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1篇文章
< 1 2 1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东南缘海相页岩气保存条件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264
1
作者 胡东风 张汉荣 +1 位作者 倪楷 余光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23,共7页
中国南方构造运动复杂,海相泥页岩热演化程度高,保存条件的好坏是该区页岩气能否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为此,根据近年来四川盆地东南缘志留系页岩气的勘探实践,分析了页岩气与常规气在保存条件上的差异性:优越的顶底板条件是页岩气... 中国南方构造运动复杂,海相泥页岩热演化程度高,保存条件的好坏是该区页岩气能否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为此,根据近年来四川盆地东南缘志留系页岩气的勘探实践,分析了页岩气与常规气在保存条件上的差异性:优越的顶底板条件是页岩气保存的基础;页岩气具有的自封闭性和纵、横向渗透率2~8倍的差异性,决定了侧向扩散是页岩气的基本散失通道,下寒武统底部的不整合面使其保存条件变差,断层的切割会加速页岩气的散失。同时分析了该区页岩气保存条件的主控因素及判别指标,研究认为:①构造改造强度是页岩气层保存条件的主控因素,构造样式宽缓、盖层连续、有背斜背景的构造更有利于页岩气的富集,而抬升时间较晚的封闭演化环境则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②在断层不发育或断层封闭性较好或断层封挡的断下盘区域、相对远离露头区或地层缺失带,页岩气能较为有效的被保存;③压力系数是保存条件的综合判别指标,该区地层的压力系数与页岩气的产量呈对数正相关关系,储层高压一超高压是页岩气保存条件好的表征;④川东南地区盆内区域,除邻近剥蚀区和地层缺失线的区域外,上奥陶统五峰组一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压力系数总体高(最高达2.25),保存条件较好,而向盆缘和盆外方向压力系数逐渐降低,保存条件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东南缘 奥陶纪 志留纪 海相页岩气 常规气 差异性 顶底板条件 保存条件 构造样式 压力系数
下载PDF
新疆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特征 被引量:201
2
作者 张希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7-22,共6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西南部斜坡 ,是一个储量近 2× 10 8t的超大型油气藏。自1997年发现以来 ,经 2年多的滚动勘探开发 ,已建成产能 2 0 0×10 4 t。油气藏的储集层属古风化壳碳酸盐岩叠加...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位于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西南部斜坡 ,是一个储量近 2× 10 8t的超大型油气藏。自1997年发现以来 ,经 2年多的滚动勘探开发 ,已建成产能 2 0 0×10 4 t。油气藏的储集层属古风化壳碳酸盐岩叠加改造缝洞型储集体 ,纵向上可划分为 3个叠加—改造岩溶作用带 (风化残积表生岩溶带、渗流加潜流岩溶带、潜流岩溶带 ) ,是基岩经历多次构造运动抬升并多次产生岩溶改造而成 ,因而纵向上多期岩溶作用 (表生、渗流、潜流 )叠置 ,并在平面不同位置叠加改造 ,形成了非常复杂、纵横向储集性能变化极大的缝洞型储集体 ,在距风化壳顶面之下 2 5 0m深度以内呈层状展布 ,非均质性极强。储集体为泥、微晶灰岩 ,基质岩块不具孔渗能力 ,储集空间以缝洞为主 ,发育受古构造、古岩溶地貌及水系发育等控制 ,平面上形成多个组合类型。受储集体控制 ,油气层也呈层状展布。古风化壳缝洞型油气藏类型有层状凝析气藏、层状凝析气顶层状油藏、低饱和重质油藏 ,均属正常温压系统 ,具多期成藏特点 ,无统一底水 ,以弹性驱和溶解气驱为主 ,多数单井经酸压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塔河油田 下奥陶统 碳酸盐岩 缝洞型 油气藏特征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 被引量:172
3
作者 陈景山 李忠 +3 位作者 王振宇 谭秀成 李凌 马青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8-868,共11页
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中识别出同生岩溶、风化壳岩溶、埋藏岩溶三种不同类型的古岩溶作用,综合分析认为它们是控制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关键要素。同生期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颗粒碳酸盐岩所形成的粒内溶孔、铸模孔和粒间... 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中识别出同生岩溶、风化壳岩溶、埋藏岩溶三种不同类型的古岩溶作用,综合分析认为它们是控制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关键要素。同生期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颗粒碳酸盐岩所形成的粒内溶孔、铸模孔和粒间溶孔等,为储层提供了基质孔隙,储层分布受大气成岩透镜体控制,通常呈透镜体沿台地边缘高能相带断续分布。与风化壳岩溶作用有关的碳酸盐岩储层在区域上主要展布于奥陶系碳酸盐岩裸露的古潜山分布范围内,垂向上则局限于奥陶系碳酸盐岩侵蚀不整合面以下200 m深度范围内。根据风化壳岩溶的垂向与横向发育特征,指出其储层垂向上主要分布于地表岩溶带的覆盖角砾岩、垂直渗流岩溶带和水平潜流岩溶带内,平面上主要发育于岩溶高地边缘、岩溶斜坡区、岩溶谷地上游区、岩溶残丘等古地貌单元。埋藏岩溶作用常与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伴生的有机酸溶蚀碳酸盐矿物有关,往往沿原有的孔缝系统进行,具有期次多、规模不等的特点,是碳酸盐岩储层优化改造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生岩溶 风化壳岩溶 埋藏岩溶 储层分布 碳酸盐岩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超深层油气突破及其意义 被引量:159
