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07例放射性颌骨坏死回顾性分析及临床新分期的建立:单一中心20年经验 被引量:8
1
作者 刘舒畅 胡静 +3 位作者 侯劲松 王成 刘习强 黄洪章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5期337-342,共6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放射性颌骨坏死(ORNJ)的临床表现,探讨建立一种可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风险评估的新分期。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1993年3月至2014年10月ORNJ手术病例共507例,根据软组织和骨组织破坏程度,结合长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放射性颌骨坏死(ORNJ)的临床表现,探讨建立一种可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风险评估的新分期。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1993年3月至2014年10月ORNJ手术病例共507例,根据软组织和骨组织破坏程度,结合长期的临床经验以及对国内外ORNJ分期的总结,提出基于软组织(T)和骨组织(B)破坏程度的“TB”临床新分期,进一步分析不同新分期病损与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按“TB”新分期,Ⅰ期55例(10.85%)、Ⅱ期174例(34.32%)、Ⅲ期180例(35.50%)、Ⅳ期98例(19.33%)。Ⅰ、Ⅱ期病例主要采取死骨刮治术、扩大摘除或颌骨方块切除术,Ⅲ、Ⅳ期患者主要采用颌骨节段性切除,部分病例予同期组织瓣包括游离血管化腓骨肌皮瓣转移修复术。不同分期患者手术治疗后均获得较好效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手术部位感染(19.92%)和伤口裂开(13.41%)。极少数出现皮瓣坏死、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按新分期划分,越严重的患者预后越差,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越高,Ⅰ~Ⅳ期病例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09%、25.86%、30.00%和53.06%。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软硬组织破坏程度的“TB”新分期,该分期可更好地用于指导ORNJ临床治疗和预后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坏死 放射性 颌骨 放射治疗 手术
原文传递
放射性颌骨坏死手术难点与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被引量:5
2
作者 侯劲松 张亚东 《口腔疾病防治》 2019年第7期409-416,共8页
放射性颌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the jaw,ORNJ)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手术是治疗病变范围较大ORNJ的主要手段。在放射线对颌面部及颈部软硬组织损伤较为严重的情况下,ORNJ的手术处理存在一些特殊的困难和风险... 放射性颌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the jaw,ORNJ)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手术是治疗病变范围较大ORNJ的主要手段。在放射线对颌面部及颈部软硬组织损伤较为严重的情况下,ORNJ的手术处理存在一些特殊的困难和风险。本文对治疗ORNJ的不同术式适应证的选择和治疗要点;手术难点及其原因,包括局部炎症和放射线损伤对手术造成的困难、骨缺损重建时机、髁突是否保留、受区血管选择、受植床处理;ORNJ术后常见并发症如创口不愈和神经损伤,ORNJ术后严重并发症如缺损修复重建时的血管危象和组织瓣坏死、肺部感染、脑肺栓塞、重要血管破裂、以及严重心理创伤的预防和处理进行初步介绍,以便临床医生对ORNJ手术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风险有充分认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严重并发症,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和安全,为提高ORNJ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颌骨坏死 骨缺损重建 血管化腓骨肌皮瓣 显微外科 CAD/CAM 软组织纤维化 髁突 并发症
下载PDF
单侧腓骨皮瓣重建鼻咽癌患者放疗术后双侧下颌骨放射性颌骨坏死
3
作者 彭勇淳 段红明 +2 位作者 吴汉江 张胜 范腾飞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腓骨皮瓣修复双侧下颌骨放射性颌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fthejaw,ORNJ)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单侧腓骨修复鼻咽癌放疗后双侧下颌骨ORNJ的7例患者的病... 目的:探讨单侧腓骨皮瓣修复双侧下颌骨放射性颌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ofthejaw,ORNJ)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单侧腓骨修复鼻咽癌放疗后双侧下颌骨ORNJ的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42~56岁,所有病例原发肿瘤均为鼻咽癌,排除鼻咽癌复发。记录腓骨截骨、组织瓣存活、供区和受区的并发症及术后开口度情况。结果:随访10~30个月,7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伤口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受区动脉选择面动脉5例、甲状腺上动脉2例,受区静脉均行颈内静脉端侧吻合,1例患者术后6 h出现静脉危象,急诊手术探查,发现端侧吻合时静脉扭转,重新吻合静脉后恢复良好。切取腓骨长度为17.5~21.0 cm,平均18.2 cm,供区创口全部直接拉拢缝合,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和跛行。术后双侧颜面部基本对称,患者对外形满意,开口度为2.5~3.3 cm。结论:采用游离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双侧下颌骨ORNJ扩大切除术后软、硬组织缺损的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 放射性骨坏死 腓骨肌皮瓣 鼻咽癌
下载PDF
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临床治疗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巨峰 彭国光 +1 位作者 李嘉明 冼淡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38-139,共2页
