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9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FD正交试验的旋流泵优化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7
1
作者 高雄发 施卫东 +2 位作者 张德胜 张启华 方波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106,共6页
为了优化旋流泵的水力性能,找出影响旋流泵性能的主要结构参数,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选取叶轮外径D2、叶片数Z、叶片宽度b2、叶片出口安放角β2、叶片进口安放角β1为主要因素,选取L16(45)正交表得到16组方案,由数值计算结果级差分析初步... 为了优化旋流泵的水力性能,找出影响旋流泵性能的主要结构参数,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选取叶轮外径D2、叶片数Z、叶片宽度b2、叶片出口安放角β2、叶片进口安放角β1为主要因素,选取L16(45)正交表得到16组方案,由数值计算结果级差分析初步获得各因素的较优取值范围,再次进行少因素的正交试验,通过级差综合分析法,探索主要因素对旋流泵的影响规律,找到了影响旋流泵性能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最终得出较优方案组合。原型机和较优设计方案内流场和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旋流泵进口处产生两个不同程度的回流损失;优化方案内流场回流损失较少,优于原型泵;较优方案比原型机的效率高出4.2个百分点,扬程高出10 m左右;效率和扬程有一定的提高,满足设计要求,验证了正交试验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泵 结构参数 正交试验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岩体力学参数敏感性正交数值模拟试验 被引量:40
2
作者 高富强 王兴库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5-98,共4页
采用正交数值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岩体力学参数对巷道围岩变形与破坏的影响.选择弹性模量(弹模)、泊松比、黏聚力、内摩擦角、抗拉强度、剪胀角等6个因素、5个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相关的数值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黏聚力是影响巷... 采用正交数值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岩体力学参数对巷道围岩变形与破坏的影响.选择弹性模量(弹模)、泊松比、黏聚力、内摩擦角、抗拉强度、剪胀角等6个因素、5个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相关的数值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黏聚力是影响巷道变形与破坏最敏感也是最重要的参数.随着黏聚力的加大,巷道围岩表面移近量及屈服范围均显著减小;内摩擦角对巷道围岩屈服范围有着明显的影响;弹模对巷道围岩表面移近量有着明显影响;泊松比、抗拉强度和剪胀角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力学参数 巷道围岩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采场结构参数敏感性正交数值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邓红卫 胡普仑 +1 位作者 周科平 杨念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63-2469,共7页
采用正交数值模拟试验方法研究采场结构参数对采场稳定性的影响;建立基于指标满意度的多指标正交数值模拟试验综合评价模型,选取采场宽度、采场长度、人工间柱宽度、再造结构体弹模等因素,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数值模拟试验;选取顶板沉... 采用正交数值模拟试验方法研究采场结构参数对采场稳定性的影响;建立基于指标满意度的多指标正交数值模拟试验综合评价模型,选取采场宽度、采场长度、人工间柱宽度、再造结构体弹模等因素,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数值模拟试验;选取顶板沉降位移、底板臌起位移、最大压应力、最大拉应力、塑性区共5个指标进行基于指标满意度的多指标综合评价及敏感性分析;结合云南某矿进行了实例分析,采场宽度、采场长度、人工间柱宽度、再造结构体弹模对采场稳定性的敏感度分别为0.050,0.132,0.315和0.074。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间柱宽度是影响采场稳定性最敏感也是最重要的参数,随着人工间柱宽度加大,采场趋向不稳定;采场长度和再造结构体弹模对采场稳定性有显著影响;采场宽度对采场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场结构参数 多指标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采动巷道支护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杨玉亮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82,共2页
动压巷道由于承受二次采动矿压,巷道矿压显现剧烈、变形严重,给巷道的维护带来了极大困难。文章针对阳泉矿区瓦斯尾巷,采用理论分析、正交试验及FLAC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研究二次动压巷道锚杆支护参数优化设计问题,得出最佳的支护参数,... 动压巷道由于承受二次采动矿压,巷道矿压显现剧烈、变形严重,给巷道的维护带来了极大困难。文章针对阳泉矿区瓦斯尾巷,采用理论分析、正交试验及FLAC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研究二次动压巷道锚杆支护参数优化设计问题,得出最佳的支护参数,以更好地维护动压巷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压巷道 锚杆支护、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设计
下载PDF
井用潜水泵导叶的正交试验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32
5
作者 周岭 施卫东 +2 位作者 陆伟刚 许荣军 王川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2011年第4期312-315,342,共5页
