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幼儿龋病口腔微生物群失调与唾液免疫生物标志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纪莹 吴婷婷 +2 位作者 王欣 唐丽 杜小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41-45,共5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龋病(ECC)口腔微生物群失调与唾液免疫生物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取龋病患儿6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低龋组(n=267)和高龋组(n=333),另选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婴幼儿100例为对照组。记录各组链球菌、乳酸杆菌、放线杆菌以及... 目的探讨婴幼儿龋病(ECC)口腔微生物群失调与唾液免疫生物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选取龋病患儿6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低龋组(n=267)和高龋组(n=333),另选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婴幼儿100例为对照组。记录各组链球菌、乳酸杆菌、放线杆菌以及双歧杆菌的菌落数,并检测各组唾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包括(MMP-2、MMP-3、MMP-9),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A(Ig A)及免疫球蛋白G(Ig G),补体C3、补体C4水平。结果高龋组链球菌、乳酸杆菌、放线杆菌菌落数多于低龋组和对照组,双歧杆菌菌落数少于低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龋组链球菌、乳酸杆菌、放线杆菌菌落数多于对照组,双歧杆菌菌落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龋组MMP-2、MMP-3、MMP-9、IL-8、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低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龋组MMP-2、MMP-3、MMP-9、IL-8、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龋组Ig A、Ig G、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均低于低龋组和对照组,且低龋组Ig A、Ig G、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链球菌、乳酸杆菌、放线杆菌与MMP-2、MMP-3、MMP-9、IL-8、IL-6和TNF-α水平呈正相关,与Ig A、Ig G、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呈负相关(P<0.05);双歧杆菌与MMP-2、MMP-3、MMP-9、IL-8、IL-6和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Ig A、Ig G、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龋病患儿口腔易发生微生物失调,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免疫保护机制状态也会发生相应改变,改善免疫功能可能对防治ECC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龋病 口腔微生物 免疫功能 基质金属蛋白酶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口腔微生物与口腔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
2
作者 刘杰 李雨泽 +1 位作者 田雨欣 肖媛媛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3期200-202,共3页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已经不局限于关注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治疗,对口腔疾病的治疗也越来越重视了。大量研究发现,在龋病、牙周病等多种常见口腔疾病中可以观察到口腔微生物的异常增殖,所以研究人员将口腔疾病治疗的重点聚焦在了对...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人们已经不局限于关注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治疗,对口腔疾病的治疗也越来越重视了。大量研究发现,在龋病、牙周病等多种常见口腔疾病中可以观察到口腔微生物的异常增殖,所以研究人员将口腔疾病治疗的重点聚焦在了对口腔微生物的研究上。文章将对口腔微生物的概况、口腔微生物与口腔疾病的关系,以及口腔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物 口腔微生态 口腔疾病 益生菌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牙周炎及牙周基础治疗对其影响的现状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宋文静 葛少华 《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839-843,共5页
Ⅱ型糖尿病是引起慢性牙周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慢性牙周炎增加了Ⅱ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但至今为止糖尿病牙周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牙周基础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的血糖状... Ⅱ型糖尿病是引起慢性牙周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慢性牙周炎增加了Ⅱ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但至今为止糖尿病牙周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牙周基础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状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的血糖状况。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对糖尿病牙周炎疾病在微生物、免疫及炎症因子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该文对糖尿病牙周炎的微生物指标,免疫、炎症因子指标,临床指标及牙周基础治疗对疾病的影响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慢性牙周炎 口腔微生物 炎症因子 牙周基础治疗
下载PDF
加味甘草泻心汤含漱治疗乳腺癌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临床研究
4
