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9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被引量:283
1
作者 杨惠林 Hansen AYuan +3 位作者 陈亮 陆俭 倪才方 唐天驷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0年5月~2002年6月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30例56椎,均为椎体后壁完整的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手...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0年5月~2002年6月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30例56椎,均为椎体后壁完整的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手术过程包括经双侧椎弓根或椎弓根旁置入两枚可扩张球囊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以及用骨水泥充填由球囊扩张所形成的椎体内空腔。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分析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在术后48h内疼痛均明显缓解。骨折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的丢失分别由术前的(13.6±2.3)mm和(9.2±1.4)mm减至术后的(4.7±1.5)mm和(3.4±1.1)mm,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3.4°±5.2°矫正至术后的9.2°±4.7°。1例患者术后发现少量骨水泥渗漏至椎体侧方软组织内;1例1侧术中穿刺管内出现脑脊液,当即停止该侧手术。此2例患者均未出现临床症状。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治疗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新型微创技术,能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并恢复脊柱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老年人 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微创技术
原文传递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 被引量:216
2
作者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章振林 +5 位作者 夏维波 李梅 程晓光 谢忠建 刘建民 徐又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671-1691,共21页
1概述1.1定义和分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将其定义为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 1概述1.1定义和分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将其定义为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2]。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诊断 药物疗法 骨密度保护剂 诊疗指南
下载PDF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被引量:197
3
作者 邹德威 马华松 +7 位作者 邵水霖 周雪峰 海涌 高音 周立宇 陈志明 谭荣 王晓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方法共10例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57~72岁,平均67岁;病变部位:T11 1例,T12 4例,L1 5例.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方法,经椎弓根将一中空管道置入伤椎... 目的探讨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方法共10例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57~72岁,平均67岁;病变部位:T11 1例,T12 4例,L1 5例.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穿刺方法,经椎弓根将一中空管道置入伤椎以建立通道,将特制耐高压小球囊送入伤椎,用高压注射器向球囊内注入造影剂,球囊扩张将松质骨向四周挤压,使伤椎恢复高度并产生空腔,经'C'型臂X线机观察确认伤椎复位满意后记录球囊的压力及容量,抽出造影剂使球囊回缩至真空后取出.将同量含钡低黏度骨水泥注入由球囊扩张而产生的空腔内,通过'C'型臂X线机观察确认骨水泥充满空腔后完成手术.结果10例患者术后疼痛即刻消失,术后当天或次日即可下床活动.经X线检查确认压缩骨折的椎体高度基本恢复,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6°(12°~30°).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患者均恢复伤前生活方式,无疼痛,伤椎高度无丢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老年人 穿刺 “C”型臂X线机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症的现状、筛查和预防 被引量:130
4
作者 游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616-1619,共4页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导致的骨折是中老年人致残、病死的主要原因。2006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 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约2.1亿人存在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发展特点是"悄无声息",不...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导致的骨折是中老年人致残、病死的主要原因。2006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6 944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约2.1亿人存在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发展特点是"悄无声息",不易察觉。除老年、绝经、疾病和药物等危险因素外,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非药物预防干预是防止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措施。本文对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和防治现状、目前常用的骨质疏松症筛查工具以及预防方法进行介绍,为基层医生在社区进行骨质疏松症早期非药物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筛查 预防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5
5
