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侧凸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0
1
作者 邱勇 王斌 +3 位作者 朱泽章 吕锦瑜 俞杨 朱丽华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64-567,567,共5页
目的探讨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并分析手术疗效。方法52例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三类:(1)单纯脊柱侧凸矫形手术(18例):对脊柱侧凸有手术矫形指征、伴发无明显... 目的探讨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并分析手术疗效。方法52例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三类:(1)单纯脊柱侧凸矫形手术(18例):对脊柱侧凸有手术矫形指征、伴发无明显神经损害的ChiariⅠ型畸形和(或)脊髓空洞者,行脊柱侧凸矫形手术;(2)单纯颈枕部手术(12例):对脊柱侧凸尚无手术矫形指征者,无论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是否存在神经损害,均行后路枕大孔扩大、C1后弓切除、硬脊膜成形术和脊髓空洞分流术;(3)颈枕部手术加脊柱侧凸矫形手术(22例):对脊柱侧凸有矫形手术指征、伴发的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有神经损害者,先行枕大孔扩大、C1后弓切除、硬脊膜成形术和脊髓空洞分流术,术后6个月再行脊柱侧凸矫形术。结果34例颈枕部手术患者中24例术前存在明显的神经损害,术后6个月内仅6例有轻度的神经功能改善。40例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患者中,Cobb角<90°者额状面平均矫正率为63%、矢状面后凸平均矫正率为80%;Cobb角>90°者额状面平均矫正率为49%、矢状面后凸平均矫正率为74%。随访6个月~5年,平均19个月,矫正率平均丢失6%。结论脊柱侧凸在伴发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时不仅具有外科矫治性,而且可以获得与特发性脊柱侧凸类似的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 脊柱侧凸 CHIARI畸形 神经损害 矫形手术 指征 矫正 改善 切除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Ilizarov踝关节弹性斜拉牵伸器在矫治重度马蹄足畸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郑学建 秦泗河 +5 位作者 郭保逢 任龙喜 赵巍 吴鸿飞 石磊 梁喜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35-1041,共7页
目的探讨Ilizarov踝关节弹性斜拉牵伸器在矫治重度马蹄足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应用Ilizarov踝关节弹性斜拉牵伸器矫治的60例重度马蹄足畸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07年2月至2012年5月应用传统Ilizarov矫形器... 目的探讨Ilizarov踝关节弹性斜拉牵伸器在矫治重度马蹄足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应用Ilizarov踝关节弹性斜拉牵伸器矫治的60例重度马蹄足畸形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07年2月至2012年5月应用传统Ilizarov矫形器矫治的62例重度马蹄足畸形患者作为对照组,并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比较两组患者马蹄足矫形过程中距骨前脱位发生率、末次随访时Kofoed踝关节疼痛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结果122例患者术后随访8.5-50.0个月,平均30.2个月。观察组矫形过程中距骨前脱位发生率(9.7%)低于对照组(0),末次随访时Kofoed踝关节疼痛评分(43.1±11.7)分和AOFAS的踝.后足评分(85.0±10.7)分均高于对照组(35.6±7.9)分和(70.3±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装踝关节弹性斜拉牵伸器的Ilizarov矫形器在矫治重度马蹄足畸形可以有效预防矫形过程中距骨脱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足踝关节功能的重建具有更可靠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足畸形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功能恢复 ILIZAROV技术
原文传递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预防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短期随访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周盛源 陈雄生 +3 位作者 贾连顺 朱巍 房雷 蔡弢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2-775,共4页
目的研究腰椎融合节段相邻退变节段棘突间置入动态稳定装置Coflex短期椎间隙退变进展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至11月腰椎融合节段相邻椎间隙退变程度为Thompson分级Ⅲ级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交替分为Co... 目的研究腰椎融合节段相邻退变节段棘突间置入动态稳定装置Coflex短期椎间隙退变进展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至11月腰椎融合节段相邻椎间隙退变程度为Thompson分级Ⅲ级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患者交替分为Coflex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Coflex组患者融合节段相邻退变节段棘突间置入Coflex,对照组患者融合节段相邻退变节段未予任何处理。