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矩张量P-T图的岩石单轴压缩破裂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柴金飞 吴顺川 +3 位作者 高永涛 周喻 高艳华 黄小庆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0-506,共7页
为揭示岩石单轴压缩试样的破裂机理,利用颗粒流理论(PFC)模拟岩石裂纹孕育、发展和贯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声发射数据,基于矩张量理论和P-T图法研究了岩石破裂各阶段中声发射事件的空间位置、矩震级、破裂类型、破裂方位、应力状态等破裂... 为揭示岩石单轴压缩试样的破裂机理,利用颗粒流理论(PFC)模拟岩石裂纹孕育、发展和贯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声发射数据,基于矩张量理论和P-T图法研究了岩石破裂各阶段中声发射事件的空间位置、矩震级、破裂类型、破裂方位、应力状态等破裂参数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岩石破裂方位受试样形状和加载方向影响,主压应力分量主要位于加载方向附近±45°范围内,主张应力分量主要垂直于临空面,张拉破裂类型占主要成分.在微裂隙萌生和扩展阶段,声发射破裂类型主要为张拉破裂,其数量较少,能量较低;在应力峰值前后,岩石破裂向其他方位不断扩展,剪切破裂和混合破裂类型的声发射事件增多;单个剪切破裂比单个张拉破裂所释放的能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破裂 声发射 矩张量 p-T 破裂类型
原文传递
溶液冰点降低的P-T图讨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曼尼 《大学化学》 CAS 1989年第6期50-51,62,共3页
讨论溶液冰点降低时,一些物理化学教材中常辅以P-T图做定性解释.这种解释有两种不同方法:一种是按照冰点时固态纯溶剂蒸气压和溶液蒸气压相等的原则解释,见图1示,另一种是按照一定压力下(通常为1 atm),固态纯溶剂和溶液两相平衡时温度... 讨论溶液冰点降低时,一些物理化学教材中常辅以P-T图做定性解释.这种解释有两种不同方法:一种是按照冰点时固态纯溶剂蒸气压和溶液蒸气压相等的原则解释,见图1示,另一种是按照一定压力下(通常为1 atm),固态纯溶剂和溶液两相平衡时温度为冰点的原则解释,见图2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液 冰点 p-T 教材 物理化学
下载PDF
物质平衡计算法在致密气藏中的应用:P/Z标绘图的缺陷和一种更准确的方法
3
作者 葛晓增 《海上油气译丛》 1997年第4期65-82,共18页
本文通过和实例说明了用P/Z直线压降分析法来计算和评价致密气藏的天然气地质储量(GIP),存在很大的误差。应用P/Z直线压降法的前提是即使经过长时间的关井,气藏的压力梯度变化甚微,同时还证实,即使P/Z压降成具有很好... 本文通过和实例说明了用P/Z直线压降分析法来计算和评价致密气藏的天然气地质储量(GIP),存在很大的误差。应用P/Z直线压降法的前提是即使经过长时间的关井,气藏的压力梯度变化甚微,同时还证实,即使P/Z压降成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也并不一定表明该气藏为一Tank型气藏。互联油藏模型(CR模型)是一种简单的,更为准确的用于致密气藏的物质平衡计算法。通过CR模型在Waterton油田的成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工程 致密气藏 物质平衡计算机 p/Z
原文传递
部分负荷工况下螺杆制冷压缩机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华根 彭学院 +1 位作者 邢子文 束鹏程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95-198,共4页
研究了采用不同工质时螺杆制冷压缩机在部分负荷工况下的性能特性。通过录取半封闭螺杆压缩机工作过程指示图(p-V图),获得了部分负荷下螺杆制冷压缩机的效率及其变化规律,并根据部分负荷下压缩机内容积比的变化,对这种变化规律进行了解... 研究了采用不同工质时螺杆制冷压缩机在部分负荷工况下的性能特性。通过录取半封闭螺杆压缩机工作过程指示图(p-V图),获得了部分负荷下螺杆制冷压缩机的效率及其变化规律,并根据部分负荷下压缩机内容积比的变化,对这种变化规律进行了解释。随后对螺杆压缩机采用R22、R134a、R404A、R407C四种不同工质时,在部分负荷工况下的性能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负荷的降低,压缩机的绝热效率和绝热指示效率都会有明显的下降,但机组系统的性能系数Pco会有明显的上升;使用R22工质时机组的使用部分负荷值VAPL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负荷 螺杆制冷压缩机 性能特性 p-V 工质
下载PDF
P-Q图及A-G图诊断前列腺增生性膀胱出口梗阻 被引量:11
5
作者 廖利民 石炳毅 +2 位作者 梁春泉 蔡明 李州利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746-749,共4页
对108例临床拟诊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压力-流率测定,应用P-Q图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着重阐述诊断方法及价值,并与A-G图诊断结果相比较.表明P-Q图在BOO诊断及其疗效评价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 对108例临床拟诊为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压力-流率测定,应用P-Q图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着重阐述诊断方法及价值,并与A-G图诊断结果相比较.表明P-Q图在BOO诊断及其疗效评价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尿动力学 p-Q A-G 诊断
