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精密定轨实现 被引量:45
1
作者 陈明 唐歌实 +1 位作者 曹建峰 张宇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217,共6页
对探月任务精密定轨技术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轨道确定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基于SMART-1探月卫星测轨数据,对精密定轨软件系统进行了测试验证,3 d数据弧段定轨结果精度优于百米。在嫦娥一号任务实施过程中,各轨道段轨道的计算结果准确,... 对探月任务精密定轨技术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轨道确定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基于SMART-1探月卫星测轨数据,对精密定轨软件系统进行了测试验证,3 d数据弧段定轨结果精度优于百米。在嫦娥一号任务实施过程中,各轨道段轨道的计算结果准确,卫星成功进入环月使命轨道,特别是原计划三次中途修正仅执行了一次,为卫星节约了宝贵的燃料。与外部星历互差的结果表明,整个任务阶段定轨精度在百米量级,环月段定轨精度约数十米。实施结果表明,该文给出的定轨技术理论正确,关键技术解决有效,完全满足探月任务工程测控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绕月探测 精密定轨 测试验证 精度评估
原文传递
北斗新一代试验卫星星钟及轨道精度初步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陈金平 胡小工 +5 位作者 唐成盼 周善石 郭睿 潘军洋 李冉 朱陵凤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9-89,共11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一代试验卫星星座由2颗高轨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3颗中轨地球轨道卫星组成,2016年2月全部发射入轨,其任务是验证北斗系统从目前区域导航定位授时服务走向全球服务的新技术体制设计及指标性能.导航卫星星载原子钟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一代试验卫星星座由2颗高轨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3颗中轨地球轨道卫星组成,2016年2月全部发射入轨,其任务是验证北斗系统从目前区域导航定位授时服务走向全球服务的新技术体制设计及指标性能.导航卫星星载原子钟是最重要载荷之一,负责星上时间频率基准信号维持和产生,本文利用星地双向时频传递设备观测的星地钟差数据,评估了试验星配置的新型高精度铷钟和被动型氢钟的实际性能,定量比较了相对于北斗区域系统卫星钟的性能提升.结果表明新一代试验星与北斗区域系统卫星钟差预报精度相比较有较大提高,地球倾斜静止卫星(Inclined Geosynchronous Orbit,IGSO)短期预报误差从0.65ns减小到0.30ns,中轨道卫星(Medium Orbit,MEO)短期预报误差从0.78ns减小到0.32ns,IGSO/MEO卫星中期预报误差均从2.50ns减小到约1.50ns.星间链路(Inter-Satellite Link,ISL)是北斗全球系统最重要的技术体制设计之一,本文评估了试验卫星实现的星间伪距测量对提升空间信号精度,即轨道和钟差的贡献,得到在地面监测网无法连续覆盖到的境外弧段,高精度星间链路测量对轨道确定和钟差测定精度的提升尤为明显.加入星间伪距测量,MEO卫星重新入境时钟差预报误差由3ns减小至1ns以内.采用星地星间联合定轨方法估计的卫星轨道径向重叠弧段互差优于0.1m,三维位置重叠互差优于0.5m,预报24h径向重叠弧段互差优于0.2m,三维位置重叠互差优于1m,均较区域监测网L波段定轨结果有较大提升.为解决多星定轨处理时卫星钟差与轨道高度耦合问题,本文提出了卫星钟差半约束模式定轨处理方法.用户等效距离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卫星钟差半约束的定轨模式,卫星轨道预报4h用户等效距离误差由1.04m减小至0.82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星载原子钟 星间链路 卫星钟差 卫星定轨 空间信号精度 星地双向时频传递
原文传递
导航卫星自主定轨的算法研究及模拟结果 被引量:27
3
作者 刘经南 曾旭平 +1 位作者 夏林元 赵齐乐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40-1044,共5页
讨论了利用卫星 卫星间的距离观测值建立导航卫星系统自主定轨的数学方法 ,并用GPS星座模拟星间观测值 ,采用滤波算法计算卫星的状态参数。模拟结果表明 ,在空间测距精度一定的情况下 ,自主定轨精度能高于GPS广播星历 。
关键词 自主定轨 星间相对测量 卫星星历 定轨精度
下载PDF
嫦娥二号探测器轨道确定与支持 被引量:12
4
作者 董光亮 樊敏 +1 位作者 李培佳 黄勇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7-463,共7页
