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南部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敏感性的纵向监测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恒林 刘德全 +2 位作者 黄开国 张春勇 李春富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了解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敏感性的变化,以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采用WHO体内四周法及体外微量测定法,在云南南部勐腊县进行敏感性纵向监测。结果:1984-1985年和1995年体内观察分别为36例和39例,其平均退热... 目的:了解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敏感性的变化,以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采用WHO体内四周法及体外微量测定法,在云南南部勐腊县进行敏感性纵向监测。结果:1984-1985年和1995年体内观察分别为36例和39例,其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32.7h±16.0h和56.2h±27.4h。无性体转阴时间分别为64.2h±22.9h及55.3h±11.8h。复燃率分别为15.2%(5/33)和37.5%(9/24)。1988、1990、1992和1995年体外测得ID50分别为13.0nmol/L、20.0nmol/L、32.0nmol/L和40.0nmol/L。ID95依次为48.0nmol/L、136.0nmol/L、325.0nmol/L和330.0nmol/L。抗性率分别为0、8.8%、13.8%及36.4%。结论:当地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疟原虫 敏感性 咯萘啶 监测
下载PDF
性疟原虫DNA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 被引量:4
2
作者 钟辉 曹诚 +2 位作者 李平 李杰之 马清钧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5-100,共6页
以霍乱毒素B亚基(CTB)为载体,由其基因构建了含有不同时期不同抗原表位的恶性疟原虫的融合基因CTB~AWTE、CTB~NANP,前者除含有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主要抗原表位杂合多肽基因SPf66外,还含有很强的T辅助... 以霍乱毒素B亚基(CTB)为载体,由其基因构建了含有不同时期不同抗原表位的恶性疟原虫的融合基因CTB~AWTE、CTB~NANP,前者除含有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主要抗原表位杂合多肽基因SPf66外,还含有很强的T辅助细胞表位CST3和Tc细胞表位,后者含有子孢子期的B、Th细胞表位。将纯化的质粒免疫Balb/c纯系小鼠,3次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的小鼠进行疟原虫子孢子攻击实验,保护率为60%一80%。将纯化的质粒混合后免疫恒河猴,3次免疫后诱导机体产生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的恒河猴进行食蟹疟原虫攻击实验,显示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性疟原虫 DNA疫苗 疟疾 免疫反应
下载PDF
体外测定恶性疟原虫对七种抗疟药的敏感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恒林 刘德全 +4 位作者 董莹 杨品芳 刘瑞君 詹斌 张春勇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1-113,共3页
1992年应用体外微量法在中老边境测得我国境内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还原青蒿素及咯萘啶抗性率,分别为97.0%、96.4%、12.1%、16.0%、6.2%、12.5%、34.5%;半数抑... 1992年应用体外微量法在中老边境测得我国境内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还原青蒿素及咯萘啶抗性率,分别为97.0%、96.4%、12.1%、16.0%、6.2%、12.5%、34.5%;半数抑制量(ID50)依次为119.0、320、7.2、295.0、74.4、5.4及31.9nmol/L。老挝境内恶性疟原虫分离株对氯喹、哌喹及咯萘啶的抗性率分别为9/10、8/10及1/5;ID50依次为114.0、166.9及16.4nmol/L;对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及还原青蒿素均敏感,ID50分别为5.0、91.6、56.7及4.4nmol/L。结果提示境内外恶性疟原虫株对氯喹的抗性程度相似,但对哌喹的抗性程度境外明显低于境内。对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及还原青蒿素的敏感性境外明显高于境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恶性 测定 氯喹 哌喹 青蒿素类 咯萘啶
下载PDF
北京市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何战英 王小梅 +3 位作者 李旭 任海林 王全意 黎新宇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6-9,46,共5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市2011—2012年上报的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集病例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采用MicrosoftExcel2003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1—2012年北京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42例,... 