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并购商誉、投资者过度反应与股价泡沫及崩盘 被引量:191
1
作者 杨威 宋敏 冯科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6-173,共18页
本文以近年来兴起的并购重组市场为背景,探讨投资者是否会对并购过度反应从而引发股价的泡沫与崩盘。由于商誉仅源于上市公司并购时支付的溢价,本文以商誉作为并购的年度代理指标,在更长的时间跨度上识别了并购引发的股价泡沫与崩盘。... 本文以近年来兴起的并购重组市场为背景,探讨投资者是否会对并购过度反应从而引发股价的泡沫与崩盘。由于商誉仅源于上市公司并购时支付的溢价,本文以商誉作为并购的年度代理指标,在更长的时间跨度上识别了并购引发的股价泡沫与崩盘。研究发现:商誉加剧股价崩盘风险且两者的关系主要源于商誉较高的样本,初步证明高商誉的公司股价具有一定程度的泡沫;商誉提升了公司业绩,投资者对并购过度反应从而使股价积累了泡沫;并购后业绩下滑可视为股价高估的信号,此时商誉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更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当投资者持股期限较短、公司估值较高和市场行情较好时,商誉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更为明显。此外,高商誉公司高管的减持规模显著高于低商誉或无商誉的公司,表明管理层利用并购引发的股价泡沫实现了财富转移。本文丰富了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经济后果的研究,体现了转型经济国家并购市场发展初期的独特性质,对于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购 泡沫 股价崩盘风险 过度反应 商誉
原文传递
国家产业政策、资产价格与投资者行为 被引量:131
2
作者 韩乾 洪永淼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3-158,共16页
长期以来,国家产业政策一直是中国政府调控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数据研究了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政策对金融证券价格和投资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产业政策在公布后短期内能给投资者带来较高超额收益,... 长期以来,国家产业政策一直是中国政府调控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本文基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数据研究了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政策对金融证券价格和投资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产业政策在公布后短期内能给投资者带来较高超额收益,但在中长期对收益率没有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产业政策存在陆续披露的过程,机构投资者利用他们获得信息的优势、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其他投资者对过时信息(stale news)的非理性反应进行获利,从而导致对应证券的收益率反转(return reversal)。由于这些行为,国家真正要扶持的企业得不到长期稳定的金融市场资金的支持,使得产业政策的实际效果可能会因此而打折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过时信息 过度反应
原文传递
价格涨跌幅限制起到了助涨助跌作用吗? 被引量:44
3
作者 吴林祥 徐龙炳 王新屏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59-65,共7页
价格涨跌幅限制是否具有助涨助跌作用对于判断涨跌幅限制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有的研究表明 ,股价在发生涨跌停时存在一定的过度反应。然而 ,本研究发现 ,在股价发生涨跌停时 ,虽然涨跌幅限制不能完全消除过度反应 ,但是可以显... 价格涨跌幅限制是否具有助涨助跌作用对于判断涨跌幅限制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有的研究表明 ,股价在发生涨跌停时存在一定的过度反应。然而 ,本研究发现 ,在股价发生涨跌停时 ,虽然涨跌幅限制不能完全消除过度反应 ,但是可以显著地减小而不是增大过度反应的程度。本研究还发现 ,价格涨跌停本身并不是导致过度反应的原因 ,因为股价不仅在涨跌停时存在过度反应 ,而且在大幅度变化但未达到涨跌停时也存在过度反应。本文据此认为 ,没有证据表明价格涨跌幅限制具有助涨助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交易所 价格涨跌幅限制 过度反应 助涨助跌现象 股票市场 股票价格 中国 证券市场
原文传递
不同市场态势下股票市场的非对称反应——基于中国上证股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9
4
作者 何兴强 李涛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8A期131-140,共10页
本文以上证股市为例,首次同时考察不同市场态势下收益和波动的非对称反应,发现牛、熊态势下股市收益的均值回归特征差异明显,理性预期假设不成立:牛市阶段负收益均值回归的速度和幅度更大、呈反转趋势。正收益则具有一定持续性;熊市阶... 本文以上证股市为例,首次同时考察不同市场态势下收益和波动的非对称反应,发现牛、熊态势下股市收益的均值回归特征差异明显,理性预期假设不成立:牛市阶段负收益均值回归的速度和幅度更大、呈反转趋势。正收益则具有一定持续性;熊市阶段正负收益均呈反转趋势,其中正收益反转趋势更明显;牛、熊市阶段股市对"坏消息"都反应过度,牛市阶段市场对"好消息"反应不足,熊市阶段市场对"好消息"比对"坏消息"的过度反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均值回归 牛市 熊市 过度反应
原文传递
中国期货市场的有效性:过度反应和国内外市场关联的视角 被引量:32
5
