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学科联合序列治疗Ⅰ型先天缺牙伴骨性Ⅲ类反[牙合]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孟晶 屈志国 +1 位作者 赵亚东 魏娜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3-816,共4页
报道1例Ⅰ型先天缺牙伴骨性Ⅲ类全牙弓反[牙合]患者,通过正畸正颌联合种植修复治疗,最终恢复面型和咬合关系。提示对于Ⅰ型先天缺牙伴有骨性Ⅲ类反[牙合]的复杂病例,采用多学科联合的序列治疗,可以更好的实现临床上对于美观、功能及稳... 报道1例Ⅰ型先天缺牙伴骨性Ⅲ类全牙弓反[牙合]患者,通过正畸正颌联合种植修复治疗,最终恢复面型和咬合关系。提示对于Ⅰ型先天缺牙伴有骨性Ⅲ类反[牙合]的复杂病例,采用多学科联合的序列治疗,可以更好的实现临床上对于美观、功能及稳定的治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先天性缺牙 骨性Ⅲ类错[牙合]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种植修复
下载PDF
应用EPO对正颌-正畸联合手术患者围术期异体血需求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同新 袁莉 +2 位作者 贾鹏飞 朱孔娟 张楠楠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颌面部正颌-正畸联合手术患者围术期异体血需求的影响。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6月选取本院60名口腔颌面外科收治拟进行颌面部矫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实验组患者于术前7 d... 目的评价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颌面部正颌-正畸联合手术患者围术期异体血需求的影响。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6月选取本院60名口腔颌面外科收治拟进行颌面部矫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实验组患者于术前7 d(T1)、术前1 d(T2)皮下注射rHuEPO各5 000 U,术前1 d同时静脉注射蔗糖铁溶液100 mg。对照组除了不用rHuEPO和蔗糖铁注射液外,其他治疗同实验组。记录患者术前7d、1d及术后d1(T3)、d3(T4)、d7(T5)、d30(T6)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记录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SCr)指标,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围术期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红细胞输入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T1时间点2组RBC、Hb、Hct、RET%、Plt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RBC、Hb、Hct、RET%在T2、T3、T4、T5时间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Hb在T5时间点基本恢复正常,而对照组Hb水平显著低于术前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相同时间点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GPT、AST、BUN和SCr在治疗前后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围术期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异体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及随访未发现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出血量较多的正颌-正畸联合手术应用rHuEPO可有效提高Hb水平,能减少异体血输入的风险,缓解血源紧张,且不会增加术后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正颌-正畸联合手术 血栓形成
下载PDF
锥形束CT评价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正畸-正颌手术前后髁突位置变化的临床价值研究
3
作者 周向向 余炜伟 +1 位作者 阚全龙 杜琎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评价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正畸-正颌手术前后髁突位置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9—2020-09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接受正畸-正颌术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前1...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评价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正畸-正颌手术前后髁突位置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9—2020-09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接受正畸-正颌术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前1周及术后1 a拍摄的CBCT影像资料,测量患者双侧髁突在关节窝前、上、后间隙的距离,双侧髁突最外侧点间距、最内侧点间距,以及左右髁突内外点连线延长线的交角;记录结果并用SPSS 21.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术前1周与术后1 a的双侧髁突各位置间隙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的交角小于术前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外距、内距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颞下颌关节均未出现明显关节弹响和疼痛症状。结论根据术前1周及术后1 a拍摄的CBCT影像资料进行测量,正畸-正颌术后1 a髁突位置虽仍会有稍微改变,但变化并不太明显,术后稳定期间患者也未出现明显的关节弹响、疼痛症状,具有相对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畸形 正畸-正颌 髁突 锥形束CT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卢妍竹 简繁(综述) 赖文莉(审校)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42-145,150,共5页
颌面部严重的骨性畸形需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作为正畸手段,在完成术前术后正畸的应用方面已较为普遍,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较少。相较于传统的固定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数字化的特性使其与计算机辅助正颌手术设... 颌面部严重的骨性畸形需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作为正畸手段,在完成术前术后正畸的应用方面已较为普遍,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较少。相较于传统的固定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数字化的特性使其与计算机辅助正颌手术设计之间的配合更为紧密,可供探索的空间更广阔。该文列举了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配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特点,并对当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正颌手术 无托槽隐形矫治 颌间牵引 数字化医学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旭霞 张君 +2 位作者 张文娟 李娜 史洪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硬组织角度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T0),正颌手术后3个月(T1)、术后1年(T2)和术后3年(T3)拍摄... 