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时间为2年,将术后2年的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椎间隙高度和椎间隙活动度作为近期疗效的观察指标,与术前进行比较,评价Coflex对融合节段邻近椎间隙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获得术后2年随访的患者Coflex组22例,对照组21例,术后两组腰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flex组术后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但椎间活动度明显减小,为术前的47%(t=7.99,P〈0.05);术后2年对照组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轻微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融合节段相邻退变间隙椎间高度和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两组椎间隙高度变化值(t=6.7)和椎间活动度(t=-14.5)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无棘突骨折、Coflex松动、脱落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能明显限制椎间隙的屈伸活动范围和维持相应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对融合节段相邻椎间隙退变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融合术 手术后并发症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假体和植入物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原文传递
单一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加局部化疗治疗胸腰椎结核 被引量:8
4
作者 严盈奇 夏满莉 +3 位作者 戴加平 龚遂良 陈刚 周晓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单一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加局部化疗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2年9月,对胸腰椎结核11例患者行单一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加局部化疗治疗,男7例,女4例;年龄27~65岁,平均53.7岁;病程3个月~2年,平... 目的:探讨单一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加局部化疗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2年9月,对胸腰椎结核11例患者行单一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加局部化疗治疗,男7例,女4例;年龄27~65岁,平均53.7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9个月。脊髓损伤程度根据ASIA损伤分级:C级3例,D级8例。根据ASIA损伤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程度,依据疼痛视觉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通过胸腰椎侧位X线片评估后凸Cobb角的变化。结果:11例均获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8个月。脊髓损伤ASIA损伤分级:3例C级患者中2例术后提高至D级,1例提高至E级;8例D级患者中7例提高至E级,1例无变化。VAS术前为6.10±1.30,术后3 d为1.70±0.80,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为(68.36±10.41)%,术后3 d为(14.55±8.99)%,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后凸Cobb角术前为(22.64±4.84)°,术后3 d为(4.27±1.49)°,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为(4.55±1.70)°,与术后3 d比较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单一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加局部化疗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切口单一、手术创伤小、有效清除病灶、改善神经功能、矫正畸形、复发率低的优点,但仍需结合长期、规范的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清创术 骨移植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抗结核药
下载PDF
系列石膏及支具治疗进展型早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海侠 吴继功 +6 位作者 宋立志 张乐乐 王加旭 高博 张敬 邵水霖 黄世博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108-1116,共9页
目的分析进展型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经系列石膏或支具保守治疗后畸形发展情况,并探讨应用系列石膏及支具矫形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4月于解放军第306医院接受石膏或支具治疗至少12个月,并... 目的分析进展型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经系列石膏或支具保守治疗后畸形发展情况,并探讨应用系列石膏及支具矫形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8年4月于解放军第306医院接受石膏或支具治疗至少12个月,并有完整影像资料的20例EOS患儿资料,其中男10例,女10例,初次诊断为脊柱侧凸年龄均<5岁。根据主弯度数分为石膏治疗组(Cobb角>50°)和支具治疗组(Cobb角≤50°)。