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籼粳杂种生殖障碍的基因定位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永胜 朱立煌 +3 位作者 孙敬三 何平 王玉忠 沈利爽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12期1099-1104,共6页
籼稻(Oryza sativa L.ssp.indica)与粳稻(O.sativa ssp.japonica)杂交优势明显但存在生殖隔离。生殖障碍主要表现为胚囊败育、花粉败育、开花时花药不开裂和雌雄异熟。应用具有137个标记位点的籼、粳杂交(“窄叶青8号”/“京系17”)F_1... 籼稻(Oryza sativa L.ssp.indica)与粳稻(O.sativa ssp.japonica)杂交优势明显但存在生殖隔离。生殖障碍主要表现为胚囊败育、花粉败育、开花时花药不开裂和雌雄异熟。应用具有137个标记位点的籼、粳杂交(“窄叶青8号”/“京系17”)F_1花药培养获得的127个双单倍体(DH)群体构建的RFLP图谱,对控制籼、粳杂种小穗败育的基因座位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在第1、3、4、5、6、7、8、12染色体上检测到10个基因座位,其中第3、12染色体上的2个不育基因位点stj-3和stj-12与同一杂交组合F_2分离群体中发现的异常分离热点处于相同的染色体区段。Ssj-6的基因加性效应为负值,有增加籼、粳亲和性的作用;其余的不育基因座位皆有增加籼、粳杂种不育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种 生殖障碍 不育性 基因定位
下载PDF
Leucine zipper like structure in rice WRKY89 enhances its affinity for binding with W box elements 被引量:7
2
作者 WANGHaihua HAOZhongna +2 位作者 XiEKe WUKunlu GUOZeji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5年第10期980-989,共10页
WRKY proteins ar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s involved in plant responses to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es, metabolisms, and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solated a WRKY cDNA, OsWRKY89 from a rice cD... WRKY proteins ar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s involved in plant responses to 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es, metabolisms, and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solated a WRKY cDNA, OsWRKY89 from a rice cDNA library. The deduced polypeptide contains 263 amino acid residues with a potential leucine zipper structure in its N-terminus, sharing low identity with other known WRKY members. OsWRKY89 and three deletion derivatives from its N-terminal were expressed in high levels in Escherichia coli as a C-terminally six-histidine-tagged fusion protein, and purified by employing one-step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on a Ni-NTA column. The recombinant OsWRKY89 protein was found to bind specially to sequences harboring W box cis elements by using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s. This binding activity 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deletion of the leucine zipper-like structure in the N-terminal of Os- WRKY89. Using a yeast two-hybrid assay system, we found that the leucine zipper motif of OsWRKY89 was involved in the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Further deletion to remove partial WRKY domain abolished completel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xpressed protein and the W boxes, indicating that the WRKY domain is essential to the DNA-binding. These data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e leucine zipper-like motif of OsWRKY89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rotein-protein and DNA-protein inte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氨酸 DNA 水稻 种植技术 转基因技术
原文传递
水稻根尖质膜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3
作者 齐耀程 王宁 +2 位作者 程彦伟 徐朗莱 张炜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117,共7页
以徐稻3号水稻苗期幼嫩根尖为材料,利用葡聚糖/聚乙二醇两相分配法纯化得到纯度达90%的质膜组分,使用优化的双向电泳水化液溶解质膜蛋白,通过等电聚焦/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IEF/SDS-PAGE)分离和基质辅助激... 以徐稻3号水稻苗期幼嫩根尖为材料,利用葡聚糖/聚乙二醇两相分配法纯化得到纯度达90%的质膜组分,使用优化的双向电泳水化液溶解质膜蛋白,通过等电聚焦/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IEF/SDS-PAGE)分离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I-DI—TOF/TOF)分析,鉴定了31个水稻质膜相关蛋白。结果表明IEF/SDSPAGE双向电泳适合分离亲水性相对较高的膜附着蛋白。进一步利用高盐和温和去污剂对纯化的质膜进行洗涤,以降低质膜组分的复杂程度,通过SDS-PAGE单向电泳分离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鉴定了8个质膜蛋白。经洗涤后的质膜组分复杂度显著降低,SDS-PAGE中的蛋白条带只包含1~2种蛋白,且主要为疏水性较强的穿膜蛋白,说明多种生物化学分离方法及不同质谱分析的综合运用,是解决生物膜蛋白质组学难点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质膜 蛋白质组学 等电聚焦/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 纳升电喷雾串联质谱
下载PDF
Expression patter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a MADS-box gene M79 from rice
4
作者 瞿礼嘉 张毅 +7 位作者 李春升 刘美华 王金玲 黄葆英 李志英 王石平 顾红雅 陈章良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1年第2期161-169,共9页
Using a degenerated primer and a T-primer, a MADS-box gene, M79,was amplified by RT-PCR from rice fluorescence at meiosis stage and then cloned. Sequence analysis shows that M79 shares 98.2% homology with OsMADS7 at D... Using a degenerated primer and a T-primer, a MADS-box gene, M79,was amplified by RT-PCR from rice fluorescence at meiosis stage and then cloned. Sequence analysis shows that M79 shares 98.2% homology with OsMADS7 at DNA level while only 92% at the amino acid level. The transcript of M79 possesses five different polyadenylation sites. Only a single copy of M79 gene has been found in rice genome, which is located on chromosome 8. M79 is expressed specifically in flower organs, from pre-meiosis stage through pollen maturation. Ectopic expression of M79 in T0 and T1 transgenic rice results in early-flowering, implying that M79 is involved in controlling the flowering time. In the same time, M79 may be involved in controlling the branching process to make more flower bu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yza saliva MADS-BOX flowering time control.
