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髋部骨折的骨质疏松症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64
1
作者 李宁 李新萍 +17 位作者 杨明辉 李庭 潘志军 纪方 汤欣 侯志勇 张长青 刘璠 高鹏 晁爱军 杨惠林 孙天胜 王坤正 裴福兴 吴新宝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创伤骨科学术工作委员会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8期657-663,共7页
老年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一种较为常见且严重的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症是导致老年髋部骨折且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及早规范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评估和治疗十分必要。本共识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经全国骨科及... 老年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一种较为常见且严重的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症是导致老年髋部骨折且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及早规范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评估和治疗十分必要。本共识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经全国骨科及内分泌专家讨论,从老年髋部骨折的骨质疏松症诊断、评估、治疗等多个方面形成推荐意见,为治疗此类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髋部骨折 老年人
下载PDF
三种骨代谢标志物的测定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脆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3
2
作者 楼慧玲 彭程 陈巧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46-134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25(OH)D3测定在老年人髋部脆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有髋部脆性骨折史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8例,同时设立68例确诊骨质疏松症、无髋部脆... 目的探讨血清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25(OH)D3测定在老年人髋部脆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有髋部脆性骨折史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8例,同时设立68例确诊骨质疏松症、无髋部脆性骨折史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老年人群做对照,测定血清Total-P1NP、β-CTX、25(OH)D3;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髋部脆性骨折组患者的Total-P1NP、β-CTX高于对照组,25(OH)D3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在髋部脆性骨折组,25(OH)D3与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呈正相关,Total-P1NP、β-CTX与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呈负相关(P<0.05);在对照组,25(OH)D3与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无相关,Total-P1NP、β-CTX与腰椎均值BMD无相关,与总髋部BMD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BMD水平相近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Total-P1NP、β-CTX的增高及25(OH)D3的降低有可能独立预示髋部脆性骨折的风险增高,这3项指标的检测有利于识别髋部脆性骨折高风险人群并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骨折 髋部 老年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25羟基维生素D3
下载PDF
碳酸钙D3、骨化三醇联合唑来膦酸对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痛的影响 被引量:61
3
作者 陈清河 曾维铨 +2 位作者 黄少辉 向明 陈闻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204,226,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碳酸钙D3、骨化三醇联合唑来膦酸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骨密度和骨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T2DM合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220例,将所... 目的分析探讨碳酸钙D3、骨化三醇联合唑来膦酸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骨密度和骨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T2DM合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22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所有患者均给予骨化三醇和碳酸钙D3进行治疗,其中试验组患者使用碳酸钙D3、骨化三醇联合唑来膦酸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3年,3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骨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骨密度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均>0. 05);治疗三年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均比治疗前有所增加(P<0. 05),试验组患者的骨密度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均<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 0. 05);经过三年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 05),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 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新发骨折出现,而对照组患者则有1例出现左侧股骨颈骨折;试验组患者在静注唑来膦酸注射液后有5例出现轻微的头疼、乏力、发热、感冒等症状,在服用塞来昔布洛索洛芬后症状缓解。结论对T2DM合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患者采取碳酸钙D3、骨化三醇联合唑来膦酸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骨密度,改善其骨痛VAS评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患者 骨密度 骨痛 Ⅱ型糖尿病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被引量:59
4
作者 杨广忠 欧阳夏辉 陈江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年第8期635-63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42例,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加压空心螺纹钉组24例,动力型加压髋螺钉组173例,动力型加压髁螺钉组45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出血...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42例,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加压空心螺纹钉组24例,动力型加压髋螺钉组173例,动力型加压髁螺钉组45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7年,平均37个月。加压空心螺纹钉组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少于其他手术组(P<0.05),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术前应正确地评估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和分析骨折类型,合理选择内固定方式和正确的康复锻炼计划,合理地制定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人 治疗方法
下载PDF
华佗五禽戏锻炼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4
