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份、时间、要素——从喜龙仁的视角再讨论《中国园林》对“自然主义”的建构与书写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景崇 彭佳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50,I0011,共9页
喜龙仁的《中国园林》首次以图片式游记体叙事方式,向欧洲介绍了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与设计思想,对中国园林艺术体系的构建与传播起到筚路蓝缕的作用力。本文以此书为中心,勘核喜龙仁的早期身份与真实经历、时间背景,以及他从自然主义视... 喜龙仁的《中国园林》首次以图片式游记体叙事方式,向欧洲介绍了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与设计思想,对中国园林艺术体系的构建与传播起到筚路蓝缕的作用力。本文以此书为中心,勘核喜龙仁的早期身份与真实经历、时间背景,以及他从自然主义视角解剖中国园林的独特视角,并进一步剖析喜龙仁对早期中国造园学研究的贡献及个人特殊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 喜龙仁 照相分析 自然主义
下载PDF
喜龙仁摄影与1930-1940年代中国古典园林观念史的转向
2
作者 闫爱宾 朱诗漪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100,共6页
自19世纪以来,摄影术作为新的图像生产方式影响着园林的视觉表达,作为一种可控型工具,相机背后潜藏的是拍摄者特定的拍摄意图与视觉控制。从喜龙仁的园林摄影出发,挖掘其拍摄行为背后所折射出的园林观念,指出喜龙仁的镜头开启了在跨文... 自19世纪以来,摄影术作为新的图像生产方式影响着园林的视觉表达,作为一种可控型工具,相机背后潜藏的是拍摄者特定的拍摄意图与视觉控制。从喜龙仁的园林摄影出发,挖掘其拍摄行为背后所折射出的园林观念,指出喜龙仁的镜头开启了在跨文化语境下以园林为主体的认知模式,力图揭示1930-1940年代园林观念的流变历程,丰富当下对园林内涵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龙仁 摄影术 中国古典园林 观念史
原文传递
从童寯到喜龙仁:近代中国园林研究的东学西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珊珊 黄晓 《风景园林》 2021年第6期18-24,共7页
西方对中国园林的认识经历了3个阶段:从早期的向往热爱到20世纪前后的贬抑排斥,再到20世纪30年代以来逐渐回归理性。通过梳理这一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阐释了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第一次转变与中西意识... 西方对中国园林的认识经历了3个阶段:从早期的向往热爱到20世纪前后的贬抑排斥,再到20世纪30年代以来逐渐回归理性。通过梳理这一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阐释了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第一次转变与中西意识形态的交锋和中日对外文化传播的竞争有关,为应对这一转变,1935年中国学者创办英文版《天下》月刊,1936年建筑学者童寯发表英文文章《中国园林》,1948年美术史学者喜龙仁出版外文著作《中国园林》;这些事件前后呼应,开启了确立中国文化国际形象的新历程,推动了中国园林在海外的传播和海外学者对中国园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园林 跨文化传播 中日比较 童寯 喜龙仁 《天下》月刊
下载PDF
从喜龙仁的《中国园林》论近代西方学者的中国园林研究特点 被引量:2
4
作者 郭真真 董建文 沈伟棠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5-110,共6页
西方世界对中国园林的认知在近代发生了嬗变,相关专著也陆续问世。从喜龙仁的《中国园林》切入,再现其对中国园林的考察历程,梳理其认知来源,分析其研究方法与视角,还原其所呈现的中国园林形象,进而总结出近代西方学者的研究存在认知来... 西方世界对中国园林的认知在近代发生了嬗变,相关专著也陆续问世。从喜龙仁的《中国园林》切入,再现其对中国园林的考察历程,梳理其认知来源,分析其研究方法与视角,还原其所呈现的中国园林形象,进而总结出近代西方学者的研究存在认知来源受限、研究成果分散以及开始回归"中国园林"本体的特点,并指出局限存在的客观性,及其在学术史上的开创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西方学者 喜龙仁 中国园林研究 园林史学史
下载PDF
瑞典汉学家喜龙仁眼中的艺术评论家苏东坡
5
作者 殷晓蕾 《国际汉学》 CSSCI 2022年第3期130-136,205,共8页
