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尔泰基性麻粒岩的发现:来自矿物学的证据 被引量:18
1
作者 厉子龙 陈汉林 +2 位作者 杨树锋 肖文交 Yoshiaki TAINOSHO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45-1455,共11页
新疆北部阿尔泰造山带富蕴乌恰沟一带首次发现代表中、下地壳深变质作用的基性麻粒岩详细的野外和室内研究表明阿尔泰基性麻粒岩主要由粗粒和细粒的麻粒岩组成(SiO_2含量为47.83~53.57%)。两者的矿物组合相近,为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 新疆北部阿尔泰造山带富蕴乌恰沟一带首次发现代表中、下地壳深变质作用的基性麻粒岩详细的野外和室内研究表明阿尔泰基性麻粒岩主要由粗粒和细粒的麻粒岩组成(SiO_2含量为47.83~53.57%)。两者的矿物组合相近,为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角闪石和黑云母成分富镁,可能与岩石的成分富镁有关。基性麻粒岩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其富Mg/(Mg+Fe^(2+))和亏损U,Th,K及Rh,而且其原岩为钙碱性玄武岩,是岛弧构造环境下形成的产物,矿物化学特征表明斜方辉石中Mg/(Mg+Fe^(2+))介于0.65~0.71之间,为紫苏辉石,具高MgO+FeO,低Al_2O_3和Ca/(Ca+Mg+Fe),而单斜辉石具低TiO_2和Al_2O_3的特点,说明它们皆为变质成因,部分角闪石和褐色黑云母富钛,指示它们为高温下形成的产物。这些特征证实了上述岩石为基性麻粒岩。角闪石和黑云母氟和氯含量较低以及水逸度较高,暗示其流体成分氟和氯在变质作用过程中不起主导作用。根据麻粒岩中矿物共生组合、期次和矿物温压计估算,麻粒岩形成的峰期和退变质温压条件分别为750~780℃,0.6~0.7GPa和590~620℃,0.23~0.37GPa,前者属高温中压条件。阿尔泰地区基性麻粒岩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阿尔泰地区深部下地壳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深化阿尔泰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麻粒岩 岩相学 矿物化学 p-T条件估算 阿尔泰
下载PDF
郯庐断裂东侧肥东地块变质属性及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康涛 刘晓燕 +2 位作者 王娟 聂峰 石永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42-3158,共17页
肥东地块是郯庐断裂带中段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变质地块,其变质属性和构造归属的精确标定对探究郯庐断裂的形成与演化极为关键。然而,直至目前对于该地块的区域性的变质岩石学研究极为匮乏,制约了人们对于该断裂的深入理解。为此,本研究对... 肥东地块是郯庐断裂带中段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变质地块,其变质属性和构造归属的精确标定对探究郯庐断裂的形成与演化极为关键。然而,直至目前对于该地块的区域性的变质岩石学研究极为匮乏,制约了人们对于该断裂的深入理解。为此,本研究对肥东地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区域变质岩石学、岩相学、热力学和年代学的分析。研究显示,肥东地块自西向东主要由单元-I、II和III构成,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其间含少量的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斜长角闪岩。P-T条件评价显示,肥东地块的变质高峰期温压条件为610~690℃、0.61~0.81GPa,平均P-T条件分别656±25℃、0.71±0.06GPa,变质峰期属于角闪岩相。锆石U-Pb定年则显示肥东地块的原岩形成年龄为809.2±6.7Ma,表明该地块属于扬子板块。结合前人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及相关年龄数据,推测肥东地块与宿松变质杂岩应为相当层,它们目前的P-T差异可能是由于郯庐断裂的同俯冲平移错断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东地块 郯庐断裂 p-T条件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秦岭东江口和柞水花岗岩的矿物成分特征及其形成的温压条件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春花 吴才来 +2 位作者 雷敏 秦海鹏 李名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1-354,共14页
对南秦岭东江日和柞水岩体的似斑状花岗岩类进行了偏光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矿物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岩体形成的温压条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这两种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斜长石(更~奥长石)、钾长... 对南秦岭东江日和柞水岩体的似斑状花岗岩类进行了偏光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矿物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岩体形成的温压条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这两种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斜长石(更~奥长石)、钾长石、镁角闪石和镁质黑云母,副矿物为锆石、榍石、磁铁矿和磷灰石等。岩浆成分的变化可能是矿物环带结构和环斑结构形成的原因之一。东江口和柞水花岗岩类锆石结晶时岩浆温度为759~784℃,平均771℃;稀土元素在岩浆中饱和时岩浆的温度为741~800℃,平均773℃;斜长石结晶时岩浆温度624~641℃,平均632℃;角闪石结晶时岩浆温度610~668℃,平均632℃。岩体侵位深度约5.8km,压力约1.77×100Pa,具有壳幔混源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岩石学 矿物学 p-T条件 秦岭 东江口 柞水