目的探讨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硬组织角度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矫治前(T0),正颌手术后3个月(T1)、术后1年(T2)和术后3年(T3)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反映颌面部硬组织变化的16项角度指标,比较矫治前和正颌手术后不同时期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T1与T0的比较:除N-S-Ar、N-S-Ba、N-S-Go、NBa-PtGn以及Y轴角的变化很小,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11项指标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T2与T1的比较:SNPo、U1-SN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T3与T1的比较:仅U1-SN变化明显(P<0.05)。4)T3与T2的比较:所有测量项目的变化均很轻微,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硬组织测量角度在术后3个月到术后1年期间即术后正畸治疗阶段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并未对手术效果产生根本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骨性Ⅲ类 正畸-正颌治疗 头影测量
下载PDF
下颌后退术后舌骨、舌体位置和咽腔间隙变化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宏伟 齐素青 +2 位作者 王建国 蔡智芳 李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0-654,共5页
目的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对舌骨、舌体位置和咽腔间隙的影响,分析下颌后退与舌骨、舌体位置改变和咽腔间隙缩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于正颌手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拍摄锥... 目的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对舌骨、舌体位置和咽腔间隙的影响,分析下颌后退与舌骨、舌体位置改变和咽腔间隙缩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于正颌手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三维重建颅颌面、气道及舌骨的立体模型,建立以蝶鞍中心(S)点为原点的三维坐标系。测量治疗前后咽腔各段最窄处的矢状径、冠状径、截面积,各段容积和咽腔总容积,同时测量颏前点、舌骨点、舌根点的三维位置,分析颏前点的变化与咽腔间隙及舌骨、舌体位置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咽腔间隙呈现整体缩窄趋势。舌骨发生了后下移位,其中向后、向下平均移动距离分别为5.72、2.76 mm(P<0.05);舌根点向后平均移动了4.04 mm(P<0.01)。19项相关性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有14项,其中下颌后退量与咽腔总容积改变的相关性最强(r=0.834,P<0.01)。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可造成咽腔缩窄,舌骨后下移位,舌体向后移位;下颌后退量与咽腔间隙缩窄、舌骨和舌体位置的改变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错畸形 咽腔 锥形束CT
下载PDF
外科-正畸治疗下颌骨偏斜的Ⅲ类骨性畸形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小兵 陈嵩 +1 位作者 陈扬熙 李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分析下颌骨偏斜的Ⅲ类骨性畸形的颅面形态特征,总结采用外科-正畸治疗矫治此类畸形中正畸治疗的特点及难点。方法总结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通过外科-正畸治疗完成的下颌骨偏斜Ⅲ类骨性畸形病例25例,通过治疗前后患者资料的对比分... 目的分析下颌骨偏斜的Ⅲ类骨性畸形的颅面形态特征,总结采用外科-正畸治疗矫治此类畸形中正畸治疗的特点及难点。方法总结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通过外科-正畸治疗完成的下颌骨偏斜Ⅲ类骨性畸形病例25例,通过治疗前后患者资料的对比分析,对该类畸形的临床特点、正颌手术前后正畸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骨性Ⅲ类下颌骨偏斜畸形是合并有矢状向及冠状向的错畸形,正颌手术前的正畸治疗主要是平整协调上下牙弓形态和去除各类牙代偿,正颌手术后的正畸治疗为咬合的精细调节。经外科-正畸治疗,25例下颌骨偏斜的骨性III类畸形患者的形态和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下颌骨偏斜的Ⅲ类骨性畸形的临床表现复杂,有别于单纯的骨性Ⅲ类畸形,正颌手术前后的正畸治疗是保证矫治效果、达到功能形态俱佳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偏斜 骨性畸形 外科-正畸治疗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侧貌软硬组织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方梦如 张阳 +1 位作者 倪洁丽 马俊青 《口腔生物医学》 2020年第1期49-52,58,共5页
目的:测量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侧貌软硬组织变化及相关性分析,评估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美学效果,为更好地预测术后美学性数值提供研究支持。方法:选择32例严重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并在正畸治疗前、后拍摄C... 目的:测量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侧貌软硬组织变化及相关性分析,评估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美学效果,为更好地预测术后美学性数值提供研究支持。方法:选择32例严重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并在正畸治疗前、后拍摄CBCT。通过CBCT获得精确的头影侧位片,选择头影测量标记点,测量侧貌相关的角度、厚度、距离。对侧貌相关的角度、软组织厚度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软硬组织的矢状面距离变化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鼻唇角、颏唇角、下颌平面与SN前下交角、下中切牙长轴与SN后下交角差异显著(P<0.05),上中切牙长轴与SN后下交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L’处软组织厚度、Bs处软组织厚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处软组织厚度、UL’处软组织厚度、Pos处软组织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软/硬组织对应点:鼻下点/A点、上唇缘点/上中切牙点、下唇缘点/下中切牙点、颏唇沟点/B点、软组织颏前点/颏前点、软组织颏顶点/颏顶点的矢状向距离变化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0.59、0.73、0.85、0.90、0.97。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正颌手术治疗后,侧貌美观明显改善。