作者 蒋舒 吴冲锋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02A期49-62,共14页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经济发展对于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加深,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不可回避的元素。作为一个后起的市场,中国期货市场与作为国际定价中心的国际市场并存。因此,中国期货市场的有效性研究除了关注...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经济发展对于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加深,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不可回避的元素。作为一个后起的市场,中国期货市场与作为国际定价中心的国际市场并存。因此,中国期货市场的有效性研究除了关注本市场的价格波动动因外还必须考察本国市场价格话语权的强弱。本文从过度反应的角度对中国期货市场五个主力品种(沪铜、沪铝、沪胶、连豆和郑麦)进行了实证研究,以ARMA-GARCH模型拟合正常的价格变动来确定事件,其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中国期货市场的交易活跃和价格波动从市场有效性的角度来看主要体现了信息对于市场价格的冲击,并没有出现系统性的价格对于信息的过度反应。我们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VAR框架下方差分解对国内外市场的关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于国内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明显弱于国内市场自身的波动。因此,从过度反应和国内外市场关联的角度来看,中国期货市场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反应 ARMA-GARCH模型 国内外市场关联 方差分解
原文传递
谁反应过度,谁反应不足——投资者异质性与收益时间可预测性分析 被引量:37
6
作者 游家兴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1-173,共13页
本文以2000至200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中国股市的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为研究切入点,考察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信息反应模式及其对股票收益的时间可预测性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在短期内,机构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相对理性,... 本文以2000至200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中国股市的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为研究切入点,考察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的信息反应模式及其对股票收益的时间可预测性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在短期内,机构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相对理性,而个体投资者更为强烈的反应过度将整个市场推向过度反应的非理性状态;在中长期内,个人投资者逐渐走向理性,而机构投资者由于对新信息存在一个反馈调整的渐近过程,在其主导下,市场整体表现出反应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 反应过度 反应不足 动量效应 反转效应
原文传递
舆论影响力、有限关注与过度反应 被引量:43
7
作者 郦金梁 何诚颖 +1 位作者 廖旦 何牧原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6-141,共16页
本文结合Hong&Stein(1999)的模型、传播学中"两级传播理论"、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考察信息传播和投资者关注度如何共同影响股票价格,并对"百度股市通"选股数据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本文汇报以下3个主要发现:(1)&qu... 本文结合Hong&Stein(1999)的模型、传播学中"两级传播理论"、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考察信息传播和投资者关注度如何共同影响股票价格,并对"百度股市通"选股数据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本文汇报以下3个主要发现:(1)"百度股市通"筛选出了在源信息发布后具有短期价格动量的热门股票,所选股票在"二次传播"日前具有超额收益和超额交易量。(2)"股票推荐"加速市场对源信息的定价过程,在推荐发布当日即实现充分定价。(3)市场在"股票推荐"发布日过度反应,次日反转;"股票推荐"与"初次传播"间隔越小,股价过度反应程度越大。综合起来,"百度股市通"产生了舆论影响力,加速了信息融入市场的过程,但是对于所推荐股票的长期价格没有影响。有限关注是媒体产生舆论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基础。以往研究注重信息而忽视传播,本文弥补了这一不足,所得结论可以对互联网财经媒体的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选股 两级传播理论 有限关注 过度反应
原文传递
涨跌幅限制与流动性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海龙 吴冲锋 +1 位作者 吴文锋 陈占锋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2004年第1期20-26,共7页
