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P波层间时差确定裂缝性地层的各向异性参数 被引量:14
1
作者 董渊 杨慧珠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20-525,共6页
地下定向裂缝是低渗透率油气藏油气储集、运移的通道,对油气的开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层间时差沿方位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层间时差与裂缝性地层各向异性参数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在彼此相交呈45°角的4条二维P波测线的CDP... 地下定向裂缝是低渗透率油气藏油气储集、运移的通道,对油气的开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层间时差沿方位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层间时差与裂缝性地层各向异性参数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在彼此相交呈45°角的4条二维P波测线的CDP道集上,拾取层间时差,求得各向异性参数,并由此对地下裂缝的发育及分布作出判断。模型研究表明,利用本方法能够较精确地获得地下裂缝性地层的各向异性参数。文中还讨论了将层间时差方法应用于实际常规二维、三维P波资料的可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油气勘探 裂缝检测 p 层间时差 地层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中P波离散度、T波峰-末间期的变化及诊断价值研究
2
作者 古丽尼格尔·吾布力 夏木西娅·哈德尔 +1 位作者 印纹源 郭永忠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中P波离散度(Pd)、T波峰-末(Tp-Te)间期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CHD患者203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心肌缺血95例作为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108例作为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组。另取同...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中P波离散度(Pd)、T波峰-末(Tp-Te)间期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CHD患者203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心肌缺血95例作为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108例作为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记录Pd、Tp-Te间期情况。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以及心肌缺血组和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组Pd、Tp-Te间期。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d、Tp-Te间期对CHD及CHD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Pd、Tp-Te间期大于对照组(均P<0.05)。Pd、Tp-Te间期联合诊断CHD的AUC高于两者单独诊断的AUC(均P<0.05)。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组Pd、Tp-Te间期大于心肌缺血组(均P<0.05)。Pd、Tp-Te间期联合诊断CHD患者心律失常的AUC高于两者单独诊断的AUC(均P<0.05)。结论:CHD患者动态心电图Pd增加及Tp-Te间期延长,且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患者Pd增加及Tp-Te间期延长较心肌缺血患者更为明显,两者联合对CHD及CHD心律失常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 p波离散度 T波峰-末间期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在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诊疗中的监测价值
3
作者 叶沛 曾桂香 《医学信息》 2024年第16期139-141,152,共4页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DCG)在心房颤动(AF)患者临床诊疗中的监测价值。方法以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我院确诊的78例AF患者设为AF组,另取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设为健康组,两组均给予DCG监测,比较两组DCG监测参数[P波离散度(Pd)、P波最大时限(...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DCG)在心房颤动(AF)患者临床诊疗中的监测价值。方法以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我院确诊的78例AF患者设为AF组,另取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设为健康组,两组均给予DCG监测,比较两组DCG监测参数[P波离散度(Pd)、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统计AF组患者白天与夜间的长RR间期发生情况,并观察AF组患者治疗前后的DCG参数与长RR间期发生情况。结果AF组Pd、Pmax值高于健康组,Pmin值低于健康组(P<0.05);AF组治疗后Pd、Pmax值低于治疗前,Pmin值高于治疗前(P<0.05);AF组患者夜间长RR间期发生率、发生次数多于白天,平均心室率小于白天(P<0.05);AF组患者治疗后长RR间期发生率、发生次数多于治疗前,平均心室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DCG在AF临床诊疗中具有确切监测价值,其心电参数可反映疾病的发生与治疗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动态心电图 p波离散度 长RR间期 房室传导阻滞
下载PDF
心电图P波离散度联合QTc间期预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效能
4
作者 尹微 刘文武 许铎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20-1025,共6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联合QTc间期预测阵发性房颤(PAF)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PAF患者108例,均行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28例)与未复发组(80例),比较两组基线资... 目的:探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联合QTc间期预测阵发性房颤(PAF)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PAF患者108例,均行射频消融术,术后随访3个月,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28例)与未复发组(80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术前、术后7d Pd、QTc及术前与术后7d Pd、QTc差值(^(△)Pd、^(△)QTc),分析Pd、QTc对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及预测效能。结果:复发组病程长于未复发组,高血压比例、CHA2DS2-VASc评分高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术前、术后7d Pd(32.68±5.75)ms、(26.27±7.13)ms大于未复发组(28.51±5.04)ms、(17.16±6.28)ms,QTc(458.27±52.31)ms、(410.65±30.52)ms长于复发组(430.19±39.62)ms、(372.06±25.40)ms(t=3.631、6.376、2.960、6.558,P均<0.001);复发组术前与术后7d^(△)Pd(6.41±2.67)ms、^(△)QTc(47.62±10.33)ms小于未复发组(11.35±4.19)ms、(58.13±13.27)ms(t=5.828、3.803,P均<0.001);术前Pd、QTc与CHA2DS2-VASc评分呈正相关(P<0.05);在校正病程、高血压、CHA2DS2-VASc评分等其他因素前后,^(△)Pd、^(△)QTc均是PAF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d预测PAF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AUC为0.779(95%CI:0.689~0.853),约登指数为0.473,敏感度为78.57%,特异度为68.75%;^(△)QTc预测PAF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AUC为0.715(95%CI:0.620~0.798),约登指数为0.411,敏感度为78.57%,特异度为62.50%;^(△)Pd、^(△)QTc联合预测PAF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AUC为0.940(95%CI:0.878~0.977),约登指数为0.779,敏感度为92.86%,特异度为85.00%,优于两者单独预测。结论:心电图Pd与QTc间期在PAF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的变化值联合预测术后复发的效能较高,能为临床防治提供相关指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房颤 射频消融术 早期复发 心电图 p波离散度 QTC间期 预测效能
下载PDF