目的 探讨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jaws,ORNJ)治疗和外形重建的方案。方法23例因鼻咽癌放疗后引发的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采用局部刮治加高压氧治疗和下颌骨切除后钛板加皮瓣修复两种方法治疗。结果 局部刮治加高压氧... 目的 探讨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jaws,ORNJ)治疗和外形重建的方案。方法23例因鼻咽癌放疗后引发的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采用局部刮治加高压氧治疗和下颌骨切除后钛板加皮瓣修复两种方法治疗。结果 局部刮治加高压氧对ORNJ治疗无效,有9例症状复发;而切除下颌坏死骨用钛板做支架利用胸大肌皮瓣修复治疗16例,全部有效,随访时间3个月~1年,除1例因排斥反应伤口未愈外,其余15例皆有效。结论 钛板和局部皮瓣或胸大肌皮瓣修复是治疗ORNJ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骨坏死 下颌骨 治疗 重建
下载PDF
放射性颌骨坏死局部病灶菌群分析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辉 王成 +3 位作者 翁军权 张雯雯 杨冬叶 侯劲松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研究放射性颌骨坏死(ORN)局部病灶的细菌类型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1月5日至2015年9月10日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ORN患者局部病灶渗出液标本共106份,送检进行细菌... 目的研究放射性颌骨坏死(ORN)局部病灶的细菌类型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1月5日至2015年9月10日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ORN患者局部病灶渗出液标本共106份,送检进行细菌培养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检出菌群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06份送检标本中31份(29.2%)无细菌生长,75份(70.8%)分离培养出细菌。培养出细菌的标本中,双重和多重感染14份(13.2%),单菌种感染61份(57.5%);所有有菌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6种(95株),其中需氧菌25种(78株)、厌氧菌11种(17株),分别占比69.4%和30.6%。药敏试验发现,细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最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耐药比例较高。结论 ORN局部病灶细菌谱分布广泛,呈现出菌群多样性,且部分患者为无菌性坏死,因此临床上有必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指导用药,避免抗菌药物的盲目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坏死 放射性 细菌 药敏试验
原文传递
枸杞糖肽可减轻放射治疗后人牙龈成纤维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导致的成骨抑制
6
作者 何思齐 文楠 +3 位作者 陈勋 王跃 张艇 牟雁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52-1759,共8页
目的研究枸杞糖肽(LbGP)对放射后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来源的外泌体对成骨抑制的保护作用。方法将HGFs分为对照组、放射组及枸杞糖肽组,通过RT-qPCR、Western blotting及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衰老水平以及α-平滑肌肌动... 目的研究枸杞糖肽(LbGP)对放射后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来源的外泌体对成骨抑制的保护作用。方法将HGFs分为对照组、放射组及枸杞糖肽组,通过RT-qPCR、Western blotting及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的凋亡、衰老水平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差异表达。提取各组细胞分泌的外泌体,通过电镜观察、粒径分析以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外泌体,并分别将各组牙龈成纤维细胞产生的外泌体作用于破骨前体细胞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通过Trap染色、茜素红染色、ALP染色、RT-qPCR以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的破骨及成骨情况。结果衰老细胞在放射组较对照组增多,而在枸杞糖肽组较放射组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放射组Bcl-2/Bax降低(P<0.0001),α-SMA表达水平增加(P<0.05);与放射组相比,枸杞糖肽组Bcl-2/Bax增多(P<0.05),α-SMA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放射组破骨细胞增多,枸杞糖肽组破骨细胞减少;钙结节、碱性磷酸酶表达水平在放射组低于对照组,在枸杞糖肽组高于放射组;成骨相关基因(BMP2、ALP、RUNX2)及成骨相关蛋白(ALP、RUNX2)的表达水平在枸杞糖肽组高于放射组(P均<0.01)。结论枸杞糖肽可通过作用于放射后的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外泌体,有效抑制破骨、促进成骨和预防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发展,这可能为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糖肽 外泌体 放射性颌骨骨坏死 成骨分化
下载PDF
大鼠复合型放射性下颌骨骨坏死动物模型建立及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宇轩 何黎升 +2 位作者 宗春琳 陈媛丽 田磊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期22-29,共8页