对比石膏或支具治疗前、初次治疗后、末次随访时的影像资料,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分别测量冠状位及矢状位畸形角度及平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石膏组和支具组的一般资料及治疗效果,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及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按照畸形减小度数≥10°为治疗有效,共9例末次随访时治疗有效。石膏4例,治疗有效率为44.44%;支具5例,治疗有效率为45.45%。3例侧凸畸形进展,均为支具治疗。治疗前主弯Cobb角为55.4°±24.36°,初次治疗后为42.35°±2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0,P=0.000);末次随访的主弯Cobb角51.8°±26.33°虽然较治疗前减小,但无统计学差异(t=1.260,P=0.223)。近端代偿弯、远端代偿弯、局部后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冠位偏移绝对值、矢位偏移绝对值治疗前与末次随访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胸廓宽度(159.63±19.27)mm,初次治疗后(160.81±14.54)mm,与末次随访的(176.08±28.10)mm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前vs末次=-3.942,P治疗前vs末次=0.001;t治疗后vs末次=-3.096,P治疗后vs末次=0.006);治疗前T1~12高度为(153.78±29.24)mm,初次治疗后(161.14±29.53)mm,与末次随访(175.01±36.91)mm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治疗前vs末次=-5.950,P治疗前vs末次=0.000;t治疗后vs末次=-3.997,P治疗后vs末次=0.001),系列石膏及支具治疗保留胸廓的发育。结论系列石膏及支具治疗在EOS的早期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儿童发育
原文传递
3D打印技术在康复支具领域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廖政文 侯崛东 +2 位作者 路鹏程 黄国志 黄文华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01-605,共5页
3D打印技术作为国内外快速成型技术的重点,近年来飞速发展。除此之外,3D打印技术还有个性化制造的重大优势,这一优势已经开始深刻地影响到了医疗行业。矫形器的个性化制造需求恰好为3D打印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绝佳机会。... 3D打印技术作为国内外快速成型技术的重点,近年来飞速发展。除此之外,3D打印技术还有个性化制造的重大优势,这一优势已经开始深刻地影响到了医疗行业。矫形器的个性化制造需求恰好为3D打印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绝佳机会。本文简要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不同成型方式的原理及特点、目前运用较广泛的3D打印材料种类及属性特点、矫形器的分类及临床应用范围,总结了国内外3D打印技术在矫形器研究制造领域的运用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康复 综述 3D打印技术 增材制造
原文传递
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并髂骨植骨修复多节段腰骶椎结核:重建稳定的腰骶段 被引量:7
7
作者 余铭 邱南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77-1381,共5页
背景:多节椎体破坏的腰骶椎结核在治疗上比较复杂,除了考虑病灶清除,解除脊髓压迫外,恢复脊柱椎体的高度及脊柱的稳定性也是必要的。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修复多节段腰骶部结核的效果。方法:选择2... 背景:多节椎体破坏的腰骶椎结核在治疗上比较复杂,除了考虑病灶清除,解除脊髓压迫外,恢复脊柱椎体的高度及脊柱的稳定性也是必要的。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修复多节段腰骶部结核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多节段腰骶椎脊柱结核患者25例,病变节段位于L2-S2,经正规抗结核治疗2-4周后,行一期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治疗。修复后定期复查X射线片与CT扫描,评估骨块融合和畸形矫正情况,并记录不良事件及材料宿主反应。结果与结论:修复后进行了平均16个月的随访,23例切口全部愈合,2例切口二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术后所有患者腰腿痛均消失;随访期间植骨块无滑脱移位,无断钉断棒,6个月内均出现骨性融合,术后1年结核病灶无复发,血沉正常,X射线片显示病变椎体已骨性愈合。术后腰骶角为16°-36°,平均26°;末次随访时为15°-30°,平均20°。提示:一期病灶清除多节段腰骶骨结核,并同期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完成后凸畸形矫正,可重建稳定的腰骶段,恢复躯体矢面平衡,取自体髂骨植骨能提高融合率,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腰骶椎结核 前后联合入路 内固定 病灶清除 植骨
下载PDF
牵引锻炼颈托在颈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8