针对嫦娥二号探测器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距月面100km高度捕获月球、完成既定任务后飞往日地第二拉格朗日平动点等飞行轨道方面的新特点,分析了定轨预报策略,利用事后精密轨道,全面评估了关键变轨点定轨预报和变轨后快速定轨的精度,其... 针对嫦娥二号探测器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距月面100km高度捕获月球、完成既定任务后飞往日地第二拉格朗日平动点等飞行轨道方面的新特点,分析了定轨预报策略,利用事后精密轨道,全面评估了关键变轨点定轨预报和变轨后快速定轨的精度,其中,近月制动前3h定轨预报至近月点的位置误差为1km,速度误差为0.3m/s。利用不同月球引力场模型进行环月轨道精密定轨,根据实测数据残差分析和精密星历比对的结果,采用SGM100h引力场模型的定轨残差均方根最大。此外,针对嫦娥二号扩展任务,分析了不同测轨条件下的定轨精度,测量数据残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扩展任务中途修正前的定轨弧段内,测距、时延和时延率数据的残差分别为5m,5ns和1p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二号 任务设计 定轨策略 月球引力场 日地L2点 定轨精度
下载PDF
“嫦娥4号”中继星使命轨道段定轨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段建锋 李勰 +1 位作者 李翠兰 王兆魁 《深空探测学报》 2019年第3期247-253,共7页
“嫦娥4号”中继星是“嫦娥4号”探测器实现月球背面着陆与巡视的关键,目前正稳定运行在地-月L2点使命轨道上,该使命轨道为平均周期约14天的南族Halo轨道。因任务的需要,中继星本体系+Z轴需调整指向,处于正对太阳和非正对太阳两种状态... “嫦娥4号”中继星是“嫦娥4号”探测器实现月球背面着陆与巡视的关键,目前正稳定运行在地-月L2点使命轨道上,该使命轨道为平均周期约14天的南族Halo轨道。因任务的需要,中继星本体系+Z轴需调整指向,处于正对太阳和非正对太阳两种状态。太阳光压在中继星+Z轴对日的情况下会加速卫星的角动量累积,增加卫星卸载喷气频次。基于中继星使命轨道段测控支持条件,采用重叠弧段法对两种状态下的中继星定轨精度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在中继星+Z轴非对日运行状态下,重叠弧段位置误差为1.6km,速度误差为8mm/s;在中继星+Z轴对日运行状态下,重叠弧段位置误差为0.6km,速度误差为3mm/s,这对中继星的长期运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4号 中继星任务 使命轨道 轨道确定 重叠弧段 精度分析
下载PDF
Precision ERS-2 orbit deter-mination combining multiple tracking techniques 被引量:8
6
作者 Zhang, FP Huang, C +1 位作者 Liao, XH Feng, C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1年第20期1756-1760,共5页
Both of the oceanographic research by using altimetr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SAR of ERS-2 satellite need the precise ephemerides of the satellite. In this note, the ERS-2 orbit is precisely determined by using SLR a... Both of the oceanographic research by using altimetr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SAR of ERS-2 satellite need the precise ephemerides of the satellite. In this note, the ERS-2 orbit is precisely determined by using SLR and PRARE observations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high accuracy of SLR and the widespread data coverage of PRARE. Based on the software system SODS-VCE established by us, the ERS-2 orbits in 1997 are calculated. The evaluation from tracking data fits, endpoint consistency of orbital arcs and comparison with independent orbit implies an orbit accuracy of 5-6 cm in radial component which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 of being better than 10 cm in oceanographic research by altimetry, being less than 20 cm in cross-track component 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InSAR. In orbit computation, the method of variance component estimation is employed to weight the SLR, PRARE range and Doppler measurements proper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can improve the compu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SION orbit determination data COMBINATION variance component estimation accuracy evaluation.
