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茯苓多糖HPLC指纹图谱与免疫活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肖颖 吴梦琪 +2 位作者 张文清 徐志珍 夏玮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2-679,共8页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建立16批不同产地茯苓多糖的指纹图谱,以NO释放浓度为免疫活性指标,测定16批茯苓多糖刺激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小鼠巨噬细胞产生的NO的浓度,并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研究茯苓多糖单糖组成与免疫活性间的相关性。...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建立16批不同产地茯苓多糖的指纹图谱,以NO释放浓度为免疫活性指标,测定16批茯苓多糖刺激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小鼠巨噬细胞产生的NO的浓度,并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研究茯苓多糖单糖组成与免疫活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茯苓多糖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木糖以及阿拉伯糖等8种单糖组成;用不同浓度茯苓多糖刺激小鼠巨噬细胞,NO释放浓度随着茯苓多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均高于空白对照组;茯苓多糖中各单糖对小鼠巨噬细胞释放NO的浓度均有相关性,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及葡萄糖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免疫活性呈正相关,其中具有显著性贡献的是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单糖组成 HPLC 指纹图谱 免疫活性 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
下载PDF
枸杞子HPLC指纹图谱及其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旭霞 裴栋 +4 位作者 刘建飞 巩媛 王茂鹤 邸多隆 郭玫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75-1681,共7页
为建立枸杞子的HPLC指纹图谱和产区识别模型,为枸杞子样品的产区预测提供参考。采用依利特Sepherisorb ODS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0.3%冰乙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10nm;利用“中... 为建立枸杞子的HPLC指纹图谱和产区识别模型,为枸杞子样品的产区预测提供参考。采用依利特Sepherisorb ODS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0.3%冰乙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10nm;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5个产区34批枸杞子样品进行相似度评价,利用SIMCA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OPLS)分析。确定了28个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由于产区地理生态环境的差异导致不同产区样品之间的不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产区的样品可以很好的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载荷图确定P12、P23和P26为不同产区枸杞子的差异性化合物。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枸杞子产区识别模型,模型判别率为89.0%,准确的预测了9个产区的枸杞子。本方法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枸杞子药材的产区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 产区
下载PDF
石柱产黄连的气味数字化及等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冉继春 吉光见稚代 +3 位作者 秦伟瀚 阳勇 舒智敏 张小梅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定量表征不同等级石柱产黄连的气味,分析黄连气味与外形、颜色、味道、生物碱含量间的相关性,以及气味检测对黄连品质评价的意义,划分石柱产黄连的气味等级。方法采用色度仪、电子舌、电子鼻、HPLC等技术检测石柱产黄连的颜色、味... 目的定量表征不同等级石柱产黄连的气味,分析黄连气味与外形、颜色、味道、生物碱含量间的相关性,以及气味检测对黄连品质评价的意义,划分石柱产黄连的气味等级。方法采用色度仪、电子舌、电子鼻、HPLC等技术检测石柱产黄连的颜色、味道、气味、生物碱含量,结合SPSS 22.0、多元变量流计分析软件(SIMCA 14.1)进行相关性、灰色关联、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聚类等分析方法,对石柱产黄连进行等级划分。结果石柱产黄连的气味值与外观、颜色、味道、生物碱含量均具显著相关性,等级鉴别中外观值是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气味值,重新划分的三个等级石柱产黄连能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显著区分。结论石柱产黄连气味检测对其品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气味在中药材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电子鼻 电子舌 色度仪 高效液相色谱 相关性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 聚类分析 鉴别 等级
原文传递
基于溶剂峰压制与OPLS-DA法分析小儿止咳糖浆成分差异
4
