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冰洋中央密集冰区海冰对太阳短波辐射能吸收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赵进平 李涛 +1 位作者 张树刚 矫玉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41,共9页
太阳辐射能是海冰融化的最主要能源,基于在2008年8月21~27日北极加拿大海盆中部为期8天的冰站考察中海冰光学观测数据,研究了北冰洋中央密集冰区海冰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通过现场直接观测,确定了海冰透射率、反照率、吸收率及其随冰... 太阳辐射能是海冰融化的最主要能源,基于在2008年8月21~27日北极加拿大海盆中部为期8天的冰站考察中海冰光学观测数据,研究了北冰洋中央密集冰区海冰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通过现场直接观测,确定了海冰透射率、反照率、吸收率及其随冰厚的变化,得出海冰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率大约为到达冰面太阳辐射的16%,大部分被冰雪表面反射。为期3天的对太阳辐射的观测表明,虽然到达北冰洋中央密集冰区的太阳辐射能并不少,但由于云和雾覆盖的时间所占的比例很大,有将近57%被大气削弱,其余的又有77%左右被冰雪表面反射回太空,海冰吸收的热量只有10.2W/m。,相当于每天融化2.6mm的冰,1nq厚海冰全部融化需要380天,不足以为海冰融化提供足够的热量。-因此北冰洋中央密集冰区终年被海冰覆盖,即使在北冰洋海冰面积骤减的现状下,那里的海冰密集度仍然接近100%。然而,文章的结果指出:大气中云和雾大幅度减少、积雪层融化、海冰厚度减小、融池的比例增加等因素都会大幅度增加海冰吸收的热量,未来这些过程的发生有可能导致北冰洋密集冰区的海冰快速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洋 海冰 光学 太阳辐射能 吸收
下载PDF
一次自然雷击过程的光学观测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谷山强 陈维江 +3 位作者 向念文 陈家宏 严碧武 李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3-689,共7页
雷击过程光学观测是研究雷击放电物理过程最直观的手段,长期坚持开展自然雷击放电光学观测有助于改善我国雷击光学观测数据匮乏的现状。鉴于此,分析了一次下行先导并未与迎面先导相连接的雷击放电过程的光学观测结果。根据观测结果,... 雷击过程光学观测是研究雷击放电物理过程最直观的手段,长期坚持开展自然雷击放电光学观测有助于改善我国雷击光学观测数据匮乏的现状。鉴于此,分析了一次下行先导并未与迎面先导相连接的雷击放电过程的光学观测结果。根据观测结果,获取了下行先导和迎面先导的发展轨迹,计算得到了先导发展的特征参数,包括:负极性下行先导2维发展速度为(1.98~7.28)×10^5m/s,平均值为3.78×10^5m/s;正极性迎面先导2维尺度达到56.99m,2维发展速度为4.8×1043.08×10^5m/s,持续时间为(462.5±18.5)μs。由于观测对象高度接近我国特高压同塔双回输电线路杆塔高度,观测的迎面先导发展过程可为这类线路的防雷设计提供参考。对下行先导未与迎面先导相连接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证实了在下行先导发展随机性的影响下,迎面先导起始并不能保证成功拦截下行先导。最后对未来开展自然雷电光学观测研究应采用的观测方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过程 光学观测 迎面先导 下行先导 发展轨迹 发展速度 持续时间
下载PDF
不均匀电场下水中脉冲放电观测及沉积能量对激波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显东 刘毅 +4 位作者 李志远 周古月 张钦 林福昌 潘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028-3036,共9页
为了探究沉积能量对水中脉冲放电产生激波的影响。该文建立了水中脉冲放电试验平台,研究了间隙电压为30k V,间隙距离为15mm,针–针电极条件下不均匀电场中的水中脉冲放电。采用高速摄像机对水中脉冲放电过程进行了光学观测,并结合激波... 为了探究沉积能量对水中脉冲放电产生激波的影响。该文建立了水中脉冲放电试验平台,研究了间隙电压为30k V,间隙距离为15mm,针–针电极条件下不均匀电场中的水中脉冲放电。采用高速摄像机对水中脉冲放电过程进行了光学观测,并结合激波压强、电弧电压、电流等测量参量对电弧、气泡形态与运动变化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为了研究沉积能量对激波的影响,提出了时变电弧阻抗条件下沉积能量与电弧平均电阻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每个半周期沉积能量与电弧平均电阻的变化,给出了沉积能量与激波压强峰值的关系表达式。所得结论能促进对水中脉冲放电激波的产生机理的认识,以便实现更高的激波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脉冲放电 光学观测 电弧 气泡形态与运动 时变电弧阻抗 沉积能量 激波特性
下载PDF
广州两座高建筑物上闪击距离的二维光学观测 被引量:10
4
作者 齐奇 吕伟涛 +3 位作者 武斌 马颖 陈绿文 姜睿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6-164,共9页