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颏部位置预测性佳,唇位置预测性差,下颌比上颌更具有可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软硬组织变化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巢舒铭 吴嵩 +3 位作者 许衍 宋志芸 许珂张圆 陈文静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变化的特征。方法选择在江苏省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4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拍摄3dMD,利用3dMD vultus软件对颌面部软组织进...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面部软组织变化的特征。方法选择在江苏省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4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拍摄3dMD,利用3dMD vultus软件对颌面部软组织进行重建,然后选取面部软组织有代表性的17个三维标志点并测量线距和角度,比较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面凸角、鼻唇角、颏唇角、上唇长度,鼻翼宽度及鼻基底宽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3dMD提供了三维测量软组织的一种方法。②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面型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三维摄影 面部软组织变化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偏颌的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5
10
作者 卢妍竹 赵芮 +2 位作者 简繁 孙洁 赖文莉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2期123-130,共8页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偏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例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畸治疗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颌术式为下颌升支矢状骨劈开术加颏成型,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 术中植入8颗种...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偏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例骨性Ⅲ类偏颌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正畸治疗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颌术式为下颌升支矢状骨劈开术加颏成型,并结合文献回顾分析。结果 术中植入8颗种植钉配合数字化[牙合]板进行颌间牵引,术后通过垂直牵引使后牙咬合紧密;患者依从性良好,通过1套矫治器完成术前及术后正畸治疗,建立磨牙尖牙Ⅰ类关系及前牙正常覆覆盖,下颌前突及偏斜改善良好,术后1年稳定性良好。文献复习结果表明,无托槽隐形矫治配合正颌手术的应用已较为普遍,相较于传统的固定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数字化的特性使其与计算机辅助的正颌手术设计之间的配合更为紧密,可供探索的空间更广阔。结论 对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可高效完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简单病例,其数字化设计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无托槽隐形矫治 偏颌 开[牙合] 反[牙合]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 颏成型术 面部不对称 颌间牵引 数字化医学 数字化[牙合]板
下载PDF
关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倪国宇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22期106-106,108,共2页
目的:观察和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手术在唇腭裂术后的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试验组采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正颌手术行矫正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牙颌... 目的:观察和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手术在唇腭裂术后的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试验组采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正颌手术行矫正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牙颌面畸形恢复状况良好,牙齿咬合关系改善,咀嚼功能提升,畸形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手术在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手术 唇腭裂 牙颌面畸形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梁淑贤 刘琳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是临床上骨性错畸形最为常见的一种,不仅存在牙性问题,同时还伴有颌骨形态、位置的异常,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口颌功能及心理健康。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适应证选择、... 成人严重骨性Ⅲ类错是临床上骨性错畸形最为常见的一种,不仅存在牙性问题,同时还伴有颌骨形态、位置的异常,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口颌功能及心理健康。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适应证选择、手术时机、对软硬组织侧貌及稳定性的影响等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错(牙合)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偏颌畸形临床特征及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平措旺姆 周鑫 陈莉莉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474-480,共7页
在正畸临床中偏颌畸形的发生率较高,是一种较为复杂且矫治难度大的错畸形,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上下颌骨侧方关系不调、上下颌牙列中线与面中线不齐、颏点较整个颜面部偏向一侧。偏颌畸形不仅会影响颜面部美观和咀嚼功能,还会导致颞下颌关... 在正畸临床中偏颌畸形的发生率较高,是一种较为复杂且矫治难度大的错畸形,其主要临床特征为上下颌骨侧方关系不调、上下颌牙列中线与面中线不齐、颏点较整个颜面部偏向一侧。偏颌畸形不仅会影响颜面部美观和咀嚼功能,还会导致颞下颌关节运动和下颌姿势位的非正常变化。文章就偏颌畸形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及防治策略等方面做一阐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颌畸形 下颌偏斜 正畸治疗 正畸-正颌治疗