作者 郑晓红 高荣敏 肖志会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3-69,共7页
目的利用溶剂峰压制实验结合OPLS-DA方法分析比较不同厂家小儿止咳糖浆成分的差异,并进行有效的区分和鉴别。方法采集6个厂家21个生产批号34个样品的小儿止咳糖浆氢谱,将氢谱分段积分后,利用OPLSDA模式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6个厂家的小... 目的利用溶剂峰压制实验结合OPLS-DA方法分析比较不同厂家小儿止咳糖浆成分的差异,并进行有效的区分和鉴别。方法采集6个厂家21个生产批号34个样品的小儿止咳糖浆氢谱,将氢谱分段积分后,利用OPLSDA模式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6个厂家的小儿止咳糖浆的氢谱相似,但是经过溶剂峰压制实验后发现微量成分存在差异。两次实验数据经OPLS-D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厂家的小儿止咳糖浆成分存在差异。结论^(1)H-NMR指纹图谱结合OPLS-DA模式识别能有效区分不同厂家的小儿止咳糖浆,为小儿止咳糖浆的质量标准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止咳糖浆 成分差异 溶剂峰压制 OPLS-DA识别模式
下载PDF
甘草抗炎活性质量标志物筛选
5
作者 陈琴 郑文惠 +3 位作者 白海英 宋平顺 杨平荣 杨志刚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41-2850,共10页
目的筛选甘草抗炎活性质量标志物。方法脂多糖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测定不同等级药材NO抑制率。建立UHPLC-QTOF-MS指纹图谱,鉴定化学成分,绘制热图,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一等、二等药材NO抑制率高于统货(P<... 目的筛选甘草抗炎活性质量标志物。方法脂多糖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测定不同等级药材NO抑制率。建立UHPLC-QTOF-MS指纹图谱,鉴定化学成分,绘制热图,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一等、二等药材NO抑制率高于统货(P<0.05,P<0.01)。47批药材指纹图谱中有211个共有峰,共鉴定出56个化合物,包括17个皂苷类、6个黄酮类、8个黄烷酮类、4个查尔酮类、12个异黄酮类、9个其他类。一等、二等药材中异黄酮类、香豆素类、山柰酚、甘草黄酮醇相对含量高于统货,野生品中黄烷酮类、查尔酮类、皂苷类相对含量高于栽培品。新甘草苷、异甘草苷、山柰酚、hedysarimcoumestan E、甘草皂苷C2、甘草芳香豆素、甘草新木脂素、甘草瑞酮为质量标志物。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对甘草质量控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抗炎活性 质量标志物 RAW264.7巨噬细胞 UHPLC-QTOF-MS指纹图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正常高值血压痰湿壅盛证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叶建桥 齐冬梅 齐于辰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462-470,共9页
目的:建立正常高值血压痰湿壅盛证大鼠模型及其评价方法。方法:20只WK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各10只。空白组予蒸馏水灌胃,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予1 mL/100 g的6%盐水灌胃和高脂饲料饲养,建立正常高值血压痰湿壅盛证模型,并测... 目的:建立正常高值血压痰湿壅盛证大鼠模型及其评价方法。方法:20只WK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各10只。空白组予蒸馏水灌胃,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予1 mL/100 g的6%盐水灌胃和高脂饲料饲养,建立正常高值血压痰湿壅盛证模型,并测量21个一般状况评价指标(大鼠应激度、毛发润泽度、大便次数等)、16个体表特征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4个血清生化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15个行为学指标数据(大鼠旷场实验总路程、高架十字迷宫总路程等),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评价模型。结果:第8周,大鼠血压和宏观体表特征指标达标。第20周,行为学指标出现显著性差异。通过模型变量重要性投影判别筛选出一般状况评价总分、10个体表特征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大便含水量、面温、爪色r值)和7个行为学指标(痛阈值、旷场实验:总路程和外周路程、十字迷宫实验:总路程、进入中心次数、封闭臂路程和进入封闭臂次数)的数值大于1。结论:通过高脂高盐饲料喂养20周的WKY大鼠可作为符合正常高值血压痰湿壅盛证的动物模型,OPLS-DA适用于该模型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高值血压 痰湿壅盛证 模型评价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 大鼠 体表特征指标 行为学指标
下载PDF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用于中药通心络和人参对过度疲劳大鼠干预作用的评价 被引量:17
7
作者 戴伟东 张凤霞 +5 位作者 贾振华 魏聪 高鹏 路鑫 吴以岭 许国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49-1054,共6页
