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塑形镜光学区直径对疗效的影响
1
作者 张暹梅 陈静 辛延峰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000-1005,共6页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光学区直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佩戴直径10.5 mm Paragon CRT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100例(196眼)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8~13岁, 男47例, 女53例, 屈光度:球...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光学区直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佩戴直径10.5 mm Paragon CRT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100例(196眼)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8~13岁, 男47例, 女53例, 屈光度:球镜-0.75~-4.00 DS, 柱镜-0.25~-1.50 DC, 矫正视力≥ 0.6, 初始眼轴23.40~25.83 mm, 按照不同光学区直径进行分组, 将其中50例(98眼)角膜塑形镜光学区为5.0 mm的患者纳入5.0组, 另50例(98眼)角膜塑形镜光学区为6.0 mm的患者纳入6.0组。统计两组的一般社会学特征和疾病相关特征, 对于存在差异的资料进行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 得出不同角膜塑形镜光学区直径的疗效。结果佩戴1年后, 两组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KBUTav)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组表面规则性指数(SRI)[(0.35±0.09)]、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0.69±0.21)]、眼轴长度(AL)[(0.19±0.04)mm]、相对周边屈光度(RPR)[(-0.65±0.20)D、(-0.84±0.26)D、(-0.48±0.13)D、(-0.76±0.23)D、(-0.77±0.21)D、(-0.56±0.17)D]均显著低于6.0组(t=5.94、3.34、4.64、2.03、2.07、4.23、2.27、2.25、5.55, 均P<0.05), 裸眼视力(UCVA)[(0.71±0.20)LogMAR]、等效球镜度(SE)[(-0.25±0.05)D]均显著高于6.0组(t=3.31、13.64, 均P<0.05)。佩戴1年后, 5.0组光学治疗区直径[(3.35±0.28)mm]、面积[(7.50±1.10)mm^(2)]均显著低于6.0组[(3.68±0.38)mm, (8.50±1.50)mm^(2)](t=6.92、5.32、11.16, 均P<0.05), 5.0组在重叠光学治疗区面积/瞳孔面积比值(TZR)[(0.53±0.16)]显著低于6.0组[(0.81±0.19)](t=11.16, P<0.05)。经logistic线性回归方程、Pearson计算, 发现TZR和选择的角膜塑形镜光学区直径呈现正相关性(P<0.05)。5.0组并发症的发生率[8.16%(8/98)]和6.0组[12.24%(12/98)]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 P>0.05)。结论一年眼轴动态变化提示, 角膜塑形镜光学区直径为5.0 mm时, 矫正近视的效果更好, 且安全性高。通过统计TZR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视觉 屈光 角膜 瞳孔 表面角膜镜片术 角膜塑形术 光学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