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线、CT和MRI多模态影像对溶骨性转移瘤和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海姣 倪水军 徐亦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年第11期997-1003,共7页
目的分析X线、CT和MRI多模态影像对溶骨性转移瘤和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萧山区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10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及X线、CT、MRI影像学... 目的分析X线、CT和MRI多模态影像对溶骨性转移瘤和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萧山区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102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及X线、CT、MRI影像学数据。其中,溶骨性转移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47例,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55例。结果溶骨性转移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年龄和骨质疏松率明显低于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1.95±11.84)岁比(72.37±12.55)岁和4.3%(2/47)比83.6%(46/55)],体质量指数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高于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2.58±3.85)kg/m2比(18.11±2.79)kg/m2和(8.31±2.91)分比(7.02±2.72)分],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两者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骨性转移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形态楔形和双凹形率明显低于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2.80%(3/107)比60.82%(104/171)和6.54%(7/107)比29.82%(51/171)],扁平形和后缘膨隆率明显高于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75.70%(81/107)比9.36%(16/171)和14.95%(16/107)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骨性转移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弓根受累和软组织肿块率明显高于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68.09%(32/47)比1.82%(1/55)和46.81%(22/47)比0],而椎体内线性影像信号率明显低于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0比96.36%(5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椎体MRI信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骨性转移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以低T1高T2和低T1低T2为主,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以低T1高T2为主;溶骨性转移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椎间盘压缩和增宽率明显低于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4.26%(2/47)比34.55%(19/55)和2.13%(1/47)比18.18%(1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多模态影像诊断溶骨性转移瘤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和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性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症 诊断 鉴别 溶骨性转移瘤
原文传递
胸腰椎体多发性骨髓瘤和溶骨性转移瘤的CT影像特点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宋鑫 魏君 +2 位作者 杨新宇 王建涛 李俊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体多发性骨髓瘤和溶骨性转移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治疗检查的92例患者,其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0例(208个椎体发生破坏产生病变),溶骨性转移瘤52例(155个椎体发生破坏产生病变)。所有患者均经... 目的探讨胸腰椎体多发性骨髓瘤和溶骨性转移瘤的CT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治疗检查的92例患者,其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0例(208个椎体发生破坏产生病变),溶骨性转移瘤52例(155个椎体发生破坏产生病变)。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或骨髓涂片加以确诊,专业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并由2位临床教授对CT影像进行分析诊断,详细记录患者的椎体受累数目、部位及详情、骨质破坏形态等信息。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比较,患者胸腰椎体受累部位Ⅰ型、Ⅱ型、Ⅲ型中,多发性骨髓瘤分别为6个(2.88%)、16个(7.69%)与186个(89.42%),溶骨性转移瘤分别为14个(9.03%)、41个(26.45%)与100个(64.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椎体中硬化边缘、骨皮质破坏、单侧椎弓根破坏数目分别为13个(6.25%)、42个(20.19%)与14个(6.73%),明显低于溶骨性转移瘤患者24个(15.48%)、90个(58.06%)与28个(18.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破坏类型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不规则状45个(21.63%)、碎片状18个(8.65%)数目明显低于溶骨性转移瘤患者70个(45.16%)与43个(27.74%),但嵴状突起状34个(16.35%)、小圆状87个(41.83%)数目明显高于溶骨性转移瘤患者13个(8.39%)与2个(1.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体多发性骨髓瘤和溶骨性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病情相似,医护人员可通过CT影像中的椎体受累部位及具体情况,骨质破坏形态加以鉴别,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溶骨性转移瘤 CT影像
下载PDF
骨质疏松和溶骨性转移瘤所致脊柱压缩骨折的影像方法选择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占国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8期114-115,共2页
