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地区韭菜迟眼蕈蚊种群动态及越夏越冬场所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史彩华 杨玉婷 +4 位作者 韩昊霖 程佳旭 吴青君 徐宝云 张友军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74-1183,共10页
【目的】为明确北京地区不同栽培管理模式下韭菜田全年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种群动态的发生规律及其越夏越冬场所。【方法】分别在2014—2015年通过黄色板对露地和温室韭菜田块的韭菜迟眼蕈蚊成虫进行了监测,并通过挖根和... 【目的】为明确北京地区不同栽培管理模式下韭菜田全年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种群动态的发生规律及其越夏越冬场所。【方法】分别在2014—2015年通过黄色板对露地和温室韭菜田块的韭菜迟眼蕈蚊成虫进行了监测,并通过挖根和网捕的方式调查韭菜迟眼蕈蚊的越夏越冬场所及虫态。【结果】北京地区,露地韭菜田块韭菜迟眼蕈蚊每年发生3-4代,温室内可全年发生,主要为害高峰期在春秋两季;韭菜迟眼蕈蚊幼虫主要分布在0-5 cm的土壤深处;夏季韭菜迟眼蕈蚊虫口基数偏低,但主要在本地韭菜田块越夏;冬季韭菜迟眼蕈蚊主要以4龄老熟幼虫在鳞茎内或鳞茎附近的土壤中越冬。【结论】本研究阐明了北京地区不同栽培管理模式下,韭菜迟眼蕈蚊周年发生的种群动态规律及越夏越冬生物学特性,为韭菜迟眼蕈蚊的预测测报和综合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韭菜迟眼蕈蚊 种群动态 越夏 越冬
原文传递
冀北山区林下大球盖菇越夏栽培关键技术
2
作者 王民乐 董岩 +6 位作者 王红军 张伟 李霖 徐向龙 普联新 李明 李守勉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3期126-129,共4页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e)色泽艳丽、肉质滑嫩爽脆、营养丰富,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多省份已实现规模化栽培。大球盖菇属于中低温型食用菌,多为秋种冬收模式,因此,夏季市场缺乏大球盖菇鲜品,价格较高。冀北山区气候冷凉、原材...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e)色泽艳丽、肉质滑嫩爽脆、营养丰富,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多省份已实现规模化栽培。大球盖菇属于中低温型食用菌,多为秋种冬收模式,因此,夏季市场缺乏大球盖菇鲜品,价格较高。冀北山区气候冷凉、原材料丰富、林地资源广袤,是开展林下大球盖菇越夏栽培的天赐宝地。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总结了冀北地区林下大球盖菇越夏栽培关键技术,为大球盖菇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持,为山区农户致富增收提供参考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大球盖菇 越夏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大棚越夏黄瓜砧木筛选试验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宁宁 张海芳 +1 位作者 李超 贾宝弟 《蔬菜》 2018年第6期12-15,共4页
为筛选出适宜大棚越夏栽培的黄瓜砧木品种,以北农亮砧、北农抗线1号、北农砧美和新组合15-14为试验材料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北农砧美产量最高,667 m2产量为8 226.76 kg,嫁接成活率93.33%,瓜色鲜绿,新组合15-14次之,均较适宜在北京... 为筛选出适宜大棚越夏栽培的黄瓜砧木品种,以北农亮砧、北农抗线1号、北农砧美和新组合15-14为试验材料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北农砧美产量最高,667 m2产量为8 226.76 kg,嫁接成活率93.33%,瓜色鲜绿,新组合15-14次之,均较适宜在北京地区大棚越夏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 越夏 黄瓜 砧木
下载PDF
2004-2011年陕西省小麦条锈菌越夏范围研究初报 被引量:2
4
作者 谢飞舟 冯小军 +3 位作者 文耀东 王保通 支小明 康振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4-778,共5页
为了明确陕西省小麦条锈菌越夏范围,通过多年调查和试验研究,结合近年来各地小麦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对陕西省条锈菌越夏范围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在陕西省能够顺利完成越夏。越夏区主要分布于陇县、太白、凤县等高海拔地... 为了明确陕西省小麦条锈菌越夏范围,通过多年调查和试验研究,结合近年来各地小麦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对陕西省条锈菌越夏范围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在陕西省能够顺利完成越夏。越夏区主要分布于陇县、太白、凤县等高海拔地区;不稳定越夏区主要分布于镇安、旬阳阳山等海拔1 400m以上小麦种植区;留坝、宁强、山阳、周至和宁陕等海拔1 400m以上区域几乎没有小麦种植,已丧失了越夏区作用,成为小麦条锈菌非越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陕西 越夏范围
下载PDF
Comparison Test on Adaptability of Six Medicago sativa (Alfalfa) Varieties in Guangxi 被引量:2
5
作者 Jinhua QIU Yilong HUANG +2 位作者 Fanquan ZENG Jinyi WEI Na YAO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0年第4期49-52,共4页