下载PDF
西藏班戈节浪垭地区念青唐古拉群变质作用特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朱志勇 王天武 李才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8-133,共6页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的西端出露一套中、低级变质岩,主要有:斜长角闪岩、云母片岩、斜长片麻岩和大理岩等。研究表明,该变质岩经历了两期变形作用的改造,第一期变形稍滞后于变晶作用,形成岩石片理;第二期变形是在片理之上叠加了折劈理。经...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的西端出露一套中、低级变质岩,主要有:斜长角闪岩、云母片岩、斜长片麻岩和大理岩等。研究表明,该变质岩经历了两期变形作用的改造,第一期变形稍滞后于变晶作用,形成岩石片理;第二期变形是在片理之上叠加了折劈理。经电子探针分析,岩石中的角闪石、透辉石、石榴石、黑云母和斜长石等单矿物均为变质成因的矿物。利用矿物对该变质岩的变质作用温、压条件进行了计算,分别为:T=540~695 ℃,P=0.4~0.67 Gpa。研究区角闪石Ar-Ar同位素年龄测定,其年龄为(845±1)Ma,表明其变质时代为新元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班戈 念青唐古拉群 变质作用 温压条件 新远古代
下载PDF
Metamor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the Kadui Blueschist in the Central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Southern Tibet 被引量:11
5
作者 Guangming Sun Xu-Ping Li +4 位作者 WenYong Duan Shuang Chen Zeli Wang Lingquan Zhao Qingda Fe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026-1039,共14页
The Kadui blueschist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section of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YZSZ), southern Tibet, and has been subjected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Neo-Tethyan Ocean below the Asian Plate and provides impor... The Kadui blueschist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section of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YZSZ), southern Tibet, and has been subjected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Neo-Tethyan Ocean below the Asian Plate and provides important clue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India-Asia convergence zone. In this paper, the systematical petrographic and mineral chemical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Kadui blueschist, which reveal a mineral assemblage of sodic amphibole, chlorite, epidote, albite and quartz with accessory minerals of titanite, calcite and zircon.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es demonstrate that amphibole shows zoned from actinolite core to ferrowinchite/riebeckite rim composi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sodic amphibole has formed during a prograde metamorphic event. The protolith of the blueschist is an intermediate-basic pyroclastic rock. The calculated pseudosection indicates a clockwise P-T path and constrains peak metamorphic conditions of about 5.9 kbar at 345 ℃. This condition is transitional between pumpellyite-actinolite, greenschist and blueschist facies with a burial depth of 20-22 km and a thermal gradient of 15-16 ℃/km. This thermal gradient belongs to high pressure intermediate P/T facies series and is possibly related to a warm subduction setting of young oceanic slabs. Our new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Kadui blueschist in the central part of YZSZ experienced a rapid subduction and exhumation process as a response to a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Neo-Tethyan oceanic lithosphere during the initial India-Asia collision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dui blueschist METAMORpHISM p-T conditions accretionary complex southern Tibet.
