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溶骨性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56
1
作者 徐宝山 胡永成 +4 位作者 唐天驷 倪才方 周静 王林森 徐瑾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在脊柱溶骨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0年2月~2003年6月收治脊柱转移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0例,均有背部疼痛症状,6例有神经根损伤症状,1例截瘫。CT或MRI显示脊椎溶骨性破坏...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在脊柱溶骨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2000年2月~2003年6月收治脊柱转移瘤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0例,均有背部疼痛症状,6例有神经根损伤症状,1例截瘫。CT或MRI显示脊椎溶骨性破坏,21例累及椎体后壁。行PVP治疗共42例次59个椎体,包括1个颈椎,29个胸椎,27个腰椎,2个骶椎;54椎单侧注射,5椎双侧注射;每椎注射灌注剂3~11ml,平均6.5ml;28例同时取活检。术后行CT检查,并结合放疗、化疗等治疗。结果39例术后4~72h内疼痛缓解,38例活动状况改善,术前有神经根损伤和截瘫者神经功能均无明显变化。2例多发脊柱严重破坏者行单处PVP后1例疼痛无缓解,1例疼痛缓解48h后复发,活动状况均无明显改善。术后CT显示17例21椎存在灌注剂渗漏,其中6例7椎有硬膜外少量渗漏,2例2椎有椎间孔内少量渗漏,6例8椎有椎旁渗漏,5例6椎有椎间盘内渗漏。有2例硬膜外渗漏引起暂时性神经根症状加重。术后37例随访2~32个月,平均8.5个月。35例疼痛缓解,其中29例疗效稳定。结论PVP治疗脊柱溶骨性肿瘤,能即刻缓解疼痛,改善活动状况,并可与放疗、化疗等治疗措施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溶骨性肿瘤 治疗 截瘫
原文传递
磨损微粒在无菌性松动关节假体周围迁移聚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建宁 王骏骅 +5 位作者 王与荣 吴苏稼 周利武 曾晓峰 郭亭 包倪荣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界膜的超微结构 ,了解磨损微粒的形态及其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迁移聚积的特征。方法 临床选取 4例人工全髋关节术后发生无菌性松动病例 ,于翻修术中按照Delee Charnley髋臼分区法和Gruen Amstutz股骨分...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界膜的超微结构 ,了解磨损微粒的形态及其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迁移聚积的特征。方法 临床选取 4例人工全髋关节术后发生无菌性松动病例 ,于翻修术中按照Delee Charnley髋臼分区法和Gruen Amstutz股骨分区法采取假体周围界膜组织 ,以透射电镜进行观察 ,统计各区磨损微粒数目。结果 界膜组织标本含有大量胶原纤维 ,其间可见大量黑色磨损微粒。其中髋臼分区三区磨损微粒聚积数明显高于一区和二区 (P <0 0 5 ) ,股骨分区中一区、七区中磨损微粒明显高于其余各区 (P <0 0 5 )。结论 磨损微粒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微粒 无菌性松动关节假体周围迁移聚积 实验研究 人工关节 骨溶解
下载PDF
Biological response to prosthetic debris 被引量:16
3
作者 Diana Bitar Javad Parvizi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5年第2期172-189,共18页
Joint arthroplasty had revolutionized the outcome of orthopaedic surgery. Extensive and collaborative work of many innovator surgeons had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durable bearing surfaces, yet no single material is c... Joint arthroplasty had revolutionized the outcome of orthopaedic surgery. Extensive and collaborative work of many innovator surgeons had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durable bearing surfaces, yet no single material is considered absolutely perfect. Generation of wear debris from any part of the prosthesis is unavoidable. Implant loosening secondary to osteolysis is the most common mode of failure of arthroplasty. Osteolysis is the resultant of complex contribution of the generated wear debris and the mechanical instability of the prosthetic components. Roughly speaking, all orthopedic biomaterials may induce a universal biologic hostresponse to generated wear débris with littl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for each material; but some debris has been shown to be more cytotoxic than others. Prosthetic wear debris induces an extensive biological cascade of adverse cellular responses, where macrophages are the main cellular type involved in this hostile inflammatory process. Macrophages cause osteolysis indirectly by releasing numerous chemotactic inflammatory mediators, and directly by resorbing bone with their membrane microstructures. The bio-reactivity of wear particles depends on two major elements: particle characteristics(size, concentration and composition) and host characteristics. While any particle type may enhance hostile cellular reaction, cytological examination demonstrated that more than 70% of the debris burden is constituted of polyethylene particles.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ricate process of osteolysis is of utmost importance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rapeutic modalities that may delay or prevent the disease progre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RIS ADVERSE reaction osteolysis Macrophages Cytokines CHEMOTAXIS Polyethylene PHAGOCYTOSIS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后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被引量:17
