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磷素流失途径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
作者 王道涵 梁成华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2期183-188,共6页
综合评述了农业磷素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在控制磷污染源方面要注意磷肥用量和磷肥有效性的提高,减少磷素在土壤中的积累;在控制磷素流失方面要针对磷素地表和土体内迁移流失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磷素对... 综合评述了农业磷素面源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在控制磷污染源方面要注意磷肥用量和磷肥有效性的提高,减少磷素在土壤中的积累;在控制磷素流失方面要针对磷素地表和土体内迁移流失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磷素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磷素污染的治理关键是切断磷源和流失途径的联系,根据磷污染源的等级划分因地制宜地采取治理措施;要将磷和氮综合治理,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BMP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流失途径 控制方法 研究进展 农业磷素污染
下载PDF
粪肥对不同磷水平土壤磷流失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周翠 章明奎 方利平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06-709,共4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因施肥方式不同,粪肥施用对不同磷水平土壤磷流失潜力的影响也不相同。在施用的粪肥与表土混合的情况下,粪肥对土壤磷流失的增加量随土壤磷水平的提高而升高。但当粪肥表施不与土壤混合时,情况有所不同。在粪肥表施初...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因施肥方式不同,粪肥施用对不同磷水平土壤磷流失潜力的影响也不相同。在施用的粪肥与表土混合的情况下,粪肥对土壤磷流失的增加量随土壤磷水平的提高而升高。但当粪肥表施不与土壤混合时,情况有所不同。在粪肥表施初期,无论是高磷土壤还是低磷土壤,地表径流中磷浓度都达到较高水平,施肥引起的土壤磷流失的增加量以低磷土壤更为明显。但粪肥表施较长时间后,粪肥对土壤磷流失的增加量也随土壤磷水平的提高而升高。总的来说,控制地表径流磷流失的效果是粪肥与土混施优于表施,流域内粪肥处置应优先施于土壤磷水平较低的土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肥 磷积累 磷流失 土壤
原文传递
河岸水稻缓冲带宽度对排水中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章明奎 方利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3,共4页
研究表明,在正常条件下,可溶态P、NH 4-N和NO 3-N在稻田水平方向的扩散距离较短,一般小于10 m;扩散距离:可溶态P<NH 4-N<NO 3-N.缓冲带宽度(0~90 m)对排水中可溶态P、NH 4-N和NO 3-N的浓度有很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随施肥后时间... 研究表明,在正常条件下,可溶态P、NH 4-N和NO 3-N在稻田水平方向的扩散距离较短,一般小于10 m;扩散距离:可溶态P<NH 4-N<NO 3-N.缓冲带宽度(0~90 m)对排水中可溶态P、NH 4-N和NO 3-N的浓度有很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随施肥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宽度大于15 m的水稻缓冲带可显著地降低排水中氮磷的流失,因此在沿河用不施肥的水稻带也可有效地控制氮、磷的流失,替代一般的缓冲带,其机理与湿地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缓冲带 氮磷流失 控制 平原地区
下载PDF
不同施肥雷竹林氮磷径流流失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许开平 吕军 +4 位作者 吴家森 俞建军 王磊 姜培坤 李永夫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4,共4页
研究了太湖水系源头小流域优化施肥和施用微生物肥对雷竹林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和施用微生物肥的雷竹林径流水中总氮浓度分别下降35.3%和39.2%,总磷浓度下降27.2%和55.9%,氮流失量分别减少3.63,4.88kg... 研究了太湖水系源头小流域优化施肥和施用微生物肥对雷竹林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优化施肥和施用微生物肥的雷竹林径流水中总氮浓度分别下降35.3%和39.2%,总磷浓度下降27.2%和55.9%,氮流失量分别减少3.63,4.88kg/hm2,磷流失量分别减少0.49,0.93kg/hm2,但并未减少农民的经济收入。相关性分析表明雷竹林地表径流量、氮磷流失量均与降雨量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P<0.01)。优化施肥和施用微生物肥均对小流域雷竹林氮磷养分流失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施肥 微生物肥 氮磷径流 雷竹林
下载PDF
秸秆还田影响长江下游稻田周年氮磷径流风险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刚 张世洁 +2 位作者 王德建 俞元春 张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0-649,共10页
