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瓯江口海域夏秋季鱼类多样性 被引量:61
1
作者 徐兆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948-5956,共9页
利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索地形地貌、海流和水文等因素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次拖网调查中,共鉴定鱼类64种,其中16种是暖温种,其余48种为暖水种。... 利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索地形地貌、海流和水文等因素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次拖网调查中,共鉴定鱼类64种,其中16种是暖温种,其余48种为暖水种。银姑鱼(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us)是6月份的关键种,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是9月份的关键种。瓯江口北部岛屿密集的区域,也是鱼类种类密集的水域。多样性指数(H′)值平面分布格局显示:岛群之间水域H′值较高,岛群外部水域H′值远远低于岛群之间和岛群内侧水域。岛屿周围与岛屿之间鱼类物种丰富,物种分布与海底地形多样化、底质多样化和水流环境多样化有关。单一优势种出现是导致外侧水域鱼类H′值较低的主要原因,种数较少仅仅是次要原因。瓯江径流的季节变化,瓯江南口和北口冲淡水势力差异,台湾暖流势力的季节变化是影响瓯江口海域鱼类种类和多样性分布的主要水文因素。暖流势力减弱,一些物种开始向外海深水做越冬洄游,这是9月份鱼类种数少于6月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口 鱼类 种类组成 多样性
下载PDF
瓯江口水文泥沙特征分析 被引量:39
2
作者 郑敬云 李孟国 +1 位作者 麦苗 吴以喜 《水道港口》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在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瓯江口海区的地貌特征、河道径流特征、河道输沙特征、潮汐特征、潮流特征、余流特征、波浪特征、含沙量特征、泥沙来源、盐度特征、悬沙粒径和底质粒径特征、瓯江南北口的分流和分沙特征、中水道和北水道的... 在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瓯江口海区的地貌特征、河道径流特征、河道输沙特征、潮汐特征、潮流特征、余流特征、波浪特征、含沙量特征、泥沙来源、盐度特征、悬沙粒径和底质粒径特征、瓯江南北口的分流和分沙特征、中水道和北水道的分流和分沙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实测资料分析得到了瓯江口挟沙力公式,得到了平衡水深公式,为瓯江河口的工程开发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主要研究成果表明:(1)瓯江口的潮汐属正规半日潮类型,平均潮差在4 m以上,属强潮河口;(2)潮流属正规浅海半日潮流类型,呈往复流动,潮流动力强;(3)瓯江为少沙河流,多年平均年悬移质输沙量为205.1万t;(4)瓯江南北口的平均涨潮分流比为21%和79%,落潮平均分流比为26%和74%;(5)瓯江南北口的平均涨潮分沙比为20%和80%,落潮平均分流沙比为22%和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 泥沙 潮流 含沙量 瓯江口
下载PDF
夏秋季瓯江口海域鱼类数量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36
3
作者 徐兆礼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81-987,共7页
本文利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优势种、地形地貌、海流和水文等因素对鱼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和9月鱼类重量密度分别为150.54kg/km2和271.53kg/km2,尾数密度为29.11×... 本文利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优势种、地形地貌、海流和水文等因素对鱼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和9月鱼类重量密度分别为150.54kg/km2和271.53kg/km2,尾数密度为29.11×103ind./km2和14.99×103ind./km2。以此推算出:6月鱼类资源量为67923kg,9月为122193kg。鱼类资源量在3个月中增长近一倍。6月的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和9月的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分别是本海域最重要的优势种。鱼类重量密度与尾数密度分布趋势一致,呈调查水域东部高于西部的分布趋势。6月至9月是幼鱼索饵肥育季节,索饵群体往往停留在瓯江口洞头群岛外侧宽阔海域。水深和鱼类密度相关性显著。台湾暖流、浙江沿岸水和瓯江径流的交汇是形成鱼类高密度区域重要的水文因素,表层水温是影响鱼类数量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瓯江口鱼类数量的变化动力来自主要优势种对鱼类数量变化的回归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口 渔场 鱼类 优势种 密度
下载PDF
瓯江口潮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31
4
作者 李孟国 王正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22,共4页
建立了时间二次插值的三角形网格显式差分数学模型 ,从而提高了原三角形网格显式数学模型[1] 的稳定性和精度。使用三角形网格全自动剖分技术进行网格剖分 ,使用“干湿”判别法处理了露滩问题 ,用两套节点关系处理潜堤问题 ,对大范围 (... 建立了时间二次插值的三角形网格显式差分数学模型 ,从而提高了原三角形网格显式数学模型[1] 的稳定性和精度。使用三角形网格全自动剖分技术进行网格剖分 ,使用“干湿”判别法处理了露滩问题 ,用两套节点关系处理潜堤问题 ,对大范围 (既有细长河道又有大面积海区 )、多岛屿、地形及流态复杂的瓯江口海区的潮流场进行了成功的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 ,对瓯江口海区的潮流特征进行全范围的分析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瓯江口