原文传递
配置积分方法在GPS卫星轨道确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常志巧 郝金明 张成军 《海洋测绘》 2006年第2期31-33,共3页
重点介绍了配置(Collocation)积分方法的原理和步骤。比较了其他轨道积分方法和Collocation积分方法在积分卫星轨道时的区别,阐明了Collocation方法在计算卫星速度、加速度等高阶导数方面的优越性,并通过采用固定步长、变化多项式阶数... 重点介绍了配置(Collocation)积分方法的原理和步骤。比较了其他轨道积分方法和Collocation积分方法在积分卫星轨道时的区别,阐明了Collocation方法在计算卫星速度、加速度等高阶导数方面的优越性,并通过采用固定步长、变化多项式阶数和固定多项式阶数、变化步长的方法,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不同参数的选择对GPS卫星轨道积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轨道确定 轨道积分 轨道精度
下载PDF
中国月球探测任务轨道确定技术及发展综述 被引量:5
8
作者 段建锋 张宇 +3 位作者 曹建峰 陈略 陈明 谢剑锋 《深空探测学报》 2019年第3期203-209,共7页
月球探测器的轨道确定是完成月球探测任务的基础,在我国月球探测任务的引领下,在我国深空测控体系发展的同时,轨道确定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从时空参考框架和动力学模型两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月球探测任务轨道确定技术的发展过程,基于... 月球探测器的轨道确定是完成月球探测任务的基础,在我国月球探测任务的引领下,在我国深空测控体系发展的同时,轨道确定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进步。从时空参考框架和动力学模型两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月球探测任务轨道确定技术的发展过程,基于时空参考框架的优化及动力学模型的改进,我国月球探测器的轨道确定能力及精度也不断提升,这对于当前及后续的月球探测任务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探测 轨道确定 测控体系 时空参考框架 动力学模型 轨道确定精度
下载PDF
一种有效提高CE-1卫星卸载前后精密星历衔接精度的定轨策略 被引量:5
9
作者 段建锋 曹建峰 +3 位作者 张宇 陈明 王健 段成林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71,83,共7页
主要讨论了动量轮卸载对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轨道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其精密星历衔接段精度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轨道改进策略下的精密星历衔接弧段的精度,认为使用2~3d的弧段进行轨道改进及卸载计算能得到较高精度的搭接星历,并通过使用实... 主要讨论了动量轮卸载对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轨道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对其精密星历衔接段精度的影响,分析了不同轨道改进策略下的精密星历衔接弧段的精度,认为使用2~3d的弧段进行轨道改进及卸载计算能得到较高精度的搭接星历,并通过使用实测数据进行定轨改进计算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策略可以使星历衔接精度在沿迹方向(T)提高至优于100m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一号动量轮卸载 定轨策略 精密定轨 精度评估 星历衔接
下载PDF
嫦娥五号定轨定位策略设计与精度评估 被引量:5
10
作者 段建锋 张宇 +7 位作者 孔静 欧阳琦 陈明 李翠兰 韩意 段成林 宋辰 慎千慧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3-61,共9页
针对嫦娥五号探测器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月面采样、交会对接、高速再入返回,完成主任务后轨道器飞往日地第一拉格朗日平动点等飞行轨道方面的新特点,本文对任务关键节点的定轨预报精度和月面定位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地月空间转... 针对嫦娥五号探测器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月面采样、交会对接、高速再入返回,完成主任务后轨道器飞往日地第一拉格朗日平动点等飞行轨道方面的新特点,本文对任务关键节点的定轨预报精度和月面定位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地月空间转移段中途修正前6 h定轨预报至开机点,近月制动前6 h定轨预报至近月点的位置误差为百米精度水平,交会对接期间,第4次远导控后预报至交班点,位置误差约为700 m,主要由上升器自身轨道及控制误差累积造成,使用12 h数据的无线电定位结果可有效满足任务要求.此外,针对嫦娥五号拓展任务,采用重叠弧段分析法,位置误差约5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嫦娥五号 定轨策略 精度评估 拓展任务
