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震P波双参数阈值的高速铁路Ⅰ级地震警报预测方法 被引量:17
1
作者 宋晋东 教聪聪 +1 位作者 李山有 侯宝瑞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8-144,共7页
以提升高速铁路地震紧急处置的时效性并满足有效性要求为目标,研究基于地震P波卓越周期τc阈值和最大竖向位移Pd阈值的高速铁路Ⅰ级地震警报预测方法。利用日本K-net强震数据,分别统计P波触发后1,2,3s时间窗下τc与震级M的线性关系和Pd... 以提升高速铁路地震紧急处置的时效性并满足有效性要求为目标,研究基于地震P波卓越周期τc阈值和最大竖向位移Pd阈值的高速铁路Ⅰ级地震警报预测方法。利用日本K-net强震数据,分别统计P波触发后1,2,3s时间窗下τc与震级M的线性关系和Pd与地震加速度PGA的线性关系,基于这2种统计关系计算得到P波3个时间窗下震级M=6时对应的τc的阈值和PGA=40cm·s-2时对应的Pd的阈值,在此基础上,建立高速铁路Ⅰ级地震警报"4等级预测方法",明确等级3为达到高速铁路Ⅰ级地震警报的预测标准。采用2016年4月14日熊本6.5级地震时九州新干线沿线K-net强震台站的数据,分析"4等级预测方法"的有效性与时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最接近震源的KMM006台站P波触发后1s准确地预测出Ⅰ级地震警报,并较九州新干线脱轨时刻和气象厅紧急地震速报发布时刻分别提前了3.34和4.84s,能够满足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p 高速铁路 地震警报 卓越周期 最大竖向位移
下载PDF
纵波在改进的弹性非线性法向变形行为单节理处的传播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俞缙 钱七虎 +1 位作者 林从谋 赵晓豹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56-1164,共9页
将传统的BB模型与经典指数模型统一起来,提出的准静态条件下改进的节理弹性非线性法向变形本构关系可定量化描述节理变形的这类差异。在不考虑加载速率对节理变形行为影响的情况下,将该本构关系推广至动态条件,建立了法向入射纵波在弹... 将传统的BB模型与经典指数模型统一起来,提出的准静态条件下改进的节理弹性非线性法向变形本构关系可定量化描述节理变形的这类差异。在不考虑加载速率对节理变形行为影响的情况下,将该本构关系推广至动态条件,建立了法向入射纵波在弹性半无限空间中干性单节理处传播的位移不连续模型,基于Lemaitre假设获得了节理透、反射系数TIMP和RIMP的近似解析解;同时结合一维波动方程特征线法推导了节理透、反射波质点速度时域数值差分格式并自编了计算程序,进而得到TIMP、RIMP、透、反射波能量etra和eref、延迟时间Tdel的半数值解,依此研究弹性纵波在单节理处的传播过程及特征。在针对节理法向初始切线刚度Kn,i、节理闭合量与最大允许闭合量比值γ=dn/dmax、入射波频率f等因素对TIMP、RIMP的影响进行探讨的同时,着重分析模型非线性程度ξ及入射波最大振幅vinc的变化对透射波振幅及能量衰减、波形及频谱畸变、时间延迟所产生的影响,并解释了一种"超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节理 纵波 位移不连续模型 非线性程度
下载PDF
平面波入射下深水地基场地动力响应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奎 李伟华 赵成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6-1074,共9页
建立了深水地基场地分析模型,基于单相弹性介质、Biot流体饱和多孔介质和理想流体弹性波动理论,分别推导了平面P波或SV波入射时该深水地基场地波动问题的解析解,并得到水下地层表面位移的表达式,分析了土的刚度、饱和度及入射角等因素... 建立了深水地基场地分析模型,基于单相弹性介质、Biot流体饱和多孔介质和理想流体弹性波动理论,分别推导了平面P波或SV波入射时该深水地基场地波动问题的解析解,并得到水下地层表面位移的表达式,分析了土的刚度、饱和度及入射角等因素变化时水深对场地位移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深对水平位移峰值的影响较小,而共振频率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大;竖向位移峰值和共振频率并不随水深的增加而单调增加;同一水深下,饱和土层的刚度越小,水平及竖向位移峰值越大,共振频率越小;与完全饱和相比,土层饱和度的微小变化会使竖向位移峰值显著增大,共振频率减小,但水平位移峰值和共振频率基本上不受饱和度的影响;在基本频率下,当P波作用时,水深对水平位移的影响随着入射角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有水时在不同入射角下水深对竖向位移的影响较小;当SV波入射和有水条件下,对于不同的入射角水平位移均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减小,在入射角35°到45°范围内竖向位移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减小,除此范围外水深对竖向位移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地基场地 饱和多孔介质 p SV波 位移响应
下载PDF
Diffraction of plane P waves by a canyon of arbitrary shape in poroelastic half-space (Ⅱ): Numerical results and discussion 被引量:6
4
