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Opportunities for Lanthanide Luminescence 被引量:32
1
作者 Jean-Claude G. Bünzli Steve Comby Anne-Sophie Chauvin Caroline D. B. Vandevyver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57-274,共18页
Trivalent lanthanide ions display fascinating optical properties. The discovery of the corresponding elements and their first industrial uses were intimately linked to their optical properties. This relationship has b... Trivalent lanthanide ions display fascinating optical properties. The discovery of the corresponding elements and their first industrial uses were intimately linked to their optical properties. This relationship has been kept alive until today when many high-technology applications of lanthanide-containing materials such as energy-saving lighting devices, displays, optical fibers and amplifiers, lasers, responsive luminescent stains for biomedical analyses and in cellulo sensing and imaging, heavily rely on the brilliant and pure-color emission of lanthanide ions. In this review we first outlined the basics of lanthanide luminescence with emphasis on f-f transitions, the sensitization mechanisms, and the assessment of the luminescence efficiency of lanthanide-containing emissive molecular edifices. Emphasis was then put on two fast developing aspects of lanthanide luminescence: materials for telecommunications and light emitting diodes, and biomedical imaging and sensing. Recent advances in NIR-emitting materials for plastic amplifiers and waveguides were described, together with the main solutions brought by researchers to minimize non-radiative deactivation of excited states. The demonstration in 1999 that erbium tris(8-hydroxyquinolinate) displayed a bright green emission suitable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s) was followed by realizing that in OLEDs, 25% of the excitation energy leads to singlet states and 75% to triplet states. Since lanthanide ions are good triplet quenchers, they now also play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lighting devices. Luminescence analyses of biological molecules are among the most sensitive analytical techniques known. The long lifetime of the lanthanide excited states allows time-resolved spectroscopy to be used, suppressing the sample autofluorescence and reaching very low detection limits. Not only visible lanthanide sensors are now ubiquitously provided in medical diagnosis and in cell imaging, but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NIR emission of ions su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thanide luminescence SENSITIZATION near infrared telecommunications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time-resolved luminescence in cellulo sensing cell imaging rare earths
下载PDF
现代显示技术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5
2
作者 魏文君 徐亨 +4 位作者 刘学清 尤庆亮 邹琳玲 刘继延 曹元成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99-106,共8页
依据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分别介绍了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CRT)以及平板显示技术(FPD)的发展历史、分类及其工作原理,简述了各种显示技术当前存在的缺陷和挑战,并对现代量子点显示技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阴极射线管(CRT) 液晶显示(LCD) 发光二极管显示(LED) 等离子体显示(PDP) 有机发光
