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保和生脉散合二至丸“子母同治”气阴两虚胸痹心痛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哲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年第6期10-11,共2页
王保和教授认为气阴两虚胸痹心痛为气阴两虚,气虚无力鼓动血行而瘀滞,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特点为心胸隐痛;提出补心肺之气、养肝肾之阴;不仅关注局部症状,更注重全身脏腑综合调治,王师根据五行生克乘侮、子母相及的规律,心应火、... 王保和教授认为气阴两虚胸痹心痛为气阴两虚,气虚无力鼓动血行而瘀滞,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特点为心胸隐痛;提出补心肺之气、养肝肾之阴;不仅关注局部症状,更注重全身脏腑综合调治,王师根据五行生克乘侮、子母相及的规律,心应火、肺应金、肝应木、肾应水,肝木、心火与肺金、肾水为子母关系,宜"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临证常选用生脉散合二至丸,生脉散"补肺中元气不足",益气养阴、生津止汗;二至丸补益肝肾、滋阴养血,合生脉散"母子同治"以增强疗效。王师强调生脉散与二至丸虽为历代流传补益效方,临诊仍须注意扶正与驱邪,辨证配合养血、和血、温阳等扶正药物以及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脉等驱邪药物才能充分发挥功效。附气阴两虚胸痹心痛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 气阴两虚 补心肺之气 养肝肾之阴 生脉散 二至丸 医学启源 伤寒论 五行 生克乘侮 子母相及 子母同治 王保和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徐灵胎“元气论”学术思想初探 被引量:6
2
作者 丁晶 汪伟 沈津湛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291-1293,共3页
[目的]探讨清代名医徐灵胎"元气论"的学术思想。[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认真研读徐灵胎的医学著作,并结合中医各家学说,总结、概括徐氏"元气论"学术思想。[结果]经研究提炼,徐灵胎"元气论"... [目的]探讨清代名医徐灵胎"元气论"的学术思想。[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认真研读徐灵胎的医学著作,并结合中医各家学说,总结、概括徐氏"元气论"学术思想。[结果]经研究提炼,徐灵胎"元气论"学术思想可概括为:徐氏认为元气为医家活人第一大义,医者当深究根本,顾护元气。在理论上徐氏认为元气先天定分,宰于气血之先。五脏真精乃元气分体。在临床上徐氏将元气思想实际应用于以元断病,邪元相并,慎用温燥三个方面。[结论]徐灵胎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元气论"。徐氏的"元气论"不仅在中医精气理论中独树一帜,而且在临床辨证施治上极具特色。其学说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灵胎 元气论 学术思想 医学源流论 难经经释
下载PDF
张元素对《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婧 刘刚 +5 位作者 张钰欣 刘钟阳 曹晓璇 余如霞 王湫澄 张保春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61-764,共4页
《黄帝内经》中“运气学说”篇幅宏大,约占《素问》篇幅的近1/4,其所涉病机、治疗等内容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与实践意义。基于易水学派张元素医学著作《医学启源》,运用考据学的方法,探讨其对《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的继承与发展。认为张... 《黄帝内经》中“运气学说”篇幅宏大,约占《素问》篇幅的近1/4,其所涉病机、治疗等内容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与实践意义。基于易水学派张元素医学著作《医学启源》,运用考据学的方法,探讨其对《黄帝内经》运气学说的继承与发展。认为张元素在充分继承运气学说的基础上,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以“六气主治要法”统括运气学说中“六气为病”之繁,以“气味厚薄寒热阴阳升降之图”阐明运气学说之气味升降理论,以“五行制方生克法”统括运气学说之五味治法,并据此创立了以“脏腑议病制方”与“药类法象”为特色的“理-法-方-药”论治体系,由此开创了对后世影响至深的易水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元素 运气学说 《医学启源》 《黄帝内经》 易水学派
原文传递
万启南巧用生脉散治疗鼓胀 心悸 更年期综合征 抑郁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彦祎 万启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4期26-28,共3页
万启南教授灵活运用生脉散,强调临证善辨证而后知用方,不可守死方不知变通,持方以撞病,或虽知变而不达变通之巧,弄巧成拙,愈变愈糟。补气药,万师喜用太子参,太子参善补脾肺之气,兼养阴生津,略偏寒凉,属清补之品;万师认为若总属气阴两虚... 万启南教授灵活运用生脉散,强调临证善辨证而后知用方,不可守死方不知变通,持方以撞病,或虽知变而不达变通之巧,弄巧成拙,愈变愈糟。补气药,万师喜用太子参,太子参善补脾肺之气,兼养阴生津,略偏寒凉,属清补之品;万师认为若总属气阴两虚,证见汗多、口渴、咽干,形体倦怠,脉虚无力,舌红少津,或久病心肺两虚,气阴不足,咳呛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象虚软,均可随症加减应用。附鼓胀、心悸、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等验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散 医学启源 医方考 鼓胀 心悸 更年期综合征 抑郁 万启南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纳西先民对药物起源的认识 被引量:2