为提高井用潜水泵的性能,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按照L9(34)正交表,选取流道式导叶的叶片包角、叶片进口安放角、过渡段包角等4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设计出9个导叶.采用变角对数螺线设计导叶叶片型线,并分别将9个导叶与同一个叶轮装配... 为提高井用潜水泵的性能,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按照L9(34)正交表,选取流道式导叶的叶片包角、叶片进口安放角、过渡段包角等4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设计出9个导叶.采用变角对数螺线设计导叶叶片型线,并分别将9个导叶与同一个叶轮装配.通过Fluent提供的标准k-ε湍流模型、SIMPLEC算法、二阶迎风方程,对包含叶轮、导叶在内的两级井用潜水泵进行了全流场数值计算,从而获得了9组设计方案在额定工况下的效率、扬程.通过正交试验法分析了各几何参数对效率、扬程的影响规律,利用极差分析找到了影响流道式导叶性能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并提出了性能较优的模型泵设计方案.导叶叶片包角与叶片进口安放角对井用潜水泵的效率、扬程影响较大.样机试验结果表明:较优方案在额定工况下的泵效率为67.51%,单级扬程为13.84 m,其扬程与效率均超过国内同类产品及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用潜水泵 导叶 优化设计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板料冲压成形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28
6
作者 闫盖 郑燕萍 +1 位作者 张文彦 何镇罡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94-97,共4页
以某汽车后端板加强件为研究对象,通过Dynaform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冲压成形三维有限元模型和数值模拟正交试验方案。零件冲压后在满足成形极限图的基础上,以成形板料厚度均匀性为质量评价指标,依据模拟结果,通过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对工... 以某汽车后端板加强件为研究对象,通过Dynaform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冲压成形三维有限元模型和数值模拟正交试验方案。零件冲压后在满足成形极限图的基础上,以成形板料厚度均匀性为质量评价指标,依据模拟结果,通过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表明,基于正交试验对成形工艺参数优化的方法可行,可为调整冲压工艺参数提供指导,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料成形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地形因素及围岩类别对偏压隧道的影响效应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刘小军 张永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5-210,共6页
针对地形偏压隧道,综合考虑了围岩类别、横坡坡度、侧覆土厚和最大埋深等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试验方案的优选,共选出25种正交试验方案进行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试验,然后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在规律上一致,最后... 针对地形偏压隧道,综合考虑了围岩类别、横坡坡度、侧覆土厚和最大埋深等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试验方案的优选,共选出25种正交试验方案进行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试验,然后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在规律上一致,最后进行直观分析和极差分析.通过对数值结果分析可知围岩类别的差异对地形偏压隧道的变形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最大埋深.拱顶、仰拱以及拱腰的变形受侧覆土厚的变化影响较横坡坡度大,而拱脚则相反;结果也表明地形因素的变化对隧道靠近山体侧变形的影响略大于靠近沟谷侧的影响.同时发现侧覆土厚从5~35 m变化时偏压程度逐渐减弱,超过20 m后可认为偏压作用基本不存在;而对于横坡坡度而言,从20°~60°偏压程度随其逐渐增大而有所起伏,但总趋势增加;最大埋深达到30 m之后,两侧应力差基本不变化甚至有略微下降的趋势,说明随着埋深的增大,偏压程度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因素 围岩类别 偏压隧道 正交试验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底板破坏深度主控因素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刘伟韬 刘士亮 姬保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95-2001,共7页
为了研究底板破坏深度的影响因素,考虑工作面倾斜长度、采厚、采深、不同底板岩层力学参数和承压水水压,采用FLAC3D软件模拟底板破坏深度,运用正交试验法对模拟结果分析,研究影响底板破坏深度主控因素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斜长... 为了研究底板破坏深度的影响因素,考虑工作面倾斜长度、采厚、采深、不同底板岩层力学参数和承压水水压,采用FLAC3D软件模拟底板破坏深度,运用正交试验法对模拟结果分析,研究影响底板破坏深度主控因素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斜长、采深、采厚对底板破坏深度的敏感性主次顺序为工作面斜长>采深>采厚;抗拉强度对底板拉破坏深度的影响为高度显著;底板岩层黏聚力、内摩擦角对底板破坏深度及拉破坏深度的敏感性不显著;抗拉强度、内摩擦角对剪破坏深度的敏感性较弱,黏聚力对底板剪破坏深度具有显著性影响;随着承压水压力的增加,底板中水平最小主应力与承压水压力越来越接近,且水平应力值接近水压的岩层范围增大,导致突水的危险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底板破坏深度 主控因素 敏感性
下载PDF
基于DEFORM和正交试验法的前轴辊锻工艺优化 被引量:26
9