原文传递
五河杂岩的变质岩石学及P-T条件分析——来自蒙城南ZK02钻孔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娟 盛勇 +2 位作者 卜香萍 康涛 石永红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56-575,共20页
五河杂岩是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东南缘最重要的岩石单元.然而,直至今日,人们对于该组杂岩一直缺乏足够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其形成的变质条件分歧较大.本文通过对蒙城南ZK02钻孔中五河杂岩的构成和地质特征详细研究表明五河杂岩分为上、下两... 五河杂岩是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东南缘最重要的岩石单元.然而,直至今日,人们对于该组杂岩一直缺乏足够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其形成的变质条件分歧较大.本文通过对蒙城南ZK02钻孔中五河杂岩的构成和地质特征详细研究表明五河杂岩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主要为一套由云母片岩、大理岩和花岗片麻岩组成的变质表壳岩系;下段为一套基性变质岩,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角闪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和少量的混合岩.同时,针对下段特征岩石(石榴斜长角闪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分析,并应用不同的温压计进行P-T条件评价和比较,结合岩相学限定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五河杂岩的主体普遍经历了高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其温压范围为:T=671℃~700℃和P=0.82~0.95 GPa,地温梯度约为25~28℃/km,与典型陆壳地温梯度类似.与同邻区主要岩石单元的变质级别相比,五河杂岩应当形成于板内变质环境,并不具备造山带变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河杂岩 蚌埠隆起 钻孔 ZK02 石榴斜长角闪岩 p-T条件 DRILL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地区鄂东南和九瑞矿集区成矿岩体特征及其识别标志 被引量:11
7
作者 蒋少涌 段登飞 +2 位作者 徐耀明 SAMAKE Bakaramoko 李正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09-3628,共20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一条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成矿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型和矽卡岩型。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西段的鄂东南和九瑞地区产有该带中几个十分重要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如铜绿山、鸡冠嘴、铜山口、城...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一条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成矿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矿床类型主要有斑岩型和矽卡岩型。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西段的鄂东南和九瑞地区产有该带中几个十分重要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如铜绿山、鸡冠嘴、铜山口、城门山、武山等。通过对该区岩体的系统对比研究表明,成矿岩体和不成矿岩体的矿物组成,主微量元素成分及成岩年龄上并无明显差异。总体而言,九瑞地区岩浆岩的形成年龄集中在141~148Ma之间,略早于鄂东南地区与铜矿相关的岩浆岩(集中在137~140Ma)。对岩浆岩全岩的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表明,一些成矿岩体具有比不成矿岩体更高比例的幔源物质贡献。对岩浆岩中主要造岩矿物,如角闪石和黑云母的详细研究,可以区分它们的不同结晶历史,从而揭示岩浆从早至晚演化过程中,相容元素和不相容元素、成矿元素和挥发份元素的变化规律,判别岩浆分离结晶过程、流体出溶过程,指示成矿与否。通过对角闪石和黑云母温压计的应用,估测了九瑞和鄂东南地区成矿岩体与不成矿岩体的侵位压力和深度,发现成矿岩体一般具有较低的压力(<4kbar)和较浅的侵位深度。九瑞和鄂东南地区成矿岩体均具有较高的氧逸度。成矿岩体演化到晚期,氧逸度显示升高的趋势,岩浆中的挥发分/成矿金属含量较高。而不成矿岩体就位前岩浆贫化Cu、S、Cl等元素,不能分异出含足够成矿元素的成矿热液。因此,通过详细的矿物学、特别是造岩矿物角闪石和黑云母以及副矿物锆石和磷灰石的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的研究,以及由其计算出的温度、压力、氧逸度、流体成分等参数,可以区分成矿与不成矿岩体,从而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乃至其他类似地区的深部找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识别标志 成矿岩体 温压条件 氧逸度 岩浆源区 鄂东南矿集区和九瑞矿集区
