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国际科学合作中的“华人现象” 被引量:9
1
作者 金碧辉 张望 +3 位作者 周秋菊 杨立英 杨良斌 汪丹 《科学观察》 2007年第6期20-27,共8页
将8个国家的合作论文分成五种类型,重点考察了中国在与8个国家的合作中所呈现的"华人现象"。分析表明,海外华人(包括短期在外的科研人员)在现阶段正在发挥桥梁作用,在中国国际合作中表现得非常活跃。分析了导致"华人现象... 将8个国家的合作论文分成五种类型,重点考察了中国在与8个国家的合作中所呈现的"华人现象"。分析表明,海外华人(包括短期在外的科研人员)在现阶段正在发挥桥梁作用,在中国国际合作中表现得非常活跃。分析了导致"华人现象"的社会基础和政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合作 华人现象 合作类型
原文传递
文化认同视域下海外华人学者对诗言志的现代阐释
2
作者 曾旭彤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0,153,154,共13页
诗言志作为生成于先秦时期的文论观念,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也广泛引起了海外汉学界的讨论。其中,身处海外的华人学者通过多种西方理论方法对诗言志进行再阐释,揭示了诗言志的和谐美感价值。他们的阐释是对母体... 诗言志作为生成于先秦时期的文论观念,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同时也广泛引起了海外汉学界的讨论。其中,身处海外的华人学者通过多种西方理论方法对诗言志进行再阐释,揭示了诗言志的和谐美感价值。他们的阐释是对母体文化的寻根,是在文化认同的层面上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同时,通过在西方世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诗言志所体现的和谐艺术精神弥补了西方文化思维中自我追索非我世界知识的缺漏,为人类文化共同价值提供中国智慧,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言志 和谐美感 海外华人学者 文化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海外华裔学者译介汉籍过程社会学分析——以王伊同英译《洛阳伽蓝记》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姚伟 汪宝荣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6-22,共7页
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尝试从社会学视角考察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但对海外华裔学者译介汉籍的运作机制关注很有限。文章以“译介与传播行动者网络”概念为分析工具,对王伊同英译《洛阳伽蓝记》展开个案研究,指出该项目的发起是王伊同的职... 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尝试从社会学视角考察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但对海外华裔学者译介汉籍的运作机制关注很有限。文章以“译介与传播行动者网络”概念为分析工具,对王伊同英译《洛阳伽蓝记》展开个案研究,指出该项目的发起是王伊同的职业惯习、资本以及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的汉籍翻译场域兴起等因素共同促成的;在翻译生产过程中,王伊同本着职业惯习并利用个人资本,积极招募相关行动者进入翻译生产行动者网络,其运作影响了译本的最终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裔学者 译介与传播行动者网络 运作机制 王伊同 《洛阳伽蓝记》
下载PDF
海外华人学者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评估——基于1991~2011年间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焦豪 王情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9-199,共11页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海外华人学者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进行了考察和评估。首先,本研究建立了海外华人战略管理学者人名数据库,并以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商学院排名选取的24种国际顶端英文管理类期刊为基础,以20年为时...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海外华人学者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进行了考察和评估。首先,本研究建立了海外华人战略管理学者人名数据库,并以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商学院排名选取的24种国际顶端英文管理类期刊为基础,以20年为时间跨度,分别梳理统计了1991—2011年和2001—2011年两个区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的相关信息。其次,本研究从已发表学术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角度出发,选取了1991~2011年与2001—2011年间被引用次数最高的25篇学术论文,分别从论文类型、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对中国问题的研究等方面对这些学术论文进行了归类和分析,发现论文类型主要以定量实证研究为主,且以问卷调研为主;研究领域主要聚焦在全球战略;论文运用了多个理论视角,其中以制度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被使用最多。最后,我们得出了研究结论,分析了研究不足与局限,并就本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 战略管理学 研究现状 评估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海外中国学人与域外汉籍文献资料建设 被引量:2
5
作者 元青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64,共7页
