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观赏菊品种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翟果 李志敏 +2 位作者 路文超 赵勇 王成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2期105-110,115,共7页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识别观赏菊品种的方法。首先设计一套观赏菊图像采集系统,可以克服因环境光线不稳定给图像质量带来的影响,并为菊花图像提供简单的图像背景。然后针对观赏菊的特点,分别从颜色、形状和纹理三个方面来描述菊花特征,...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识别观赏菊品种的方法。首先设计一套观赏菊图像采集系统,可以克服因环境光线不稳定给图像质量带来的影响,并为菊花图像提供简单的图像背景。然后针对观赏菊的特点,分别从颜色、形状和纹理三个方面来描述菊花特征,融合特征并建立特征模型。最后采用KNN算法对未知观赏菊品种进行分类识别。本文对20个观赏菊品种(每个品种130幅图像)进行试验,其中每个品种训练样本100幅,测试样本30幅。实验结果表明,20个品种的平均正确识别率可达到92.17%,验证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识别观赏菊品种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菊 品种识别 图像处理 特征提取 KNN分类器
下载PDF
不同浓度IBA处理对菊花水插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董必慧 沈银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6期11311-11313,共3页
[目的]为菊花简便繁殖提供参考。[方法]取菊花不同生长时期的健壮枝条,插穗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及吲哚-3-丁酸处理后进行水插培养,研究处理后插穗的生长情况。[结果]4月20日扦插比4月9日扦插的整体成活率高61%。经过消毒处理的插穗比未... [目的]为菊花简便繁殖提供参考。[方法]取菊花不同生长时期的健壮枝条,插穗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及吲哚-3-丁酸处理后进行水插培养,研究处理后插穗的生长情况。[结果]4月20日扦插比4月9日扦插的整体成活率高61%。经过消毒处理的插穗比未经消毒处理的插穗成活率高30%,4月9日经过200 mg/L IBA处理12 h的插穗全部死亡,100 mg/L IBA处理12 h的插穗成活率也偏低,4月20日相同激素处理6 h,成活率显著提高。100 mg/L IBA处理的插穗生根数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200 mg/L IBA处理的插穗生根数也略高于未经过激素处理的。[结论]采用4月下旬的插穗,消毒后用100 mg/L IBA处理,可提高扦插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菊 水插 吲哚丁酸
下载PDF
5种观赏秋菊耐热性差异的生理机制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开明 陈敏 +4 位作者 田耕 姚珂心 刘胜男 王瑞博 李永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6-10,共5页
秋菊是广泛应用的草本花卉,夏季的高温会抑制其花芽分化,因此研究秋菊耐热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以早、中、晚不同花期的5个秋菊品种为试材,分析其耐热性差异及机制。首先,用30℃~65℃的高温胁迫后计算半致死温度(LT_(50)),对5... 秋菊是广泛应用的草本花卉,夏季的高温会抑制其花芽分化,因此研究秋菊耐热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以早、中、晚不同花期的5个秋菊品种为试材,分析其耐热性差异及机制。首先,用30℃~65℃的高温胁迫后计算半致死温度(LT_(50)),对5种秋菊品种进行初步的耐性评价;其次,根据LT_(50)设置轻度(30℃)、中度(35℃、40℃)和重度(45℃、50℃)高温胁迫,测定丙二醛、脯氨酸、总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变化,综合分析5种秋菊品种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相较其他4种秋菊,高温胁迫下‘金龙腾云’的MDA含量最低,脯氨酸和总叶绿素的含量最高,SOD和POD的峰值活性最高,表明其耐热性最强;‘国华雨晴’的MDA含量最高,脯氨酸、总叶绿素含量及SOD活性最低,POD活性增长潜力最低,因此耐热性最低;‘瀑水流冰’的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仅次于‘金龙腾云’,‘千手观音’的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都高于‘红线菊’。综上,5个秋菊品种的耐热性与其LT_(50)的结果一致:‘金龙腾云’(早花,53.6℃)>‘瀑水流冰’(中花,51.0℃)>‘千手观音’(中花,49.7℃)>‘红线菊’(中花,49.5℃)>‘国华雨晴’(晚花,48.3℃)。该结果也与花期基本相符,可为秋菊越夏生长及夏季养护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秋菊 高温胁迫 高温半致死温度 生理指标 耐热性评价
原文传递
嘧霉胺对菊花灰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伟松 戚晓娴 +1 位作者 周振标 黄怡林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3年第12期59-61,共3页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嘧霉胺80%水分散粒剂对观赏菊花灰霉病具有较好防效,用药浓度400~600mg/kg(制剂稀释1 333~2 000倍),连续用药3次,末次防效达89%以上,是防治观赏菊花灰霉病较为理想的药剂,对作物作物和非靶标生物安全。
关键词 嘧霉胺 观赏菊花灰霉病 防治效果 药效试验
下载PDF