作者 吴耀 王峰 +2 位作者 周建强 刘彩云 武瑞星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0VCF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PVP治疗20例(PVP组),男8例,女12例,年龄54~81岁,平均(66.37±2.34)岁;采用PKP治疗20例(PKP组),男11例,女9例,年龄56-79岁,平均(65.12±3.21)岁。术后1、12周及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法、巴塞尔(Barthelindex,BI)评分方法对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日常生活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评定;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责任椎的前缘高度、后凸角度(Cobb角)的变化。结果:PVP组出现椎体后缘骨水泥渗漏1例,但无任何·临床症状,渗漏的骨水泥未用手术方法处理。两组均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后两组VAS、B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疼痛缓解明显,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显著。术后l、12周及1年各时间段的VAS、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12周及1年的责任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在PV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12周及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段的责任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VP和PKP均能明显缓解OVCF患者的疼痛,完全或部分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PKP在恢复责任椎前缘高度和矫正椎体后凸畸形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对压缩程度较大的椎体高度恢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内分布状态与生物力学性能的关系 被引量:90
6
作者 贺宝荣 许正伟 +3 位作者 郝定均 郭华 昌震 王栋琪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8-773,共6页
目的研究骨水泥在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内不同区域分布状态的生物力学特性,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2具福尔马林固定的老年尸体腰椎标本(包括L。也),共筛选49个椎体... 目的研究骨水泥在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内不同区域分布状态的生物力学特性,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12具福尔马林固定的老年尸体腰椎标本(包括L。也),共筛选49个椎体。对各椎体标本施加轴向压力负载,测量各椎体的原始强度和刚度,并建立椎体压缩骨折模型。按临床PKP手术操作要求根据不同的椎体分区灌注骨水泥,分为对照组和6个实验组,每组7个椎体。测量每组的最大压缩强度和刚度。结果PKP术后各实验组最大压缩强度较初始强度均明显增强。单侧前2/3灌注组和单侧后2/3灌注组比较,单侧全灌注组、双侧前2/3灌注组和双侧后2,3灌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椎体最大压缩强度双侧全灌注组〉单侧全灌注组、双侧前2/3灌注组和双侧后2,3灌注组〉单侧前2/3灌注组和单侧后2/3灌注组。PKP术后双侧全灌注组椎体刚度和初始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度均明显小于初始刚度。单侧前2/3灌注组、单侧后2/3灌注组和单侧全灌注组比较,D和双侧后2/3灌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全灌注组〉双侧前2/3灌注组和双侧后2/3灌注组〉单侧前2/3灌注组、单侧后2/3灌注组和单侧全灌注组。结论骨水泥分布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的不同区域,其生物力学性能存在差异,骨水泥在椎体双侧分布较单侧分布可以获得更好的生物力学效应。骨水泥均匀分布于椎体前2/3区域是较为理想的分布状态。但仍需临床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甲基丙烯酸甲酯类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部位和腰椎骨密度对下腰部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75
7
作者 沈煜 冯明利 +7 位作者 徐军 张杰 陈兵 刘征宇 安帅 沈惠良 张文博 方秀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818-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部位和腰椎骨密度对下腰部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椎体后凸成形术107例(118个骨折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随访2年以上(平均2...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部位和腰椎骨密度对下腰部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椎体后凸成形术107例(118个骨折椎体)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随访2年以上(平均2.5年)的完整资料,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后下腰痛的发生率,分析患者骨密度(BMD,双能量X线吸收测定法)、椎体压缩骨折部位及椎体骨折数量与下腰部疼痛的关系。结果18例(16.8%)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出现下腰痛,随着腰椎骨密度平均T值[(-2.90±0.91)比(-4.87±0.52)]的下降,下腰部VAS疼痛指数[(3.12±0.91)比(4.03±1.08)]呈上升趋势(P〈0.05);骨折部位越是临近下腰椎,下腰部疼痛发生的概率越高,疼痛程度越重。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后16.8%的患者会显现下腰部明显疼痛。腰椎骨密度和椎体骨折部位是导致下腰部疼痛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骨密度 腰痛 老年人
原文传递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65
8
作者 唐海 陈浩 +2 位作者 王炳强 李锦军 贾璞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78-983,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3年8月至2008年6月,治疗椎体后壁完整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5例(48椎),男2例,女33例;年龄64-86岁,平均74.2岁。患椎压缩程度为75.8... 目的探讨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3年8月至2008年6月,治疗椎体后壁完整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5例(48椎),男2例,女33例;年龄64-86岁,平均74.2岁。患椎压缩程度为75.8%-80.1%,平均77.0%。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进针,建立工作通道后放入可扩张球囊,行“扩张-放松-再扩张”渐进式复位,扩张压力不超过150psi(1 psi=6.89kPa)。复位基本满意或球囊达椎体皮质时停止扩张,取出球囊,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将可显影骨水泥低压注入椎体。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椎体前缘、中部及后缘平均高度分别由术前(0.8±0.1)cm、(0.8±0.2)cm和(2.1±0.8)cm增至术后第3天(1.2±0.3)cm、(1_3±0.2)cm和(2.3±1.0)cm,手术前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28.2°±5.2°矫正至术后19.1°±4.9°。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7.4±1.7)分(5.5±9.4分)降至术后第3天(1.8±1.1)分(0-3.0分)。SF-36健康调查评分由术前(33.2±7.1)分提高至术后第3天(42.7±7.9)分。结论通过改进穿刺复位方法及控制球囊扩张压力。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可行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 被引量:63