民国时期,负笈海外的一批中国学人尽己所能助力域外汉籍文献建设,为域外诸多知名图书馆扩大中文馆藏规模与品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他们通过对域外汉籍文献的梳理分类、撰写提要、编纂目录、揭示文献的分布与价值、制定实施汉... 民国时期,负笈海外的一批中国学人尽己所能助力域外汉籍文献建设,为域外诸多知名图书馆扩大中文馆藏规模与品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他们通过对域外汉籍文献的梳理分类、撰写提要、编纂目录、揭示文献的分布与价值、制定实施汉籍分类法,极大地改变了域外汉籍文献的存在状态,提高了这些文献的利用效率,使域外汉籍文献建设达到一个新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海外中国学人 汉籍文献 扩大馆藏 整理编目
原文传递
海外华人学者与现代汉诗整体性研究的新视野
6
作者 苏文健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29-37,共9页
海外华人学者以一定的时空距离来整体观照现代汉诗,能自觉从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阐释现代汉诗文本,但也囿于隔膜、资料匮乏甚至偏见,形成有意或无意的遮蔽,洞见与不见并存。现代汉诗的整体性研究,中国大陆学者固然为研究的重要力... 海外华人学者以一定的时空距离来整体观照现代汉诗,能自觉从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和美学价值阐释现代汉诗文本,但也囿于隔膜、资料匮乏甚至偏见,形成有意或无意的遮蔽,洞见与不见并存。现代汉诗的整体性研究,中国大陆学者固然为研究的重要力量,但也不能忽视海外学者尤其是海外华人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所谓“整体性研究”,应该包括作为研究主体的整体性和作为研究对象的整体性。此举旨在打通近代、现代、当代的时间分野,打破大陆、台港及海外等空间区隔,践行跨文化、跨学科、跨语际的跨界思维,追求一种融通中西古今视野的整体性研究。在全球学术互动协作背景下,学界需要整合海内外多方资源,才能够有效推进作为研究对象和主体的百年现代汉诗之整体性研究,促进跨地域“中国现代诗学”的形塑与建构,为“华语语系文学”提供重要的思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学者 现代汉诗 整体性 新视野
下载PDF
浅谈海外华人学者李欧梵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视野、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凯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3-24,共2页
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海外华人学者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成果逐步被大陆接触了解。在这些学者中,李欧梵可作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及现代性等领域的研究无疑给了国内学界诸多启示,而其研究视野及方法更值得拿来探讨... 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海外华人学者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成果逐步被大陆接触了解。在这些学者中,李欧梵可作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及现代性等领域的研究无疑给了国内学界诸多启示,而其研究视野及方法更值得拿来探讨,这对于打破僵化思维和模式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人学者 李欧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视野 方法
下载PDF
从预设立场到内在超越:海外中国文学研究中“现代性”范式嬗变及多元面向
8
作者 韩晗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3,共8页
“现代性”是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和几代学者共同的理论追求,由此派生的文学现代性、文化现代性等概念,为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代表性研究范型奠定了基础。它最初因对五四运动研究与韦伯的“现代性”理论这两个根源而被提出,... “现代性”是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和几代学者共同的理论追求,由此派生的文学现代性、文化现代性等概念,为海外中国文学研究的代表性研究范型奠定了基础。它最初因对五四运动研究与韦伯的“现代性”理论这两个根源而被提出,而且又适逢冷战期间,因此具有鲜明的政治化预设立场。之后,因普实克与夏氏昆仲的学术实践,“现代性”被植入进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并以夏氏昆仲所开创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为大宗,“感时忧国”是夏志清“现代性”阐释的重要反映。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之后,李欧梵的“启蒙/颓废现代性”与王德威的“自发现代性”先承后续,成为了海外中国文学研究中事关“现代性”论述的体系化呈现,推动了“现代性”的多元阐释。进入到21世纪,海外中国文学研究逐渐呈现出以海外华人学者为“主力军”的势态,“现代性”这一概念也因内在超越而呈现出向“文化现代性”过渡的势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海外中国文学研究 感时忧国 华人学者 文化现代性
原文传递
从意识与技巧之争看海内外文学观念差异——以张爱玲的女性写作为例
9
作者 吴宏娟 《华文文学》 2009年第3期58-63,共6页
着眼于张爱玲研究中的意识与技巧之争,从张爱玲的女性写作切入,探讨海内外学者在意识与技巧关系问题上的差异:大陆学者多是就意识而谈意识,将张爱玲甘于"第二性"弱者的女性立场,以"补充"的姿态"纳入"中... 着眼于张爱玲研究中的意识与技巧之争,从张爱玲的女性写作切入,探讨海内外学者在意识与技巧关系问题上的差异:大陆学者多是就意识而谈意识,将张爱玲甘于"第二性"弱者的女性立场,以"补充"的姿态"纳入"中国新文学女性文学传统;海外华人学者在重视技巧的同时,将技巧联系意识,借张爱玲的女性写作技巧对中国男性主流文学传统进行破坏和颠覆。在双方文学观念冲突的背后,则是其各自文学研究方法——社会历史批评与文化研究方法的历史落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大陆学者 海外华人学者 女性写作 文学观念
下载PDF
审美之维与海外华人学者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诗学取径