原文传递
串联重复序列在籼粳亚种间的差异及其与栽培稻遗传分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建民 程祝宽 +2 位作者 封功能 龚志云 顾铭洪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共4页
以中籼稻南京11号(N11)和粳稻巴利拉(Balilla)杂交F1代的DH群体为材料,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结合程氏指数分类,分析2个串联重复序列Os48、45S rDNA在DH群体中的分布,探讨串联重复序列在栽培稻籼、粳亚种问的差异及其与栽培稻遗传... 以中籼稻南京11号(N11)和粳稻巴利拉(Balilla)杂交F1代的DH群体为材料,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结合程氏指数分类,分析2个串联重复序列Os48、45S rDNA在DH群体中的分布,探讨串联重复序列在栽培稻籼、粳亚种问的差异及其与栽培稻遗传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串联重复序列45S rDNA在DH群体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籼、粳特异性;Os48在DH群体中的分布趋势与程氏指数的分类结果一致,而杂交信号为2对的6个DH株系都表现为粳型,利用减数分裂的粗线期染色体进行分析,这6个株系的Os48所在染色体均为第5、6号。从本研究结果可知,串联重复序列Os48、45S rDNA与栽培稻遗传分化有较密切的关系,可作为研究籼、粳分化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串联重复序列 FISH 程氏指数 DH群体
下载PDF
水稻叶片发育过程中某些光合组分的变化
6
作者 倪万潮 崔继林 聂毓琦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7-14,共8页
研究了水稻叶片发育过程中,与光合作用及光抑光合有关的某些光合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叶片发育初期,光合机构和其功能的建成均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Chl a的出现早于Chl b,在Chl b的迅速积累期,光合放氧出现。当生长叶由连续黑暗处理... 研究了水稻叶片发育过程中,与光合作用及光抑光合有关的某些光合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叶片发育初期,光合机构和其功能的建成均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Chl a的出现早于Chl b,在Chl b的迅速积累期,光合放氧出现。当生长叶由连续黑暗处理转到连续照光下时,短时内,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下降比Chl a和Chl b的下降慢,分别为15.2%,30.3%,和55.4%,表明类胡萝卜素的光保护作用是有一定条件的。而光合作用保护系统中的另一个关键成分SOD,其活性在光合放氧出现和色素迅速积累之前就达到较高活性,且具有光诱导特性。成熟叶中,高SOD活力是与高放氧速率相关的。在高温处理下(3小时,44℃),成熟叶中SOD活力降低的少,则光合放氧速率降低的亦少。表明SOD无论是在正常或逆境条件下,对稳定和保护光合作用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片 发育 光合组分
下载PDF
水稻化感材料的抑草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3
7
作者 胡飞 孔垂华 +2 位作者 徐效华 张朝贤 陈雄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160-1165,共6页
水稻化感材料PI312777和化感1号在田间能显著地抑制杂草,而且其抑草作用与栽培方式相关,抛秧和移栽方式对杂草的抑制作用明显地优于直播。结果表明,PI312777和化感1号植株产生和释放的化感物质(多酚、黄酮和羟基肟酸)显著高于非化感品... 水稻化感材料PI312777和化感1号在田间能显著地抑制杂草,而且其抑草作用与栽培方式相关,抛秧和移栽方式对杂草的抑制作用明显地优于直播。结果表明,PI312777和化感1号植株产生和释放的化感物质(多酚、黄酮和羟基肟酸)显著高于非化感品种华粳籼1号,而且在6叶期植株中的化感物质含量达最大值。这种不同水稻材料植株在不同生育期产生并释放化感物质量的差异是导致它们在田间抑草效应强弱的重要原因之一。进一步研究发现,PI312777植株由地上部分合成化感物质后经根部分泌到环境中,根组织并不产生化感物质,且稗草能诱导PI312777植株产生和释放更大量的化感物质。在水培条件下,PI312777根分泌的化感物质明显地抑制稗草的生长,但水培液中加入活性碳能使水稻对稗草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研究显示,水稻化感材料的抑草效应虽与化感作用、栽培方式和环境等多因素相关,但化感因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水稻和伴生稗草之间可能存在着化学识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化感材料 抑草作用 抑草机制
下载PDF
影响籼稻花药培养诱导率的因素及基因型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陈英 田文忠 +1 位作者 郑世文 李良材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58-365,共8页
