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化两面针碱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及对P12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廖柳凤 欧贤红 +1 位作者 刘华钢 吴琼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85-89,共5页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NC)对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MCF-7)中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P125)表达的影响,探讨氯化两面针碱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设定NC(0.075,0.15,0.30,0.60,1.20,2.40,4.80 mg·L^(-1))组及空白组... 目的:研究氯化两面针碱(NC)对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MCF-7)中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P125)表达的影响,探讨氯化两面针碱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设定NC(0.075,0.15,0.30,0.60,1.20,2.40,4.80 mg·L^(-1))组及空白组,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NC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通过细胞克隆集落形成实验进一步验证NC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低、中、高质量浓度NC(0.5,1.0,2.0mg·L^(-1))对P125编码基因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基因(POLD1),p53基因(p53),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p2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3种质量浓度NC对P125蛋白表达的影响,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53,p2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NC对MCF-7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不同质量浓度NC(0.075,0.15,0.30,0.60,1.20,2.40,4.80 mg·L^(-1))对细胞的抑制率分别是0.16%,6.29%,19.56%,32.17%,44.46%,73.46%,83.21%。与空白组比较,NC对细胞克隆集落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不同质量浓度NC组对POLD1 mRNA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明显降低P125蛋白表达(P<0.05);对p5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1);高剂量NC组对p2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有显著增强作用(P<0.01)。结论:NC能明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上调p53表达水平,抑制P125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两面针碱 乳腺癌细胞MCF-7 p125 p125编码基因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基因 p53 p21
原文传递
p16、p125的表达及HPV分型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阮细玲 丁莉利 +3 位作者 黄幼生 杨丞 罗志飞 牛海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789-793,799,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p16、p125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不同宫颈病变中HPV的分型结果,以探讨p16、p125联合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01—2018-12间不同宫颈病变231例,共分为4组,其中慢性宫颈炎28... 目的研究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p16、p125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不同宫颈病变中HPV的分型结果,以探讨p16、p125联合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01—2018-12间不同宫颈病变231例,共分为4组,其中慢性宫颈炎28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6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8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5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16、p125蛋白的表达情况,用PCR-反向点杂交方法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p16在慢性宫颈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4组宫颈病变中阳性率分别为3.6%、21.7%、80.7%、96.4%,p125在四组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7%、26.7%、85.2%、96.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两组中p16、p125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或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四种不同宫颈病变中p16、p125的表达阳性率呈正相关。HPV分型结果显示慢性宫颈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宫颈癌四组中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61%、77%、76%、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3),而四组感染HPV16/18的比率分别为:18%、17%、47%、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两比较结果: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或宫颈鳞状细胞癌两组中HPV16/18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或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结论 p16、p125的表达检测对鉴别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或慢性宫颈炎具有非常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且p125固定表达于细胞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更易判断,更易于临床应用;联合检测p16、p125及进行HPV分型更有助于判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级别及宫颈病变进展的风险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p16 p125 HpV分型
下载PDF
POLD1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在胃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阮细玲 吴传智 +3 位作者 翁阳 黄幼生 吴琼 徐恒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3-847,共5页