作者 肖亮星 李友余 +1 位作者 江泽平 关宏刚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7年第5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静力牵引下使用牵引锻炼颈托行等长收缩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5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颈后肌群等长收缩锻炼,治疗... 目的探讨静力牵引下使用牵引锻炼颈托行等长收缩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5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颈后肌群等长收缩锻炼,治疗组在牵引状态下使用牵引锻炼颈托进行颈部肌群等长收缩锻炼,疗程均为2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Vernon颈椎废用指数(VCDI)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随访3~6个月,治疗组患者病情均无进展,对照组进展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各1例。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VAS评分、VCDI均显著降低,治疗组降幅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3个月内颈椎病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评价方面,治疗组6例患者首次治疗结束后下颌部出现紫红色痕迹,次日逐渐消退,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骨折、昏厥等不良反应。结论借助牵引锻炼颈托在牵引状态下行等长收缩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是颈型颈椎病保守治疗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康复 牵引术 颈肌 运动疗法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颈托
下载PDF
可调式支具在拇指撕脱离断伤再植术后的早期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傅育红 朱丽萍 +1 位作者 徐敏 胡银华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7-178,共2页
总结了拇指撕脱离断再植术后使用可调式虎口开大支具预防虎口挛缩的护理经验。10例拇指撕脱离断再植术后患者早期佩戴可调式虎口开大支具,同时配合运动和作业训练。随访6~24个月,10例拇指撕脱离断再植手指全部成活,虎口开大度数均在80&... 总结了拇指撕脱离断再植术后使用可调式虎口开大支具预防虎口挛缩的护理经验。10例拇指撕脱离断再植术后患者早期佩戴可调式虎口开大支具,同时配合运动和作业训练。随访6~24个月,10例拇指撕脱离断再植手指全部成活,虎口开大度数均在80°以上,拇指对掌功能正常,均未发生虎口挛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拇指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原文传递
肱骨髁上截骨术后可吸收与金属张力带固定治疗肘内翻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爱民 陈梓锋 +3 位作者 叶艳平 江曦 张伟 侯春林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比较肱骨髁上楔形截骨术后可吸收张力带(可吸收螺钉或棒和可吸收线)与金属张力带(克氏针和钢丝)固定治疗肘内翻的疗效。方法:采用2种张力带固定肱骨髁上楔形截骨术后骨端治疗33例肘内翻。可吸收张力带固定组15-g4,其中男12... 目的:比较肱骨髁上楔形截骨术后可吸收张力带(可吸收螺钉或棒和可吸收线)与金属张力带(克氏针和钢丝)固定治疗肘内翻的疗效。方法:采用2种张力带固定肱骨髁上楔形截骨术后骨端治疗33例肘内翻。可吸收张力带固定组15-g4,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3~24岁,平均16岁;术前内翻角为17°~34°,平均26°。金属张力带固定组18例,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12~22岁,平均14岁;术前内翻角为17°~40°,平均29°。根据术后畸形矫正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疗效。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9个月,平均37个月。截骨处平均愈合时间为6周。根据疗效评定标准,可吸收张力带组优13例,良2例,差0例;金属张力带组优15例,良2例,差1例。2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可吸收张力带是固定肱骨髁上截骨治疗肘内翻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无须Ⅱ期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优点,简单方便,降低感染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截骨术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下载PDF
穿戴塑料踝足矫形器对下肢肌肉疲劳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熊宝林 周大伟 徐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5期4095-4100,共6页
背景:目前尚未见到系统研究踝足矫形器对下肢肌肉影响的文献。目的:提取正常人穿戴固定踝足矫形器时的下肢肌电信号,分析固定踝足矫形器对下肢肌肉疲劳性的影响。方法:选择5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参加试验,每名受试者分别进行3组试验:①第1组... 背景:目前尚未见到系统研究踝足矫形器对下肢肌肉影响的文献。目的:提取正常人穿戴固定踝足矫形器时的下肢肌电信号,分析固定踝足矫形器对下肢肌肉疲劳性的影响。方法:选择5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参加试验,每名受试者分别进行3组试验:①第1组,在不穿戴任何矫形器的情况下以自然步态行走。②第2组,受试者穿戴平跟踝足矫形器以自然步态行走(此时矫形器踝部包裹超过踝中心1 cm,记1.0 cm),穿戴同一矫形器但在踝部去掉1.0 cm、踝部塑料边缘刚好通过踝中心时采集(记0 cm),在踝部再去掉1.0 cm后以自然步态行走(记-1.0 cm)。③第3组,受试者穿戴1.5 cm正常跟高踝足矫形器以自然步态行走,穿戴同一矫形器,但跟高分别改为1.0,2.0 cm后以自然步态行走。行走中采用肌电采集仪检测受试者下肢股二头肌、股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与结论:①正常不穿戴任何矫形器时,4块肌肉的肌电信号是最弱的。②对于任何一块肌肉,正常不穿戴矫形器时所对应肌电值比穿戴不同硬度矫形器时所对应的肌电值要小。③对于股二头肌,正常不穿戴矫形器时所对应的积分肌电值与穿戴正常跟高矫形器时所对应的值很接近,同时这两个值要比穿戴不正常跟高矫形器时所对应的积分肌电值小。表明固定塑料踝足矫形器会引起股二头肌、股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的疲劳,当固定塑料踝足矫形器的跟高不合适时会进一步增加股二头肌的疲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踝足矫形器 表面肌电信号 肌电分析 肌肉疲劳性