给出报价驱动机制下的股票流动性的计算方法,提出指令驱动机制下的股票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计算方法,并运用这些度量方法,从不同角度实证研究了涨跌幅限制对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整个市场而言,涨跌幅限制不仅没有限制流动性,反... 给出报价驱动机制下的股票流动性的计算方法,提出指令驱动机制下的股票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计算方法,并运用这些度量方法,从不同角度实证研究了涨跌幅限制对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整个市场而言,涨跌幅限制不仅没有限制流动性,反而增加了流动性;对个股而言,涨跌幅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流动性;对ST股票而言,涨跌幅限制为5%时期的流动性大于涨跌幅限制为10%时期的流动性,说明过小的涨跌幅限制存在流动性干扰和过度反应现象。因此,在增加市场交易透明度的基础上,适当放宽涨跌幅限制,特别是对小盘股、绩差股、信誉低的上市公司继续实行涨跌幅10%的限制,而对大盘股、绩优股、高市值股和信誉高的上市公司放宽或取消涨跌幅限制,有利于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 股票市场 涨跌幅限制 计算方法 换手率
原文传递
中国股市价格惯性反转与风险补偿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马超群 张浩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2005年第2期64-69,共6页
利用改进的统计方法,利用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的月收益数据重新进行了有关中国股票市场的价格惯性、反转效应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股市并不存在显著的惯性效应,而存在显著的中长期(12个月以上)反转效应。对于反转策略所产生的超常收益... 利用改进的统计方法,利用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的月收益数据重新进行了有关中国股票市场的价格惯性、反转效应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股市并不存在显著的惯性效应,而存在显著的中长期(12个月以上)反转效应。对于反转策略所产生的超常收益,我们分别用CAPM模型以及FamaandFrench三因子模型进行风险调整,结果发现,这两个模型均不能很好地解释反转效应。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反转策略的超常收益主要来源于投资者的过度反应而非理性的风险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 反转 反转策略 过度反应 风险补偿 账面市值比
下载PDF
我国股票市场的中长期回报率的过度反应 被引量:19
10
作者 邹小芃 钱英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14,35,共7页
过度反应是证券市场异象之一。对沪市1993-2001年的股市交易数据,我们分为形成期1年和2年两种情况,分别检验出显著的过度反应,而且数据结果和图表显示形成期越长,随后的反转越明显,"输家组合"的平均超常收益率越高于"赢... 过度反应是证券市场异象之一。对沪市1993-2001年的股市交易数据,我们分为形成期1年和2年两种情况,分别检验出显著的过度反应,而且数据结果和图表显示形成期越长,随后的反转越明显,"输家组合"的平均超常收益率越高于"赢家组合"。对套利组合的风险因子回归分析仍然支持过度反应的存在。我们认为,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完善的交易制度,加剧了投资者固有的认知偏差,从而导致价格超涨超跌的过度反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股票市场 回报率 过度反应 证券市场 交易制度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我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现象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国进 范长平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53,共12页
本文采用1997-2004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所有股票交易数据,对我国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及其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确存在过度反应现象,其形成期为两年;过度反应的主要成因是规模效应,而非月历效应。
关键词 过度反应 规模效应 月历效应
下载PDF
涨跌幅限制与股票价格行为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穆启国 刘海龙 吴冲锋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2004年第3期23-30,共8页
对于股票在达到涨跌幅限制后价格如何变化的解释有两种假设:信息假设和过度反应假设.通过对1997年到200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在达到涨跌幅限制后隔夜期间与交易期间的非正常收益进行检验,以揭示达到涨跌幅限制后股票的价格行为.结果表... 对于股票在达到涨跌幅限制后价格如何变化的解释有两种假设:信息假设和过度反应假设.通过对1997年到200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在达到涨跌幅限制后隔夜期间与交易期间的非正常收益进行检验,以揭示达到涨跌幅限制后股票的价格行为.结果表明在达到涨跌幅限制后的隔夜期间股票价格存在价格持续现象,而在交易期间存在价格反转现象.这个结果一方面说明了沪市存在着过度反应,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上海证券交易所10%的涨跌幅限制在限制噪声交易者的过度反应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涨跌幅限制 过度反应 隔夜期间 交易期间
下载PDF
