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和间隙水及上覆水中N、P分布特征
被引量:
4
1
作者
何桐
谢健
+1 位作者
余汉生
方宏达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6-550,共5页
通过2007年8月对大亚湾内1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N、P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N、P的扩散通量,并对表层沉积物与间隙水、间隙水与上覆水中N、P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
通过2007年8月对大亚湾内1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N、P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N、P的扩散通量,并对表层沉积物与间隙水、间隙水与上覆水中N、P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TN含量的分布总体上是西北高东南低,而TP的分布则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趋势。大部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N、P含量远高于上覆水,但两者不具有相同的含量分布趋势。PO4-P、NH4-N、NO2-N和NO3-N在沉积物-海水界面的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6.20、4.83、15.33、4.13μmol/(m2.d)。统计分析表明,表层沉积物TN、TP含量分别与间隙水中N、P的含量大约呈负的线性相关,但相关程度并不高,这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分解速率缓慢有关;而N、P在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含量却无明显相关性,说明间隙水中赋存N、P的浓度并不是其上覆水中N、P含量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p
空间分布
扩散通量
大亚湾
原文传递
沉积物-上覆水界面有效铁浓度对内源磷再移动的影响
2
作者
陈婷
梁启斌
+2 位作者
王艳霞
李晓琳
侯磊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37-1945,共9页
铁磷耦合关系是控制沉积物磷再移动的主导机制,基于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测定的沉积物-上覆水界面RFeP(有效态铁磷摩尔浓度比)可反映内源磷再移动潜力.本文总结了有效铁和磷及IF(磷扩散通量)在沉积物-上覆水界面的区域分布差异,探讨了R...
铁磷耦合关系是控制沉积物磷再移动的主导机制,基于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测定的沉积物-上覆水界面RFeP(有效态铁磷摩尔浓度比)可反映内源磷再移动潜力.本文总结了有效铁和磷及IF(磷扩散通量)在沉积物-上覆水界面的区域分布差异,探讨了RFeP、沉积特征和外部环境条件对内源磷再移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有效铁和磷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8~10.22和0.02~3.35 mg/L,淡水高于海水;有效铁浓度表现为南方高于北方,有效磷浓度呈相反趋势.②RFeP和IF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9~132.38和0.56~903.67 ng/(cm^(2)·d);RFeP表现为淡水高于海水,平原高于高原;IF则表现为淡水高于海水,高原高于平原.③RFeP与IF成反比,沉积物磷的高污染负荷或水生动植物生理活动会影响判别沉积物内源磷再移动潜力阈值(RFeP=2)的准确性.④对于不同的水域类型,沉积物中Fe^(2+)氧化沉淀或铁氧化物还原溶解均是控制沉积物磷再移动的关键过程,扰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外部环境条件通过改变沉积特征间接影响磷的再移动.为加深对沉积物内源磷再移动机制的认识,未来研究可关注磷再移动过程的多驱动力耦合作用机制及磷的吸附沉积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
有效铁磷摩尔浓度比(RFe
p
)
沉积物-上覆水界面
磷扩散通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辐射传输问题的P_2扩散近似
3
作者
冯庭桂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用渐近展开方法,给出和讨论辐射传输问题的P2近似扩散方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P2扩散方法优于普通扩散和限流扩散方法。
关键词
辐射输运
限流扩散
中子扩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玄庙观水库表层沉积物磷形态及正磷酸盐释放风险特征研究
被引量:
7
4
作者
包宇飞
王雨春
+3 位作者
洪钧
李中华
胡明明
王启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40-848,共9页
在高磷矿区域深大水库缺乏相关研究与报道的背景下,为给深大水源水库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宜昌市黄柏河流域玄庙观水库的沉积物及其上覆水的理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玄庙观水库表层沉积物总磷(TP)含量变化范围为5 356.0~9 631...
在高磷矿区域深大水库缺乏相关研究与报道的背景下,为给深大水源水库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宜昌市黄柏河流域玄庙观水库的沉积物及其上覆水的理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玄庙观水库表层沉积物总磷(TP)含量变化范围为5 356.0~9 631.5 mg/kg,各磷形态含量表现为:钙磷(Ca-P)"有机磷(OP)"铁铝磷(Fe/Al-P),其中,Ca-P为TP的主要成分,占TP的86.4%~93.0%;(2)受外源磷矿输入的影响,TP和总碳(TC)表现出相同的整体变化趋势,即从库首到库尾逐渐增大,而有机质(TOC、TN、OP)的来源类似于深大湖泊,主要源自内生生物的沉积作用,各采样点无显著性差异;(3)沉积物-水界面存在明显的正磷酸盐(PO_4^(3-)-P)浓度梯度,释放通量为0.41±0.09~0.86±0.14 mg/(m^2·d),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内源磷释放通量与TP、Ca-P浓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且为该区域的第一主成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形态
p
O4^3--
p
释放通量
表层沉积物
玄庙观水库
磷矿区域
原文传递
亚热带河道型水库沉积物-水界面磷赋存形态与迁移转化机制
被引量:
1
5
作者
曹文珍
曾悦
+8 位作者
张玉珍
李云琴
潘文斌
陈锦
刘战明
刘继辉
刘欣宇
蒋雅洁
宁宪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9-310,共12页
由水库建设引起的河流湖库化和富营养化,是全球普遍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而内源污染负荷过大会加剧水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的风险.因缺乏亚热带河道型水库沉积物中内源磷污染解析,本文采用薄膜扩散梯度(DGT)和高分辨率渗析技术(HR-Pe...