5
作者 梁文能 郑进 王寅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3-25,共3页
在《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中纳西先民对药物起源的认识有4点:1.箭与药水,反映了先民原始思维的遗迹;2.二元交合创药说是受道家思想影响;3.毒草与药草的认识,是先民长期生产实践的结果;4.民族迁徙与药,是古羌人医药知识的传播。以上对... 在《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中纳西先民对药物起源的认识有4点:1.箭与药水,反映了先民原始思维的遗迹;2.二元交合创药说是受道家思想影响;3.毒草与药草的认识,是先民长期生产实践的结果;4.民族迁徙与药,是古羌人医药知识的传播。以上对我们研究药物起源、形成、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医药 纳西族 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 药物起源
下载PDF
医学人类学视角下医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研究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丹丹 龙艺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7期901-907,共7页
医学关乎民生健康,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话题。对医学起源到发展这个过程进行研究,可以找到医学发展的规律,从中汲取经验,为以后医学能够更好发展作指导。医学人类学是一门以研究疾病和文化为焦点的新兴学科,从这一独特视角对医... 医学关乎民生健康,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话题。对医学起源到发展这个过程进行研究,可以找到医学发展的规律,从中汲取经验,为以后医学能够更好发展作指导。医学人类学是一门以研究疾病和文化为焦点的新兴学科,从这一独特视角对医学产生和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可以更深层次、更全面地认识医学。综述了医学人类学等相关概念以及我国对于中西医学起源和发展的研究状况、研究特点,以供同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起源 医学发展 医学人类学
下载PDF
论“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内涵 被引量:3
7
作者 郝保华 康兴军 郭小青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18-222,共5页
“神农尝百草 ,一日而遇七十毒” ,是中国医学史中常提到的一个上古记述 ,这个记述说明了医学源于实践。但这个记述又常被解释为半神话式的传说 ,实际上 ,它的历史背景是真实和朴素的 ,其中“日”和“七十”有特定的含义 ,也有深厚的历... “神农尝百草 ,一日而遇七十毒” ,是中国医学史中常提到的一个上古记述 ,这个记述说明了医学源于实践。但这个记述又常被解释为半神话式的传说 ,实际上 ,它的历史背景是真实和朴素的 ,其中“日”和“七十”有特定的含义 ,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由于历史的湮灭 ,愈往后这种记述愈被望文生义而神化 ,这是研究中医学史需要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起源 神农 中医学
原文传递
药分润燥,治崇开阖——试析石寿棠的药学理论 被引量:1
8
作者 吴燕芳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0-12,共3页
在回顾历代医家有关药性刚柔、升降开阖论述的基础上,对清代医家石寿棠《医原》所阐发的药性理论进行初步探讨。介绍了石氏以刚(燥)、柔(润)类归药物,注重以药物体质指导临床用药,并参合药性升降开阖配伍用药的临证经验。
关键词 石寿棠 医原 药学理论 药物体质
下载PDF
经典名方的“遵古”研发思路探讨——以泻白散为例 被引量:22
9
作者 文旺 李莉 +3 位作者 李德坤 周大铮 余伯阳 鞠爱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96-201,共6页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拟对符合要求的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流程,制备方法及给药途径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是获得政策优惠的一大前提。由于经典名方多为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方剂,在历代沿用过程中,药材炮制、药味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拟对符合要求的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流程,制备方法及给药途径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是获得政策优惠的一大前提。由于经典名方多为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方剂,在历代沿用过程中,药材炮制、药味用量、煎煮方式等可能发生了变化。若研究人员只是简单的采用现代方法对经典名方进行研究,容易偏离政策要求。加强前期资料调研,明确处方组成及所属朝代的用药情况能够给予经典名方研究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基于此,笔者以《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收载的泻白散为例,通过遵循古法原则,从药材基原、药材炮制、标准煎液的制备、泻白散颗粒剂的质量标准等方面阐述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的研发思路,为经典名方的开发与研制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泻白散 遵循古法 处方组成 标准煎液 质量控制 药材基原 炮制