作者 孙新刚 冯守含 +4 位作者 关新军 柳冬兵 朱肖肖 唐月莲 叶津津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加味甘草泻心汤含漱治疗乳腺癌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01例乳腺癌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2组均给予紫杉类化疗方案化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含漱,观察组给予加味甘... 目的:观察加味甘草泻心汤含漱治疗乳腺癌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01例乳腺癌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2组均给予紫杉类化疗方案化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含漱,观察组给予加味甘草泻心汤含漱。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口腔黏膜愈合时间、疼痛评分、口腔pH值、中医证候评分、口腔微生物数量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4%,高于对照组82.00%(P<0.05)。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口腔pH值、各项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口腔pH值、各项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口腔黏膜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口腔链球菌、韦荣球菌、奈瑟菌数量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口腔链球菌、韦荣球菌、奈瑟菌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HIF-1α、IL-6、TGF-β1、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甘草泻心汤含漱治疗乳腺癌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可改善口腔微生物数量,抑制机体炎症,提升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改善口腔环境,促进口腔黏膜愈合,缓解患者疼痛,提升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 加味甘草泻心汤 含漱 口腔微生物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口腔微生物及益生菌对口腔疾病的防治
5
作者 刘诚敬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2,8,共3页
口腔中具有人体第二复杂的微生物群,它们是人体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体疾病的发生和防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对益生菌的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口腔益生菌对口腔疾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口腔医学中逐渐得到重视。本文就微... 口腔中具有人体第二复杂的微生物群,它们是人体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体疾病的发生和防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对益生菌的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口腔益生菌对口腔疾病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在口腔医学中逐渐得到重视。本文就微生物的重要性、口腔微生物的复杂性、口腔微生物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口腔中的益生菌对龋齿、牙周病、口臭等口腔疾病的防治作用进行梳理探究,期望对于口腔微生物和益生菌相关的口腔保健与疾病防治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物 益生菌 口腔疾病的防治
下载PDF
儿童口腔微生物多样性与龋齿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王佳音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3期16-18,共3页
随着儿童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龋齿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也得到了广泛研究。人类口腔为口腔微生物群落提供了重要栖息地。在儿童成长阶段,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会受到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和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 随着儿童健康问题日益受到重视,龋齿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也得到了广泛研究。人类口腔为口腔微生物群落提供了重要栖息地。在儿童成长阶段,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会受到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和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共同作用于口腔环境,容易促进或抑制龋齿发展。因此,文章对儿童口腔微生物多样性与龋齿的关系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口腔微生物 龋齿 多样性
下载PDF
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周伟 张东升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738-741,共4页
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是口腔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普遍应用,研究者能够不通过纯培养技术即可对人类口腔不同生态系的微生物组成及变化进行研究。本文综述了当前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及各自的... 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变是口腔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普遍应用,研究者能够不通过纯培养技术即可对人类口腔不同生态系的微生物组成及变化进行研究。本文综述了当前口腔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常用方法及各自的特点,从而为口腔微生物生态方面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物 微生物多样性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宏基因组
原文传递
口腔微生物译名(2023版)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雨庆 彭显 +14 位作者 任彪 闫福华 潘亚萍 陈峰 杜文斌 刘建国 冯强 杨德琴 黄晓晶 潘乙怀 黄正蔚 丁佩惠 章可可 刘红霞 周学东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1-1061,共11页
口腔微生物群落作为人体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口腔健康及全身健康都有密切联系。口腔微生物研究已成为国际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前沿。规范统一的口腔微生物中文译名对支撑口腔医学发展意义重大。规范的微生物译名是编写专业教材和... 口腔微生物群落作为人体微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口腔健康及全身健康都有密切联系。口腔微生物研究已成为国际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前沿。规范统一的口腔微生物中文译名对支撑口腔医学发展意义重大。规范的微生物译名是编写专业教材和参考书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口腔微生物的特征与分类。统一的中文译名可为口腔医学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语言基础。规范的中文译名对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科普也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口腔微生物学知识的准确传播,增强全民口腔健康意识。因此,为规范口腔医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基金申报、专著教材编写、论著发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等,专家学者对口腔微生物名称(2017版)和新近发现的口腔微生物译名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修订,达成共识,形成口腔微生物译名(2023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口腔微生物 拉丁文名称 中文译名 规范化
