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鹃属植物区系的研究 被引量:121
1
作者 方瑞征 闵天禄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5年第4期359-379,共21页
已知世界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约967种(种下分类等级未计算在内)。本文基于植物区系学的观点,讨论了属内8个亚属:常绿杜鹃亚属、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映山红亚属、羊踯躅亚属、云间杜鹃亚属、纯白杜鹃亚属... 已知世界杜鹃属(Rhododendron)植物约967种(种下分类等级未计算在内)。本文基于植物区系学的观点,讨论了属内8个亚属:常绿杜鹃亚属、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映山红亚属、羊踯躅亚属、云间杜鹃亚属、纯白杜鹃亚属、异蕊杜鹃亚属的系统位置、分布式样。分析了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上的时间、空间关系。认为常绿杜鹃亚属和杜鹃亚属是在本属植物起源后的早期阶段就沿不同途径迁徙、繁衍的两个演化枝。白第三纪以来,它们的性状发展多样,种系高度分化。在现存类群中最具原始性状的亚属是常绿杜鹃亚属,这个亚属的云锦杜鹃亚组Subsect.Fortunea,耳叶杜鹃亚组subsect.Auriculata保持较多原始性状。种的分布遍及欧洲、北美洲、亚洲、大洋洲(有1种),东亚种类最多,马来西亚次之。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既是多度中心又是多样化中心,马来西亚仅是多度中心。大多数种为地方特有性分布,特有现象十分突出,东亚和马来西亚的特有种共约862种,占种总数的89%以上。中国有6个亚属(Candliiastrum.Mumeazalea不产)约562种,其中特有种约405种。分析第三纪的化石记录,杜鹃属在全球分布的时间、地点,杜鹃属保持原始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属 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
下载PDF
杉科植物的起源、演化及其分布 被引量:60
2
作者 于永福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362-389,共28页
本文根据对杉科的系统发育、现代分布和化石分布的研究,结合古地理和古气候资料,讨论了杉科的起源、演化和现代分布格局的成因。杉科基本上是一个亚热带科,我国长江、秦岭以南至华南一带是其现代分布中心。东亚中高纬度的东北地区可能... 本文根据对杉科的系统发育、现代分布和化石分布的研究,结合古地理和古气候资料,讨论了杉科的起源、演化和现代分布格局的成因。杉科基本上是一个亚热带科,我国长江、秦岭以南至华南一带是其现代分布中心。东亚中高纬度的东北地区可能是其起源中心和早期分化中心。起源时间为早侏罗纪或晚三叠纪。杉科植物的各种类型很可能在早白垩纪甚至晚侏罗纪就已分化出来。杉科植物于东亚起源后,在当时劳亚古陆尚未完全解体、气候分带现象尚不甚明显的情况下跨越欧亚大陆散布到北美,并扩散到南半球。自晚白垩纪,白令陆桥和北大西洋陆桥对其在北半球的散布发挥了重要作用。杉科植物目前虽处于衰退状态,但在地质史上却曾经经历过极其繁盛的时代。在中生代中晚期和早第三纪,杉科植物种类繁多,广布于北半球,向北扩散到北极圈内的高纬度地区,是当时的大科。大多数现存属曾分别有过3个或2个分布中心:水松属、落羽杉属和北美红杉属在东亚、北美西部和欧洲;水杉属在东亚和北美西部;柳杉属、杉木属,很可能也包括台湾杉属在东亚和欧洲;巨杉属在欧洲、北美和东亚。在晚白垩纪和第三纪,现存属特别是水松属、落羽杉属、水杉属、北美红杉属和巨杉属,曾是北半球森林植被的重要组成成分。南半球也曾有少量种类,分布亦远较现代普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科 起源 进化 分布
下载PDF
橐吾属的起源、演化与地理分布 被引量:41
3
作者 刘尚武 邓德山 刘建全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4年第6期514-524,共11页
橐吾属Ligularia Cass.是菊科千里光族款冬亚族的一个大属。在款冬亚族中本属与大吾风草属Farfugium Lindl.亲缘关系最近,但进化程度较高。本属包括6组、11系129种。所有种类均分布在亚洲,仅2种扩散至欧洲。在东亚地区有119种,占该属总... 橐吾属Ligularia Cass.是菊科千里光族款冬亚族的一个大属。在款冬亚族中本属与大吾风草属Farfugium Lindl.亲缘关系最近,但进化程度较高。本属包括6组、11系129种。所有种类均分布在亚洲,仅2种扩散至欧洲。在东亚地区有119种,占该属总种数的96%。高度集中在横断山区的有4组、6系67种,其中61种为特有种,占该属总组数的66%,总系数的54.5%,总种数的52%。这个事实表明了横断山区是该属的多度中心和多样化中心。通过性状分析,伞房组伞房系Sect.Corymbosae,Ser.Calthifoliae叶肾形,具掌状叶脉,头状花序大而少,排列呈伞房状,总苞半球形,被认为是该属的原始类群。原始种齿叶橐吾L.dentata和鹿蹄橐吾L.hodgsonii的分布区从我国四川东部经过湖北、湖南、安徽、福建等省至日本。这个分布格局与近缘属大吴风草属Farfugium一致。 根据共同起源原理,这两个属的祖先极有可能就发生在这一地区。因此我们推测东亚地区从中国四川东部至日本这一地区是本属的发源地,然而根据地质历史和现代分布,作者认为中国中部(包括四川东部)是本属的初始起源地。该属起源后,基本上沿亚洲南缘的山地扩散,少数种类向东北至亚洲东北部。本属起源时间至少不晚于中白垩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橐吾属 起源 演化 地理分布 菊科