In order to screen the Medicago sativa(alfalfa)varietie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Guangxi,six domestic and foreign heat-resistant alfalfa varieties,namely WL903,WL712,WL525HQ,59N59,Elite 9 and Longwei 6010,were select... In order to screen the Medicago sativa(alfalfa)varietie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Guangxi,six domestic and foreign heat-resistant alfalfa varieties,namely WL903,WL712,WL525HQ,59N59,Elite 9 and Longwei 6010,were selected and tested for growth performance,nutritional value and over-summer rate by the random block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lfalfa varieties with better plant height and fresh grass yield were 59N59 and WL903,which showed the plant heights reaching 62.01 and 62.53 cm,respectively,and the fresh grass yields up to 40.93 and 38.38 t/hm 2,respectively,exhibiting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rom the poorly performing Longwei 6010(P<0.01).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each tested variety was good,and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was more than 20%.Among them,Elite 9 had a crude protein content as high as 28.43%.The over-summer rates of the six alfalfa varieties were all higher than 75%.It showed that the alfalfa varieties with fast growth,high yield,high nutritional value and high over-summer rate in this experimental area were 59N59 and WL903,which are suitable as the first varieties for planting in Guangx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cago sativa Variety comparis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Nutritional value over-summer rate
下载PDF
Effects of Pruning Treatments on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Pepper in Greenhouse during Long-season Cultivation 被引量:2
6
作者 袁野 杨剑 +2 位作者 童辉 彭莹 袁祖华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3期593-595,共3页
In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thepepper long-season cultivation needs oversummer pruning. In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uning treatments on growth of over-summer grown pepper, three differentpruning treat... In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thepepper long-season cultivation needs oversummer pruning. In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uning treatments on growth of over-summer grown pepper, three differentpruning treatments were applied to pepper seedlings, such as treatment one(re-growth pruning), treatment two(four stems) and treatment three(multi-stem pruning) with no pruning as control(CK).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multi-stem pruning treatment enabling the plant to maintain the good plant type for high yield and reduce thevirus disease to improve the marketability of pepper fruit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pruning treatments;andthe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 were increased by 15.8% and 19%,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respectively. Ingeneral the multi-stem pruning was the best for over-summer pepper culti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uning treatment PEPPER over-summer cultivation