利用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站的高速摄像机在2012—2018年拍摄到的发生在两座尖顶建筑物广州塔(600 m高,12次)和广晟国际大厦(360 m高,9次)上的21次下行地闪光学数据,结合广东电网闪电定位系统提供的回击峰值电流数据,统计建筑物高度和... 利用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站的高速摄像机在2012—2018年拍摄到的发生在两座尖顶建筑物广州塔(600 m高,12次)和广晟国际大厦(360 m高,9次)上的21次下行地闪光学数据,结合广东电网闪电定位系统提供的回击峰值电流数据,统计建筑物高度和回击峰值电流强度对闪击距离的影响,并探讨闪击距离与上行连接先导起始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更高的建筑物上雷电的闪击距离更长,广州塔闪击距离的中位数约是广晟国际大厦闪击距离中位数的2倍;对于确定高度的建筑物,闪击距离有随着回击峰值电流增强而变长的趋势,且建筑物越高,对应的回击峰值电流也越强;在下行与上行先导连接前0.1 ms内,二者的平均速率之比小于4,且速率比值在0~1这一区间的样本最多,占比约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建筑物 闪击距离 光学观测 回击峰值电流
下载PDF
利用火星卫星光学测量实现火星探测器自主导航 被引量:9
5
作者 马鹏斌 宝音贺西 沐俊山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3-869,共7页
以火星探测为例,提出了通过对火星卫星进行光学测量实现火星探测器自主导航的方法.该方法在火星探测器上搭载光学相机,在飞向火星过程中对火星天然卫星(Phobos,火卫一;Deimos,火卫二)拍摄带有恒星背景的图像;通过恒星位置确定精确的... 以火星探测为例,提出了通过对火星卫星进行光学测量实现火星探测器自主导航的方法.该方法在火星探测器上搭载光学相机,在飞向火星过程中对火星天然卫星(Phobos,火卫一;Deimos,火卫二)拍摄带有恒星背景的图像;通过恒星位置确定精确的惯性指向,利用得到的光学观测数据完成对火星探测器的自主导航.分别给出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无迹卡尔曼滤波(UKF)进行自主导航的方法和仿真计算结果.数据显示:EKF和UKF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EKF在线性化过程中损失精度并不多.在巡航段后半程,与火星距离越近,导航精度越高.距离火星(1~5)×107 km时,取数据间隔为1 min,如果测量精度为0.1",导航精度可达10~100 km量级,速度精度为0.01 m/s量级;如果测量精度为1",导航精度也相应要低一个量级.另外,单独使用火卫二的导航精度要高于单独使用火卫一,联合使用火卫一和火卫二的精度最高.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利用火星卫星光学测量的火星探测器自主导航,可满足火星探测器高精度导航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探测器 火星卫星 光学测量 自主导航
下载PDF
长春地基光电阵观测数据初步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雷祥旭 桑吉章 李振伟 《测绘地理信息》 2019年第1期41-44,共4页
基于TLE(two-line element)编目库的数据,对中科院国家天台长春人卫站空间目标光电阵光学观测数据以及观测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选用2017年9月1日~5日的观测数据作为样本,结果显示光电阵每天可以观测得到约3500个弧段,每个弧段平均弧长... 基于TLE(two-line element)编目库的数据,对中科院国家天台长春人卫站空间目标光电阵光学观测数据以及观测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选用2017年9月1日~5日的观测数据作为样本,结果显示光电阵每天可以观测得到约3500个弧段,每个弧段平均弧长约40s。约83%的观测弧段,可与TLE编目库中的目标成功关联。最后利用TLE数据,对这些目标的轨道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光电阵具备较好的LEO目标的观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目标 TLE 光学观测 光电阵
原文传递
地基光度曲线反演空间目标特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王阳 杜小平 范椿林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578-1590,共13页
空间目标的形状、尺寸、姿态、角速度、反射率和材质等特征对目标识别、轨道预测、碰撞规避等应用有重要意义.地基光学观测系统是目前空间目标观测主要手段之一,但受大气、距离及自身分辨率的影响,难以对中高轨或尺寸较小的空间目标进... 空间目标的形状、尺寸、姿态、角速度、反射率和材质等特征对目标识别、轨道预测、碰撞规避等应用有重要意义.地基光学观测系统是目前空间目标观测主要手段之一,但受大气、距离及自身分辨率的影响,难以对中高轨或尺寸较小的空间目标进行高分辨成像,只能呈现几个像素亮度变化的光斑.空间目标的亮度与目标特征密切相关,利用地基光学观测系统获取的目标光度曲线,可以对目标特征进行反演.本文分析了近10年国际上地基光度曲线反演空间目标特征技术的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基于地基光度曲线特征和基于模型构建的空间目标特征反演技术,详细分析了各技术的用途和优缺点,提出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曲线 光学观测 空间目标 目标特征 特征反演
原文传递
LEO空间目标的非协同共视观测及初轨确定 被引量:7
8
作者 陈龙 刘承志 +3 位作者 李振伟 孙建南 康喆 邓诗宇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54-159,共6页