P波指数对房颤相关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宇臣 郭军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1年第6期388-391,共4页
P波指数作为一种实用的心电学指标,反映心房电活动的状态。它主要包括P波时限、P波离散度、P波面积、P波电轴、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等指标。本文主要综述P波指数对缺血性卒中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断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卒中 p波指数 p波时限 p波离散度 p波面积 p波电轴 V_(1)导联p波终末电势
下载PDF
利用双参数预测储层的孔隙率 被引量:1
6
作者 云美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65-569,共5页
本文介绍了双参数预测储层孔除率的新方法,旨在同时利用纵、横波速度或时差和密度观参数来预测储层的孔隙率。据D.Eberhart-Phillips的岩石物理实验测定结果[3]和JLK地区6口测井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利用纵、横波速度联合求取的孔隙... 本文介绍了双参数预测储层孔除率的新方法,旨在同时利用纵、横波速度或时差和密度观参数来预测储层的孔隙率。据D.Eberhart-Phillips的岩石物理实验测定结果[3]和JLK地区6口测井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利用纵、横波速度联合求取的孔隙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86%;利用时差和密度联合求取的孔隙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3.0%。另外,该方法在获得预测孔隙率值的同时,还可得到较可靠的泥质含量值,这对于揭示储层的非均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率 储层 预测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和Tp-e间期联合血压变异性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3
7
作者 郑莉凡 张振玉 王秀芹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538-543,共6页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状况,并分析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T波峰-末(Tp-e)间期联合血压变异性对其预测效能。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状况,并分析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T波峰-末(Tp-e)间期联合血压变异性对其预测效能。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与血压变异性检查,记录P波离散度、Tp-e间期值,观察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状况,并将其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分析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Tp-e间期联合血压变异性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预测效能。结果 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39例,占30.95%;室性心律失常组右心房横径(RAD)[(47.39±6.25)mm]长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40.37±6.74)mm],P波离散度[(42.82±8.14)ms]、Tp-e间期[(112.96±11.34)ms]、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24 h DPB-SD)[(13.79±5.22)mmHg]、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24 h SBP-SD)值[(18.75±5.76)ms]高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36.16±7.28)ms、(99.23±12.61)ms、(9.78±4.36)mmHg、(14.03±5.17)mmHg](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Tp-e间期、血压变异性(24 h DPB-SD、24 h SBP-SD)值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呈正相关(r=0.276、0.463、0.207、0.293,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P波离散度、高Tp-e间期、高24 h DPB-SD、高24 h SBP-SD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1.112、1.095、1.199、1.177,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波离散度、Tp-e间期、24 h DPB-SD、24 h SBP-SD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AUC分别为0.733(95%CI 0.635~0.830)、0.800(95%CI 0.723~0.877)、0.719(95%CI 0.621~0.817)、0.712(95%CI 0.614~0.810)、0.912(95%CI 0.863~0.961)。结论 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Tp-e间期联合血压变异性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室性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p波离散度 T波峰-末间期 血压变异性
下载PDF
P波离散度与校正QT间期离散度在预测晚发型子痫前期孕妇不良预后中的价值
8
作者 曹雯沁 任敏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年第5期991-996,共6页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与校正QT间期离散度在预测晚发型子痫前期孕妇不良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的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77例,根据LOSP患者是否存在预后不良分为预后不良组(n=58)和...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与校正QT间期离散度在预测晚发型子痫前期孕妇不良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的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77例,根据LOSP患者是否存在预后不良分为预后不良组(n=58)和预后良好组(n=219)。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且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年龄、流产史、P_(max)、Pd、QTcd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预后不良组的P_(max)、Pd、QTcd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其余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流产史、P_(max)≥108.62 ms、Pd≥40.23 ms、QTcd≥31.55 ms是晚发型子痫前期孕妇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概率为93.00%,P波离散度与校正QT间期离散度在预测晚发型子痫前期孕妇不良预后有预测价值(AUC>0.75)。结论晚发型子痫前期孕妇不良预后患者的心电图P波离散度、校正QT间期离散度较预后良好者均增高,是预测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校正QT间期离散度 晚发型子痫前期 预后不良
原文传递
P波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意义
9
作者 罗华 《医药论坛杂志》 2003年第19期17-18,共2页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 3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患者 ,观察其P波离散度 ,P波最大时限 (Pmax)。选 80例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作对照分析。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Pd、Pma...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 3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患者 ,观察其P波离散度 ,P波最大时限 (Pmax)。选 80例单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作对照分析。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颤的Pd、Pmax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1)。 结论 P波离散度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房颤的一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离散度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房颤 p波最大时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