4
作者 漆立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51,共14页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隆起形成于加里东中期,早寒武世早期发育玉尔吐斯组斜坡—陆棚相烃源岩,早寒武世—中奥陶世发育了厚达3000m的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多期海平面变化有利于形成暴露溶蚀型储层,同时加里东—海西期多期断裂发育,有利于裂缝...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隆起形成于加里东中期,早寒武世早期发育玉尔吐斯组斜坡—陆棚相烃源岩,早寒武世—中奥陶世发育了厚达3000m的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多期海平面变化有利于形成暴露溶蚀型储层,同时加里东—海西期多期断裂发育,有利于裂缝发育和流体改造形成多类型储层,晚奥陶世沉积的巨厚泥岩可以作为区域盖层。该隆起下古生界发育完整的生储盖组合,是油气成藏有利地区。前期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沙雅隆起与卡塔克隆起区,对深埋的顺托果勒隆起认识不足。通过深化基础研究,认识到顺托果勒隆起长期处于低地温背景,下寒武统烃源岩在喜马拉雅期仍处于凝析油—天然气生成阶段,具备形成晚期成藏的大型油气田的有利条件,寒武系—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是最主要的目的层系。在沙漠地区超深层地震技术攻关基础上优选目标实施钻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勾勒出顺托果勒隆起大油气田的轮廓,有望实现塔中—塔北连片含油气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托果勒隆起 奥陶系 碳酸盐岩 超深层 油气突破
下载PDF
五峰组及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在扬子覆盖区内的划分与圈定 被引量:157
5
作者 陈旭 樊隽轩 +9 位作者 张元动 王红岩 陈清 王文卉 梁峰 郭伟 赵群 聂海宽 文治东 孙宗元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1-358,共8页
近年来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扬子区的上奥陶统五峰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是我国页岩气勘探的主要目标层位,精确划分对比这套黑色页岩并揭示其地理分布特点,对页岩气有利层位的选定和有利区块的圈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扬子区五峰组和龙马... 近年来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扬子区的上奥陶统五峰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是我国页岩气勘探的主要目标层位,精确划分对比这套黑色页岩并揭示其地理分布特点,对页岩气有利层位的选定和有利区块的圈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扬子区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露头剖面和井下岩芯的笔石生物地层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五峰组的WF2(Dicellograptus complexus笔石带)-WF3(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笔石带)和龙马溪组的LM2-3(Akidograptus ascensus笔石带-Parakidograptus acuminatus笔石带)到LM6(Demirastrites triangulatus笔石带)下部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层位。同时,根据这套黑色页岩的地理展布特点,对扬子覆盖区内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划分出6个页岩气有利区块:重庆—川滇区块,马边—西昌区块,大巴山南缘,秭归盆地和远安盆地,江汉盆地和下扬子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石生物地层 资源地层学 页岩气有利层位 页岩气有利区块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奥陶系 志留系 扬子区
原文传递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理论及方法 被引量:153
6
作者 李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5-121,共7页