原文传递
肝纤维化中医理论源流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良登 孙晓红 +3 位作者 魏玮 张寅 孙莹 李贞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3期300-304,共5页
肝纤维化中医理论源流包括病名、病因、病机、证治、方药、流派等方面。先秦时期阴阳五行学说对腹部疾病描述蕴含了古人有关肝纤维化的早期理解。秦汉时期中医典籍已有肝纤维化理、法、证、治、方、药、术记载,包括病名归属范围广、邪... 肝纤维化中医理论源流包括病名、病因、病机、证治、方药、流派等方面。先秦时期阴阳五行学说对腹部疾病描述蕴含了古人有关肝纤维化的早期理解。秦汉时期中医典籍已有肝纤维化理、法、证、治、方、药、术记载,包括病名归属范围广、邪毒蕴结肝络病机、阴阳和合诊治境界及辨证论治———方证对应体系;魏晋隋唐医药学全面继承发展,"肝王以胃气为本"说、"推陈致新"药证论、热毒内蕴肝络证治观点相继提出;宋金元时期学派纷呈,见解独到,如气机郁结肝络证治观点、推崇脾胃学说;至明清,肝纤维化中医认识已比较完善成熟,经方时方通变论、痰瘀内阻肝络论、经络病证论等注重临证通变;近代至今,中西医汇通。中医为体,西医为用,发挥中医药疗效优势,主导着当前论治肝纤维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中医学术渊源 流派学说 邪毒蕴结肝络
下载PDF
PBL/CBL联合PCMC在呼吸内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陶钰 吴林珂 +1 位作者 俞颖 徐青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2年第3期359-362,共4页
目的观察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problem-originated clinical medicine curriculum,PCMC)在呼吸内科规范化培训护士中的带教效果。... 目的观察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联合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problem-originated clinical medicine curriculum,PCMC)在呼吸内科规范化培训护士中的带教效果。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接收的31名规范化培训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CBL联合PCMC教学。将本院呼吸内科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接收的31名规范化培训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PBL联合PCMC教学。均教学3个月。比较两组出科考核成绩、带教前后的工作能力、对带教方法的认可度。采用SPSS 25.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带教后,观察组出科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92.58±5.25)vs.(86.80±6.74);(90.05±6.27)vs.(85.64±7.23)];两组领导能力、临床护理能力、教育与咨询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法律伦理实践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得分及工作能力总分均较带教前升高(P<0.05),且带教后观察组上述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带教方法明确学习重点、调动学习积极性、拓宽知识面、增强团体协作、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培养评判性思维、促进师生沟通的认可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规范化培训护士中应用PCMC联合PBL不仅有助于提高考核成绩,还可增强其工作能力,得到其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案例教学 呼吸内科 规范化培训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身痛逐瘀汤小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志飞 刘有志 +2 位作者 樊启猛 贺福元 周晋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58-963,共6页