下载PDF
秦岭沙河湾Ⅰ型花岗岩岩石学、矿物学特征及岩浆形成的温压条件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春花 吴才来 +2 位作者 雷敏 秦海鹏 李名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5-608,共14页
南秦岭沙河湾岩体紧临商丹断裂南侧,是具有环斑结构的似斑状-粗粒结构石英二长岩。本文通过化学全分析、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对沙河湾岩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岩浆形成的温压条件与构造背景进行... 南秦岭沙河湾岩体紧临商丹断裂南侧,是具有环斑结构的似斑状-粗粒结构石英二长岩。本文通过化学全分析、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对沙河湾岩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岩浆形成的温压条件与构造背景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主量元素SiO2=66.40%~70.08%,Al2O3=14.36%~14.95%,Fe2O3=0.93%~1.73%,FeO=1.22%~1.65%,CaO=1.94%~2.78%,Na2O+K2O=7.88%~8.56%,K2O/Na2O=1.02~1.11,δ﹤3.3,为高钾钙碱性的过铝质I型花岗岩类;ΣREE平均151×10-6,LREE/HREE平均13.63,(La/Yb)N平均20.54,δEu平均0.89,δCe平均0.95,表明其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和Ce异常不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为右倾型,亏损Nb、Ce、Zr、Ti等高场强元素,略富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斜长石(更(奥)长石-钠长石)、钾长石、镁角闪石和镁质黑云母,副矿物为锆石、榍石、磁铁矿、钛铁矿和少量的石榴石等;初始岩浆温度平均755~780℃;角闪石和斜长石结晶温度约621~623℃;岩浆侵位深度约4km,压力约1.26×108Pa,具有壳幔混源的特点;沙河湾石英二长岩形成于中温、富水、中氧逸度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岩石学 矿物学 p—T条件 秦岭 沙河湾
下载PDF
河南桐柏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p-t条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翠光 魏春景 张阿利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2-250,共9页
地处华北板块南缘的桐柏麻粒岩区 ,主要以长英质麻粒岩为主。通过矿物化学及矿物组合特征的研究 ,结合温压计计算得出桐柏麻粒岩变质条件为 70 0~ 84 0℃、0 .6 1~ 0 .85GPa ,属于典型中压麻粒岩 ,地温梯度大致为 2 8~ 31℃ /km。桐... 地处华北板块南缘的桐柏麻粒岩区 ,主要以长英质麻粒岩为主。通过矿物化学及矿物组合特征的研究 ,结合温压计计算得出桐柏麻粒岩变质条件为 70 0~ 84 0℃、0 .6 1~ 0 .85GPa ,属于典型中压麻粒岩 ,地温梯度大致为 2 8~ 31℃ /km。桐柏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可能发生于早古生代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变质作用 麻粒岩 p-T条件 桐柏地区 早古生代 矿物化学
下载PDF
Metamorphic Petrology of Clinopyroxene Amphibolite from the Xigaze Ophiolite,Southern Tibet: P-T Constraints and Phase Equilibrium Modeling 被引量:7
10
作者 Yancheng Zhang Xu-Ping Li +2 位作者 Guangming Sun Zeli Wang Wenyong Du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49-562,共14页
The clinopyroxene amphibolite from the Bailang terrane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section of the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YZSZ),southern Tibet.The study of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important clues for the subduction... The clinopyroxene amphibolite from the Bailang terrane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section of the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YZSZ),southern Tibet.The study of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important clues for the subduction of the Neo-Tethyan Ocean below