目的:观察DNA聚合酶δ(polymerase data, Polδ)的催化亚基p125与胃癌细胞恶性增殖的关系,并探讨p125的编码基因POLD1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125的表达;沉默胃癌细胞中POLD1基因,用MTT... 目的:观察DNA聚合酶δ(polymerase data, Polδ)的催化亚基p125与胃癌细胞恶性增殖的关系,并探讨p125的编码基因POLD1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125的表达;沉默胃癌细胞中POLD1基因,用MTT实验检测POLD1基因沉默前后胃癌细胞的增殖速率。采用Sanger测序法对胃癌细胞株MGC-803中POLD1基因cDNA进行测序。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p125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MTT实验结果显示,POLD1基因沉默的胃癌细胞生长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Sanger测序结果显示,胃癌细胞中POLD1基因cDNA的碱基序列发生了4处点突变,1个碱基插入,1个碱基缺失。结论:p125高表达与胃癌细胞恶性增殖相关;胃癌细胞中POLD1基因cDNA碱基序列发生点突变、碱基插入从而引起其氨基酸序列改变,这有可能是导致胃癌细胞中p125高表达并引起癌细胞恶性增殖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125 pOLD1 细胞增殖 测序
下载PDF
shRNA-p53对p125表达及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廖柳凤 欧贤红 +3 位作者 吴琼 徐恒 李艳 刘华钢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428-2431,共4页
目的研究p53对p125表达的影响,及其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转染空载体pGPU6/GFP/neo-shNC的7721-shNC细胞)、空白组(肝癌细胞SMMC-7721)、实验组(转染p53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GP... 目的研究p53对p125表达的影响,及其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转染空载体pGPU6/GFP/neo-shNC的7721-shNC细胞)、空白组(肝癌细胞SMMC-7721)、实验组(转染p53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GPU6/GFP/neo-p53-shRNA的7721-p53-shRNA细胞)。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53和p125蛋白表达水平,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基因1(POLD1)、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1(Rb1)、转录因子E2F、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2(CDK2)及细胞周期素E(CylinE)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的p5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22±0.03,0.55±0.07和0.53±0.06,p125蛋白分别为2.86±0.21,2.20±0.28和2.24±0.25,POLD1 mRNA分别为1.09±0.13,0.45±0.07和1.00±0,Rb1 mRNA分别为4.16±0.29,1.10±0.16和1.00±0,转录因子E2F mRNA分别为2.49±0.12,1.08±0.17和1.00±0,CDK2 mRNA分别为1.65±0.08,1.12±0.22和1.00±0,CyclinE mRNA分别为2.78±0.23,1.17±0.31和1.00±0,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RNA干扰技术反向验证了p53对p125表达的调控作用,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Rb1、转录因子E2F、CDK2和CyclinE等细胞周期因子基因表达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聚合酶Δ p53 p125 肝癌细胞
原文传递
p21调控胃癌POLD1基因的初步机制探究
5
作者 阮细玲 黄幼生 +4 位作者 翁阳 杨丞 陈孟柚 胡嘉影 徐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4-409,共6页
目的分析p21调控胃癌POLD1基因表达的初步机制,以探索基于降低胃癌POLD1基因表达并阻断癌细胞恶性增殖的分子靶点。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Cytoscape、String分析p21与POLD1基因的相互关系;干扰胃癌细胞中p21基因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 目的分析p21调控胃癌POLD1基因表达的初步机制,以探索基于降低胃癌POLD1基因表达并阻断癌细胞恶性增殖的分子靶点。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Cytoscape、String分析p21与POLD1基因的相互关系;干扰胃癌细胞中p21基因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OLD1基因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DK2、CDK4、p53、PCNA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共沉淀实验分析p21与POLD1基因编码的蛋白p125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21通过CDK2、PCNA与POLD1直接关联,并与CDK4等细胞周期因子间接相关。干扰胃癌细胞中p21的表达后,POLD1、CDK2、CDK4表达上调,而p53表达下调。免疫共沉淀实验未检测到p21与p125直接相互作用。结论p21能负调控胃癌中POLD1基因的表达,这种调控作用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DK2、CDK4、p53、PCNA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21 pOLD1 p125 细胞周期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P125基因重要区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新平 涂长春 +4 位作者 李红卫 宣华 朱维正 费恩阁 殷震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6期546-553,共8页
根据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NADL株的序列,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化学合成1对引物(W1/W2);应用RT-PCR对国内不同地区分离的4株BVDV的P125基因外源序列插入区进行了扩增,并将扩增的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 根据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NADL株的序列,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化学合成1对引物(W1/W2);应用RT-PCR对国内不同地区分离的4株BVDV的P125基因外源序列插入区进行了扩增,并将扩增的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同时以DNASIS和PROSIS计算机软件将测定的核苷酸序列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证实,国内分离的4株BVDV在这一区域中既没有外源序列的插入,也没有基因重组、基因重排或基因缺失,但存在某些核苷酸和氨基酸的替换,表明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作用除与外源序列的插入、基因重组、基因重排或基因缺失有关外,可能还存在其他机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及系统树分析的结果表明,国内的BVDV毒株存在Ia和Ib2个基因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 腹泻病毒 p125基因 基因型
下载PDF
POLD1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7