用代谢组学方法评价了中药通心络和人参对过度疲劳大鼠的干预作用。通过构造大鼠过度疲劳模型,并分别用通心络和人参进行干预,采用快速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UFLC-IT-TOF-MS)获取大鼠血浆代谢轮廓,并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进... 用代谢组学方法评价了中药通心络和人参对过度疲劳大鼠的干预作用。通过构造大鼠过度疲劳模型,并分别用通心络和人参进行干预,采用快速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UFLC-IT-TOF-MS)获取大鼠血浆代谢轮廓,并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进行多变量统计分析,分别找出用于区分通心络和人参干预组大鼠同正常对照大鼠、过度疲劳大鼠的重要差异代谢物。结果显示过度疲劳大鼠体内的色氨酸、胆汁酸、溶血磷脂酰胆碱等代谢通路发生较大变化,经通心络或人参干预的大鼠整体代谢轮廓趋向正常水平,并能够部分调节上述发生变化的代谢通路使之往正常方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 过度疲劳 代谢组学 通心络 人参
下载PDF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的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分析鉴别不同产地番茄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世成 明旸 +7 位作者 张炜 董欣欣 郝瑞新 王颜红 王莹 李波 张红 李国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6-32,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来源番茄内源成分的差异,建立产地来源判别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PLC-HRMS)分析来源于全国5个地区105个番茄样品的乙醇...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来源番茄内源成分的差异,建立产地来源判别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PLC-HRMS)分析来源于全国5个地区105个番茄样品的乙醇-水提取物化合物组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analysi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双向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two-way OPLS-DA,O_(2)PLS-DA)方法,对采集的HPLC-HRMS数据进行标志成分筛选和产地溯源模型构建。结果以全部875个化合物为变量构建O_(2)PLS-DA模型,筛选出其中99个对模型判别贡献较大的特征成分,重新构建了番茄产地的OPLS-DA判别模型,判别正确率达到99.05%。对特征成分进行了化合物结构分析,确定了其中18个有机酸、黄酮类特征化合物。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HPLC-HRMS的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能够科学、准确地用于番茄产地溯源,该研究为番茄产地溯源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产地溯源 非靶标代谢物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白蜂蜡和黄蜂蜡的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书迪 陈玲玲 +3 位作者 陈芳芳 庞海月 张伯超 王贵弘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1年第5期34-39,共6页
利用532 nm和633 nm波长的激发光对18份不同来源的白蜂蜡和黄蜂蜡进行拉曼光谱分析,并用化学计量学工具探索造成差异的关键因素。所有蜂蜡样品的拉曼峰在532 nm下的强度均比633 nm高,但在633 nm下白蜂蜡的荧光信号明显比黄蜂蜡小。将数... 利用532 nm和633 nm波长的激发光对18份不同来源的白蜂蜡和黄蜂蜡进行拉曼光谱分析,并用化学计量学工具探索造成差异的关键因素。所有蜂蜡样品的拉曼峰在532 nm下的强度均比633 nm高,但在633 nm下白蜂蜡的荧光信号明显比黄蜂蜡小。将数据按照不同激光波长分组进行主成分(PCA)以及正交偏最小二乘(OPLS)分析能进行明显的聚类,并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VIP)得知蜂蜡样品中的碳氢键易受激光波长的影响。将数据按照白、黄蜂蜡分组进行PCA及OPLS分析,发现633 nm激光无法区分这两种蜂蜡,但可在532 nm下用OPLS区分。通过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得出造成蜂蜡差异的8个标志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法 蜂蜡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 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
下载PDF
UPLC-Q-TOF-MS^E结合OPLS-DA模式快速鉴定南、北五味子化学成分与识别差异标志物 被引量:53
10
作者 李伟 刘亚丽 +4 位作者 宋永贵 刘匡一 苏丹 冯育林 李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212-2218,共7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E),建立南、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快速识别模式,并分析识别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特征差异性标志物,为2种五味子的高通量表征与区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时间依赖型MSE扫描方式采...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E),建立南、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快速识别模式,并分析识别南五味子与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特征差异性标志物,为2种五味子的高通量表征与区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时间依赖型MSE扫描方式采集样品数据,根据高分辨质谱数据快速鉴定南、北五味子主要化学成分,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DA)数据判别模式,获得2组五味子的特征性差异成分。结果从南、北五味子色谱图中共鉴定了33个色谱峰,其中27种为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经OPLS-DA分析,正离子模式下,2种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差异能得到明显区分,通过保留时间与质谱信息比对,识别差异标志物15个,均为木脂素类成分。结论为南、北五味子的快速鉴定、质量控制与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五味子 南五味子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 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