目的依据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RNJ)新的临床诊断标准,探讨建立可模拟ORNJ不同临床分期的复合型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a1、b1、c1为实验组,a0、b0、c0组为对照组;根据生物学等效公式,实验组采用电子直线加... 目的依据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RNJ)新的临床诊断标准,探讨建立可模拟ORNJ不同临床分期的复合型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a1、b1、c1为实验组,a0、b0、c0组为对照组;根据生物学等效公式,实验组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对大鼠左侧下颌区进行照射,7Gy/次,1次/d,照射5 d;照射后6周,处死a1、a0组大鼠,并拔除b1、b0、c1、c0组大鼠左侧下颌磨牙;照射12、18周后,分别处死b1、b0组大鼠和c1、c0组大鼠并取下颌骨标本。对所有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和micro-CT扫描与骨组织形态学分析。使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照射区可见a1组门齿生长障碍、b1组死骨暴露、c1组咬合错乱,化脓性感染与病理性骨折等症状;对照组无症状。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组照射区骨髓腔与牙周膜内,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b1、c1组还可见游离死骨;实验组门齿牙根与皮质骨渐进性破坏,c1组部分大鼠门齿牙根结构消失,周围皮质骨不连续;实验组空白骨陷窝增多,骨陷窝内骨细胞减少。micro-CT结果显示:相对骨体积(BV/TV):a1(0.401±0.053)、a0(0.615±0.037)、b1(0.309±0.041)、b0(0.717±0.040)、c1(0.200±0.026)、c0(0.724±0.041),实验组相对骨体积(BV/TV)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间BV/TV值相比,a1>b1>c1,Pa1、b1=0.012、Pb1、c1=0.034、Pc1、a1=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了一种能够模拟出轻度无症状(a1)、中度死骨暴露(b1)与重度联合症状(c1)三种不同ORNJ分型的复合型动物模型,为针对性研究ORNJ治疗方法提供了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坏死 放射性 模型 动物 纤维化 骨组织形态学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辐照仪对大鼠下颌骨放射性颌骨坏死模型建立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滑维 张圣福 何海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4-530,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辐照仪对大鼠放射性颌骨坏死(ORNJ)模型建立的影响,探索理想建模方法。方法将33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CN组(空白对照,3只)、A组(直线加速器照射,15只)、B组(小动物辐照仪照射,15只)。A、B组再次随机分为3组:A35/B35、A40/B40... 目的比较不同辐照仪对大鼠放射性颌骨坏死(ORNJ)模型建立的影响,探索理想建模方法。方法将33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CN组(空白对照,3只)、A组(直线加速器照射,15只)、B组(小动物辐照仪照射,15只)。A、B组再次随机分为3组:A35/B35、A40/B40、A45/B45,各组左侧下颌骨分别接受每天7、8、9 Gy照射,连续5 d。照射结束后1周,所有大鼠行左侧下颌骨照射区拔牙创伤,3周后处死,获取下颌骨标本,进行大体观察、micro-CT扫描和组织病理学观察,评估建模成功率。结果拔牙后3周,A35、A40组拔牙创愈合,A45、B组拔牙创未愈合、明显骨外露。苏木精-伊红染色见A35组无死骨形成,A40、A45和B组明显死骨形成。A组建模成功率为40%,B组建模成功率为93.3%。结论小动物生物辐照仪是理想的大鼠ORNJ建模照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加速器 小动物生物辐照仪 放射性颌骨坏死 模型
下载PDF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围手术期的处理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壮 吴桂娇 +1 位作者 廖贵清 苏凯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患者全身状况对手术的影响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1997年 6月至 2 0 0 2年 5月的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病例 16 7例 ,所有病例资料完整详尽。对上述病例分别从术前、术中及... 目的探讨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患者全身状况对手术的影响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1997年 6月至 2 0 0 2年 5月的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病例 16 7例 ,所有病例资料完整详尽。对上述病例分别从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6 5例顺利完成手术 ,康复出院。死亡 2例。发生气道梗阻 7例 ,予以紧急气管切开 ,其中 1例伴放射性脑病者抢救无效死亡。心血管并发症12例 ,无死亡。重度感染 9例 ,其中 1例导致全身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术后创口愈合不良 15例。结论颌骨放射性骨髓炎伴发众多严重的全身及局部并发症 ,造成患者全身状况不佳 ,对手术耐受性差 ,手术常引起各种并发症 ,认真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保证手术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 围手术期 处理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头孢呋辛纳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柳 江燕 +2 位作者 黄仁财 邓四海 张俊 《药品评价》 CAS 2021年第12期766-768,共3页