下载PDF
步态分析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治疗的功能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宏文 于凌佳 +3 位作者 李敬春 黎艺强 荀福兴 刘远忠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86-789,共4页
目的利用步态分析工具评价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经过Ponseti方法治疗后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12月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2例患儿(40足),其中男20例,女12例。全部患儿均在出生后... 目的利用步态分析工具评价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经过Ponseti方法治疗后双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5月至2008年12月采用Ponseti方法治疗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32例患儿(40足),其中男20例,女12例。全部患儿均在出生后4个月内经过系列Ponseti石膏固定后,完成跟腱松解术并给予Dennis-Brown鞋固定双足,并进行跟踪随访,患儿年龄为4.0~6.2岁(平均4.8岁),均已结束Ponseti治疗(停止佩戴Dennis-Brown矫形支具)。对这些患儿进行足外观及影像学评估,并利用美国Motion公司的运动高速摄像系统对患儿的双下肢运动情况进行系统评价,与正常同年龄儿童的步态进行比对,分析两组步态的差异。结果全部患儿平均随访4年以上,经过治疗后的马蹄足Dimeglio评分O~4分。踝关节整体活动范围较正常儿童小,患足背伸应力下侧位X线片提示跟距角为(23.4±5.8)°,与正常同龄儿童无统计学差异(P〉0.05)。14足(35%)存在负重期残留马蹄步态,11足(27.5%)存在足下垂情况,16足(40%)存在前进线内收的情况,以上三种步态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足背伸增加及跟性步态这两种步态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蹄足患儿经过Ponseti治疗后仍会残留部分步态畸形:马蹄步态、足下垂及足前进线内收;同时也会出现新的异常步态:足背伸增加和跟性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内翻足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步态
原文传递
采用合理手术方式减少成人脊柱畸形三柱截骨术后并发症 被引量:5
13
作者 邱勇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脊柱后路三柱截骨术,包括全脊柱截骨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等被广泛应用于严重成人脊柱畸形的矫正,术后畸形矫正和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恢复满意。但上述术式... 脊柱后路三柱截骨术,包括全脊柱截骨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和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等被广泛应用于严重成人脊柱畸形的矫正,术后畸形矫正和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恢复满意。但上述术式存在大出血、神经损伤、感染、内固定失败、交界区并发症等。随着手术策略和手术操作技术的完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已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内固定器 手术后并发症 截骨术 脊柱
原文传递
ApiFix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奇 廖家宝 +1 位作者 孟晨 曹兴兵 《骨科》 CAS 2020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观察ApiFix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ic scoliosis,AIS)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前瞻性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就诊的28例AIS病人纳入本研究,分别采用ApiFix系统(研究... 目的观察ApiFix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ic scoliosis,AIS)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前瞻性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就诊的28例AIS病人纳入本研究,分别采用ApiFix系统(研究组,9例)和传统后路钉棒系统(对照组,19例)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评价手术创伤程度;通过比较术前、术后的影像学资料(主弯Cobb角和主弯矫正率)评价手术效果;观察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143.33±25.00)min、(116.67±25.00)ml、(11.00±1.73)c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6.57±1.40)个月(5~9个月),对照组出现邻近节段退变1例、螺钉松动1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79%(3/19),研究组未见并发症发生。两组病人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主弯Cobb角和矫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ApiFix系统治疗AIS,手术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短期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手术治疗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下载PDF