原文传递
基于OPLS结合熵权TOPSIS法对不同产地锁阳的鉴别与综合质量评价 被引量:43
11
作者 马天翔 顾志荣 +5 位作者 许爱霞 祁梅 吕鑫 孙岚萍 马转霞 葛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284-3291,共8页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药材进行产地鉴别与综合评价,为锁阳药材质量评价与产地适宜性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全国5省(区)的40批样品,测定锁阳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总多糖、总黄酮、Na、K、Ca、Mg、Fe... 目的对不同产地的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药材进行产地鉴别与综合评价,为锁阳药材质量评价与产地适宜性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全国5省(区)的40批样品,测定锁阳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总多糖、总黄酮、Na、K、Ca、Mg、Fe、Zn、Mn、Co、Sr、Ni、Ag、Ba、Ti、Cu、Pb、Cr、Cd、As、Hg含量,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和熵权TOPSIS法对反映药材质量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锁阳中儿茶素、原儿茶酸、总黄酮、Mn、Zn、Co、Pb、Cr、Ca、Ti、Mg和Cu的含量差异可用于不同产地的区分;5个省(区)中内蒙古地区的锁阳药材质量最优,其次为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结论OPLS-DA结合熵权TOPSIS分析法结果合理、客观、有效,可应用于锁阳药材质量的多指标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阳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 熵权TOPSIS法 产地鉴别 综合评价 没食子酸 原儿茶酸 儿茶素
原文传递
金骨莲胶囊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刘慧 肖金超 +6 位作者 张庆捷 蒲健 谭丹 李勇军 王爱民 郑林 黄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4185-4192,共8页
目的建立金骨莲胶囊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其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CE Excel 5 C18-PFP(250 mm×4.6 mm,5μm)色谱柱进行检测;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体积... 目的建立金骨莲胶囊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其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CE Excel 5 C18-PFP(250 mm×4.6 mm,5μm)色谱柱进行检测;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8 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10 nm;进样量为10μL;建立12批金骨莲胶囊指纹图谱。对12批金骨莲胶囊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和主成分分析(PCA),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寻找不同批次金骨莲胶囊的差异成分。结果建立的金骨莲胶囊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9个共有峰,其中2、8、11号峰归属于汉桃叶,5、7、10、12、15号峰归属于大血藤,16、17、19号峰归属于透骨香,1号峰为5味药材共有,3号峰归属于八角枫和大血藤,13号峰归属于大血藤和透骨香,4、9、14、18号峰归属于大血藤和汉桃叶,6号峰归属于大血藤、汉桃叶和透骨香。通过与对照品对比指认出2、3、6、7、9、12、13、15、16号峰分别为富马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红景天苷、绿原酸、香草酸、表儿茶素、鹅掌楸苷、滇白珠苷A。12批金骨莲胶囊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10以上,HCA、PCA 2种分析方法均把样品分为了3类,结合OPLS-DA筛选出了导致各批次之间产生差异的7个差异性标志物,分别为15(鹅掌楸苷)、14、6(原儿茶酸)18、16(滇白珠苷A)、19、9(绿原酸)号色谱峰。结论该分析方法简单可行、具有良好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建立的指纹图谱可为金骨莲胶囊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骨莲胶囊 HPLC 指纹图谱 相似度评价 模式识别 质量评价 层次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汉桃叶 大血藤 透骨香 八角枫 富马酸 没食子酸 原儿茶酸 红景天苷 绿原酸 香草酸 表儿茶素 鹅掌楸苷 滇白珠苷A
原文传递
GC-IMS法比较不同方法炮制酒当归特异气味成分差异 被引量:27
13
作者 林秀敏 岳丽丹 +3 位作者 张振凌 张江山 闫梦真 陈祎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464-4472,共9页