9
作者 阮文东 王沛 +2 位作者 雪原 马信龙 周先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9-793,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发生再骨折的风险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年龄50岁以上、临床可确诊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273例,根据是否有骨质疏松骨折病史分为再骨折组48例和骨折组225例。分析患者一...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发生再骨折的风险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门诊及住院的年龄50岁以上、临床可确诊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273例,根据是否有骨质疏松骨折病史分为再骨折组48例和骨折组225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骨折类型、股骨颈DXA骨密度测定T值、Charlson合并症指数、骨折时间等临床特征,并行运动协调技能评价。结果骨折组年龄(67.7±8.5)岁,再骨折组(72.7±9.5)岁;再骨折组女性占77.1%,高于骨折组女性构成比70.2%;再骨折类型以椎体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颈骨折最多见,其次为股骨颈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颈骨折。再骨折发生的风险因素包括高龄(〉75岁,HR=I.23;〉85岁,曰R=1.68)、女性(HR=1.36)、曾发生椎体骨折(HR=1.62)、曾发生髋部骨折(HR=1.27),骨密度-T值〈-3.5(HR=1.38)及运动协调技能减退(HR=1.27)。再骨折平均发生于初次骨折后(3.7±2.5)年。骨折组随访2年内再骨折发生率4。9%(11/225)。结论有初次骨质疏松骨折病史的患者发生再骨折的风险仍然很明显,两次骨折之间有足够的间隔采取措施降低再骨折的风险。特别是对发生椎体、髋部骨折的老年女性应进行干预,进行运动协调技能的康复训练和防跌倒练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危险性评估
原文传递
弯角穿刺针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64
10
作者 朱迪 尚春风 +12 位作者 刘宏建 高划一 耿志华 寇红伟 陈向荣 尚国伟 张书豪 孙新志 包德明 李劲峰 程田 皮国富 王义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37-746,共10页
目的探讨弯角穿刺针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5例胸腰椎单椎体OVCF... 目的探讨弯角穿刺针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85例胸腰椎单椎体OVCFs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法分为三组,即采用弯角穿刺PVP组、普通PVP单侧穿刺组和普通PVP双侧穿刺组.弯角穿刺PVP组25例,男6例,女19例;年龄56~80岁,平均(70.6±9.7)岁;骨折椎体分布:T102例、T114例、T123例、L19例、L23例、L31例、L41例,L52例.普通PVP单侧穿刺组32例,男6例,女26例;年龄58~75岁,平均(69.5±9.3)岁;骨折椎体分布:T102例、T114例、T125例、L111例、L26例、L31例、L41例、L52例.普通PVP双侧穿刺组28例,男5例,女23例;年龄59~81岁,平均(69.8±8.8)岁;骨折椎体分布:T102例、T114例、T124例、L110例、L24例、L31例、L41例、L52例.记录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及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术前、术后1周及3个月测量病变椎体相对高度、局部Cobb角以及骨水泥渗漏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VAS评分、ODI及骨折椎体分布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1周VAS评分弯角穿刺PVP组平均为(2.3± 0.5)分,普通PVP单侧穿刺组为(2.4±0.4)分,普通PVP双侧穿刺组为(2.4±0.4)分;ODI弯角穿刺PVP组平均为19.8%± 3.9%,普通PVP单侧穿刺组为20.0%±4.1%,普通PVP双侧穿刺组为19.9%±3.8%;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病椎相对高度弯角穿刺PVP组平均为48.99%±9.23%,普通PVP单侧穿刺组为47.11%±10.12%,普通PVP双侧穿刺组为分46.71%±11.16%;Cobb角恢复率弯角穿刺PVP组平均为6.21%±1.94%,普通PVP单侧穿刺组为5.22%±2.07%,普通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原文传递
骨代谢标志物对社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髋部骨质疏松及骨折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63
11
作者 及金宝 林兴喜 +2 位作者 朱翔蓉 常伟 朱振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625-1628,共4页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在社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髋部骨质疏松及骨折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度在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18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骨密度(BMD);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Ⅰ...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在社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髋部骨质疏松及骨折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度在江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18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骨密度(BMD);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Ⅰ型胶原氨基末端延长肽(PINP),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S型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S-CTX),化学发光法检测1,25二羟维生素D_3〔1,25(OH)_2D_3〕水平。