作者 欧贤红 廖柳凤 +1 位作者 刘华钢 徐恒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基因(DNApolymerase delta catalytic subunit gene1POLD1)及其编码蛋白p125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20例,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基因(DNApolymerase delta catalytic subunit gene1POLD1)及其编码蛋白p125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20例,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OLD1基因表达,同时分析POLD1基因产物p125蛋白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肝癌组织中POLD1基因表达明显升高(0.70±0.34vs0.37±0.23P<0.05);其编码蛋白p125表达与POLD1基因表达一致,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63±0.19vs0.39±0.21,P<0.05).p12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HBV是否感染、性别及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与POLD1基因表达有关检测其蛋白产物p125有利于判断肝癌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原发性肝癌 DNA聚合酶δ催 化亚基基因1:p125
下载PDF
白藜芦醇苷对人类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7
8
作者 覃庆洪 黄敏 +2 位作者 谭启杏 练斌 韦长元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3-148,共6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苷(polydatin)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其潜在的机制。方法:设定空白组及白藜芦醇苷(0.2,0.4,1.2,2.0,2.8 mg·L^-1)组,5-氟尿嘧啶组,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白藜芦...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苷(polydatin)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其潜在的机制。方法:设定空白组及白藜芦醇苷(0.2,0.4,1.2,2.0,2.8 mg·L^-1)组,5-氟尿嘧啶组,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白藜芦醇苷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应用细胞克隆集落形成实验验证白藜芦醇苷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5-氟尿嘧啶(1.0μg·L^-1)和白藜芦醇苷(0.2,0.4,1.2 mg·L^-1)对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P125),P125编码基因(POLD1),p53基因(p53),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白藜芦醇苷(0.2,0.4,1.2 mg·L^-1)对P125,p53,p2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白藜芦醇苷(0.2,0.4,1.2,2.0,2.8 mg·L^-1)在体外对MCF-7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P〈0.01),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白藜芦醇苷(0.2,0.4,1.2 mg·L^-1)均能明显抑制细胞集落的形成(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5-氟尿嘧啶组和白藜芦醇苷(0.4,1.2 mg·L^-1)能够显著抑制POLD1 mRNA表达水平,同时显著抑制P12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53,p2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与5-氟尿嘧啶组比较,白藜芦醇苷(1.2 mg·L^-1)对POLD1,P125,p53,p2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影响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白藜芦醇苷在体外能够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其潜在机制可能与提高p53表达水平,抑制POLD1表达,促进p2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苷 乳腺癌细胞 增殖 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编码基因(pOLD1) 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p125) p53基因(p53)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p21)
原文传递
辣椒碱通过下调SIRT1表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7
9
作者 毛岸云 陈茂剑 +6 位作者 覃庆洪 肖潺潺 蒋玮 梁至洁 谭启杏 杨伟萍 韦长元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4-99,共6页
目的:观察辣椒碱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设立辣椒碱(25,50,75μmol·L^(-1))组以及空白组,采用穿透小室(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辣椒碱(25,50,75μmol·L^(-1))干预... 目的:观察辣椒碱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设立辣椒碱(25,50,75μmol·L^(-1))组以及空白组,采用穿透小室(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辣椒碱(25,50,75μmol·L^(-1))干预乳腺癌MCF-7细胞24 h后和空白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辣椒碱(25,50,75μmol·L^(-1))干预乳腺癌MCF-7细胞24 h后和空白组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和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的编码基因POLD1(POLD1)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辣椒碱(25,50,75μmol·L^(-1))干预乳腺癌MCF-7细胞24 h后和空白组细胞中SIRT1和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p12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25,50,75μmol·L^(-1))干预乳腺癌MCF-7细胞24 h后,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迁移率和侵袭率显著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效应(P <0. 01);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25,50,75μmol·L^(-1))干预24 h能显著下调乳腺癌MCF-7细胞中SIRT1,POLD1 mRNA表达水平(P <0. 01);与空白组比较,辣椒碱(25,50,75μmol·L^(-1))干预24 h能显著降低乳腺癌MCF-7细胞中SIRT1和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的蛋白表达水平(P <0. 01)。结论:辣椒碱能显著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中SIR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POLD1 mRNA和p125的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碱 乳腺癌 迁移和侵袭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RT1) 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的编码基因pOLD1(pOLD1) 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p125(p125)