5
作者 沈茂荣 冯彦江 +4 位作者 韦文武 王甜 周侠 高峰 李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95-897,共3页
目的:探讨华佗五禽戏锻炼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年龄>60岁)完全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予以华佗五禽戏锻炼,对照组予以布洛芬缓释胶囊、碳酸钙D3片,于试验前、试验后... 目的:探讨华佗五禽戏锻炼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年龄>60岁)完全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试验组予以华佗五禽戏锻炼,对照组予以布洛芬缓释胶囊、碳酸钙D3片,于试验前、试验后2个月、6个月结束对两组患者骨代谢指标、腰背痛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研究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6个月后试验组腰背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骨代谢相关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血清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水平呈增高趋势,尿吡啶啉含量试验组较对照组呈降低趋势。结论:华佗五禽戏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有积极作用,能有效改善和缓解老年性骨质疏松腰背痛,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形成,减缓骨吸收,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禽戏 骨质疏松 老年人 骨代谢
原文传递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创伤性应激障碍的问卷调查分析 被引量:42
6
作者 樊鑫铭 毕郑刚 +5 位作者 付春江 王旭明 邹吉龙 陈洪均 李世明 孙佳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9-212,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方法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住院治疗的156例老年(年龄>65岁)髋部骨折患者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心理测试结果。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学...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方法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住院治疗的156例老年(年龄>65岁)髋部骨折患者行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心理测试结果。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学历、是否手术、住院时间;心理测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以1986年中国健康成人SCL-90常模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15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SCL-90评分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行手术治疗、住院时间≥10 d是引起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结论因髋部骨折住院的老年患者容易出现负性情绪心理变化,而住院时间长短及是否选择手术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应给予患者充分、有效的心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髋骨折 老年 心理状态评估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锁定钢板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9
7
作者 赵弟庆 马创 +2 位作者 杨广忠 陈柯屹 刘汝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9-622,共4页
目的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上臂骨质疏松性骨折,属肩关节骨折,其治疗效果直接影响肩关节的生理功能。文中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 目的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上臂骨质疏松性骨折,属肩关节骨折,其治疗效果直接影响肩关节的生理功能。文中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2年3月间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随访资料的4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分为2组,即LPHP治疗组23例,其中3部分骨折13例、4部分骨折10例;LPHP+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组(联合组)24例,其中3部分骨折13例、4部分骨折11例。结果 47例患者获得随访14~38(平均23.6)个月。联合组骨折愈合时间[(96.57±2.59)d]低于LPHP治疗组[(115.91±2.73)d];优良率(91.7%)高于LPHP治疗组(7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LPHP治疗相比,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短、优良率高等优点,加上适时积极的康复锻炼是目前治疗该类骨折较为适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接骨板 肱骨近端骨折 骨质疏松 老年人
下载PDF
吸烟、饮酒、喝绿茶等生活习惯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 被引量:38
8
作者 王小华 王宇强 +2 位作者 陈长香 魏茂提 张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87-1190,1200,共5页
目的分析吸烟、饮酒、喝绿茶等生活习惯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到2013年5月在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老年门诊就诊的老年人群728例,使用双能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定,同时,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资料,有效问卷703例,... 目的分析吸烟、饮酒、喝绿茶等生活习惯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到2013年5月在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老年门诊就诊的老年人群728例,使用双能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定,同时,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资料,有效问卷703例,其中将确诊的303例骨质疏松老年人群作为病例组,未发生骨质疏松400例的老年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吸烟、饮酒、喝绿茶等生活习惯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吸烟年数、饮酒、饮酒量、喝绿茶、喝咖啡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类型与饮酒年数与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生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喝绿茶与老年骨质疏松发生有关(P<0.05)。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与吸烟与否、喝茶与否有关,吸烟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喝绿茶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老年人 吸烟 饮酒 喝茶
下载PDF
髋部骨折1266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37
9