下载PDF
瓯江口渔场夏秋季浮性鱼卵和仔鱼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34
5
作者 徐兆礼 陈华 陈庆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3-739,共7页
利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鱼卵、仔鱼调查资料,分析瓯江口渔场鱼卵、仔鱼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产卵场位置和产卵期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期间瓯江口鱼卵、仔鱼共出现6目11科18种(包括1种未定种),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鲱形目次之。6月... 利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鱼卵、仔鱼调查资料,分析瓯江口渔场鱼卵、仔鱼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产卵场位置和产卵期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期间瓯江口鱼卵、仔鱼共出现6目11科18种(包括1种未定种),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鲱形目次之。6月是瓯江口鱼类的产卵期,产卵场位于洞头大门岛周围水域,主要是规格较小的地区性物种,也是大型经济鱼类的饵料,例如小公鱼和虾虎鱼等;9月产卵场主要位于洞头群岛水域外侧,主要是一些经济鱼类,如白姑鱼等。瓯江口海域所处纬度、海域地形地貌和水文环境特征以及瓯江径流的综合影响,使大门岛附近成为瓯江口海域的主要产卵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口 鱼卵 仔鱼 产卵场 育幼场 数量分布
下载PDF
瓯江口海区波浪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孟国 刘百桥 《水道港口》 2001年第1期1-8,共8页
建立了考虑复杂地形造成的折射、绕射、底摩擦波能损失、波浪破碎及岛屿影响的多向不规则波传播变形的数学模型 。
关键词 折射 绕射 多向不规则波 数学模型 瓯江口海区 波浪场分布特征
下载PDF
瓯江口海域夏、秋季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分布特征 被引量:27
7
作者 徐兆礼 沈盎绿 李新正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12,共9页
采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2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海域甲壳动物口足目(Hoplocarida)和十足目(Decapoda)中虾类的资源密度、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等分布,探讨优势种、地形地貌、水团、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变化对这些分布... 采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2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海域甲壳动物口足目(Hoplocarida)和十足目(Decapoda)中虾类的资源密度、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等分布,探讨优势种、地形地貌、水团、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变化对这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次拖网调查中,共鉴定口足目2种和虾类17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是6月的关键种,口虾蛄是9月的关键种。6月和9月2类优势甲壳动物平均质量密度分别为41.14kg/km2和32.36kg/km2,尾数密度为18.41×103ind/km2和10.66×103ind/km2。质量密度与尾数密度分布趋势一致,即调查水域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6月,种间分布较均匀,物种数多,多样性指数值(H′)较高;9月,在群岛外侧,由于口虾蛄在质量密度上形成单一优势种,导致质量多样性指数下降;但在尾数密度上,种间分布较均匀,尾数多样性指数值明显高于质量多样性指数值。无论是在6月还是9月,高密度区均出现在瓯江口洞头群岛外侧,特别是东南部受台湾暖流影响的海域。瓯江北口外的冲淡水水团是形成瓯江口北侧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密度、种数和多样性低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冲淡水势力的季节变化是影响瓯江口海域口足目和虾类种类和多样性分布的主要水文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口 口足目 虾类 渔场 优势种 密度
下载PDF
瓯江河口挟沙能力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5
8
作者 陆建宇 陆永军 李浩麟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51,共6页
在分析瓯江河口潮流泥沙特性基础上 ,认为瓯江口挟沙能力与水动力及泥沙等因素密切相关。采用断面垂线平均的处理方法 ,引入背景含沙量的概念 ,线性回归拟合出瓯江口挟沙能力公式 。
关键词 瓯江河口 含沙量 挟沙能力 潮流 数学模型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RECLAMATION IN AREAS BETWEEN ISLANDS IN A COMPLEX TIDAL ESTUARY ON THE HYDRODYNAMIC SEDIMENT ENVIRONMENT 被引量:16