下载PDF
鹅观草属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28
4
作者 蔡联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913-923,共11页
鹅观草属是禾本科小麦族中的最大的属 ,现知全世界有 4组、2 0系、1 2 6种 ,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和寒带 ;中国有 4组、1 8系、79种 ,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华北和东北 ,是鹅观草属植物种类最为集中的区域 ;尤其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唐古特... 鹅观草属是禾本科小麦族中的最大的属 ,现知全世界有 4组、2 0系、1 2 6种 ,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和寒带 ;中国有 4组、1 8系、79种 ,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华北和东北 ,是鹅观草属植物种类最为集中的区域 ;尤其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唐古特地区又是我国鹅观草属分布相对密集之地 ,有 3组、1 2系、30种 ,而且其间不同等级、不同演化水平的类群均有分布 ,该地可能就是该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同时 ,唐古特地区多汇聚有鹅观草属不同等级的原始类群和与原始类群很近缘的短柄草属植物 ,其中最原始的大柄鹅观草特产于该区 ,而该区缺乏的是高级的大颖组类群 ,故推测唐古特地区可能又是该属的起源地 ,起源时间大约在青藏高原明显增高、气候转凉的晚第三纪初的中新世。鹅观草属起源后 ,在中国境内地质活动比较剧烈的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分化 ,但只有少数适应性较强的类群大概以 3条路径扩展到国外 ,并向东到达北美的巴芬岛 ,向西延伸到大西洋滨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观草属 地理分布 起源 散布
下载PDF
獐牙菜属植物的起源,散布和分布区形成 被引量:25
5
作者 何廷农 薛春迎 王伟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4年第6期525-537,共13页
本文根据植物类群的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统一的原理,讨论了獐牙菜属植物的起源、散布和分布区的形成。獐牙菜属包括11组16系154种,间断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中国西南部-喜马拉雅地区汇集了大多数种类、不同演化水平的类群以... 本文根据植物类群的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统一的原理,讨论了獐牙菜属植物的起源、散布和分布区的形成。獐牙菜属包括11组16系154种,间断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中国西南部-喜马拉雅地区汇集了大多数种类、不同演化水平的类群以及形形色色的特有类群,成为该属的多样化中心和多度中心。该属的原始类群和外类群也集中分布在中国西南山地,极有可能是该属的起源地。该 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出现了各式的间断分布,根据有该属植物分布的大陆间及大陆与岛屿间分离和连接的时间推测,该属的起源时间至少不会晚于晚白垩纪,也许更早,可追溯到中白垩纪。通过分类群间亲缘关系和现代分布分析,显示出该属植物从起源地向周围和一定方向散布,形成了三个主要散布途径。在散布过程中植物本身也发生演化和就地特化,形成新的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獐牙菜属 起源 分布 龙胆科
下载PDF
松科冷杉属植物的化石历史和现代分布 被引量:21
6
作者 向小果 曹明 周浙昆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9-452,共14页
冷杉是北半球阴暗针叶林的优势种和建群种,现全世界共有52种1亚种12变种,在北半球形成南欧、北美和东亚三个分布中心,这三个地区也是冷杉属化石最丰富的地区。在垂直分布上,冷杉集中分布于1000~2000m(15种)和2500~4000m(13种... 冷杉是北半球阴暗针叶林的优势种和建群种,现全世界共有52种1亚种12变种,在北半球形成南欧、北美和东亚三个分布中心,这三个地区也是冷杉属化石最丰富的地区。在垂直分布上,冷杉集中分布于1000~2000m(15种)和2500~4000m(13种)两个海拔地段。在中国,冷杉植物呈南北间断分布,集中分布在横断山地区。冷杉属的特有现象和孑遗分布现象都十分突出,有7个种呈孑遗分布。根据冷杉属的地史分布和现代分布的研究并结合最新的系统演化资料,本文推测冷杉属于白垩世中期起源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始新世以后,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冷,逐步向南迁移,由于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落基山脉抬升及东亚季风气候的出现以及第四纪冰期的影响而形成了现代间断的分布格局。冷杉与银杉、金钱松等其它松科植物的形成模式十分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属 地史分布 现代分布 起源 扩散