作者 Jianwen Liang Zhongxian Liu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09年第3期223-230,共8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in detail the nature of diffraction of plane P waves around a canyon in poroelastic half-space, and studies the effects of incident frequency, drainage condition, porosity, etc, on the diff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in detail the nature of diffraction of plane P waves around a canyon in poroelastic half-space, and studies the effects of incident frequency, drainage condition, porosity, etc, on the diffraction of waves. It is shown that the surface displacement amplitudes of the drained case are close to those of the undrained case, however, the surface displacement amplitudes of the dry case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saturated (either drained or undrained) cases. There are large phase shift between the dry case and the saturated cases, as well as slightly longer resultant wavelengths for the undrained case than those for the drained case and longer resultant wavelengths for the drained case than those for the dry case. For small porosity the surface displacement amplitudes for the saturated cases are almost identical to those for the dry case; while for large porosity, the effect of drainage condition becomes significant, and the surface displacement amplitudes for the undrained case are larger than those for the drained case. As the incident frequency increases, the effect of porosity becomes significant, and more significant for the undrained case than that for the drained case. As the porosity increases, the pore pressures increase significantly but their oscillations become smoother. As the incident frequency increases, the pore pressures become more complic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elastic half-space CANYON DIFFRACTION plane p wave surface displacement pore pressure
下载PDF
纵波垂直入射层状非线性节理岩体的半数值时域解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力群 俞缙 +2 位作者 张亚洲 蔡燕燕 彭兴黔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58-165,共8页
基于改进的节理弹性非线性法向变形本构关系,建立可描述纵波垂直入射层状非线性节理岩体的波传播位移不连续模型,结合一维波动方程特征线法推导层状非线性节理岩体透射波质点速度半数值时域解。利用该解建立差分格式并编写计算程序,通... 基于改进的节理弹性非线性法向变形本构关系,建立可描述纵波垂直入射层状非线性节理岩体的波传播位移不连续模型,结合一维波动方程特征线法推导层状非线性节理岩体透射波质点速度半数值时域解。利用该解建立差分格式并编写计算程序,通过参数研究初步探求弹性纵波在层状非线性节理处的传播过程及特征,着重分析节理条数N、无量纲节理间距ζ、变形非线性系数ξ、入射波最大振幅vinc与频率f等因素对透射系数|TIMP|、透射波能量比etra、首波波形畸变和时间延迟Tdel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节理条数增加和变形非线性系数增大,|TIMP|、etra减小,Tdel增大;随着节理间距增大,|TIMP|、etra、Tdel均先增大后减小并最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体 纵波 节理间距 位移不连续模型 非线性系数 半数值时域解
下载PDF
Effects of marine sediment on the response of a 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 due to p- wave incidence 被引量:3
6
作者 Heng Lin Yiqiang Xiang +1 位作者 Zhengyang Chen Ying Ya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773-785,共13页