原文传递
口腔常见致病菌的表面疏水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艳红 周学东 +2 位作者 李继遥 肖晓蓉 李罡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684-686,共3页
目的 :分析测试几种口腔常见致病菌的细胞表面疏水性 ,为研究细菌非特异性黏附机制提供科学理论参数。方法 :采用碳氢化合物黏着法测试细菌表面疏水性。结果 :不同种类的细菌、同种细菌的不同菌株间疏水性均存在差异。每株细菌表面具有... 目的 :分析测试几种口腔常见致病菌的细胞表面疏水性 ,为研究细菌非特异性黏附机制提供科学理论参数。方法 :采用碳氢化合物黏着法测试细菌表面疏水性。结果 :不同种类的细菌、同种细菌的不同菌株间疏水性均存在差异。每株细菌表面具有其相对稳定的参考值范围。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物 疏水性 黏附
下载PDF
现代分子技术在口腔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褚敏 梁景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1-83,共3页
细菌感染是口腔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而现代分子技术作为新的研究方法能更深入、更全面了解口腔微生物的特性及其在口腔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常用于口腔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一些分子技术的原理、用途及优、缺点作一综述。
关键词 现代分子技术 口腔微生物 生态学
下载PDF
口腔微生物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孙凡钥 杨玉鑫 +3 位作者 陈宏伟 师鑫鹏 罗晓勇 王保永 《食管疾病》 2023年第4期292-300,310,共10页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除了遗传改变、饮酒、吸烟等已知因素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口腔微生物在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口腔和食管在解剖结构上...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除了遗传改变、饮酒、吸烟等已知因素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口腔微生物在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口腔和食管在解剖结构上具有延续性,口腔微生物和食管微生物群存在相似性,因此口腔微生物的异常变化可能会影响食管的微生态环境,从而影响食管癌的发展。本文旨在总结口腔微生物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比较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中的差异,以期为食管癌的早期预测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物 食管癌 食管鳞状细胞癌 食管腺癌
下载PDF
具核梭杆菌与口腔常见微生物粘附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懿洋 周学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4-287,共4页
具核梭杆菌是口腔中含量最高的梭杆菌,可成为早期和晚期定植的微生物的连接桥梁,以共生菌的形式存在,也可成为致病菌参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核梭杆菌与口腔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影响微生物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而决定口腔的健康状... 具核梭杆菌是口腔中含量最高的梭杆菌,可成为早期和晚期定植的微生物的连接桥梁,以共生菌的形式存在,也可成为致病菌参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核梭杆菌与口腔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影响微生物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而决定口腔的健康状态。粘附是最直接的相互作用方式,也是微生物进入生物膜和侵袭宿主细胞的第一步。本文就具核梭杆菌与口腔常见微生物的粘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核梭杆菌 粘附作用 口腔微生物
下载PDF
纳米磷酸钙盐改性牙科材料防治牙体牙髓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彦楠 程磊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9期634-637,共4页
纳米材料通常是指直径1~100 nm的微小颗粒,往往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是牙科生物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纳米磷酸钙盐改性牙科材料在窝沟封闭、牙体树脂修复、牙体粘接、根管封闭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目前研究表明,纳米磷酸钙盐改... 纳米材料通常是指直径1~100 nm的微小颗粒,往往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是牙科生物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纳米磷酸钙盐改性牙科材料在窝沟封闭、牙体树脂修复、牙体粘接、根管封闭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目前研究表明,纳米磷酸钙盐改性后的牙科材料具有更强的机械性能,还显示出钙磷离子长期释放和较好的离子再充能力,能够有效促进牙体硬组织再矿化,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研究难以准确模拟口腔内的复杂环境,因此,纳米磷酸钙盐改性牙科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细胞毒性及在临床运用的效果等仍需进一步验证。本文就近年来纳米磷酸钙盐改性牙科材料在牙体牙髓疾病防治方面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磷酸钙盐 牙科材料 材料改性 窝沟封闭剂 复合树脂 树脂粘接剂 根管封闭剂 龋病 牙髓病 口腔微生物
下载PDF