目的:探究高压氧加药物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患者80例,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纳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压氧加头孢呋... 目的:探究高压氧加药物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患者80例,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呋辛纳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压氧加头孢呋辛纳辅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愈合情况、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血氧含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张口受限、感染、剧烈疼痛、反复溢脓及其他不良症状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1年随访愈合率观察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2.50%(P<0.05),两组3个月后随访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氧弥散及氧含量指标血氧饱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含量均有所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过敏、药物热、腹痛、头痛等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头孢呋辛纳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放射性颌骨骨髓炎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骨坏死 颌骨骨髓炎 高压氧 放射性 辐射损伤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放射性口腔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伟丽 李审绥 +1 位作者 马洪 李龙江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23年第6期524-528,共5页
作为治疗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手段之一,放疗常导致放射性口腔疾病,如放射性唾液腺炎、放射性颌骨骨坏死、放射性黏膜炎等。巨噬细胞主要分为M1、M2型,参与全身多种疾病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在放射性口腔疾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放射性口腔疾... 作为治疗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手段之一,放疗常导致放射性口腔疾病,如放射性唾液腺炎、放射性颌骨骨坏死、放射性黏膜炎等。巨噬细胞主要分为M1、M2型,参与全身多种疾病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在放射性口腔疾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放射性口腔疾病与巨噬细胞的关系研究进展迅速,分子机制复杂,本文就此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颌骨骨坏死 放射性唾液腺炎 巨噬细胞极化 放射性黏膜炎
原文传递
19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临床总结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向辉 张森林 +1 位作者 黄辉 张纯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总结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诊治特点,探索其预防方法。方法:对1995—2006年间收治的19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19例中12例是鼻咽癌放疗后引起的,发生于下颌骨者远多于上颌骨。平均放疗剂量68.1Gy,均为外照... 目的:总结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诊治特点,探索其预防方法。方法:对1995—2006年间收治的19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19例中12例是鼻咽癌放疗后引起的,发生于下颌骨者远多于上颌骨。平均放疗剂量68.1Gy,均为外照射;发生在放射后1~5年间者占80.4%。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感染、组织坏死脱落和张口受限等。在治疗上主要采用以扩大清除坏死组织为主的手术治疗,高压氧作为辅助治疗。结论:放射损害是颌骨放射性骨坏死发生的根本原因,损伤和感染是诱发因素;局部死骨的扩大切除是根治的主要方法;加强口腔护理、避免放疗区的损伤和感染是预防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骨坏死 颌骨 治疗 预防
下载PDF
鼻咽癌放化疗后继发舌鳞癌、口咽癌及牙龈癌1例并文献复习
13
作者 王博 沈月洪 杨宏宇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01-305,共5页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在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具有独特的地理分布,但其在东南亚地区是高发恶性肿瘤。鼻咽癌大部分为低分化鳞癌(98%),首选放射治疗,而放化疗被认为具有双重性,既能治癌,又能致癌。头颈部癌症在放疗后...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在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具有独特的地理分布,但其在东南亚地区是高发恶性肿瘤。鼻咽癌大部分为低分化鳞癌(98%),首选放射治疗,而放化疗被认为具有双重性,既能治癌,又能致癌。头颈部癌症在放疗后发生放射性颌骨坏死的概率在1%~3%,且主要发生于下颌骨。本文报告1例鼻咽癌放化疗后相继发生左侧舌鳞状细胞癌、口咽癌以及下颌牙龈癌,并在牙龈癌术后发生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对其病史、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舌鳞状细胞癌 口咽癌 牙龈癌 放射性颌骨骨髓炎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和维生素E联合治疗放射性颌骨骨坏死的Meta分析
14