目的了解北京市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市2011—2012年上报的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集病例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采用MicrosoftExcel2003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1—2012年北京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42例,其中恶性疟92例,间日疟20例。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5例。卵形疟、三日疟各1例,未分型23例。全部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非洲输入病例占92.96%。本市常住居民患病人数为67例,其他为外籍或外省病例。重症病例占50.70%.84.51%的病例在发病后10d内确诊。142例病例中首诊误诊率为35.21%。5例死亡病例首诊时,1例诊断为疟疾.3例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1例缺乏首诊信息。2012年2例病例合并登革热病毒感染。结论2011-2012年北京市上报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输入地多为非洲,以恶性疟为主。部分医生诊断意识较差.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疟疾 恶性疟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咯萘啶、甲氟喹和奎宁对青蒿琥酯敏感株与抗性株恶性疟原虫的体外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杨恒林 高白荷 黄开国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比较青蒿琥酯敏感株与抗性株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甲氟喹和奎宁的敏感性 ;了解这 3种药物与青蒿琥酯伍用对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的体外抗疟作用。 [方法 ]应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敏感株与抗性株原虫对上述 4种药物的敏感性 ... [目的 ]比较青蒿琥酯敏感株与抗性株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甲氟喹和奎宁的敏感性 ;了解这 3种药物与青蒿琥酯伍用对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的体外抗疟作用。 [方法 ]应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敏感株与抗性株原虫对上述 4种药物的敏感性 ,同时测定青蒿琥酯分别与咯萘啶、甲氟喹、奎宁伍用对抗性株原虫的敏感性。 [结果 ]咯萘啶、甲氟喹、奎宁和青蒿琥酯对敏感株的ID5 0 分别为 5 9 0、 6 9 7、 2 83 8和 9 6nmo1/L ;对抗性株的ID5 0 依次为 170 6、 6 3 2、 2 72 4及 85 1nmo1/L。咯萘啶与青蒿琥酯伍用 ,其ID5 0 分别为两药单用组的 1/4 7(36 6 / 170 6 )和 1/ 3 7(2 2 8/ 85 1)。甲氟喹与青蒿琥酯伍用中 ,其ID95 分别为两药单用组的 1/ 4(40 / 16 0 )和 1/ 12 5 (3 2 / 40 0 )。奎宁与青蒿琥酯伍用 ,其ID95 分别为单用组的 1/ 16 (80 / 12 80 )和 1/ 12 5 (3 2 / 40 0 )。 [结论 ]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甲氟喹和奎宁无交叉抗性 ,这两种药物分别与青蒿琥酯伍用 ,对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有较明显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咯萘啶 甲氟喹 奎宁 抗疟药
下载PDF
氯喹敏感与抗性株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克林霉素及其联用的体外敏感性 被引量:7
6
作者 高白荷 杨恒林 李丽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3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 为了解氯喹敏感和抗性株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克林霉素及其二者联用的敏感性。方法 运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原虫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氯喹敏感株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克林霉素及青 /克联用的ID50 分别为 2 .8、3 784.... 目的 为了解氯喹敏感和抗性株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克林霉素及其二者联用的敏感性。方法 运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原虫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氯喹敏感株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克林霉素及青 /克联用的ID50 分别为 2 .8、3 784.7及 6.4/ 2 0 46.6nmol/L ;抗性株原虫对上述药物的ID50 分别为 8.1、165 2 .1及 2 .3 5 / 14 0 9.4nmol/L。结论 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对克林霉素无交叉抗性。青蒿琥酯与克林霉素联用在体外测定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青蒿琥酯 克林霉素 敏感性 体外测定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类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韩志富 邵丁丁 王恒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5-518,共4页