原文传递
我国新型显示关键材料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高伟男 毕勇 +1 位作者 刘新厚 许祖彦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50,共7页
新型显示作为电子信息领域为数不多的千亿美元级产业,是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本文针对新型显示关键材料与工艺在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进程中的战略性、支撑性和保障性作用开展论述,梳理了具有代表... 新型显示作为电子信息领域为数不多的千亿美元级产业,是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本文针对新型显示关键材料与工艺在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进程中的战略性、支撑性和保障性作用开展论述,梳理了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显示关键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凝练了我国相关领域在材料技术和应用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新型显示关键材料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研究建议:抓牢新一轮显示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的重大机遇,从国家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全产业链生态的角度出发,以整机应用为牵引,以核心材料为突破口,打造新型显示创新平台,构建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聚合优势力量,突破产业化发展中的核心共性关键材料与工艺问题,完善产业协同创新生态。从技术、市场、资金、政策等多个角度完成了新型显示创新平台的可行性分析,以期支持我国新型显示产业"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显示 有机发光二极管 微米级发光二极管 激光显示 关键材料
下载PDF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驱动技术 被引量:6
4
作者 任乐宁 朱樟明 杨银堂 《现代显示》 2004年第5期54-58,共5页
基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器件结构和发光机理的分析,讨论了OLED的无源和有源驱动技术,并对各自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比较分析了OLED的直流驱动和交流驱动技术,得出了交流驱动优于直流驱动的结论。最后,通过一个例子,分析了有源矩阵O... 基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器件结构和发光机理的分析,讨论了OLED的无源和有源驱动技术,并对各自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比较分析了OLED的直流驱动和交流驱动技术,得出了交流驱动优于直流驱动的结论。最后,通过一个例子,分析了有源矩阵OLED驱动电路的整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ed 有机发光二极管 显示驱动 交流驱动 有源驱动 有源矩阵 器件结构 技术 比较分析 分析比较
下载PDF
BCP层对蓝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洪 于军胜 +2 位作者 李璐 唐晓庆 蒋亚东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29-1432,共4页
采用真空热沉积的方法,在常规的三层器件基础上,通过改变空穴阻挡层BCP的厚度,制备了具有结构为氧化铟锡(ITO)/N,N′-diphenyl-N,N′-bis(1-naphthyl)(1,1′-biphenyl)-4,4′-diamine(NPB)/2,9-dimethyl-4,7-di-phenyl-1,10-phenanthrol... 采用真空热沉积的方法,在常规的三层器件基础上,通过改变空穴阻挡层BCP的厚度,制备了具有结构为氧化铟锡(ITO)/N,N′-diphenyl-N,N′-bis(1-naphthyl)(1,1′-biphenyl)-4,4′-diamine(NPB)/2,9-dimethyl-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BCP)/Hydroxyquinoline aluminum(Alq3)/Mg:Ag的双异质结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果表明,当空穴阻挡层BCP的厚度从0.1nm逐渐增加到4.0nm时,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实现了从绿色到蓝绿色再到蓝色发射的转变。同时,空穴阻挡层BCP起到了调节载流子复合区域和改变器件发光颜色的作用,并且通过详细的器件结构优化证明一定厚度的BCP层显著地提高了蓝光器件的效率,达到了7.3l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光谱变化 BCP 功率效率
原文传递