IPO折价现象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涛 《华南金融研究》 2004年第3期38-42,共5页
IPO折价现象是中外证券市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国内外对IPO折价问题进行了各种解释,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近年来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国外有部分学者试图从投资者心理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出新的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反应过... IPO折价现象是中外证券市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国内外对IPO折价问题进行了各种解释,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近年来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国外有部分学者试图从投资者心理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给出新的解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反应过度假说、反应不足假说和自我归因假说。投资者应以一种理性的心态评估股票的价值,进行合理的投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O折价现象 行为金融学 证券市场 “股票首次公开发行” 过度反应
下载PDF
考虑卖空限制的动量效应和反向效应模型 被引量:13
14
作者 朱战宇 吴冲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1,共11页
 改进了HS模型的假设条件,增加了反向投资者行为偏差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卖空限制的动量效应和反向效应模型.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不同于HS模型的递推公式法,清晰地描述了正、负消息影响下股价及收益率的运动轨迹,直观地分析了消息投资者...  改进了HS模型的假设条件,增加了反向投资者行为偏差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卖空限制的动量效应和反向效应模型.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不同于HS模型的递推公式法,清晰地描述了正、负消息影响下股价及收益率的运动轨迹,直观地分析了消息投资者和两类趋势投资者行为偏差导致赢者和输者组合出现动量效应和反向效应的规模和方向.证明了受到卖空限制的约束,输者组合股票在长期表现出反向效应的概率比没有卖空限制时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量效应 反向效应 反应不足 反应过度 行为金融
原文传递
个人投资者交易行为研究——来自台湾股市的证据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志娟 郑振龙 +1 位作者 马长峰 林苍祥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7-79,共13页
本文基于台湾股市数据,主要研究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参照Kaniel et al.(2008)构建了个人投资者交易不平衡性指标─净交易,以反映投资者股票交易的强度。采用这种交易不平衡性指标来构建投资组合研究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首先研究... 本文基于台湾股市数据,主要研究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参照Kaniel et al.(2008)构建了个人投资者交易不平衡性指标─净交易,以反映投资者股票交易的强度。采用这种交易不平衡性指标来构建投资组合研究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首先研究个人投资者交易和股票的收益之间的动态关系从而分析投资者的交易策略,然后研究个人投资者净交易的收益预测能力从而分析个人投资者交易的信息含量。本文研究发现:台湾股票市场的个人投资者采用负反馈的交易策略,并且个人投资者在交易中表现出很强的处置效应;个人投资者在交易中的信息含量不足;个人投资者交易中的盈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过度反应和价格冲击。文章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投资者 交易策略 收益预测 过度反应 价格冲击
原文传递
上海天胶期市的过度反应、涨跌停板与流动性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文财 鲍建平 《系统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58,共5页
对三个月天胶1999.5.18-2003.7.3连续合约数据进行详细研究。结论表明,1在这段时间内,天胶市场不是一个有效市场,但也不存在过度反应现象,而是存在反应不足现象。即投资者在短期内对信息的反应并未超过应有的理性水平。导致价格存在一... 对三个月天胶1999.5.18-2003.7.3连续合约数据进行详细研究。结论表明,1在这段时间内,天胶市场不是一个有效市场,但也不存在过度反应现象,而是存在反应不足现象。即投资者在短期内对信息的反应并未超过应有的理性水平。导致价格存在一定的惯性,一个大的上涨之后往往跟着上涨,一个大的下跌之后往往跟着下跌。2涨停板并没有影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而跌停板延迟了价格发现过程。因此本文认为跌停板设置为-5%更有利于提高市场价格发现效率。3从平均意义而言,天胶市场涨跌停板制度并没有对市场的流动性产生损害。但跌停板阻碍了价格跌到均衡水平,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反应 涨跌停板 流动性
下载PDF
我国股市对盈利信息反应的一个实证检验 被引量:8
17