以塔河油田为代表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是以大型溶洞和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特殊类型油藏,储集体分布复杂,主体缝洞介质内流体流动不符合达西渗流规律,使得该类油田开发无法借鉴碎屑岩成熟的开发理论和技术。经过近年来的科技攻关研究,... 以塔河油田为代表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是以大型溶洞和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特殊类型油藏,储集体分布复杂,主体缝洞介质内流体流动不符合达西渗流规律,使得该类油田开发无法借鉴碎屑岩成熟的开发理论和技术。经过近年来的科技攻关研究,深化了缝洞型油藏储集体形成机制,揭示了缝洞型油藏流体动力学机理,形成了超深层缝洞储集体地球物理描述、多尺度岩溶相控缝洞储集体建模、缝洞型油藏数值模拟3项关键技术成果。在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开发实践中,有效指导了注水开发,提高了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碳酸盐岩 缝洞系统 油藏开发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特征与富集成藏研究 被引量:147
7
作者 朱光有 杨海军 +5 位作者 朱永峰 顾礼敬 卢玉红 苏劲 张宝收 范秋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27-844,共18页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由于现今构造位置低,埋深在6500~8000m,长期以来一直将其作为塔北隆起的一个次级凹陷单元,并认为是一个海相油气的生烃凹陷,制约了哈拉哈塘的油气勘探。本文通过对哈拉哈塘构造解析和沉降演化过... 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由于现今构造位置低,埋深在6500~8000m,长期以来一直将其作为塔北隆起的一个次级凹陷单元,并认为是一个海相油气的生烃凹陷,制约了哈拉哈塘的油气勘探。本文通过对哈拉哈塘构造解析和沉降演化过程恢复,发现哈拉哈塘地区是从石炭纪才开始转为负向构造单元,加里东-早海西期,它属于轮南大型古潜山的西斜坡部位;奥陶系鹰山组-一间房组碳酸盐岩经历了多期岩溶的叠加改造,风化岩溶缝洞体储层发育。通过最新钻井资料及油气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证实哈拉哈塘奥陶系沉积时期不是生烃凹陷,不发育烃源岩,哈拉哈塘及其以北地区的油气是来自南部满西地区的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油气藏解剖表明,哈拉哈塘地区在晚海西期成藏;三叠系沉积前北部构造抬升,导致奥陶系油藏遭受局部破坏和降解。自三叠纪沉积以来,奥陶系油藏一直处于持续深埋过程,盖层不断加厚,油藏基本保持了晚海西期成藏时的形态,因此,哈拉哈塘地区是一个古老的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表明,哈拉哈塘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生储盖条件配置良好,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广泛分布,并处在油气向古隆起高部位运移的有利路径上,具有大面积、准层状富集油气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晚海西期成藏 岩溶储层 奥陶系 哈拉哈塘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超深断溶体油藏特征与启示 被引量:144
8
作者 漆立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111,共10页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发现了10亿吨级的新类型油藏——顺北超深断溶体油藏。通过深化顺北地区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认识,突破了构造低部位岩溶储层欠发育的限制,提出走滑断裂带构造破裂作用为主的叠加后期埋藏流体改造也可形成...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发现了10亿吨级的新类型油藏——顺北超深断溶体油藏。通过深化顺北地区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认识,突破了构造低部位岩溶储层欠发育的限制,提出走滑断裂带构造破裂作用为主的叠加后期埋藏流体改造也可形成规模储层。走滑断裂带多期活动对储层改造、圈闭形成和油气运聚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建立了顺北超深断溶体油气藏“寒武纪多期供烃、深埋断溶成储、原地垂向输导、晚期成藏为主、走滑断裂控富”成藏模式,初步提出了顺北断溶体油藏富集的主控因素。顺北超深断溶体油藏作为一种新类型油藏,丰富了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展现了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巨大的勘探潜力,是盆地未来油气增储的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北 断溶体油藏 奥陶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华北海和祁连海演变及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128
9