下载PDF
嵩草属地理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树仁 梁松筠 戴伦凯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44-160,共17页
嵩草属Kobresia Willd.隶属于莎草科,全世界有64种5变种,中国有49种4变种,属下分为4个组。该属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至寒带,亚洲种类最多,主要集中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地区和横断山地区。上述两地共有总数的90%以上的种类。因此,喜马拉雅... 嵩草属Kobresia Willd.隶属于莎草科,全世界有64种5变种,中国有49种4变种,属下分为4个组。该属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至寒带,亚洲种类最多,主要集中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地区和横断山地区。上述两地共有总数的90%以上的种类。因此,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为嵩草属的分布中心。与嵩草属最近缘的属Schoenoxiphium只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和非洲东南部山地。两个属可能有共同的祖先,发生于冈瓦纳古陆。随着印度板块与非洲大陆分离并向北方漂移,嵩草属的祖先被带到欧亚大陆,在两个板块相遇处——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产生了现在的嵩草属。其后,喜马拉雅山脉进一步抬升,气候与环境发生巨变,嵩草属也进一步分化形成现在的规模。印度板块在早第三纪与欧亚大陆相连接,嵩草属可能就是此时起源于喜马拉雅山地区,并开始分化,且沿北半球的山系向北扩散到欧洲和西伯利亚,又从欧洲到格陵兰再到加拿大东部,从西伯利亚通过白令海峡到阿拉斯加并沿落基山脉南下达到美国的科罗拉多,形成了嵩草属现今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草属 地理分布 起源 莎草科
下载PDF
亚洲柑橘木虱的起源、分布和扩散能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江宏燕 吴丰年 +4 位作者 王妍晶 陶磊 王吉锋 刘喆 岑伊静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14-1020,共7页
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柑橘的毁灭性病害—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的传播媒介,是柑橘生产中最重要的害虫。本文综述了亚洲柑橘木虱的起源、分布和扩散情况,揭示中国亚洲柑橘木虱由南向北的扩散规律,为有效防治木... 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柑橘的毁灭性病害—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的传播媒介,是柑橘生产中最重要的害虫。本文综述了亚洲柑橘木虱的起源、分布和扩散情况,揭示中国亚洲柑橘木虱由南向北的扩散规律,为有效防治木虱、阻止黄龙病进一步蔓延传播、保障我国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柑橘木虱 起源 分布 扩散 黄龙病
下载PDF
以礼草属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14
9
作者 蔡联炳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8-259,共12页
根据植物类群的地理分布与系统发育相统一的原理 ,本文讨论了以礼草属的分布中心、起源地、起源时间和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以礼草属全世界约 2 6种、6变种 ,隶属于 3个组 ,主要分布于中国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 根据植物类群的地理分布与系统发育相统一的原理 ,本文讨论了以礼草属的分布中心、起源地、起源时间和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以礼草属全世界约 2 6种、6变种 ,隶属于 3个组 ,主要分布于中国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伊朗也有分布。其中 ,中国的青藏高原汇聚了该属的大多数种类 ,且不同等级和演化水平的类群均集居于此 ,使其成为该属的现代分布中心 ;而该属的原始类群、以及与原始类群很近缘的鹅观草属却分布在这一中心之外的天山地区 ,加之天山地区自新生代的晚第三纪再次抬升以来 ,具备了以礼草属发生和繁衍的自然条件 ,因而天山地区很可能就是该属的起源地 ,起源时间也可能在晚第三纪或第四纪初。以礼草属自天山起源后 ,扩散的途径大概有 3条 ,其中西南向途径和东南向途径从东、西两侧侵入青藏高原 ,在青藏高原得到极度发展 ,并随着高原的继续隆起 ,进一步衍生出最高级的类群短穗组 ,从而形成了以礼草属现今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礼草属 地理分布 起源 小麦族