4
作者 苗绍刚 鲁宁 +2 位作者 杨阳 陈磊杰 Bassam A.Masri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645-650,共6页
背景:随着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患者的不断增加,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及复杂性随之增加。目的:回顾有关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探讨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Vancouver分型和治疗方案。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FMJS数据... 背景:随着全髋关节置换及翻修患者的不断增加,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及复杂性随之增加。目的:回顾有关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探讨其危险因素、预防措施、Vancouver分型和治疗方案。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FMJS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1994年9月至2012年6月收录的有关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检索词为"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和"total hip arthroplasty,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排除报道时间较早的研究或重复研究。结果与结论:随着全髋关节置换人数的增加,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率正在增加。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创伤、固定方式、假体松动、翻修、骨溶解、置换前疾病、骨质疏松、假体类型和置换技术等。熟悉及理解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对其预防及治疗至关重要。Vancouver分型涉及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位置及稳定性、假体松动情况、股骨近端骨量等,是临床上常用的分型方法。临床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是否有假体松及骨缺损等采用不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骨与关节综述 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危险因素 预防 Vancouver分型 假体松动 骨缺损
下载PDF
帕米磷酸钠和降钙素对人工关节磨损微粒引起单核细胞分泌溶骨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范卫民 马益民 王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59-660,共2页
目的 探讨帕米磷酸钠和降钙素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可能性。方法 采集人体外周血 ,分离单核细胞 ,分组培养。实验分 4组 ,第 1组 :仅单核细胞 ,为对照组 ;第 2组 :单核细胞及微粒 ,为微粒组 ;第 3组 :单核细胞、微粒及帕米磷酸钠 (阿可... 目的 探讨帕米磷酸钠和降钙素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可能性。方法 采集人体外周血 ,分离单核细胞 ,分组培养。实验分 4组 ,第 1组 :仅单核细胞 ,为对照组 ;第 2组 :单核细胞及微粒 ,为微粒组 ;第 3组 :单核细胞、微粒及帕米磷酸钠 (阿可达 ) ,为阿可达组 ;第 4组 :单核细胞、微粒及降钙素 (密钙息 ) ,为密钙息组。培养 48h后 ,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IL) 1和IL 6的含量。结果 微粒组的细胞上清液中溶骨性因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阿可达组和密钙息组的溶骨性因子含量明显低于微粒组 (P <0 .0 1)。结论 阿可达和密钙息能有效地抑制微粒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分泌溶骨性因子 ,从而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米磷酸钠 降钙素 人工关节磨损微粒 单核细胞 溶骨性因子 人工关节松动
原文传递
从骨溶解的X线特征探讨磨损颗粒与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蔡谞 王继芳 +3 位作者 胡永成 卢世璧 王岩 董纪元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自人工关节关节面等处产生的磨损颗粒的迁移途径及其易聚积部位与骨溶解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因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的39个国产人工髋关节的术前X线片 ,按关节类型分组统计假体周围不同区域衬性和膨胀性骨溶解的发生率 ,并测算... 目的探讨自人工关节关节面等处产生的磨损颗粒的迁移途径及其易聚积部位与骨溶解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因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术的39个国产人工髋关节的术前X线片 ,按关节类型分组统计假体周围不同区域衬性和膨胀性骨溶解的发生率 ,并测算溶骨带宽度或溶骨面积。结果髋臼衬性骨溶解的发生率各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宽度以三区 (Delee分区法 )最大 (P<0.05) ;膨胀性骨溶解在人工股骨头和全髋关节中髋臼的发生率均以三区及坐骨缘最高 (P<0.05) ,各区溶骨面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股骨近端衬性骨溶解除四区 (Gruen分区法 )外均连续存在 ,宽度由近及远递减 ;膨胀性骨溶解发生率亦由近关节端向远端依次递减 ,溶骨面积在人工股骨头组各区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全髋关节则以近关节端 (一、二、六区 )较为严重 (P<0.05) ,且外侧 (一、二区 )重于内侧 (五、六区 )。结论国产人工髋关节出现无菌性松动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发生部位和严重程度与自关节面等处产生的磨损颗粒的迁移途径和易聚积部位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溶解 粒子大小 人工髋关节 无菌性松动