the Asian Plate and thu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a-Asia collision zone.Based on integrated textural,mineral compositional,metamorphic reaction history and geothermobarometric studies of the clinopyroxene amphibolite within a serpentinite mélange,four overprinted metamorphic stages are established.They are the first metamorphic record of M1 stage indicated by a relict assemblage of plagioclase+clinopyroxene+amphibole,an early M2 stage characterized by an assemblage of medium-grained clinopyroxene+amphibole+plagioclase+quartz as well as rutile inclusion in titanite,which is formed during burial process,an isobaric cooling M3 stag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ssemblage of clinopyroxene+amphibole+plagioclase+titanite,and a decomposing retrograde stage M4,which is represented by the amphibolite+plagioclase symplectite+titanite+rutile+quartz.By applying the THERMOCALC(versions 6.2 and 6.3)technique in the NCFMASHTO system,the P-T conditions estimated from M1 to M4 stages are ca.8.6 kbar/880℃,10.8–13.4 kbar/800–840℃,12.7–13.2 kbar/650–660℃ and<11.2 kbar/640℃,respectively.The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their P-T conditions define a counterclockwise P-T path for the clinopyroxene amphibolite of the Xigaze ophiolite,suggesting that the rocks underwent a cooling process during burial from magmatic protolith,and a decompressing stage after the pressure peak metamorphic conditions,which implies that the Bailang terrane of the Xigaze ophiolite may have experienced subduction/collision-related tectonic processes.The peak metamorphism reaches to the transitional P-T conditions among amphibolite facies,granulite facies and eclogite facies with a burial depth of 30–40 km.After exhumation of the ophiolitic unit to the shallow crustal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NOpYROXENE AMpHIBOLITE thermodynamic MODELING p-T conditions counterclock p-T path Bailang TERRANE Xigaze OpHIOLITE Tibet
原文传递
大别山太湖地区榴辉岩岩石学、矿物成分和P-T条件特征及其所揭示的构造含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石永红 王清晨 林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4-432,共19页
根据对大别山太湖地区1:10000地质填图,以及对榴辉岩的精细的岩石学、矿物成分和P-T条件的研究分析表明,该地区的榴辉岩可分为:高压榴辉岩,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和超高压榴辉岩。从高压榴辉岩至超高压榴辉岩,石榴石中钙铝榴石、镁铝榴石... 根据对大别山太湖地区1:10000地质填图,以及对榴辉岩的精细的岩石学、矿物成分和P-T条件的研究分析表明,该地区的榴辉岩可分为:高压榴辉岩,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和超高压榴辉岩。从高压榴辉岩至超高压榴辉岩,石榴石中钙铝榴石、镁铝榴石组分,多硅白云母中的Si^(4+)逐渐增加,峰期变质P-T条件则从T=535℃~652℃和P=1.50~2.26GPa,T=625℃~777℃和P=2.41~3.04GPa,逐渐增加到T=767℃~942℃和P=3.49~4.09GPa,显示了区域上的连续变化特征。结合构造几何学的分布特征和榴辉岩的共生围岩,应用石榴石-单斜辉石温度计和石榴石-单斜辉石-多硅白云母压力计,计算建立了一条近于“5℃/km”的地温梯度线和两条T=650℃,P=2.50GPa和T=750℃,P=3.00GPa温度和压力等值线,并将南大别变质块体从南自北分为三个变质单元:高压带,高压-超高压带和超高压带,从而表明该变质块体连续的特征。本次研究建立了三条P-T轨迹,并尝试性地探讨了这些榴辉岩的不同的抬升速率,推测不同类型的榴辉岩在地下40~50km的深度发生了强烈的缩短,“焊接”成一整体缓慢抬升到地表,从而导致现今榴辉岩的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 太湖地区 榴辉岩 p—T条件 抬升速率