原文传递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软组织角度改变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娜 张文娟 +1 位作者 史洪涛 张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50-354,共5页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软组织的角度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在矫治前(T0)、手术后3个月(T1)、1年(T2)及3年(T3)时拍摄... 目的:探讨骨性安氏Ⅲ类错采用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的患者在矫治前和手术后不同时期颌面部软组织的角度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方法:选取24例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在矫治前(T0)、手术后3个月(T1)、1年(T2)及3年(T3)时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颌面部13个软组织标志点,测量所形成的角度,采用SPSS12.0软件包分别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利用q检验(Newman-Keuls法)比较测量指标的变化。结果:(1)术后3个月与矫治前相比,除上下唇角(A’UL-B’LL)外,其余15项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a与手术后3个月相比,下唇基角(S-N’-B’)、面型角(G-Sn-Pos)(P<0.01);面凸角(Ns-Sn-Pos)、软组织面角(FH-Sn-Pos)、Z角和UL均有显著差异(P<0.05)。(3)术后3a与术后3个月比较,下唇基角(S-N’-B’)、面型角(G-Sn-Pos)(P<0.01),面凸角(Ns-Sn-Pos)、软组织面角(FH-SnPos)和全面凸角(Ns-Prn-Pos)、Z角、UL均有显著差异(P<0.05)。(4)术后3a与术后1a比较,面型角(G-Sn-Pos)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后3a内与软组织颏前点(Pos)相关的测量角度均有较大的复发趋势,但总体上看,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安氏Ⅲ类错[牙合]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头影测量
下载PDF
骨性Ⅲ类患者正畸-正颌治疗后牙槽骨结构改建的锥形束CT测量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启航 芦昕 +6 位作者 童磊 商永慧 李帅 刘文 周建华 袁荣涛 郭庆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729-3735,共7页
背景: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颌的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患者侧貌的改善和后期的恢复情况,而观察患者下前牙牙槽骨改建这一类微观的研究较少。目的:应用口腔X射线侧位片和口腔锥形束CT评价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 背景: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颌的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患者侧貌的改善和后期的恢复情况,而观察患者下前牙牙槽骨改建这一类微观的研究较少。目的:应用口腔X射线侧位片和口腔锥形束CT评价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的下前牙去代偿疗效及牙槽骨结构改建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康复大学青岛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正畸科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15例,治疗前后拍摄头颅X射线侧位片测量下前牙在牙槽骨中的角度及线距等指标,锥形束CT测量和分析下前牙唇/舌侧骨开裂长度(d-La/d-Li)以及骨开裂/骨开窗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从X射线侧位片来看,与治疗前相比,下前牙去代偿后相应牙槽骨改建量变化明显,牙根明显向牙槽骨中心移动,但较正常个体仍有部分差距;②锥形束CT测量发现几乎所有牙齿治疗后牙槽骨骨开裂/骨开窗的长度和宽度都得到很大的改善,有的牙槽骨改建甚至已经达到了健康人水平;③治疗前大部分患者往往因为牙齿代偿生长而造成下切牙唇/舌侧的骨开窗/骨开裂,而在术前正畸阶段通过去代偿使牙槽骨改建,牙齿角度发生明显变化,术前正畸使上前牙内收,下前牙唇倾控根,但是术前去代偿量往往不足;在正颌手术阶段,颌骨位置通过定位导板切除,上颌骨前移,下颌骨后退;术后正畸过程中精调效果更好,虽然牙齿与颌骨位置均有一定程度的复发趋势,但术后正畸更接近正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颌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下前牙去代偿 骨开裂 骨开窗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上颌骨性宽度不足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汪洋 马晓周 +1 位作者 张丽娜 董树君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6-731,共6页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上颌骨性宽度不足患者的上颌骨腭中缝多已闭合,单纯牙性扩弓及快速扩弓无法达到骨性扩宽,而是更多实现牙齿倾斜,导致疗效不稳定。因此,临床常采用正颌术中节段性LeFortⅠ型截骨术、外科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实现腭中缝扩...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上颌骨性宽度不足患者的上颌骨腭中缝多已闭合,单纯牙性扩弓及快速扩弓无法达到骨性扩宽,而是更多实现牙齿倾斜,导致疗效不稳定。因此,临床常采用正颌术中节段性LeFortⅠ型截骨术、外科辅助上颌快速扩弓实现腭中缝扩展,近年随着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广泛应用,种植体支抗辅助快速扩弓逐渐应用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本文通过对正颌术中节段性LeFortⅠ型截骨术、外科辅助上颌快速扩弓、种植体支抗辅助快速扩弓3种术式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疗效及其长期稳定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扩张术 正畸矫正器设计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上颌骨宽度不足
原文传递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及对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
17
作者 尹志刚 郭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临床疗效、正畸效果及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70例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正畸-正... 目的:观察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临床疗效、正畸效果及侧貌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在笔者医院口腔科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70例青少年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正畸-正颌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线片,获取头颅侧位片,分别测量患者牙性、骨性及软组织等相应指标,并收集35例同期来院进行口腔检查的正常[牙合]患者作为对照,观察患者正畸效果及侧貌软硬组织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口腔相关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整体治疗结束后,UI-NA、UI-LI角度均较正畸治疗前减小,LI-NB角度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均P<0.05);UI-NA距离较正畸治疗前缩短、LI-NB距离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均P<0.05);SNA、LI-MP角度均较正畸治疗前增大(均P<0.05),SNB、ANB、MP-SN角度均较正畸治疗前减小(均P<0.05);面凸角、鼻唇角较正畸治疗前增大(P<0.05),颏唇角、软组织面角均较正畸治疗前减小(均P<0.05);Sn、UL’点至VRL距离均较正畸治疗前增大,LL’、Pg’、Si点至VRL距离均较正畸治疗前缩短(均P<0.05)。