为了阐明秸秆还田模式和施氮量对稻田周年氮磷径流风险的影响,于2014年11月—2015年10月通过监测稻田在稻季田面水和麦季径流中的氮磷浓度,研究了秸秆不还田配施推荐施氮(N1)、麦秸还田配施推荐施氮(WN1)、稻秸还田配施推荐施氮(RN1)、... 为了阐明秸秆还田模式和施氮量对稻田周年氮磷径流风险的影响,于2014年11月—2015年10月通过监测稻田在稻季田面水和麦季径流中的氮磷浓度,研究了秸秆不还田配施推荐施氮(N1)、麦秸还田配施推荐施氮(WN1)、稻秸还田配施推荐施氮(RN1)、稻秸麦秸均还田配施推荐施氮(WRN1)和稻秸麦秸均还田配施常规施氮(WRN2)5处理对长江下游稻田周年氮磷径流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增加小麦和水稻周年产量,增幅约9.03%~18.5%,其中WRN1和RN1处理增产效果显著高于WN1处理;与WRN2处理相比,WRN1处理可以维持稻田高产。在推荐施氮条件下,秸秆还田分别降低稻季田面水和麦季径流中溶解态总氮(DTN)浓度约5.17%~14.9%和12.3%,降低稻田氮径流风险;但增加溶解态总磷(DTP)浓度,增幅分别为6.67%~33.3%和30.0%,增加稻田磷径流风险。RN1处理下稻季田面水中DTN和DTP浓度均低于WRN1和WN1处理,且其DTP浓度与N1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稻秸麦秸均还田下,WRN1处理下稻季田面水DTP浓度与WRN2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能有效降低田面水DTN浓度的12.4%。研究表明,在长江下游稻-麦轮作农田推荐采用"RN1"模式,该模式可以维持稻田的周年高产和有效降低稻田的周年氮径流风险,同时对稻田的磷径流风险影响不显著,是一种兼顾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耕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模式 氮肥用量 氮磷径流风险 产量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黄壤旱地磷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风险评价 被引量:40
6
作者 刘方 黄昌勇 +3 位作者 何腾兵 钱晓刚 刘元生 罗海波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38-844,共7页
通过对贵州中部黄壤旱坡地进行采样以及采用无界径流小区法收集地表径流样品 ,探讨长期施肥下旱地磷素水平与地表径流磷浓度的变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下黄壤旱地的磷素水平不断提高 ,CaCl2 浸提磷 (溶解态活性磷 )... 通过对贵州中部黄壤旱坡地进行采样以及采用无界径流小区法收集地表径流样品 ,探讨长期施肥下旱地磷素水平与地表径流磷浓度的变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长期施肥下黄壤旱地的磷素水平不断提高 ,CaCl2 浸提磷 (溶解态活性磷 )和NaOH浸提磷 (藻类可利用的土壤总磷 )与土壤全磷或有效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土壤富磷化的同时 ,旱地磷对水环境影响的潜能明显提高。黄壤旱坡地中CaCl2 浸提磷、Olsen P、NaOH浸提磷、土壤磷吸持指数、土壤磷饱和度与地表径流中颗粒态磷、生物有效性磷和溶解态活性磷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以这些参数作为评价指标 ,初步将黄壤旱地磷对水环境的潜在影响程度分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黄壤 旱地 水环境 影响因素 风险评价
下载PDF
长期施磷对黄壤旱地磷库变化及地表径流中磷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29
7
作者 刘方 黄昌勇 +3 位作者 何腾兵 钱晓刚 刘元生 罗海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96-200,共5页
对贵州黄壤旱地进行采样以及盆栽试验 ,探索黄壤旱地磷库的变化及其对地表径流磷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长期施磷后黄壤旱地无机磷占全磷的比例逐渐增高 ,A1 P、Fe P和Ca P积累的顺序为Fe P >A1 P >Ca P .长期施磷后黄壤旱地的有效... 对贵州黄壤旱地进行采样以及盆栽试验 ,探索黄壤旱地磷库的变化及其对地表径流磷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长期施磷后黄壤旱地无机磷占全磷的比例逐渐增高 ,A1 P、Fe P和Ca P积累的顺序为Fe P >A1 P >Ca P .长期施磷后黄壤旱地的有效磷或藻类可利用的总磷也不断积累 ,高磷 (Olsen P >2 5mg·kg-1)旱地藻类可利用的总磷与A1 P、Fe P和Ca 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5 9 、0 .90 3 和 0 .65 0 ,Fe P对藻类可利用磷量的影响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在模拟雨强为 63 .2mm·h-1下 ,降雨 3 0min后 ,低磷黄壤旱地 (Olsen P为 4.62~ 15 .9mg·kg-1)径流中磷酸根磷含量仅为 2 .81~ 4.17μg·L-1,生物有效性磷含量为 0 .72 3~ 0 .876mg·L-1;高磷黄壤旱地 (Olsen P为 2 9.4~ 5 9.2mg·kg-1)径流中磷酸根磷含量达到0 .0 2 6~ 0 .714mg·L-1,生物有效性磷含量增到 0 .996~ 1.2 81mg·L-1;高磷黄壤旱地地表径流磷量能加速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磷 黄壤旱地 磷库变化 地表径流 磷浓度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下黄壤旱坡地磷素状况及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方 何腾兵 +2 位作者 钱晓刚 罗海波 舒英格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3期232-236,共5页