下载PDF
赫章县小麦条锈病越夏状况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龙玲 刘红梅 +4 位作者 冯明义 陆绍炎 莫纯碧 王军 姜府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4-106,共3页
为了摸清赫章县小麦条锈病越夏区域,2004年9月在赫章县古基乡首次发现小麦条锈病能够越夏后,于2005-2008年对赫章县小麦条锈病越夏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安全越夏区域为海拔1 700 m,面积约0.5万hm2;不同年份间越夏海拔下... 为了摸清赫章县小麦条锈病越夏区域,2004年9月在赫章县古基乡首次发现小麦条锈病能够越夏后,于2005-2008年对赫章县小麦条锈病越夏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安全越夏区域为海拔1 700 m,面积约0.5万hm2;不同年份间越夏海拔下限存在差异,在夏季最热时段气温偏低年度,越夏海拔高度可下降至1 600 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病原菌 越夏 赫章县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Simple Cultivation Facilities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Over-summer Brassica campestris L.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2
8
作者 梁普兴 杨瑞怡 +3 位作者 李强 高祖江 张晶 梁彪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12期2354-2356,2377,共4页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imple cultivation facilities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Brassica campestris L. were compared to explore the optimal facility type for pro- duction of B. campestris, thereby providing a technical...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imple cultivation facilities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Brassica campestris L. were compared to explore the optimal facility type for pro- duction of B. campestris, thereby providing a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efficient cultiva- tion of B. campestris during hot season. A total of four treatments were designed, open field cultivation (CK), ordinary anti-insect net shed cultivation, ordinary plastic film greenhouse cultivation and Japanese translucent anti-insect net shed cultiv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ose in open field cultivation, the plant height, leaf area, yield, Vc content, soluble sugar content and soluble protein con- tent of B. campestris in Japanese translucent anti-insect net shed cultivation were increased by 22%, 63%, 49%, 14%, 13% and 10%, respectively, and Japanese translucent anti-insect net shed was the optimal facility type for cultivation of B. campestris in hot sea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Brassica campestris L. over-summer cultivation Simplefacility
下载PDF
春大棚越夏茬网纹甜瓜分批采收栽培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雪莹 张静 +5 位作者 祝宁 齐长红 陈明远 韩立红 张旭 李婷 《蔬菜》 2021年第S01期82-85,共4页
为了延长北京地区网纹甜瓜的供应时间,填补越夏蔬菜空档期,集成示范了春大棚越夏茬网纹甜瓜分批采收高产栽培技术,从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等技术层面,总结了高产、高商品率网纹甜瓜的关键措施,以促进推广越夏茬网纹甜瓜种植技术、增加种... 为了延长北京地区网纹甜瓜的供应时间,填补越夏蔬菜空档期,集成示范了春大棚越夏茬网纹甜瓜分批采收高产栽培技术,从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等技术层面,总结了高产、高商品率网纹甜瓜的关键措施,以促进推广越夏茬网纹甜瓜种植技术、增加种植者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甜瓜 越夏 春大棚 定植 栽培措施
下载PDF
甘肃天水小麦白粉病菌越夏及有性时期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世勤 骆惠生 +4 位作者 金社林 段霞瑜 周益林 金明安 贾秋珍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5-119,共5页
