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化铟p型掺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丁少锋 范广涵 +1 位作者 李述体 肖冰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062-4067,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总体能量平面波超软赝势法,对Mg,Zn,Cd掺杂InN的32原子超原胞体系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从理论上给出了掺杂和非掺杂体系的晶体结构参数,其中非掺杂体系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符合很好.计算了掺杂InN晶体的结合能,...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总体能量平面波超软赝势法,对Mg,Zn,Cd掺杂InN的32原子超原胞体系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从理论上给出了掺杂和非掺杂体系的晶体结构参数,其中非掺杂体系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符合很好.计算了掺杂InN晶体的结合能,总体态密度、集居数,差分电荷密度,并对此做了细致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Zn和Cd,MgIn在InN中的溶解度会更大,并能提供更多的空穴态,非常有利于InN的p型掺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铟 p型掺杂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
原文传递
Mg、Zn掺杂AlN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19
2
作者 张丽敏 范广涵 丁少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98-1502,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对Mg、Zn掺杂AlN的32原子超原胞体系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从理论上给出了掺杂和非掺杂体系的晶体结构参数,对纤锌矿结构AlN晶体及AlN:Mg、AlN:Zn的结构、能带、结合能、电子态密...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对Mg、Zn掺杂AlN的32原子超原胞体系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从理论上给出了掺杂和非掺杂体系的晶体结构参数,对纤锌矿结构AlN晶体及AlN:Mg、AlN:Zn的结构、能带、结合能、电子态密度、集居数及差分电荷分布进行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AlN:Mg、AlN:Zn都能提供很多的空穴态,形成p型电导,并且Mg是较Zn更好的p型掺杂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 p型掺杂 电子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Zn,Cd掺杂AlN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13
3
作者 董玉成 郭志友 +1 位作者 毕艳军 林竹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4-320,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USPP),对Zn,Cd掺杂AlN的32原子超原胞体系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从理论上给出了掺杂和非掺杂体系的晶体结构参数。计算了掺杂AlN晶体的结合能、电子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USPP),对Zn,Cd掺杂AlN的32原子超原胞体系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从理论上给出了掺杂和非掺杂体系的晶体结构参数。计算了掺杂AlN晶体的结合能、电子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Cd、Zn都可以提供很多的空穴态,是良好的p型掺杂剂,但是相对于Cd,Zn原子在AlN晶体中的溶解度更大,并且可以提供更多的空穴,有利于形成更好的p型电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 p型掺杂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下载PDF
p型K:ZnO导电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银堂 武军 +3 位作者 蔡玉荣 丁瑞雪 宋久旭 石立春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151-7156,共6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利用局域密度近似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对掺K以及含有氢填隙(Hi)、氧空位(VO)、锌填隙(Zni)和锌空位(VZn)的K:ZnO电子结构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单独掺K可引入浅受主,但系统总能增高;2)K与H共掺可降低系...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利用局域密度近似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对掺K以及含有氢填隙(Hi)、氧空位(VO)、锌填隙(Zni)和锌空位(VZn)的K:ZnO电子结构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单独掺K可引入浅受主,但系统总能增高;2)K与H共掺可降低系统总能,提升稳定性;3)VO在K+H:ZnO中的形成比Zni困难得多,二者都是负电中心,起补偿受主作用;4)VZn在价带顶0.5 eV左右形成浅受主,有利于晶体p型导电.最后提出:由于形成了KZn-O-Hi-O-VZn结构,可能导致K:ZnO呈现p型导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p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原文传递
In、Sc掺杂对SrTiO_3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8
5