作者 魏科 王高潮 +1 位作者 李宁 王志录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正交试验主要用于解决科研和生产中多因素、多水平的问题,运用正交试验法可以在减少试验次数的情况下获得最佳的参数组合,可有效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在DEFORM-3D有限元数值模拟过程中应用正交试验优化设计方法,对前轴制坯辊锻模具弹... 正交试验主要用于解决科研和生产中多因素、多水平的问题,运用正交试验法可以在减少试验次数的情况下获得最佳的参数组合,可有效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在DEFORM-3D有限元数值模拟过程中应用正交试验优化设计方法,对前轴制坯辊锻模具弹簧座截面的圆角值、辊锻模具角速度、摩擦因子及坯料初始温度四因素、三水平问题,进行前轴制坯辊锻模具结构及工艺优化研究,分析影响前轴辊锻成形过程中最大成形载荷的因素,研究结果有利于前轴辊锻模具结构及工艺的优化,而且可有效提高辊锻模具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设计 汽车前轴 辊锻模具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DEFORM-3D的汽车花键轴零件冷挤压工艺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25
10
作者 邹琼琼 黄继龙 +3 位作者 龚红英 宋春雨 李会肖 廖泽寰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3,共6页
基于有限元模拟技术,应用DEFORM-3D软件对汽车花键轴零件的冷挤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改变工艺参数,分析了凸模运动速度、摩擦系数和凹模锥角对挤压工艺的影响。以成形载荷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冷挤压成形最佳工艺参... 基于有限元模拟技术,应用DEFORM-3D软件对汽车花键轴零件的冷挤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改变工艺参数,分析了凸模运动速度、摩擦系数和凹模锥角对挤压工艺的影响。以成形载荷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冷挤压成形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即正挤压时,凸模速度为12mm·s^(-1),摩擦系数为0.05,凹模锥角为60°;反挤压时凸模速度为12mm·s^(-1),摩擦系数为0.05。根据最佳工艺组合参数,进行了实际生产验证,得到质量合格的制件,为花键类汽车件冷挤压成形工艺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键轴零件 冷挤压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Dynaform的V形件弯曲回弹数值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黄伟 李梦群 杨亚威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8-121,共4页
针对板料成形过程中的回弹现象,采用Dynaform软件对回弹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一种可以减小金属冲压过程中回弹的工艺方案,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从摩擦系数、板料厚度、压边力和凹凸模间隙等方面进行回弹的仿真计算,通过四因素三水平... 针对板料成形过程中的回弹现象,采用Dynaform软件对回弹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一种可以减小金属冲压过程中回弹的工艺方案,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从摩擦系数、板料厚度、压边力和凹凸模间隙等方面进行回弹的仿真计算,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各回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了各因素对回弹影响的规律。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压边力的增大,V形件的回弹量相应减小;随着凸凹模间隙增大,回弹角呈递增趋势;在摩擦润滑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回弹量较小;板料厚度的变化也会对回弹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料成形 V形件 弯曲回弹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低比速多级潜水泵优化设计 被引量:24
12
作者 司乔瑞 袁寿其 +1 位作者 王川 胡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2-127,共6页
按无过载设计要求,为大幅度提高效率,以QS10低比速潜水泵的优化为例,选择叶轮出口宽度、叶片进口冲角、叶轮叶片数、导叶进口安放角等10个参数为变化因素,按L27(310)正交试验方案设计了27组模型;研究了适合多级泵性能预测的方法;通过分... 按无过载设计要求,为大幅度提高效率,以QS10低比速潜水泵的优化为例,选择叶轮出口宽度、叶片进口冲角、叶轮叶片数、导叶进口安放角等10个参数为变化因素,按L27(310)正交试验方案设计了27组模型;研究了适合多级泵性能预测的方法;通过分析计算流体力学两级全流场数值模拟的结果,得到各几何参数对轴功率、效率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导叶叶片进口安放角β3对效率的影响最大,叶片出口安放角β2对轴功率的影响起主要作用;将正交分析所得到的最优方案制成样机进行性能测试,该优化模型泵额定点效率为58.61%(大于国家规定的效率值51%),最大轴功率值为3.83 kW(符合设计要求的4 kW),验证了正交设计结合数值模拟手段在泵优化设计方面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设计 低比速 无过载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及CFD的多级离心泵叶轮优化设计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伟 施卫东 +3 位作者 蒋小平 冯琦 陆伟刚 张德胜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1-197,共7页