原文传递
基于GNSS和SLR观测数据的北斗卫星(GEO/IGSO)精密定轨 被引量:4
11
作者 卿芸 楼益栋 戴小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67-471,共5页
研究了联合GNSS和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SLR)观测数据对北斗卫星定轨精度的影响。仅利用GNSS观测值对北斗卫星进行定轨时,C01、C08和C10卫星的SLR检核结果显示,这3颗卫星的SLR残差均存在一定的偏差且不相同。加入SLR观... 研究了联合GNSS和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SLR)观测数据对北斗卫星定轨精度的影响。仅利用GNSS观测值对北斗卫星进行定轨时,C01、C08和C10卫星的SLR检核结果显示,这3颗卫星的SLR残差均存在一定的偏差且不相同。加入SLR观测值联合定轨时,分别对估计和不估计系统偏差的卫星轨道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C01(GEO)卫星加入SLR观测值时必须引入系统偏差,否则会使轨道偏离;C08和C10(IGSO)卫星估计和不估计系统偏差时对预报轨道的精度均有一定的改善。最后统计了这3颗卫星的系统偏差,C01卫星的系统偏差达到50cm,C08和C10卫星的系统偏差在5c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定轨 系统偏差 轨道精度 北斗系统
下载PDF
月球探测器LP精密定轨及月球重力场模型解算 被引量:4
12
作者 鄢建国 李斐 平劲松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7-774,共8页
对美国1998年发射的月球探测器LP任务阶段共19个月的双程测距测速轨道跟踪数据进行了精密定轨,对定轨结果通过轨道残差及重复弧段差异进行了精度评价。利用LP正常任务阶段三个月的轨道跟踪数据进行了月球重力场模型解算,通过重力场功率... 对美国1998年发射的月球探测器LP任务阶段共19个月的双程测距测速轨道跟踪数据进行了精密定轨,对定轨结果通过轨道残差及重复弧段差异进行了精度评价。利用LP正常任务阶段三个月的轨道跟踪数据进行了月球重力场模型解算,通过重力场功率谱、轨道残差和月球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对解算模型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精密定轨及月球重力场模型解算合理。对进一步融合嫦娥一号轨道跟踪数据和LP数据解算自主的高精度月球重力场模型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P 精密定轨 月球重力场 精度 嫦娥一号
下载PDF
流动SLR乌鲁木齐站观测精度评估 被引量:4
13
作者 祝芙英 吴云 +1 位作者 杜瑞林 张念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7-131,共5页
根据流动SLR于2005年在乌鲁木齐观测站对LAGEOS-1、BeaconC、Jason1等卫星的多次观测资料,对LAGEOS-1卫星进行精密定轨和偏差分析,给出了该流动观测站的距离偏差、时间偏差以及测距精度,得出流动SLR乌鲁木齐站的平均观测精度优于2 cm。
关键词 流动人卫测距 精密定轨 距离偏差 时间偏差 测距精度
下载PDF
基于DORIS数据的JASON-3卫星精密定轨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园园 赵春梅 张小强 《导航定位学报》 2016年第4期55-58,87,共5页
针对JASON-3卫星的精密定轨问题,采用了将DORIS RINEX格式的相位观测值转换为距离变化率的数据处理方法,基于统计定轨原理,精密确定了JASON-3卫星2016-03-01—2016-03-07和2016-03-06—2016-03-12两个7d弧段的轨道。结果表明:通过重叠... 针对JASON-3卫星的精密定轨问题,采用了将DORIS RINEX格式的相位观测值转换为距离变化率的数据处理方法,基于统计定轨原理,精密确定了JASON-3卫星2016-03-01—2016-03-07和2016-03-06—2016-03-12两个7d弧段的轨道。结果表明:通过重叠弧段检验,2弧段的定轨结果相差在7.5cm左右,反映了定轨精度的可靠性。将2弧段的定轨结果与SSA轨道比较,轨道偏差在X、Y、Z方向上的标准差在3.12~4.71cm范围内,其径向轨道偏差分别为1.55cm、1.63cm,满足海洋测高卫星定轨任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SON-3卫星 DORIS DORIS相位数 精密定轨 精度评估