目的克隆、表达恶性疟原虫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同源基因Pfmif。方法参照人MIF基因(Humif)氨基酸序列在P.falciparum基因组中找到同源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恶性疟原虫3D7株红内期RNA扩增获得Pfmif基因;利用... 目的克隆、表达恶性疟原虫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同源基因Pfmif。方法参照人MIF基因(Humif)氨基酸序列在P.falciparum基因组中找到同源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恶性疟原虫3D7株红内期RNA扩增获得Pfmif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所扩增的基因;原核表达重组PfMIF蛋白,并亲和纯化。结果从恶性疟原虫RNA中扩增到Pfmif基因,长度为351bp,编码116个氨基酸,具有MIF家族蛋白的典型特征。成功的表达及纯化了融合有GST标签的重组PfMIF蛋白。结论获得来自恶性疟原虫的MIF同源基因,初步确定PfMIF是MIF家族的一个新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下载PDF
广西基本消灭恶性疟后的疟疾监测 被引量:6
8
作者 李锦辉 黎军 +3 位作者 覃业新 林珍 韦海艳 林康明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4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分析评价基本消灭恶性疟后的疟疾监测效果,为消除恶性疟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疟疾病例侦查,治疗病人,疫点处理;加强临床医生疟疾诊疗知识培训,提高疟疾诊治能力;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农民工防治疟疾意识。结果 2005-2011年,常住人口监测... 目的分析评价基本消灭恶性疟后的疟疾监测效果,为消除恶性疟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疟疾病例侦查,治疗病人,疫点处理;加强临床医生疟疾诊疗知识培训,提高疟疾诊治能力;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农民工防治疟疾意识。结果 2005-2011年,常住人口监测检出疟疾占疟疾病例总数2.40%(15/624)。血检常住人口疟原虫阳性率为0.001%(15/2 454 711),间日疟15例,未检出本地感染恶性疟和输入恶性疟二代病例;流动人口监测检出疟疾占疟疾病例总数97.60%(609/624),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增加,致使2009-2011年疟疾发病率比上一年发病率分别上升11.11%、30.00%和69.23%。结论广西消除恶性疟后,控制输入性疟疾传播是巩固成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监测
原文传递
Investigation of Plasmodium falciparum Resistance Biomarkers among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 Western Kenya
9
作者 Otilmoi Poul Stephen Tonny Teya Nyandwaro +11 位作者 Robinson Mugasiali Irekwa Rebecca Wanjiku Waihenya Matthew Mutinda Munyao Peter Kipkemboi Rotich Caroline Wangui Njoroge Anne Wanjiru Mwangi Joanne Jepkemei Yego Nicole Sian Tanchu Dawala Koromtili Oumar Grace Ngendo Kanyita Primrose Muthoni Ndungu Samson Muuo Nzou 《American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 2022年第2期43-53,共11页
Background: A marked decrease in malaria-related deaths worldwide has been attributed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effective antimalarials against Plasmodium falciparum. However, the continuous spread of P. falciparum res... Background: A marked decrease in malaria-related deaths worldwide has been attributed 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effective antimalarials against Plasmodium falciparum. However, the continuous spread of P. falciparum resistance to anti-malarial drugs is raising a serious problem in controlling Malaria to the vulnerable children’s immune system. In recent studies, Plasmodium falciparum Kelch 13 propeller gene (Pfk13) has been reported to develop resistance to artemisinin in South Asia. In this study, we checked Plasmodium falciparum chloroquine resistance transporter gene (Pfcrt) involved in chloroquine (CQ) resistance. Method: In this study, archived 280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Alupe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in Busia, Western Kenya from May, 2016 to November, 2016.