正颌术后1个月与整体治疗结束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治疗结束后,OHRQOL评分较正畸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正畸治疗后及正颌术后1个月(均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具有较好的正畸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侧貌软硬组织,且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正畸效果 侧貌软硬组织 面型改善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口腔功能间隙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匡威 段建民 +7 位作者 汪维健 谭家莉 王桥 李潇 何黎升 商洪涛 赵晋龙 刘彦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992-994,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病例,随着关系的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5例骨性下颌前突病例,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20例骨性下...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病例,随着关系的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5例骨性下颌前突病例,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20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观察期内不经任何治疗,作为对照组,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较术前口腔功能间隙测量值减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实验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口腔功能间隙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可使口腔功能间隙明显减小,术后应防止发生舌咽功能紊乱,并防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下颌前突:口腔功能间隙
下载PDF
正畸联合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对上气道影响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宏伟 齐素青 +3 位作者 闫明 张超 任素锋 张晶晶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15-618,共4页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研究正畸联合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对上气道的短期及长期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于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正畸科和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研究正畸联合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对上气道的短期及长期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5月于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正畸科和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28例(男性13例,女性15例),采用正畸联合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治疗前1周、术后6个月及术后3年拍摄锥形束CT,三维重建上气道,对治疗前后上气道各段矢状径、冠状径、截面积和容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口咽段容积[(9 021±4 263) mm^3]、舌咽段容积[(9 236±5 963) mm^3]及总容积[(28 619±9 854) mm^3]均显著小于治疗前[分别为(11 365±4 523)、(12 853±5 436)、(34044±10 352) mm^3](P<0.05).术后3年除第一颈椎平面处矢状径[(15.9±3.5)mm]和截面积[(996±398) mm^2]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外(P>0.05),其余部位与术后6个月相比均有所增加,但未恢复到治疗前.结论 正畸联合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可造成上气道缩窄,随时间推移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不能完全恢复至治疗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Ⅲ类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上气道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颜面不对称患者头颅定位后前位片的非对称性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奕 陈燕 包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目的分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颜面不对称患者头颅定位后前位片测量指标的非对称性。方法选取不同程度颜面不对称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进行测量,采用单样本t检验将治疗前测量指标的非对称率与个别正常人群的非对... 目的分析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颜面不对称患者头颅定位后前位片测量指标的非对称性。方法选取不同程度颜面不对称患者45例,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头颅定位后前位片进行测量,采用单样本t检验将治疗前测量指标的非对称率与个别正常人群的非对称率进行比较,通过相关系数的分析,归纳出颜面不对称患者倾向于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测量指标,并得出其参考值。同时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测量指标非对称率的差异。结果有14项指标治疗前的非对称率与个别正常人群的非对称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患者中与Me[X]具有较高直线相关关系的指标为Ag[X]。28例患者以下颌骨体部不对称为主,15例患者以下颌升支不对称为主,2例患者同时存在下颌体部和下颌升支的不对称。Me[X]等15项测量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颜面部的不对称主要集中在面下1/3,以下颌体部不对称为主要表现。当与Me[X]具有高度直线相关关系的指标Ag[X]的非对称率大于参考值下限11.31%,Go[X]的非对称率大于参考值下限9.79%,且Me[X]大于参考值下限5.2 mm时,该患者的治疗方案更倾向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不对称 后前位片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