作者 付金华 郑聪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5-34,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华北海与祁连海演变关系是多年来研究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依据古生态演化的不可逆性及地理分区 ,并结合盆地中东部、西部和南部奥陶纪地层的系统对比 ,深入探讨了奥陶纪牙形刺动物群在不同沉积分区的演化特征及其与华...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纪华北海与祁连海演变关系是多年来研究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依据古生态演化的不可逆性及地理分区 ,并结合盆地中东部、西部和南部奥陶纪地层的系统对比 ,深入探讨了奥陶纪牙形刺动物群在不同沉积分区的演化特征及其与华北海和祁连海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 ,将祁连海侵漫到盆地西缘地区的时间 ,确定在华北海马家沟四期最大海侵的晚期 ,侵漫范围尚末过中央古隆起带的鄂 6井到定探 1井一线。中央古隆起在马家沟四期沉积后 ,对华北海和祁连海具有明显的分隔作用。根据牙形刺动物群的面貌及不同阶段的地理分区 ,结合古构造格局及岩石、岩相标志 ,系统分析了奥陶纪不同阶段的沉积特征 ,再现了各期岩相古地理面貌 ,为鄂尔多斯奥陶系天然气勘探奠定了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纪 华北海 祁连海 岩相古地理 古生物分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领域 被引量:133
10
作者 杨华 付金华 +1 位作者 魏新善 任军峰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3-740,共8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奥陶系存在盆地中东部风化壳、古隆起周边白云岩体、台缘相带和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四大成藏区带。结合天然气勘探最新进展,优选出奥陶系岩溶风化...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储层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奥陶系存在盆地中东部风化壳、古隆起周边白云岩体、台缘相带和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四大成藏区带。结合天然气勘探最新进展,优选出奥陶系岩溶风化壳作为勘探的现实目标;同时认为古隆起周边白云岩体、台缘相带及盆地东部奥陶系盐下等三大领域发育多类有效储层及圈闭,成藏潜力巨大,是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的接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白云岩 风化壳 礁滩 勘探领域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预测技术 被引量:120
11
作者 韩革华 漆立新 +1 位作者 李宗杰 樊政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0-870,878,共12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埋深在5300 m以上,基质不具储集性,储集类型以裂缝、溶洞为主,油气受控于古岩溶缝洞,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地震信噪比、分辨率低,预测难度大。寻找和预测奥陶系缝洞发育带是塔河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在储...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埋深在5300 m以上,基质不具储集性,储集类型以裂缝、溶洞为主,油气受控于古岩溶缝洞,储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地震信噪比、分辨率低,预测难度大。寻找和预测奥陶系缝洞发育带是塔河油田增储上产的关键。在储层成因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成因预测模式,为储层预测奠定了地质基础。针对塔河油田奥陶系储层的特点,建立了以叠前时间偏移和目标精细处理技术为核心的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精细成像技术,为储层预测提供了扎实的基础资料。通过储层标定和正演模拟分析,建立了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地球物理识别模式,包括测井识别模式和地震识别模式,为储层识别和预测提供了依据。应用振幅变化率、相干体分析、波阻抗反演等技术,有效地预测了碳酸盐岩缝洞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发育带 地球物理识别模式 非均质性 储层预测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 奥陶系 塔河油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29
12
作者 何治亮 聂海宽 张钰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7,共10页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包括:(1)特殊的古环境所形成的优质页岩是富集的基础。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在五峰组和龙马溪组沉积时期,在弱挤压背景下发生了陆内拗陷沉降,奥陶纪末期冰期后全球性海平...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包括:(1)特殊的古环境所形成的优质页岩是富集的基础。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在五峰组和龙马溪组沉积时期,在弱挤压背景下发生了陆内拗陷沉降,奥陶纪末期冰期后全球性海平面快速上升,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深水陆棚环境,为低等生物的大规模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闭塞的海湾背景,为有机质的保存提供了有利的地球化学环境,欠补偿状态导致了地层中的高有机质含量。特殊生物类型所形成的大量有机硅,使成岩早期就形成了具有较强抗压实能力的岩石骨架,为早期生成原油的滞留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也为后期油向气转化时形成并保持大量的有机质孔奠定了物质基础。