原文传递
Jumbo臼杯在全髋关节翻修术髋臼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浩波 朱晗晓 +1 位作者 严世贵 吴立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471-1478,共8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jumbo臼杯重建髋臼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jumbo臼杯重建髋臼骨缺损的患者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39~82岁,平均(62~12)岁。单侧47例,双侧1例。...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jumbo臼杯重建髋臼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jumbo臼杯重建髋臼骨缺损的患者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39~82岁,平均(62~12)岁。单侧47例,双侧1例。髋臼骨缺损Paprosky分型:Ⅱ型27髋,ⅢA型18髋,ⅢB型4髋。翻修原因:髋臼感染后二期翻修8髋,髋臼无菌性松动41髋。均采用jumbo臼杯进行重建,对ⅡB型以上骨缺损进行植骨,植骨采用自体松质骨或异体骨混合嵌压和底部填塞13髋、异体松质骨植骨钛网固定5髋、金属骨小梁垫块4髋。36髋同时行股骨侧假体翻修。随访时摄X线片评估臼杯稳定性及假体旋转中心变化,以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临床疗效。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假体5年生存率。将患者分为松动失败和未失败两组,采用Cox回归分析外展角、旋转中心位置与失败的相关性。结果随访1~11年,平均6.8年。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47.6±7.1)分,末次随访时提高至(82.4±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2,P=0.00)。5髋患者在术后5年内出现手术失败,假体5年生存率为89.8%±4.4%。2髋(Paprosky ⅢA型)术后出现感染,行再次翻修;2髋(PaproskyIIIA型1髋、Paprosky ⅢB型1髋)出现假体松动,行再次翻修;1髋(Paprosky ⅢB型)术后出现明显的髋部行走时疼痛,经保守治疗及康复锻炼后症状轻度好转,未行再翻修。放射学测量的髋臼外展角与手术失败无相关性(r==0.06,P=0.53),髋臼翻修后旋转中心的垂直位移、水平位移与手术失败无相关性(r=0.11,P=0.14;r=0.04,P=0.89)。2髋出现术后脱位,1髋经保守治疗后未复发、1髋由股骨侧假体再松动引起而再次行股骨侧翻修。结论采用jumbo臼杯修复髋臼骨缺损患者的早中期疗效好,具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再手术 髋臼 骨质溶解 假体失效
原文传递
大量骨质溶解症的影像学表现(附四例报告)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震奇 王学建 +5 位作者 郭晓山 王波 曾新群 王玲 文伟 陈永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14-716,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量骨质溶解症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4例患者 ,均经X线平片检查 ,其中CT检查 2例、MRI检查 1例。结果  (1)单发 3例 ,多发 1例。 (2 )平片示管状骨病变残端呈“笔尖”状 2例 ;扁骨病变均表现为“骨缺损”或“... 目的 探讨大量骨质溶解症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4例患者 ,均经X线平片检查 ,其中CT检查 2例、MRI检查 1例。结果  (1)单发 3例 ,多发 1例。 (2 )平片示管状骨病变残端呈“笔尖”状 2例 ;扁骨病变均表现为“骨缺损”或“骨消失”。 (3)CT示扁骨缺损边缘呈“尖角”状1例 ;肋骨变平 ,表面不规则 ,以及皮质及其下方缺损 1例。合并乳縻胸 1例。 (4 )MRI示正常骨髓信号消失 ,T1WI病灶呈与肌肉信号相近的低信号 ;T2 WI呈明显高信号 1例。结论 平片是诊断大量骨质溶解症的基本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溶解 影像学诊断 CT MRI X线
原文传递
血清Dickkopf-1与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骨破坏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卫 高辉 +2 位作者 朱佳鑫 张学武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4-258,共5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Dickkopf-1(DKK-1)的浓度,探讨其与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骨破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50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及正常对照100例,用ELISA法分别测定3组研究对象血清DKK-... 目的:检测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Dickkopf-1(DKK-1)的浓度,探讨其与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骨破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50例、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及正常对照100例,用ELISA法分别测定3组研究对象血清DKK-1浓度,同时检测血清中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P5b)浓度,并研究分析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DKK-1与TRAP5b、血尿酸及其他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1)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2 574.8±997.9)ng/L]、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2 009.4±756.9)ng/L]血清DKK-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981.8±770.7)ng/L,F=49.59,P<0.001],并且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明显高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t=3.998,P<0.001)。