作者 肖维维 陈媛丽 +2 位作者 宗春琳 宋林 田磊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4期218-224,共7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己酮可可碱和维生素E联合治疗放射性颌骨骨坏死的有效性。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1980—2017.02)、EMbase(1980—2017.02)、Cochrane图书馆(2017年第2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2017.02)中关于己酮可... 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己酮可可碱和维生素E联合治疗放射性颌骨骨坏死的有效性。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1980—2017.02)、EMbase(1980—2017.02)、Cochrane图书馆(2017年第2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2017.02)中关于己酮可可碱和维生素E联合治疗放射性颌骨骨坏死随机对照试验,将检索时限定为1980年1月至2017年2月。经过对检索到的论文进行客观的质量评价后,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man 5.3软件系统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在有效文献中,应用己酮可可碱和维生素E对放射性颌骨坏死进行治疗,其治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8.25,95%CI:1.84~36.94,P<0.05),不良反应报道少,安全性高。结论经过对相关文献的Meta分析,采用己酮可可碱和维生素E联合治疗放射性颌骨骨坏死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该研究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但仍需进行更直接有效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酮可可碱 维生素E 放射性颌骨骨坏死 有效性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15
作者 周锐志 李彦磊 +3 位作者 高炜 刘圆圆 陈海松 郝大鹏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4期507-511,共5页
目的总结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RNJ)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将2009年5月—2019年5月就诊于我院并经临床病理检查证实为ORNJ的33例病人纳入研究。ORNJ按照临床表现分3期,Ⅰ期12例,Ⅱ期10例,Ⅲ期11例。回顾性分析ORNJ各期的影像学表现。结果X线表... 目的总结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RNJ)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将2009年5月—2019年5月就诊于我院并经临床病理检查证实为ORNJ的33例病人纳入研究。ORNJ按照临床表现分3期,Ⅰ期12例,Ⅱ期10例,Ⅲ期11例。回顾性分析ORNJ各期的影像学表现。结果X线表现:Ⅰ期示骨质多发透亮影伴骨小梁增粗、骨纹理模糊;Ⅱ期示骨质密度不均匀并明显降低;Ⅲ期示较大范围骨密度降低伴有游离死骨。CT表现:Ⅰ期示颌骨多发骨质密度减低区,脂肪间隙模糊,颈部多发小淋巴结;Ⅱ期示片状骨质破坏区、边缘不清,面肌间隙结构紊乱、软组织肿胀,乳突腔内软组织影,颈部多发小淋巴结;Ⅲ期示大范围溶骨性骨质破坏伴骨质硬化边及碎骨片影,软组织肿胀,颈部多发淋巴结大。结论ORNJ的Ⅰ期表现为多发斑片状的骨质破坏区,边界清;Ⅱ期的骨质破坏区范围扩大、边界不清,CT上呈现“虫洞状”改变;Ⅲ期出现死骨、病理性骨折及明显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总结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本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骨坏死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豚鼠下颌骨血管系统放射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解雪涛 邱蔚六 +1 位作者 袁文化 王中和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7,T001,共4页
采用60Co与深部X线两种放射源按1周内1000cGy×4次,800cGy×4次,600cGy×4次,400cGy×4次的剂量分割条件对128只豚鼠右侧颌骨照射。于放疗后1,3,5月拔牙,定期进行颌骨... 采用60Co与深部X线两种放射源按1周内1000cGy×4次,800cGy×4次,600cGy×4次,400cGy×4次的剂量分割条件对128只豚鼠右侧颌骨照射。于放疗后1,3,5月拔牙,定期进行颌骨微血管铸型检测。结果发现照射后1月毛细血管网络中断,数目减少,小静脉属支继发萎缩;而小动脉病理改变不明显。说明毛细血管是颌骨血管系统中放射敏感性最高的部分;同时在拔牙创不愈的铸型标本局部血管网络缺失,周边可见毛细血管灶性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骨坏死 颌骨 血管铸型 病因学 豚鼠 ORNJ
下载PDF
放射性及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骏疾 周建 王松灵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4-409,共6页
放射治疗及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应用可导致颌骨坏死及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颌面部的形态与功能。近年,放射性及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研究发现,放疗15 d内颌骨中仍有骨改建活动,但由于内皮细胞... 放射治疗及双膦酸盐类药物的应用可导致颌骨坏死及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颌面部的形态与功能。近年,放射性及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的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治疗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研究发现,放疗15 d内颌骨中仍有骨改建活动,但由于内皮细胞及微血管损伤,放疗15 d后微血管闭锁,骨改建停止,颌骨内开始出现纤维化。基于干细胞的生物性治疗可使颌骨内微循环得到恢复并修复骨质,为重度放射性颌骨坏死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双膦酸盐除了可沉积于颌骨使破骨细胞大量凋亡外,还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并引起机体的免疫失衡。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修复颌骨损伤并调节免疫,对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前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及间充质干细胞的逐步应用,有望在放射性及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等颌骨疾病的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坏死 放射性 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 微血管损伤 免疫失衡 干细胞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