9
作者 LI Meng-guo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0年第3期338-350,共13页
The Oujiang Estuary is a very complex tidal estuary with many islands, which is located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Reclamation of areas between islands will create a great amount of land. In this article, the feasib... The Oujiang Estuary is a very complex tidal estuary with many islands, which is located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Reclamation of areas between islands will create a great amount of land. In this article, the feasibility of reclamation of areas between Lingkun Island and Niyu is studied from the angle of its impacts on the hydrodynamic sediment environment. First, the natural hydrodynamic and sediment conditions and the seabed evolution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in-situ data. Second, numerical models of tidal current and sediment movement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wave and current are set up with irregular triangular grid to carry out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from the study. (1) The areas between Linkun Island and Niyu are not a tidal passage. Wenzhou Shoal has been aggraded gradually, a condition favorable for reclamation. (2) The reclamation is feasible as far as its effect on surrounding hydrodynamic sediment environment is concerned. (3) The reclamation has great favorable socio-economic impa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oujiang estuary tidal current numerical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Wenzhou Shoal RECLAMATION
原文传递
瓯江口水域夏、秋季浮游动物数量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10
作者 高倩 徐兆礼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2-380,共9页
依据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水域浮游动物调查资料,研究了瓯江口水域夏季与秋季浮游动物总丰度和总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优势种组成特点,同时探讨了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优势种对总丰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两个季节优势种具... 依据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水域浮游动物调查资料,研究了瓯江口水域夏季与秋季浮游动物总丰度和总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优势种组成特点,同时探讨了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优势种对总丰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两个季节优势种具有明显更替现象,夏季(6月)主要优势种为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秋季(9月)主要优势种是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和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夏季和秋季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分别为82.05mg·m-3和649.10mg·m-3,丰度分别为47.0ind·m-3和298.3ind·m-3。就水平分布而言,生物量与丰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调查水域北部高于南部的特点。就季节变化而言,秋季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显著高于夏季。瓯江径流的季节变化、瓯江南口和北口冲淡水势力差异、台湾暖流和浙闽沿岸流势力的强弱是影响瓯江口水域浮游动物优势种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浮游动物丰度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其中盐度是决定浮游动物丰度水平变化的关键因子。瓯江口水域浮游动物丰度的变化来源于主要优势种丰度的变化对总丰度的回归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口 浮游动物 优势种 温度 盐度
下载PDF