Mechanical tests on the reconstructed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fixed with allogenetic cortical bone cross-pin on the femoral side 被引量:3
15
作者 Liu Chang Liu Yujie +10 位作者 Zhang Yingze Qu Feng Li Shuyuan Wang Junliang Qi Wei Wang Aiyuan Wang Xin Liang Jianjun Liang Dongqi Zhu Juanli Liu Y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5期2753-2758,共6页
Background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CLR) has developed dramatically in the last century.Now,ACLR has become a reliable and productive procedure.Patients feel satisfied in 〉90% cases.The aim of th... Background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ACLR) has developed dramatically in the last century.Now,ACLR has become a reliable and productive procedure.Patients feel satisfied in 〉90% case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allogenetic cortical bone cross-pin (ACBCP) used as a clinical fixation method i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on the femoral side based on biomechanical tests in vitro.Methods The specimens were provided by the bone banks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f General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1 to June 2012.Fresh deep frozen human allogenetic cortical bone was machined into cross-pins which is 4.0 mm in diameter and 75.0 mm in length.Biomechanical parameters compared with Rigidfix were collected while cross-pins were tested in double-shear test.The load-to-failure test and cycling test were carried out in a goat model to reconstruct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with Achilles tendon autograft on the femoral side fixed by human 4.0 mm ACBCP and 3.3 mm Rigidfix served as control.Maximum failure load,yield load,and stiffness of fixation in single load-to-failure tes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Cycle-specific stiffness and displacement at cycles 1,30,200,400,and 1 000 were also compared in between.Results In double-shear test both maximum failed load and yield load of 4.0 mm humanACBCP were (1 236.998±201.940) N.Maximum failed load and yield load of Rigidfix were (807.929±110.511) N and (592.483±58.821) N.The differences of maximum failed load and yield load were significant between ACBCP and Rigidfix,P 〈0.05.The shear strength of ACBCP and Rigidfix were (49.243±8.039) MPa and (34.637±3.439) MPa,respectively,P 〈0.05.In the load-to-failure test ex vivo,yield load and maximum failed load of ACBCP fixation complexity ((867.104±132.856)N,(1 032.243±196.281) 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Rigidfix ((640.935±42.836) N,(800.568±64.890) N,P 〈0.05).Howev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goats achilles tendon materials testing orthopedic fixation devices cross-pin
原文传递
手法整复与手术治疗老年人踝关节旋后外旋IV型骨折 被引量:4
16
作者 严文琪 王凯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6期773-776,共4页