目的比较酒洗、酒浸、酒炙等不同方法炮制酒当归挥发性特异气味成分差异,为建立当归不同炮制品鉴别方法和进一步研究当归传统方法炮制作用机制提供研究思路。方法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 目的比较酒洗、酒浸、酒炙等不同方法炮制酒当归挥发性特异气味成分差异,为建立当归不同炮制品鉴别方法和进一步研究当归传统方法炮制作用机制提供研究思路。方法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不同浓度酒洗当归及不同方法炮制当归样品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比较成分变化;结合SIMCA 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 GC-IMS指纹图谱显示不同浓度酒洗当归的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明确定性的挥发性成分有55种单体及部分物质的二聚体和聚合物;2-辛醇、E-2-庚醛、丙酮、2-戊酮和5-甲基-2-呋喃甲醇等可作为酒洗当归的特征挥发物质;醋酸乙酯、3-甲基-1-戊醇、2-己醇和2-甲基丁酸乙酯等可作为酒浸当归的特征风味物质;糠醛二聚体、3-甲基丁醇和苯甲醛等可作为酒炙当归的特征挥发性物质;PCA结果显示,各组样品分离度良好;PLS-DA分析结果显示,2-十一烯醛、2-丁酮、丙酮等为不同浓度酒洗当归样品差异成分;OPLS-DA分析结果显示,2-十一烯醛、辛酸乙酯及二聚体、丙酮等为不同方法炮制的当归样品主要差异成分。结论 GC-I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证明当归酒洗、酒浸与酒炙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挖掘经方中传统炮制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酒洗 酒浸 酒炙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挥发性成分 2-辛醇 E-2-庚醛 丙酮 2-戊酮 5-甲基-2-呋喃甲醇 醋酸乙酯 3-甲基-1-戊醇 2-己醇 2-甲基丁酸乙酯 糠醛二聚体 3-甲基丁醇 苯甲醛 2-十一烯醛 2-丁酮 辛酸乙酯 化学计量学
原文传递
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挥发性风味组分及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洪家丽 李秋艺 +9 位作者 潘雨阳 郭伟灵 黄梓芮 赵立娜 钱敏 白卫东 倪莉 饶平凡 刘斌 吕旭聪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7-144,共8页
为探究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及菌群结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系统比较传统酿造初期、中期和末期3 个时期酒醅样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为探究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及菌群结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系统比较传统酿造初期、中期和末期3 个时期酒醅样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同时运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解析传统酿造过程不同时期的微生物菌群结构。结果表明: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挥发性风味组分及菌群结构变化显著,优势菌群-挥发性风味组分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红曲黄酒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大多与传统酿造中、末期中的优势菌群呈正相关。研究结果阐明红曲黄酒传统酿造过程中香气组分形成与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关系,确定与关键香气组分形成密切相关的微生物类型,为红曲黄酒中功能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和发酵调控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黄酒 挥发性风味组分 菌群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技术的西洋参质量评价及产地鉴别 被引量:26
15
作者 唐艳 王维皓 +1 位作者 刘江弟 杨滨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0-545,共6页
目的:建立西洋参中水分及人参皂苷类成分近红外含量预测模型,并采用近红外光谱对西洋参样品进行产地鉴别及规格辨识。方法:以122批西洋参样品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近红外原始光谱图,经蒙特卡洛交叉验证法剔除异常样本,采用MSC+导数+Norris ... 目的:建立西洋参中水分及人参皂苷类成分近红外含量预测模型,并采用近红外光谱对西洋参样品进行产地鉴别及规格辨识。方法:以122批西洋参样品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近红外原始光谱图,经蒙特卡洛交叉验证法剔除异常样本,采用MSC+导数+Norris Derivative平滑处理等方法对原始图谱进行光谱预处理,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西洋参样品中水分、中国药典指标成分及6种人参皂苷总量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同时,基于近红外全光谱信息,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法,建立西洋参不同产地和规格的辨识模型。结果:水分、中国药典指标成分及6种人参皂苷总量模型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2pre分别为0.9757、0.9526、0.9386,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248、0.159、0.198,NIRS验证集预测值与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OPLS-DA模型可有效辨别不同规格和产地的西洋参样品。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近红外光谱法可实现对西洋参样品中水分和人参皂苷含量的定量分析,以及对样品产地和规格的良好区分,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预测精度好,可用来快速准确地评价西洋参样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偏最小二乘法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西洋参 质量评价 产地鉴别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和OAV分析黄山地区不同茶树品种红茶香气的差异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杨霁虹 周汉琛 +3 位作者 刘亚芹 王辉 黄建琴 雷攀登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35-241,共7页