2007-2009年,在甘肃天水对不同生态条件及海拔高度的小麦白粉病菌进行了闭囊壳形成率观察、模拟病圃试验及越夏调查,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菌有性时期最早在扬花期开始出现,不同抗性类型品种、不同生态条件下出现的迟早和形成量的多少有... 2007-2009年,在甘肃天水对不同生态条件及海拔高度的小麦白粉病菌进行了闭囊壳形成率观察、模拟病圃试验及越夏调查,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菌有性时期最早在扬花期开始出现,不同抗性类型品种、不同生态条件下出现的迟早和形成量的多少有较大差异。小麦白粉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天水市不同海拔高度的自生麦苗上越夏,是当地秋苗发病的初侵染源。二阴山区高海拔地区病叶率高于川道及低海拔地区。闭囊壳在正常年份只侵染自生麦苗,在整个侵染循环中仅起着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菌 越夏 有性时期
下载PDF
仙客来生物学特性及工厂化栽培管理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莉 曹慈娥 +1 位作者 许广琴 曾凡中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92-195,共4页
仙客来的花姿优美,花色艳丽,株型美观,高低适中,花期长,为国际花卉市场主要盆栽观赏花卉之一.在仙客来工厂化栽培管理中,安全越过夏季高温、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和植株整形是影响其商品性优良的关键因素.可通过选择抗高温品种,越夏前进行... 仙客来的花姿优美,花色艳丽,株型美观,高低适中,花期长,为国际花卉市场主要盆栽观赏花卉之一.在仙客来工厂化栽培管理中,安全越过夏季高温、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和植株整形是影响其商品性优良的关键因素.可通过选择抗高温品种,越夏前进行高温锻炼,合理控制水肥供给,并采用遮阳、微喷和风循环系统来保证仙客来安全越过夏季.病虫害的防治可采用选择抗病种苗和使用药物防治等方法.同时,在花芽分化时就开始进行整形,直至开花,定期将仙客来叶片按生产顺序拉整,使叶面形成一个似球面的形状,达到十分奇特美观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客来 生物学特性 栽培管理 越夏 病虫害防治 整形
下载PDF
Annual variation in Calanus sinicus abundance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the northern boundary area of the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洁慧 张光涛 +2 位作者 赵增霞 王世伟 万艾勇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284-1294,共11页
The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YSCWM) was suggested as an over-summering site of the dominant copepod species Calanus sinicus in coastal Chinese seas. Population abundance and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by monthly... The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YSCWM) was suggested as an over-summering site of the dominant copepod species Calanus sinicus in coastal Chinese seas. Population abundance and structure were investigated by monthly sampling along three transects across the northern boundary of the YSCWM during 2009-2010. Results show that thermal stratification existed from June to October and that the vertical thermal difference increased with depth. Generally, total abundance was lowest in October and highest in June, and the female/male sex ratio was highest in February and lowest in August. Evident spatial differences in abundance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YSCWM. In June, total abundance averaged 158.8 ind/m~ at well-stratified stations, and 532.1 ind/m3 at other stations. Similarly, high abundances of 322.0 and 324.4 ind/m3 were recorded from July to August inside the YSCWM, while the abundance decreased from 50.4 to 1.9 ind/m3 outside the water mass. C. sinicus distribution tended to even out over the study area in September when the YSCWM disappeared. We believe that the YSCWM may retard population recruitment in spring and preserve abundant cohorts in summer. The summer population was transported to neritic waters in autumn. In addition to low temperatures, stable vertical structure was also an essential condition for preservation of the summer population. C. sinicus can survive the summer in marginal areas in high abundance, but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in terms of C5 proportion and sex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anus sinicus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YSCWM) over-summer strategy boundary area thermal stratification