(2)有机质孔和特殊裂缝是页岩气富集的重要保障。有机碳含量高的优质页岩,有机质孔也发育较多,页岩的含气量大,游离气所占的比例更高。特殊裂缝主要指页岩层理缝和小尺度裂缝。在层理面堆积的笔石和藻类等成烃生物促进了这类层理缝的发育。小尺度裂缝提高了页岩自身的储集空间和渗流能力,有利于页岩气的聚集和成藏。(3)适度抬升状态下的有效保存是富集的关键。构造变形和抬升剥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变形与抬升剥蚀作用太强,地层的封闭保存系统会破坏,导致不论是常规还是非常规的油气系统完全或者部分失效。因抬升产生微裂缝但没有出现大的穿层裂缝或断裂,即表现为一种"裂而不破"的状态是最理想的。远离断裂尤其是通天断裂、具有一定埋深且地层平缓的地区页岩气保存条件良好。四川盆地内与周缘地区保存条件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燕山中期运动所控制的构造变形、沉降沉积与抬升剥蚀作用的差异性所决定的。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有利富集区是位于富有机质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富集主控因素 奥陶系 志留系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
下载PDF
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以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为例 被引量:111
13
作者 肖玉茹 何峰煜 孙义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80,共6页
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都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和预测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对比巴楚五道班野外露头剖面上的洞穴 ,结合岩溶理论建立了古洞穴型储层的地质模型。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型储层为例 ,系统分析和归纳了该类储层在钻井... 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都具有显著的非均质性和预测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对比巴楚五道班野外露头剖面上的洞穴 ,结合岩溶理论建立了古洞穴型储层的地质模型。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型储层为例 ,系统分析和归纳了该类储层在钻井、录井、测井、试井、地震等资料上的响应特征和识别标志。在垂向上 ,可将洞穴划分为洞穴顶部相、洞穴充填相与下部垮塌相 ,其中洞穴顶部相和下部垮塌相对油气储集十分有利。而多层洞穴的发育则主要受控于构造抬升和海平面升降。影响古洞穴碳酸盐岩储层的平面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有古构造、古断裂、古水文系统、古岩溶地貌等 ,其中与古岩溶地貌关系最为密切。研究结果表明 ,储集性能较好的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为未充填洞穴储层和大型洞穴充填孔隙型砂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洞穴型 碳酸盐岩储层 特征 研究 塔河油田 奥陶系
下载PDF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缝洞系统发育模式与分布规律 被引量:124
14
作者 李阳 范智慧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是以缝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特殊型油藏。区域构造演化与古岩溶发育关系密切,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经历了加里东中期及海西早期岩溶作用,海西早期裸露风化壳岩溶作用是塔河岩溶储集体发育的主要因素。塔里...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是以缝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的特殊型油藏。区域构造演化与古岩溶发育关系密切,塔河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经历了加里东中期及海西早期岩溶作用,海西早期裸露风化壳岩溶作用是塔河岩溶储集体发育的主要因素。塔里木盆地北缘一间房、硫磺沟、三道班和五道班等地区奥陶系古岩溶露头地质调查及塔河油田储集体发育特征揭示该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存在地下河系统型、岩溶洞穴型和溶蚀孔缝型3大类型的缝洞系统发育模式。地下河系统和岩溶洞穴是最主要的储集体类型。断裂带附近是缝洞系统发育的密集带;古地貌控制了缝洞系统的平面分布,岩溶台地内的峰丛洼地区溶洞最发育,其次以岩溶缓坡内的丘峰洼地区和丘丛垄脊槽谷区古岩溶缝洞系统发育程度高;垂向上溶洞发育具有明显分带性,表层岩溶带是最重要的岩溶发育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碳酸盐岩 缝洞系统 发育模式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中国油气田古岩溶与油气储层 被引量:105
15
作者 陈学时 易万霞 卢文忠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4-253,共10页