目的比较老年人踝关节旋后外旋IV型骨折的手法整复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省人民医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踝关节旋后外旋IV型骨折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有54纳入本研究,手法整复组21人,手术治疗组33人。评... 目的比较老年人踝关节旋后外旋IV型骨折的手法整复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省人民医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踝关节旋后外旋IV型骨折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有54纳入本研究,手法整复组21人,手术治疗组33人。评估两组治疗后12个月的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价分级、Leeds影像学评价分级。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12个月,两组的Mazur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价分级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Z=-0. 496,P>0. 05);手术治疗组的Leeds影像学评价分级明显优于手法整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 641,P <0. 01)。结论手法整复与手术治疗老年人踝关节旋后外旋IV型骨折,在治疗后12个月均可获得满意的踝关节症状及功能改善,但手法整复组的影像学复查结果差于手术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踝骨折 牵引术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原文传递
MRI评价安氏Ⅰ类和Ⅱ类成年男性下颌逐步前伸中颞下颌关节盘的组织结构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唐倩 方志欣 +2 位作者 周嫣 白彬 黄敏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11-1816,共6页
背景:下颌前伸式口腔矫治器对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疗效较好。但戴用下颌前伸式矫治后,下颌处于非正常生理位,必然会对颞下颌关节产生影响,关节盘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织结构,那么下颌前伸时关节盘组织结构将发... 背景:下颌前伸式口腔矫治器对轻、中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疗效较好。但戴用下颌前伸式矫治后,下颌处于非正常生理位,必然会对颞下颌关节产生影响,关节盘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织结构,那么下颌前伸时关节盘组织结构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否会对颞下颌关节造成损害?同时安氏Ⅰ类和Ⅱ类人群的颞下颌关节结构是否有差异,在下颌前伸过程中2种不同骨面型的颞下颌关节结构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其发生的规律是否相同,此方面尚缺乏系统研究。目的:比较分析下颌逐步前伸过程中安氏Ⅰ类个别正常牙合及安氏Ⅱ类错牙合成年男性颞下颌关节盘组织的结构变化及其差异。方法:将40例成年无鼾男性志愿者,按安氏分类及矢状骨面型将其分为Ⅰ类组和Ⅱ类组,每组各20例。每位志愿者分别于正中咬合位(F_0)、下颌最大前伸位的75%位(F_75)及下颌最大前伸位(F_100)进行颞下颌关节的MRI扫描。利用MRI影像对2组志愿者不同下颌前伸位时关节盘组织的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和计算,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1)在F_0位,安氏Ⅱ类组关节盘前移位发生率大于安氏Ⅰ类组(P<0.01);(2)两组盘髁角度随下颌前伸均减小(P<0.01);(3)安氏Ⅰ类及Ⅱ类组均表现为关节盘旋转角度从F_0至F_100位大于从F_0至F_75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安氏Ⅰ类个别正常牙合和安氏Ⅱ类错牙合成年男性颞下颌关节盘组织结构存在差异。适度的下颌前伸对原有关节盘前移位者可产生积极作用,但下颌过度前伸则可能对颞下颌关节盘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口腔矫治器 下颌前伸 颞下颌关节盘 磁共振成像 安氏Ⅱ类错牙合 组织构建 关节盘旋转角 颞下颌关节紊乱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盘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踝足矫形器改善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维红 刘涛 +1 位作者 易莉 付丽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1期3438-3444,共7页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踝足矫形器能增加来自足部及腿骨皮肤感受器的输入信息反馈,改善踝关节位置觉,促进大脑功能重组。目的:系统评价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踝足矫形器能增加来自足部及腿骨皮肤感受器的输入信息反馈,改善踝关节位置觉,促进大脑功能重组。目的:系统评价踝足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踝足矫形器改善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3年6月。对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合并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研究,45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治疗及药物治疗相比,踝足矫形器连续治疗对改善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及10 m最大步行速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因纳入文献数量有限,对其余指标如步速、左右步幅差及平衡功能等仅作了描述性分析,提示踝足矫形器是通过改善异常步态、步行速度、步频、步态周期、空间不对称、踝关节肌痉挛和平衡等,达到改善步行功能的目标。在时间不对称、双支撑相延长和跨步长等指标上无明显改变,不能确认踝足矫形器在这些指标变化中的作用。现有资料显示,踝足矫形器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但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踝足矫形器 脑卒中 步行能力 荟萃分析