(2)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3.2±1.4)U/L]、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2.5±1.4)U/L]血清TRAP5b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2±0.2)U/L,F=103.039,P<0.001],并且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明显高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组(t=3.391,P=0.004)。(3)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中,血清DKK-1水平越高,TRAP5b的水平亦越高(r=0.47,P<0.001)。(4)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中,血尿酸水平与血清DKK-1和TRAP5b均无相关性(P>0.05)。(5)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组中,TRAP5b浓度与痛风石的存在和病程相关,合并痛风石组血清TRAP5b浓度高于无痛风石组[(8.4±6.4)U/L vs.(4.0±1.6)U/L,t=-2.938,P=0.007],并且病程越长,血清TRAP5b浓度越高(r=0.455,P=0.01),但血清DKK-1浓度与病程和痛风石的存在与否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中可以检测到血清DKK-1明显升高,并且DKK-1与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和功能的TRAP5b呈正相关,提示DKK-1可能参与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骨破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性 高尿酸血症 胞间信号肽类和蛋白质类 骨质溶解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下载PDF
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分子机制及药物干预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亮亮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320-323,共4页
人工关节置换广泛用于终末期关节疾病的患者,以改善其生活质量。有部分关节置换患者的假体发生无菌性松动,目前认为,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核激活因子受体-骨保护素-核因子-κB(RANKL-RANK-OPG-NF-κB)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就RANKL-RA... 人工关节置换广泛用于终末期关节疾病的患者,以改善其生活质量。有部分关节置换患者的假体发生无菌性松动,目前认为,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核激活因子受体-骨保护素-核因子-κB(RANKL-RANK-OPG-NF-κB)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就RANKL-RANK-OPG-NF-κB系统如何调控假体周围骨溶解及骨溶解的药物干预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激活因子受体配体 核激活因子受体 骨保护素 骨溶解 药物干预
下载PDF
不同微粒对人工关节假体周围界膜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建宁 林秾 +5 位作者 王与荣 吴苏稼 周利武 陆维举 曾晓峰 高招文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年第1期33-36,I001,共5页
目的 观察人工关节置换中产生的磨损微粒在动物体内引起的组织学反应 ,并比较不同微粒的差异 ,探讨人工关节松动的原因。方法 成年新西兰兔 32只 ,雌雄不限。按膝关节内注入微粒的不同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8只。甲组 :注入超高分子聚... 目的 观察人工关节置换中产生的磨损微粒在动物体内引起的组织学反应 ,并比较不同微粒的差异 ,探讨人工关节松动的原因。方法 成年新西兰兔 32只 ,雌雄不限。按膝关节内注入微粒的不同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8只。甲组 :注入超高分子聚乙烯微粒 ;乙组 :注入钛合金微粒 ;丙组 :注入骨水泥微粒 ;丁组 :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术后第 2周开始向关节囊内注入各种微粒悬液 ,每次 0 2ml,每隔两周一次直至术后 1 4周 ,在第 1 6周处死动物 ,取股骨远端及关节囊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光镜观察关节囊滑膜的组织细胞反应、吞噬磨屑情况。从各组标本中取 0 2 g组织 ,并制成组织匀浆。离心后取上清液 ,放免法测定TNF -α含量。结果 各实验组假体隧道边缘产生一层纤维结缔组织界膜 ,其中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和异物巨细胞。而对照组的假体隧道边缘未见明显的组织细胞反应。聚乙烯组、钛合金组、骨水泥组假体隧道边缘的组织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而各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各实验组的关节滑膜细胞增生 ,滑膜下为较多的胶原纤维组织 ,并可见巨噬细胞浸润 ,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增生。而对照组的滑膜基本正常。各实验组组织中的TNF -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而各实验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假体 磨损微粒 骨溶解 周围界膜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磨损颗粒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2