在我国油气田勘探中 ,与不整合面有关的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普遍发育 ,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着重讨论我国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塔里木盆地轮南潜山奥陶系和四川盆地震旦系等典型油气田古岩溶储层发育特征与油气关系 ,指出我国油气田古... 在我国油气田勘探中 ,与不整合面有关的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普遍发育 ,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着重讨论我国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塔里木盆地轮南潜山奥陶系和四川盆地震旦系等典型油气田古岩溶储层发育特征与油气关系 ,指出我国油气田古岩溶储层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古岩溶垂向分带明显 ,地表残积带、垂直渗流—水平潜流带等发育齐全。 (2 )储集空间主要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半充填或未充填残余溶蚀孔洞缝组成。优质储层类型以裂缝 溶蚀孔洞型储层为主 ,为各大油气田高产、稳产的最重要储层和主力产气层。 (3)储层受古岩溶地貌和断层裂缝的控制明显。古岩溶斜坡和断裂发育区 ,古岩溶发育强烈 ,是溶蚀孔洞层和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 (4 )埋藏有机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为有效孔隙 ,它的发育与烃类的形成、演化和运聚相匹配。 (5 )古风化壳岩溶作用和埋藏有机溶蚀作用的多期次叠加和改造 ,是古岩溶储层及油气藏形成的最佳组合模式。古岩溶储层为中国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一个新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储层 油气田 岩溶 震旦系 奥陶系 古风化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田勘探开发实践与理论技术进展 被引量:118
16
作者 马永生 蔡勋育 +4 位作者 云露 李宗杰 李慧莉 邓尚 赵培荣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共17页
基于塔里木盆地顺北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田勘探开发实践,系统总结“十三五”期间勘探开发理论技术进展,为拓展该区勘探领域和国内外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开发提供借鉴和启示。整体、动态剖析古老叠合盆地“成烃-成储-成藏”关键地质要... 基于塔里木盆地顺北超深层碳酸盐岩油气田勘探开发实践,系统总结“十三五”期间勘探开发理论技术进展,为拓展该区勘探领域和国内外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开发提供借鉴和启示。整体、动态剖析古老叠合盆地“成烃-成储-成藏”关键地质要素,指出顺北地区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优质烃源岩在长期低地温背景下晚期持续生烃,是超深层赋存大规模液态烃的重要原因,构造相对稳定部位发育的多期活动走滑断裂是该区“控储、控藏”的重要因素;新认识指导勘探跳出南北两大古隆起,在相对低凹的顺托果勒地区实现规模油气发现。不断探索和实践沙漠区超深层碳酸盐岩地震勘探技术,创新集成了超深层碳酸盐岩地震采集、走滑断裂及缝洞体立体成像、走滑断裂带精细解析、断控缝洞体雕刻与量化描述、断控缝洞型圈闭描述与目标优选等技术系列。地质工程一体化深度融合,创新形成断控缝洞型油气藏的井轨迹空间优化、优快钻井、高效完井测试与储集体改造等配套技术,为顺北油气田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碳酸盐岩 断控缝洞型油气藏 走滑断裂 顺北油气田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发育特征 被引量:113
17
作者 顾家裕 张兴阳 +2 位作者 罗平 罗忠 方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7-283,共7页
塔里木盆地中晚奥陶世碳酸盐台地边缘可划分为低能、相对低能、相对高能、高能4种类型。不同的台地边缘发育不同的生物礁、滩组合:1)低能台地边缘型,以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早期台缘灰泥丘、含泥滩相组合为代表;2)相对... 塔里木盆地中晚奥陶世碳酸盐台地边缘可划分为低能、相对低能、相对高能、高能4种类型。不同的台地边缘发育不同的生物礁、滩组合:1)低能台地边缘型,以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早期台缘灰泥丘、含泥滩相组合为代表;2)相对低能台地边缘型,以巴楚露头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大湾沟组)沉积期障积礁、含灰泥滩组合为代表;3)相对高能台地边缘型,以轮南中奥陶统一间房组沉积期障积礁、滩相组合为代表;4)高能台地边缘型,以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晚期骨架礁、滩相组合为代表。高能台地边缘骨架礁、滩组合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海平面上升、构造升降和碳酸盐产率是控制台地边缘迁侈和台地边缘类型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控制了台地边缘生物礁、滩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台地边缘 生物礁、滩复合体 碳酸盐岩储层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区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106
18