测角数据的初轨确定(IOD)是通过光学观测技术进行空间目标编目的关键,然而对于低地球轨道(LEO)空间目标,地基光学观测所获得的数据弧长较短且不包含距离信息。因此,在进行IOD时,所得轨道的误差往往较大,难以应用于进一步的工作中。针对... 测角数据的初轨确定(IOD)是通过光学观测技术进行空间目标编目的关键,然而对于低地球轨道(LEO)空间目标,地基光学观测所获得的数据弧长较短且不包含距离信息。因此,在进行IOD时,所得轨道的误差往往较大,难以应用于进一步的工作中。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LEO空间目标的非协同共视观测技术及其初轨确定,并基于统计学提出了一种利用非协同共视观测技术定位空间目标的新方法。结合中国科学院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网的光学测角数据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Ajisai卫星定位的均方根(RMS)误差小于100 m,对空间碎片CZ-2C R/B定位的RMS误差小于200 m,优于传统的三角视差法。随后,将上述定位结果用于IOD,所得轨道半长轴的误差在1 k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光学观测 空间目标 共视观测 初轨确定
原文传递
实验室类回击电流与通道光强度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范雅蓓 周蜜 +3 位作者 王建国 薛健 丁文汉 蔡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404-4411,共8页
利用高压实验室内的脉冲电流发生器,在间距15 mm的石墨棒电极间隙产生了具有快上升前沿的类回击电流,文中分别探究了不同电流极性及不同观测方位下的光强度波形特征。结果发现:负极性电流对应的通道光强波形下降沿总会出现一个"驼... 利用高压实验室内的脉冲电流发生器,在间距15 mm的石墨棒电极间隙产生了具有快上升前沿的类回击电流,文中分别探究了不同电流极性及不同观测方位下的光强度波形特征。结果发现:负极性电流对应的通道光强波形下降沿总会出现一个"驼峰",而正极性电流对应的光强波形下降沿较平滑,无"驼峰"现象;距放电间隙中心相同距离的不同方位观测电弧放电,得到的光强波形几乎没有差异。进一步通过调节电路参数,产生了26组共200个具有不同幅度及不同波形特征的正极性电流脉冲,具有相对较短的上升时间和相对缓慢的峰值后衰减过程,电流峰值2.96~29.04 kA,10%~90%上升时间2.11~9.52μs,半峰宽度15.92~172.83μs,对应观测到的通道光强波形由比电流更快的上升沿和初始快速而后续缓慢的下降沿组成。对实验室类回击电流电弧通道内电流与光强之间特征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电流峰值与光强峰值线性相关,电流10%~90%上升时间和光强10%~90%上升时间也存在线性关系,但电流半峰宽度和光强半峰宽度之间并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实验室产生的类回击电流与对应光强波形特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与自然界回击放电过程十分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流 光学观测 光强度 回击 相关性
下载PDF
高轨光学观测星座构型设计与覆盖率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叶吉 张尧 +2 位作者 张昆鹏 卢少兆 王鸿博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73,共10页
空间态势日益紧张使高轨卫星受到来自空间碎片和其他航天器的威胁,建立高轨天基态势感知系统,实现对高轨目标的观测与编目,对保障高轨卫星正常工作意义重大.光学观测和红外观测相比,具有被动无源、能量消耗小、适合长期工作的优势.本文... 空间态势日益紧张使高轨卫星受到来自空间碎片和其他航天器的威胁,建立高轨天基态势感知系统,实现对高轨目标的观测与编目,对保障高轨卫星正常工作意义重大.光学观测和红外观测相比,具有被动无源、能量消耗小、适合长期工作的优势.本文对高轨光学观测星座进行构型设计与覆盖率分析,根据光学载荷成像特性,建立可见性约束模型.以有限时间内非重复目标覆盖率为优化指标,基于分解优化策略,将构型优化设计问题转换成多个单星轨道根数优化问题,利用差分进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DE)算法优化.通过仿真比较分解优化策略和整体优化策略的效果,结果表明分解优化策略具备更好的全局寻优特性,根据结果分析了观测卫星数量和非重复目标覆盖率的关系,讨论了非重复目标覆盖率的边际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观测 星座构型设计 差分进化算法 覆盖率
下载PDF
基于虚拟测距的单星光学监测空间目标定轨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秀红 李俊峰 +2 位作者 高彦平 高景丽 安芳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41-1549,共9页
基于单颗天基卫星的光学监测数据在轨道改进时的可观测性差,迭代难以收敛,甚至法方程病态,造成大批量空间目标编目定轨失败。本文分析了仅利用单星光学监测确定空间目标轨道的特点和难点,针对基于天基监测的定轨亏秩问题和单星光学监测... 基于单颗天基卫星的光学监测数据在轨道改进时的可观测性差,迭代难以收敛,甚至法方程病态,造成大批量空间目标编目定轨失败。本文分析了仅利用单星光学监测确定空间目标轨道的特点和难点,针对基于天基监测的定轨亏秩问题和单星光学监测定轨的可观测度进行了研究。基于先验轨道信息建立了虚拟测距模型,提出了一种利用虚拟测距和天基测角数据联合的轨道改进方法,提高了利用单颗天基卫星的光学监测数据定轨系统的可观测性。采用我国首颗天基监测试验卫星2015年某40天内监测到的400多个目标的实测数据进行验证,添加虚拟测距后,定轨成功率由原来小于10%提高到90%以上,同时提高了轨道确定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观测 空间目标 天基卫星 轨道确定 虚拟测距 定轨成功率
下载PDF