目的:评估X线、CT及MRI诊断骨质疏松和溶骨性转移瘤所致脊柱压缩骨折的影像学结果。方法:2018年4月-2020年6月医院诊断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其中骨质疏松患者50例纳入试验1组;溶骨性转移瘤患者50例纳入试验2组。两组均予以X线、CT... 目的:评估X线、CT及MRI诊断骨质疏松和溶骨性转移瘤所致脊柱压缩骨折的影像学结果。方法:2018年4月-2020年6月医院诊断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其中骨质疏松患者50例纳入试验1组;溶骨性转移瘤患者50例纳入试验2组。两组均予以X线、CT及MRI诊断,统计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试验1组中,CT诊断的骨折线检出率高于X线、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及MRI诊断的附件骨折检出率及椎管狭窄检出率均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中,CT诊断及MRI诊断的骨质破坏检出率均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及MRI诊断的附件受累检出率、椎管狭窄检出率及软组织肿块检出率均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的骨质疏松检出率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脊柱压缩骨折实施X线诊断,有助于明确进一步检测方式。针对存在骨质疏松的患者多建议实施CT诊断;针对不存在骨质疏松、存在恶性肿瘤疾病病史或是存在神经方面挤压情况的患者,建议实施MRI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溶骨性转移瘤 脊柱压缩骨折 X线 CT MRI
下载PDF
CT导引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 被引量:1
4
作者 崔雄伟 郑加生 禹纪红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CT~PEI)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骨转移瘤患者(25个病灶)采用CT—PEI治疗,使用无水乙醇和超化碘油10:1的混合剂,用CT精确定位、准确穿刺瘤灶并密切监控无水乙醇弥...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CT~PEI)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骨转移瘤患者(25个病灶)采用CT—PEI治疗,使用无水乙醇和超化碘油10:1的混合剂,用CT精确定位、准确穿刺瘤灶并密切监控无水乙醇弥散情况及用量,以减少并发症。对接近椎管及椎间孔的病灶,采用利多卡因实验性治疗以避免严重并发症。术前及术后定期CT检查,3例病人行同位素骨扫描检查,与治疗前检查进行对照研究。对患者随访3~30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1次CT—PEI治疗后,疼痛即明显减轻,经2~3次CT-PEI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CR)16例(24处病灶),疼痛部分缓解(PR)1例。术后随访3个月时,23处病灶内肿瘤组织均发生坏死,被高密度碘油混合液均匀浸润。其中,9处病灶体积缩小。随访3~30个月,除1例因周边出现新的肿瘤浸润灶而再次出现疼痛,其余病例转移瘤处止痛效果无反复。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PEI是一种治疗骨转移瘤有效、微创、安全、简便的方法,使骨转移瘤内肿瘤组织坏死,最大限度的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溶骨性转移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骨性转移瘤 注射 乙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经皮骨强化术治疗肿瘤溶骨性转移累及髋臼关节面患者的临床疗效
5
作者 周遵伟 李辉坚 尹智伟 《医疗装备》 2021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骨强化术(PBA)治疗肿瘤溶骨性转移累及髋臼关节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收治的8例肿瘤溶骨性转移累及髋臼关节面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BA治疗,以视觉... 目的探讨经皮骨强化术(PBA)治疗肿瘤溶骨性转移累及髋臼关节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收治的8例肿瘤溶骨性转移累及髋臼关节面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BA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影像学评价结果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最终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均获得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8.5个月,未出现血管、神经、关节损伤、骨水泥块游离、移位等情况;患者术后7 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1 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例患者的随访结果显示,植入的骨水泥块和邻近骨组织结合紧密,形态、位置与术后比较无明显改变,术后髋关节结构稳定;患者术后7 d的软组织肿块与术前比较变化不明显,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直径缩小,其中5例部分缓解,3例稳定。结论PBA治疗肿瘤溶骨性转移累及髋臼关节面患者的疗效明显,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骨强化术 肿瘤 溶骨性转移 髋臼关节面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应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溶骨性转移瘤 被引量:11
6
作者 盛斌 袁友超 +5 位作者 刘向阳 张毅 刘斌 彭帅 常磊 张明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6-811,共6页
目的 :探讨应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溶骨性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2016年10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溶骨性转移瘤病例48例,共77个椎体。其中23例37个椎体行传统PVP(传... 目的 :探讨应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溶骨性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2016年10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溶骨性转移瘤病例48例,共77个椎体。其中23例37个椎体行传统PVP(传统PVP组),25例40个椎体应用骨填充网袋(bone filling mesh container,BFMCs)行PVP(BFMCs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和椎体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在C型臂透视下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第3天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根据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活动能力改善进行评估,出院前复查X线、CT观察受累椎体高度复位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穿刺成功率为100%,术中未出现肺栓塞、截瘫或围手术期死亡。传统PVP组术中18个椎体(48.6%,18/37)出现骨水泥渗漏,但患者均无骨水泥渗漏的临床症状,BFMCs组术中无1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术后3d内疼痛缓解,传统PVP组VAS评分由术前7.8±1.3分(5~10分)降至2.4±1.4分(1~4分),BFMCs组VAS评分由术前7.9±1.1分(6~10分)降至2.5±1.3分(1~4分);ODI传统PVP组由术前(73.4±4.6)%降至(23.6±4.3)%,BFMCs组由术前(74.6±4.9)%降至(23.9±4.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病椎前缘和中部高度抬升百分比传统PVP组分别为(3.2±2.6)%、(5.4±4.1)%,BFMCs组分别为(11.8±11.6)%、(22.1±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溶骨性转移瘤患者应用骨填充网袋行PVP可明显降低骨水泥椎体外渗漏率,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在疼痛缓解与活动能力改善方面与传统PVP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填充网袋 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转移瘤 骨水泥渗漏