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using the MightyPrep reagent. The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for P. falciparum positivity out of which 67 of them tested positive giving a prevalence rate of 24%. The sixty-seven were subjected to PCR amplification for the molecular marker resistance to Pfcrt. After PCR amplification, the amplicons were purified and sequenced using Sanger Sequencing. The sequenc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BioEdit software to identify point mutations. Results: 14 samples sequences were analyzed on Bioedit software giving the following amino acid changes F76C, Y66H, L70A, Y58C, T59V, V65I, P67L, T81L, Y60S, Y66S, P67T and I71F). New muta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at position 76 leading to an amino acid change, one of Pfcrt gold standard biomarkers. However, amino acid changes Y66H, L70A, Y58C, T59V, V65I, P67L, T81L, Y60S, Y66S, P67T and I71F are newly reported giving an increase in Pfcrt prevalence of concern from zero to 5.0%. A phylogenetic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was constructed as shown below. Generally, the results showed a continuous resistance of P.falciparum to Pfcrt which calls for robust continuous monitoring and surveillance. Conclusion: Due to the increase of the resistant Pfcrt gene prevalenc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w mut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 falciparum CHLOROQUINE Drug Resistance MALARIA p. falciparum Chloroquine Resistance Transporter Gene MUTATIONS
下载PDF
艾康疟原虫检测试剂盒现场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光泽 林世干 +4 位作者 蒙锋 陶忠 陈杏 曹敏 张小将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2142-2143,共2页
目的评价国产艾康疟原虫(pf/pv)检测试剂盒现场应用效果。方法以镜检方法作为金标准比较艾康疟原虫检测试剂盒现场应用效果。结果336例样本均用镜检方法和艾康疟原虫试剂盒诊断,镜检阳性155例,阴性181例;试剂盒诊断阳性156例,阴性180例... 目的评价国产艾康疟原虫(pf/pv)检测试剂盒现场应用效果。方法以镜检方法作为金标准比较艾康疟原虫检测试剂盒现场应用效果。结果336例样本均用镜检方法和艾康疟原虫试剂盒诊断,镜检阳性155例,阴性181例;试剂盒诊断阳性156例,阴性180例,试剂盒诊断疟疾的灵敏度为99.4%,特异度为98.9%。试剂盒诊断间日疟的灵敏度为98.8%、特异度为100.0%;试剂盒诊断恶性疟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性为99.3%。未发现交叉反应。结论艾康试剂盒诊断疟原虫敏感性与特异性均高,且一次能测出单纯恶性疟或单纯间日疟的感染,操作简单,结果显示直观、快速,在常温下保存稳定,适合疟疾流行区的基层单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康疟疾检测试剂盒 恶性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现场应用
下载PDF
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伯氏疟原虫各期的提纯和分离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坤炎 周洁娴 +4 位作者 黄健康 林博华 吴振宏 阮彩文 黄祺林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62-266,共5页
用纤维素(Cellulose,CF-11)过滤去除白细胞后再用 Percoll 密度梯度离心方法提纯分离间日疟(P.v.)、恶性疟(P.f.)和伯氏疟(P.b.)3种疟原虫。经纤维素过滤后,P.v.病人血和P.b.感染鼠血中白细胞去除率分别平均达 94.7%和 75.4%,而且不... 用纤维素(Cellulose,CF-11)过滤去除白细胞后再用 Percoll 密度梯度离心方法提纯分离间日疟(P.v.)、恶性疟(P.f.)和伯氏疟(P.b.)3种疟原虫。经纤维素过滤后,P.v.病人血和P.b.感染鼠血中白细胞去除率分别平均达 94.7%和 75.4%,而且不影响原虫密度和各期构成比。多个 Percoll 不连续梯度离心测试3种疟原虫裂殖体、滋养体、环状体和未感染红细胞的相对平均密度(kg/L):P.v.分别为 1.059、1.072、1.096 和 1.099;P.f.分别为 1.070、1.079、1.10 和 1.10,配子体 1.085;P.b.分别为 1.059、1.062、1.103 和 1.104。并据此选择各自合适的 Percoll 梯度分离3 种疟原虫,将裂殖体、滋养体同环状体分开,获取原虫纯度(原虫数/100 个红细胞),P.v.由分离前 0.8%至分离后 93.5%,P.f.由2.3%至100%,P.b.由 30.6%至93%,分别提高 113.8、43.4和 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 恶性疟 提纯分离 纤维素柱