光学观测中太阳夹角的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威 孙锐 高刘正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16年第12期216-217,230,共3页
对影响光学观测效果的太阳夹角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了太阳夹角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然后重点研究了太阳视位置的计算方法,比较了几种赤纬角计算方法,给出了一种改进的时角计算方法,实现了高精度的太阳视位置计算,并对其计算精度进... 对影响光学观测效果的太阳夹角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了太阳夹角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然后重点研究了太阳视位置的计算方法,比较了几种赤纬角计算方法,给出了一种改进的时角计算方法,实现了高精度的太阳视位置计算,并对其计算精度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在实际光学观测应用中的太阳夹角计算算法;实验表明,太阳视位置计算精度比传统数值近似方法高一个数量级,能够满足光学观测中太阳光照分析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观测 太阳夹角 视位置
下载PDF
面向中小型碎片的卫星自主观驱规划仿真研究
13
作者 廖鹤 许志豪 +1 位作者 王晓丹 王代薪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0-496,共7页
针对目前地基探测系统无法对中小型碎片清晰成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中小型碎片的卫星自主光学观测与驱离规划仿真方法。该仿真方法采用C++、QT、STK(satellite tool kit)进行联合设计,主要包含批量碎片生成模块、光学观测模块、碎片... 针对目前地基探测系统无法对中小型碎片清晰成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中小型碎片的卫星自主光学观测与驱离规划仿真方法。该仿真方法采用C++、QT、STK(satellite tool kit)进行联合设计,主要包含批量碎片生成模块、光学观测模块、碎片与卫星交会模块和自主驱离规划模块,可有效实现海量碎片数据的筛选,以及自主观测与驱离任务下的卫星姿态与驱离载荷的开关机时间的时序规划。最后,通过space-track网站和在卫星轨道周围批量生成碎片作为输入条件,有效验证了该仿真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碎片 光学观测 驱离规划 联合设计
下载PDF
地球同步轨道碎片观测图像分级检测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谭继波 黄建余 +1 位作者 王鲲鹏 吴文堂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0-98,共9页
为了快速检测出地球同步轨道带光学观测图像中的空间碎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噪比的分级检测方法.首先分析实测数据,得出观测图像中不同信噪比碎片运动相似的特性.对于高信噪比碎片,采取帧差法快速检测,并利用多帧图像计算速度信息;对于... 为了快速检测出地球同步轨道带光学观测图像中的空间碎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噪比的分级检测方法.首先分析实测数据,得出观测图像中不同信噪比碎片运动相似的特性.对于高信噪比碎片,采取帧差法快速检测,并利用多帧图像计算速度信息;对于低信噪比碎片,根据高信噪比碎片检测结果得到的速度信息,采用改进的动态规划检测方法.实际图像检测结果表明:当递归方程的搜索窗口为5pixel×5pixel时,分级检测方法检测性能最好;当累积帧数大于5帧时,检测时间比传统动态规划方法减少了87%以上.分级检测方法具有检测率高、虚警率低、计算量小的优势,适合地球同步轨道带光学观测图像中空间碎片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碎片 光学观测 目标检测 帧差法 动态规划
下载PDF
双站摄像资料重建闪电三维通道的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彦 吕伟涛 +3 位作者 陈绿文 马颖 张阳 张义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42-849,共8页
为了满足准确分析闪电通道三维发展特征和闪电先导相互作用的需求,建立了一种利用双站摄像资料重建闪电三维通道的方法,从两幅在不同位置拍摄到的闪电二维图像上分别获取通道的坐标序列,利用空间立体几何原理,寻找两组序列中互相匹配的... 为了满足准确分析闪电通道三维发展特征和闪电先导相互作用的需求,建立了一种利用双站摄像资料重建闪电三维通道的方法,从两幅在不同位置拍摄到的闪电二维图像上分别获取通道的坐标序列,利用空间立体几何原理,寻找两组序列中互相匹配的坐标,再由匹配的坐标序列重建出最终的闪电三维通道。通过对一次实际观测个例的重建与分析,验证了重建算法在实际观测中的可靠性,并对闪电通道的三维长度和二维长度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差异可达2倍以上,充分说明了闪电三维特征分析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通道 光学观测 三维 重建
下载PDF
GEO暗弱空间碎片目标搜索策略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汤儒峰 李语强 李荣旺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17年第3期304-309,共6页