本文研究了影响籼稻花药培养诱导率的9种重要因素的作用。供试品种和杂种共70余种。结果发现,不同基因型的培养力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对各种因素上,如基本培养基成分、激素的种类与配比、对低温预处理的时间等等不同反应上。低... 本文研究了影响籼稻花药培养诱导率的9种重要因素的作用。供试品种和杂种共70余种。结果发现,不同基因型的培养力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对各种因素上,如基本培养基成分、激素的种类与配比、对低温预处理的时间等等不同反应上。低温预处理是提高籼稻出愈率的有效措施,但由于不同基因型小孢子对低温的耐受力不同,所需的适合预处理时间也就不同。花药接种后先在30℃下培养3天后,再转入26℃下培养,较直接培养在26℃下可大幅度提高花粉檀株的产量。诱导培养基中补加脯氨酸、马铃薯提取液对提高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花药 培养 诱导率 基因型
下载PDF
以水稻雄性不育系为母本不经幼胚培养获得Oryza sativa×O.officinalis杂种的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余文金 罗科 郭学兴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48-353,共6页
利用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的核质互作型和光敏感型雄性不育系为母本,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为父本进行杂交,首次在未经幼胚培养的条件下得到了杂种种子。杂种F_1生长优势强,分蘖力和发根力等超过双亲,并具有父本的植株... 利用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L.)的核质互作型和光敏感型雄性不育系为母本,药用野生稻(O.officinalis Wall)为父本进行杂交,首次在未经幼胚培养的条件下得到了杂种种子。杂种F_1生长优势强,分蘖力和发根力等超过双亲,并具有父本的植株散生、高位分蘖、小穗具芒、穗分枝散生、落粒性和感光性强等特性。其酯酶同工酶谱中含有双亲的全部酶带。花粉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24,在减数分裂中期Ⅰ。基本上全部为单价体。杂种自交不孕。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雄性不育系进行异源种间的远缘杂交具有简化杂交过程以便大量配组、增加异源遗传物质导入机会和杂种可靠、便于鉴定等优点。本研究不但对探讨水稻远缘杂交的新途径有一定意义,而且为雄性不育系的利用展开了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 药用野生稻 雄性不育
下载PDF
早籼稻品种分蘖角度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徐云碧 申宗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1-5,共5页
早籼品种珍汕97(分蘖直立型)与二九南1号(分蘖松散型)之间分蘖角度的差异由3对数量基因所控制,直立型表现为部分显性。该性状的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分别为61.60%和58.87%。基因等位性测定表明,直立型品种早二六14含有与珍汕97相同的等位... 早籼品种珍汕97(分蘖直立型)与二九南1号(分蘖松散型)之间分蘖角度的差异由3对数量基因所控制,直立型表现为部分显性。该性状的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分别为61.60%和58.87%。基因等位性测定表明,直立型品种早二六14含有与珍汕97相同的等位基因,而松散型品种矮脚南特与二九南1号之间在2个位点上存在同效等位基因的分散分布,2品种各带有3个位点的增效等位基因。2个直立型品种的基因型可假定为t_(a5)t_(a5)t_(a6)t_(a6)t_(a7)t_(a7)t_(a8)t_(a8),而2个松散型品种的基因型可分别假定T_(a5)T_(a5)t_(a6)t_(a6)T_(a7)T_(a7)T_(a8)T_(a8)和t_(a5)t_(a5)T_(a6)T_(a6)T_(a7)T_(a7)T_(a8)T_(a8)。认为通过杂交和选择,可以从不同的直立型和松散型品种获得各种不同分蘖角度以及分蘖角度遗传结构不同的重组品系。将分散分布于不同品种中的同效基因累加起来可望获得重要农艺性状的理想超亲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蘖 早稻 籼稻 品种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在人工控制光温条件下早籼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反应 被引量:18
11
作者 孙宗修 程式华 +3 位作者 斯华敏 杨仁崔 梁康迳 王乃元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早籼光敏核不育系W6154S、安农S-1、5460S和87N123S的育性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供试材料育性表达的主导因素之一,日平均温度29.8℃(最高33℃/最低28℃)导致不育或育性很低,25.8℃(29/24℃)时育性提高,21.8...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早籼光敏核不育系W6154S、安农S-1、5460S和87N123S的育性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供试材料育性表达的主导因素之一,日平均温度29.8℃(最高33℃/最低28℃)导致不育或育性很低,25.8℃(29/24℃)时育性提高,21.8℃(25/20℃)使育性再次下降:在29.8℃与21.8℃时,光周期(150或12.0h/d)对育性的影响不明显;在25.8℃时,短日处理的育性显著高于长日处理的育性。作者还讨论了这些灿型光敏核不育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制、繁种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灿稻 光温处理 育性表达 三系配套