下载PDF
中国绵羊起源、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永欣 李孟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58-973,共16页
中国地方绵羊品种资源丰富,部分品种具有繁殖力高、毛皮品质好、多角、多乳头、大尾脂、抗逆性强等独特性状,这些遗传资源引起了学者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兴趣,但目前仍然存在绵羊起源问题的争议,缺乏对我国绵羊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全面系... 中国地方绵羊品种资源丰富,部分品种具有繁殖力高、毛皮品质好、多角、多乳头、大尾脂、抗逆性强等独特性状,这些遗传资源引起了学者们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兴趣,但目前仍然存在绵羊起源问题的争议,缺乏对我国绵羊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等问题。本文综述了绵羊起源、品种分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父系、母系、常染色体分子标记等不同层面介绍了中国绵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概况,为中国绵羊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绵羊新品种(系)的培育以及我国绵羊产业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起源 进化 扩散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杨属地理分布与起源初探 被引量:13
11
作者 龚固堂 《四川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25-30,共6页
本文讨论了杨属的属下分类群 ;对各组的特征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各组及种类在世界及中国的分布。本文运用化石、古地理、古气候、孢粉区系、现代地理分布等证据对杨属的起源时间及地点进行了分析 ,认为杨属可能起源于晚白垩纪时的中国西... 本文讨论了杨属的属下分类群 ;对各组的特征进行了比较 ;分析了各组及种类在世界及中国的分布。本文运用化石、古地理、古气候、孢粉区系、现代地理分布等证据对杨属的起源时间及地点进行了分析 ,认为杨属可能起源于晚白垩纪时的中国西南部和中部地区 ;最后讨论了杨属起源后的散布途径及现代分布格局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属 地理分布 起源 扩散
下载PDF
木兰属(Magnolia)的地理分布及起源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冰 《生态科学》 CSCD 2000年第3期33-36,共4页
分析了现代木兰属 (Magnolia)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散布途径 ,认为华夏植物区系区域不仅是现代木兰属的分布中心 ,同时也是木兰属的分化中心及原始类群保存中心 ,并结合地史资料 ,推断全球木兰属植物应共同起源于华夏植物区系。
关键词 木兰属 地理分布 起源 华夏植物区系
下载PDF
亚洲安息香科植物地理分布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涛 张宏达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97-103,共7页
研究亚洲安息香植物的地理分布,探讨它的起源及散布,中国西南地区是该科的最早分化中心。
关键词 地理分布 安息香料 亚洲
下载PDF
缘脊叶蝉亚科生物地理学研究(同翅目,叶蝉科) 被引量:7
14
作者 袁忠林 沈林 +1 位作者 尚素琴 张雅林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0,共10页
对缘脊叶蝉亚科的组成,族、属和种的地理分布,以及起源与扩散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缘脊叶蝉亚科由7族57属323种组成,只分布于旧世界(OldWorld)。7个族在非洲区均有分布,古北区有4个族、东洋区3个族、澳洲区2个族。依种类分布情况对... 对缘脊叶蝉亚科的组成,族、属和种的地理分布,以及起源与扩散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缘脊叶蝉亚科由7族57属323种组成,只分布于旧世界(OldWorld)。7个族在非洲区均有分布,古北区有4个族、东洋区3个族、澳洲区2个族。依种类分布情况对4大动物区的相似性分析表明,东洋区与古北区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澳洲区,与非洲区的相关性较小,这与地球演化历史是相吻合的。通过对各族地理分布及起源时间分析,它们的起源时间依次是:Drabescini、Paraboloponini、Selenocephalini、Ianeirini、Adamini、Dwightiini和Hypacostemmini。文中给出了各族的地理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脊叶蝉亚科 地理分布 起源 扩散途径.