在地球同步轨道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地球同步轨道空间碎片的运动特征。针对地球同步轨道暗弱空间碎片进行观测的搜索方案,考虑目标的预报误差以及视场的大小,用数学方法分别计算了同心圆搜索与爬楼梯搜索的成功概率,并由计算结果分析了... 在地球同步轨道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地球同步轨道空间碎片的运动特征。针对地球同步轨道暗弱空间碎片进行观测的搜索方案,考虑目标的预报误差以及视场的大小,用数学方法分别计算了同心圆搜索与爬楼梯搜索的成功概率,并由计算结果分析了两者的特征,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同心圆搜索方案具有更高的搜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同步轨道空间碎片 光学观测 搜索策略 搜索概率
下载PDF
GEO轨道光学探测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阳 白玉铸 赵勇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3,共4页
GEO轨道是重要的轨道资源,针对现有光学探测手段对地球同步轨道的覆盖性问题,基于地球遮挡约束,地影约束,太阳光干扰约束、观测视场角约束、相对角速度约束建立了空间目标可见性模型。采用串行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和仿真。仿真给出了目... GEO轨道是重要的轨道资源,针对现有光学探测手段对地球同步轨道的覆盖性问题,基于地球遮挡约束,地影约束,太阳光干扰约束、观测视场角约束、相对角速度约束建立了空间目标可见性模型。采用串行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和仿真。仿真给出了目标的可见时长及GEO轨道带的瞬时覆盖率。结果表明,现有的监视系统对地球静止轨道瞬时覆盖率同季节相关且整体覆盖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目标监视 光学观测 可见性模型 覆盖性
下载PDF
An impact assessment of sea ice on ocean optics observations in the marginal ice zone of the Arctic 被引量:1
18
作者 LI Tao ZHAO Jinpi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24-31,共8页
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DAC) of sea water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ocean thermodynamics and biology, reflecting the absorption capability of sea water in different layers. In the Arctic Ocean, however, ... 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DAC) of sea water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ocean thermodynamics and biology, reflecting the absorption capability of sea water in different layers. In the Arctic Ocean, however, sea ice affects the radiance/irradiance measurements of upper ocean, which results in obvious errors in the DAC calcula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acts of sea ice on the ocean optics observations, a series ofin situ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summer of 2009 in the southern Beaufort Sea. Observation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files of spectral diffus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 of seawater near ice cover within upper surface of 50 m were not contaminated by the sea ice with a solar zenith angle of 55&#176;, relative azimuth angle of 110&#176;≤φ≤115&#176; and horizontal distance between the sensors and ice edge of greater than 25 m. Based on geometric optics theory, the impact of ice cover could be avoided by adjusting the relative solar azimuth angle in a particular distance between the instrument and ice. Under an overcast sky, ice cover being 25 m away from sensors did not affect the profiles of spectral DACs within the upper 50 m either. Moreover, reli-able spectral DACs of seawater could be obtained with sensors completely covered by sea 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act assessment optical observation ice edge Arctic Ocean