下载PDF
镉污染对水稻不同生育期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于方明 刘可慧 +4 位作者 刘华 邓华 周振明 陈朝述 李明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8-93,共6页
采用土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Cd添加水平(0、5、10、20、30、60 mg.kg-1,以CK,T1,T2,T3,T4,T5表示)对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总巯基(-SH)、谷胱甘肽(GSH)、植物络合素(PCs)含量以及水稻叶片中超... 采用土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Cd添加水平(0、5、10、20、30、60 mg.kg-1,以CK,T1,T2,T3,T4,T5表示)对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总巯基(-SH)、谷胱甘肽(GSH)、植物络合素(PCs)含量以及水稻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中Cd的含量随生长时期的延长而增加;T1处理时,水稻3个时期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最高,表明低质量分数Cd有利于水稻的生长;而T4和T5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绿素含量(P<0.05)。Cd对不同生育时期抗氧化酶的影响不一,对分蘖期SOD、POD、CAT活性影响较明显,而对孕穗期和抽穗期SOD、POD、CAT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高质量分数Cd提高了叶片中MDA含量,在T5处理时,MDA含量在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分别为对照的1.9倍、4.5倍和4.6倍。水稻不同生育时期总-SH、GSH、PCs含量随着Cd处理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表明Cd处理诱导了水稻PCs的解毒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 抗氧化酶系统
下载PDF
水稻苗期耐冷性鉴定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徐云碧 申宗坦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25-30,共6页
据杭州27年的气象资料、生产实践以及自然和人工控温条件下的耐冷性试验,籼稻苗期耐冷性鉴定的适宜处理条件为3叶期于10℃(昼)/6℃(夜)低温下连续处理7天或6叶期在同样温度下连续处理5天,并以秧苗卷叶程度确定其耐冷性。64份早籼品种的... 据杭州27年的气象资料、生产实践以及自然和人工控温条件下的耐冷性试验,籼稻苗期耐冷性鉴定的适宜处理条件为3叶期于10℃(昼)/6℃(夜)低温下连续处理7天或6叶期在同样温度下连续处理5天,并以秧苗卷叶程度确定其耐冷性。64份早籼品种的耐冷性表明,同一品种,3叶期和6叶期的耐冷性存在显著差异,一般6叶期弱于3叶期。根据不同叶龄期的耐冷性强弱,供试品种主要可以分为3强6强、3强6弱、3弱6强、3弱6弱4种类型。圭陆矮8号、矮南早39、早丰收等耐冷性较强,可用于早籼的耐冷性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苗期耐冷性 鉴定技术
下载PDF
乙烯与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 被引量:13
14
作者 田长恩 梁承邺 +1 位作者 黄毓文 刘鸿先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6-119,共4页
从幼穗发育的Ⅳ到Ⅶ期,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幼穗和叶片的ACC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均高于其保持系(珍汕97B)。外施乙烯释放剂乙烯利使保持系花粉可育度明显下降;外施ACC合成酶抑制剂AVG引起两系幼穗ACC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下降,... 从幼穗发育的Ⅳ到Ⅶ期,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幼穗和叶片的ACC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均高于其保持系(珍汕97B)。外施乙烯释放剂乙烯利使保持系花粉可育度明显下降;外施ACC合成酶抑制剂AVG引起两系幼穗ACC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下降,并使不育系花粉育性得以部分恢复;而在外施AVG的同时再施以乙烯利则AVG的恢复作用消失。以上结果说明乙烯的过度释放是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产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ACC 细胞质雄性不育 水稻