作者 江妮 张志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51-757,共7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计算方法,研究了In、Scp型掺杂对SrTiO3母体化合物稳定性、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掺杂后,SrIn0.125Ti0.875O3和SrSc0.125Ti0.875O3的稳定性降低,体系显示p型简并半导...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计算方法,研究了In、Scp型掺杂对SrTiO3母体化合物稳定性、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掺杂后,SrIn0.125Ti0.875O3和SrSc0.125Ti0.875O3的稳定性降低,体系显示p型简并半导体特征,掺杂仅引起杂质原子近邻区域的几何结构发生变化.同时,SrIn0.125Ti0.875O3和SrSc0.125Ti0.875O3体系的光学带隙分别展宽0.35、0.30eV,光学吸收边发生蓝移,在1.25-2.00eV的能量区间出现新的吸收峰,该吸收峰与体系Drude型自由载流子的激发相关.此外,SrIn0.125Ti0.875O3和SrSc0.125Ti0.875O3体系的可见光透过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在350-625nm波长范围透过率高于85%.掺杂原子在费米能级处低的电子态密度限制了跃迁概率和光吸收.大的禁带宽度、小的跃迁概率和弱的光吸收是SrIn0.125Ti0.875O3和SrSc0.125Ti0.875O3体系具有较高光学透明度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SRTIO3 p型掺杂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下载PDF
First-principles study on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N-doped P-type β-Ga_2O_3 被引量:7
6
作者 ZHANG LiYing YAN JinLiang ZHANG YiJun LI Ting DING XingWei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19-24,共6页
The band structure, density of states, electron density differenc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intrinsic β-Ga2O3 and N-doped β-Ga2O3 were calculated using first-principles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fter N d... The band structure, density of states, electron density difference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intrinsic β-Ga2O3 and N-doped β-Ga2O3 were calculated using first-principles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fter N doping, the band gap decreases, shallow acceptor impurity levels are introduced over the top of the valence band and the absorption band edge is slightly red-shifted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intrinsic one. The anisotropic optical properties a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he complex dielectric function, which are explained by the selection rule of the band-to-band transitions. All calc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N-doping is a very promising method to get P-type β-Ga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ype β-Ga2O3 N-doped β-Ga2O3 FIRST-pRINCIpLES electronic structure optical properties
原文传递
Mg,Cd掺杂AlN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6
7
作者 董玉成 郭志友 +1 位作者 毕艳军 林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59,78,共6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USPP),对Mg,Cd掺杂AlN的32原子超原胞体系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从理论上给出了掺杂和掺杂体系的晶体结构参数.计算了掺杂AlN晶体的结合能、电子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并对...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USPP),对Mg,Cd掺杂AlN的32原子超原胞体系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从理论上给出了掺杂和掺杂体系的晶体结构参数.计算了掺杂AlN晶体的结合能、电子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Cd,Mg在AlN晶体中可以提供更多的空穴,有利于形成更好的p型电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 p型掺杂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结构
下载PDF
p型含铜透明导电材料的新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历斌 江莞 黄富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4,共8页
基于p型透明导体在平面显示、透明二极管和太阳能发电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一些含铜的透明导体材料因具有优异的性能而备受人们关注.本文综述了p型含铜透明导体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含铜的氧化物和氧硫化合物的本征及其掺杂研究进展,... 基于p型透明导体在平面显示、透明二极管和太阳能发电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一些含铜的透明导体材料因具有优异的性能而备受人们关注.本文综述了p型含铜透明导体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含铜的氧化物和氧硫化合物的本征及其掺杂研究进展,从结构化学的角度论述了此类化合物p型导电的机理及共性.研究结果表明,含[Cu2S2]导电层的层状氧硫化合物是颇具潜力的p型透明导体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 透明导体 层状结构