身痛逐瘀汤为我国首批公布的100首经典名方之一,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卷下,源于《丹溪心法》中趁痛散,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散寒通络功效,为痹症有瘀血者设计的主要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目前研究多集中在临床应用上,而其方义... 身痛逐瘀汤为我国首批公布的100首经典名方之一,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卷下,源于《丹溪心法》中趁痛散,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散寒通络功效,为痹症有瘀血者设计的主要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目前研究多集中在临床应用上,而其方义内涵、药材的炮制与制剂方法等方面未见系统的文献报道,这极大的阻碍了经典名方身痛逐瘀汤的临床合理化使用及其复方制剂的研发。文章通过查阅历代记载身痛逐瘀汤的相关古籍和文献并对身痛逐瘀汤的源流、方义内涵、基原、道地性、炮制方法、剂量等方面进行考证,可为该方的“物质基准”和复方制剂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痛逐瘀汤 经典名方 复方制剂 基原 道地性 炮制方法
原文传递
小承气汤的古今文献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齐琪 张晴 +5 位作者 胡文均 申若男 刘雪纯 杜守颖 陆洋 白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15-123,共9页
小承气汤出自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由大黄、厚朴和枳实3味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阳明腑实轻证。其已被收录在《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但由于原方记载的饮片炮制规格、剂量均与现代习惯用法有所出入,造成小承气汤颗... 小承气汤出自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由大黄、厚朴和枳实3味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阳明腑实轻证。其已被收录在《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但由于原方记载的饮片炮制规格、剂量均与现代习惯用法有所出入,造成小承气汤颗粒剂的研发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明晰处方的历史沿革、剂量,以及药味的基原和炮制规格等关键信息,笔者拟对历代医学古籍和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并参考张仲景的生平相关经历,确定小承气汤的现代处方组成及煎煮方法为"酒洗大黄(药用大黄)55.2 g,姜厚朴(厚朴)27.6 g,清炒枳实(酸橙)39.0 g,加水800 mL,煎煮至240 mL,过滤,即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小承气汤 历史沿革 剂量换算 本草考证 炮制 药材基原
原文传递
基于考古发掘报告的中医药起源相关文献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艳 朱建平 +2 位作者 袁冰 曹丽娟 方晓阳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415-1417,共3页
目的通过考古发掘相关文献初步分析中医药的起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193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公开发表的考古发掘报告;手工检索1921年起出版发行的《中国二十世纪通鉴》《中国考古... 目的通过考古发掘相关文献初步分析中医药的起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收录的193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公开发表的考古发掘报告;手工检索1921年起出版发行的《中国二十世纪通鉴》《中国考古学年鉴》《国学季刊》《考古学报》等相关文献,纳入其中有关新石器时代及夏、商、周时期中医药起源的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对纳入文献的发表时间、涉及地区、涉及遗址所属文化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相关文献共计1621篇,发表文献量前3位时间段分别为1981~1990年(556篇)、1950~1966年(488篇)、1967~1980年(231篇);涉及考古遗址所属省份前3位分别为河南省(395篇)、陕西省(226篇)、浙江省(148篇);在1621篇文献中,明确提及遗址所属文化的文献共315篇,其中属龙山文化的文献98篇,属仰韶文化的文献77篇,属良渚文化的文献76篇,属河姆渡文化的文献19篇,属其他文化的文献仅45篇。结论中医药起源于黄河及长江中下游流域地区,且不晚于新石器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起源 考古报告 文献研究
原文传递
桑白皮汤成方考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默 张一鸣 范欣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65-1068,共4页