作者 蒋营军 吴连国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0期968-972,共5页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磨损颗粒的产生是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研究认为磨损颗粒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主要原因与植入假体的材料以及其产生的磨损颗粒通过各种作用对相关细胞如巨噬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的刺激有关,...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磨损颗粒的产生是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研究认为磨损颗粒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的主要原因与植入假体的材料以及其产生的磨损颗粒通过各种作用对相关细胞如巨噬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等的刺激有关,诱导产生多种炎性细胞因子,激活和开放细胞信号和通路,产生长期慢性的炎症,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为此,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类型的磨损颗粒对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影响,以及磨损颗粒在假体周围骨溶解进展过程中的机制,并且由此探讨如何减少磨损颗粒的产生以及阻断其在骨溶解进程的作用,以此来达到预防和治疗假体周围骨溶解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颗粒 人工关节 骨溶解 细胞因子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聚乙烯内衬磨损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3
作者 戴雪松 严世贵 +1 位作者 潘志军 黄宗坚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9-232,共4页
目的以计算机数字化方法计测人工全髋假体二维线性磨损,并探讨磨损程度与长期随访结果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利用计算机软件测量股骨头中心相对于髋臼中心的矢量位移,来决定关节面磨损的大小和方向。对 104髋非骨水泥型人工假体进行磨损... 目的以计算机数字化方法计测人工全髋假体二维线性磨损,并探讨磨损程度与长期随访结果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利用计算机软件测量股骨头中心相对于髋臼中心的矢量位移,来决定关节面磨损的大小和方向。对 104髋非骨水泥型人工假体进行磨损计测、临床和放射学检查,平均随访时间为 8.4年。结果 14髋股骨或髋臼假体松动,假体松动率为 13.5%。平均线性磨损值为 1.14 mm,磨损率为 0.15 mm/年。聚乙烯磨损与髋臼侧骨溶解及假体松动相关 (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未发现磨损和患者年龄、体重、髋杯大小和外展角、活动量水平以及 Harris髋关节评分的相关关系。结论此方法可应用于各种不同设计的人工假体内衬的二维磨损测量。磨损与骨溶解显著相关,并与假体松动互为因果。因此,在进行临床随访、放射学观察的同时,磨损情况也是全面评价全髋置换术临床结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假体 骨质溶解 假体失效 全髋关节置换术 聚乙烯内衬磨损
原文传递
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界膜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蔡谞 王继芳 +2 位作者 卢世璧 张笑明 赵斌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26-830,共5页
目的 观察假体周围界膜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特征 ,探讨磨损颗粒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1例于我院行翻修术患者的无菌性松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切片作HE、番红O 亮绿染色及CD6 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观... 目的 观察假体周围界膜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特征 ,探讨磨损颗粒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1例于我院行翻修术患者的无菌性松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切片作HE、番红O 亮绿染色及CD6 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下观察界膜组织学构成、磨损颗粒种类、分布及其聚集部位的组织学特征 ,测量颗粒长短径 ,计算CD6 8阳性细胞数。TEM下观察界膜细胞超微结构及被MΦ吞噬颗粒的特征 ,并测量其长短径。结果 界膜由纤维基质、成纤维细胞、MΦ和异物巨细胞等构成 ,其中MΦ占 2 3 %± 5 % ( x±s)。在溶骨区贴假体或骨水泥侧的界膜中可聚集大量超高分子聚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钛合金或钴铬合金颗粒 ,呈慢性异物炎症反应。细胞外颗粒多数在15 μm以下 ,被MΦ吞噬者几乎全部小于 1μm。同一MΦ内溶酶体中可存在多种颗粒。非骨溶解部位界膜中无磨损颗粒 ,并形成纤维 -软骨样组织。结论 界膜中的多种磨损颗粒与界面骨溶解及纤维组织增生有关 ,是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过程中的重要生物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菌性松动假体 周围界膜 组织学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依那西普对磨屑诱导骨溶解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志荣 张亮 +2 位作者 吴兴临 陆志东 金群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的]检测依那西普(Etanercept,Enbrel)对钛颗粒刺激巨噬细胞(macrophages,MΦ)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探讨依那西普防治人工关节无... [目的]检测依那西普(Etanercept,Enbrel)对钛颗粒刺激巨噬细胞(macrophages,MΦ)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探讨依那西普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可能性。[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24h后分为5组。A组:仅为MΦ;B组:MΦ+钛颗粒;C组:MΦ+钛颗粒+依那西普(10ng/ml);D组:MΦ+钛颗粒+依那西普(100ng/ml);E组:MΦ+钛颗粒+依那西普(1000ng/ml)。培养18h后,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IL-6的含量。[结果]B组TNF-α、IL-1、IL-6含量明显高于A、D、E组(P<0.001),E组TNF-α、IL-1、IL-6的含量明显低于B组、C组(P<0.001,E组和D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颗粒可以刺激MΦ分泌大量的TNF-α、IL-1、IL-6,依那西普能够呈剂量依赖型地有效抑制钛颗粒诱导的MΦ分泌TNF-α、IL-1、IL-6,有望成为预防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西普 磨屑 骨溶解
下载PDF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in response to wear particles in vitro 被引量:10
16