下载PDF
扬子区中、晚奥陶世和兰多维利世四射珊瑚起源、扩散及生物古地理关系(英文)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心一 陈建强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9-191,共13页
扬子区中奥陶世—志留纪兰多维利世四射珊瑚产出丰富 ,尤以兰多维利世最为繁盛。目前已报道的1 2 3属 (包括中奥陶世 4属 ,晚奥陶世 2 5属 ,兰多维利世 94属 )中 ,有 30属最早出现在扬子区 ,尔后扩散到欧洲、北美和其它邻区。例如 :Calo... 扬子区中奥陶世—志留纪兰多维利世四射珊瑚产出丰富 ,尤以兰多维利世最为繁盛。目前已报道的1 2 3属 (包括中奥陶世 4属 ,晚奥陶世 2 5属 ,兰多维利世 94属 )中 ,有 30属最早出现在扬子区 ,尔后扩散到欧洲、北美和其它邻区。例如 :Calostylis最早出现在川南的中奥陶世 (Llandeilo)地层中 ;Aphyllum和Cantrillia最早出现在浙西的晚奥陶世中Ashgill地层 ;扭心珊瑚类Briantelasma ,Pycnactis和Tunguselasma等 ,最早出现在黔东北晚Ruddanian地层 ;柱珊瑚类Ceriaster、Stauria、Amplexoides、Synamplexoides等 ,泡沫珊湖类Maikottia ,Rhizophyl lum等均最早出现在黔东北的中兰多维利统 (MiddleLlandovery)。根据这些资料 ,我们认为扬子区应该是奥陶纪和志留纪四射珊瑚起源中心之一。文中论述扬子区中奥陶世—兰多维利世四射珊瑚动物群特征及其生物古地理关系。该区中奥陶世珊瑚以穿孔珊瑚类的Calostylis和Yohophyllum为特征。下扬子区浙西晚奥陶世三衢山组 (中Ashgill)四射珊瑚群有某些澳大利亚分子Hillophyllum和Bowanophyllum ;而上扬子区晚Ashgill观音桥层的四射珊瑚动物群与北欧同期珊瑚群有高度的相似性。这表明扬子区当时与欧洲具有较密切的古生物地理关系。扬子区兰多维利世四射珊瑚群与西伯利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射珊瑚 扩散 扬子区 奥陶纪 兰多维利世 古生物地理
下载PDF
赖草属的地理分布及其起源散布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玉萍 刘涛 +3 位作者 吕婷 周勇辉 张晓宇 苏旭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5-317,共13页
为了探讨赖草属(Leymus Hochst.)植物的地理分布及起源散布,通过野外调查、标本查阅和文献搜集,同时结合地史、气候及类群演化关系的综合分析,对其地理分布及起源散布进行了整理和研究。结果显示,赖草属植物有3组53种(含变种),主要分布... 为了探讨赖草属(Leymus Hochst.)植物的地理分布及起源散布,通过野外调查、标本查阅和文献搜集,同时结合地史、气候及类群演化关系的综合分析,对其地理分布及起源散布进行了整理和研究。结果显示,赖草属植物有3组53种(含变种),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地区;中国有3组40种(含变种),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以及西南地区,也是该属种类最为集中的区域;尤其是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地区及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唐古特地区又是中国该属分布相对密集之地,有3组22种,并且其间不同等级、不同系统演化水平的类群均有分布,是该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同时,阿尔泰地区多汇集赖草属不同等级的原始类群和外类群,故该地区极有可能是该属的起源地,起源时间大约在第三纪渐新世。赖草属起源后,在渐新世末期青藏高原不断隆升、气候与环境发生巨变,其在中国境内地质活动较为剧烈的区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分化,主要通过两个阶段和三条路径扩散成现今的地理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草属 地理分布 起源 散布
下载PDF
鹅观草属的几个新组合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联炳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8-50,共3页
本文报道了禾本科鹅观草属的三个种级新组合和四个变种级新组合。即大丛鹅观草Roegneriamagnicaespis(D.F.Cui)L.B.Cai;新疆鹅观草Roegneriasinkiangensis(D.F.Cu... 本文报道了禾本科鹅观草属的三个种级新组合和四个变种级新组合。即大丛鹅观草Roegneriamagnicaespis(D.F.Cui)L.B.Cai;新疆鹅观草Roegneriasinkiangensis(D.F.Cui)L.B.Cai;阿尔泰鹅观草Roegneriaaltaica(D.F.Cui)L.B.Cai;短芒鹅观草Roegneriaglaberrimavar.breviarista(D.F.Cui)L.B.Cai;林缘鹅观草Roegneriamutabilisvar.nemoralis(D.F.Cui)L.B.Cai;多花鹅观草Roegneriaabolinivar.pluriflora(D.F.Cui)L.B.Cai和曲芒鹅观草Roegneriatschimganicavar.glabrispicula(D.F.Cui)L.B.C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鹅观草属 新组合