下载PDF
人体寄生虫基因组计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忠道 李焱 余新炳 《疾病控制杂志》 2000年第2期97-100,共4页
人体寄生虫基因组计划属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模式生物基因组研究内容之一 ,也是本学科发展的前沿。本文综述了恶性疟原虫、美洲锥虫、非洲锥虫、利什曼原虫、血吸虫和丝虫基因组计划的研究进展 ,并就其研究意义及如何开展我国人体寄生虫基... 人体寄生虫基因组计划属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模式生物基因组研究内容之一 ,也是本学科发展的前沿。本文综述了恶性疟原虫、美洲锥虫、非洲锥虫、利什曼原虫、血吸虫和丝虫基因组计划的研究进展 ,并就其研究意义及如何开展我国人体寄生虫基因组研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基因组计划 恶性疟原虫 锥虫 原虫
下载PDF
恶性疟原虫对苯芴醇敏感性现场体外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恒林 杨沧江 杨品芳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72-274,共3页
为探索恶性疟原虫对新抗疟药苯芴醇的敏感性现场体外测定方法,提供敏感性数据,1997年8~10月,应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测定法原理制作苯芴醇测定板,并在云南南部恶性疟流行现场测定了恶性疟原虫对该药的敏感性,重复... 为探索恶性疟原虫对新抗疟药苯芴醇的敏感性现场体外测定方法,提供敏感性数据,1997年8~10月,应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测定法原理制作苯芴醇测定板,并在云南南部恶性疟流行现场测定了恶性疟原虫对该药的敏感性,重复2次测定的成功率分别为73.8%(31/42)和73.2%(30/41);ID50依次为150nmol/L及130nmol/L;ID95为740nmol/L及760nmol/L;平均抑制裂殖体形成的浓度为422nmol/L及423nmol/L。测定成功率与氯喹板相同,疟原虫在各浓度药井中的抑制率亦同氯喹一样,随药物浓度的增高而依次上升,而裂殖体形成的例数则依次减少。提示本文研制的苯芴醇测定板药性稳定,重复性好,测定结果可靠,可用于恶性疟原虫对该药敏感性体外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苯芴醇 敏感性 体外测定 疟疾 治疗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在恶性疟原虫种群分型及溯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轲 周水森 黄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28-632,共5页
恶性疟原虫是可感染人类的5种疟原虫中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致死性最强的一种。在不同地理株之间恶性疟原虫存在表型差异,其中基因多态性对恶性疟原虫疫苗的研制、新药的研发以及基因溯源、多重或(多克隆)感染的诊断、输入性疟疾的诊治... 恶性疟原虫是可感染人类的5种疟原虫中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致死性最强的一种。在不同地理株之间恶性疟原虫存在表型差异,其中基因多态性对恶性疟原虫疫苗的研制、新药的研发以及基因溯源、多重或(多克隆)感染的诊断、输入性疟疾的诊治等疟疾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恶性疟原虫基因多态性在种群分型和溯源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基因多态性 种群分型 溯源
下载PDF
6例不同时段发病的混合感染疟疾病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伟明 曹园园 +4 位作者 杨蒙蒙 顾亚萍 徐岁 周华云 朱国鼎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0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对6例不同时段发病的境外输入性混合感染疟疾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为输入性疟疾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6例病例回国后各次发病的网报和专报信息、流调报告,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病例资料和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镜检、PCR复核结... 目的对6例不同时段发病的境外输入性混合感染疟疾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为输入性疟疾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6例病例回国后各次发病的网报和专报信息、流调报告,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病例资料和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镜检、PCR复核结果。结果6例疟疾病例,均有境外生活史,在境外居住时间最短为10 d,最长为1229 d;回国后至第二次发病均无再出国史。6例疟疾病例从回国至第一次发病间隔1~10 d,第一次发病均被确诊为恶性疟原虫感染,接受抗疟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从第一次发病痊愈出院至再次发病间隔时间为22~133 d,第二次发病3例为三日疟原虫感染、3例为卵形疟原虫感染。两次发病感染疟原虫虫种均经江苏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镜检和PCR复核并确认。对6例病例第二次发病痊愈后随访1年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结论6例疟疾病例是不同时段发病的境外输入病例,为恶性疟与卵形疟或三日疟混合感染,今后应加强该类病例的防控,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 卵形疟 三日疟 混合感染 消除疟疾 江苏省