下载PDF
水稻对UV-B辐射响应的敏感性差异 被引量:15
15
作者 何永美 湛方栋 +2 位作者 高召华 祖艳群 李元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9-495,共7页
综述了UV-B辐射对水稻(Oryza sativa L.)的影响和水稻对UV-B辐射的抗性机制。UV-B辐射对水稻生长、叶片形态、生物量、产量、光合系统、病害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水稻对UV-B辐射的敏感性因子主要有CPD光解酶、UV-B吸收物质、抗氧化酶等。U... 综述了UV-B辐射对水稻(Oryza sativa L.)的影响和水稻对UV-B辐射的抗性机制。UV-B辐射对水稻生长、叶片形态、生物量、产量、光合系统、病害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水稻对UV-B辐射的敏感性因子主要有CPD光解酶、UV-B吸收物质、抗氧化酶等。UV-B辐射使水稻叶片中产生了ROS,导致Rubisco酶降解,光合色素含量变化,抑制了光合作用,最终影响水稻籽粒形成和产量。水稻对UV-B辐射响应存在着品种差异,CPD光解酶编码基因的自然突变会引起水稻UV-B敏感性的差异,CPD光解酶活性是水稻对UV-B敏感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建立响应指数公式,对水稻UV-B响应敏感性的品种差异进行评估,存在品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基因、生长、生理、生育期和环境背景的差异。最后对UV-B辐射对水稻的影响、水稻对UV-B响应的差异及机理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L.) UV-B辐射 UV-B敏感性 敏感因子
下载PDF
磁化NaCl胁迫溶液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肖望 王玉玲 +1 位作者 易广 梁艺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4年第1期51-53,共3页
研究磁化强度对NaCl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强度的磁化NaCl胁迫溶液浸种并喷洒水稻种子及幼苗,测定种子的发芽指标和幼苗的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经0.05T的磁化强度处理后,与对照相比,水稻种子萌发的发芽率... 研究磁化强度对NaCl胁迫下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强度的磁化NaCl胁迫溶液浸种并喷洒水稻种子及幼苗,测定种子的发芽指标和幼苗的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经0.05T的磁化强度处理后,与对照相比,水稻种子萌发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幼苗中可溶性糖含量有明显提高,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溶液经不同磁化处理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表现为酶带增多,酶带加粗;对酯酶同工酶影响不太明显。结论:研究表明一定强度的磁化处理可以提高盐胁迫下水稻种子的萌发能力和幼苗的抗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NaCI胁迫溶液 水稻 种子萌发 磁场
下载PDF
密穗型水稻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伟 程旺大 姚海根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8期165-169,共5页
水稻密穗型品种通过“扩库”使产量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其育成和推广在近20年来浙江省晚粳稻品种改良及增产中起了重要作用。分析了密穗型品种的形态学特征及其生理生态特性,从群体小气候环境、物质的生产和分配、产量结构、稻曲病的发生... 水稻密穗型品种通过“扩库”使产量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其育成和推广在近20年来浙江省晚粳稻品种改良及增产中起了重要作用。分析了密穗型品种的形态学特征及其生理生态特性,从群体小气候环境、物质的生产和分配、产量结构、稻曲病的发生及稻米品质和灌浆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密穗型水稻的研究作了展望,认为应继续加大形态类型创新和育种基础材料的创新,开展不同类型品种源库关系的研究,以及不同类型品种品质差异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穗型水稻 品种改良 形态学特征 生理生态特性 形成机理 育种工作
下载PDF
四川地方稻种资源抗稻瘟病鉴定及抗源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7
18
作者 陆贤军 钟永模 陈国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S1期50-57,共8页
对3255份四川水稻地方品种的抗稻瘟病鉴定结果表明:四川地方稻种中存在有各种抗性资源,但抗苗瘟资源多于抗叶瘟和穗颈瘟资源。抗苗瘟资源以籼粘型品种为主,而抗穗颈瘟资源则以粳糯型品种居多。高抗或抗叶瘟和穗颈瘟或抗(中抗)“三瘟... 对3255份四川水稻地方品种的抗稻瘟病鉴定结果表明:四川地方稻种中存在有各种抗性资源,但抗苗瘟资源多于抗叶瘟和穗颈瘟资源。抗苗瘟资源以籼粘型品种为主,而抗穗颈瘟资源则以粳糯型品种居多。高抗或抗叶瘟和穗颈瘟或抗(中抗)“三瘟”的资源以粳糯型品种居多。对抗性资源的地理分布研究发现,抗苗瘟资源分布广,而抗叶瘟和穗颈瘟资源主要分布于盆周边缘地区,其次为川西南山区,特别是多抗资源,这一点对品种合理布局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地方品种 稻瘟病 抗性 地理分布 四川