原文传递
螺杆蒸汽压缩机工作过程喷水冷却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霆 沈九兵 +1 位作者 田雅芬 邢子文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47-154,共8页
喷水能够提高螺杆蒸汽压缩机的压比和饱和温升,扩展蒸汽压缩机的应用范围。为研究螺杆蒸汽压缩机的喷水冷却特性,建立喷水螺杆蒸汽压缩机的数学模型,考虑喷入水与压缩蒸汽的换热蒸发及其泄漏闪蒸,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利用所建数... 喷水能够提高螺杆蒸汽压缩机的压比和饱和温升,扩展蒸汽压缩机的应用范围。为研究螺杆蒸汽压缩机的喷水冷却特性,建立喷水螺杆蒸汽压缩机的数学模型,考虑喷入水与压缩蒸汽的换热蒸发及其泄漏闪蒸,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利用所建数学模型,分析与讨论压缩机压比、喷水量、喷水温度及转速对压缩机工作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喷水不仅可以降低排汽温度、使蒸汽压缩机稳定运行,还可以使压缩过程更接近等温过程;压缩机实际运行时喷入水主要集中在压缩过程后期及排汽过程蒸发;压缩机欠压缩运行时,排汽腔内蒸汽对压缩过程影响不大;若压缩蒸汽任一转角都能被冷却至饱和,则喷水温度对压缩过程及运行效率基本没有影响;为了有效控制排汽温度,喷水孔口水流量需要随压缩机转速做相应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蒸汽压缩机 喷水冷却 数学模型 p-V
下载PDF
空气比热容比实验的原理和系统误差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邓于 张家伟 吴强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1期35-38,共4页
从热力学理论入手,对空气比热容比测定实验仪器和常见的两种实验原理表述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实验过程中正确的P-V图和实验状态及其实验原理的正确理解,提出了一种客观的实验理论表述方法.通过对实验仪器的改进,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实... 从热力学理论入手,对空气比热容比测定实验仪器和常见的两种实验原理表述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实验过程中正确的P-V图和实验状态及其实验原理的正确理解,提出了一种客观的实验理论表述方法.通过对实验仪器的改进,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实验误差由原来大于7%下降到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比热容比 p—V 实验误差 实验改进
下载PDF
气阀对汽车空调涡旋压缩机工作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何志龙 陈倩 +1 位作者 李丹童 李博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9-83,共5页
为探究气阀对涡旋压缩机工作过程的影响,本文对2个安装气阀与不安装气阀的涡旋压缩机样机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得到了压缩机的示功图,并和理论模拟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不安装气阀的涡旋压缩机会引起排气腔内高压气体向压缩腔倒流,导... 为探究气阀对涡旋压缩机工作过程的影响,本文对2个安装气阀与不安装气阀的涡旋压缩机样机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得到了压缩机的示功图,并和理论模拟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不安装气阀的涡旋压缩机会引起排气腔内高压气体向压缩腔倒流,导致各个压缩腔之间内泄漏增加,压缩机耗功增加,制冷量和COP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压缩机 p-V 排气阀 泄漏
下载PDF
深部巷道围岩支护阻力确定及其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初明祥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7-81,116,共6页
文章通过理论计算获取围岩压力与位移,通过绘制P-U图分析支护与位移的关系,以此确定深部巷道同岩支护阻力。分析认为:在对深部巷道围岩压力和位移进行量化计算的基础上,可以确定深部巷道围岩支护阻力范同;利用P-U图中同岩与支护的... 文章通过理论计算获取围岩压力与位移,通过绘制P-U图分析支护与位移的关系,以此确定深部巷道同岩支护阻力。分析认为:在对深部巷道围岩压力和位移进行量化计算的基础上,可以确定深部巷道围岩支护阻力范同;利用P-U图中同岩与支护的关系,可选择合理的支护技术方案和支护时间。该方法在龙同煤矿主泵房洞室支护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1)采用实际围岩力学参数计算出的巷道嗣岩压力和位移符合工程实际。深部主泵房洞室同岩支护阻力的合理范围为4~6MPa;(2)深部巷道的支护技术方案和支护时间可以依据支护阻力和P-U图确定:(3)该研究成果已成功用于煤矿工程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支护阻力 围岩压力与位移 p-U 支护技术
下载PDF
论理想气体p-V图中负斜率直线过程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良瑞 刘运 《物理与工程》 2003年第4期30-32,共3页
本文通过对理想气体 p V图中负斜率直线过程温度及吸、放热变化的综合讨论 ,使我们对该过程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
关键词 论理想气体 p-V 负斜率直线过程 温度 吸热 放热 热学 状态方程