10
作者 苏文健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22,共9页
审美问题在海外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随着学科的发展,其研究范式的转换轨迹呈现为:从去政治化的立场对文学性/审美性的凸显,到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对文学性/审美性的淡然处之甚至遮蔽放逐,再到“后... 审美问题在海外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随着学科的发展,其研究范式的转换轨迹呈现为:从去政治化的立场对文学性/审美性的凸显,到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对文学性/审美性的淡然处之甚至遮蔽放逐,再到“后理论”时代对文学性/审美性、历史性、现代性的关注及其相互关系的重新审思。海外华人学者以“颓废”为重要切入点,自觉将西方审美现代性理论投射到20世纪30~40年代的现代派小说的研究中,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现代性展开独特的文化观照。他们对西方批评理论的适用性保持必要的心防,又区别于大陆传统文学史观及其对文学审美观照的认识趋向。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西方批评理论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现代性考察形成了既有关联、又相互映照的诠释,对推动跨地域的“中国现代诗学”形成与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现代性 海外华人学者 颓废 现代派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张爱玲
原文传递
高友工与“中国抒情美学”的海外建构
11
作者 石了英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44-51,共8页
海外华人学者高友工的"中国抒情美学"论述是"中国美学现代阐释"议题下的一个典范个案。高友工对西方学术传统的深入思考和拒绝同化,对"中国抒情美学"的有意阐发和自觉建构,构成其传统文化认同的一个见证... 海外华人学者高友工的"中国抒情美学"论述是"中国美学现代阐释"议题下的一个典范个案。高友工对西方学术传统的深入思考和拒绝同化,对"中国抒情美学"的有意阐发和自觉建构,构成其传统文化认同的一个见证。通过聚焦语言-形式批评、相对主义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中西差异视域下的阐发研究、从中国文化的大历史脉络整体考察中国美学特质等代表性的论述策略,高友工的"中国抒情美学"论述不仅为中国"抒情学"研究奠定了基本范式,阐扬了中国美学的"感性"传统,还肇始了海外华语学界持续四十多年的"中国抒情传统"研寻热潮,并深化了学界对"中国艺术精神"这一现代美学命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友工 中国抒情美学 海外华人学者
下载PDF
海归的适应策略研究:学院派的案例分析
12
作者 冯冰 冯婧琨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10年第4期17-23,共7页
文章在对部分海归”学院派”深入访谈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习性”和“场域”的分析工具,解析了海归“学院派”归国后的不同心态和不同适应策略的选择。得出结论,“文化资本”本身并不足以成为个体适应... 文章在对部分海归”学院派”深入访谈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习性”和“场域”的分析工具,解析了海归“学院派”归国后的不同心态和不同适应策略的选择。得出结论,“文化资本”本身并不足以成为个体适应策略选择的决定因素,“习性”和“场域”概念也是影响个体适应策略选择的因素之一;深层文化认同的非同一性、生活表象与意识深层的非和谐性等复杂的文化意识构成他们独特的行为表象。这些行为表象是其长期海外生活学习所形成的个人“习性”的体现。透过这些表象了解他们的“习性”及其产生的原因,是深入了解他们归国后所选择适应策略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归 留学生 学院派 布迪厄 文化资本 习性 场域理论 适应性
下载PDF
留创园建设与区域社会空间分异——对杭州余杭留创园及其周边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海宁 丁海龙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219-226,共8页
为了探究留创园建设对区域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机理及其效应,首先从政府政策、制度改革、收入差异及社会关系网络、知识水平与价值观念差异等方面分析留创园对区域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机制,然后在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方法搜集数据资料... 为了探究留创园建设对区域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机理及其效应,首先从政府政策、制度改革、收入差异及社会关系网络、知识水平与价值观念差异等方面分析留创园对区域社会空间分异的影响机制,然后在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方法搜集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以杭州余杭留创园及其周边居住区为研究区域,从人口空间分异、居住-就业空间分异和行为-生活空间分异3方面分析该研究区域的社会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与周边居住区相比,余杭留创园内外来人口数量及其所占比例均更低,收入结构分化更突出,职业结构稳定性更高,学历结构分化相对较弱;居住分化与居住隔离现象更显著,职住分离程度较低且主要为主动选择的结果;网络购物行为更加普遍,虚拟购物空间更大,迁居频率更高及更加倾向于选择户外时尚娱乐休闲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杭留创园 周边居住区 社会空间分异 杭州
下载PDF
北京大学医学部近三年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申请情况分析
14
作者 肖瑜 柏志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07年第4期222-224,共3页