下载PDF
考古学视野下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超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8-90,F0002,共14页
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是岛屿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地区史前考古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中国台湾岛、菲律宾及密克罗尼西亚等地区史前考古的一系列新发现,以及国内外考古学界在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这一课题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就,均凸... 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是岛屿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地区史前考古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中国台湾岛、菲律宾及密克罗尼西亚等地区史前考古的一系列新发现,以及国内外考古学界在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这一课题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就,均凸显出环南中国海北岸地区在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南岛语族 起源与扩散 史前考古
原文传递
华东天目山脉、黄山山脉、大别山脉竹类植物区系分析,兼论区系的起源与扩散 被引量:3
19
作者 赖广辉 肖斌 洪岩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9-108,共10页
华东天目山脉、黄山山脉、大别山脉竹类植物较为丰富,分别有10属/75种(含种下等级)、8/49、7/30。通过对属、种的分布型分析,前二者竹类植物区系属于典型的华东区系,起源的时间不迟于早第三纪的始新世;而大别山脉虽仍属华东区系的范畴,... 华东天目山脉、黄山山脉、大别山脉竹类植物较为丰富,分别有10属/75种(含种下等级)、8/49、7/30。通过对属、种的分布型分析,前二者竹类植物区系属于典型的华东区系,起源的时间不迟于早第三纪的始新世;而大别山脉虽仍属华东区系的范畴,因渗入了不少华中区系的成分,已具有某些经向过渡性特征,且起源的时间较晚。这3个山脉的竹类植物区系均具有显著的亚热带性质。天目山脉不仅是刚竹属Phyllostachys和短穗竹属Brachystachyum的分化变异中心,也极有可能就是它们的起源中心,但它们自此地起源后的散布方式有所不同,刚竹属在我国亚热带为四周放射状顺序渐进,扩散的范围颇广;短穗竹属存在东西南北4条散布路线,但向各方扩散的距离相差甚远。这些山脉与华东其他地区竹类植物区系联系密切,与华中竹类植物区系也有一定的联系,但与华南、西南等地竹类植物区系联系微弱。从地理位置和区系组成来看,黄山山脉的竹类植物区系来源于天目山脉,大别山脉的竹类植物区系又来源于黄山山脉,前者都是在后者扩展的基础上融合了其他区系的一些成分后发展而成,大别山脉又是北方秦岭以东广大丘陵平原地区竹类植物区系的发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脉 黄山山脉 大别山脉 竹类植物区系 刚竹属 短穗竹属 起源 扩散
下载PDF
微糙三脉紫菀的细胞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黎维平 刘胜祥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8-72,共5页
三脉紫菀多倍体复合体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困难的类群.但是,作为该复合体主产地的中国,其分类学研究和细胞学资料十分缺乏.因此,对微糙三脉紫菀9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显示,微糙三脉紫菀为四倍体(2n=4x=36),关于微糙三脉紫菀有六倍... 三脉紫菀多倍体复合体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困难的类群.但是,作为该复合体主产地的中国,其分类学研究和细胞学资料十分缺乏.因此,对微糙三脉紫菀9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显示,微糙三脉紫菀为四倍体(2n=4x=36),关于微糙三脉紫菀有六倍体的报道应属鉴定错误.微糙三脉紫菀6个居群的核型资料表明,其核型的不对称性具有经度地带性变异的趋势.据此认为,微糙三脉紫菀起源于浙皖山丘西部,然后向西扩散,抵达云贵高原和四川.这一假设得到横走地下茎演化证据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地理学 紫菀 分类学研究 细胞学研究 不对称性 云贵高原 复合体 多倍体 四倍体 六倍体 地带性 地下茎 居群 核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