下载PDF
宁夏六盘山地区小麦条锈菌越夏初步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瑞清 郭成瑾 +3 位作者 张丽荣 王喜刚 刘浩 张华普 《宁夏农林科技》 2016年第12期25-26,共2页
2016年7~10月对宁夏六盘山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在宁夏六盘山地区发生较为普遍;小麦条锈病菌在六盘山地区分布广泛,在该地区可以安全越夏;宁夏六盘山地区是小麦条锈病病原越夏基地之一。并提出建立以小... 2016年7~10月对宁夏六盘山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在宁夏六盘山地区发生较为普遍;小麦条锈病菌在六盘山地区分布广泛,在该地区可以安全越夏;宁夏六盘山地区是小麦条锈病病原越夏基地之一。并提出建立以小麦病虫害预测预报、多种种植方式和多品种搭配的生物多样性利用为核心,以化学农药控制为主要措施的宁夏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六盘山 小麦条锈病 越夏 治理
下载PDF
磷钾肥和多效唑对高羊茅越夏性的影响研究 Ⅵ.高温对高羊茅形态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廖丽 徐亮 王志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11979-11981,共3页
[目的]研究磷、钾与多效唑配合施用对高羊茅越夏性的影响。[方法]以禾本科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为试材,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分别设施磷肥40、50、80 kg/hm2、钾肥60、80、140 kg/hm2、多效唑0、250、500 mg/L,对处理后高羊茅的密度和株高... [目的]研究磷、钾与多效唑配合施用对高羊茅越夏性的影响。[方法]以禾本科冷季型草坪草高羊茅为试材,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分别设施磷肥40、50、80 kg/hm2、钾肥60、80、140 kg/hm2、多效唑0、250、500 mg/L,对处理后高羊茅的密度和株高进行方差分析,并用目测法定量描述其景观品质。[结果]磷肥、钾肥、多效唑单因素及磷肥与钾肥、磷肥与多效唑、钾肥与多效唑的两因素互作和磷肥与钾肥及多效唑的三因素互作对高羊茅密度和株高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A2B3C2组合处理(磷60 kg/hm2、钾140 kg/hm2、多效唑250mg/L)的效果优于其他处理组合,高羊茅的株高和密度相对较高,景观品质总评分最佳。[结论]磷、钾施用量和多效唑浓度对高羊茅密度和株高有重要影响,肥料和化控的较优搭配可为高羊茅顺利越夏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磷肥 钾肥 多效唑 越夏 裂裂区 耐热性的
下载PDF
平凉市崆峒区小麦白粉病病菌有性世代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分析
15
作者 曹世勤 何理 +3 位作者 陈杰新 孙振宇 穆灵仙 谯陈东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29,共4页
2015—2017年,选择平凉市崆峒区不同生态条件的白庙乡贾洼村、寨河乡闫湾村、香莲乡香莲村、草峰镇盘龙村半屲、草峰镇陈洼村、四十路铺镇及大寨乡白土村等地7个调查点,对小麦白粉病病菌进行了越夏期有性世代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小麦白... 2015—2017年,选择平凉市崆峒区不同生态条件的白庙乡贾洼村、寨河乡闫湾村、香莲乡香莲村、草峰镇盘龙村半屲、草峰镇陈洼村、四十路铺镇及大寨乡白土村等地7个调查点,对小麦白粉病病菌进行了越夏期有性世代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自生麦苗上越夏,是当地秋苗发病的初侵染源。南部山地病叶率高于泾河川道区和北部塬区。小麦白粉病病菌有性时期最早在草峰镇盘龙村半屲的小麦抽穗期开始出现,不同生态条件下出现的迟早有差异。闭囊壳在正常年份只侵染自生麦苗,在整个侵染循环中仅起着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病菌 越夏 有性世代
原文传递
甘肃天水地区小麦条锈菌自然群体DNA指纹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郑文明 陈受宜 +3 位作者 康振生 王阳 吴立人 李振岐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9-206,共8页
对1997—1999连续三年采自甘肃省天水地区16个地点的244个小麦条锈菌分离系进行了PSR331S3/Bg1Ⅱ指纹分析,共鉴定出表现型185个,遗传多样性Shannon指数M=4.467, 加权修正值M*=0.9106,显现出高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中三个主要采样点凤... 对1997—1999连续三年采自甘肃省天水地区16个地点的244个小麦条锈菌分离系进行了PSR331S3/Bg1Ⅱ指纹分析,共鉴定出表现型185个,遗传多样性Shannon指数M=4.467, 加权修正值M*=0.9106,显现出高度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其中三个主要采样点凤凰、甘谷和麦积山病菌群体M值分别为3.5720、3.0268和3.4186,加权修正值M*分别为0.9330、0.8513和0.8610。三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03167,显示出较低的遗传分化水平。本文以多拷贝的RFLP标记为手段,揭示了小麦条锈菌作为一种活体寄生的远程气传病原真菌,其越夏栖息地关键区(天水地区)自然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海拔生境对病菌群体结构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地区内亚群体间分化水平很低,表明区域内菌源交流十分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天水地区 自然群体 DNA指纹分析 Shannon指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系数 RFLP标记 病原真菌 群体结构 修正值 甘肃省 表现型 采样点 水平 菌群体 麦积山 关键区 栖息地 加权 活体 生境 海拔