下载PDF
Quantitative Flow Visualization by Rainbow Schlieren Deflectometry and Pitot Pressure Measurements for Leek Peeler Nozzle Jets 被引量:1
19
作者 Masatoshi Ezoe Shinichiro Nakao Yoshiaki Miyazato 《Journal of Flow Control, Measurement & Visualization》 2019年第1期44-60,共17页
To optimize the leek peeling performance, a new nozzle has been developed in which the nozzle has a design Mach number of 1.68, an inner diameter of 2.0 mm at the throat, and an inner diameter of 2.3 mm at the exit. E... To optimize the leek peeling performance, a new nozzle has been developed in which the nozzle has a design Mach number of 1.68, an inner diameter of 2.0 mm at the throat, and an inner diameter of 2.3 mm at the exit.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over a range of nozzle pressure ratios from 3.0 to 6.0. Flow field issued from the new nozzle is quantitatively visualized by the rainbow schlieren deflectometry and compared with that from a conventional nozzle. Density fields in the free jets are reconstructed by the Abel inversion method for the schlieren images with the horizontal rainbow filter. The density values at the exit of the conventional nozzle obtained by the rainbow schlieren are compared with the analytical results by the flow model proposed in the past. In addition, Pitot probe surveys along the jet centerline were made to obtain the impact pressure distributions. The Mach number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s along the jet centerline are obtained from a combination of the density and Pitot pressure data to clarify the fundamental flow structure of leek peeler nozzle je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SSIBLE Flow optical observation LEEK Peeler NOZZLE RAINBOW SCHLIEREN DEFLECTOMETRY Pitot Pressure
下载PDF
光学观测中月球夹角计算的原理与实现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威 杨成恩 +1 位作者 耿婷婷 何梓健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99-302,456,共5页
对光学观测中高精度的月球视位置计算方法及月球夹角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月球夹角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然后提出了改进的高精度月球视位置计算方法,对章动、视差、大气折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实用的月球夹角计算算法。... 对光学观测中高精度的月球视位置计算方法及月球夹角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月球夹角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然后提出了改进的高精度月球视位置计算方法,对章动、视差、大气折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实用的月球夹角计算算法。利用实际测量的月球视位置数据对改进前后月球视位置计算方法的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算法的高度角平均误差从53. 46'降低到-1. 14',方位角计算精度也有一定的提升,能够满足光学观测中月球光照影响分析的需求。利用月球夹角计算算法给出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月球夹角仿真结果,证明了上述算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观测 月球夹角 视位置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