下载PDF
疟疾现症病人的血象及某些血液生化变化情况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兴亮 许元武 +3 位作者 赵春松 师敏 蚌相英 李云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970-971,共2页
目的 了解云南西南部恶性疟和间日疟现症病人的血象和某些血液学变化。 方法 以来自陇川县、瑞丽市和部分缅甸北部居民镜检证实为恶性疟和间日疟的现症住院病人 ,进行血常规检验和谷丙转氨酶、尿素氮测定。 结果 恶性疟、间日疟血... 目的 了解云南西南部恶性疟和间日疟现症病人的血象和某些血液学变化。 方法 以来自陇川县、瑞丽市和部分缅甸北部居民镜检证实为恶性疟和间日疟的现症住院病人 ,进行血常规检验和谷丙转氨酶、尿素氮测定。 结果 恶性疟、间日疟血常规各检验 69例和 3 4例 ,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者 ,恶性疟依次为 81 2 %、10 1%、3 4 8%、5 3 6% ,间日疟依次为 69 7%、2 0 6%、2 9 4%、5 0 0 %。恶性疟和间日疟谷丙转胺酶高于正常值者分别 3 85 % (2 /5 2 )和 4 5 % (1/2 4) ,χ2 =0 0 0 0 4,P >0 0 5 ;尿素氮高于正常值者各为 2 3 5 3 % (12 /5 1)和2 5 0 % (6/2 4) ,χ2 =0 0 19,P >0 0 5。结论 两种疟疾均可引起较为严重的贫血、白细胞总数降低 ,尤其是血小板的减少 ;对肝脏、肾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而对后者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 恶性疟 疟疾 正常值 血象 病人 血液生化 血液学变化 血红蛋白含量 北部
下载PDF
BinaxNOW~疟原虫检测试剂卡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光泽 林世干 +3 位作者 王善青 蒙锋 何昌华 陶忠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447-1448,共2页
目的评价美国Inverness medical professional diagnostics公司生产的疟原虫检测试剂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镜检方法作为金标准比较BinaxNOW疟原虫检测试剂卡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400份样本用镜检方法和BinaxNOW疟原虫检测试剂卡... 目的评价美国Inverness medical professional diagnostics公司生产的疟原虫检测试剂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镜检方法作为金标准比较BinaxNOW疟原虫检测试剂卡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400份样本用镜检方法和BinaxNOW疟原虫检测试剂卡诊断,镜检法检出阳性138份,其中恶性疟77份、间日疟61份;疟原虫检测试剂卡检出阳性139例,其中恶性疟71份,间日疟68份。试剂卡检测疟疾的敏感度为98.55%,特异度为98.85%,检测恶性疟的灵敏度为87.01%、特异度为98.76%,检测间日疟的敏感度为93.44%、特异度为96.76%。存在交叉反应。结论BinaxNOW疟原虫检测试剂卡诊断疟疾敏感性与特异性高,操作简单,结果显示直观、快速,适合边远疟区无镜检能力的个体、乡村医生开展疟疾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axNOW疟原虫检测试剂卡 恶性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现场应用
原文传递
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恶性疟原虫与其他疟原虫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水茂 涂祖武 +2 位作者 杨燕 陈芳 贾西帅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3-428,共6页
目的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检测疟原虫DNA,并评价其检测效果。方法采集2013-2018年从疟疾流行区回国人员中确诊为疟疾患者的滤纸血样。根据疟原虫的18S r RNA序列,使用PrimerExplorer V5软件设计恶性疟原虫与非恶性疟原虫LAMP引... 目的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检测疟原虫DNA,并评价其检测效果。方法采集2013-2018年从疟疾流行区回国人员中确诊为疟疾患者的滤纸血样。根据疟原虫的18S r RNA序列,使用PrimerExplorer V5软件设计恶性疟原虫与非恶性疟原虫LAMP引物,建立疟原虫LAMP检测方法,进行敏感性、特异性、灵敏度和扩增效率评价,并与巢式PCR比较。检测钙黄绿素指示剂对LAMP反应的影响。结果LAMP和巢式PCR各检测96份疟疾患者血样(47份恶性疟血样和49份其他疟疾血样),均检出93份疟原虫阳性。LAMP检测结果显示,恶性疟血样均被检出,非恶性疟假阴性率为2.1%, 10份利什曼原虫玻片血、8份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和38份健康人血均为阴性,与巢式PCR检测结果具有极高的一致性(Kappa值=0.956)。LAMP检测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的灵敏度分别为25、3、4、2个疟原虫/μl血。扩增效率检测结果显示,4种疟原虫LAMP反应出现浊度时间(Tt值)均小于60 min,速率曲线峰值(Df)达0.14以上,其中恶性疟原虫扩增效率较高,Tt值为20.4 min, Df达0.16。可视化LAMP检测结果显示,钙黄绿素指示剂对不同种疟原虫LAMP反应延时约8~22 min, Df下降约21%~35%。结论 LAMP技术检测疟原虫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和灵敏度,且可视,具有在现场及基层医疗机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LAMp 巢式pCR 恶性疟原虫
原文传递
Azacarbazole n-3 and n-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ethyl esters nanoemulsion with enhanced efficacy against Plasmodium falciparum 被引量:2