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 (SFT) is a novel type traffic structure for crossing long strait and deep lakes.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pressure acting on an SFT under compression (P) wave incidence, a theoretical analy... 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 (SFT) is a novel type traffic structure for crossing long strait and deep lakes.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pressure acting on an SFT under compression (P) wave incidence, a theoretical analysis model considering marine sediment effect has been proposed. Based on displacement potential functions, the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coefficients of P wave in different media are derived. Numerical examples are employed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s of the thickness of sediment layer, the incident P wave angle, the tether stiffness and spacing, and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sediment on the dynamic pressure loading on the SFT. The results show that dynamic pressure is related to the saturation of sediment and affected by the thickness of sediment. The partially saturated sediment will amplify the dynamic pressure loading on the SFT, and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increases a little with the fully saturated sediment. Besides, increasing the tether stiffness and decreasing in the tether spacing will lead to a dynamic pressure falling. Deepening the SFT position and reducing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sediment a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dynamic pressure acting on the S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ERGED FLOATING TUNNEL Dynamic pressure porous medium p-wave displacement potential function
下载PDF
理想流体层中悬浮隧道管体动水荷载研究-P波 被引量:2
7
作者 晁春峰 项贻强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6-161,共6页
针对理想流体层中的悬浮隧道管体及锚索体系,借助波动方程理论对平面P-波作用下的悬浮隧道,通过引入其管体只在竖直方面上运动和产生刚体位移而不发生变形以及只考虑海水和管体质量产生的动力效应等假定,同时考虑管体上下部海水和锚索... 针对理想流体层中的悬浮隧道管体及锚索体系,借助波动方程理论对平面P-波作用下的悬浮隧道,通过引入其管体只在竖直方面上运动和产生刚体位移而不发生变形以及只考虑海水和管体质量产生的动力效应等假定,同时考虑管体上下部海水和锚索刚度及间距的影响,导出了在理想流体层中悬浮隧道管体受到的动水荷载的计算方程组和边界条件。结合一座典型的悬浮隧道,通过参数研究,分析了上部海水厚度h,P-波频率值ω,入射角度α,锚索刚度Kc和锚索间距L对动水荷载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上部海水的存在有利于减小动水荷载值,P波频率值与海水频率一致时将产生共振,入射角度的增大会大幅减小动水荷载值,较小的锚索刚度和较大的锚索间距也会减小动水荷载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悬浮隧道 波动方程 动水荷载 平面p-波 位移势函数
下载PDF
基于P波位移增长特征的矩震级时域估算方法
8
作者 王江 马强 +2 位作者 陶冬旺 解全才 薛韬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32,共12页
震时震级估计是地震预警(EEW)系统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有限记录的幅值和频率成分与震级的统计关系实现震源规模快速估计。然而统计方法未采用客观表征地震能量的物理量,对震源破裂传播过程考虑不足,不能直接量化地震矩。在地震场景应用... 震时震级估计是地震预警(EEW)系统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有限记录的幅值和频率成分与震级的统计关系实现震源规模快速估计。然而统计方法未采用客观表征地震能量的物理量,对震源破裂传播过程考虑不足,不能直接量化地震矩。在地震场景应用中,EEW系统存在震级估算结果离散,大震震级低估等问题。为实时量化地震破裂能量,推导了中、小地震P波位移波形参数(位移峰值P_(d)和峰值时刻t_(pd))与地震矩的理论关系,并通过日本地震的震源时间函数库验证。采用日本K-net台网记录,分析近场强震动记录P波位移增长特征,尝试从P_(d)曲线中提取特征参数P_(d)和t_(pd),构建预测矩震级的新参数Pdt。离线数据的矩震级估算结果表明,构造参数Pdt能够可靠地预测地震的矩震级,优于经典预警震级参数P_(d)。该时域矩震级估算方法为EEW系统的地震能量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矩震级估计 p波位移 时域方法 震源时间函数
下载PDF
弹性波入射时半圆弧凹陷地形对地表位移影响研究
9