由水库建设引起的河流湖库化和富营养化,是全球普遍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而内源污染负荷过大会加剧水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的风险.因缺乏亚热带河道型水库沉积物中内源磷污染解析,本文采用薄膜扩散梯度(DGT)和高分辨率渗析技术(HR-Peeper)以原位、高分辨率技术对河道型深水水库闽江水口水库中磷(P)、铁(Fe)、锰(Mn)、硫(S)进行监测,并研究河道型水库P-Fe-Mn-S的地球化学耦合机制以及磷的赋存形态和迁移释放机制.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提取磷(NaOH-P)是沉积物中磷形态的主要形式,铁结合态磷是控制沉积物磷释放的关键因素,水口水库水体和沉积物营养化程度高,沉积物内源磷污染较严重;在垂直剖面上,沉积物中的P与Fe、Mn、S呈显著正相关,铁锰氧化物的还原溶解和硫酸盐还原有利于磷活化和释放;沉积物中P、Fe、Mn、S会形成正释放从而扩散到上覆水中,在水库开闸和泄洪期间,对流会暂时打破分层,内源磷的释放高于多数天然浅水湖库,这突出了河道型水库内源磷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口水库
沉积物-水界面
磷-硫-铁-锰耦合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高分辨渗析技术
扩散通量
原文传递
题名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和间隙水及上覆水中N、P分布特征
被引量:
4
1
作者
何桐
谢健
余汉生
方宏达
机构
国家海洋局南海海洋工程勘察与环境研究院
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
出处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6-550,共5页
基金
我国近海海洋生物与生态调查研究资助项目(908-ZC-I-02)
文摘
通过2007年8月对大亚湾内13个站位的采样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N、P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N、P的扩散通量,并对表层沉积物与间隙水、间隙水与上覆水中N、P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TN含量的分布总体上是西北高东南低,而TP的分布则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布趋势。大部分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N、P含量远高于上覆水,但两者不具有相同的含量分布趋势。PO4-P、NH4-N、NO2-N和NO3-N在沉积物-海水界面的平均扩散通量分别为6.20、4.83、15.33、4.13μmol/(m2.d)。统计分析表明,表层沉积物TN、TP含量分别与间隙水中N、P的含量大约呈负的线性相关,但相关程度并不高,这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分解速率缓慢有关;而N、P在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含量却无明显相关性,说明间隙水中赋存N、P的浓度并不是其上覆水中N、P含量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
N
p
空间分布
扩散通量
大亚湾
Keywords
nitrogen
p
hos
p
horus
s
p
atial
distribution
diffusion
flux
Daya
Bay
分类号
P734.4 [天文地球—海洋化学]
P736.4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沉积物-上覆水界面有效铁浓度对内源磷再移动的影响
2
作者
陈婷
梁启斌
王艳霞
李晓琳
侯磊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37-1945,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22066023,41663016)。
文摘
铁磷耦合关系是控制沉积物磷再移动的主导机制,基于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测定的沉积物-上覆水界面RFeP(有效态铁磷摩尔浓度比)可反映内源磷再移动潜力.本文总结了有效铁和磷及IF(磷扩散通量)在沉积物-上覆水界面的区域分布差异,探讨了RFeP、沉积特征和外部环境条件对内源磷再移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有效铁和磷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8~10.22和0.02~3.35 mg/L,淡水高于海水;有效铁浓度表现为南方高于北方,有效磷浓度呈相反趋势.②RFeP和IF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9~132.38和0.56~903.67 ng/(cm^(2)·d);RFeP表现为淡水高于海水,平原高于高原;IF则表现为淡水高于海水,高原高于平原.③RFeP与IF成反比,沉积物磷的高污染负荷或水生动植物生理活动会影响判别沉积物内源磷再移动潜力阈值(RFeP=2)的准确性.④对于不同的水域类型,沉积物中Fe^(2+)氧化沉淀或铁氧化物还原溶解均是控制沉积物磷再移动的关键过程,扰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外部环境条件通过改变沉积特征间接影响磷的再移动.为加深对沉积物内源磷再移动机制的认识,未来研究可关注磷再移动过程的多驱动力耦合作用机制及磷的吸附沉积速率.
关键词
沉积物
薄膜梯度扩散(DGT)技术
有效铁磷摩尔浓度比(RFe
p
)
沉积物-上覆水界面
磷扩散通量
Keywords
sediment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DGT)technology
the
molar
concentration
ratio
of
DGT-labile
Fe
and
DGT-labile
p
(RFe
p
)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p
diffusion
flux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辐射传输问题的P_2扩散近似
3
作者
冯庭桂
机构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出处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5-189,共5页
基金
国家863高技术惯性约束聚变主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文摘
用渐近展开方法,给出和讨论辐射传输问题的P2近似扩散方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P2扩散方法优于普通扩散和限流扩散方法。
关键词
辐射输运
限流扩散
中子扩散
Keywords
radiation
transfer
p
2
diffusion
limited
flux
diffusion
.
