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膝关节单髁置换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间,初次单侧膝关节单髁置换(UKA)患者18例,男性5例,女性13例。术前将患者膝关节的CT及MRI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混合配准重建膝...目的:研究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膝关节单髁置换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间,初次单侧膝关节单髁置换(UKA)患者18例,男性5例,女性13例。术前将患者膝关节的CT及MRI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混合配准重建膝关节骨与软骨复合结构,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测量及模拟截骨,设计并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并应用在术中指导手术。术后对比两组患者之间髋膝踝角(hip and knee,HKA)、平均手术时间、术后48 h引流量、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结果:18例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术后48 h引流量均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术后患肢力线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较术前评分明显改善。结论:基于CT和MRI混合配准的PSI-UKA技术可以获得良好的术前计划与手术精度,术后下肢力线满意,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量,早期术后膝关节功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该技术的远期疗效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行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30例,均行腓骨高位截骨术,记录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d、3个月行X线片测量膝关节内外间室高度比,应用视...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行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30例,均行腓骨高位截骨术,记录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d、3个月行X线片测量膝关节内外间室高度比,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膝关节疼痛程度,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 30例手术均成功,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术后2d、3个月VAS评分[(3.02±1.87)、(2.04±0.91)分]均低于术前[(6.42±1.54)分],HSS膝关节评分[(71.35±4.27)、(79.16±5.25)分]均高于术前[(53.63±6.45)分],且术后3个月较术后2d变化明显(P<0.05);术后3个月膝关节内外间室高度比(0.42±0.28)高于术前(0.30±0.15)(P<0.05),术后2d(0.32±0.25)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3个月出现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余无感染及神经损伤发生。结论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效果满意,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少。展开更多
目的在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两种截骨术(腓骨截骨、内侧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研究比较其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所治疗的40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案将其均分...目的在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两种截骨术(腓骨截骨、内侧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研究比较其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所治疗的40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案将其均分为对照组(采取腓骨截骨术进行治疗,20例)与观察组(采取内侧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进行治疗,20例),研究观察两种截骨术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失血量较多[(327.62±115.84)mL vs(251.28±84.4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2,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变化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 h的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数较低[(1.32±0.57)分vs(1.86±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P<0.05);同时较之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分数与骨性关节炎(Weern O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WOMAC)分数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治疗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术后8 h与24 h的VAS分数、治疗前后HSS分数与WOMAC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腓骨截骨术相比,内侧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侧室骨关节炎效果更佳。内侧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能够减轻术后疼痛感,值得推荐。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膝关节单髁置换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期间,初次单侧膝关节单髁置换(UKA)患者18例,男性5例,女性13例。术前将患者膝关节的CT及MRI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混合配准重建膝关节骨与软骨复合结构,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测量及模拟截骨,设计并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并应用在术中指导手术。术后对比两组患者之间髋膝踝角(hip and knee,HKA)、平均手术时间、术后48 h引流量、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结果:18例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术后48 h引流量均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术后患肢力线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较术前评分明显改善。结论:基于CT和MRI混合配准的PSI-UKA技术可以获得良好的术前计划与手术精度,术后下肢力线满意,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量,早期术后膝关节功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该技术的远期疗效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文摘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行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30例,均行腓骨高位截骨术,记录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d、3个月行X线片测量膝关节内外间室高度比,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膝关节疼痛程度,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 30例手术均成功,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术后2d、3个月VAS评分[(3.02±1.87)、(2.04±0.91)分]均低于术前[(6.42±1.54)分],HSS膝关节评分[(71.35±4.27)、(79.16±5.25)分]均高于术前[(53.63±6.45)分],且术后3个月较术后2d变化明显(P<0.05);术后3个月膝关节内外间室高度比(0.42±0.28)高于术前(0.30±0.15)(P<0.05),术后2d(0.32±0.25)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3个月出现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余无感染及神经损伤发生。结论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效果满意,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少。
文摘目的在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两种截骨术(腓骨截骨、内侧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研究比较其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所治疗的40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案将其均分为对照组(采取腓骨截骨术进行治疗,20例)与观察组(采取内侧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进行治疗,20例),研究观察两种截骨术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失血量较多[(327.62±115.84)mL vs(251.28±84.4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2,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变化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 h的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数较低[(1.32±0.57)分vs(1.86±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P<0.05);同时较之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分数与骨性关节炎(Weern O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WOMAC)分数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治疗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术后8 h与24 h的VAS分数、治疗前后HSS分数与WOMAC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腓骨截骨术相比,内侧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侧室骨关节炎效果更佳。内侧开放性楔形胫骨高位截骨能够减轻术后疼痛感,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