下载PDF
P-V图和阀片运动图在冰箱压缩机性能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甘宏伟 金华强 +3 位作者 顾江萍 黄跃进 王新雷 沈希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44-1249,共6页
通过建立新的实验平台,准确测量压缩机各腔体内的气体压力和吸排气阀片的升程量,获取真实的P-V图和阀片运动图。对压缩机P-V图和阀片运动图进行同步研究和分析,得到阀片动作与压缩机内部工作过程的耦合关系,从而为压缩机优化提供方法。... 通过建立新的实验平台,准确测量压缩机各腔体内的气体压力和吸排气阀片的升程量,获取真实的P-V图和阀片运动图。对压缩机P-V图和阀片运动图进行同步研究和分析,得到阀片动作与压缩机内部工作过程的耦合关系,从而为压缩机优化提供方法。实验数据表明:在ASHRAE工况下,该款压缩机循环功耗为66.825 W,其中排气压力损失功耗占比为4.254%,吸气压力损失功耗占比为1.2%,吸气阀片位移为2.148 mm,排气阀片位移为0.825 mm。对压缩机吸排气阀片延时现象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机 p-V 阀片运动 循环功耗
下载PDF
线上线下双模式教育的应用——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必修课《热力学与传热学基础》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支有冉 李果 +2 位作者 张烽 王云龙 汤巧云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6期150-152,共3页
后疫情时代,为适应教学要求,逐渐衍生出线上线下双模式的教学方式。本文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热力学与传热学基础》为例介绍了线上线下双模式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热力学与传热学基础》这门专业必修课的主要授课内... 后疫情时代,为适应教学要求,逐渐衍生出线上线下双模式的教学方式。本文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热力学与传热学基础》为例介绍了线上线下双模式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热力学与传热学基础》这门专业必修课的主要授课内容、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其次以理想气体基本热力学过程的p-v图和T-s图为例,说明了双模式教育的应用为教学带来的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与传热学基础 双模式教育 教学应用 p-V T-S
下载PDF
关于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中p-V曲线的讨论 被引量:5
13
作者 龚力 杨启凤 +2 位作者 雍志华 王植恒 何原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40,46,共5页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用热力学方法测量)实验中,工作物质的体积V、压强p、温度T、摩尔数N都将在几个相互衔接的热力学过程中不断变化,采用在不同过程中气体的摩尔数有变化和保持不变2种模型的描述下,给出了2种正确的p-V曲线... "空气比热容比的测定"(用热力学方法测量)实验中,工作物质的体积V、压强p、温度T、摩尔数N都将在几个相互衔接的热力学过程中不断变化,采用在不同过程中气体的摩尔数有变化和保持不变2种模型的描述下,给出了2种正确的p-V曲线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比热容比 p-V 物态变化
下载PDF
双螺杆制冷压缩机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浩 吴华根 +3 位作者 应雯 张倍毓 林侃隆 熊保顺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97-202,共6页
双螺杆制冷压缩机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复杂的转子结构及型线设计,对该类压缩机的整体性能的预测一般采用一维数值模拟或经验方式得到,但是该类方法无法获得压缩机内部流体压力场和温度场的分布情况。根据试验用螺杆... 双螺杆制冷压缩机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复杂的转子结构及型线设计,对该类压缩机的整体性能的预测一般采用一维数值模拟或经验方式得到,但是该类方法无法获得压缩机内部流体压力场和温度场的分布情况。根据试验用螺杆压缩机建立了三维模型,利用结构化动网格技术,通过CFD软件对双螺杆压缩机的内部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流体在压缩机内部的流动及热力学参数分布状况,得到了压缩机内部压力场、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分布规律。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的P-V指示图及压缩机宏观性能参数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一致,部分负荷时误差较大,误差最大的是绝热效率,为2.58%。数值模拟能够准确预测双螺杆压缩机的性能,并为压缩机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杆制冷压缩机 CFD 数值模拟 热力学性能 p-V
原文传递