四种观赏菊不同部位药用成分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浩 袁琦 +3 位作者 蒲晓辉 赵辉 孙娜 刘闪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5期94-96,108,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品种菊花的不同部位中绿原酸、黄苓苷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绿原酸、黄芩苷和槲皮素为对照,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柱(4.6mm×250mm,5μm),甲醇-水(用冰醋酸调pH值)为流动相,梯度洗... 目的 比较不同品种菊花的不同部位中绿原酸、黄苓苷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绿原酸、黄芩苷和槲皮素为对照,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柱(4.6mm×250mm,5μm),甲醇-水(用冰醋酸调pH值)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37nm,柱温为25℃。结果 不同品种的花中绿原酸的含量为0.21%-0.40%.黄芩苷的含量为6.62%~8.60%,槲皮素的含量为0.18%~0.25%;不同品种的叶中绿原酸的含量为1.18%~1.69%.茎中绿原酸的含量为0.19%~0.36%。不同品种的叶和茎中黄芩苷和槲皮素含量均较少或没有。结论 观赏性菊花不同品种及不同部位中绿原酸、黄苓苷和槲皮素的含量不同,但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为观赏性菊花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菊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绿原酸 黄苓苷 槲皮素
下载PDF
三种开封观赏菊与怀菊中总黄酮的含量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浩 郭允 +3 位作者 陈永超 袁琦 蒲晓辉 覃江克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26-731,共6页
目的研究菊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在不同品种和部位中含量的差异。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首先对微波法和超声波法提取工艺进行比较,考察提取方法对菊花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最佳的提取方法,研究比较... 目的研究菊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在不同品种和部位中含量的差异。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首先对微波法和超声波法提取工艺进行比较,考察提取方法对菊花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最佳的提取方法,研究比较三种开封观赏菊花与药用怀菊花以及大立菊的花、茎、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差异。结果超声波法提取效率较高,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80%,料液比(质量与体积比)为1∶25,提取时间为30 min。总黄酮质量浓度在20~7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RSD为1.81%;三种开封观赏菊花中紫悬崖菊的花中总黄酮含量最高,大立菊的花中黄酮含量最低,且均高于怀菊的花中总黄酮含量;其中大立菊的花中的黄酮含量最高,叶中的黄酮含量次之,茎中的黄酮含量最低。结论超声波法提取效率高、稳定性好,可作为菊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稳定性好,为观赏性菊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观赏菊 怀菊 总黄酮 超声波法 微波法
下载PDF
几种开封观赏菊中总黄酮的研究
7
作者 杨浩 郭允 +2 位作者 郭猛 袁琦 蒲晓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78-81,共4页
目的:确定开封观赏菊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在不同品种与部位中含量的差异.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首先对微波法和超声波法提取工艺进行比较,考察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等实验条件对3种开封观赏菊中... 目的:确定开封观赏菊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在不同品种与部位中含量的差异.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为指标,首先对微波法和超声波法提取工艺进行比较,考察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等实验条件对3种开封观赏菊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然后采用最佳的提取工艺方法,考察开封观赏性大立菊的花、茎、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差异.结果:超声波法提取效率高,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25,提取时间30 min.总黄酮在20 ~70 mg·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7.5%,RSD 1.81%,3种菊花中紫悬崖菊花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大立菊的黄酮含量最低;其中大立菊中花的黄酮含量最高,叶中的黄酮含量次之,茎中的黄酮含量最低.结论:超声波法提取效率高,稳定性好,可作为观赏菊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稳定性好,为观赏性菊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封观赏菊 总黄酮 超声波法 微波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