以某一典型悬臂式多级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在原模型的基础上,对叶轮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水泵的水力性能.选择叶片出口宽度、叶轮出口直径、叶片数、叶片出口角等4个参数为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基于正交试验和数值计算对叶轮进行优化,应... 以某一典型悬臂式多级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在原模型的基础上,对叶轮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水泵的水力性能.选择叶片出口宽度、叶轮出口直径、叶片数、叶片出口角等4个参数为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基于正交试验和数值计算对叶轮进行优化,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14.5对多级离心泵内三维定常流动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多级离心泵原模型的外特性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相吻合,证明了数值预测水泵性能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按照L9(34)正交表,计算9组叶轮设计方案的额定工况时的扬程和效率,利用极差分析研究几何参数对水泵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优化模型.通过优化模型与原模型的数值计算结果对比,证明其扬程、效率性能得到提高,并从内部流动分析提高的原因,即泵体内部无旋涡和回流,静压梯度大,流动损失小,使得泵水力性能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式多级离心泵 叶轮 优化设计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及CFD的液环真空泵叶轮优化设计 被引量:23
14
作者 赵万勇 宋乾斌 虎兴娜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19,13,共7页
为了提高液环真空泵的水力性能,改善其内部流动状态,运用正交试验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液环真空泵叶轮进行优化设计。选取轮毂比,偏心距,叶片数,叶片出口安放角为试验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对其进行正交试验方案设计。应用FLUENT 15.... 为了提高液环真空泵的水力性能,改善其内部流动状态,运用正交试验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液环真空泵叶轮进行优化设计。选取轮毂比,偏心距,叶片数,叶片出口安放角为试验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对其进行正交试验方案设计。应用FLUENT 15.0对液环真空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根据模拟结果与原型机的试验结果的对比,发现两者结果较为吻合,从而证明了该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及可行性。基于L_9(3~4)正交表,设计了9组方案,对这9组方案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到最优方案。通过对比优化前后液环真空泵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可知,优化后的液环真空泵的性能有所提高,在额定工况下,进口真空度提高了2.38 kPa,轴功率下降了0.06 kW,内部流动状态也有所改善,达到了优化设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环真空泵 叶轮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高温管道焊接工艺优化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国栋 薛吉林 周昌玉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3-56,共4页
P91耐热钢焊接接头广泛用于电厂管道,厚壁管道焊接残余应力分布比较复杂,而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大小对其高温环境下运行的蠕变又有着较大的影响。文中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焊接残余应力为评价指标,对P91耐热钢管道焊接的工艺参数进行... P91耐热钢焊接接头广泛用于电厂管道,厚壁管道焊接残余应力分布比较复杂,而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大小对其高温环境下运行的蠕变又有着较大的影响。文中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焊接残余应力为评价指标,对P91耐热钢管道焊接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然后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最优焊接工艺的焊接残余应力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P91厚壁管道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焊接速度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电弧电压、焊接电流和坡口间隙等。研究结果为优化高温管道焊接工艺,有效控制焊接残余应力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管道 正交试验设计 焊接工艺 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采收率的正交试验分析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勇明 李新勇 +2 位作者 郭建春 赵金洲 唐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51,共3页
针对启动压力梯度在低渗透油藏流体渗流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水驱油渗流数学模型,给出了数值求解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注水开发数值模拟软件。以反五点注采井网为例,引入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针对地层参数及注水开发... 针对启动压力梯度在低渗透油藏流体渗流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水驱油渗流数学模型,给出了数值求解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注水开发数值模拟软件。以反五点注采井网为例,引入正交试验设计方法,针对地层参数及注水开发参数对采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直观分析,得到了这两项参数对采收率影响的主次关系,对于指导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方案的优化设计有一定实用意义。该方法可推广应用于油田开发设计中多参数问题的分析和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注水 采收率 正交试验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正交试验设计法在优化注聚参数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耿站立 姜汉桥 +1 位作者 李杰 陈民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9-121,共3页