作者 马荣 李永强 +3 位作者 景立平 单振东 刘廷峻 汪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2-398,共7页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脉冲与正弦SH波及P波垂直入射半圆弧凹陷场地时的地表位移响应,并与相应解析解进行了对比分析。P波入射时,半圆弧凹陷场地由于P波与反射SV波的干涉产生Rayleigh波,会对场地自由表面的稳态位移响应幅值产生较大...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脉冲与正弦SH波及P波垂直入射半圆弧凹陷场地时的地表位移响应,并与相应解析解进行了对比分析。P波入射时,半圆弧凹陷场地由于P波与反射SV波的干涉产生Rayleigh波,会对场地自由表面的稳态位移响应幅值产生较大影响。凹陷内部的归一化Z向位移幅值相比没有考虑Rayleigh波生成时有较大的不同,其在凹陷边缘处没有什么变化,而在凹陷向两侧延伸的方向,会有压缩作用;归一化X向位移幅值在凹陷内部无太大变化,在凹陷向两侧延伸的方向,会有波动状的归一化X向位移幅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 SH波 半圆弧凹陷场地 数值模拟 RAYLEIGH波 地表位移
下载PDF
水深对水下地基场地地震动影响的时域分析
10
作者 夏佩林 李伟华 +1 位作者 张奎 赵成刚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1-229,共9页
利用地震波斜入射下水下地基场地地震动分析的一维化时域算法,推导了平面P波入射下,水下地基场地的位移、加速度和应力表达式,重点分析了水深变化对位移峰值、加速度峰值、剪应力峰值和孔隙水压力峰值沿土层深度的分布规律。数值结果表... 利用地震波斜入射下水下地基场地地震动分析的一维化时域算法,推导了平面P波入射下,水下地基场地的位移、加速度和应力表达式,重点分析了水深变化对位移峰值、加速度峰值、剪应力峰值和孔隙水压力峰值沿土层深度的分布规律。数值结果表明:同一土层深度处,当水深不超过1倍的土厚时,竖向位移峰值随水深的增大而增大;当水深超过1倍的土厚时,竖向位移峰值随水深的增大而减小。水平位移峰值与水深的关系基本上与竖向位移峰值相反。同一水深下,竖向位移峰值沿土深不断减小,水平位移峰值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同一水深下,竖向加速度峰值沿土深是一个不断减小的过程,水平位移峰值是一个反复增大和减小的过程。在0.75倍的土厚到基岩的范围外,水深对剪应力峰值的影响均较小。孔隙水压力峰值沿土深的分布大致是先减小再增加最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地基场地 平面p 一维化时域算法 位移 加速度 应力
下载PDF
非线性法向变形节理对弹性纵波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36
11
作者 王卫华 李夕兵 左宇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18-1225,共8页
从波的弹性位移出发,推导线性位移不连续模型,然后引入等效位移假设,建立节理非线性位移不连续模型。依据所建立的非线性模型,获得垂直入射纵波在非线性法向变形节理处传播的透射和反射系数的解析解。利用该解析解,研究节理初始刚度、... 从波的弹性位移出发,推导线性位移不连续模型,然后引入等效位移假设,建立节理非线性位移不连续模型。依据所建立的非线性模型,获得垂直入射纵波在非线性法向变形节理处传播的透射和反射系数的解析解。利用该解析解,研究节理初始刚度、节理闭合量与允许闭合量的比率以及入射波频率对节理透反射系数的影响,并与已有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纵波的传播 节理 非线性变形特性 非线性位移不连续模型
下载PDF
地震预警中P波位移峰值曲线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江 马强 陶冬旺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28,共11页
地震预警技术(EEW)是目前防震减灾相对有效的方法之一,研究震源破裂初始段波形信息可为EEW系统的震级实时估算提供理论支持。本文结合P波初动波形特征,分别计算日本和中国地震的强震动记录的位移峰值曲线,对比各震级的位移峰值均值曲线... 地震预警技术(EEW)是目前防震减灾相对有效的方法之一,研究震源破裂初始段波形信息可为EEW系统的震级实时估算提供理论支持。本文结合P波初动波形特征,分别计算日本和中国地震的强震动记录的位移峰值曲线,对比各震级的位移峰值均值曲线的特征,然后利用分段函数模型进行拟合,量化初动上升斜率B1和上升时间T1等特征参数,并统计此类参数与震级相关性。结果表明:当不考虑幅值差异时,随震级的增大,P波初动波形由简单变复杂,均值曲线初始上升段斜率逐级降低,初始上升时间变长,B1等特征参数与震级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此外在不同地质构造环境中地震的强震动记录此特征基本一致。因此P波初始段的特征参数可用于估算震级大小,同时证实震源初始破裂过程的信息可反映最终地震的强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震级实时估算 p波初动波形 位移峰值曲线 特征滑动弱化距离
下载PDF
液-固界面反射纵波的虚拟横向位移
13
作者 法林 席冰洁 +3 位作者 张晓琳 张琦 王毛毛 范瑾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71-77,共7页
通过对光学中Goos-Hnchen效应的类比,建立虚拟横向位移模型,推导反射纵波在液-固界面上的传播速度的数学表达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声波测井中测量到的声波首波信号是在液-固界面产生的具有渡越时间/横向位移的反射纵波,而不是通常... 通过对光学中Goos-Hnchen效应的类比,建立虚拟横向位移模型,推导反射纵波在液-固界面上的传播速度的数学表达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声波测井中测量到的声波首波信号是在液-固界面产生的具有渡越时间/横向位移的反射纵波,而不是通常声波测井模型所认为的以固定传播速度在液-固界面(或井壁)传播的滑行折射纵波。这个反射纵波在界面上的有效传播速度不仅与界面两侧介质的物理参数有关,而且与入射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界面 纵波(p-波) 横向位移 渡越时间 有效传播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