温州浅滩围涂促淤工程泥沙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孟国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2,共8页
建立了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对瓯江口温州浅滩围涂促淤工程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多个促淤方案的淤积效果模拟计算,推荐了最佳促淤方案。推荐的最佳促淤方案与定床浑水淤积物理模型试验推荐的方案一致。
关键词 促淤 泥沙 瓯江口 温州浅滩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瓯江口海域夏秋季蟹类数量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5
12
作者 徐兆礼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7-244,共8页
利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瓯江口蟹类资源密度的分布,及蟹类优势种、水团、水深和水文因子对蟹类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和9月蟹类重量密度分别为112.99 kg/km2和73.48 kg/km2,尾数密度为16.84×103... 利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瓯江口蟹类资源密度的分布,及蟹类优势种、水团、水深和水文因子对蟹类数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和9月蟹类重量密度分别为112.99 kg/km2和73.48 kg/km2,尾数密度为16.84×103ind/km2和3.80×103ind/km2,资源总量为50 845.5 kg和33 066.0 kg。蟹类密度分布,在6月,调查海域东部高于西部,南部高于北部。高密度区出现在瓯江口洞头群岛外侧,尤其是受台湾暖流影响明显的海域;在9月仅是南部明显高于北部,其他海域分布比较均匀。瓯江径流从瓯江北口下泄,在口外形成冲淡水水团,使瓯江口北侧蟹类密度较低。瓯江口底层温度与蟹类重量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其它温盐因子正相关,但是水文因子与尾数密度相关关系不显著。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是瓯江口蟹类最重要的优势种,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最重要的经济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口 蟹类 优势种 数量
下载PDF
温州海域研究与开发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孟国 温春鹏 蔡寅 《水道港口》 2012年第4期277-290,共14页
在大量文献基础上,对温州海域水动力泥沙研究进展情况和主要的开发情况及相应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包括岸滩稳定、沉积过程、潮汐、潮流、泥沙、台风风暴潮、卫星遥感等的研究及温州浅滩围垦工程、瓯江南口工程、航道整治工程、30万t... 在大量文献基础上,对温州海域水动力泥沙研究进展情况和主要的开发情况及相应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包括岸滩稳定、沉积过程、潮汐、潮流、泥沙、台风风暴潮、卫星遥感等的研究及温州浅滩围垦工程、瓯江南口工程、航道整治工程、30万t级航道工程、大、小门岛围垦工程、乐清湾港区工程等开发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波浪 泥沙 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 温州海域 瓯江口 乐清湾
下载PDF
瓯江口中沙采沙对温州港航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孟国 吴以喜 蒋厚武 《水道港口》 2005年第4期195-200,共6页
采用水动力泥沙环境分析、中沙水域冲淤演变分析、潮流数学模型计算、航道泥沙淤积计算等手段对中沙有限量采沙对温州进出港主航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结果表明,在中沙浅滩进行有限量的采沙基本不会对温州港进出港主航道造成负面... 采用水动力泥沙环境分析、中沙水域冲淤演变分析、潮流数学模型计算、航道泥沙淤积计算等手段对中沙有限量采沙对温州进出港主航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论证。结果表明,在中沙浅滩进行有限量的采沙基本不会对温州港进出港主航道造成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口 中沙 航道 潮流 泥沙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长江河口与瓯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茅志昌 沈焕庭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14,共7页
长江河口与瓯江河口均发育了庞大的最大浑浊带(TM),但这两条河口的河流性质、几何形态、径潮流动力条件、盐淡水混合类型和泥沙来源等差异极为明显,长江口与瓯江口TM的变化特点是:前者洪盛枯衰;后者枯盛洪衰;所在部位,前者... 长江河口与瓯江河口均发育了庞大的最大浑浊带(TM),但这两条河口的河流性质、几何形态、径潮流动力条件、盐淡水混合类型和泥沙来源等差异极为明显,长江口与瓯江口TM的变化特点是:前者洪盛枯衰;后者枯盛洪衰;所在部位,前者在口门附近,后者在口门之内。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径潮流动力平衡带和丰富的泥沙来源是发育长江口、瓯江河口TM的两个基本条件外,河口环流和潮汐不对称分别在长江、瓯江河口的TM形成、发育、维持过程中起了第二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瓯江河口 最大浑浊带 河口环流 潮汐不对称 比较河口学
下载PDF
瓯江河口浅滩促淤估算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徐群 张继昌 +2 位作者 王俊 黄哲浩 郑敬云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4,共6页