为探究黄山地区不同茶树品种红茶的香气差异,选取在黄山地区广泛种植的9个茶树品种鲜叶,以祁门红茶的加工工艺制成红茶,其中有性系茶树品种‘祁门槠叶种’为加工祁门红茶的当家品种,其余8个均为无性系良种,分别是‘翠绿1号’、‘凫早2... 为探究黄山地区不同茶树品种红茶的香气差异,选取在黄山地区广泛种植的9个茶树品种鲜叶,以祁门红茶的加工工艺制成红茶,其中有性系茶树品种‘祁门槠叶种’为加工祁门红茶的当家品种,其余8个均为无性系良种,分别是‘翠绿1号’、‘凫早2号’、‘皖茶4号’、‘舒茶早’、‘皖茶91’、‘中茶108’、‘浙农117’和‘浙农139’。感官审评结果显示,9个品种红茶香气类型均为甜香型,其中‘祁门槠叶种’红茶具有典型的“祁门香”,花香明显;‘皖茶4号’红茶香气甜香为主,稍带花香,其余品种红茶甜香明显,而花香显著低于‘祁门槠叶种’和‘皖茶4号’红茶。气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显示,共有46个高峰度化合物被鉴定,利用阈值共计算出21个气味活度值大于1的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表明‘祁门槠叶种’红茶、‘皖茶4号’红茶香气显著有别于其他品种红茶;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表明(E)-β-紫罗酮、芳樟醇、β-月桂烯、香叶醇、己醛、壬醛和庚醛7个化合物在组间的变量投影重要性值大于1,可能是影响‘祁门槠叶种’红茶香气显著有别于其他品种红茶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对了解不同品种红茶香气差异化合物及“祁门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红茶 香气成分 气味活度值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川芎炮制前后对比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裴科 宁燕 +7 位作者 蔡皓 郭帅 张秋月 曹丽珑 赵婷婷 曹岗 张朔生 王颖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74-1283,共10页
目的建立川芎生品和不同炮制程度的酒炙品HPLC指纹图谱,通过指纹图谱动态变化,从客观上确认最佳炮制时间,同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比较酒炙前后化学成分指纹峰的差异,寻找差异标志物,为川芎的炮制工艺优化及炮制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建立川芎生品和不同炮制程度的酒炙品HPLC指纹图谱,通过指纹图谱动态变化,从客观上确认最佳炮制时间,同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比较酒炙前后化学成分指纹峰的差异,寻找差异标志物,为川芎的炮制工艺优化及炮制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3%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全波长扫描,检测波长254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计算相似度,运用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川芎生品与酒炙品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建立了川芎生品和不同炮制程度酒炙品的指纹图谱,共标定22个共有峰,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了6个成分,分别为阿魏酸(7号峰)、洋川芎内酯I(8号峰)、阿魏酸松柏酯(15号峰)、洋川芎内酯A(17号峰)、藁本内酯(19号峰)和丁烯基苯酞(20号峰);通过指纹图谱动态变化监测,确定了最佳炮制时间为15~20min;通过HCA、PCA和OPLS-DA可明显将川芎生品与酒炙品分为2类,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等6个成分可能是影响二者质量的差异标志物。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用于川芎炮制前后整体质量控制,进行炮制过程监测和炮制程度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酒炙 指纹图谱 HPLC 化学模式识别 差异标志物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藁本内酯 丁烯基苯酞 质量控制 过程监测
原文传递
基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分析茯砖茶和千两茶差异性品质成分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永迪 张贻杨 +2 位作者 彭忠 谭斌 林海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4382-4387,共6页
目的分析茯砖茶和千两茶品质成分的差异,为茯砖茶和千两茶品质鉴定和差异鉴别提供依据。方法以44个品质成分为指标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选取VIP(varia... 目的分析茯砖茶和千两茶品质成分的差异,为茯砖茶和千两茶品质鉴定和差异鉴别提供依据。方法以44个品质成分为指标并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选取VIP(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值大于1且具有显著差异的品质成分作为特征性差异成分。结果茯砖茶中除草酸外,其余各主要成分含量均高于千两茶。经OPLS-DA共识别出9种VIP值大于1的差异成分,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简单儿茶素和儿茶素为标志性差异品质成分。结论采用OPLS-DA分析茶叶样品品质成分,既可以对茯砖茶和千两茶进行鉴别区分,又可以筛选出两种茶类差异品质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砖茶 千两茶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 品质成分 差异