作者 尹英民 林伟龙 +1 位作者 沈海敏 郑松柏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3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索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期对老年髋部骨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08年-2012年1266例髋部骨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髋部骨折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好发季节、骨折类型... 目的探索髋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期对老年髋部骨折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08年-2012年1266例髋部骨折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髋部骨折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好发季节、骨折类型、主要伴发病等的分布以及治疗方式、转归、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资料。结果髋部骨折患者平均年龄为76.77±12.26岁,女性为78.83土10.20岁,显著高于男性的72.60土14.75岁,P〈0.001;全组老年人占89.42%,发病高峰年龄段为80~89岁,占42.1%,男女比例1:2.01。好发季节为冬季。老年患者的致伤原因以跌倒为主(91.08%)。1266例髋部骨折患者中,股骨颈骨折占48.34%,股骨粗隆间骨折占51.03%,股骨头骨折占0.63%。股骨粗隆间骨折平均年龄为78.69土11.39岁,显着高于股骨颈骨折的74.77±12.83岁,P〈0.001。髋部骨折的基本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占86.02%;中青年组手术治疗的有效(痊愈+好转)率为100%,老年组为98.76%,老年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24%(12/966)。老年组的住院天数(20.5±9.5)d较中青年组(16.9±7.7)d长。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人均费用:老年组为(5.16±1.82)万元,高于中青年组的(3.98±2.70)万元,从2008年(4.03±2.28万元)到2012年(5.51±1.90万元)逐年增高。结论髋部骨折是以老年人占绝大多数、以跌倒为主要致伤原因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治疗虽然有较大风险,但仍是其主要有效治疗手段;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治疗住院时间较长,费用较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骨质疏松 流行病学 老年人
下载PDF
坐式八段锦锻炼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36
10
作者 彭小苑 李巧萍 黎小霞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1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坐式八段锦锻炼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腰背部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口服补肾健脾活血方中药治疗,干预组增加坐式八段锦锻炼。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7、14d对... 目的探讨坐式八段锦锻炼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腰背部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腰背痛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口服补肾健脾活血方中药治疗,干预组增加坐式八段锦锻炼。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7、14d对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评分。结果两组腰背部疼痛程度标尺视觉评分比较,干预主效应、时间主效应、交互效应均P<0.05。结论坐式八段锦锻炼可有效缓解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腰背部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老年人 坐式八段锦 疼痛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部位的骨折阈值测定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邱贵兴 陈宾 +4 位作者 翁习生 王志义 孙天胜 张保中 徐苓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113-1116,共4页
目的 统计北京地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骨密度(BMD)值,探讨国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阈值。方法 研究组选择50岁以上髋部、肩部、腕部骨折的男女病人共300名,对照组选择50岁以上腰部疾患男女患者共150名,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BMD... 目的 统计北京地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骨密度(BMD)值,探讨国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阈值。方法 研究组选择50岁以上髋部、肩部、腕部骨折的男女病人共300名,对照组选择50岁以上腰部疾患男女患者共150名,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BMD,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研究组和对照组BMD值进行t检验;以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对BMD进行分析得出骨折危险阈值。结果 BMD与年龄呈负相关。研究组L2 4的r值为-0 .267,股骨颈的r值为-0 .284,Ward三角的r值为-0. 368,大粗隆的r值为-0 .314(均P<0 .01);对照组股骨颈的r值为-0 .383,Ward三角的r值为-0 .476,大粗隆的r值为-0 .305(均P<0. 01);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B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男性Ward三角的BMD诊断界定值为0 .732g/cm2,此时敏感度为91 0%,特异度为56 1%,漏诊率为9%,误诊率为43. 9%;女性Ward三角的BMD诊断界定值为0. 577g/cm2,此时敏感度为72. 6%,特异度为64 5%,漏诊率为27 .4%,误诊率为35 .5%。结论 以Ward三角处BMD测定作为男、女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阈值更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测定 骨折阈值 老年 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 双能X线骨密度仪 50岁以上 危险阈值 BMD 统计学处理 ROC曲线 对照组 骨折患者 北京地区 腕部骨折 腰部疾患 股骨颈 大粗隆 界定值 敏感度 特异度 漏诊率 误诊率
原文传递
阿仑膦酸钠与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4
12
作者 温志刚 梁志繁 +1 位作者 詹国强 李晶 《现代医院》 2014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比较阿仑膦酸钠片、阿法骨化醇胶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随机法分成2组。观察组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片70 mg,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法骨化醇胶囊0.5μg,每日1次;同时2组... 目的比较阿仑膦酸钠片、阿法骨化醇胶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随机法分成2组。观察组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片70 mg,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法骨化醇胶囊0.5μg,每日1次;同时2组患者每天均服用钙剂600 mg,连续治疗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骨密度(BMD)、生化指标,采取VAS法评价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L2、L3、L4、股骨颈的骨密度值分别增加了3.61%、4.76%、3.66%和5.06%;观察组的骨密度值分别增加了3.57%、4.71%、3.61%和5.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疼痛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增加患者骨密度,缓解疼痛程度;但阿仑膦酸钠片服药方便,患者顺从性较好,较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阿仑膦酸钠片 阿法骨化醇胶囊 老年骨密度
下载PDF