注聚参数的选择是制定聚合物驱开发方案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聚合物驱开发的成败。根据矿场实践经验,确定了影响双河油田Ⅳ下层系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敏感因素。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原理,考虑聚合物浓度、聚合物用量、注入速度、注采比四... 注聚参数的选择是制定聚合物驱开发方案的关键环节,直接决定着聚合物驱开发的成败。根据矿场实践经验,确定了影响双河油田Ⅳ下层系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敏感因素。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原理,考虑聚合物浓度、聚合物用量、注入速度、注采比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以采收率增量、吨聚增油量和综合指标为评价指标,优化得到最优的注聚参数组合,以减少试验的次数,保证优化结果的科学性。在最优参数组合基础上,设计了不同段塞组合方式,确定了最佳段塞组合方式,为指导双河油田Ⅳ下层系聚合物驱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正交试验设计 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净现值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厚油层层内夹层对剩余油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胡丹丹 唐玮 +2 位作者 常毓文 仵元兵 左松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9-52,共4页
厚油层层内夹层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北一区东中块葡Ⅰ组油层为例,分析了厚油层层内夹层的分布特征,并对夹层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利用北一区断东中块相关资料建立数值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应用正... 厚油层层内夹层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北一区东中块葡Ⅰ组油层为例,分析了厚油层层内夹层的分布特征,并对夹层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利用北一区断东中块相关资料建立数值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应用正交试验分别研究了侧积夹层、水平夹层不同发育形态下的剩余油分布状况。结果表明,侧积夹层逆夹层注水、水平间距及倾角越小,遮挡区域的纵向驱替面积越小,剩余油越富集;而水平夹层数量越多,位于油水井异侧,因夹层的隔挡作用,易形成剩余油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油层 剩余油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层内夹层
下载PDF
CO_2驱水气交替注入参数正交试验设计模拟 被引量:20
19
作者 白素 宋考平 +1 位作者 杨二龙 战菲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05-108,141,共4页
结合ECLIPSE软件的PVTi和E300模块,建立了榆树林特低渗透油藏三维三相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在历史拟合基础上,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原理,考虑水气交替注气量、段塞大小、气水比、注气速度和后续水驱注入速度5个参数,以增油量和换油率为评价指... 结合ECLIPSE软件的PVTi和E300模块,建立了榆树林特低渗透油藏三维三相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在历史拟合基础上,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原理,考虑水气交替注气量、段塞大小、气水比、注气速度和后续水驱注入速度5个参数,以增油量和换油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直观和方差分析,得到注入参数对评价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优选出水气交替注入参数的最佳组合方案,为现场CO2驱水气交替注入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正交试验设计 CO2驱 水气交替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地下矿山采场结构参数的核主成分分析法优化 被引量:20
20
作者 胡建华 任启帆 +1 位作者 黄仁东 习智琴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29,33,共6页
针对华联矿业卧虎山矿地下开采工程技术条件,采用正交法设计了9组试验方案,基于Dimine-Midas/GTS-FLAC^(3D)耦合技术建立了采场计算分析模型,获得了不同参数下采场的力学特征值,确定了最大拉应力等9个评价指标,利用核主成分分析法建立... 针对华联矿业卧虎山矿地下开采工程技术条件,采用正交法设计了9组试验方案,基于Dimine-Midas/GTS-FLAC^(3D)耦合技术建立了采场计算分析模型,获得了不同参数下采场的力学特征值,确定了最大拉应力等9个评价指标,利用核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采场结构参数的综合评价模型,基于评价函数值优选采场结构参数。结果表明,运用正交试验,有效减少了计算的工程量,提高了分析效率,获得了不同采场结构参数和充填强度下的力学特征值;核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最优采场结构参数为矿柱宽3 m、采场宽10 m、矿柱高12.5 m、充填体弹性模量0.1 GPa;与主成分分析法结果对比,2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核主成分分析的适用性,更加突出了多因素的综合评价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场 采场结构 采场参数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多指标评价 核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