作者 Joseph K Antonios Zhenyu Yao Chenguang Li Allison J Rao Stuart B Goodman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471-482,共12页
Total joint replacement is a highly successful surgical procedure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sabling arthritis and joint dysfunction. However, over time, with high levels of activity and usage of the joint, impl... Total joint replacement is a highly successful surgical procedure for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isabling arthritis and joint dysfunction. However, over time, with high levels of activity and usage of the joint, implant wear particles are generated from the articulating surfaces. These wear particles can lead to activation of an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subsequent bone resorption around the implant (periprosthetic osteolysis). Cells of the monocyte/macrophage lineage orchestrate this chron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which is dominated by a pro-inflammatory (M 1) macrophage phenotype rather than an anti-inflammatory pro-tissue healing (M2) macrophage phenotype. While it has been shown that interleukin-4 (IL-4) selectively polarizes macrophages towards an M2 anti-inflammatory phenotype which promotes bone healing, rather than inflammation,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time course in which this occurs or conditions in which repolarization through I L-4 is most effective. The goal of this work was to study the time course of murine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and cytokine release in response to challenge with combinations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particles, lipopolysaccharide (LPS) and IL-4 in vitro. Treatment of particle-challenged monocyte/macrophages with IL-4 led to an initial suppress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 production and subsequent polarization into an M2 anti-inflammatory phenotype. This result was optimized when IL-4 was delivered before PMMA particle challenge, to an M 1 phenotype rather than to uncommitted (MO) macrophages. The effects of this polarization were sustained over a 5-day time course. Polarization of M1 macrophages into an M2 phenotype may be a strategy to mitigate wear particle associated periprosthetic osteo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4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osteolysis PMMA particles total joint replacement
原文传递
阿伦膦酸钠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明 郑琼 +1 位作者 方真华 勘武生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5期365-367,共3页
目的:评价二膦酸盐阿伦膦酸钠在防治人工关节松动中的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右膝置入自制人工关节假体,建立人工关节松动的动物模型,分成3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关节腔内注射磷酸缓冲液与鼠血清混合液,阳性对照... 目的:评价二膦酸盐阿伦膦酸钠在防治人工关节松动中的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右膝置入自制人工关节假体,建立人工关节松动的动物模型,分成3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关节腔内注射磷酸缓冲液与鼠血清混合液,阳性对照组关节腔内注射1010/ml关节磨屑(超高分子聚乙烯颗粒),实验组关节腔内注射1010/ml关节磨屑同时用阿伦膦酸钠灌胃(每日1mg/kg)。术后12周,处死各组动物行组织切片对比观察假体周围骨溶解情况。体外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分成5组,A组为单核细胞组,B组为单核细胞和关节磨屑混合培养组,C组为单核细胞和关节磨屑混合培养加入10-4mol/L阿伦膦酸钠,D组单核细胞和关节磨屑混合培养加入10-5mol/L阿伦膦酸钠,E组为单核细胞和关节磨屑混合培养加入10-6mol/L阿伦膦酸钠,检测各组单个核细胞分泌溶骨因子的情况。结果:关节磨屑可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刺激单个核细胞分泌溶骨因子,阿伦膦酸钠可阻止这种作用。结论:阿伦膦酸钠可有效防止关节磨屑诱导的人工关节松动,有望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伦膦酸盐 人工关节 骨质溶解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红霉素抑制磨损颗粒诱发体内骨溶解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超 戴尅戎 +2 位作者 汤亭亭 张晓玲 任伟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100-1103,共4页