梳理经典名方桑白皮汤的方源、用量用法等方面,为其成方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尤其是成方制剂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通过查阅、比较相关中医古籍文献,对桑白皮汤方源及沿革,组方用药、炮制、用量及用法特点进行关键信息考证和辨析。经考该方... 梳理经典名方桑白皮汤的方源、用量用法等方面,为其成方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尤其是成方制剂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通过查阅、比较相关中医古籍文献,对桑白皮汤方源及沿革,组方用药、炮制、用量及用法特点进行关键信息考证和辨析。经考该方出明代中叶《古今医统大全》,具有清热化痰、降肺平喘之功;分析了方中药物的基原及用药部位,其中贝母从功效分析以浙贝母为宜;该方剂量单位为明代衡制;从同名方分析该方药物应是捣筛为粗末入煎;该方加水量以盏计量,其盏为沿袭宋代之大盏;该方服法沿用宋代煮散服法,一剂一煎一服。从本方的考证分析来看,经典名方研究应当尊重古方原意、用药配伍原则和用法用量特点,以达到古方今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桑白皮汤 方源 药物基原 炮制 用量用法
原文传递
动物源性中药材甄别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绍亮 刘晗 +2 位作者 邓俊花 范燕茹 陆小蒙 《检验检疫学刊》 2017年第2期35-39,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动物源性中药材物理性状、指纹图谱鉴定、色谱、光谱分析以及DNA条形码、PCR扩增等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而为动物源性中药材质量鉴别提供科学依据,保障食品安全。
关键词 动物源性中药材 质量 成分 鉴别
下载PDF
常用药食两用植物在中餐凉菜制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厐磊 史斌 《现代食品》 2021年第1期26-28,共3页
追溯“药食同源”起源和发展,简述常用的6种药食两用食材的养生功效。通过查阅资料发现,用紫苏、薄荷、百合、山药、山楂和桔梗制作凉菜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对治疗多种疾病有辅助作用,其药食两用价值高,药食两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药食两用 凉菜制作 药食同源 营养价值
下载PDF
《医学原始》与日本解剖学译著《重订解体新书》
18
作者 牛亚华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16-319,共4页
《医学原始》是第一部包含有西方医学内容的中医学著作。该书东传日本后,受到日本著名兰学家和医学家大概玄泽的重视,他修订老师杉田玄白等人翻译的《解体新书》时,在修订版《重订解体新书》名义解和附录中大量参考引用了《医学原始... 《医学原始》是第一部包含有西方医学内容的中医学著作。该书东传日本后,受到日本著名兰学家和医学家大概玄泽的重视,他修订老师杉田玄白等人翻译的《解体新书》时,在修订版《重订解体新书》名义解和附录中大量参考引用了《医学原始》一书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17~19世纪,中国、西方、日本医学的交流和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原始》 《重订解体新书》 大概玄泽 王宏翰 医学交流史
原文传递
中医原创思维之“动态思维” 被引量:28
19
作者 符宇 范冠杰 +3 位作者 黄皓月 林玉平 梁庆顺 夏亚情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1-184,共4页
"动-定序贯八法"是中医原创思维的典型代表,注重运用多维度、多层面、立体的动态视角去观察、辨析、把握、干预复杂恒动的生命现象。动态思维是该理论重要内涵之一,从以"气"为核心、以阴阳运动变化为内在驱动力、... "动-定序贯八法"是中医原创思维的典型代表,注重运用多维度、多层面、立体的动态视角去观察、辨析、把握、干预复杂恒动的生命现象。动态思维是该理论重要内涵之一,从以"气"为核心、以阴阳运动变化为内在驱动力、以动静辩证法为抓手、以"天人合一""形神一体"为视角、以"中和思维"为防治观等不同角度进行阐述,进一步明确中医"动态思维"的内涵和外延,解决认识思维"碎片化"的问题,构建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思维 中医原创思维 恒动观 动-定序贯八法
原文传递
中药灵芝使用的起源考古学 被引量:25
20
作者 袁媛 王亚君 +6 位作者 孙国平 王烨然 曹丽娟 沈岳明 袁冰 韩东 黄璐琦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180-1188,共9页
通过实地考察,从浙江3个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共发现了5份疑似史前灵芝样本(G1~G5),且均出土于文化层灰坑.经^(14)C放射性同位素质谱分析,证实田螺山遗址出土的G1样本距今约6817±44年,余杭南湖遗址出土的G2样本距今约5379±59年,... 通过实地考察,从浙江3个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共发现了5份疑似史前灵芝样本(G1~G5),且均出土于文化层灰坑.经^(14)C放射性同位素质谱分析,证实田螺山遗址出土的G1样本距今约6817±44年,余杭南湖遗址出土的G2样本距今约5379±59年,千金塔地遗址出土的G5样本距今约4508±50年,分别属于河姆渡早期和良渚文化时期.经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测,根据担孢子表观形态鉴定G1~G5样本为担子菌纲灵芝属真菌.河姆渡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史前灵芝与双鸟木雕头饰、玉器等巫用文物一起出土,推测当时巫已经在使用灵芝.史前灵芝样本的发现将人类使用灵芝的时间从汉朝推进到距今6800年,伴随着早期农业的形成,人们对具有灵芝外观的真菌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担孢子 中药起源 本草考古 新石器时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