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密保秀 王海珊 +3 位作者 高志强 王旭鹏 陈润锋 黄维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6-152,共17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是在电场作用下,以有机材料为活性发光层的器件。由于OLED具有亮度高、响应快、视角宽、工艺简单、可柔性等优点,在现代科学研究及技术应用中备受关注。其商业化应用,诸如平板显示(FPD)和固体照明(SSL)等,正在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是在电场作用下,以有机材料为活性发光层的器件。由于OLED具有亮度高、响应快、视角宽、工艺简单、可柔性等优点,在现代科学研究及技术应用中备受关注。其商业化应用,诸如平板显示(FPD)和固体照明(SSL)等,正在不断向前推进。本文综述了小分子OLED的各种器件结构和功能材料研究进展以及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在器件结构方面,着重介绍了每种器件的结构及相关工作原理、并对其性能进行讨论。包括:掺杂或主体发光器件;单层、双层、三层及多层器件;白光器件。继而介绍了OLED功能材料的一般研究方法,OLED中典型功能材料的结构和特点,以及器件性能。这些功能材料包括:空穴传输、电子传输、红光、绿光、蓝光、掺杂磷光的主体、界面修饰等材料。文章最后提出了小分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技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做了简单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 平板显示 固体照明 器件结构 工作机制 功能材料
原文传递
二咔唑四苯乙烯多功能发光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7
7
作者 池振国 何克强 +5 位作者 李海银 张锡奇 许炳佳 刘四委 张艺 许家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5-731,共7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压致荧光变色效应的聚集诱导增强发光(PAIE)化合物二咔唑四苯乙烯;通过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化合物的基本性能.实验...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压致荧光变色效应的聚集诱导增强发光(PAIE)化合物二咔唑四苯乙烯;通过核磁共振、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化合物的基本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含量的增加,该化合物溶液荧光强度增强了171倍,荧光量子产率提高了100倍,表现出明显的聚集诱导增强发光效应;在外界因素作用下该化合物固体样品可实现结晶态与无定形态的相互转变.结晶态的荧光发射波长为450 nm,无定形态为480 nm,相差30 nm,说明该化合物具有明显的压致荧光变色效应;将该化合物用于制备发光器件,未经优化的器件亮度达2438 cd/m2,电流效率为2.87 cd/A,流明效率为1.81 lm/W.该化合物是一种多功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咔唑四苯乙烯 聚集诱导发光效应 压致荧光变色效应 发光器件
下载PDF
用液晶显示控制驱动器实现OLED的矩阵字符显示 被引量:4
8
作者 高丽 张步新 +4 位作者 朱文清 张志林 蒋雪茵 吴玉琦 许少鸿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2,共4页
本文介绍了用液晶显示控制驱动器实现有机发光二极管 (OL ED)的矩阵字符显示。通过对液晶显示控制驱动器的输出波形和行输出电路的改进 ,得到了适合 OL ED矩阵驱动的电路 ,实现了无交叉效应的 OL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液晶显示控制驱动器 矩阵字符显示
原文传递
基于视觉的液晶屏/OLED屏缺陷检测方法综述
9
作者 林思媛 吴一全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1345,共25页
液晶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和有机发光半导体(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屏的制造工艺复杂,其生产过程的每个阶段会不可避免地引入各种缺陷,影响产品的视觉效果及用户体验,甚至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实现快速且精确... 液晶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和有机发光半导体(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屏的制造工艺复杂,其生产过程的每个阶段会不可避免地引入各种缺陷,影响产品的视觉效果及用户体验,甚至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实现快速且精确的缺陷检测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基于机器视觉的液晶屏/OLED屏缺陷检测方法。首先给出了液晶屏/OLED屏表面缺陷的定义、分类及其产生的原因和缺陷的量化指标;指出了基于视觉的液晶屏/OLED屏表面缺陷检测的难点。然后重点阐述了基于图像处理的缺陷检测方法,包括介绍图像去噪和图像亮度矫正的图像预处理过程;考虑到所采集的液晶屏/OLED屏图像存在纹理背景干扰,对重复性纹理背景消除和背景抑制法进行分析;针对Mura缺陷边缘模糊等特点,总结改进的缺陷分割方法;阐述提取图像特征并使用支持向量机、支持向量数据描述和随机森林算法等基于特征识别的缺陷检测方法。接着综述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缺陷检测方法,根据产线不同时期的样本数量分别总结了无监督学习、缺陷样本生成、迁移学习和监督学习的方法,其中无监督学习从基于生成对抗网络和自编码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随后梳理了通用纹理表面缺陷数据集和模型性能的评价指标。最后针对目前液晶屏/OLED屏缺陷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对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检测 液晶屏(LCD) oled 机器视觉 深度学习 纹理背景消除 无监督学习
原文传递
银纳米线及其透明导电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扬州 钱磊 章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1081-21092,共12页