作者 骆艳 曾勇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9-103,共5页
采用事件研究法,选取盈利信息作为反应事件,检验我国股票市场对盈利信息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现象.考虑上市公司盈利的变动和不确定性,根据盈利变动指标值来划分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考察组合在年报公布后1年和3年两种检验期内的累计超额收益... 采用事件研究法,选取盈利信息作为反应事件,检验我国股票市场对盈利信息是否存在过度反应现象.考虑上市公司盈利的变动和不确定性,根据盈利变动指标值来划分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考察组合在年报公布后1年和3年两种检验期内的累计超额收益,用1992~2000年沪深两市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股市长期对盈利信息不存在过度反应,与国外股市的反应模式不一致,实证结果可由中国股市发展的特征作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市 中国 实证检验 过度反应 盈利信息 行为金融 超额收益
下载PDF
证券市场过度反应理论研究评介 被引量:4
18
作者 骆艳 曾勇 唐小我 《预测》 CSSCI 2003年第3期72-76,38,共6页
过度反应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自从DeBond&Richard[1]发表第一篇过度反应的文章以来,过度反应理论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研究兴趣。系统评述了国内外与过度反应理论相关的前期收益理论、风险理论、规模理论、询报价理论... 过度反应理论是行为金融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自从DeBond&Richard[1]发表第一篇过度反应的文章以来,过度反应理论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研究兴趣。系统评述了国内外与过度反应理论相关的前期收益理论、风险理论、规模理论、询报价理论,指出了一些有争议的解释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最后介绍了基于过度反应理论产生的反转交易策略,提出了对中国投资者的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金融学 过度反应 前期收益理论 风险差异 规模差异
下载PDF
中国证券市场反向策略研究及其短周期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曹敏 吴冲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4,共5页
 证券市场中的反向策略是指购买价格被低估的"价值股票"和抛售价格被高估的"热门股票".国外大量实证研究表明,采取反向策略能获得较高的收益,而我国目前的实证结果争议较大.采用不同于以往大部分国内学者的实证方...  证券市场中的反向策略是指购买价格被低估的"价值股票"和抛售价格被高估的"热门股票".国外大量实证研究表明,采取反向策略能获得较高的收益,而我国目前的实证结果争议较大.采用不同于以往大部分国内学者的实证方法,根据股票的价格比例对资产组合进行分类,对我国证券市场上反向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存在反应过度,反向策略行之有效,从而也说明我国证券市场的非有效性.另外,作为新兴市场,中国证券市场和西方证券市场的反向策略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国股市的反向周期短于西方发达国家,这可能与中国股市的高换手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策略 反应过度 价值策略 行为金融 有效市场假设 证券市场 中国
原文传递
美国投资心理学理论的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翁学东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2-266,共5页
美国投资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许多经济学家在研究投资活动过程中发现,微观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许多数学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现实中的投资活动,开始加强对个体在投资决策中的心理研究,在Amos Tversky、Daniel Kahn... 美国投资心理学的研究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许多经济学家在研究投资活动过程中发现,微观经济学和金融学的许多数学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现实中的投资活动,开始加强对个体在投资决策中的心理研究,在Amos Tversky、Daniel Kahneman、Richard Thaler、Robert J.Shiller等一大批经济学家和投资心理学家的努力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此,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投资心理学家Kahneman荣获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文章介绍了西方投资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理论,即过度反应理论(overreaction theory)、视野理论(prospect theory)、后悔理论(regret theory)及对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理论(overconfidence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投资心理学理论 研究进展 视野理论 后悔理论 过度自信理论 Tversky KAHNEMAN Thaler 非理性因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