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固态锂硫电池复合电解质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
作者 张宗举 赵贝贝 高洪涛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38,共6页
全固态锂硫电池复合电解质膜包括PI-PEO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膜与Super P中间层膜.分别采用原位聚合法和熔融浇注法制备了全固态锂硫电池PI-PEO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膜与Super P中间层膜.通过在正极与电解质界面处引入Super P中间层膜来改善界... 全固态锂硫电池复合电解质膜包括PI-PEO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膜与Super P中间层膜.分别采用原位聚合法和熔融浇注法制备了全固态锂硫电池PI-PEO聚合物固态电解质膜与Super P中间层膜.通过在正极与电解质界面处引入Super P中间层膜来改善界面阻抗,提高了全固态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不添加液体电解液的情况下,引入Super P膜的锂硫电池在35℃环境温度中,0.1C电流密度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190 mAh/g,100圈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有703 mAh/g,容量保持率达到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聚合物固态电解质 Super p 原位聚合
下载PDF
7075铝合金化学镀Ni-P/Ni-W-P双层镀层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良洪 谢红希 肖刚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3-46,共4页
以7075铝合金为基体,采用直接连续化学镀法制备Ni-P/Ni-W-P双层膜,并采用SEM,EPMA,XRD和显微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等对膜层热处理前后的表(断)面形貌、成分、结构、硬度和耐腐蚀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获得了致密无孔且与基体及层... 以7075铝合金为基体,采用直接连续化学镀法制备Ni-P/Ni-W-P双层膜,并采用SEM,EPMA,XRD和显微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等对膜层热处理前后的表(断)面形貌、成分、结构、硬度和耐腐蚀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获得了致密无孔且与基体及层间相互结合紧密的非晶态Ni-P/Ni-W-P膜;热处理后,镀层硬度提高,而耐蚀性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Ni-p/Ni-W-p 化学镀 热处理 显微硬度
下载PDF
AZ31镁合金微弧氧化Ca-P膜层在人体仿生液中的磨损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玲玲 戢鑫 +4 位作者 王彩萍 刘丁鹤 张明寒 顾艳红 翟彦青 《材料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共5页
为了提高AZ31镁合金在人体仿生液中的耐磨性,对AZ31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在其表面生成了Ca-P膜。利用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等分析了微弧氧化Ca-P膜的微观组织结构、成分、相组成和硬度。采用高速往... 为了提高AZ31镁合金在人体仿生液中的耐磨性,对AZ31镁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在其表面生成了Ca-P膜。利用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等分析了微弧氧化Ca-P膜的微观组织结构、成分、相组成和硬度。采用高速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微弧氧化Ca-P膜在人体仿生液中的耐磨性。结果表明:AZ31镁合金微弧氧化Ca-P膜呈多孔蜂窝状,其Ca/P(摩尔比)为0.50;微弧氧化Ca-P膜的硬度为353.4 HV,是基体的3.5倍;微弧氧化Ca-P膜的磨损体积随载荷和滑行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当载荷为7 N时,微弧氧化Ca-P膜破裂,磨损体积迅速增加;随着滑行时间的增加,微弧氧化Ca-P膜的耐磨性增强;随着载荷和滑行时间的增加,Ca-P膜表面微凸体产生的磨屑逐渐增加,磨损机理由对磨球与试样在仿生液中的腐蚀磨损、微动磨损和磨粒磨损复合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AZ31镁合金 Ca-p 人体仿生液 耐磨性
下载PDF
单晶硅掺杂类型对化学镀Ni-P膜的影响
4
作者 麻华丽 张新月 +7 位作者 杜银霄 陈雷明 茹意 张锐 曾凡光 刘波 刘凯 梁浩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4-568,共5页
本文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分别在P型、N型Si(100)表面制备了Ni-P膜,通过扫描电镜(SEM)及电子能谱仪(EDS)分析考察了同种制备条件下,在不同基底上镀膜的表面形貌和不同基底对镀层组分的影响;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不同基底上镀膜的平整度... 本文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分别在P型、N型Si(100)表面制备了Ni-P膜,通过扫描电镜(SEM)及电子能谱仪(EDS)分析考察了同种制备条件下,在不同基底上镀膜的表面形貌和不同基底对镀层组分的影响;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不同基底上镀膜的平整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两种基底上的镀膜形貌、元素含量及镀膜平整度明显不同,以P型Si(100)作为基底时,膜层颗粒度及平整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型Si p型Si Ni—p
