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洪 Hirokazu Ishihara 智慧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517-520,共4页
目的:总结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23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连续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于开门侧将植骨块通过钢丝或尼... 目的:总结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23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连续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于开门侧将植骨块通过钢丝或尼龙线固定于掀起的椎板和小关节间。87例患者随访2~14年,平均5.3年。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9.1分,随访时JOA评分平均14.4分,改善率平均为67.0%,其中优44例(50.6%),良26例(29.9%),可11例(12.6%),差6例(6.9%)。术后侧位X线片示椎管直径扩大1.5~7.0mm,平均4.1mm,椎管扩大率为15%~100%,平均40%。术后CT示植骨愈合良好,无再关门现象,MRI示脊髓受压解除。并发症包括轴性症状(颈部疼痛或僵硬57例次)、神经根麻痹(4例次)及颈部活动受限(旋转、过伸、屈曲或侧屈受限115例次)等。结论:伊藤法“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连续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及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椎管扩大稳定持久,但其并发症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椎板成形术 后纵韧带骨化
下载PDF
超声骨刀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骨化灶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邵佳 余正红 +1 位作者 高坤 高延征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年第5期449-451,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应用超声骨刀行前路骨化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颈椎OPLL患者62例,前路骨化灶切除术中均应用超声骨刀切除骨化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应用超声骨刀行前路骨化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颈椎OPLL患者62例,前路骨化灶切除术中均应用超声骨刀切除骨化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前,术后3d、3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末次随访时评价手术优良率。结果62例骨化灶均完全切除,脊髓减压满意,手术时间60~190(129.4±30.9)min,术中出血量80~600(204.2±126.0)mL;术后发生脑脊液漏3例,吞咽困难3例,喉返神经牵拉伤1例,对症处理后逐渐恢复,未发生切口感染、食管瘘、喉上神经损伤、术后血肿等并发症;随访12~40个月,失访4例,余58例植骨融合良好,均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日本骨科协会评分在术后3d[(14.0±1.3)分]、术后3个月[(14.7±0.9)分]、术后1年[(15.8±1.0)分]、末次随访时[(16.2±0.8)分]均较术前[(10.2±1.9)分]明显增高(P<0.05);手术优良率为86.2%。结论颈椎OPLL患者行前路骨化灶切除术中使用超声骨刀可实现骨化灶的完全切除,脊髓减压满意,手术优良率高,且操作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前路骨化灶切除术 超声骨刀
原文传递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合并硬脊膜骨化的影像学表现及颈椎前入路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麻育源 刘喜文 +3 位作者 杨开创 张卫华 雷兵 卢刚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7期1870-1873,1877,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合并硬脊膜骨化(DO)的影像学表现及颈椎前入路显微手术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颈椎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椎OPLL合并DO患者12例,回顾性分析影像学特征、显微外...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合并硬脊膜骨化(DO)的影像学表现及颈椎前入路显微手术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颈椎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颈椎OPLL合并DO患者12例,回顾性分析影像学特征、显微外科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2例患者骨化的后纵韧带和硬脊膜累及范围涉及1~4个颈椎节段,所致的椎管狭窄率为32%~70%;根据颈椎节段形态分为局限型4例、节段型3例、连续型4例和混合型1例;骨化物呈单层征5例,双层征7例,其中有4例合并钩状结构。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3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9例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采用浅层硬脊膜切开+半层硬脊膜保留技术切除骨化物7例,漂浮技术减压2例,骨化物切除+硬脊膜修补技术3例。术后3个月X线片检查示颈椎椎间融合器和钛网位置良好,内固定钛板位置准确,椎体间固定融合效果良好;CT和MRI检查示骨化的后纵韧带及硬脊膜全切除10例,“蛋壳化”薄层骨化物残留2例,脊髓及神经根减压效果均满意。3例因手术致硬脊膜破裂而发生脑脊液漏,经硬脊膜缝合或修补、术后引流及颈部加压包扎后消失。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双层征、钩状结构是OPLL合并DO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颈椎前入路显微手术可安全有效地切除短节段颈椎骨化的后纵韧带和硬脊膜,达到直接减压的目的,但应注意预防和处理硬脊膜破裂伴脑脊液漏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硬脊膜骨化 显微手术 颈椎前路手术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改良手术预防脑脊液漏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黄俊俊 贾连顺 陈雄生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4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选取颈前路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315例,其中常规手术组80例,改良手术组235例。手术改良包括:使用头戴式照明工具,在双目放大镜下操作,后纵韧带钩辅助切除...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选取颈前路手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315例,其中常规手术组80例,改良手术组235例。手术改良包括:使用头戴式照明工具,在双目放大镜下操作,后纵韧带钩辅助切除骨化韧带:硬脊膜骨化时,对双层骨化物利用未骨化韧带层分离后纵韧带骨化物并切除;对单层骨化物将骨化物连同硬脊膜一起切除但保留蛛网膜或将骨化物漂浮;术中脑脊液漏口用明胶海绵等封堵.纤维蛋白胶封闭,伤口常压置管引流24h;术后脑脊液漏者延长引流2~4d,伤口适当压迫。比较两组术后脑脊液漏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常规手术组术中脑脊液漏14例(17.5%),改良手术组术中脑脊液漏16例(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经术中、术后处理后所有脑脊液漏均得到治愈。改良手术组术后2例脑脊液漏经伤口压迫延长置管引流时间后治愈。常规手术组2例脊膜大块缺损出现持续性脑脊液漏,其中1例皮下脑脊液囊肿,抽吸1个月治愈,另1例经腰蛛网膜下腔引流7d治愈。结论改良手术可明显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术中明胶海绵等封堵漏1:3、术后延长伤口置管引流时间等保守治疗效果满意。术中大块脊膜缺损术后估计可能出现难治性脑脊液漏时,可以预防性采用腰蛛网膜下腔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症 脑脊液漏 手术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
5
作者 倪伟峰 王亭 +1 位作者 孔维清 徐建广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49例行前路减压术,27例行后路减压术。根据围手术期用药情况将其分为2组...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49例行前路减压术,27例行后路减压术。根据围手术期用药情况将其分为2组,MP组38例,在脊髓减压前30min予MP1000mg,iv gtt,术后d 1、2、3给予MP 160 mg,30 min内iv gtt;地塞米松(Dex)组38例,术后d 1、2、3应用地塞米松20mg·d^(-1),iv gtt,d4减至10mg,d 5减至5mg,5 d后停用。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评价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7d和3mo的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MP组术后7d和3mo神经功能均优于Dex组(P<0.05)。Dex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症状加重。2组均未出现消化道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外科减压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改善脊髓神经功能的有效方式,同时应用MP可有效维持减压后获得改善的脊髓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 地塞米松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