下载PDF
Be、Mg掺杂AlN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4
9
作者 袁娣 黄多辉 罗华锋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9-926,共8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分析了纤锌矿结构的AlN晶体和Be、Mg掺杂AlN晶体的晶格参数、结合能、能带结构、总体态密度、分波态密度、差分电荷分布及电荷集居数.计算结果表...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分析了纤锌矿结构的AlN晶体和Be、Mg掺杂AlN晶体的晶格参数、结合能、能带结构、总体态密度、分波态密度、差分电荷分布及电荷集居数.计算结果表明:Be和Mg都是良好的p型掺杂剂,但是Be掺杂AlN晶体比Mg提供的空穴更多,Be比Mg更有利于AlN晶体的p型掺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 p型掺杂AlN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新型结构左手材料的仿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0
作者 曹猛 任武 +1 位作者 薛正辉 李伟明 《无线电工程》 2013年第6期37-39,共3页
左手材料通过其特殊的结构阵列来实现负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将之应用到天线罩、滤波器和天线等方面,可以较好地改善特性。2种新型左手材料结构被提出,分别是史密斯方形环的简化形式和P型结构,其中P型结构又包含基本形式与改进形式。针对... 左手材料通过其特殊的结构阵列来实现负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将之应用到天线罩、滤波器和天线等方面,可以较好地改善特性。2种新型左手材料结构被提出,分别是史密斯方形环的简化形式和P型结构,其中P型结构又包含基本形式与改进形式。针对这2种模型,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设计,发现这2种形式可以在4~6 GHz频段实现负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其中P型结构实现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手材料 p形结构 负介电常数 负磁导率
下载PDF
纤锌矿结构ZnO中定位Ga-N共掺杂对p型掺杂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昌杰 康俊勇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7-921,共5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和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计算未掺杂、N单掺杂和Ga-N共掺杂纤锌矿结构ZnO的总能、电荷密度和能带结构。总能计算表明,Ga原子的共掺杂使总能极大地降低,从而显著提高杂质N原子在ZnO中的稳定性。电荷密度分布显示,总能的降低... 采用第一性原理和密度泛函理论的方法,计算未掺杂、N单掺杂和Ga-N共掺杂纤锌矿结构ZnO的总能、电荷密度和能带结构。总能计算表明,Ga原子的共掺杂使总能极大地降低,从而显著提高杂质N原子在ZnO中的稳定性。电荷密度分布显示,总能的降低主要是Ga-N共掺杂后Ga原子的3d态和N原子的2p态电子之间的强杂化相互作用所致。特别是在Ga原子的负电荷和N原子的正电荷沿c轴排成一线的共掺杂构型中,较大的局域极化场的变化引起价带顶向禁带中的大分裂,降低了N受主的激活能,将空穴的浓度提高了三个量级,有效地提高p型掺杂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p型掺杂 能带结构
下载PDF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 of the electronic band of ZnO doped with C 被引量:1
12
作者 司盼盼 苏希玉 +2 位作者 侯芹英 李亚东 程伟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共4页
Using the first-principles approach based upon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we have studied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wurtzite ZnO systems doped with C at different sites. When Zn is substituted by C, the ... Using the first-principles approach based upon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we have studied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wurtzite ZnO systems doped with C at different sites. When Zn is substituted by C, the system turns from a direct band gap semiconductor into an indirect band gap semiconductor, and donor levels are formed. When O is substituted by C, acceptor levels are formed near the top of the valence band, and thus a p-typ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ystem is achieved. When the two kinds of substitution coexist, the acceptor levels are compensated for all cases, which is unfavorable for the p-typ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urtzite ZnO FIRST-pRINCIpLES electronic structure p-type transformation
原文传递
Mg和Zn掺杂CuAlS_2电子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万文坚 姚若河 耿魁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4-609,共6页