原文传递
磷化膜对锌板表面涂层附着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金华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3-34,共2页
涂层附着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其防腐性能,基体表面的前处理(磷化)工艺是确保涂层附着力的必要条件。通过对不同磷化膜结晶的对比试验,发现涂层与基体之间的附着力受磷化膜中二价金属离子含量的影响较大,即可通过比值([P]/[H])初步判别其涂... 涂层附着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其防腐性能,基体表面的前处理(磷化)工艺是确保涂层附着力的必要条件。通过对不同磷化膜结晶的对比试验,发现涂层与基体之间的附着力受磷化膜中二价金属离子含量的影响较大,即可通过比值([P]/[H])初步判别其涂层附着力的级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附着力 锌板 镀锌 热镀锌 [p] [H]
下载PDF
P+膜制备工艺研究
6
作者 林雁飞 冯勇建 张丹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387-388,共2页
通过对浓硼扩散工艺的介绍,讨论了沉积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参数,并针对扩散过程中出现的硼硅玻璃等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扩散 p%pLUS% 硼硅玻璃 自停止腐蚀
下载PDF
Electroless plating and growth kinetics of Ni-P alloy film on SiC_p/Al composite with high SiC volume fraction 被引量:5
7
作者 方萌 胡玲 +3 位作者 杨磊 史常东 吴玉程 汤文明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799-805,共7页
After Sn/Pd activating, the SiCp/Al composite with 65% SiC (volume fraction) was coated by electroless Ni?P alloy plating.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composite and its effect on the Ni?P alloy depositing process and bo... After Sn/Pd activating, the SiCp/Al composite with 65% SiC (volume fraction) was coated by electroless Ni?P alloy plating.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composite and its effect on the Ni?P alloy depositing process and bonding action of Ni and P atoms in the Ni?P alloy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the Sn/Pd activating points results in preferential deposition of the Ni?P alloy particles on the Al alloy and rough SiC particle surfaces and in the etched caves. The Ni?P alloy film has an amorphous structure where chemical bonding between Ni and P atoms exists. After a continuous Ni?P alloy film formed, electroless Ni?P alloy plating is not affected by surface morpholog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Cp/Al composite any longer, but by the electroless plating process itself. The Ni?P alloy film follows linear growth kinetics with an activation energy of 68.44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p/Al composite electroless plating Ni-p alloy film MICROSTRUCTURE growth kinetics
下载PDF
Cu/Ni-P多层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石雷 刘维民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软硬层交替的Cu/Ni-P多层膜,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分析了多层膜的表面形貌,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其相结构;采用动-静摩擦系数精密测量装置考察了多层膜的摩擦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机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其磨损... 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软硬层交替的Cu/Ni-P多层膜,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分析了多层膜的表面形貌,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其相结构;采用动-静摩擦系数精密测量装置考察了多层膜的摩擦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机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其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Cu/Ni-P多层膜与钢球对摩时具有较好的抗磨减摩性能;在低载荷和低滑动速度下,多层膜的磨痕表面存在擦伤痕迹和较浅的犁沟;在高载荷下多层膜发生严重粘着磨损和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Cu/Ni-p多层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化学镀La-Co-P合金薄膜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叶广 王建朝 +1 位作者 翟博 王书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4-617,共4页