下载PDF
壮药金母颗粒的指纹图谱建立、化学计量学分析及多组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林杰 谢谭芳 +4 位作者 王昱涵 王志萍 黎芳 王孝勋 冯桥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39-445,464,共8页
目的建立壮药金母颗粒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并测定其中3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芦丁为参照,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绘制10批金母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 目的建立壮药金母颗粒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并测定其中3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芦丁为参照,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绘制10批金母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与混合对照品进行比对,确定共有峰;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IMCA 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为标准筛选影响金母颗粒质量的标志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金母颗粒中落新妇苷、虎杖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10批金母颗粒共有22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962~0.997;共指认出5个共有峰,分别为没食子酸(2号峰)、虎杖苷(9号峰)、芦丁(11号峰)、落新妇苷(13号峰)、山柰酚(20号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批金母颗粒可聚为3类,S1、S3~S4聚为一类,S5~S6、S9聚为一类,S2、S7~S8、S10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模型解释参数为0.951,预测能力参数为0.723,分类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的分类结果也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VIP值>1的共有峰依次为7号峰、11号峰(芦丁)、17号峰、13号峰(落新妇苷)、3号峰、8号峰、6号峰、16号峰。落新妇苷、虎杖苷、盐酸小檗碱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26~1.2250、0.0108~1.0525、0.0200~1.5625 mg/mL(R^(2)均为0.9999),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8%(RSD=2.67%,n=9)、98.57%(RSD=1.77%,n=9)、100.84%(RSD=2.49%,n=9),含量分别为1.2210~7.0116、2.2511~4.4629、1.2524~3.3287 mg/g。结论所建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简便,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可用于壮药金母颗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药 金母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UPLC-MS的牡丹皮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菲菲 钱大玮 +5 位作者 郭盛 严辉 欧阳臻 卞晓坤 赵秋龙 段金廒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09-617,共9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串联法(UPLC-TQ-MS法)同时测定牡丹皮中18个化学成分,并比较其差异。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4 m L&#...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串联法(UPLC-TQ-MS法)同时测定牡丹皮中18个化学成分,并比较其差异。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1),柱温35℃,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方法进行质谱扫描。结果:18个待测成分的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0.992 3<r^2<0.999 9)。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绘制OPLS-DA得分图及VIP图,发现了芍药苷亚硫酸酯、槲皮素、儿茶素、氧化芍药苷、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为硫熏与未硫熏样品之间的差异性成分。结论:建立一种全面、准确的牡丹皮药材质量评价方法,同时为鉴别牡丹皮药材是否经硫熏以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皮 硫熏 差异性成分 芍药苷亚硫酸酯 槲皮素 儿茶素 氧化芍药苷 没食子酸 没食子酸甲酯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串联技术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