从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分析了黄铜矿CuAlS2的电子结构.对比未掺杂CuAlS2,从晶体结构、电子结构、电荷密度分布讨论了Mg和Zn替位Al掺杂对CuAlS2的影响.结果表明:Mg和Zn掺杂CuAlS2都导致晶格常数增大,Mg掺杂晶胞体积增大更多;掺杂在价带顶引... 从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分析了黄铜矿CuAlS2的电子结构.对比未掺杂CuAlS2,从晶体结构、电子结构、电荷密度分布讨论了Mg和Zn替位Al掺杂对CuAlS2的影响.结果表明:Mg和Zn掺杂CuAlS2都导致晶格常数增大,Mg掺杂晶胞体积增大更多;掺杂在价带顶引入受主态,形成p型电导;Mg掺杂比Zn掺杂的受主能级电离能略小;而Zn掺杂CuAlS2体系总能更低,晶格结构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AlS2 p型掺杂 电子结构 能带结构
原文传递
Ag,O共掺实现p型氮化铝纳米管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明姚 张锐 +1 位作者 文杜林 苏欣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1-476,492,共7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法对(6,0)单壁氮化铝纳米管、Ag掺杂,以及Ag和O共掺纳米管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计算讨论了掺杂前后氮化铝纳米管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研究显示:本征氮化铝纳米管、Ag掺杂和Ag-O共掺氮化铝...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法对(6,0)单壁氮化铝纳米管、Ag掺杂,以及Ag和O共掺纳米管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计算讨论了掺杂前后氮化铝纳米管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研究显示:本征氮化铝纳米管、Ag掺杂和Ag-O共掺氮化铝纳米管的带隙分别为2.49 eV、1.84 eV和1.80 eV。掺杂构型仍然保持半导体特性,Ag掺杂氮化铝纳米管的价带顶贯穿费米能级从而形成简并态,实现了氮化铝纳米管的p型掺杂,但Ag-4d态和N-2p态电子轨道间有强烈的杂化效应,Ag的单掺总体上是不稳定的。O掺入后,Ag与O之间的吸引作用克服了Ag原子之间的排斥作用,使Ag在氮化铝纳米管中的掺杂更加稳定;共掺纳米管体系的带隙相较于单掺纳米管体系更加窄化,导电性进一步增强。Ag和O共掺有望成为获得p型氮化铝纳米管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纳米管 半导体 共掺 p型掺杂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纳米结构和能带工程提高Bi-Sb-Te合金的热电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宇 杨星 +1 位作者 冯晶 葛振华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3991-4000,共10页
碲化铋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已成为商业上广泛使用的热电材料.然而,通过熔化方法获得的p型Bi-Sb-Te热电材料的性能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在这项工作中,CsBr化合物被用来提高Bi_(0.42)Sb_(1.58)Te_(3)(BST)材料的热电性能.采用熔化法和放电... 碲化铋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已成为商业上广泛使用的热电材料.然而,通过熔化方法获得的p型Bi-Sb-Te热电材料的性能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在这项工作中,CsBr化合物被用来提高Bi_(0.42)Sb_(1.58)Te_(3)(BST)材料的热电性能.采用熔化法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BST+x wt%CsBr(x=0,0.10,0.20,0.30)的块状材料.Cs和Br共掺杂可以显著提高BST合金的电导率,同时降低其热导率,使其在323 K下的最大ZT值为1.2.对于x=0.20的样品,在400 K以下具有1.1的平均ZT.密度泛函理论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Cs掺杂有效地减小了带隙,增加了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并使能带变平缓,从而使电输运特性得到了明显增强(最大功率因子接近3500μW mK^(-2)).此外,Cs掺杂可以使得Sb从晶格中脱离出来并与晶格中的游离氧结合形成纳米级Sb_(2)O_(3),使其能够有效地散射中频声子并降低热导率,同时保持相对较高的塞贝克系数.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仅单独通过CsBr掺杂来解决热电材料中电导率和热导率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ype bismuth telluride electronic structure modification 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energy filtering effect
原文传递
第一性原理研究Te-N共掺p型ZnO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光锐 范广涵 +6 位作者 郑树文 马佳洪 陈峻 章勇 李述体 宿世臣 张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89-395,共7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法对Te-N共掺杂ZnO体系的晶格结构、杂质态密度和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N掺杂引起晶格收缩,而Te的掺入引起晶格膨胀,从而减小晶格应力促进N的掺杂,并且Te由于电负性小于O而带正电,Te在...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法对Te-N共掺杂ZnO体系的晶格结构、杂质态密度和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N掺杂引起晶格收缩,而Te的掺入引起晶格膨胀,从而减小晶格应力促进N的掺杂,并且Te由于电负性小于O而带正电,Te在ZnO中作为等电子施主而存在.研究发现,N掺杂体系中在费米能级附件形成窄的深受主能级,而Te-N共掺体系中,N杂质带变宽,空穴更加离域,同时,空穴有效质量变小,受主能级变浅,更有利于实现p型特性.因此,Te-N共掺有望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p型掺杂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p型掺杂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原文传递