19
作者 Anna Jaromin Silvia Parapini +9 位作者 Nicoletta Basilico Magdalena Zaremba-Czogalla Agnieszka Lewi´nska Agnieszka Zag´orska Maria Walczak Bozena Tyliszczak Aleksandra Grzeszczak MarcinŁukaszewicz Łukasz Kaczmarek Jerzy Gubernator 《Bioactive Materials》 SCIE 2021年第4期1163-1174,共12页
Alternative therapies are necessary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aria due to emerging drug resistance.However,many promising antimalarial compounds have poor water solubility and suffer from the lack of suitable delivery s... Alternative therapies are necessary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aria due to emerging drug resistance.However,many promising antimalarial compounds have poor water solubility and suffer from the lack of suitable delivery systems,which seriously limits their activity.To address this problem,we synthesized a series of azacarbazoles that were evaluated for antimalarial activity against D10(chloroquine-sensitive)and W2(chloroquine-resistant)strains of P.falciparum.The most active compound,9H-3-azacarbazole(3),was encapsulated in a novel o/w nanoemulsion consisting of ethyl esters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n-3 and n-6 obtained from flax oil as the oil phase,Smix(Tween 80 and Transcutol HP)and water.This formulation was further analyzed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and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It was shown that droplets of the 3-loaded nanosystem were spherical,with satisfactory stability,without cytotoxicity towards fibroblasts and intestinal cell lines at concentrations corresponding to twice the IC50 for P.falciparum.Moreover,the nanoemulsion with this type of oil phase was internalized by Caco-2 cells.Additionally,pharmacokinetics demonstrated rapid absorption of compound 3(tmax=5.0 min)after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3-encapsulated nanoemulsion at a dose of 0.02 mg/kg in mice,with penetration of compound 3 to deep compartments.The 3-encapsulated nanoemulsion was found to be 2.8 and 4.2 times more effective in inhibiting the D10 and W2 strains of the parasite,respectively,compared to non-encapsulated 3.Our findings support a role for novel o/w nanoemulsions as delivery vehicles for antimalarial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acarbazoles Flax oil n-3 and n-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ethyl ESTERS NANOEMULSION p.falciparum MALARIA
原文传递
恶性疟原虫海南、云南、安徽株裂殖子表面抗原MSA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明 谢毅 +2 位作者 李英杰 任大明 毕惠祥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94-98,共5页
应用PCR技术扩增并克隆了恶性疟原虫海南、云南、安徽三个地理株的MSA2基因,测定并分析了全基因序列。结果表明,海南、云南、安徽株MSA2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全长为795bp,编码264个氨基酸,与FCQ-27/PNG... 应用PCR技术扩增并克隆了恶性疟原虫海南、云南、安徽三个地理株的MSA2基因,测定并分析了全基因序列。结果表明,海南、云南、安徽株MSA2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全长为795bp,编码264个氨基酸,与FCQ-27/PNG株MSA2高度同源。对抗原表位进行多参数综合分析表明,我国虫株除具有国外已确定的抗原表位STNS、DTPTATE外,在第53—72位氢基酸间可能具有一个新的抗原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原虫 裂殖子 表面抗原 基因序列分析 MSA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