通过对贵州黄壤进行采样以及采用无界径流小区法收集地表径流,探索不同利用方式下黄壤旱坡地磷素水平及其地表径流磷浓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黄壤旱坡地中全磷和有效磷(Olsen-P)含量的大小顺序为连作烟地>烤烟-玉米轮作... 通过对贵州黄壤进行采样以及采用无界径流小区法收集地表径流,探索不同利用方式下黄壤旱坡地磷素水平及其地表径流磷浓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黄壤旱坡地中全磷和有效磷(Olsen-P)含量的大小顺序为连作烟地>烤烟-玉米轮作地>连作玉米地>林地;CaCl_2浸提磷(土壤易解吸磷)和Na0H浸提磷(藻类可利用的土壤总磷)与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富磷化的同时,其磷素的流失风险明显地提高。连作烟地地表径流总磷(TP)和磷酸根态磷(Ortho-P)浓度明显大于连作玉米地.而林地地表径流TP浓度明显小于旱地;黄壤旱坡地地表径流中TP和Ortho-P与土壤有效磷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为0.957、0.875),因而连作烟地磷素的环境影响潜能明显高于其它旱地以及林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方式 黄壤旱坡地 土壤磷水平 地表径流磷 环境影响
下载PDF
黄壤旱地-水系统中磷释放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方 罗海波 +3 位作者 舒英格 刘元生 何腾兵 龙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8-124,共7页
目的探讨降雨-径流过程中土壤溶解态磷向水体迁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无界径流小区法以及盆栽试验和模拟试验研究贵州中部黄壤旱地磷释放及影响因素。结果旱地向水体释放的磷量受施磷水平以及玉米生长过程的影响;在高磷黄粘泥... 目的探讨降雨-径流过程中土壤溶解态磷向水体迁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无界径流小区法以及盆栽试验和模拟试验研究贵州中部黄壤旱地磷释放及影响因素。结果旱地向水体释放的磷量受施磷水平以及玉米生长过程的影响;在高磷黄粘泥土上施磷肥(P2O5)150~900kg·ha-1,其渗透水中活性磷的平均含量达0.020~0.137mg·L-1。旱地向水体释放的磷量还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在温度为30~35℃、水土比为15﹕1~25﹕1、淹水时间为12~18h、酸雨pH值为3.82~3.43的条件下,土壤磷的释放量显著地增加。结论不同类型黄壤旱地地表径流中活性磷(磷酸根态磷)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活性磷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无定型铝和有机质含量存在密切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早地 土壤磷释放 径流活性磷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太湖地区麦季氮磷径流流失规律与控制对策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席运官 陈瑞冰 +3 位作者 徐欣 王海 魏琴 李菊英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106-109,113,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小麦生产中不同施肥处理的氮磷径流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季径流损失的TN为10.08~21.29 kg/hm2,以硝态氮为主,占57.57%~81.81%,流失系数为1.40%~7.16%,流失率为5.50%~11.25%,PO43-和TDP流失分别为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小麦生产中不同施肥处理的氮磷径流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季径流损失的TN为10.08~21.29 kg/hm2,以硝态氮为主,占57.57%~81.81%,流失系数为1.40%~7.16%,流失率为5.50%~11.25%,PO43-和TDP流失分别为0.015~0.036 kg/hm2和0.047~0.077 kg/hm2,以TDP计算磷流失系数为-0.04%~0.03%,流失率为0.07%~0.17%。采用秸秆覆盖和深施化肥的措施能显著减少径流的氮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小麦 氮磷流失规律 控制对策
下载PDF
赤红壤蔗区11年连续增量施磷下磷素演变及其对甘蔗产量与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区惠平 周柳强 +7 位作者 黄金生 谢如林 朱晓晖 彭嘉宇 曾艳 莫宗标 谭宏伟 叶盛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623-4633,共11页