化学镀镧钴磷合金薄膜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化学镀La-Co-P合金的方法.经过前处理,在最佳参数条件下,利用化学镀方法得到了非晶态的La-Co-P合金薄膜,通过差热-热重分析仪分析了温... 化学镀镧钴磷合金薄膜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化学镀La-Co-P合金的方法.经过前处理,在最佳参数条件下,利用化学镀方法得到了非晶态的La-Co-P合金薄膜,通过差热-热重分析仪分析了温度对薄膜镀层结构的影响,利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XRD(X射线衍射)、EDS(X射线能谱)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晶化温度对镀层结构、耐腐蚀性以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氩气氛下,经过不同温度的热处理,La-Co-P合金膜从非晶体转变为晶体,在铜基体表面上形成了光滑的La、Co、P合金晶体薄膜;经过高温处理的镧钴磷合金薄膜在质量分数3.5%的氯化钠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磁性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La-Co-p合金 磁性 结构 耐腐蚀性
下载PDF
Ni-P沉积膜的晶化及其对LaMgNi_4储氢合金的电催化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倪成员 王仲民 +2 位作者 姚青荣 周怀营 潘顺康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92-1495,共4页
利用碱性化学镀在玻璃方块和LaMgNi4储氢合金粉表面沉积了Ni-P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示差扫描(DSC)等手段对Ni-P沉积膜的相结构、形貌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证实,试验制备的Ni-P沉积膜为微晶结构,Ni-P膜由... 利用碱性化学镀在玻璃方块和LaMgNi4储氢合金粉表面沉积了Ni-P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示差扫描(DSC)等手段对Ni-P沉积膜的相结构、形貌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研究证实,试验制备的Ni-P沉积膜为微晶结构,Ni-P膜由大量大小均匀的球形颗粒(1μm左右)密堆积构成。在593~623K和663~693K的温度范围,其DSC曲线上出现两个吸热峰,分别对应Ni3P相的生成。在298~773K温度范围内,构成沉积膜的球形Ni-P颗粒未发现有明显的长大现象。模拟电池法测试结果表明,Ni-P沉积膜可有效降低LaMgNi4合金电极在碱性电解液中的氧化腐蚀作用,相应的放电容量有较大的提高,但对放电容量快速衰减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沉积 Ni3p LaMgNi4 电催化
下载PDF
化学镀Ni-Mo-Cr-P多元非晶合金膜的晶化行为及其电化学腐蚀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晋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0-43,59,共5页
用化学镀工艺获得了Ni-Mo-Cr-P合金镀层,研究了Ni-Mo-Cr-P非晶态合金膜随晶化处理温度升高,其结构以及耐蚀性的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镀态Ni-Mo-Cr-P为非晶态镀层,300℃时Ni_3P渐渐开始析出;400℃时Ni_3P相继续... 用化学镀工艺获得了Ni-Mo-Cr-P合金镀层,研究了Ni-Mo-Cr-P非晶态合金膜随晶化处理温度升高,其结构以及耐蚀性的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镀态Ni-Mo-Cr-P为非晶态镀层,300℃时Ni_3P渐渐开始析出;400℃时Ni_3P相继续析出,Ni衍射峰变得较为尖锐;500℃,Ni晶化较为完全,同时出现新相Cr_(1.12)Ni_(2.88);600℃有Cr_2Ni_3,CuNi,Cu_(3.8)Ni和Mo_(1.24)Ni_(0.76)生成;700℃时出现Cu_(0.81)Ni_(0.19)和MoNi_3,Ni_3P发生再结晶,同时镀层开始氧化生成Ni O。电化学分析显示,镀态下Ni-Mo-Cr-P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优于Ni-P、Ni-Mo-P镀层;400℃下进行晶化处理,Ni-Mo-Cr-P镀层的耐腐蚀性有所提高,更高温度下的晶化处理,都会损害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Mo—Cr—p合金 晶化处理 电化学腐蚀特性
下载PDF
镁空气电池负极表面改性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鹏 孙煜坤 +2 位作者 王雅茹 曾小勤 努丽燕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778-3788,共11页
分别以纯镁、AZ31镁合金、WA111(Mg-11%Y-1%Al)镁合金为负极,通过液相沉积法在镁负极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Ca-P生物陶瓷膜层。将MnO_(2)催化剂涂覆在碳纤维布-泡沫镍复合基底上作为空气正极,以3.5%(质量分数)NaCl水溶液作为电解液,研究了... 分别以纯镁、AZ31镁合金、WA111(Mg-11%Y-1%Al)镁合金为负极,通过液相沉积法在镁负极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Ca-P生物陶瓷膜层。将MnO_(2)催化剂涂覆在碳纤维布-泡沫镍复合基底上作为空气正极,以3.5%(质量分数)NaCl水溶液作为电解液,研究了表面膜层对镁空气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放电后未改性电极和改性电极表面的微观结构,探讨了膜层对电池性能显著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经过表面改性的镁负极具有更高的负极利用率,放电稳定性也更好;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测试显示表面膜层提高了镁负极的耐腐蚀性。该生物陶瓷膜层由宽10μm、长60μm的针叶状二水磷酸氢钙(CaHPO_(4)·2H_(2)O)晶体交织咬合生长而成;这种多孔结构在加强镁负极表面耐腐蚀性的同时,使表面放电产物变得疏松易脱落,无法形成完整致密的钝化膜,从而提高了镁空气电池的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空气电池 负极修饰 Ca-p生物陶瓷 电化学性能 腐蚀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P类膜材强度回归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彬 吴梦琳 +2 位作者 张其林 霍震霆 赏莹莹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86-1294,共9页