近年来,透明导电薄膜在光电器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触控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氧化铟锡(ITO)作为透明电极在平板显示以及各种电子设备应用中处于垄断地位,但其本身存在陶瓷脆性、弯折... 近年来,透明导电薄膜在光电器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触控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氧化铟锡(ITO)作为透明电极在平板显示以及各种电子设备应用中处于垄断地位,但其本身存在陶瓷脆性、弯折易受损、反应温度高及易泛黄等缺点,严重阻碍了电子器件向小型化和柔性方向发展,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导电材料能够代替ITO,从而应用到柔性设备中。而基于银纳米线(Ag nanowires,AgNWs)的透明导电膜凭借良好的透光度、高导电性、低成本以及柔性可弯折等优点,有望成为ITO导电薄膜最具潜力的替代品。短短几年内,基于AgNWs透明导电膜的制备工艺和器件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并吸引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AgNWs的长径比及其分散液的粘度直接影响透明导电膜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对于高长径比的AgNWs,只需较少数量即可搭建出高导电性的AgNWs网络。这样可有效降低使用高长径比AgNWs制得的导电膜的散射,也可大幅提升其透过性。其次,分散液是影响AgNWs导电膜性能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其分散性和粘度直接影响着薄膜的均匀性及薄膜与基底的粘附性,因此获得高性能的分散液是制备AgNWs透明导电膜的关键。此外,由于AgNWs之间的接触电阻非常高,制备的导电膜的方块电阻非常大,这就需要对薄膜进行相应的后处理来降低其方阻。本文重点综述了国内外AgNWs的合成方法,总结了高透明AgNWs导电膜在导电分散液制备、薄膜制备、后处理等工艺上的研究进展,并简述了AgNWs透明导电膜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最后,对AgNWs柔性透明导电膜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制备高性能的AgNWs透明导电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线 透明导电膜 触控显示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太阳能电池
下载PDF
超薄层BCP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晓庆 于军胜 +3 位作者 李璐 马涛 文雯 蒋亚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3-258,共6页
采用真空热蒸镀的方法,在常规的双层器件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三层双异质结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indium-tin oxide(ITO)/N,N′-diphenyl-N,N′-bis(1-naphthyl)(1,1′-biphenyl)-4,4′-diamine(NPB)/2,9-dimethyl-4,7-diphenyl-1,10-p... 采用真空热蒸镀的方法,在常规的双层器件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三层双异质结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indium-tin oxide(ITO)/N,N′-diphenyl-N,N′-bis(1-naphthyl)(1,1′-biphenyl)-4,4′-diamine(NPB)/2,9-dimethyl-4,7-diphenyl-1,10-phenan throline(BCP)/8-hydroxyquinoline aluminum(Alq3)/Mg∶Ag。通过对器件的电致发光(EL)光谱及器件性能的表征,研究了不同超薄层BCP的厚度对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超薄层BCP的厚度从0.1nm逐渐增加到4.0nm时,器件的EL光谱实现了绿光→蓝绿光→蓝光的变化;BCP层有效地调节了载流子的复合区域,改变了器件的发光颜色,提高了器件的亮度和发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超薄层 BCP 器件性能
下载PDF
基于图像重载模式的O/C老化技术研究
12
作者 叶林俊 《电视技术》 2024年第5期161-164,共4页
针对液晶面板(Open/Cell,O/C)可靠度验证的需求,设计了基于图像重载模式加速O/C老化技术方案。由软件控制信号处理板的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 C)内部图形图像产生器,创建输出O/C所需的重载模式老化图像,减少对外部信号产生器的... 针对液晶面板(Open/Cell,O/C)可靠度验证的需求,设计了基于图像重载模式加速O/C老化技术方案。由软件控制信号处理板的系统级芯片(System on Chip,So C)内部图形图像产生器,创建输出O/C所需的重载模式老化图像,减少对外部信号产生器的依赖。通过图像组合、图像播放顺序、图像播放时间等实验设计重载模式老化最优化,实现O/C在整机系统集成商大量生产时进行自动化老化验证测试,提高产品的可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重载 老化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液晶显示屏(LCD)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TFT驱动AMOLED显示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磊 徐苗 +6 位作者 兰林锋 邹建华 陶洪 徐华 李民 罗东向 彭俊彪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83-1397,共15页