原文传递
藏传佛教对蒙古族家庭伦理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吉思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9-125,共7页
在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佛教的伦理道德思想与蒙古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相结合,使自身适合于蒙古社会,适合于蒙古人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从而成为蒙古族民众能够接受的佛教伦理思想.本文对蒙古族传统的"孝亲"观与... 在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的过程中,佛教的伦理道德思想与蒙古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相结合,使自身适合于蒙古社会,适合于蒙古人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从而成为蒙古族民众能够接受的佛教伦理思想.本文对蒙古族传统的"孝亲"观与佛教的"孝道"思想、传统的家庭夫妻伦理与佛教提倡的家庭夫妻伦理的关系等方面作了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家庭伦理 藏传佛教 影响与结合
原文传递
p21对DNA聚合酶δ表达的抑制及其对MCF7细胞增殖和恶性表型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石磊 徐恒 +4 位作者 朱晓宇 孙建华 宋楠萌 李莉 桑建利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2-678,共7页
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1能影响G1/S期转换和G2/M期进程,进而抑制细胞增殖.p21表达增高可以抑制多个DNA复制相关基因表达.DNA聚合酶δ是DNA复制中最为重要的复制酶, p21是否抑制它的表达,并通过这种作用影响细胞增殖及细胞恶性表型的变... 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1能影响G1/S期转换和G2/M期进程,进而抑制细胞增殖.p21表达增高可以抑制多个DNA复制相关基因表达.DNA聚合酶δ是DNA复制中最为重要的复制酶, p21是否抑制它的表达,并通过这种作用影响细胞增殖及细胞恶性表型的变化,至今还没有报道.本研究观察到p21表达增强的MCF7-p21细胞生长速率变慢,血清依赖性增强,细胞的锚定和非锚定依赖性增殖都受到抑制,表明p21表达增加对细胞增殖和细胞恶性表型的产生有重要作用.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p21表达增高的MCF7-p21细胞中,聚合酶δ(p125亚基)表达下降. p21高表达抑制POLD1启动子活性,这种抑制作用具有p21剂量依赖效应.这表明p21表达增高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和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可能是通过抑制在DNA复制中最重要的聚合酶δ(p125) 的表达来实现的.这可能是p21对细胞增殖及恶性表型影响的一个新的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F7 p21 细胞增殖 DNA聚合酶Δ p125亚基
下载PDF
基于A3P125的多路数据采编与存储测试系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锦明 谭秋林 +2 位作者 张文栋 马游春 周兆英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7-80,共4页
文中主要介绍针对不同采样频率的多路数据的采集与存储方法。重点阐述了基于A3P125型FPGA的多路数据采集与存储测试系统的编帧、方案设计、硬件电路及软件电路设计方法,并且介绍了对于该系统的一种软件自测方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设... 文中主要介绍针对不同采样频率的多路数据的采集与存储方法。重点阐述了基于A3P125型FPGA的多路数据采集与存储测试系统的编帧、方案设计、硬件电路及软件电路设计方法,并且介绍了对于该系统的一种软件自测方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系统能很好地完成多路的采集,其采集精度1%,采样路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p125 多路数据 采集 存储
下载PDF
6P125ZQ型车用增压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大伟 洪伟 +2 位作者 钱致疆 王立君 牟永泉 《吉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41-45,共5页
本文概括了6P125ZQ增压柴油机燃油系统的研究工作,由燃油系统若干组合方案的对比试验确定了最佳参数。同时也总结了喷油系统与增压柴油机匹配的经验。
关键词 增压柴油机 燃油系统 6p125ZQ型
原文传递
牦牛病毒性黏膜病病毒P125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4
作者 刘亚刚 孙凯 +3 位作者 王研 王盼盼 胡炳峰 王文伯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7-31,共5页
试验参考GenBank中发表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毒株基因组序列设计了5对引物,利用PCR扩增出预期的3475 bp目的片段;将扩增产物连接至pMD19-T载体,经质粒PCR鉴定及双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并进行核苷... 试验参考GenBank中发表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毒株基因组序列设计了5对引物,利用PCR扩增出预期的3475 bp目的片段;将扩增产物连接至pMD19-T载体,经质粒PCR鉴定及双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经BLAST同源性分析表明,牦牛BVDV P125基因与BVDV-Ⅰ型的NADL毒株P125基因的同源性为63.4%。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牦牛P125基因与BVDV标准毒株P125基因在遗传进化与亲缘关系上均较远,这可能是因为环境诱变的结果或该毒株具有新的遗传衍化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p125基因 克隆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P125基因重要区的比较与分析
15
作者 王新平 涂长春 +4 位作者 李红卫 宣华 朱维正 费恩阁 殷震 《生物技术通讯》 CAS 1997年第Z1期112-113,共2页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中的成员。根据在细胞培养物中是否产生病变,可将BVDV分为致细胞病变(CP)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p125基因 致细胞病变作用 基因重排 基因缺失 计算机辅助设计 基因重组 BVDV 细胞培养物 瘟病毒属
下载PDF