下载PDF
北淮阳变质单元中“浅变质”带——佛子岭群主期变质条件和碎屑锆石年代学探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俊先 石永红 +3 位作者 唐虎 李秋立 侯振辉 周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19-2236,共18页
佛子岭群为北淮阳变质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于大别碰撞造山带最北缘,处于扬子和华北板块的结合部位,构造位置极为关键。长期以来,佛子岭群一直被视为扬子板块北缘沉积产物,并以加积楔形式产出。然而,随着年代学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的... 佛子岭群为北淮阳变质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于大别碰撞造山带最北缘,处于扬子和华北板块的结合部位,构造位置极为关键。长期以来,佛子岭群一直被视为扬子板块北缘沉积产物,并以加积楔形式产出。然而,随着年代学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的深入,对其构造归属和形成动力学机制产生了差异性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佛子岭群变质属性缺乏准确的判定所致。为此,本研究对佛子岭群展开了详细的野外观测和区域变质岩石学研究,以及岩相学、热力学和年代学分析。研究表明佛子岭群构成较为复杂,主体由细粒的云母石英片岩、石英云母片岩和石榴云母片岩构成。主期变质PT条件评价显示,其温压范围为610~620℃和0. 9~1. 0GPa,普遍经历了中-高压角闪岩相变质,并非为"浅"变质产物,并卷入了较深层次的俯冲-折返过程。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佛子岭群年龄跨度较大,范围为3101±48Ma^413±9Ma,可分为5组年龄,年龄峰值分别为2537Ma、1567Ma、940Ma、749Ma和440Ma,显示了华北和扬子板块混合物源特征,最年轻的年龄峰值暗示其形成于早古生代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子岭群 p-T条件 石榴云母片岩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蚌埠隆起区石榴辉石岩变质PT轨迹及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娟 宋传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23-1245,共23页
蚌埠隆起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胶—辽—吉造山带的最南缘,由于侧重点和关注度的差异,对于该地区的变质演化过程的探究一直较为缺乏,制约了人们对该隆起形成过程的理解。为此,本文通过对该隆起的石榴辉石岩及其退变的黑云斜长片... 蚌埠隆起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胶—辽—吉造山带的最南缘,由于侧重点和关注度的差异,对于该地区的变质演化过程的探究一直较为缺乏,制约了人们对该隆起形成过程的理解。为此,本文通过对该隆起的石榴辉石岩及其退变的黑云斜长片麻岩详细的野外观测、岩相学分析、热力学评价和年代学的研究,较为充分地探讨了该隆起的形成机制。研究显示这两类岩石记录了5个变质阶段:阶段-Ⅰ的平均温压为:^-T=672±17 ℃和^-P=1.05±0.02 GPa;阶段-Ⅱ的平均温压为:^-T=805±30 ℃和^-P=1.21±0.04 GPa;阶段-Ⅲ的平均温压为:^-T=615±13 ℃和^-P=0.93±0.02 GPa; 阶段-Ⅳ的平均温压为:^-T=632±6 ℃和^-P=0.50±0.01 GPa;阶段-Ⅴ的温压为推测值:T=400 ℃~450 ℃和P=0.2~0.4 GPa。其中阶段-Ⅰ~阶段-Ⅲ表象为角闪岩相→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的过程,显示了一个近等压的可能的快速升温和降温的过程。而阶段-Ⅲ~阶段-Ⅳ表现为一个近于等温降压的快速过程,直至阶段-Ⅴ表现为可能的缓慢降温降压过程。结合背景资料和前人年龄数据,以及本次对退变黑云斜长片麻岩的锆石U-Pb定年(1 885±16 Ma)研究,推测该全过程可能反映的是两期变质事件。其中,早期的变质以阶段-Ⅰ、阶段-Ⅱ和阶段-Ⅲ为代表,揭示了大约在2.5 Ga时期,蚌埠隆起经历了大规模岩浆上侵及紧密相伴的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事件;而晚期变质以阶-Ⅲ→阶段-Ⅳ等温降压为代表,可能反映的是大约1.9 Ga时期,胶—辽—吉造山带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埠隆起区 石榴辉石岩 pT条件评价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皖南地区城安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形成的温压条件 被引量:5
14
作者 汪雅菲 杜建国 +3 位作者 陈秀其 徐锦龙 刘道彬 葛海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9-548,共20页