三种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口腔微生物滞留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一吟 陆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8-60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的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患牙龈上菌斑和龈沟液内微生物滞留的影响。方法将57例单侧上颌第一前磨牙楔状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RMGI组,n=19)、聚羧酸改性复合树脂(PMCR组,n=20)和光固化复合树脂... 目的观察不同的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患牙龈上菌斑和龈沟液内微生物滞留的影响。方法将57例单侧上颌第一前磨牙楔状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树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RMGI组,n=19)、聚羧酸改性复合树脂(PMCR组,n=20)和光固化复合树脂(CR组,n=18)进行修复。分别于修复前和修复后3个月和6个月时,对各组患牙充填物表面菌斑内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及龈沟液内革兰阳性(G+)厌氧杆菌和革兰阴性(G-)厌氧杆菌进行菌落计数,以自身对侧同名牙作为对照组。结果修复前,RMGI组、PMCR组和CR组与相应对照组的龈上菌斑和龈沟液中菌落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3个月和6个月,RMGI组治疗后龈上菌斑内黏性放线菌菌落计数以及CR组龈沟液内G-厌氧杆菌菌落计数均较其相应对照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MGI和CR修复楔状缺损后对患牙龈上菌斑和龈沟液内微生物滞留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提示以PMCR修复楔状缺损,在抗龋性和减少牙周组织损伤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材料 楔状缺损 口腔微生物
下载PDF
冠心病与牙周炎相关性的现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秦倩怡 葛少华 王东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165-3168,共4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已有研究证实其为炎症性疾病,慢性感染及其引发的炎症反应是其危险因素。牙周炎是由牙周致病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可导致机体多种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已有研究证实其为炎症性疾病,慢性感染及其引发的炎症反应是其危险因素。牙周炎是由牙周致病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可导致机体多种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水平增高。牙周炎可增加冠心病的患病风险,但二者相关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对冠心病牙周炎疾病在微生物及免疫炎症指标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对冠心病牙周炎的微生物指标、免疫炎症指标、临床指标及牙周基础治疗对疾病的影响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牙周炎 口腔微生物 免疫炎症因子 牙周基础治疗
原文传递
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临床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静 张欣 +3 位作者 李志艳 赵翀 陈筠 朱德锐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747-751,共5页
人类口腔内栖息有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古细菌、真菌和病毒,其与龋损、牙周炎、根尖周炎、口臭、菌血症、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肥胖以及不良妊娠等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口腔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和种群结构以及微生物可能引... 人类口腔内栖息有多种微生物,包括细菌、古细菌、真菌和病毒,其与龋损、牙周炎、根尖周炎、口臭、菌血症、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肥胖以及不良妊娠等诸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口腔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和种群结构以及微生物可能引起疾病发生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物 种群结构 临床疾病 致病性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合并肝硬化患者口腔微生物群失调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欣彤 康芳芳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合并肝硬化患者口腔微生物群失调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肝硬化分为牙周炎合并肝硬化组(A组,n=65)和牙周炎组(B组,n=55),另选同期体检的5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合并肝硬化患者口腔微生物群失调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肝硬化分为牙周炎合并肝硬化组(A组,n=65)和牙周炎组(B组,n=55),另选同期体检的5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C组,n=50)。比较各组牙龈卟啉单细胞菌、福赛类杆菌、放线杆菌以及双歧杆菌菌落数。检测各组肠道屏障指标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D-乳酸(D-lac)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检测各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各组肝功能指标血清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A组的牙龈卟啉单细胞菌、福赛类杆菌、放线杆菌菌落数多于B组和C组(P<0.05),双歧杆菌菌落数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的牙龈卟啉单细胞菌、福赛类杆菌、放线杆菌菌落数多于C组(P<0.05),双歧杆菌菌落数低于C组(P<0.05)。A组DAO、PCT、ET、D-lac、IL-8、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DAO、PCT、ET、及D-lac、IL-8、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C组(P<0.05)。A组ALP、ALT和AST水平均高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ALP、ALT和AST水平均高于C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牙龈卟啉单细胞菌、福赛类杆菌、放线杆菌与DAO、PCT、ET、D-lac、IL-8、IL-6、TNF-α、ALP、ALT和AST水平呈正相关(P<0.05),双歧杆菌与DAO、PCT、ET、D-lac、IL-8、IL-6、TNF-α、ALP、ALT和AST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合并肝硬化患者口腔微生物失调更为严重,且与炎症反应、肠道屏障及肝功能密切相关,保持口腔菌群稳定可能是慢性牙周炎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肝硬化 口腔微生物 肠道屏障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茶叶酚类成分对口腔健康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刁春华 孔俊豪 +4 位作者 左小博 苏小琴 涂云飞 翁淑燚 杨秀芳 《中国茶叶加工》 2022年第1期43-48,共6页