分析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实行网上申请后,北大医学部该类项目的申请批准情况,对发现的规律性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申请工作和申请人有所帮助。
关键词 北京大学医学部 留学回国科研启动基金 因素分析 基金募集
原文传递
世界格局变化背景下中外人文交流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宁 赵卫星 +1 位作者 罗晓舫 赵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5-52,共8页
世界格局出现新的变化:政治格局从两级到多极,经济重心从欧美转移到亚太地区,治理格局从单边到多边,地缘格局从陆域到海域,安全格局从均衡到动荡,文明格局从差异到冲突。在此背景下,中国和平发展取得显著的成就,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 世界格局出现新的变化:政治格局从两级到多极,经济重心从欧美转移到亚太地区,治理格局从单边到多边,地缘格局从陆域到海域,安全格局从均衡到动荡,文明格局从差异到冲突。在此背景下,中国和平发展取得显著的成就,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成为全球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是世界战略不可忽视的重要变量,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者。但在变革的世界格局中,中国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外人文交流是国与国之间民间友好往来、相知相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国家之间增进互信、减少猜疑,避免误判、对抗、冲突,改善中国国家形象,在推进不同国家各领域互利合作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外文化交流在新世界格局中,应完善交流的组织架构,构建中外交流的顶层设计,打造交流的平台项目,管控交流中的负面节点,落实激励保障,不断进行工作创新,进一步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深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格局 全球治理 中外人文交流 国际形象 留学人员
下载PDF
论海外华裔女学者对中国电影的女性视角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石嵩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40,共7页
海外学者在进行中国电影研究时,往往站在异质的文化语境,将中国电影作为实践西方理论正确性的论据素材。这样的理论践行会因文化差异而导致部分妄议误读,但更多的可能是为我们打开更为丰富多元的理论阐释路径。华裔女研究者有融会中西... 海外学者在进行中国电影研究时,往往站在异质的文化语境,将中国电影作为实践西方理论正确性的论据素材。这样的理论践行会因文化差异而导致部分妄议误读,但更多的可能是为我们打开更为丰富多元的理论阐释路径。华裔女研究者有融会中西的客观条件,更有运用女性视角审视中国电影的性别身份优势。将离散于英语学界的华裔女学者所做的女性视角中国电影研究引入国内学界,审视其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方法进行中国电影研究的利弊得失,必将丰富补足我们自身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中国电影研究的多元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女学者 女性视角 中国电影研究
下载PDF
如何识别和深化研究主题:海外华裔会计学者的体会和看法
17
作者 周齐武 钟西飞 +2 位作者 拉姆什·纳雷西蒙汉 苏文兵(译) 张朝宓(译) 《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2001年第1期1-51,共51页
本项研究旨在帮助会计研究人员(尤其是中国的会计研究人员)了解在进行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时如何识别和深化研究主题。这一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中国高校越来越重视论文的发表,尤其是发表在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上,而目前中国的会计... 本项研究旨在帮助会计研究人员(尤其是中国的会计研究人员)了解在进行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时如何识别和深化研究主题。这一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中国高校越来越重视论文的发表,尤其是发表在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上,而目前中国的会计研究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中国会计学者中还未能形成足以指导人们提升这种能力的群体和范式。在研究中,我们深入访谈了16位具有丰硕成果的会计研究人员,他们都是华裔学者,都积极参与并热心于中国的会计教育和学术研究。每位学者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就下面四个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1)一个重要的或有意义的研究主题应具有哪些特征?(2)一个不重要的或没有意义的研究主题具有哪些特征P(3)为使论文发表,应如何识别并深化一个研究主题;(4)为提高中国会计学者的研究水平、提高论文发表的成功率,您有何建议。我们采用表格和文字两种形式对他们的反馈意见加以陈述和分析,并引入了大量的细节性描述,以保留这些学者对上述四个问题在看法上的丰富内涵和细微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识别并深化主题 研究和发表 海外中国会计学者
下载PDF
参考与借鉴:国外华侨华人研究现状述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枫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10年第4期112-115,共4页
近年来,国外华侨华人研究亮点纷呈,今后,对弱势群体给予持续关注、"学科"痕迹淡化等将成为该研究领域主要发展方向。国内学界可从秉承人文精神、重视微观发掘、容纳多元路径等方面参考借鉴之。
关键词 华侨华人研究 国外学者 现状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