下载PDF
水稻亚种间、品种间杂交揭示杂草稻的起源和进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熊海波 许红云 +13 位作者 徐群 朱骞 甘树仙 冯德党 张小玲 谢小东 张慧 李娟 谭亚玲 文建成 李东宣 石瑜敏 魏兴华 陈丽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39,共9页
杂草稻是在稻田或可耕地周边生长的类似杂草并兼有野生稻和栽培稻特性的稻属植株或群体。迄今对杂草稻的发生和进化尚有很多的争论和假说,本研究通过水稻亚种间和品种间的杂交试验以及亲本与杂交后代籼粳分化分子标记的遗传分析,对杂草... 杂草稻是在稻田或可耕地周边生长的类似杂草并兼有野生稻和栽培稻特性的稻属植株或群体。迄今对杂草稻的发生和进化尚有很多的争论和假说,本研究通过水稻亚种间和品种间的杂交试验以及亲本与杂交后代籼粳分化分子标记的遗传分析,对杂草稻起源和进化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研究结果显示:亚种间和品种间特定亲本杂交组合(7个籼/粳,4个籼/籼)的后代中均可分离出类似杂草稻的植株,其频率为籼/粳>籼/籼;籼粳交或籼籼交F2-F4代群体中产生类似杂草稻植株的频率随世代增加呈现递增趋势(F2最低为1.26%,F4最高为15.35%),这与双亲的遗传背景有密切关系,即籼、粳亚种的遗传背景差距越大,其杂交组合后代中产生杂草稻的机率越高;籼/粳交组合安山稻/9311F3代分离群体中类似杂草稻的植株以籼型为主(占52.8%);韩国粳稻品种安山稻在籼粳组合中不论作母本或父本,杂交后代都易产生类似杂草稻单株,这可能与其籼粳组分遗传异质性较高有关;粳/粳组合后代中未鉴定出类似杂草稻的植株,预示粳稻品种间杂交可能不易产生杂草稻。本研究为杂草稻的防控和利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 栽培稻 起源 进化 杂交
下载PDF
Genetic analysis and gene mapping of a rice few-tillering mutant in early backcross populations (Oryza sativa L.) 被引量:5
20
作者 唐家斌 曾万勇 +6 位作者 王文明 马炳田 刘勇 李浩杰 夏红爱 李平 朱立煌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1年第6期570-575,共6页
A rice mutant, G069, characteristic of few tiller numbers, was found in anther culture progeny from the F1 hybrid between an indica-japonica cross, Gui630×02428. The mutant has another two major features: delayed... A rice mutant, G069, characteristic of few tiller numbers, was found in anther culture progeny from the F1 hybrid between an indica-japonica cross, Gui630×02428. The mutant has another two major features: delayed tillering development and yellowing apex and margin on the mature leaves. As a donor parent, G069 was further backcrossed with the recurrent parent, 02428, for two turns to develop a BC2F2 population. Genetic analysis in the BC2F2 population showed that the traits of few-tillering and yellowing apex and margin on the mature leaves were controlled by one recessive gene. A pool of equally mixed genomic DNA, from few-tillering individual plants in BC2F2, was constructed to screen polymorphism with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02428 genome. One SSR marker and three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markers were found possibly linked with the recessive gene. By using these markers, the gene of few-tillering was mapped on chromosome 2 between RFLP marker C424 and S13984 with a genetic distance of 2.4 cM and 0.6 cM, respectively. The gene is designated f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yza saliva L. few-tillering gene mapp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