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等为茶叶中活性物质,对多种人体病原微生物具有明显的体内、体外抗菌活性。口腔微生物群作为人体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实验研究表明,茶叶酚类成分对口腔条件致病菌如... 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等为茶叶中活性物质,对多种人体病原微生物具有明显的体内、体外抗菌活性。口腔微生物群作为人体微生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实验研究表明,茶叶酚类成分对口腔条件致病菌如变形链球菌、牙卟啉单胞菌等具有明确的抑制效果,可作为潜在的口腔菌群调节剂,广泛应用于龋齿、牙周疾病等多种口腔疾病的预防治疗。文章总结了茶叶代表性酚类成分对口腔致病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改善口腔健康作用的有益发现,以期为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类组分 口腔微生物 抑制 口腔疾病
下载PDF
16S rRNA克隆文库法分析成人龋病唾液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俊平 吴芳 +4 位作者 汪珍珍 王译彬 周建业 李志强 余占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2-277,共6页
目的:讨论汉族人群中高龋和无龋人群口腔唾液微生物结构的差异。方法:采集符合WHO采样标准的唾液样本6例,其中高龋组(CA组)3例,无龋组(CF组)3例,提取细菌总DNA,构建16SrRNA克隆文库,挑取阳性克隆子进行测序,并用MOTHUR等软件对结果进行... 目的:讨论汉族人群中高龋和无龋人群口腔唾液微生物结构的差异。方法:采集符合WHO采样标准的唾液样本6例,其中高龋组(CA组)3例,无龋组(CF组)3例,提取细菌总DNA,构建16SrRNA克隆文库,挑取阳性克隆子进行测序,并用MOTHUR等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MEGA4.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共获得80个OTUs,归属于5个门,9个纲,10个目,14个科,19个属,其中有13个优势属;CA组优势属为:链球菌属(53.16%)、普氏菌属(28.77%)、颗粒链球菌属(9.34%);CF组优势菌为:链球菌属(46.12%)、普氏菌属(23.41%)、奈瑟菌属(14.35%)。结论:16SrRNA克隆文库法已成熟,可用于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当地汉族人群中高龋和无龋人群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高龋组中优势菌(链球菌属、普氏菌属、颗粒链球菌属)对龋病发生发展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微生物 龋病 优势菌 16S RRNA 克隆文库
下载PDF
Antimicrobial effects of silver zeolite,silver zirconium phosphate silicate and silver zirconium phosphate against oral microorganisms 被引量:1
20
作者 Sirikamon Saengmee-anupharb Toemsak Srikhirin +4 位作者 Boonyanit Thaweboon Sroisiri Thaweboon Taweechai Amornsakchai Surachai Dechkunakorn Theeralaksna Suddhasthir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3年第1期47-52,共6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including silver zeolite(AgZ),silver zirconium phosphate silicate(AgZrPSi)and silver zirconium phosphate(AgZrp),against oral microorgani...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including silver zeolite(AgZ),silver zirconium phosphate silicate(AgZrPSi)and silver zirconium phosphate(AgZrp),against oral microorganisms.In line with this objective,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each type of silver based powders were also investigated.Methods: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AgZ,AgZrPSi and AgZrP were tested against Streptococcus mutans,Lactobacillus casei,Candida albican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using disk diffusion assay as a screening test.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and minimum lethal concentration(MLC)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modified membrane method.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X-ray diffraction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these silver materials.Results:All forms of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could inhibit the growth of all test microorganisms.The MIC of AgZ,AgZrPSi and AgZrP was 10.0 g/L whereas MLC ranged between 10.0-60.0 g/L.In terms of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AgZrPSi and AgZrP had smaller sized particles(1.5-3.0μm)and more uniformly shaped than AgZ.Conclusions: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in the form of AgZ,AgZrPSi and AgZrP had antimicrobial effects against all test oral microorganisms and those activities may be influenced by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carrier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se silver materials may be useful metals applied to oral hygiene products to provid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oral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VER zeolite SILVER ZIRCONIUM PHOSPHATE SILICATE SILVER ZIRCONIUM PHOSPHATE oral microorganism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