安徽省南部地区城安岩体位于扬子板块东段江南隆起带内,是燕山期大规模岩浆作用的代表性岩体之一。1∶50 000“城安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发现该岩体为一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构成了皖南地区岩石类型复杂... 安徽省南部地区城安岩体位于扬子板块东段江南隆起带内,是燕山期大规模岩浆作用的代表性岩体之一。1∶50 000“城安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发现该岩体为一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构成了皖南地区岩石类型复杂的独立复式岩体,它是探讨该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形成过程的“窗口”,前人对该岩体的研究程度较低。本文通过对其研究,可为深入探讨皖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岩浆物质来源提供年代学以及矿物学方面制约和实物佐证。运用锆石U-Pb年代学(LA-ICP-MS)和电子探针(EPMA)方法,精确测定城安岩体主体岩性(花岗闪长岩中核部年龄和成岩年龄)。通过对岩石中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等矿物含量的分析,讨论岩浆形成的温压条件和岩石成因。结果表明:城安岩体中花岗闪长岩核部年龄可分为两组,818~740 Ma和222~204 Ma,分属新元古代拉伸纪—成冰纪和中生代晚三叠世,前者对应前寒武纪罗迪尼亚大陆裂解事件,后者推测可能与大别造山带折返过程相关。岩体成岩年龄为151.0±2.8 Ma(MSWD=0.91),表明岩浆结晶冷却年龄在晚侏罗世。城安岩体为Ⅰ型花岗岩,形成的温度在680±55℃,压力范围在0.21~0.30 GPa,深度在6.93~9.90 km。该岩体形成机制主要为地壳物质部分融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闪长岩 LA-ICp-MS锆石U-pB测年 p-T条件 皖南城安
下载PDF
柴北缘沙柳河榴辉岩岩石化学及变质条件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新宇 李盛富 鄢全树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4-18,共5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端沙柳河一带榴辉岩呈布丁构造赋存在新元古代末期花岗质片麻岩中,榴辉岩主要由石榴子石、绿辉石和金红石等矿物组成。通过对该地榴辉岩的岩石化学和变质条件研究,发现其峰期变质条件为492.12 ℃~653.48 ℃和1.008~1....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端沙柳河一带榴辉岩呈布丁构造赋存在新元古代末期花岗质片麻岩中,榴辉岩主要由石榴子石、绿辉石和金红石等矿物组成。通过对该地榴辉岩的岩石化学和变质条件研究,发现其峰期变质条件为492.12 ℃~653.48 ℃和1.008~1.625 GPa,未达到超高压的环境,在岩石中也未发现明显的超高压证据,与柴达木盆地北缘其他地区(鱼卡河、锡铁山、野马滩)榴辉岩有所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岩石化学 柴北缘 柴达木盆地北缘 绿辉石 布丁构造 花岗质片麻岩 变质 超高压
下载PDF
桐柏山L构造岩的构造特征与形成环境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欢 宋传中 +5 位作者 林寿发 李加好 黄鹏 王微 韩建军 杨帆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42-555,共14页
桐柏山太白顶、殷店和天河口一带,发育有大量的L构造岩,拉伸线理极其发育,面理较弱,线理产状向南东东倾伏,倾伏角为1&#176;~20&#176;.桐柏山L构造岩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在三维空间上,L构造岩强烈发育杆状构造,这种“杆”状构造是由大... 桐柏山太白顶、殷店和天河口一带,发育有大量的L构造岩,拉伸线理极其发育,面理较弱,线理产状向南东东倾伏,倾伏角为1&#176;~20&#176;.桐柏山L构造岩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在三维空间上,L构造岩强烈发育杆状构造,这种“杆”状构造是由大量沿X轴方向定向排列连在一起的椭球体矿物构成的;其变形机制主要为石英的颗粒边界迁移和长石的位错蠕变;形成的平均压力为0.59GPa,平均温度为550℃~600℃,形成于中-高温—中压环境,变质相为高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形成深度大致在15~ 20 km,属于中地壳的产物.L构造岩在桐柏山的发现可能反映了桐柏山造山带中桐柏杂岩岩块相对两侧榴辉岩岩片具有近东西向挤出构造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桐柏山 L构造岩 温压条件 挤出构造
下载PDF
北祁连山含镁纤柱石高压泥质岩及其对古大洋俯冲的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孝宁 宋述光 +1 位作者 魏春景 张立飞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2-480,共9页