上海某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李云贺 顾昊 +2 位作者 王健 杨架林 孙军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莘庄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现状,并分析引起该疾病的危险因素,为今后该地区骨质疏松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及现场测量方式分别获得研究人群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以及饮食运动、慢性病史及家族病... 目的了解上海市莘庄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现状,并分析引起该疾病的危险因素,为今后该地区骨质疏松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及现场测量方式分别获得研究人群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以及饮食运动、慢性病史及家族病史。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Sahara型号超声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在调查的351例中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11.96%,其中男性为17.11%,女性为11.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活动量、抽烟、奶品摄入以及父母有驼背史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市莘庄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可控因素包括体重指数、活动量、抽烟以及奶品的摄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 中年人 老年人
下载PDF
80岁以上高龄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规范诊治和注意事项 被引量:33
14
作者 边平达 陈锦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7-760,768,共5页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龄老年OP患者越来越多。高龄老年OP的发生与高龄老人体内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和雄激素)水平下降、营...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龄老年OP患者越来越多。高龄老年OP的发生与高龄老人体内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和雄激素)水平下降、营养物质摄入减少、活动量下降、某些疾病等因素有关。高龄老年OP患者不仅脆性骨折的发生率高,而且骨折后容易致残、致死。高龄老年OP诊治的基本内容包括普查和健康教育、选择合适的抗OP药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等。骨转换标志物(BTMs)的检测是高龄老年OP患者选择抗OP药物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对BTMs较高的高龄骨量减少和OP患者,应选择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类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而对BTMs较低的高龄OP患者,应选择使用促骨形成药物(如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要注意根据高龄老年OP患者骨密度和BTMs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诊治 高龄 骨密度 骨转换标志物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楼慧玲 彭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377-337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影响因素,寻求降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风险的途径。方法:对某三甲医院确诊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2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是否曾发生骨折分组,采集两组人群的临床资料,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影响因素,寻求降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风险的途径。方法:对某三甲医院确诊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2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是否曾发生骨折分组,采集两组人群的临床资料,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组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缺乏阳光照射的人数及女性比例高于无骨折组,L2BMD、股骨大转子BMD、转子间BMD及总髋部的BMD低于无骨折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是否有骨折史为应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年龄、缺乏阳光照射、总髋部BMD是骨折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定期监测总髋部BMD、适量增加阳光照射有利于降低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老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运动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6
作者 马艺璇 郭琪 +2 位作者 侯安安 瞿天琦 何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85-1388,1411,共5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现已成为世界十大慢性疾病之一,50岁以上的人群中,30%的女性和10%的男性都患有OP。国际上将OP从病因学上简单地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三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是随着年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现已成为世界十大慢性疾病之一,50岁以上的人群中,30%的女性和10%的男性都患有OP。国际上将OP从病因学上简单地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三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是随着年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退行性病变,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指妇女绝经后雌激素迅速减少,骨吸收大于形成,骨量丢失加快;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指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单位体积骨量低于正常,骨小梁间隙增大、骨基质减少、骨强度降低。OP会使老年人骨结构遭到破坏,骨折风险增加,肌肉力量下降,造成身体不同部位的疼痛和麻木,降低生活质量。目前针对OP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其中运动作为OP的一种康复干预手段,因其能改善骨生物力学及有效减少骨量继续流失的特性,准确适度的运动处方已作为一种相对经济、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在OP的临床治疗应用中备受医务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关注。在此我们将不同运动疗法对老年人及绝经后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做一综述,希望对今后老年人群OP的预防及治疗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治疗 骨质疏松 老年人
下载PDF
血清25(OH)D和骨转换标志物与老年髋部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范吉星 李宁 +2 位作者 龚晓峰 伊辰 贺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51-1456,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25(OH)D和骨转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33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和331例非骨折患者分别作为骨折组和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25(OH)D和骨转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33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和331例非骨折患者分别作为骨折组和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吸烟史以及饮酒史,测定血清25(OH)D、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Nterminal extension propeptide of type-I collagen,P1NP)、骨钙素(osteocalcin,OC)、1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I collagen,CTX)和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25(OH)D在骨折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骨折组患者年龄、血清P1NP、OC、CTX和PT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25(OH)D与PTH、P1NP、OC和CTX呈明显负相关(P<0.05)。对差异显著的参数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血清25(OH)D、CTX与PTH是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urve,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清25(OH)D和CTX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19、0.802和0.666,对预测髋部骨折具有一定的意义。结论高龄、维生素D缺乏以及血清CTX水平升高提示发生老年髋部骨折的风险增高,对于此类患者应警惕髋部骨折的发生,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髋部骨折 25羟基维生素D 骨转换标志物 老年人