分类号
TL325 [核科学技术—核技术及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玄庙观水库表层沉积物磷形态及正磷酸盐释放风险特征研究
被引量:
7
4
作者
包宇飞
王雨春
洪钧
李中华
胡明明
王启文
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宜昌市水利水电局
出处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40-848,共9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2012ZX07104-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9252
+1 种基金
51679258)
宜昌市黄柏河流域水库生态疏浚可行性研究(YCZC-ZF20160006-1(3))
文摘
在高磷矿区域深大水库缺乏相关研究与报道的背景下,为给深大水源水库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宜昌市黄柏河流域玄庙观水库的沉积物及其上覆水的理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玄庙观水库表层沉积物总磷(TP)含量变化范围为5 356.0~9 631.5 mg/kg,各磷形态含量表现为:钙磷(Ca-P)"有机磷(OP)"铁铝磷(Fe/Al-P),其中,Ca-P为TP的主要成分,占TP的86.4%~93.0%;(2)受外源磷矿输入的影响,TP和总碳(TC)表现出相同的整体变化趋势,即从库首到库尾逐渐增大,而有机质(TOC、TN、OP)的来源类似于深大湖泊,主要源自内生生物的沉积作用,各采样点无显著性差异;(3)沉积物-水界面存在明显的正磷酸盐(PO_4^(3-)-P)浓度梯度,释放通量为0.41±0.09~0.86±0.14 mg/(m^2·d),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内源磷释放通量与TP、Ca-P浓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且为该区域的第一主成分因素。
关键词
磷形态
p
O4^3--
p
释放通量
表层沉积物
玄庙观水库
磷矿区域
Keywords
p
hos
p
horus
fraction
p
O4^3--
p
diffusion
flux
surface
sediment
Xuanmiaoguan
Reservoir
p
hos
p
hatemining
area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亚热带河道型水库沉积物-水界面磷赋存形态与迁移转化机制
被引量:
1
5
作者
曹文珍
曾悦
张玉珍
李云琴
潘文斌
陈锦
刘战明
刘继辉
刘欣宇
蒋雅洁
宁宪南
机构
福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福州大学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水土流失遥感监测评估与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出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9-310,共12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23J01419,No.2018J01745)
福建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No.ZDKF2201)
+1 种基金
2023年福建省环保科技计划项目(No.2023R008)
福州大学贵重仪器设备开放测试基金项目(No.2022T039)。
文摘
由水库建设引起的河流湖库化和富营养化,是全球普遍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而内源污染负荷过大会加剧水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的风险.因缺乏亚热带河道型水库沉积物中内源磷污染解析,本文采用薄膜扩散梯度(DGT)和高分辨率渗析技术(HR-Peeper)以原位、高分辨率技术对河道型深水水库闽江水口水库中磷(P)、铁(Fe)、锰(Mn)、硫(S)进行监测,并研究河道型水库P-Fe-Mn-S的地球化学耦合机制以及磷的赋存形态和迁移释放机制.结果表明:氢氧化钠提取磷(NaOH-P)是沉积物中磷形态的主要形式,铁结合态磷是控制沉积物磷释放的关键因素,水口水库水体和沉积物营养化程度高,沉积物内源磷污染较严重;在垂直剖面上,沉积物中的P与Fe、Mn、S呈显著正相关,铁锰氧化物的还原溶解和硫酸盐还原有利于磷活化和释放;沉积物中P、Fe、Mn、S会形成正释放从而扩散到上覆水中,在水库开闸和泄洪期间,对流会暂时打破分层,内源磷的释放高于多数天然浅水湖库,这突出了河道型水库内源磷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水口水库
沉积物-水界面
磷-硫-铁-锰耦合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高分辨渗析技术
扩散通量
Keywords
Shuikou
Reservoir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p
-Fe-Mn-S
cou
p
ling
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
films(DGT)
high-resolution
dialysis(HR-
p
ee
p
er)
diffusion
flux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X17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亚湾表层沉积物和间隙水及上覆水中N、P分布特征
何桐
谢健
余汉生
方宏达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4
原文传递
2
沉积物-上覆水界面有效铁浓度对内源磷再移动的影响
陈婷
梁启斌
王艳霞
李晓琳
侯磊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辐射传输问题的P_2扩散近似
冯庭桂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玄庙观水库表层沉积物磷形态及正磷酸盐释放风险特征研究
包宇飞
王雨春
洪钧
李中华
胡明明
王启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
7
原文传递
5
亚热带河道型水库沉积物-水界面磷赋存形态与迁移转化机制
曹文珍
曾悦
张玉珍
李云琴
潘文斌
陈锦
刘战明
刘继辉
刘欣宇
蒋雅洁
宁宪南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