[目的]通过小鼠体内磨损颗粒颅骨溶解模型研究红霉素(erythromycin,EM)抑制磨损颗粒诱发骨溶解的效果。[方法]24只8周龄的C57BL/J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组接受PMMA30 mg颗粒植入颅顶部,... [目的]通过小鼠体内磨损颗粒颅骨溶解模型研究红霉素(erythromycin,EM)抑制磨损颗粒诱发骨溶解的效果。[方法]24只8周龄的C57BL/J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组接受PMMA30 mg颗粒植入颅顶部,PMMA+2EM组接受30 mg PMMA颗粒植入加每天EM2 mg/kg腹腔内注射,PMMA+10EM组接受PMMA30 mg颗粒植入加每天EM10 mg/kg腹腔内注射,对照组接受假手术。7 d后取出颅骨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颅骨破坏面积对照组为0.079 mm2±0.011 mm2,PMMA组0.335 mm2±0.129 mm2,PM-MA+2EM组0.094 mm2±0.019 mm2,PMMA+10EM组0.091 mm2±0.028 mm2。对照组颅骨实验区域内破骨细胞计数为5.3±1.0个,PMMA组为19.2±5.3个,PMMA+2EM组为6.6±1.1个,PMMA+10EM组为6.1±1.9个。与对照组相比,PMMA颗粒可以诱发骨溶解(P<0.001),而EM治疗可以抑制PMMA颗粒诱发的颅骨溶解(P<0.001),及破骨细胞生成(P<0.001)。[结论]EM可以抑制PMMA磨损颗粒诱发的骨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损颗粒 无菌性松动 骨溶解 红霉素
下载PDF
红霉素和阿伦磷酸钠防治人工关节松动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陶崑 沈灏 +3 位作者 张先龙 王琦 邵俊杰 彭晓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343-1346,共4页
[目的]应用植骨气囊模型观察红霉素和阿伦磷酸钠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效果。[方法]应用8~10周大的BALB/c小鼠建立气囊模型,气囊成熟后在气囊内植入同基因小鼠颅骨,同时在气囊内注入超高分子聚乙烯颗粒。实验分4组:空白组气囊和腹腔... [目的]应用植骨气囊模型观察红霉素和阿伦磷酸钠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效果。[方法]应用8~10周大的BALB/c小鼠建立气囊模型,气囊成熟后在气囊内植入同基因小鼠颅骨,同时在气囊内注入超高分子聚乙烯颗粒。实验分4组:空白组气囊和腹腔均注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颗粒刺激组气囊注射聚乙烯颗粒,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红霉素组气囊注射聚乙烯颗粒,腹腔注射红霉素;阿伦磷酸钠组气囊注射聚乙烯颗粒,腹腔注射阿伦磷酸钠。14d后处死,取囊壁和植入颅骨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红霉素和阿伦磷酸钠组破骨细胞激活均受抑制,两者无显著差别。但红霉素组IL-1、TNF和VEGF含量明显下降,气囊炎性反应减轻,而阿伦磷酸钠无此抗炎作用。[结论]本试验证明红霉素和阿伦磷酸钠均有可能成为延缓和治疗人工关节松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阿伦磷酸钠 植骨气囊 动物模型 溶骨 人工关节松动
下载PDF
Role of polyethylene particles in peri-prosthetic osteolysis:A review 被引量:11
20
作者 Gerald J Atkins David R Haynes +1 位作者 Donald W Howie David M Findlay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1年第10期93-101,共9页
There is convincing evidence that particles produced by the wear of joint prostheses are causal in the periprosthetic loss of bone,or osteolysis,which,if it progresses,leads to the phenomenon of aseptic loosening.It i... There is convincing evidence that particles produced by the wear of joint prostheses are causal in the periprosthetic loss of bone,or osteolysis,which,if it progresses,leads to the phenomenon of aseptic loosening.It is important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biology of this bone loss because it threatens prosthesis survival,and loosened implants can result in peri-prosthetic fracture,which is disastrous for the patient and presents a difficult surgical scenario.The focus of this review is the bioactivity of polyethylene(PE)particles,since there is evidence that these are major player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osteolysis around prostheses which use PE as the bearing surface.The review describes the bi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interaction of PE particles with macrophages,osteoclasts and cells of the osteoblast lineage,including osteocytes.It explores the possible cellular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PE and seeks to use the findings to date to propose potential nonsurgical treatments for osteolysis.In particular,a nonsurgical approach is likely to be applicable to implants containing newer,highly cross-linked PEs(HXLPEs),for which osteolysis seems to occur with much reduced PE wear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PEs.The caveat here is that we know little as yet about the bioactivity of HXLPE particles and addressing this constitutes our next challe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ETHYLENE ASEPTIC LOOSENING osteolysis WEAR particle Peri-prostheti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