下载PDF
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溶骨性骨转移疼痛临床研究报告 被引量:15
7
作者 孙辉 周均田 +3 位作者 张燕军 陈振东 王秀问 刘基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885-888,共4页
目的:以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为对照,评价注射用唑来膦酸单次静脉滴注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溶骨性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205例经X线或CT证实有肿瘤溶骨性骨转... 目的:以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为对照,评价注射用唑来膦酸单次静脉滴注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溶骨性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205例经X线或CT证实有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并伴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疼痛的患者参加本次试验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试验组(注射用唑来膦酸,A组)103例,对照组(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B组)102例,均为单次给药后观察14天。结果:共有204例进入ITT分析,A、B两组各102例,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4.98±3.85、4.68±3.68天。两组患者治疗14天临床镇痛疗效比较:A组有效率为80.39%,其中显效为14.71%(15/102),有效为65.69%(67/102)。B组为79.41%,其中显效为14.71%(15/102),有效为62.75%(64/10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两组骨转移疼痛患者治疗后骨痛评分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痛有效率和活动能力改善,两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43%,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恶心、骨关节疼痛,均为轻度,未做特殊处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帕米膦酸二钠 溶骨性骨转移 骨疼痛
下载PDF
影像学在多发性骨髓瘤与溶骨性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程佳 周吉 刘少强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806-811,共6页
多发性骨髓瘤和溶骨性转移瘤是常见的骨恶性肿瘤,近年来二者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多发性骨髓瘤与溶骨性转移瘤的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相似,常易于混淆,难以鉴别。但2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截然不同,因此两者之间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多发性骨髓瘤和溶骨性转移瘤是常见的骨恶性肿瘤,近年来二者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多发性骨髓瘤与溶骨性转移瘤的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相似,常易于混淆,难以鉴别。但2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截然不同,因此两者之间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影像学是最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但常规影像检查鉴别2种疾病的能力有限。影像组学作为新兴的影像方法,为多发性骨髓瘤与溶骨性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带来新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影像学在这2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溶骨性转移瘤 影像组学
下载PDF
因卡膦酸二钠对小细胞肺癌导致的溶骨性骨转移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米娜 王慧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26期11-14,共4页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导致的溶骨性骨转移采用因卡膦酸二钠的治疗效果。方法45例小细胞肺癌导致的溶骨性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22例)及实验组(2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唑来膦酸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因... 目的分析小细胞肺癌导致的溶骨性骨转移采用因卡膦酸二钠的治疗效果。方法45例小细胞肺癌导致的溶骨性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22例)及实验组(2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唑来膦酸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因卡膦酸二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骨密度,活动能力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99±0.37)分、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3.29±0.76)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的(7.53±1.82)、(7.56±1.8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活动能力改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细胞肺癌导致的溶骨性骨转移患者使用因卡膦酸二钠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骨痛,恢复机体活动能力,发挥较好的临床干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耐受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骨性骨转移 小细胞肺癌 因卡膦酸二钠 疼痛 骨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