北祁连山发育有缝合带是一条典型的早古生代大洋型俯冲带。针对该缝合带中首次发现的含镁纤柱石高压泥质片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根据平衡矿物组合,利用THERMORCAL(V3.23)计算出镁纤柱石+石榴石+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组合... 北祁连山发育有缝合带是一条典型的早古生代大洋型俯冲带。针对该缝合带中首次发现的含镁纤柱石高压泥质片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根据平衡矿物组合,利用THERMORCAL(V3.23)计算出镁纤柱石+石榴石+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组合稳定的温压条件为P=2.2~2.5 GPa,T=530~580℃。利用纤柱石和硬绿泥石的稳定范围,确定了北祁连山早古生代大洋冷俯冲的地热梯度的范围为6.5~7.5℃/km。该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早古生代时期大洋俯冲带的热结构及其高压变质岩石的脱水过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纤柱石 高压变质 p-T条件 北祁连山
下载PDF
苏北、胶南地区榴辉岩的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尹玉军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1-20,共10页
本文着重讨论苏北、胶南地区的榴辉岩的地质、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因。依据野外地质产状,该区榴辉岩可分三种类型,即产于超基性岩中的Ⅰ类榴辉岩;产于片麻岩、片岩中的Ⅱ类榴辉岩;以及产于大理岩中的Ⅲ类榴辉岩。Ⅰ类榴辉岩可能是... 本文着重讨论苏北、胶南地区的榴辉岩的地质、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因。依据野外地质产状,该区榴辉岩可分三种类型,即产于超基性岩中的Ⅰ类榴辉岩;产于片麻岩、片岩中的Ⅱ类榴辉岩;以及产于大理岩中的Ⅲ类榴辉岩。Ⅰ类榴辉岩可能是超基性岩带上来的幔源榴辉岩团块,其结晶温压为570℃,16×108Pa,后在区域变质作用下再平衡;Ⅱ类和Ⅲ类榴辉岩可能是基性岩经区域高压变质的产物,其形成条件分别为620—640.℃,14—15x10Pa到560℃,13.8×108Pa和670—690℃,14—24×108Pa到745—758℃,15—22×108Pa。不同类型榴辉岩形成温压相近,但其温压的形成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地质特征 成因 p-T条件
下载PDF
辽西—赤峰—带太古代变质杂岩中石榴石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长秋 崔文元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57-165,T001,共10页
石榴石是研究区内暗色镁铁质岩、麻粒岩及片麻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之一。成分分析表明,它们是含钙铝榴石分子较多的镁铝-铁铝系列石榴石;红外光谱测定其近于铁铝榴石;穆斯堡尔谱分析表明,Fe^(3+)含量增多将引起石榴石内六配位多面体变形程... 石榴石是研究区内暗色镁铁质岩、麻粒岩及片麻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之一。成分分析表明,它们是含钙铝榴石分子较多的镁铝-铁铝系列石榴石;红外光谱测定其近于铁铝榴石;穆斯堡尔谱分析表明,Fe^(3+)含量增多将引起石榴石内六配位多面体变形程度增大;晶胞参数a_0与Ca^(2+)含量呈正相关。本区石榴石是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产物,形成的温压条件为780—840℃、0.85—1.10GPa。形成石榴石的反应是复杂的,其中包括角闪石与斜长石的增温脱水反应以及紫苏辉石+斜长石组合向石榴石+单斜辉石组合转化的滑动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 麻粒岩相 岩石 杂岩 变质岩
下载PDF
大别地块东南缘变质P-T条件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石永红 王娟 +1 位作者 康涛 徐旭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40-1558,共19页
大别山东南缘高压-超高压地块一直为研究的热点地区,人们普遍认同其是由2个具有不同变质级别的单元构成,并以此为基点探讨大别造山带的俯冲、折返机制。然而,由于工作程度所限,对于大别山腹地店前-寺前-罗溪地区一直缺乏详细的资料,对... 大别山东南缘高压-超高压地块一直为研究的热点地区,人们普遍认同其是由2个具有不同变质级别的单元构成,并以此为基点探讨大别造山带的俯冲、折返机制。然而,由于工作程度所限,对于大别山腹地店前-寺前-罗溪地区一直缺乏详细的资料,对其确实的变质属性及年龄并不清晰,限制了人们对该地区客观的结构单元划分的准确理解。本次通过区域变质岩石学和年代学的研究,详实地分析了该地块的结构构成。研究显示,大别山东南缘高压-超高压地块由2个超高压单元和1高压单元构成,并呈岩石-构造岩片形式相互叠置,其变质P-T条件分别为:(1)单元-Ⅰ:T=723±22℃和P=3.90±0.43GPa(金刚石稳定域);(2)单元-Ⅱ:T=630±45℃和P=3.10±0.23GPa(柯石英稳定域);(3)单元-Ⅲ:T=545±24℃和P=2.48±0.11GPa(石英稳定域)。锆石U-Pb年龄表明这三个单元具有穿时性,形成于不同的时间段,自单元-Ⅰ、单元-Ⅱ至单元-Ⅲ,年龄分别为226.4±2.6Ma→230.1±3.5Ma→235.2±4.2Ma年龄(徐旭峰等,2013)。在空间分布上自北向南,总体的峰期变质P-T条件逐渐降低,年龄则逐渐变老。但由于风化剥蚀作用,在马龙-石马一线的单元-I以构造窗形式产出,致使P-T条件呈现跳跃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山东南缘 榴辉岩 变质年龄p-T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