下载PDF
基本导航模式下BDS-3卫星地影期间的定轨精度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晓杰 刘晓萍 +4 位作者 祖安然 徐君毅 刘帅 辛洁 郭靖蕾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54-861,共8页
2015年以来陆续发射入轨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三号系统,BeiDou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3)卫星,其姿态控制增加了连续动态偏置模式,为研究BDS-3卫星在地影期间的定轨精度提供了条件。首先利用ECOM(empirical... 2015年以来陆续发射入轨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三号系统,BeiDou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3)卫星,其姿态控制增加了连续动态偏置模式,为研究BDS-3卫星在地影期间的定轨精度提供了条件。首先利用ECOM(empirical CODE(Center for Orbit Determination in Europe)orbit model)系列模型评估了BDS-3卫星的光压摄动建模精度和定轨精度,同时以轨道重叠弧段精度、用户等效距离误差(user equivalent range error,UERE)、卫星激光测距(satellite laser ranging,SLR)残差和定位精度为指标,对基本导航模式下BDS-3卫星的定轨精度进行了评估。然后基于北斗60余天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BDS-3卫星克服了区域系统卫星在姿态控制模式转换期间定轨精度下降的问题,其定轨精度与动态偏置期间定轨和预报精度相当,仅下降2~3 cm,定位精度下降1 cm,这与目前北斗的定轨精度和定位精度相比,可以忽略。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采用ECOM 5参数光压模型,连续动偏期间的轨道重叠弧段精度为0.26 m,预报2 h的UERE均方根降低至1.22 m,SLR残差的均方根小于0.31 m,大大提升了北斗系统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导航模式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地影期 定轨精度
原文传递
锚固站数量及布局对导航星座自主定轨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汪菲菲 郭飞霄 文援兰 《飞行器测控学报》 CSCD 2015年第3期254-259,共6页
针对导航星座自主定轨中的星座整体旋转问题,采用增设少量地面锚固站的方法可有效解决该问题。通过推导星地距离对卫星轨道升交点赤经的偏导数,证明了星地距离对卫星轨道升交点赤经可观。仅考虑在我国大陆范围内布设锚固站的条件下,仿... 针对导航星座自主定轨中的星座整体旋转问题,采用增设少量地面锚固站的方法可有效解决该问题。通过推导星地距离对卫星轨道升交点赤经的偏导数,证明了星地距离对卫星轨道升交点赤经可观。仅考虑在我国大陆范围内布设锚固站的条件下,仿真分析了锚固站数量以及布局对导航星座自主定轨精度的影响。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3个以上的锚固站,即可有效控制星座整体旋转,在14d的仿真时段内卫星自主定轨精度保持4m以内;锚固站数量越多,自主定轨精度越高,但随着锚固站数量的增加,自主定轨精度改善程度越来越小;在保持4个锚固站的情形下,采用不同的锚固站布局方案,自主定轨精度并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定轨 导航星座 星座整体旋转 锚固站 地理分布 定轨精度
下载PDF
船载雷达综合测量精度估算方法及其应用初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建军 周朝猛 王栋良 《飞行器测控学报》 2007年第4期46-50,共5页
在推导极坐标系中船体变形修正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船载雷达综合测量精度的估算方法,并对其在定位和定轨精度计算、标校及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船载雷达 综合测量精度 定位精度 定轨精度
下载PDF
基于DORIS数据的JASON-2卫星精密定轨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春梅 欧吉坤 +1 位作者 盛传贞 张小强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7,共9页