Sb-Na共掺p型ZnO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兴毅 李强 +1 位作者 朱永丹 左安友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02-2907,共6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SbZn、NaZn、SbZn-n NaZn掺杂ZnO晶体的稳定性、能带结构和电子态密度.研究发现SbZn、NaZn、SbZn-n NaZn掺杂ZnO晶体的结构稳定,Sb-Na共掺杂改善了体系的固溶度。能带结构表明,SbZn体系为n型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SbZn、NaZn、SbZn-n NaZn掺杂ZnO晶体的稳定性、能带结构和电子态密度.研究发现SbZn、NaZn、SbZn-n NaZn掺杂ZnO晶体的结构稳定,Sb-Na共掺杂改善了体系的固溶度。能带结构表明,SbZn体系为n型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NaZn、SbZn-2NaZn体系为p型半导体材料;SbZn-NaZn、SbZn-3NaZn体系为本征半导体材料.对p型半导体材料体系的导电性能研究发现,SbZn-2NaZn体系电导率大于NaZn体系的电导率,即SbZn-2NaZn掺杂改善了体系的导电性.计算结果为实验制备p型ZnO材料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型ZNO 电子结构 导电性能
下载PDF
Growth of pure zinc blende p-type GaAs nanowires by 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18
作者 李然 黄辉 +4 位作者 任晓敏 郭经纬 刘小龙 黄永清 蔡世伟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27,共6页
Vertical p-type gallium arsenide (GaAs) nanowires with pure zinc blende structure were grown on GaAs (111) B substrate by 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via a Au-catalyst vapor-liquid-solid mechanism. The... Vertical p-type gallium arsenide (GaAs) nanowires with pure zinc blende structure were grown on GaAs (111) B substrate by 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via a Au-catalyst vapor-liquid-solid mechanism. The p-type doping was investigated by additional diethyl zinc (DEZn). In the high Ⅱ/Ⅲ ratio range (Ⅱ/Ⅲ〉9.1%), there exists a critical length beyond which kinking takes place. Two possible reasons are discussed. Zn occurrence in the nanowires was verified by energy dispersive X-ray (EDX) analysis. Corresponding to Ⅱ/Ⅲ = 0.2%, the doping concentration is about 8 × 10^18 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As nanowire p-type doping 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position zinc-blende structure
原文传递
Cd掺杂p型Ge基Ba_8Ga_(16)Cd_xGe_(30-x)Ⅰ型笼合物的结构及热电特性
19
作者 邓书康 唐新峰 +1 位作者 杨培志 鄢永高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74-4280,共7页
以Cd作为掺杂元素,用熔融法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技术制备了具有不同Cd含量的Ba8Ga16CdxGe30-x(x=0.95,1.00,1.05,1.10)Ⅰ型笼合物,研究了Cd掺杂对其结构及热电性能的影响.Rietveld结构解析表明所制备的Ba8Ga16CdxGe30-x化合物为... 以Cd作为掺杂元素,用熔融法结合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技术制备了具有不同Cd含量的Ba8Ga16CdxGe30-x(x=0.95,1.00,1.05,1.10)Ⅰ型笼合物,研究了Cd掺杂对其结构及热电性能的影响.Rietveld结构解析表明所制备的Ba8Ga16CdxGe30-x化合物为空间群pm3n的Ⅰ型笼合物,Cd原子主要占据在框架6c和16i位置上且具有较大的原子位移参数(ADP).所有样品均表现为p型传导,样品的载流子散射机制由低温的杂质电离散射为主逐渐过渡到高温的声学波散射为主.随Cd掺杂量的增加,对应化合物电导率逐渐增加,Seebeck系数逐渐降低.由于Cd原子较大的ADP,从而导致较低的晶格热导率,在室温附近,Ba8Ga16Cd1.10Ge28.90化合物的晶格热导率与Ba8Ga16Ge30化合物相比约降低38%.Ba8Ga16Cd1.00Ge29.00化合物的最大ZT值在600K时为0.1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型笼合物 结构 热电性能
原文传递
B-N共掺杂改善p型ZnO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邓贝 孙慧卿 +1 位作者 郭志友 高小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12-1218,共7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法对B缺陷在ZnO中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对B-N共掺杂ZnO体系的晶格结构、杂质形成能、杂质态密度及电子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B缺陷在掺杂体系中主要以BZn的形式存在,这种结构会引起...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法对B缺陷在ZnO中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理论分析,对B-N共掺杂ZnO体系的晶格结构、杂质形成能、杂质态密度及电子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B缺陷在掺杂体系中主要以BZn的形式存在,这种结构会引起相应的晶格收缩;研究发现与以往的N掺杂相比,共掺结构具有更低的杂质形成能和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因此更加适合掺杂.此外,共掺能够形成更低的受主能级,因而减小了受主的杂质电离能,提高了受主态密度;研究显示共掺结构下的杂质N原子与体相Zn原子之间的键合能力提高,受主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增强,因此B-N共掺有望成为一种更为有效的p型掺杂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 p型掺杂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