包积液,2例低氧血症,1例三尖瓣腱索部分撕裂,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平均随访(19.0±12.3)个月,3例术后因残余中度或重度PS,3个月后再次行PBPV术。本组所有患儿肺动脉瓣仅轻度反流。结论PBPV术治疗婴儿和新生儿PS及PA/IVS安全、有效。
关键词
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瓣闭锁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婴儿
新生儿
Keywords
pulmonary stenosis
puhnonary atresia 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 (
pa
/
ivs
)
pereutaneous balloon
分类号
R72 [医药卫生—儿科]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的手术治疗
邴振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8
1
原文传递
2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婴儿和新生儿肺动脉瓣狭窄及闭锁
李虹
李俊杰
石继军
李江林
张旭
徐衍梅
李渝芬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