统计了工程中常用的55种P类膜材的规格参数,包括经纬向纱线密度、纤度、克重、厚度等,整理研究了团队累积的膜材力学性能检测数据,得到了涂层织物类膜材的基本力学性能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经典方法对涂层织物类膜... 统计了工程中常用的55种P类膜材的规格参数,包括经纬向纱线密度、纤度、克重、厚度等,整理研究了团队累积的膜材力学性能检测数据,得到了涂层织物类膜材的基本力学性能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经典方法对涂层织物类膜材组织结构参数及其相关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力学性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和力学性能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确定各项参数对膜材强度指标的影响,采用二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P类膜材抗拉强度和撕裂强度的回归模型,可用于膜材生产和膜结构设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 抗拉强度 撕裂强度 回归分析
下载PDF
P—Si3N4薄膜用于H^+—ISFET的研究
14
作者 韩泾鸿 崔大付 《上海半导体》 1990年第2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H^%pLUS%-ISFET p-SiN 氮化硅 pECVD
下载PDF
电沉积Fe-La-P非晶态合金工艺研究
15
作者 张远声 《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 2002年第3期1-3,共3页
选用柠檬酸和氯化铵作为混合配位体 ,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了电镀Fe La P非晶态合金的电解液配方和工艺条件 ,获得了外观呈黑色、平整均匀的非晶态镀层。在几种典型的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 ,镀层的耐蚀性优于Fe P非晶态合金镀层 ,且腐蚀... 选用柠檬酸和氯化铵作为混合配位体 ,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了电镀Fe La P非晶态合金的电解液配方和工艺条件 ,获得了外观呈黑色、平整均匀的非晶态镀层。在几种典型的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中 ,镀层的耐蚀性优于Fe P非晶态合金镀层 ,且腐蚀速度随镧含量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Fe-La-p非晶态合金 工艺 研究 电镀 Fe-La-p合金 柠檬酸 氯化铵
下载PDF
CO_2在p-SiC膜电极上的光电化学还原
16
作者 罗瑾 林仲华 +2 位作者 桥本和仁 藤嶋昭 田昭武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59-561,共3页
近年来,CO_2的光电化学还原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已有利用SiC粉末进行CO_2光催化还原的报道。本研究首次利用p-SiC膜光阴极还原CO_2,得到较高的CH_3OH产率。1 实验 在导电玻璃上采用水银光敏化CVD法制得微晶p-SiC膜,电极表面用4.
关键词 CO2 光电化学还原 p-SiC电极
下载PDF
Ga_xIn_(1-X)P外延膜中成份调制对光致发光的影响
17
作者 梁家昌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4期7-,1-6,共7页
通过用一高分辨、微机控制的三晶体x-射线衍射仪来测量Ga_xIn_(1-x)P外延膜中(11)与()衍射峰的积分强度差,定量地确定了有序度。讨论Ga_xIn_(1-x)P外延膜中有序度与成份调制间的关系。考察了成份调... 通过用一高分辨、微机控制的三晶体x-射线衍射仪来测量Ga_xIn_(1-x)P外延膜中(11)与()衍射峰的积分强度差,定量地确定了有序度。讨论Ga_xIn_(1-x)P外延膜中有序度与成份调制间的关系。考察了成份调制与施主-受主对复会发光能量间的关联。通过计及施主一受主对在由成份调制所导致的超格子势场中的附加能量,导出了施主一受主对在部分有序相中跃迁时新的能量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_xIn_(1-x)p外延 成份调制 有序度 施主一受主对的能量方程
下载PDF
蛋白质印迹法
18
《生物技术世界》 2005年第06M期87-87,共1页
Millipore公司生产的Double Blotting是一个二次蛋白质印迹法,使用专利的Immobilon-P和PSQ转膜,克服在免疫印迹时非特异性结合的二抗影响。操作步骤涉及蛋白印迹在Immobilon膜上,然后膜上的一抗转到另一个膜上,两个膜片经过在酸性... Millipore公司生产的Double Blotting是一个二次蛋白质印迹法,使用专利的Immobilon-P和PSQ转膜,克服在免疫印迹时非特异性结合的二抗影响。操作步骤涉及蛋白印迹在Immobilon膜上,然后膜上的一抗转到另一个膜上,两个膜片经过在酸性条件下第二次印迹。第二次印迹可以让一抗分子从它们的相应抗原位置上解吸附和转移到第二个膜上,抗原和干扰蛋白保留在第一个膜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印迹法 Millipore公司 Immobilon-p pSQ转
原文传递
控制磁性的多层Co-P膜
19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磁性 多层Co-p 晶态 非晶态层 矫顽磁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