P质量控制图在医疗安全监控预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贾宏亮 何雪松 +8 位作者 吕军 杨波 王乙红 张军 徐艳 李力达 徐天强 梁庆宇 陈刚 《中国卫生资源》 2009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P质量控制图在医疗安全监控预警系统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探讨P(NP)-chart的适用条件来模拟医疗安全监控预警系统中的适用指标,为预警信息发布提供预警资料。结果:P图能为医疗安全预警系统提供有效预警信息。结论:p图是医疗安... 目的:探讨P质量控制图在医疗安全监控预警系统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探讨P(NP)-chart的适用条件来模拟医疗安全监控预警系统中的适用指标,为预警信息发布提供预警资料。结果:P图能为医疗安全预警系统提供有效预警信息。结论:p图是医疗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可采用的预警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质量控制 医疗安全 监控系统
下载PDF
P-V图在高能效压缩机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建民 王勇 《家电科技》 2009年第13期51-53,共3页
本文通过实测P-V图与模拟软件结合分析,可高度精确地得出指示功、摩擦损失、机械效率、指示效率(与吸排气压力降、工质、吸排气压力有关),揭示出旋转压缩机热损失指示功率分布情况,并为改善热损失提高压缩机效率寻求途径。
关键词 p—V 指示功 指示效率 高能效
下载PDF
大型往复式压缩机气阀故障诊断机理研究
17
作者 余永华 徐德峰 +4 位作者 王康 宋朝琪 潘耀宇 胡磊 尧阳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20-128,共9页
气阀作为大型往复压缩机的关键部件,其故障率排在压缩机故障首位,开展气阀故障机理研究对其故障判据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作者以某型往复式压缩机为研究对象,利用Simulink建立零维数值仿真模型,计算了正常状态下的缸内气体压力的动态过... 气阀作为大型往复压缩机的关键部件,其故障率排在压缩机故障首位,开展气阀故障机理研究对其故障判据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作者以某型往复式压缩机为研究对象,利用Simulink建立零维数值仿真模型,计算了正常状态下的缸内气体压力的动态过程,在压缩机试验台架上进行了缸压测量,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气阀泄漏、弹簧失效等故障仿真,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故障对气阀开启角度、p-V图面积、多变指数信号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排气阀故障越严重,进气阀开启角度越延后,排气阀开启角度越提前,p-V图面积越大,压缩膨胀梯度比越大;进气阀故障时反之,可为往复式压缩机气阀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提供参考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式压缩机 气阀故障 仿真建模 缸压测量 p-V
原文传递
管道试压的ASME标准和SNIP标准对比 被引量:4
18
作者 岳新民 唐智树 孙增武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25-928,共4页
对比分析了美国和苏联关于管道水压试验操作规程的两个标准:ASME标准和SNIP标准,总结了二者在地区等级划分、试验压力选择、试压分段长度、试压操作步骤等方面的差异。ASME标准依据管道沿线的人口稠密程度划分地区等级,SNIP标准则依据... 对比分析了美国和苏联关于管道水压试验操作规程的两个标准:ASME标准和SNIP标准,总结了二者在地区等级划分、试验压力选择、试压分段长度、试压操作步骤等方面的差异。ASME标准依据管道沿线的人口稠密程度划分地区等级,SNIP标准则依据管道周边的建筑设施和管道穿跨越地区的具体情况划分地区等级。ASME标准基于输送介质的不同选择水压试验压力,SNIP标准则基于管道用途选择水压试验压力。另外,ASME标准规定:试压分段长度一般为30km;在注水升压阶段,ASME标准规定进行"双减压"试验或根据升压用水体积和升压数值绘制p-V图;ASME标准规定在严密性试验期间需考虑管内水温变化对压力的影响,但SNIP标准中则没有这些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输管道 水压试验 ASME标准 SNIp标准 双减压 p-V 区别
原文传递
卡诺循环的p-V图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剑峰 朱琴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1-22,共2页
用计算机定量计算且绘制出卡诺循环的 p -V图 。
关键词 卡诺循环 绝热过程 p-V 计算机绘
下载PDF
铸铁滑动摩擦副润滑状态转化之部分影响因素的考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成彪 温诗铸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7-305,共9页
本文利用线接触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影响铸铁滑动摩擦副润滑状态转化的部分因素进行了考察,并且指出该摩擦副的润滑状态转化图可以分为部分弹流润滑Ⅰ区、边界润滑Ⅱ区(塑性流动磨损区)、边界润滑Ⅱ`区(氧化磨损区)和干摩擦Ⅲ区(严... 本文利用线接触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影响铸铁滑动摩擦副润滑状态转化的部分因素进行了考察,并且指出该摩擦副的润滑状态转化图可以分为部分弹流润滑Ⅰ区、边界润滑Ⅱ区(塑性流动磨损区)、边界润滑Ⅱ`区(氧化磨损区)和干摩擦Ⅲ区(严重擦伤区)。文章最后还着重就试样表面初始粗糙度对润滑状态转化的影响作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铁 p-V 粗糙率 边界润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