作者 李文厚 陈强 +3 位作者 李智超 王若谷 王妍 马瑶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5-100,共16页
鄂尔多斯地区早古生代沉积了一套以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建造,沉积厚度巨大,沉积类型多样,可以划分为海岸沉积、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台地边缘沉积和深水斜坡—海槽沉积4大沉积类型以及数个亚相和微相,并对各个沉积相带的沉积... 鄂尔多斯地区早古生代沉积了一套以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建造,沉积厚度巨大,沉积类型多样,可以划分为海岸沉积、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台地边缘沉积和深水斜坡—海槽沉积4大沉积类型以及数个亚相和微相,并对各个沉积相带的沉积特征和时空展布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图1套。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早寒武世仅在鄂尔多斯西南缘环陆发育了一套泥砂坪、泥云坪沉积;中寒武世海侵扩大,广大的鄂尔多斯中东部逐渐由砂泥坪发展为局限—开阔台地沉积,在其西缘发展为台地边缘—深水海槽沉积;晚寒武世开始海退,中东部主体演变为局限台地云坪沉积,而西侧的深水斜坡—海槽则继续发育。早奥陶世鄂尔多斯主体为一古陆,仅在东南缘形成环陆泥云坪和云灰坪相沉积;中奥陶世的大规模海侵使鄂尔多斯大部地区形成了广阔的浅水陆表海沉积,在陕北凹陷发育膏盐湖沉积,向外依次发育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沉积,中奥陶世晚期西南侧开始发育台地前缘斜坡—深水海槽沉积;晚奥陶世的加里东运动使鄂尔多斯整体抬升为陆,仅在西南缘的狭窄海域接受沉积,由碳酸盐岩台地很快过渡为深水斜坡—海槽沉积,并在南缘发育生物礁建造,形成陆缘海型镶边台地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早古生代 鄂尔多斯 寒武纪 奥陶纪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层序岩相古地理 被引量:100
19
作者 赵宗举 吴兴宁 +4 位作者 潘文庆 张兴阳 张丽娟 马培领 王振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39-955,共17页
通过大量钻井取芯及露头沉积相观察、地震层序解释及地震相分析,结合蛇绿混杂岩带及板块构造演化等区域地质资料,首次编制了层序地层格架下的8张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岩相古地理图,发现了塔里木板块内部存在5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塔北台地、巴... 通过大量钻井取芯及露头沉积相观察、地震层序解释及地震相分析,结合蛇绿混杂岩带及板块构造演化等区域地质资料,首次编制了层序地层格架下的8张塔里木盆地奥陶纪岩相古地理图,发现了塔里木板块内部存在5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塔北台地、巴楚—塔中台地、罗西台地、塘南台地及库鲁克塔格台地)及其"台—盆"相间的古地理格局,对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最初发生于早震旦世及早寒武世的塔里木板块北缘大陆裂谷运动及震旦纪—中奥陶世的张裂构造环境控制了塔里木板块内部多个孤立碳酸盐台地及其间深水沉积区的形成,而晚奥陶世发生于板块南缘的阿尔金岛弧及库地岛弧与塔里木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及其产生的大量陆源碎屑物源,则导致了板块内部多个孤立碳酸盐台地的逐步消亡及板块南部浊流盆地群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层序地层 板块构造 海相 碳酸盐岩 岩相古地理 奥陶纪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白云岩碳氧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91
20
作者 刘德良 孙先如 +3 位作者 李振生 唐南安 谈迎 刘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5-161,共7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白云岩成因类型与碳氧同位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准同生白云岩碳氧同位素值重,δ13C介于0.639‰^-2.2‰之间,δ18O值介于-0.2‰^-8.668‰,产生于咸化水体;成岩白云岩的δ13C介于0.9‰^-3.2‰,δ18O介于-1.7‰^-7.607... 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白云岩成因类型与碳氧同位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准同生白云岩碳氧同位素值重,δ13C介于0.639‰^-2.2‰之间,δ18O值介于-0.2‰^-8.668‰,产生于咸化水体;成岩白云岩的δ13C介于0.9‰^-3.2‰,δ18O介于-1.7‰^-7.607‰,产生于高镁咸化水体;深埋白云岩碳氧同位素值轻,δ13C介于0.580‰^-3.7‰,δ18O介于-6.88‰^-9.97‰,形成于温度较高、盐度较低、含镁亦较低的环境。白云岩中的碳酸盐脉δ13C集中在-1.00‰^-5.66‰,而灰岩中碳酸盐脉δ13C集中在-1.30‰^-8.65‰;碳酸盐脉氧同位素值较轻且变化较小,δ18O介于-10.66‰^-18.91‰,Z峰值集中在100和110,表明碳酸盐脉形成受到淡水淋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同位素 白云岩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