下载PDF
大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惠东 姚方超 +1 位作者 傅智轶 吴玉杰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5期340-345,共6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行PVP治疗的237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大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行PVP治疗的237例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伤椎节段、骨折压缩程度、骨水泥注射量以及手术前后VAS评分。其中男性61例,女性176例;平均年龄(72.7±9.1)岁。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d的VAS评分,分析各因素与老年胸腰椎骨折PVP术后疗效的相互关系。结果椎体骨折集中在胸腰段,其中T_(12)~L_2共192椎,占总数的81.0%。总体平均骨水泥注射量(6.7±1.5)mL。术前VAS评分7.6±0.9,术后3d 2.8±1.1,术前与术后3d 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的性别(男:5.7±1.0,女:5.6±1.0)、伤椎位置(胸段:5.7±0.9,胸腰段:5.6±1.0,腰段:5.9±0.9)、骨折压缩程度(0型:5.5±1.1,Ⅰ型:5.6±0.9,Ⅱ型:5.8±1.0,Ⅲ型:5.9±0.9)间患者VAS的下降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r=0.178)、性别(r=-0.033)、伤椎位置(r=0.102)及压缩程度(r=0.174)与疼痛缓解程度间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椎体内骨水泥注射量与疼痛缓解程度间有显著相关关系(P<0.001),相关系数r为0.663。骨水泥渗漏组水泥注射量高于无渗漏组(P=0.028),两组间椎体压缩程度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后壁破裂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无破裂组(P=0.004),不同性别、伤椎解剖部位各组间骨水泥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骨水泥PVP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疼痛缓解效果显著。在一定范围内,椎体内骨水泥注射量与疼痛缓解程度间呈正相关。后壁破裂的椎体行PVP手术,应严格控制骨水泥到达的位置与椎体后壁的间距以及骨水泥的推注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老年
下载PDF
骨水泥弥散分布类型对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谢辉 陈浩鹏 +2 位作者 王本杰 傅维民 赵德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4505-4510,共6页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但骨水泥在椎体内分的布情况可导致术后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差异。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骨水泥分布对不同部位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 背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但骨水泥在椎体内分的布情况可导致术后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差异。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骨水泥分布对不同部位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39例,年龄60-85岁,其中胸椎骨折组144例、腰椎骨折组195例,均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术后根据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分布情况将两组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术前、术后3d及6个月进行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研究获得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术后3d、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且术后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术后3 d进一步下降(P<0.05);②术后6个月当骨水泥分布为相同类型时,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术后6个月胸椎骨折组内,不同分型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Ⅰ型、Ⅱ型、Ⅲ型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Ⅳ型、Ⅴ型(P<0.05);④术后6个月腰椎骨折组内,不同分型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Ⅰ型、Ⅱ型、Ⅲ型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Ⅳ型、Ⅴ型(P<0.05);⑤结果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后骨水泥在椎体内呈Ⅰ-Ⅲ型弥散分布可更好地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水泥分布 骨质疏松 骨水泥弥散 老年 目测类比评分 Oswestry功
下载PDF
专科护士主导的“1+2+X”协同服务模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20
作者 卫斐 姚静 +1 位作者 郭阳丹 韩红云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998-3000,共3页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主导的“1+2+X”协同服务模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病人,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6)。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随访,观察组实施专科护士主...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主导的“1+2+X”协同服务模式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病人,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6)。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随访,观察组实施专科护士主导的“1+2+X”协同服务模式进行全程护理。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病人抗骨质疏松药物规范治疗率、饮食方案实施依从率、腰背肌肉平衡训练执行率、行为习惯改变依从率、骨转化标记物、骨密度、体质指数达标率以及二次骨折发生率。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病人抗骨质疏松药物规范治疗率、饮食方案实施依从率、腰背肌肉平衡训练执行率、行为习惯改变依从率分别为55.4%、67.9%、62.5%、44.6%;对照组病人抗骨质疏松药物规范治疗率、饮食方案实施依从率、腰背肌肉平衡训练执行率、行为习惯改变的依从率分别为29.6%、40.7%、35.2%、20.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人骨转化标记物、骨密度、体质指数达标率优于对照组(P<0.01),二次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科护士主导的“1+2+X”协同服务模式有助于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降低二次骨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老年人 椎体压缩性骨折 二次骨折 依从性 协同服务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