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metal oxide thin film transistor,MOTFT)由于具有迁移率高、均匀性好、工艺简单、工艺温度低、成本低等优势,非常适合高分辨率、大尺寸液晶显示(LCD)和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AMOLED)等新型显示技... 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metal oxide thin film transistor,MOTFT)由于具有迁移率高、均匀性好、工艺简单、工艺温度低、成本低等优势,非常适合高分辨率、大尺寸液晶显示(LCD)和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AMO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本文阐述了MOTFT的材料、器件结构、制作工艺以及应用,并对影响MOTFT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本课题组开发的新型MOTFT迁移率可达35cm^2/(Vs),阈值电压为1.63V,开关比为10^9,亚阈值摆幅为0.21Wdecade.基于自主开发的MOTFT背板,在国内率先实现了3—5英寸彩色AMOLED显示屏、透明AMOLED显示屏以及柔性AMOLED显示屏,展示了MOTFT背板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半导体 薄膜晶体管 有机发光二极管 主动矩阵 柔性显示屏
原文传递
基于BAlq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磁效应 被引量:5
14
作者 姜文龙 孟凡超 +5 位作者 丛林 孟昭晖 汪津 王立忠 韩强 高永慧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共4页
研究了ITO/NPB(40 nm)/BAlq(60 nm)/BCP(5 nm)/LiF(0.8 nm)/Al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磁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磁场在10 mT时,器件的效率最大增加了34%,这一结果是由于三线态激子与三线态激子间的相互淬灭产生激发单线态激子从而使单线... 研究了ITO/NPB(40 nm)/BAlq(60 nm)/BCP(5 nm)/LiF(0.8 nm)/Al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的磁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磁场在10 mT时,器件的效率最大增加了34%,这一结果是由于三线态激子与三线态激子间的相互淬灭产生激发单线态激子从而使单线态激子比率增加,致使电致发光(EL)增强。当磁场强度在10、203、04、0和50 mT时,通过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得到器件的电阻是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的。通过不同电压下器件的亮度变化率-磁感强度、效率变化率-磁感强度的关系曲线发现,器件的亮度变化率和效率变化率随磁场强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单重态极化子对在电场和磁场作用下解离为二次自由载流子并在势垒界面处积累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 磁场效应 BAlq
原文传递
照明用白光OLED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子珅 徐征 +2 位作者 赵谡玲 李艳蕊 高利岩 《现代显示》 2010年第7期17-25,共9页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抗震性能好、能耗较低,且能够在不同材质的基板上制造、柔韧、易弯曲等特点,是现代显示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而其在照明领域的应用前景也被人们所看好。文章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对OLED应用于...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抗震性能好、能耗较低,且能够在不同材质的基板上制造、柔韧、易弯曲等特点,是现代显示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而其在照明领域的应用前景也被人们所看好。文章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对OLED应用于照明的优势及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做了简要讨论,并概括分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照明 白光oled
下载PDF
OLED和QD-LCD技术的显示质量与视疲劳影响
16
作者 郭正阳 刘超屹 +2 位作者 赵晓莺 安夏 潘长勇 《电视技术》 2023年第8期140-146,共7页
近年来,随着高清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显示终端产品被广泛应用,视疲劳发病率显著上升。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和量子点液晶(Quantum Dot Liquid Crystal Display,QD-LCD)是两种各具优势的显示技术。为... 近年来,随着高清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显示终端产品被广泛应用,视疲劳发病率显著上升。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和量子点液晶(Quantum Dot Liquid Crystal Display,QD-LCD)是两种各具优势的显示技术。为研究两种显示技术的显示质量及其对视疲劳的影响,采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41名被试,利用被试主观评分对比采用OLED技术和QD-LCD技术的显示终端在不同观看任务下的显示质量与对视疲劳的影响。测试结果显示,受试者中的青年人与近视患者观看LCD电视后的眼疲劳感较观看OLED电视强,其余测试项结果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量子点液晶(QD-LCD) 显示质量 视疲劳 主观评价
下载PDF
建筑照明节能的发展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超 赵丽 +1 位作者 乔红垒 卢倩楠 《现代建筑电气》 2016年第2期51-53,65,共4页