下载PDF
一种新型微创骨盆后环固定系统的设计与手术模拟及其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鹏 张帆 +2 位作者 朱磊 何翔 陈爱民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8-283,共6页
目的自行设计一种微创骨盆后环固定系统,并在尸体骨盆标本上进行手术模拟及安全性评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①选取30例正常成年人骨盆CT平扫影像数据,应用Mimicsl4.11软件测量骶管后缘至双侧髂嵴水平连线的距离、髂后翼厚... 目的自行设计一种微创骨盆后环固定系统,并在尸体骨盆标本上进行手术模拟及安全性评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①选取30例正常成年人骨盆CT平扫影像数据,应用Mimicsl4.11软件测量骶管后缘至双侧髂嵴水平连线的距离、髂后翼厚度、两侧髂后翼之间的距离等,以此确定微创骨盆后环固定系统的髂问主钉置人点(C点)位置及主钉相关设计参数。②选取4具骨盆标本,使用木棒模拟主钉置入。在木棒两端各打人2枚斯氏针模拟髂内交锁钉的置人,确定针的确切角度。设计并制作经髂间的交锁固定系统实物。③选取5具成年人尸体标本模拟手术操作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30例正常成年人骨盆后环测量数据显示:在髂后上棘水平上移17mm处骶管后缘至双侧髂嵴后缘水平连线的距离最大,为24.56mm,在c点处髂后翼骨质厚度平均为20mm,髂后翼两侧C点之间的距离范围为114~138mm。故确定微创骨盆后环固定系统的主钉置入点的位置为髂后上棘向头侧移行17mm、再向骶骨侧移行约10mm,主钉直径为11mm,交锁钉直径为5mm,钉孔直径为5.2mm,主钉的长度范匍为120~144mm。于术模拟操作及安全性评估结果均显示:该经髂问的交锁固定系统未出现主钉伤及骶管、骶丛神经或交锁钉穿出骨皮质等现象。结论新型微创骨盆后环固定系统可为骨盆后环提供牢固固定,且可以实现安全、微创的操作,有望为临床提供一种可靠的骨盆后环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采用后路多棒内固定治疗重度先天性上胸段脊柱侧弯矫形的疗效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仁峰 王正光 +2 位作者 谭伟 邓幼文 周勇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3期142-147,155,共7页
目的评估采用后路多棒内固定技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胸段脊柱侧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到2022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脊柱外科治疗的重度先天性上胸段脊柱侧弯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手术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 目的评估采用后路多棒内固定技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胸段脊柱侧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到2022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脊柱外科治疗的重度先天性上胸段脊柱侧弯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手术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多棒内固定组(n=10)采用后路多棒内固定结合僵硬区远端多节段Ponte截骨术;传统双棒内固定组(n=10)采用传统双棒内固定结合后路全脊椎截骨术(PVCR)或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SO)。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数量、多棒链接位置和术后并发症等,同时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侧弯Cobb角、最大后凸Cobb角(GK)、矢状面平衡参数(SVA)和冠状面平衡参数(C 7PL-CSVL)等影像学指标,并进行组内与组间比较。结果随访(18.10±3.73)(13~23)个月。多棒内固定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传统双棒内固定组显著减少(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侧弯Cobb角、GK、SVA和C 7PL-CSVL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均P<0.05)。多棒内固定组患者术后侧弯Cobb角矫正率为(64.62±7.43)%,GK矫正率为(31.16±12.48)%,稍高于传统双棒内固定组的(62.84±6.35)%和(32.55±9.878)%,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未见矫形区上、下端继发脊柱侧弯、后凸或失衡;两组患者身高增加(8.60±1.10)(6.5~10.0)cm,外观改善均令人满意。多棒内固定组出现术后并发症3例,包括表皮伤口感染1例和肌间静脉血栓形成2例;传统双棒内固定组出现并发症5例,包括表皮伤口感染2例、脑脊液漏1例和肌间静脉血栓形成2例;两组均未见神经相关并发症。对全部并发症均行对症治疗。结论后路多棒内固定结合僵硬区远端多节段Ponte截骨在重度先天性上胸段脊柱侧弯患者的治疗中可获得安全可靠的近期效果,尤其适用于后凸不严重的上胸段僵硬先天性脊柱侧弯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胸椎 先天畸形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内固定器 截骨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