运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软件评估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系统自动计算患者未来10年内发生髋部骨质疏松及骨折概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MD及各项骨代谢指标与骨折概率的相关性。结果患者BMD为-5.0^-2.5,平均(-3.6±0.7);PINP水平为18~141 ng/L,平均(57±24)ng/L;S-CTX水平为0.14~1.18μg/L,平均(0.48±0.19)μg/L;1,25(OH)_2D_3水平为4~92μg/L,平均(32±16)μg/L。FRAX软件结果显示,患者未来10年内发生髋部骨质疏松概率为2.5%~13.9%,平均(5.6±2.0)%;患者未来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概率为0~7.9%,平均(2.2±1.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D与未来10年内髋部骨质疏松及骨折概率均呈负相关(β=-4.681,SE=1.291,t=-3.626,P<0.05;β=-2.923,SE=0.955,t=-3.060,P<0.05)。PINP与未来10年内髋部骨质疏松及骨折概率均呈正相关(β=0.065,SE=0.006,t=10.759,P<0.05;β=0.044,SE=0.004,t=9.807,P<0.05)。S-CTX与未来10年内髋部骨质疏松及骨折概率均呈正相关(β=1.709,SE=0.628,t=2.723,P<0.05;β=1.241,SE=0.465,t=2.672,P<0.05)。1,25(OH)_2D_3与未来10年内髋部骨质疏松及骨折概率无线性相关性(β=-0.010,SE=0.007,t=-1.401,P>0.05;β=-0.010,SE=0.005,t=-1.906,P>0.05)。结论 PINP及S-CTX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未来10年内髋部骨质疏松及骨折概率具有正相关性,提示PINP及S-CTX在早期预警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中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骨密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代谢指标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3
12
作者 郑毓嵩 张勇 +2 位作者 林金丁 施建辉 王清铿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目的探寻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出现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PVP和PKP患者108例(114个椎体)。根据是否出现骨水泥渗漏将患者分为骨... 目的探寻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出现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PVP和PKP患者108例(114个椎体)。根据是否出现骨水泥渗漏将患者分为骨水泥渗漏组(32例)和无骨水泥渗漏组(76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一次性治疗椎体的个数、伤椎解剖位置、术式选择(PKP或PVP)、椎体后壁的完整性、穿刺方式(单侧或双侧)、医师的技术水平、骨水泥注入量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共36个椎体(31.6%)出现骨水泥渗漏,78个椎体无骨水泥渗漏。性别、年龄、伤椎解剖位置、穿刺路径的选择、主刀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与骨水泥渗漏无相关性(P〉0.05);而一次性治疗椎体的个数、术式的选择、椎体的骨折情况、骨水泥注入量与骨水泥渗漏有相关性(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与一次性治疗椎体的个数、术式的选择、椎体的骨折情况、骨水泥注入量有关。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适应证、注入适量的高黏度骨水泥量,可以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渗漏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13
作者 何渝煦 魏庆中 +3 位作者 熊启良 余喆 亓峰 王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9-224,共6页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最大的危害是导致骨折的发生。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也显著增高,这已经引起了医学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对运用骨密度检测来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很多,但是还没有形...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最大的危害是导致骨折的发生。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也显著增高,这已经引起了医学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对运用骨密度检测来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很多,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定论,故对运用骨密度检测来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现状作一简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密度
下载PDF
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探讨 被引量:51
14
作者 杨惠林 赵刘军 +2 位作者 陆俭 陈亮 唐天驷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57-659,共3页
目的探讨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4年2月,采用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15例17椎,男6例6椎,女9例11椎;年龄62~83岁,平均70.5岁... 目的探讨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4年2月,采用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15例17椎,男6例6椎,女9例11椎;年龄62~83岁,平均70.5岁。T12 8椎,L1 7椎,T8 1椎,T11 1椎。术前CT显示椎体后壁均完整。MRI显示骨折椎体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经骨密度仪测定证实脊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平均骨密度为0.603g/cm2。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疼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由术前平均8.3分降至术后平均2.1分。平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54.2%±34.1%,中部恢复60.5%±35.4%,后缘恢复40.7%±32.3%。矢状面排列改善明显。手术前后侧位X线片示Cobb角平均改善9.5°(0°~28°)。平均灌注骨水泥5.9ml(3.5~7.8ml)。除1个椎体前缘有少许未引起临床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其余椎体在X线片上均无明显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8个月,平均10.5个月,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出现。结论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椎体矢状面排列,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双侧 后凸成形术 球囊 治疗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改善 恢复 临床症状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8