从设计、光源、控制管理、自然采光等方面,论述了建筑照明节能的新技术和新发展。着重介绍了发光二极管(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智能控制系统、光导照明系统在建筑照明中的应用。分析了各种技术的节能效果及优缺点,为以后建筑照... 从设计、光源、控制管理、自然采光等方面,论述了建筑照明节能的新技术和新发展。着重介绍了发光二极管(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智能控制系统、光导照明系统在建筑照明中的应用。分析了各种技术的节能效果及优缺点,为以后建筑照明节能的研究提供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照明 节能 发光二极管(LED)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智能控制 光导照明
下载PDF
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制备技术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梅群波 杜乃婴 吕满庚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26,共4页
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功能材料,评述了有关它的各种合成方法。以金属离子与含配位基团的聚合物进行反应,容易在高聚物之间形成交联,难以获得发光强度高的高分子配合物;使金属离子与高分子配体和小分子配体同时作用... 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功能材料,评述了有关它的各种合成方法。以金属离子与含配位基团的聚合物进行反应,容易在高聚物之间形成交联,难以获得发光强度高的高分子配合物;使金属离子与高分子配体和小分子配体同时作用,可以得到荧光强度比较理想的产物,但反应难以定量控制;以小分子金属配合物单体与某些单体之间进行共聚合反应,也可获得荧光强度较高的高分子配合物,但聚合反应的空间位阻较大;通过两端都含有配位基团的刚性链的有机小分子配体直接与金属离子配合形成高分子金属配合物;以小分子金属配合物单体进行均聚或者将小分子金属配合物接枝到高聚物上也可以形成高分子金属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金属配合物 发光材料 制备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配体
下载PDF
PEDOT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其在OLED器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洋 刘长春 +2 位作者 陈瑨 申志浩 代本才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98-1104,共7页
透明导电薄膜(TCF)由于其兼具较高的透光度和较低的电阻率,被广泛应用在太阳电池、传感器和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光电子器件中,制备高性能的TCF对其应用至关重要。采用胶束软模板法成功制备出一维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纳米线(PE... 透明导电薄膜(TCF)由于其兼具较高的透光度和较低的电阻率,被广泛应用在太阳电池、传感器和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光电子器件中,制备高性能的TCF对其应用至关重要。采用胶束软模板法成功制备出一维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纳米线(PEDOT NW),并与丹宁酸功能化碳纳米管(TCNT)相结合,通过喷涂法得到TCNT/PEDOT NW-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透明导电薄膜。结果表明:该薄膜在透光度为80.9%时,方块电阻为594.8Ω/□。随后,以该薄膜作为阳极制备出柔性OLED器件,该器件在电压为6.5 V时最高亮度为2580cd/m^(2);在电压为5 V时最高电流效率为1.6127cd/A,显示出其在光电子设备领域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NW) 透明导电薄膜(TCF)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 胶束软模板法 碳纳米管(CNT)
下载PDF
人体静电放电对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建华 陈章福 +2 位作者 徐小雪 曹进 杨连乔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研究了静电放电(ESD)人体模式(HBM)下的脉冲应力对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性能及寿命的影响,并讨论了相应的物理机制。对比分析了4组OLED在施加ESD放电为0,200,800,1 600 V前后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并进行了相应的寿命测试分析。研究发现,O... 研究了静电放电(ESD)人体模式(HBM)下的脉冲应力对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性能及寿命的影响,并讨论了相应的物理机制。对比分析了4组OLED在施加ESD放电为0,200,800,1 600 V前后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并进行了相应的寿命测试分析。研究发现,OLED器件的光谱对ESD不敏感,随着冲击电压的增大,由于静电打击对载流子的短期抑制效应,OLED的亮度出现轻微下降。在静电冲击电压为200 V和800 V时,伏安特性没有发生变化;当静电冲击电压增至1 600 V时,反向漏电有明显增加。后续的加速寿命实验表明,静电打击对器件的工作寿命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影响,但是会一定程度提高非本质老化失效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ed 静电打击 寿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