下载PDF
甘肃中部麦区小麦条锈病菌越夏调查及品种抗性变异监测结果初报 被引量:14
17
作者 曹世勤 金社林 +9 位作者 段霞瑜 骆惠生 刘太国 陈万权 李辉 蒲崇建 贾秋珍 金明安 张勃 黄瑾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3-138,共6页
2007-2009年,对甘肃省中部麦区小麦条锈病越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条锈病菌在定西、临夏等中部麦区海拔1 718~2 350 m地带自生麦苗上可顺利越夏,病田率和病叶率分别为63.0%~80.0%和1.05%~5.80%,其越夏菌源量比陇南更大,是... 2007-2009年,对甘肃省中部麦区小麦条锈病越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条锈病菌在定西、临夏等中部麦区海拔1 718~2 350 m地带自生麦苗上可顺利越夏,病田率和病叶率分别为63.0%~80.0%和1.05%~5.80%,其越夏菌源量比陇南更大,是当地秋苗发病的初侵染源;秋苗病情调查结果表明,中部麦区秋苗病田率和病叶率均高于同期陇南麦区;品种抗性监测结果发现,34个供试品种(系)在中部麦区和陇南麦区的抗条锈性表现基本一致,部分品种发病程度重于陇南麦区。表明甘肃省定西、临夏等中部麦区已成为陇南小麦条锈病越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还对中部麦区越夏菌源的影响、作用及品种抗性变异因素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陇中麦区 越夏 品种抗性
下载PDF
陇南小麦条锈病越夏菌量对流行的影响研究初报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宗明 肖志强 +1 位作者 马云 孟总彦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1年第9期21-22,共2页
通过对1989~2000年陇南小麦条锈病越夏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明确了越夏菌量与越夏区7~8月降水量密切相关,越夏菌量与秋苗发病及来年流行程度相关显著。组建了以越夏菌量预报来年流行程度的长期预测模型。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越夏菌量 流行程度 长期预测 气象条件 秋苗病情
原文传递
鸭茅种质资源对锈病的抗性评价及越夏情况的田间调查 被引量:10
19
作者 严海东 张新全 +4 位作者 曾兵 程良 聂刚 季杨 黄琳凯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0-728,共9页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是世界优良冷季型牧草之一,但在我国亚热带地区越夏率低、且容易感染锈病,影响其产草量和品质。从越夏率、抗锈病级数、以及抗锈病与越夏率相关性这3个方面对来自于世界五大洲的258份鸭茅种质资源进行评价...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是世界优良冷季型牧草之一,但在我国亚热带地区越夏率低、且容易感染锈病,影响其产草量和品质。从越夏率、抗锈病级数、以及抗锈病与越夏率相关性这3个方面对来自于世界五大洲的258份鸭茅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越夏率为100%的材料有78份,抗锈病级别为高抗的种质材料有49份;其中越夏率为100%且抗锈病级别为高抗的种质材料有02122,00947,02-104,02-110,01824,PI325293,PI312450,I231471,PI308794,PI269885,ZXY06P-1633,ZXY06P-2199,casfellafa,woronowii,California共15份;鸭茅抗锈病与越夏率之间的相关性很低(r=0.09876,P=0.115)。筛选出的15份种质资源可作为重要的育种材料,也可在亚热带地区作为优秀品系直接种植。研究结果也可为鸭茅抗锈病、耐热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茅 抗锈病 越夏率 种质资源
下载PDF
栽培方式对越夏番茄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徐坤 丁兆堂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03-106,共4页
越夏番茄生长过程中,根系活力及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但生长前期露地栽培的根系活力低于遮荫栽培和间作栽培,而结果期则显著高于间作栽培,叶绿素含量则始终以露地栽培为高。夏季高温季节叶片的膜脂过氧化较为严重,中午前后的MDA含量... 越夏番茄生长过程中,根系活力及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但生长前期露地栽培的根系活力低于遮荫栽培和间作栽培,而结果期则显著高于间作栽培,叶绿素含量则始终以露地栽培为高。夏季高温季节叶片的膜脂过氧化较为严重,中午前后的MDA含量较高,但遮荫栽培和间作栽培可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番茄叶片的SOD活性在上午逐渐增强,下午维持较高水平。高温季节番茄叶片的光合速率因不同栽培方式而异,上午以露地栽培为高,但午休较为严重,中午后以遮荫栽培显著高于露地栽培和间作栽培;遮荫栽培番茄叶片的光化学效率中午下降的幅度显著低于露地栽培,说明其光抑制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方式 越夏番茄 生理特性 根系活力 叶绿素含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