建立瓯江河口变态物理模型,进行浅滩围涂工程促淤方案的清水试验研究,分析了瓯江口水沙特征值,提出适合该河口的淤积厚度估算方法。
关键词 瓯江河口 围涂 促淤估算 水沙特性
下载PDF
瓯江口海域夏秋季蟹类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兆礼 沈盎绿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8-603,共6页
利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海域蟹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索地形地貌、海流等因素对蟹类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次拖网调查中,共鉴定蟹类16种。日本好(Argyrosomus argentatus)是6... 利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海域蟹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索地形地貌、海流等因素对蟹类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次拖网调查中,共鉴定蟹类16种。日本好(Argyrosomus argentatus)是6月的主要优势种,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是9月的主要优势种。在瓯江口近岸水域,单个站位出现的种类并不多,但整个近岸0~10m水域内蟹类种类丰富。这与近岸、近岛水域在不同季节、不同站位生态环境多样化和差异化有一定的关系。在瓯江口外海,海底地势平坦,不同站位之间环境差异不大,也没有岛屿阻隔,使得各个站位种类较多且组成类似。单一优势种出现是导致外部和南部水域蟹类多样性(H')值较低的主要原因。瓯江冲淡水势力和不同水团交汇影响瓯江口海域蟹类种类和多样性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口 蟹类 种类组成 多样性
下载PDF
瓯江口内外潮汐不对称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谊纯 徐群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65,共5页
基于对瓯江口内外2005年6—7月多个潮位站15 d的实测潮位资料分析,利用3种方法研究了瓯江口潮汐不对称现象及其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与机理.研究认为,在理论上传统地采用M2与M4分潮的相对振幅判断潮汐不对称的方法不完善,潮汐不对称不仅... 基于对瓯江口内外2005年6—7月多个潮位站15 d的实测潮位资料分析,利用3种方法研究了瓯江口潮汐不对称现象及其在时空上的变化特征与机理.研究认为,在理论上传统地采用M2与M4分潮的相对振幅判断潮汐不对称的方法不完善,潮汐不对称不仅受到相对振幅的影响,而且受到其相对位相的影响,同时其他分潮的相互作用也是导致河口、近岸潮汐不对称的重要因素.瓯江口潮汐属正规半日潮,潮汐不对称的产生主要是由于M2分潮及其倍潮M4的相互作用.潮汐不对称的空间变化主要表现在沿河道的纵向上,即潮汐在纵向上由口外向上游不对称逐渐增强.在横向上,口门外由于地形开阔,水深较大,潮汐不对称不明显且无明显变化趋势.在时间上,潮汐不对称在大-小潮期间具有明显变化,表现为大潮期最为明显,远大于小潮期.因此可以认为潮汐不对称在大-小潮期间的变化是低频分潮Msf分潮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口 潮汐不对称 倍潮波 调和分析
下载PDF
温州石化基地围垦工程潮流泥沙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孟国 庄小将 李文丹 《中国港湾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34,共4页
使用TK-2D软件建立了瓯江口海区潮流泥沙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温州石化基地围垦工程对瓯江北口、中水道、黄大岙、重山、沙头、小门、黄大峡等水道,以及对瓯江泄洪排涝和附近港区、海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围垦工程对附近各港... 使用TK-2D软件建立了瓯江口海区潮流泥沙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温州石化基地围垦工程对瓯江北口、中水道、黄大岙、重山、沙头、小门、黄大峡等水道,以及对瓯江泄洪排涝和附近港区、海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围垦工程对附近各港区、水道影响很小,温州石化基地围垦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口 围垦工程 潮流 泥沙 数学模型 石化基地
下载PDF
复杂河口汊道封堵后有关的潮流和泥沙问题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孟国 闫勇 +1 位作者 麦苗 李文丹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38-1445,共8页
研究了瓯江南口封堵后有关的潮流和泥沙问题。首先对复杂的瓯江口的自然条件和冲淤演变进行了分析;其次,使用二维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波浪潮流泥沙物理模型及三维潮流数学模型等研究手段,对瓯江南口现有潜堤加高进行封堵后的二维潮... 研究了瓯江南口封堵后有关的潮流和泥沙问题。首先对复杂的瓯江口的自然条件和冲淤演变进行了分析;其次,使用二维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波浪潮流泥沙物理模型及三维潮流数学模型等研究手段,对瓯江南口现有潜堤加高进行封堵后的二维潮流场、泥沙场、地形冲淤变化和三维潮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对瓯江泄洪排涝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对周围水沙环境和瓯江泄洪排涝的影响角度考虑,将现潜堤加高进行南口封堵的方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河口 汊道封堵 数学模型 瓯江口 潮流 泥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