高精度的卫星轨道确定是卫星应用的基础和保证,本文以新一代DORIS接收机观测数据DORIS 3.0的相位观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相位观测数据与传统的DORIS距离变化率数据的转换方法,并以JASON-2卫星为例,基于卫星动力学定轨原理,分析了不同数... 高精度的卫星轨道确定是卫星应用的基础和保证,本文以新一代DORIS接收机观测数据DORIS 3.0的相位观测数据为基础,研究了相位观测数据与传统的DORIS距离变化率数据的转换方法,并以JASON-2卫星为例,基于卫星动力学定轨原理,分析了不同数据类型、不同定轨方案得到的卫星轨道精度.结果表明,1)利用3天弧段的DORIS 2.2格式距离变化率数据和数据文件提供的相位中心偏差改正,或者采用模型对天线相位中心偏差进行改正并同时对地面测站进行偏心改正时,两种方案得到的轨道三维位置精度基本一致,均优于8.7cm,说明新一代DORIS接收机相位中心稳定,变化较小,采用模型进行偏差修正完全能够满足定轨精度要求.2)采用3.0格式的DORIS数据以及天线相位中心偏差修正模型和地面测站偏心改正模型时,得到的卫星定轨精度略有降低,大约为9.2cm;SLR校核残差约为6.5cm(均方根误差).3)采用2.2和3.0两种格式的DORIS数据,利用不同的定轨方案对JASON-2卫星进行精密定轨,均可以达到2cm左右的径向定轨精度,不同的定轨方案对径向定轨精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因此,对于最关心卫星径向定轨精度的海洋测高卫星而言,采用本文的数据格式转换方法和定轨方案,完全可以满足其定轨任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RIS DORIS相位数据 距离变化率 精密定轨 精度评估
下载PDF
附加先验轨道约束的LEO几何法实时精密定轨验证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师一帅 郝金明 +3 位作者 焦文海 董明 焦博 刘伟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4-364,共11页
低轨卫星的实时精密定轨能够极大拓展其完成复杂科学任务的能力,例如实时环境监测、机动控制和卫星自主导航等.本文根据几何法实时精密定轨模型,提出了附加LEO先验轨道约束从而改善实时定轨的精度、收敛速度和稳定性的构想.分别采用广... 低轨卫星的实时精密定轨能够极大拓展其完成复杂科学任务的能力,例如实时环境监测、机动控制和卫星自主导航等.本文根据几何法实时精密定轨模型,提出了附加LEO先验轨道约束从而改善实时定轨的精度、收敛速度和稳定性的构想.分别采用广播星历、超快速星历预报部分和实时精密星历,设计了6种实时定轨方案,并利用Swarm-A, B, C星7天的观测数据进行方案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广播星历、IGU和IGC星历的方案精度递增,附加先验轨道约束能够进一步提升精度.使用IGC星历并附加标准差为1m的先验轨道约束后,在径向、切向和法向的定轨精度分别达到6.12 cm,5.55 cm和4.98 cm.此外,附加先验轨道约束能够显著提升收敛速度,使用IGC星历平均收敛时间约为31 min,附加标准差为1m的先验轨道约束后收敛仅需约4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 几何法定轨 实时 先验轨道约束 精度
下载PDF
基于高/低轨监视平台的GEO卫星定轨精度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庆勇 杜兰 +1 位作者 蓝朝桢 乔书波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22-1426,共5页
针对传统地基监视系统对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静地测量模式不利于获取其态势信息,而空间目标监视平台利用其快速轨道运动、增强观测几何强度和GEO卫星动力学模型的约束作用,有利于对GEO卫星环带的跟踪、监视和编目处理这一问题,分析了... 针对传统地基监视系统对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静地测量模式不利于获取其态势信息,而空间目标监视平台利用其快速轨道运动、增强观测几何强度和GEO卫星动力学模型的约束作用,有利于对GEO卫星环带的跟踪、监视和编目处理这一问题,分析了高、低轨平台与其观测模式,采用了数值微分法计算变分方程系数阵的定轨算法,统计了光学观测误差对定轨结果的影响.仿真计算表明,高、低轨平台对GEO卫星的定轨精度均在公里级,低轨平台对GEO卫星的定轨精度好于高轨监视平台,观测系统误差是定轨误差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 轨道确定 观测误差 精度分析 光学传感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