本文在译介喜龙仁《艺术评论家苏东坡》一文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其对苏轼绘画理论乃至宋画的认识与理解,进而追踪探源,剖析喜龙仁此文的写作缘由、目的及对后学研究苏轼绘画创作的启示。而将此文与滕固德文版《艺术评论家苏东坡》一文比较... 本文在译介喜龙仁《艺术评论家苏东坡》一文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其对苏轼绘画理论乃至宋画的认识与理解,进而追踪探源,剖析喜龙仁此文的写作缘由、目的及对后学研究苏轼绘画创作的启示。而将此文与滕固德文版《艺术评论家苏东坡》一文比较,可进一步彰显喜龙仁在西方汉学界苏轼绘画理论研究领域的开创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龙仁 苏东坡 艺术评论家 中国绘画理论 滕固
下载PDF
伍重的合院住宅:生活、自然与中国建筑 被引量:1
6
作者 裘振宇 《建筑史学刊》 2021年第1期110-130,共21页
丹麦建筑师尤恩·伍重(Jørn Utzon)的合院住宅方案常在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相关研究与讨论中被提及。同时,国际上对其建筑艺术的成就认可度也逐渐提升。然而,之前学者对伍重职业生涯的了解十分有限,尤其是相较于今天伍重档案(The ... 丹麦建筑师尤恩·伍重(Jørn Utzon)的合院住宅方案常在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相关研究与讨论中被提及。同时,国际上对其建筑艺术的成就认可度也逐渐提升。然而,之前学者对伍重职业生涯的了解十分有限,尤其是相较于今天伍重档案(The Utzon Archives)所能提供的数据而言。因此,本文根据该档案中记录的史料以及伍重家人与同事的口述,分析伍重的合院住宅方案如何深切反映了他的建筑哲学以及对现代住宅的想象,特别是从喜龙仁、阿尔瓦·阿尔托与林语堂的作品中所受到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恩·伍重 合院住宅 喜龙仁 林语堂 阿尔瓦·阿尔托
下载PDF
浅析喜龙仁对苏轼诗歌及画论的翻译及海外传播
7
作者 殷飞 付兴林 《思想与文化》 2020年第2期463-477,共15页
瑞典艺术史学家喜龙仁(Osvald Sirén)是西方学界从事中国艺术研究的先驱者,亦是最早对中国艺术史进行系统研究的西方学者之一.本文以喜龙仁对以苏轼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及绘画理论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基于喜龙仁对苏轼诗歌与绘画关... 瑞典艺术史学家喜龙仁(Osvald Sirén)是西方学界从事中国艺术研究的先驱者,亦是最早对中国艺术史进行系统研究的西方学者之一.本文以喜龙仁对以苏轼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及绘画理论的翻译为研究对象,基于喜龙仁对苏轼诗歌与绘画关系的阐述角度,把其对苏轼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典型价值的认知、在书画艺术批评领域的地位评价以及对早期西方研究中国艺术的促进作用作为研究内容.喜龙仁化用西方艺术史基本原理,勾勒了完整的中国绘画知识谱系,将苏轼的生平经历、诗歌、绘画创作及画论思想系统翻译并传播至西方世界,实现了西方学者对苏轼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认知形象的初步构建,开创了西方世界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先河,并为其提供了艺术史和文化史的"范式"研究理论,拓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路径和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龙仁 苏轼 画论 翻译 中国艺术史
原文传递
解读瑞典学者喜仁龙眼中的紫禁城
8
作者 程枭翀 《建筑遗产》 2020年第4期41-50,共10页
1922年,瑞典艺术史学家喜仁龙(Osvald Sirén)考察了包括紫禁城在内的多处皇家建筑,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中国北京皇城写真全图》。文章将喜仁龙的研究置于西方学者大规模考察中国这一时代背景下,结合其个人的研究方向和专长,厘清了... 1922年,瑞典艺术史学家喜仁龙(Osvald Sirén)考察了包括紫禁城在内的多处皇家建筑,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中国北京皇城写真全图》。文章将喜仁龙的研究置于西方学者大规模考察中国这一时代背景下,结合其个人的研究方向和专长,厘清了他考察紫禁城的背景、经过和成果。通过解读喜仁龙的文字,展现了他所考证的中国城市史和建筑史,并还原了清帝退位但尚未出宫这一特殊时间段紫禁城建筑的面貌。通过梳理喜仁龙对紫禁城各单体建筑的描述,可知其关注的重点在于建筑的年代、功能和形制。将喜仁龙的研究与早期西方学者以及中国学者的探索进行对比,能够发现喜仁龙承前启后,对中国建筑史学体系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结合喜仁龙留下的92张反映紫禁城历史面貌的照片,文章通过今昔对比揭示了紫禁城近百年来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仁龙 紫禁城 西方学者 建筑史学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