【目的】系统分析连续11年增量施磷下赤红壤蔗地土壤全磷、Olsen-P以及地表径流磷流失量的变化特征和土壤磷素变化与磷盈亏、蔗茎产量的响应关系,为土壤磷素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依托长期肥力及地表径流定位监测试验(2008年—),... 【目的】系统分析连续11年增量施磷下赤红壤蔗地土壤全磷、Olsen-P以及地表径流磷流失量的变化特征和土壤磷素变化与磷盈亏、蔗茎产量的响应关系,为土壤磷素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依托长期肥力及地表径流定位监测试验(2008年—),选取不施肥(CK)、推荐施肥(OPT)和增量施磷(OPT+P)3个处理,测定土壤全磷、Olsen-P含量及地表径流磷流失量,分析土壤磷素变化与磷累积盈亏量的关系,采用Mitscherlich模型拟合蔗茎产量对Olsen-P的响应曲线,计算土壤Olsen-P农学阈值,并推算施肥处理土壤Olsen-P含量从第11年降至环境阈值所需的时间。【结果】CK处理逐年降低土壤全磷含量,年降速率为0.0251 g·kg-1·a-1。施肥土壤全磷和Olsen-P含量随种植年限波动增加,土壤全磷和Olsen-P增速率OPT+P处理高于OPT处理。不施肥土壤表观磷盈亏10.2 kg·hm-2·a-1,施肥处理土壤表观磷盈余41.3—69.2 kg·hm-2·a-1,占施磷量的31.9%—35.6%,以OPT+P处理显著高于OPT处理67.5%。施肥下赤红壤蔗区土壤全磷和Olsen-P变化量均与土壤累积磷盈亏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每累积盈余100 kg P·hm-2,OPT处理和OPT+P处理土壤全磷上升0.06 g·kg-1和0.09 g·kg-1,Olsen-P含量上升11.0 mg·kg-1和9.1 mg·kg-1。土壤每累积亏缺100 kg P·hm-2,CK处理土壤全磷下降0.32 g·kg-1。Mitscherlich模型较好地拟合蔗茎产量与赤红壤Olsen-P含量的响应关系(P<0.01)。其计算出的土壤Olsen-P农学阈值为12.1 mg·kg-1。施肥显著提高地表径流磷流失量,且OPT+P处理也显著高于OPT处理。地表径流磷流失量与土壤Olsen-P含量显著正相关。基于土壤磷素变化与累积磷盈亏的关系推算得出第11年OPT和OPT+P处理Olsen-P水平降至环境阈值的时间分别需要12年和16年。【结论】在南方赤红壤区,施肥尤其增量施磷在提高土壤磷素累积的同时增加了地表径流磷流失风险。在本试验磷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红壤 全磷 OLSEN-p 磷盈亏 径流磷流失量 农学阈值 甘蔗
下载PDF
Soil Phosphorus Release to the Water Bodies in the Upland Fields of Yellow Soil Areas and Impacting Factor
12
作者 LIU Fang LUO Hai-bo +3 位作者 SU Yin-ge LIU Yuan-sheng HE Teng-bin LONG Ji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916-923,共8页
Soil phosphorus release to the water bodies in the upland fields of yellow soil areas and impacting factor was studied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dissolved active P of surface runoff f... Soil phosphorus release to the water bodies in the upland fields of yellow soil areas and impacting factor was studied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dissolved active P of surface runoff from various upland fields of yellow-soil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hich the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active P of runoff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s of available-P, amorphous oxides of A1, and organic matter in the soils. The amount of soil phosphorus release to the water bodies affected by the level of applying P fertilizer and the process of corn growth, which with fertilizing from 150 to 900 kg P205 ha^-1 in the soil with high P level,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dissolved active P in the permeability-water of the soil increased from 0.020 mg L^-1 to 0.137 mg L^-1. The amount of soil phosphorus release to the water bodies also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 which the amount of soil phosphorus releas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under the conditions that temperature is 30℃-35℃, water/soil ratios is 15:1-25:1, submergence-time by water is 12-18 h and pH value of acid rains is 3.82-3.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and fields of yellow soil Soil F release Dissolved active p of runoff Impacting facto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