15
作者 钟远鸣 付拴虎 +2 位作者 张家立 李智斐 伍亮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829-18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后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后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264例(394个椎体),分为A组(再发骨折组)21例,B组(未再发骨折组)243例。随访时间平均(16.50±6.50)个月,记录术后再发骨折的时间、部位及发生率,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穿刺方法、骨水泥量、原发椎体平均数目、QCT值、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率、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后凸角等因素并对以上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椎体成形术后首次再发骨折的发生率为7%,时间为(9.34±8.34)个月,第2、3次发生在3个月内。骨水泥渗漏率为9%,渗漏后无临床症状发生。年龄、性别、穿刺方法、骨水泥量、原发椎体平均数目、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角度(Cobb)等因素在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第3 d VAS评分在A组、B组组内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终末随访VAS评分在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QCT值在A组和B组间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椎体成形术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再发骨折发好于术后9个月内,骨密度是PVP后再发骨折的一个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症 脊柱骨折 再发骨折
原文传递
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骨质量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52
16
作者 林华 包丽华 +2 位作者 韩祖斌 孙燕芳 陈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19-521,共3页
目的研究降钙素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对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骨强度及骨质疏松脆性骨折发生率的作用。方法为期1年的单中心、前瞻性、随机研究13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随机分成降钙素+钙剂组和钙剂组,进行开放、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降钙素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对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骨强度及骨质疏松脆性骨折发生率的作用。方法为期1年的单中心、前瞻性、随机研究13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随机分成降钙素+钙剂组和钙剂组,进行开放、对比研究。降钙素+钙剂组66例鲑鱼降钙素50IU,肌内注射,第1周每天1次,第2周隔日1次,以后每周2次;同时口服元素钙600mg每天1次。钙剂组69例元素钙600mg每天1次。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羟脯氨酸、双能X线BMD和超声骨强度测量以及脊椎胸腰段正、侧位X线片比较。结果治疗1年后,降钙素+钙剂组53例获随访,与治疗前比较,腰椎BMD上升约1%P<0.05,髋部BMD无明显变化,桡骨和胫骨骨强度均明显改善;钙剂组59例获随访,腰椎、髋部BMD和桡骨、胫骨骨强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检测指标无明显变化,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生率钙剂组明显高于降钙素+钙剂组。结论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有良好作用,不仅能有效地缓解骨痛,还能确实提高骨质量,降低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降钙素 骨密度 骨折发生率 骨质量病变 骨强度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5
17
作者 方秀统 于方 +9 位作者 付胜良 陈国强 袁晓明 李洪川 张林 俞猛 姚琦 艾笛 沈煜 吴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2654-2658,共5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11月对76例(87个骨折椎体)随访2年以上资料完整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2.1年),根据患者...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11月对76例(87个骨折椎体)随访2年以上资料完整的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2.1年),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段分为3组:60~69岁(A组),70~79岁(B组),80~91岁(C组),分析术前患者骨密度(BMD,双能量X线吸收测定法)、术前X线骨折椎体和MRI是否一致、术中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骨折椎体高度、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患者的住院费用分析。结果患者骨密度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资料中9个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不能在X线片上诊断,在MRI影像诊断明确;术中每个椎体后凸成型术平均时间为28min;本组患者术前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VAS疼痛评分(8.0±1.2)分比(2.6±1.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82.3±5.6)比(33.9±4.7)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A组、B组和C组骨折椎体高度、椎体节段矢状面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较术前明显改善(17.1±5.1)比(-3.8±0.7),P〈0.05;术后结果与2年后最后随访[2.2分,(26.1±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透视下监测有5例出现无症状骨水泥渗漏,1例患者出现骨水泥渗透到椎间盘,2例渗透到椎体旁外,2例渗透到椎旁静脉;术后1例患者17个月后出现相邻椎体的骨折,并行椎体成形术;患者从住院到出院平均费用为33778元。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是简单、安全、有效的,能迅速完全或部分缓解患者的疼痛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老年人 骨质疏松 骨折