P53联合CA125半衰期检测在评价卵巢癌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明 张晔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10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探讨P53联合CA125半衰期检测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卵巢癌组织和2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5,的表达情况,在术前、化疗及随访过程中采集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A125浓度。结果P53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 目的探讨P53联合CA125半衰期检测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卵巢癌组织和2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5,的表达情况,在术前、化疗及随访过程中采集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A125浓度。结果P53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7.1%,而正常卵巢组织中无表达,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表达强度与CA125半衰期之间有相关性,即CA125半衰期〉3周者与CA125,半衰期≤3周者比较,前者P53表达强度高于后者,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内复发者P53高表达率高于2年后复发者(P〈0.05);CA125半衰期〉3周者2年复发率明显高于CA125半衰期≤3周者(P〈0.05);分级评价CA125半衰期及P53的表达率,Ⅲ-Ⅳ期卵巢癌患者的2年及3年生存率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P53与CA125半衰期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卵巢癌的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CA125 半衰期 卵巢癌 预后
下载PDF
多巴酚丁胺介入ω位对碘苯基十五烷酸在Wistar鼠心脏代谢和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骏 赵惠扬 +5 位作者 黄钢 林祥通 李明 龚佳玲 李燕茹 国毓智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673-678,共6页
研究多巴酚丁胺介入后Wistar鼠心肌p-IPPA代谢行为及组织分布,为建立临床p-IPPA采集模式及提高p-IPPA显像质量奠定基础.125I固相交换法标记p-IPPA.将Wistar鼠分多巴酚丁胺介入和无介入两组... 研究多巴酚丁胺介入后Wistar鼠心肌p-IPPA代谢行为及组织分布,为建立临床p-IPPA采集模式及提高p-IPPA显像质量奠定基础.125I固相交换法标记p-IPPA.将Wistar鼠分多巴酚丁胺介入和无介入两组(每组24只)进行比较,计算心脏、血液、肺脏、肝脏和肾脏各时相每克组织占注射剂量百分率(%ID/g),测量血糖、酮体和甘油三酯含量.结果表明,多巴酚丁胶介入后心肌摄取p-IPPA平均增加了1.5倍(P<0.05),最大%ID/g为4.2%;介入后7min心/血比值增加了1.8倍(P<0.01).β氧化加快.介入后2min甘油三酯含量减低(P<0.01).心脏对p-IPPA清除T1/2延长了1.5倍,为5.2min。除介入后3min肝脏对p.-IPPA摄取减低外,其他脏器组织对p-IPPA代谢行为未改变,因而介入后7min心/肺和心/肝分别提高了1.4和1.7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脂肪酸 心肌代谢 p-^125IppA 多巴酚丁胺
下载PDF
β-HCG、P、CA125对输卵管妊娠诊断的评估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红磊 周琳 +1 位作者 郭传连 雷沛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第7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孕酮(P)、糖链抗原125(CA125)对输卵管妊娠诊断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休克型输卵管妊娠42例,稳定型输卵管妊娠40例,... 目的探讨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孕酮(P)、糖链抗原125(CA125)对输卵管妊娠诊断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休克型输卵管妊娠42例,稳定型输卵管妊娠40例,包块型输卵管妊娠38例。同时选取同期的40例健康孕妇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β-HCG、P、CA125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不同临床分型的输卵管妊娠组患者CA125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输卵管妊娠组患者β-HCG、P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与各单项检测比较,β-HCG、P、CA125联合检测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升高(P<0.05)。结论β-HCG、P、CA125可作为输卵管妊娠的诊断标记物,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输卵管妊娠的诊断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妊娠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 孕酮 糖链抗原125
原文传递
P^(125FAK)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19
作者 江红星 官国先 +2 位作者 卢辉山 杨发端 张祥福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2-4,共3页
目的研究P125FAK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10例肠化生、21例异型增生及110例胃癌手术标本中P125FAK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胃黏膜及肠化生P125FAK表达均阴性,异型增生P1... 目的研究P125FAK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10例肠化生、21例异型增生及110例胃癌手术标本中P125FAK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胃黏膜及肠化生P125FAK表达均阴性,异型增生P125FAK表达阳性率为4.76%,胃癌表达阳性率为78.18%,其中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3.57%,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89.0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125FAK表达水平与胃癌浸润胃壁的深度和pTNM分期呈正相关(分别为P<0.01,P<0.01)。P125FAK表达阳性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8.05%、27.32%,表达阴性者为82.33%、57.63%,两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1)。结论胃黏膜组织由于P125FAK表达增加,导致恶性细胞的发生、增殖、浸润和转移。故检测胃癌组织中的P125FAK表达状况,对进一步了解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125FAK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血清透明质酸测定对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蒋雪莹 费晓峰 +1 位作者 刁鹿鸣 周晓玲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25-126,共2页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9例肝炎后肝硬化(HC)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水平。结果,HC患者HA水平较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健康者明显增高(P<0.01),HC失代偿、黄疸者HA水平明显高于代偿及无...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9例肝炎后肝硬化(HC)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水平。结果,HC患者HA水平较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健康者明显增高(P<0.01),HC失代偿、黄疸者HA水平明显高于代偿及无黄疸者(P<0.025),提示HA升高与HC病情有关。若以HA>350μg/L为诊断HC阳性界值,结果对HC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20%、82.02%、95.56%、85.88%、94.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肝炎 诊断 肝硬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