原文传递
椎体成形术对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1
18
作者 沈建雄 张智海 邱贵兴 《脊柱外科杂志》 2005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3月以来,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30例30个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并观察疗效.结果术后1~2 d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2~3 d后下床活动.随访3~12个月,所有患...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3月以来,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30例30个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并观察疗效.结果术后1~2 d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2~3 d后下床活动.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出现,该技术需要进行不断改进,严格筛选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治疗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患者 疼痛 严重并发症 疗效观察 后下 下床活动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住院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4
19
作者 张保良 陈允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523-1535,共13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住院人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8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脊柱外科收治2028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74例,女1654例,男女比例约为1∶4.4;平均...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住院人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至2018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脊柱外科收治2028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74例,女1654例,男女比例约为1∶4.4;平均年龄(70.50±9.73)岁,男性(73.29±10.23)岁,女性(69.87±9.46)岁。按年龄划分为<50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五组,按职业分为农民、工人、专业技术人员、办公室人员、服务业人员和不易分类及无职业人员;按发病季节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按致伤原因分为跌倒、车祸、扭伤、坠落及其他;按骨折节段分为T7~T12、L1~L5及其他;按骨折椎体个数分为单节段、双节段、三节段及以上;以2014年为分界点,分为2014年前与2014年后两组。伴随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脊柱退行性疾病、髋膝关节炎及其他。观察近十年OVCF构成比及年龄变化的趋势,分析不同性别间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的差异以及OVCF骨折椎体个数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自2009年至2018年,OVCF构成比由6.85%增至13.24%,OVCF患者平均年龄由(67.54±9.92)岁增至(70.96±9.63)岁。不同性别OVCF患者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70岁女性构成比高于男性,而年龄>70岁后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不同性别OVCF职业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三位职业分布男性为农民、工人及专业技术人员,而女性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及工人。不同性别OVCF致伤原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车祸伤构成比高于男性,男性扭伤构成比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有无骨折史、不同绝经年龄、有无抽烟史患者骨折椎体个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椎体个数与年龄呈正相关(r=0.79,P<0.05),年龄越大,平均骨折椎体个数越多;无骨折史者、<50岁绝经者和无抽烟史者单个椎体骨折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人口特征 疾病特征
原文传递
2016年《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与美国内分泌协会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 被引量:54
20
作者 李静 陈德才 王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91-895,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升高。骨质疏松症可导致患者身体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其导致的骨折可显著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并带来极大的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升高。骨质疏松症可导致患者身体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其导致的骨折可显著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并带来极大的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对已发生骨折的患者也可有效避免再次发生骨折。2016年,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和美国内分泌协会(ACE)联合发布了更新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本文从骨折风险评估与骨质疏松症诊断、基础干预措施、药物干预方面对该指南进行解读,展现骨质疏松症诊治的新进展,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指南 骨折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